餐桌上的家风
小学生家风周记:餐桌上的家风家训

小学生家风周记:餐桌上的家风家训
家风是指家庭中几代人形成并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餐桌上的家风是家庭中最能反映家风的地方之一。
我家的餐桌上也有着一些家风家训。
首先,我们家的餐桌上禁止看手机和电视。
爸爸妈妈认为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容易影响家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沟通。
平时在餐桌上,我们会聊一些家庭琐事、学习心得、生活趣事等话题,这样能够加强家人之间的感情,并且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生活。
其次,我们家的餐桌上注重节约和感恩。
我们的餐桌上没有剩菜和剩饭,每次吃饭都是按需取用,能够避免浪费食物。
在吃饭时,我们也会说一句谢谢,感恩家人为我们做的美食,这样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感恩之心。
最后,我们家的餐桌上还重视礼貌和责任。
每一个家人到了餐桌上,都要先向其他家人问好,然后开始吃饭,吃完饭后也要主动收拾自己的碗筷和餐具。
同时,我们还会鼓励家人多品尝一些自己不太喜欢的食物,这是一种责任和对家人的关爱。
总之,餐桌上的家风可以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文明程度和家庭氛围。
家人之间要相互尊重,注重细节,遵守规矩,才能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小朋友们,你们的家里也有什么好的家风家训呢?欢迎分享哦。
餐桌上的家风演讲稿三分钟

餐桌上的家风演讲稿三分钟
各位亲爱的家长、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餐桌上的家风”。
餐桌是家庭生活中
最重要的场所之一,餐桌上的家风不仅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品德和修养,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餐桌上的家风体现在我们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饮食的营养和健康,远离垃圾食品和暴饮暴食。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餐桌礼仪,如不大声喧哗、不乱丢垃圾、不挑食、不浪费食物等。
这些都是我们在餐桌上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传承下来的家风。
其次,餐桌上的家风还表现在我们的交流和沟通方式上。
在餐桌上,家人之间
可以借着共进晚餐的机会进行交流沟通,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和情感。
这种交流不仅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也可以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在餐桌上注重礼貌用语,不说粗话、不争吵、不批评他人,以和谐的方式交流。
最后,餐桌上的家风还体现在我们的行为举止和家庭关系上。
在餐桌上,我们
应该互相尊重,不打闹、不捉弄他人,保持秩序和谐。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心,不要在餐桌上批评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其他方面,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用餐环境。
总而言之,餐桌上的家风对于一个家庭的和谐和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应
该注重养成良好的餐桌习惯和家风,让餐桌成为家庭温馨的象征,让家风成为我们传承的宝贵财富。
谢谢大家!。
小学生家风周记:餐桌上的家风家训

小学生家风周记:餐桌上的家风家训在我小学生的时候,每天的一天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循环,家里的事务也是如此。
一天的活动在餐桌上总结,而家风家训也在这时候得以传承。
每到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会让我和弟弟先洗手,然后我们一起围坐餐桌前。
这时,爸爸会微笑着说:“吃饭的时候要心情愉快,别把别的事情带到餐桌上来。
”妈妈则会提醒我们:“在餐桌上,要有礼貌,不乱说话,别夹菜,要尊重他人。
”我和弟弟会点头表示知道,然后一家人就开始享用晚餐。
在每个餐桌上,爸爸和妈妈都会不断给我们灌输着对美食的尊重和感激之心。
他们告诉我们,美食是爷爷奶奶用心制作而成的,我们要珍惜每一道菜肴。
他们也会教我们学会分享,每个人都要注意别人是否吃饱了,是否还需要补菜。
在餐桌上,我们也会谈论一些家里的事情。
爸爸妈妈会讲一些他们工作的事情,虽然我们小学生不太懂,但是我们还是会认真地听。
他们告诉我们努力读书,将来可以做很多有用的事情。
爸爸妈妈也会夸奖我们在学校的进步,不管是什么成绩,只要我们努力,他们都会支持和鼓励。
餐桌上的家风家训不仅仅只有爸爸妈妈的教导,我们也会听到一些爷爷奶奶的故事。
他们会告诉我们小时候的艰辛和辛勤劳动,还会向我们讲述许多家族的家风家训。
勤俭持家、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等。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很多东西,也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家庭的力量所在。
家风家训不仅仅是口头传授,它也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在餐桌上,我和弟弟都会主动向爸爸妈妈要饭菜,而不是静静地等着。
我们也会自觉地收拾桌子,帮助妈妈洗碗盘。
这些小小的举动,是我们对家风家训的理解和践行。
在餐桌上,爸爸妈妈总是会鼓励我们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
他们鼓励我们读书、劳动、运动等等。
他们告诉我们要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将来有更多的选择。
这些教导使我们觉得生活是美好的,自己也可以做出更多的成就。
小学生的家风家训从餐桌上开始,在餐桌上又得以传承。
每一次的家庭聚餐都是一次有意义的教育。
小学生家风周记:餐桌上的家风家训

小学生家风周记:餐桌上的家风家训餐桌是家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场所,不仅是我们吃饭的地方,也是我们和家人交流、沟通的场所。
在餐桌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融洽,也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家风家训的道理。
我想和大家分享在餐桌上的家风——尊重。
在我们家,每当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会让我先动筷子,他们会等我动筷子后才开始吃饭。
这是因为他们要教导我尊重长辈,懂得先让。
通过这样的做法,我学会了尊重长辈,也懂得了如何和家人一起分享快乐。
我想和大家分享家风家训中的孝敬。
在我们家,妈妈经常会在餐桌上跟我讲故事,故事里的主题很多都跟孝敬父母有关。
她告诉我,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要尊敬他们,照顾他们。
每次听完她讲的故事后,我都会深深地明白,孝敬父母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和大家分享在餐桌上的家风——和睦。
在我们家,爸爸妈妈总是会和我一起吃饭,他们会倾听我的话语,也会和我分享他们的一天。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家庭的气氛总是非常和睦温馨。
我明白了家庭要和睦,需要大家团结和谐,这样才能让家庭更加温馨幸福。
我想和大家分享在餐桌上的家风——谦虚。
在我们家,每当妈妈煮好了一道菜,她总是会说“这道菜不是很好吃,下次我再努力”。
虽然她的菜做的非常好吃,但她总是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我从妈妈身上学到了谦虚的品质,也明白了只有保持谦虚之心,才能不断进步。
在餐桌上,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家风家训的道理。
尊重、孝敬、和睦、谦虚,这些都是我们家庭里非常重要的品质和价值观念。
我会牢记在心,努力践行家风家训,让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好孩子。
希望大家都可以在自己家里感受到家风的力量,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幸福美满!。
小学生家风周记:餐桌上的家风家训

小学生家风周记:餐桌上的家风家训我是小明,一个小学生。
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孩子,但我也能感受到家里的家风家训。
从小我就被爸爸妈妈教育要懂得感恩,要尊敬长辈,要有良好的礼貌和习惯。
这些都是在我们餐桌上传达给我的。
每天晚上,我们一家人都会围坐在餐桌前。
餐桌上的家风家训就像一面明镜,时刻提醒着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待人。
餐桌上的家风家训教会了我感恩。
每天晚上,妈妈精心准备的丰盛晚餐端上桌时,我总会感到一阵暖意涌上心头。
而爸爸一边用红红火火的火锅烹制着美味佳肴,一边告诉我们:“吃饭是养命之事,记得要心存感激。
我们要懂得珍惜这一餐的美味。
”我听了,深深地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
从那时起,我学会了每次用餐前合掌,默默地向上天祈求:“感谢上天给我们带来美味的食物,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健康成长。
”这样一来,我就更加懂得了感恩。
餐桌上的家风家训教会了我尊敬长辈。
在我们家,尊敬长辈是一项很重要的教育。
每当我走近餐桌时,我就会主动和爷爷奶奶问好,尊敬地请他们入座。
爸爸妈妈也常常提醒我,要懂得尊重长辈,让座给他们,照顾好他们的饮食。
我知道,这样做不仅是对长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对家庭的尊重。
爷爷奶奶看到我这样懂事,总是笑逐颜开,表扬我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我为此感到欣慰,也更加明白了尊敬长辈的重要性。
餐桌上的家风家训教会了我要有良好的礼貌和习惯。
每当我把碗筷拿到桌上时,妈妈总会提醒我要坐端正、姿势要正确。
而且,吃饭时不大声喧哗,要有适当的交谈,并注意吃相。
我按照妈妈的教导,尽量做到不张嘴大笑,不开怀大笑。
在我是一学期前,我对这个说法是不理解的,我以为吃饭只要好吃就行。
后来,有一次我被邻居看见吃饭时大笑,他就指着我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我觉得好丢脸。
从那以后,我体会到了吃相的重要性。
现在,我虽然也会偶尔笑,但我会试着克制自己,尽量不要吃饭时笑得太大声。
通过餐桌上的家风家训,我明白了感恩,学会了尊敬长辈,也形成了良好的礼貌和习惯。
这样的家风家训时刻都在提醒着我,告诉我如何做人,如何待人。
中国餐桌上的传统规矩

座次1.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2.长辈坐正中,其他人依次挨着坐,一般来说夫妻要挨着。
3.有的孩子得宠可以挨着孩子做,但座椅不可高于长辈。
4.入座后,不要急着动筷子,也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更不要随意起身走动。
进餐1.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时,要听长辈说:“大家一起吃吧”再动筷。
2.吃饭要端起饭碗用筷子夹饭送进嘴里,不能用嘴靠着碗边扒饭吃,更不能把碗搁在桌上低头扒饭。
3.饭须吃得颗粒不剩,吃完后筷子不能搁在碗上,因为这是饭还没吃完的表示。
4.吃饭时不能边挥动筷子边说话。
5.喝汤不许吸溜,吃饭不许吧唧嘴,要闭上嘴嚼。
6.拿筷子的姿势要标准,位置要恰当,太高,过于无礼;太低,显得无知。
7.进餐时,如需打嗝、打喷嚏,应背对餐桌,并向其他人告知表示歉意。
夹菜1.夹菜要顺势、自然,不能连续夹某个菜两次以上。
切忌目光老盯着菜,做翻、挑、“釜底抽薪”等动作。
2.要尽量夹靠近自己面前的菜,从别人的筷子上面越过、底下穿过去夹菜,都是万万使不得的。
否则就会遭到“无规矩”的低斥声。
3.吃鱼不能翻身,菜碗不能随意搬动。
4.不能用沾了饭的筷子去夹菜,也不能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乱游寻。
5.给他人夹菜时,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长辈或客人远的菜送到他们跟前。
敬酒1.长辈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
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2.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长者或领导。
3.敬酒时,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
自己如果是领导,不要放太低。
其他1.不能舔筷,不能用筷子敲盘碗,有乞丐之嫌。
2.筷子不能立插饭碗中,象征香炉。
3.吃饭坐下后就不能再换,端着碗到处跑是要饭。
4.给客人添饭时,不能说“还要饭吗?”。
小学生家风周记:餐桌上的家风家训

小学生家风周记:餐桌上的家风家训家风是家庭文化的一种体现,家庭的家风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品德修养。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风对他们的影响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家风。
本文将从餐桌上的家风家训入手,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家风。
餐桌是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的地方,也是传承家风家训的重要场所。
在餐桌上培养良好的家风,不仅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感情交流,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各种美德和行为规范。
以下是一些家风家训的具体内容:尊重长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是非常重要的家风。
在餐桌上,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尊重父母、祖父母和其他长辈,不管是在用餐时还是交谈时都应该表现出尊重的态度。
在用餐的时候,孩子可以帮助长辈夹菜、倒水,表现出关心和尊重。
团结合作:在餐桌上,家庭成员应该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在处理餐具、分配菜肴等方面要体现出团结的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长可以安排他们轮流帮忙端菜、收拾桌子等家务活,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文明素养:在餐桌上,要培养孩子的文明素养,要教导他们用餐时不要说脏话,不要嘴巴大声啃食物,要有礼貌地用餐,不让食物洒落到桌子上等等。
这些细节都反映着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在餐桌上端庄文雅地用餐,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节俭节约:餐桌上也是培养孩子节俭节约意识的好地方。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要适量取食物,不要浪费粮食,可以根据自己的饥饿感来取餐。
节约用餐的方式可以引导孩子学会珍惜食物和珍惜家庭的物质财富。
感恩之心:在用餐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食物的来之不易,要感恩种田的农民、运输的司机、烹饪的厨师等各个环节的人员。
在用餐前可以感恩地合十致谢,用餐后可以主动帮助家长收拾桌子等,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家风家训的灌输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和言传身教。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身体力行地践行家风家训,让孩子能够从家庭氛围中自然地接受这些教育。
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意识,让他们能够自觉地用好用餐的行为规范。
餐桌上的家风演讲稿三分钟

餐桌上的家风演讲稿三分钟在我们的生活中,餐桌是一个家庭成员聚在一起交流、分享和团聚的地方。
餐桌上的家风,可以说是家庭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
在这个特殊的场合,我们可以借助餐桌上的交流,传递家庭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培养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餐桌上的家风,以及如何通过餐桌上的交流,传承和弘扬家庭的文化传统。
首先,餐桌上的家风体现在餐桌上的言传身教。
家长在餐桌上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餐桌上,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言传身教的好榜样。
比如,我们可以在餐桌上讲述一些家风故事,分享一些感人的家庭经历,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餐桌上的交流,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益终身。
其次,餐桌上的家风体现在餐桌上的礼仪和规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餐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家庭聚餐时,我们需要教育孩子们如何使用餐具、如何懂得尊重长辈、如何懂得与他人分享等。
通过餐桌上的礼仪和规矩,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礼貌和谦逊,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和分享。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餐桌上的交流,让孩子们学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最后,餐桌上的家风体现在餐桌上的文化传承。
家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而餐桌上的交流,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在餐桌上,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家族历史、家庭传统、民间故事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家庭的文化传统,感受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力。
通过餐桌上的交流,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懂得尊重传统、珍惜历史,培养他们对家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传承和弘扬家庭的文化传统。
总之,餐桌上的家风是家庭文化的具体表现,是家庭成员交流和传承的重要场所。
通过餐桌上的交流,我们可以传递家庭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培养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餐桌上的家风
每天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公家,一家老小围着饭桌,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吃饭的时候,大人们言传身教,教育我做人道理,虽然有时候不爱听,但随着慢慢长大,我也渐渐知道长辈们用心良苦了。
前几年,跟着爸爸妈妈看过喜剧电视《乡村爱情》,一看到刘能动不动就开家庭会议就好笑。
我们家可不像电视上那样,从来没正儿八经开过家庭会议,许多事记得都是在吃饭时说的。
餐桌就好比是家庭的课堂一样,大人们不仅教育我们如何吃好饭,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
在家吃饭时,妈妈告诉我吃饭“坐要有坐像,吃要有吃像”,吃饭时不要一只脚踩在凳子上,更不要连声发出打嗝的声音,这样很不好,我当时还很不在意。
妈妈就举了一个例子给我听,就是去年暑假,我们一家到屯溪去玩,在步行街吃饭时,一位中年男子吃完饭后,在公共餐厅连声发出打嗝声音,当时我们听了感到很恶心,旁边的其他人对他也很讨厌。
妈妈说后,问我,当时你吃饭开不开心?我知道妈妈是让我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特别是到公共场合吃饭时不要影响其他人,做一个有文明有礼貌的人。
以前我吃饭时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喜欢对盘子里的菜
东翻西挑,爸爸看到总是劝我什么菜都要吃,把菜“翻江倒海”搅拌也不文明,叫我要荤素搭配,这样才能做到营养均衡。
他说,就算是苦菜也要尝一尝。
只有先苦后甜,才能做到人上人。
听了爸爸这番话,我也想起了我看的历史文章越王勾践的故事:“吴王阖闾公元前496年被越军打败而死,他儿子夫差立志报仇,在夫椒山打败了越兵。
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
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时时不忘灭吴雪耻。
他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
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了吴太子。
勾践二十四年,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
吴国灭亡。
”这个故事启发我一定要刻苦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练好基本功,为自己的梦想而勤奋。
除了在家里外,每次过年过节或寒暑假到外公家,吃饭时,他都要言传身教,少不了对我和表哥的教导。
外公是一位小学教师,在学校他是一名好老师,不但教授学生知识,还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在家他是一位严慈的长辈,不但关爱我们生活,更注重教育我们怎样做人。
每当吃饭时,我的外公外婆都是把我和表哥喜欢吃的菜放到离我们最近的地方,没吃饭前就把好吃的菜先夹到我们的碗里。
虽然外公外婆很疼爱我们,但是饭桌上的“规矩”也是很多的,外公经常提醒我们吃饭手要扶着碗,饭要吃干净,不要掉到桌上和
地上,因为一粒粒粮食都是农民辛勤劳动得来的。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就是要我们懂得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我外公还告诉我吃饭时要等大家坐下来的时候,才能动筷子;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特别是长辈和比你小的孩子,这能体现出你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吃饭不要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外公告诉我的餐桌上的礼节还有很多很多,都铭记在我的心中。
我很庆幸生活在温暖的家庭里,父母长辈们好的家风让我耳濡目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餐桌上的家风一点一滴的影响着我,以一种无形的力量伴随着我成长,从现在开始,我更要传承好家风,弘扬好中华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长大后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祁门二中710班程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