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科技概论试题汇总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 按照研究过程的不同可将研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开发研究。
2. 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体现在亚历山大时期的___________,他的不朽著作_____________,把前人的数学成果用公理化的方法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3.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______、印刷和______。
4. 近代科学革命是以________创立的日心说为开端,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比利时的解剖学家维萨里的___________一书,揭开了医学领域的革命序幕。
5. 拓扑学是用________研究几何图形在_____________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6.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础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和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分别于1925年和1926年创立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量子力学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和______,揭开了原子能时代的序幕,标志着原子核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9. 广义相对论表明:在引力场中,空间的弯曲程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密度大的地方,引力场也大,空间的弯曲也__________。
10. 计算机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1. 迄今为止的计算机都是基于匈牙利数学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思想设计而成的。
12.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物理连接的方式,较常见的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总线结构、环形结构、___________和树形结构。
13. 对应于研究的种基本类型可以将科学分为基础科学、_________和_________。
14. 古希腊成就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被誉为“力学之父”,他在静力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是用逻辑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发现浮体定律、提出计算物体重心的方法等,这在当时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
现代科学技术 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大爆炸宇宙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物理学家( A ) A.伽莫夫 B.弗里德曼 C.哈勃 D.威尔逊2、最早发明60进制计算系统的国家是( D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3、集希腊古典数学之大成的《几何原本》作者是(B) A、阿喀琉斯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4、《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中国医圣( A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陀 D. 孙思邈5、《人体的构造》一书的作者( A ) A.维萨里 B.哈维 C.塞尔维特 D.达芬奇6、使地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科学家是( B ) A.亚里士多德 B.托勒密 C.哥白尼 D.泰勒斯7、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者是( B ) A.伏打 B.法拉第 C.奥斯特 D.伽伐尼8、英国医生( B )首先发现了植物细胞的细胞核。
A.施莱登 B. 布朗 C. 艾弗里 D.施旺9、生物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 A ) A.林耐 B.拉马克 C.施莱登 D.达尔文10、最先把机体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还是能够保持恒定的学者是( B ) A.马让迪B.贝尔纳C.桑克托留斯D.格列森11、《海陆的起源》一书的作者是( A )A.魏格纳B.达尔文C.丹纳D.博蒙12、发现了遗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的科学家是( B )A.艾弗里B.摩尔根C.孟德尔D.德佛里斯13、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B )A.用进废退学说B.自然选择学说C.过度繁殖学说D.生存斗争学说14、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的时间是( B )A.1950 B.1953 C.1956 D.194815、生物技术的核心是(D ) A.细胞工程; B.酶工程; C.发酵工程; D.基因工程二、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后面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10分,多选、错选、漏选都不给分1、现代科学的五大基本模型包括( ABCDE ) A.宇宙演化的热大爆炸模型 B.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C.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智力活动的图灵计算模型 E.地壳构造的板块模型2、技术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 ) A.中介性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解释性 E.探索性3、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说道:“只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自学考试各章综合练习3(完整版)-(1)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各章综合复习题第一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及作用一、名词解释1、基础科学2、技术科学3、工程科学4、实验技术5、基本技术6、产业技术7、小科学8、大科学9、高技术10、高技术体制11、高技术管理12、高技术产业13、科教兴国14、环境问题15、资源问题16、可持续发展17、人文精神18、科学精神19、科学20技术21、863计划二、简答题1、现代科学和技术分别有哪三个部分组成?2、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3、大科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发展大科学的战略有哪些?4、高技术有哪些主要特征?包括哪些方面?5、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基本观点是什么?6、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哪些?7、高技术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和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8、如何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进行高科技时代人文精神的培养?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上,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攀登计划为了加强国家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推动基础性研究持续稳定地发展,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国家从1992年起设立“攀登计划”。
“攀登计划”项目的遴选,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之一:(1)属于学科前沿性研究,预测在本世纪末可能取得重大突破;(2)具有重要应用背景,为我国经济建设所急需,国际上很活跃;(3)能发挥中国地理、资源和研究工作特点,可望取得中国特色的成果;(4)已在国际上具有优势,居世界先进水平,将继续取得重大进展的研究。
现代科技概论复习

名词解释:1.科学P1:1. 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3. 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
2.计算机网络技术P148:是指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利用因特网把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数据库、存储器和软件等资源连成整体,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服务。
3.生物技术P157: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学技术,加工或不加工底物原料,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型的跨学科技术。
4.黑箱方法:P137就是在尚未了解的物质系统内部结构和运动细节的情况下,通过人为地对黑箱系统施加作用(即输入),观察和记录其输出,找出输入和输出关系,由此研究黑箱的整体功能和特性,并推断其内部结构的一种研究方法。
5.核能:又称原子能或原子核能,它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发放出的能量。
6.风能:它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运动产生的动能。
7.非晶态金属:又称为“金属玻璃”,它是采用现代尖端冶金技术工艺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金属。
8.空间技术:也称航天技术,它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同样也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
9.太空轨道:人们通常把离地面100-200千米以外的空间叫做外层空间,而把发射到外层空间轨道上的飞行器称作航天器。
航天器在空间运行的路线轨迹叫轨道。
10.控制论方法:是指研究各种物质系统中的控制过程的规律性和实现控制过程的一般方法。
11.宇宙:1. 宇宙就字面意义而言是指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2. 今天科学上所谈的宇宙是指时间尺度为200亿年,空间直径为200亿光年的总星系。
12.纳米材料:指粒子平均粒径在100纳米以下的材料。
13.局域网:P151它的连接距离一般在几千米到十几千米的范围以内,是处于同一建筑物,同一厂区,校园或方圆几千米地域内的专用网络。
14.系统功能分析法:是从分析系统与要素、结构、环境的关系来研究系统功能的系统科学方法。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1、(简答)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构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
现代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现代技术包括实验技术、基本技术、产业技术。
2、(简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高速化、综合化、社会化。
3、(名解)大科学:指在按指数规律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科学已经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以集体合作的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研究的事业。
(大科学是在社会发展与科学紧密结合下科学社会化的必然产物,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和主要潮流。
)4、(选填)大科学诞生的标志:1942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
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也是大科学的重要标志。
5、(简答)大科学的基本特征:科研的规模巨大,创造性的集体研究,巨额的科研投资,科研设备庞大、复杂,社会化高效的科研组织管理。
6、(简)高技术的基本特征:高智力、高渗透、高投入、高风险、高竞争、高效益、高战略。
7、(简答)高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技术(信息过程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新材料技术(超导材料、高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陶瓷材料、非晶态材料、智能材料)、新能源技术(核能技术、太阳能技术、海洋能技术、地热能技术)、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海洋技术(是指人类对于海洋及其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所进行的研究和开发活动,包括海洋勘探、海洋采矿、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水淡化、水下工程和海洋空间利用。
如日本的海上机场、海上城市等。
)、空间技术(是探索、开发、利用外层空间及地球以外其它天体的综合性技术。
广泛运用于军事、气象、通讯、导航、遥感等)。
8、(名解)高技术:指把生产过程和产品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所形成的产业,它是一种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创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资源并能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辐射效果的新型产业。
9、(简答)高技术的主要特征a、投入比例相对于传统产业要高得多,这是高技术产业获得其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b、技术密集度很高,这是保证高技术产业获得其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c、技术创新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短;d、市场国际化程度很高。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练习题.doc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练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等练习题:1.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A.虎克;B.施莱登;C.谢林;D.奥肯2.《心血运动论》的作者是()A.塞尔维特;B.盖伦;C.哈维;D.迈尔3.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发生地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4.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A.蒸汽机技术;B.化工技术;C.纺织技术;D.电力技术5.X射线的发现者是()A.伦琴;B.居里夫人;C.贝克勒尔;D.汤姆生6.放射线的发现者是()A.伦琴;B.克鲁克斯;C.贝克勒尔;D.汤姆生7.电子的发现者是()A.瓦利;B.汤姆生;C.居里夫人;D.贝克勒尔8.模糊数学的创立者是()A.托姆;B.阿达马;C.查德;D.莱布尼茨9.一般系统论的提出者是()A.贝塔朗菲;B.泰勒;C.维纳;D.申农10.控制论的创始人是()A.泰勒;B.维纳;C.申农;D.贝塔朗菲11.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泰勒;B.贝塔朗菲;C.维纳;D.申农12.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提出者是()A.伽莫夫;B.牛顿;C.爱因斯坦;D.哥白尼13.《海陆的起源》的作者是()A.霍姆斯;B.曼尼兹;C.赫斯;D.魏格纳思考题:第一部分1.简要叙述宇宙膨胀的发现原理及发现途径。
2.叙述“哈勃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谈谈它的作用和意义。
3.恒星辐射能量的来源有哪些?4.结合恒星的分类叙述恒星演化的四个阶段及最终的演化结果。
5.黑洞家族都有哪些成员,各有什么特点?6.目前已初步观测到哪几个可能是黑洞的天体?7.通过上网浏览搜集关于“超级大黑洞”的报道资料,你从这些资料能够的出怎样的认识和推断?8.简述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发展进程,你丛这一进程大概能得出怎样的思考?9.如果宇宙是静态而无限的,将会引出哪几个“理论与现实不能自恰”的矛盾(佯谬)?10.试论述从现代宇宙理论的创立到宇宙大爆炸模型的建立过程及重要人物。
11.20世纪天文学的四大发现是什么?12.讨论题:宇宙会永远膨胀下去吗?13.讨论题:我们有可能向地外空间移民吗?14.结合阅读书籍上网浏览,写一篇综述报告,题目是“星系的产生与演化”。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习题资料稿(最新版本)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各章综合复习题第一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及作用一、名词解释1、基础科学2、技术科学3、工程科学4、实验技术5、基本技术6、产业技术7、小科学8、大科学9、高技术10、高技术体制11、高技术管理12、高技术产业13、科教兴国14、环境问题15、资源问题16、可持续发展17、人文精神18、科学精神19、科学20技术21、863计划二、简答题1、现代科学和技术分别有哪三个部分组成?2、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3、大科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发展大科学的战略有哪些?4、高技术有哪些主要特征?包括哪些方面?5、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基本观点是什么?6、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哪些?7、高技术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和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8、如何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进行高科技时代人文精神的培养?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上,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攀登计划为了加强国家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推动基础性研究持续稳定地发展,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国家从1992年起设立“攀登计划”。
“攀登计划”项目的遴选,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之一:(1)属于学科前沿性研究,预测在本世纪末可能取得重大突破;(2)具有重要应用背景,为我国经济建设所急需,国际上很活跃;(3)能发挥中国地理、资源和研究工作特点,可望取得中国特色的成果;(4)已在国际上具有优势,居世界先进水平,将继续取得重大进展的研究。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后习题汇编

思考题汇编 1. 什么是科学结合自己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了解想一想中国有没有科学。
一般地讲在传统中对于究竟何为科学有以下几种看法1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文化。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
科学的特点实证性、创造性、逻辑性2谈一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古代科学起源于哲学家而技术起源于劳作的工匠。
二者基本上是分离的。
文艺复兴之后由于商业发展科学和技术才密切结合。
到了19世纪技术才渐渐以科学作为自己的基础。
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制度化。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见表格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手段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技术对科学提出课题科学提供了可能性技术变可能为现实。
3近代科学的发展就方法论角度体现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中被实验检验。
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分析和归纳分类。
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1. 力学成为主导学科2. 科学方法的确立。
科学中的具体应用1伽利略的数学实验方法直观分解-数学演绎-实验证明。
⑵牛顿的“归纳-演绎方法”通过实验获得经验通过数学演绎获得的结论必须回到实验3. 科学社团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4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并谈谈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影响是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B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后为争夺地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推动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无产阶级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C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D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一方面导致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为了商品市场和原料而拓展殖民地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一、填空题1、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2、复合材料中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作为增强剂。
与第一、二代复合材料相比,第三代复合材料主要是在基体方面作了改进。
3、激光器主要由工作物质、泵浦源和谐振腔构成,它主要是解决粒子反转问题。
4、非线性方程有一种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外界微小的扰动都将导致解的巨大变化,有时甚至会面目全非,即洛伦兹提出所谓蝴蝶效应。
5、19世纪末由物理学领域所谓“两朵乌云”引发的革命,最终产生了相对论和量子论两大理论。
6、按是否随它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日益减少来划分,能源可分为 再生 和非再生。
7、集成度是标志集成电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即指在一定面积的硅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元件的数量。
8、2005年10月我国的神舟6号飞船顺利升空和安全着陆,首次进行了多人多天的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出重要一步。
9、以光谱或温度为横坐标,光度或绝对星等为纵坐标的图谱叫赫罗图图。
处在该图左上方到右下方的对角线狭窄带区内的恒星为主序系星。
10、在距地面约36000千米的赤道上空等间隔放置3颗静止(同步)卫星就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信。
11、在系统实现空间、时间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如果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扰,仅是依靠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来达到,这种系统称之为自组织。
12、基因是 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殊片段。
13、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形成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从还原论到统论;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从决定论思维方式到非决定论思维;从精确思维到模糊思维。
二、关联题1物质波d a 普朗克5阿基米德d a《天体运行伦》2能量子假说b伽莫夫6赖尔 b b《地质学原理》a3宇宙大爆炸c哈勃7 林耐c c《自然系统》b4星系红移定律 d 德布罗意8哥白尼a d 《论杠杆》 c9 维纳c a 系统论13 STM b a全球定位系统10 贝塔朗菲a b 原子论14 GPS a b 扫描隧道显微镜11道尔顿b c 控制论15 ES c c胚胎干细胞12申农 d d信息论16 HGP d d人类基因组计划三、单项选择题1、分形与混沌是(A)的。
A、内在一致B、实质不同C、外在相似D、完全不同2、下列(D)不能作为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工具。
A、对撞机B、回旋加速器C、空间探测仪D、显微镜3、下列属于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是(C)。
A、河外星系B、超新星爆炸C、脉冲星D、黑洞4、迄今为止人类认识到自然界共有四种相互作用,即( B )。
A、电力、磁力、弱力、强力B、弱力、强力、引力、电磁力C、电力、磁力、引力、排斥力D、引力、排斥力、弱力、强力5、酸雨是pH值( C )的降水。
A、等于5.6B、大于5.6C、小于5.6D、小于76、下列(D)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A、细胞工程B、酶工程C、发酵工程D、蛋白质工程7、科学研究表明木星上的大红斑是一种(D)。
A、蝴蝶效应B、分形现象AC、线性叠加D、相干结构8、直觉和顿悟属于一般科学方法中的()。
A、非逻辑思维方法B、理论性科学方法C、横向科学方法D、经验性科学方法9、关于哈勃下列说法(D)是不正确的。
A、哈勃发现星系光谱的红移现象B、哈勃发现河外星系C、哈勃提出星系退行速度与距离成比例公式D、哈勃设计和制造了太空望远镜10、下列(A)不属于激光器谐振腔的作用。
A、产生受激发射物质B、提供光学反馈放大C、保证激光高方向性D、增强受激辐射强度11、摩尔根的基因理论指出了(B)。
A、蛋白质是基因的载体B、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C、脱氧核糖核酸是基因的载体D、核糖核酸是基因的载体12、20世纪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齐名的另一项发明是(A)。
A、激光器B、宇宙飞船C、光导纤维D、纳米材料13、阿拉伯数字的是(D)创造的。
A、埃及人B、希腊人C、罗马人D、印度人14、原子和夸克的直径大小分别为(B)米。
A、10-14、10-15B、10-10、10-19C、10-10、10-15D、10-14、10-1015、1985年哈雷彗星飞临地球时美国提出了一个以科学教育为核心的国家计划,以彗星再度光临地球的时间命名的,它叫(C)。
A、星球大战计划B、曼哈顿计划C、2061计划D、双子星计划16、氢聚变主要发生在恒星演化的(C)过程。
A、引力收缩阶段B、红巨星阶段C、主星序阶段D、红巨星后阶段17、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叫(B)。
A、星火计划B、火炬计划C、燎原计划D、重点科技攻关计划18、“多莉羊”所携带的遗传基因与(C)相同。
A、提供卵细胞的母羊B、怀孕并产下它的母羊C、提供体细胞的母羊19、下列既属于一次能源又属于非再生能源的是(C)。
A、水能和风能B、电和太阳能C、煤炭和天然气D、氢气和核能20、我国1988年建成的北京正一负电子对撞机是(B)A、材料实验装置B、高能物理实验装置C、高分子化学实验装置D、激光实验装置四、多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已有的航天器是(D F)A、火箭B、导弹C、空间站D、人造卫星E、航天飞机F、宇宙飞船2、“以太”是(B D E)A、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媒介B、古希腊人提出的一种元素C、万有引力在真空中传播的承担者D、牛顿力学中的绝对参照系E、被实验否定了的虚构概念3、美国的登月计划包含哪些子计划(B D E)A、木星计划B、水星计划C、火星计划D、土星计划E、双子星计划F、阿波罗计划4、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重大的科技事件有(B E)A、建立第一座核电站B、人类登上月球C、克隆哺乳动物D、建立DNA分子模型E、激光器的发明5、下列关于航天飞机说法正确的是(A B C E)A、往返地面与太空之间B、可用来发送卫星C、可重复使用D、起飞像飞机E、降落像飞机F、主体部分也叫轨道器五、是非题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
(×)2、空间站是太空实验室它属于航天器。
(∨)3、中世纪的西欧由于受到封建贵族严格控制和禁锢科技发展非常缓慢。
(×)4、计算机的字长越长运算的精度越高,但计算的速度越慢。
(×)5、太阳通过臭氧层空洞辐射到地球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6、光速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极限速度。
(∨)7、激发态的电子自发地跃迁到基态,多余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这个过程叫自发辐射。
(∨)8、高温超导材料一般是指在液氮温度(-196℃)以上电阻为零的材料。
(∨)六、简述题1、简答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推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1)、相对性原理:物理学定律在所有的惯性参照系中都相同,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特殊的惯性参照系(如所谓“以太”);(2)、光速不变原理,光束在真空中传播是常数。
推论:运动中的尺子缩短,运动中的时钟变慢,光速是极限速度,同时性的相对性。
2、简介科技史上某一重大事件及其意义。
3、阐述空间资源以及人类进入空间需克服的障碍。
宇宙空间的主要资源有:高真空、超洁净、高位置、微重力、太阳能及其他资源。
人类进入空间需克服的障碍:1、地球引力2、高度真空3、环境温差剧烈变化4、强辐射环境4、谈谈你对下列名句的理解:“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
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
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太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
”——爱因斯坦《科学技术概论》复习一、填空题:1、近代科学史上已完成了几次大综合。
第一次是、第二次是、第三次是麦克斯韦的理论。
2、科学方法的核心是方法,培根强调观察和实验,推崇理论思维。
3、狭义相对论推出了E=mc2公式,1942年世界上第一座的建立成了现代高新技术的标志。
4、1948年提出了大爆炸宇宙论,其预言了约有3K的,被观察所证实,但目前奇点问题仍未解决。
5、狭义相对论推出了E=mc2公式,1942年世界上第一座的建立成了现代高新技术的标志。
6、酶是一类具有特殊能力的蛋白质;酶工程主要利用酶来催化化学反应高效地获得所需的产品的一门技术,其中技术是酶工程的核心。
7、社会体制的改革应致力于公平性建立,公平包括。
8、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的三大目标是①保护过程和②保护遗传基因的③保护现有物种,促进生物资源的。
9、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理论认为:进入任何一个营养级的物质和能量只有一部分转移到次一级生物即定律。
10、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的凯伊发明了为导火索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为重要标志。
11、科学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作为一个相互反作用的系统,研究其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过程。
联合国《21世纪议程》将它作为战略的科学基础之一。
12、生态系统是一个系统,只有物质、能量的输入和的排出,开放系统便可维持平衡。
13、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RNA自身可以起的作用,可以在没有蛋白质的帮助下。
14、19世纪末,普朗克提出了假说,解决了这朵乌云,宣告了量子理论的诞生。
15、系统论创始人贝塔郎菲认为“系统”即有相互作用的元素的综合体。
系统的功能即取决于系统的,又取决于系统的。
16、控制论中反馈主要是,它是通过输出返回输入反抗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使系统趋于。
17、具有的形状称为分形,它具有无穷嵌套结构。
18、新能源有两种:一种是,一种用新技术开发的古老能源,如:等等。
19、目前较为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有:。
20、科学不仅是一种,同时也是一次基本的社会事业和一种社会发展过程。
21、强力的传播子是,弱力的传播子是,电磁力的传播子是。
22、一般认为科学中心经历几次转移,其顺序是:。
23、牛顿力学是整个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24、人工智能主要有两个学派:学派已取得很大成就,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成熟是其标志;而“脑型”计算机是学派理论的产物。
分布性、并行性和连接性是这种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25、运用系统方法研究问题霍尔提出三维结构方法,这三维分别为。
26、自组织理论刻划客观事物的的过程。
系统可能实现自组织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存在的相互作用。
27、恒星的归缩由其质量决定,对于小于倍太阳质量的所谓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其结局为;质量大于它小于2.4倍太阳的恒星最终结局是,再大的恒星变成。
28、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是原理和原理;广义协变原理是说自然定理对于都应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
29、细胞工程是一门在水平上改良生物和创造新生物的技术。
30、化学键有三种基本类型:。
其中共价键的本质乃是的重叠。
31、1954年和米尔斯提出了规范统一场理论,目前统一理论已取得成功。
强弱电三者的统一理论称理论;四种力的统一理论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