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脑及脑池显像

合集下载

核医学显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系统诊断中应用

核医学显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系统诊断中应用

核医学显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系统诊断中应用核医学显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代谢、血流及功能的影像学技术。

在心脑血管系统的诊断中,核医学显像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核医学显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系统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心脑血管系统的核医学显像技术1. 血液灌注显像血液灌注显像主要通过放射性示踪剂注射到患者体内,通过核素的发射能量记录心脑血管系统的血流动态分布和速度。

其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是最常用的方法。

2. 心肌代谢显像心肌代谢显像通过测量心肌细胞对葡萄糖、脂肪酸等物质的代谢情况,评估心肌功能。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放射性示踪剂锝-99m标记的脂肪酸来评估心肌代谢情况。

3. 心脏功能显像心脏功能显像可通过观察心脏收缩、舒张及其运动情况,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其中,放射性示踪剂锝-99m的临床应用最为广泛,通过SPECT和PET技术对心脏功能进行准确评估。

4. 脑功能显像脑功能显像主要通过记录脑区域在特定任务或静息状态下的代谢和血流情况,评估脑功能状态。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是常见的应用技术,它们可以提供有关脑功能活动的直接信息。

二、核医学显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系统诊断中的应用1. 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核医学显像技术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程度和范围,通过血液灌注显像和心肌代谢显像,可以观察冠脉的血流量和心肌代谢情况。

这对于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决定适当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2.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心脏疾病的常见病理改变,鉴别诊断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核医学显像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心肌代谢和血液灌注的变化,准确地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尤其是PET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3. 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的定位和评估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核医学-神经系统

核医学-神经系统

额叶rCBF降低。
Mutiple Infarct Dementia (MID):脑部的微小动脉硬化
致。
产生多灶性梗塞所
SPCT:非对称性的、数量不等的灌注缺损区,缺损区的 数
第二节 脑功能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脑PET显像)
PET
PET Baby Cyclotron
Mini Lab 脑PET显像实际上是显示脑功能的图像,也是 反映脑各种生理过程,这些生理过程包括血流量、 物质代谢、细胞膜的传输作用和受体的位置、密度 及分布等。
1、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
颅脑外伤、手术和肿瘤侵犯可引起脑脊液耳漏或 鼻漏,其症状表现为自耳、鼻腔持续而间断的流出液 体,流量不等。
放射性核素脑池显像通过显示鼻腔内存在的放射 性,是诊断和定位脑脊液漏最有效的方法。
脑脊液鼻漏:影像以侧位显示最佳,常可见自颅内外 流至鼻腔异常放射性,呈点状或线条状。
脑脊耳漏:以前位或后位影像显示最佳,耳漏者在颅 外相应部份出现点状或带状放射性浓集。
第一节 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和定量测定
一、原理
能自由穿透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的放射性核素 脑显像剂,在脑组织中浓聚的数量与血流量成正 比,并在脑组织内稳定停留,经断层显像,可得到 分层显示大、小脑各个部位局部血流量的影像,并 可对局部血流量进行定量测定。
二、显像剂:
特点:分子量小、电中性(零电荷)、脂溶性高
经腰穿注入放射性药物,药物可随CSF在脑池系统 内循环,在体外不同时间显像,既可观察脑池的形态和 大小,又可了解CSF的动力学变化。
二、方法
显像剂:99mTc-DTPA
显像时间:1、2、3、5、7、12h,必要时延时显
三、正常图像
1-2h:小脑延髓池、基底池显影。 3-4h:显像剂通过天幕切迹,两侧外侧裂池显像,前

核医学

核医学

绪论Nuclear medicine: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和理论基础的学科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l 99Tc m 是显像检查中最常用的放射核素,18F-FDG应用最广泛的正电子药物,131I 是治疗甲状腺疾病最常用。

核医学仪器:γ-camera SPECT PET临床核医学:放射性核素显像放射性核素治疗体外放射分析RIA核物理基础元素: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同质异能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但处于不同核能态的核素原子核的稳定性Z<20 Z=NZ>=20 N=1.5Z如果贫中子发生β+衰变如果多中子发生β-衰变偶偶核稳定性大于奇奇核核衰变的方式α衰变:发生在>82的核素α射线Heβ-衰变:富中子β+衰变:贫中子电子俘获electron capture 发生在贫中子一个质子从核外内层电子轨道俘获一个电子,变为中子,同时放出一个ν。

发生EC之后,内层轨道缺少电子,外层电子填充到内层上,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能量大,多余的能量以X ray 的形式释放,称为特征X射线,多余的能量也可以传递给更外层的电子,使之脱离轨道而释出,称为俄歇电子(Auger electron)γ衰变:核素由激发态向基态或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放出γ射线的衰变原子核的激发能也能直接传递给核外的内层电子,使之脱离轨道,称为内转换电子internal conversion electron ,发生内转换之后,该层的空缺也有外层电子填补,从而发生X ray 或俄歇电子核衰变的基本定律Radioactivity :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1 Bq 表示在一秒中发生一次核衰变N=N0* e-λtTeff=T1/2*Tb/(T1/2+Tb)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与激发Ionization:原子由于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变成离子Exctitation:核外电子由能量较低轨道跃迁到高能量的轨道,使整个原子处于高能量状态,称为激发单位路径上形成离子对的数目称为电离密度ionization density带电离子的电荷越小,速度越快,物质密度小,电离密度越小所以α粒子比β粒子的电离密度大得多,对机体的生物学效应严重的多。

核医学中级(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核医学中级(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核医学中级(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1.有关脑脊液及其循环描述错误的是A.脑的室腔及蛛网膜下腔内充满了无色透明的液体是脑脊液B.正常人脑脊液每24小时更新一次,分泌脑脊液的速度为每分钟0.3~0.4mlC.由侧脑室脉络丛分泌的脑脊液,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再经中脑导水管流至第四脑室,继而流入小脑延髓池,并流入蛛网膜下腔,最后经蛛网膜颗粒渗透至上矢状窦内D.脑脊液主要由各脑室脉络丛分泌,室管膜和脑实质也能生成脑脊液E.脑脊液不断由脉络丛等产生,又不断经蛛网膜颗粒回流到血液中,形成脑脊液循环正确答案:B解析:正常人脑脊液每6~8小时更新一次,分泌脑脊液的速度为每分钟0.3~0.4ml。

2.以下哪项试验不属于rCBF显像负荷试验A.贝美格药物诱发试验B.Wadas试验C.肢体运动刺激试验D.磁场干预试验E.卡托普利试验正确答案:E解析:卡托普利试验是肾动态显像的介入实验。

3.脑血流量受哪个因素影响最小A.动脉血压B.神经因素C.体液因素D.脑血管自身调节E.中心静脉压正确答案:E解析:脑血流量主要受动脉血压、神经体液因素及脑血管自身调节。

4.脑静态显像不适用于A.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B.TIA的诊断C.脑瘤的诊断D.炎症的诊断E.脑梗死的诊断正确答案:B解析:脑静态显像不适用于TIA的诊断,应该是脑血流灌注显像。

5.局部脑血流量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是A.惯性原理B.Fick的物质守恒原理C.平衡原理D.稀释原理E.离子交换正确答案:B解析:局部脑血流量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是Fick的物质守恒原理。

6.为提高局部脑血流显像诊断TIA的灵敏度,可使用什么有效方法A.增加检查次数B.负荷试验等介入实验C.延长检查时间D.增加显像剂用量E.换用不同显像剂正确答案:B解析:为提高诊断TIA的灵敏度,可使用负荷试验等介入方法。

7.诊断TIA最好选用______显像A.rCBFB.脑血管动态C.脑静态D.脑池E.心肌灌注正确答案:A解析:诊断TIA最好选用局部脑血流显像,即rCBF。

2023年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核医学影像医师)试题5

2023年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核医学影像医师)试题5

2023年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核医学影像医师)试题5第1题:单选题介入或负荷显像的目的是?(?)A.了解脏器或组织的贮备功能B.了解脏器的血流C.鉴别病变的良、恶性D.提高图像的分辨率E.加快显像剂的排泄【正确答案】:A第2题:共用题干单选题患者女性,42岁,反复低热并盗汗2个月。

查体:左颈部锁骨上可及一3.0cm×3.5cm包块,无压痛,双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

血常规无异常。

B超示脾大,腹膜后、髂内外及双侧腹股沟区多发肿大淋巴结。

TB-Ab阴性。

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C12均在正常水平。

左颈部锁骨上包块穿刺细胞学示炎性病变,遂行抗炎治4周,效不显,仍低热并伴消瘦。

F-FDG??PET/CT显像示左颈部锁骨上、双侧腋窝、腹膜后、髂内外及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SUVave2.3~4.7,SUVmax3.5~8.9,脾大伴放射性分布散在性浓聚,SUVave3.8,SUVmax5.3;全身其余探测部位未见异常。

为尽早评估该患者放化疗疗效,拟优选的检查是A.F-FDG??PET/CTB.B超C.CT增强扫描D.MRIE.常规X线【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尽管左颈部锁骨上包块穿刺细胞学示炎性病变(可能左颈部包块穿刺时正好取材部位为淋巴结中央部坏死区),但随行抗感染治疗4周,效果不显,仍低热并伴消瘦,治疗反应不支持淋巴结炎TB-Ab阴性,不甚支持结核性淋巴结炎血常规无异常,不甚支持白血病gif">F-FDG??PET/CT显像示左颈部、双侧腋窝、腹膜后、髂内外及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伴脾大,代谢散在性异常增高,可初步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第3题:共用题干单选题某男性患者,29岁,心慌、乏力、消瘦伴颈部肿大半年,近2个月双下肢活动受限,并伴疼痛,下午为甚。

查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增高,TSH低于正常,血钾3.0mmol/L。

服I半年后,患者无明显不适,体查无明显阳性体征,FT、FT正常,TSH20mU/L,血钾4.8mmol/L。

其他主治系列-核医学【代码:345】-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神经系统

其他主治系列-核医学【代码:345】-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神经系统

其他主治系列-核医学【代码:345】-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神经系统[单选题]1.安静时成人脑血流量约为每分钟()。

A.350mlB.100mlC.250mlD.150ml(江南博哥)E.750ml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安静时成人脑血流量约为每分钟750ml。

[单选题]2.下列关于脑血管的解剖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脑后动脉的皮质与大脑前、中动脉皮质之间,脉络丛前、后动脉间吻合极为丰富B.颈内动脉经颈动脉孔入颅腔,在视交叉外侧分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后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间有一短的前交通动脉C.基底动脉沿脑桥基底动脉沟前行,至脑桥上缘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D.椎动脉经颈动脉孔进入颅腔,在脑桥下缘,两侧椎动脉汇合形成基底动脉E.大脑后动脉不完全性或缓慢闭塞往往没有显著症状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椎动脉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在脑桥下缘,两侧椎动脉汇合形成基底动脉。

[单选题]3.下列关于脑血管供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枕部血供来自大脑后动脉B.额叶外侧面和底面血供来自大脑中动脉,其内侧面血供来自大脑前动脉C.颞叶外侧面血供来自大脑中动脉,内侧面血供来自大脑后动脉D.顶叶血供主要来自大脑前动脉E.岛叶血供来自大脑中动脉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顶叶血供主要来自大脑中动脉。

[单选题]4.下列关于脑底动脉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左、右动脉环间血流互不沟通,当环的某一部分动脉血流量突然变化时,血液可由一侧流向另一侧,从而保证各部脑组织血流量相当或起侧支循环的作用B.脑底动脉环位于脑底面,由一条前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前动脉近侧段、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近侧段组成C.脑底动脉环不仅是颈内动脉系与椎底动脉系之间的吻合,并且也是两侧颈内动脉系闯的吻合D.脑底动脉环的主要功能是平衡血流,保持脑血液均衡配布E.脑底动脉环不能平衡大脑血流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脑底动脉环的主要功能是平衡血流,保持脑血液均衡配布。

(核医学课件)09.脑及脑池显像

(核医学课件)09.脑及脑池显像

脑显像主要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 物,通过特定机制进入大脑组织,然后 利用显像设备检测放射性信号,从而获
得大脑组织的形态和功能信息。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包括正电 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脱氧葡萄糖 (FDG)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的离子型化合物等。
脑显像主要用于诊断和监测神经系统疾 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痫
04 脑及脑池显像的优缺点
优点
高灵敏度
核医学显像技术利用放射性物 质标记的示踪剂,能够高灵敏 度地检测脑部和脑池的病变。
无创性
脑及脑池显像是一种无创的检查 方法,无需进行侵入性操作,减 少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多角度成像
核医学显像可以多角度、多平面 地显示脑部和脑池的结构和功能 ,有助于全面评估病变情况。
等,以及评估脑功能和脑代谢情况。
脑池显像的原理
脑池显像主要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通过特定机制进入脑脊液(CSF)中, 然后利用显像设备检测放射性信号,从而获得脑池结构和功能信息。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示踪剂包括葡糖胺和蛋白质等。
脑池显像主要用于诊断和监测脑脊液循环障碍、脑池占位性病变等神经系统疾病, 以及评估脑池功能和形态情况。
脑池疾病的诊断
脑池狭窄或阻塞
脑及脑池显像可以检测脑池狭窄 或阻塞的情况,对于诊断脑部血 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具有重
要意义。
脑池感染或炎症
显像技术可以检测脑池感染或炎症 的存在,如脑膜炎、脑炎等,有助 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脑池肿物
通过显像技术可以发现脑池肿物的 存在,了解肿物的位置、大小、形 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 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疗效评估
利用脑及脑池显像评估疾 病治疗效果,为医生制定 治疗方案和调整药物提供 科学依据。

(核医学课件)09.脑及脑池显像

(核医学课件)09.脑及脑池显像
(核医学课件)09.脑及脑池 显像
I. 简介 - 核医学在什么是快速、安全的显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脑及脑池显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脑部结构和功能。
I. 简介
1 核医学是什么?
核医学是一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探测器来诊断疾病和评估治疗方法的医学技术。
2 核医学的意义与应用
核医学在癌症治疗、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多个领域有广泛 的应用。
脑池显像可以用于诊断脑积水、脑脊液循 环障碍等脑部疾病,并指导治疗。
III. PET显像
1 PET的原理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正电子进行显像。
2 PET显像在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PET显像可以用于评估脑部的代谢活动、脑血流、神经递质水平等,对研究脑功能和疾病 有重要意义。
脑血流是维持脑部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它 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废物排出。
脑血流显像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注射 到患者体内,通过扫描仪记录示踪剂在脑 部的分布情况,获得脑血流图像。
3 脑血流显像的方法
4 脑血流显像的临床应用
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和脑血流成像磁共振(ASL-MRI)等技术。
脑血流显像可用于评估脑血流灌注、血管 疾病、肿瘤和炎症等脑部异常。
VI. 案例分析
1 脑池显像应用于脑积水诊断
2 PET显像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
脑池显像可通过评估脑脊液的循环情况和 脑池的形态来诊断脑积水。
PET显像可用于评估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 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脑部代谢活动。
3 SPECT显像应用于脑卒中诊断
脑及脑池显像技术将在脑部疾病的早期诊 断、疗效评估、治疗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 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对照
交叉失联络现象多 见慢性脑血管疾病, 可能系机体的一种 自我保护机制,其 原理仍在研究之中
脑血流灌注显像
(2)局限性放射性浓聚、增高
脑皮质和脑灰质核团中呈单个或多
个灶状、团块状,以及环形或新 月形的局限性放射性浓聚灶。
异常影像 正常对照
最常见的是癫痫发作
期的致痫灶,偏头痛 发作期和部分脑肿瘤 (血供丰富)也可呈 放射性浓聚灶。
脑血流灌注显像
(2)局限性放射性浓聚、增高
过度灌注(luxury perfusion)
缺血性病变病灶周围出现放射性浓集区, 称之为过度灌注现象。往往发生在:
异常影像
正常对照 正常对照
脑梗死亚急性期 和慢性期的病灶 旁。
脑血流灌注显像
(3)白质区扩大和脑中线偏移
表现为局部明显的放射性分布降低或
缺损,并伴有白质区扩大,中线偏 移。
中枢神经系统
(2)半定量分析技术
脑血流灌注显像
横断面
矢状面
冠状面
目测读片往往带有主观因素,并受到观察 者的经验等影响,半定量分析技术的目的就 是在于尽可能的消除这些人为的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
(2)半定量分析技术
ROI
脑血流灌注显像
ROI
进行半定量分析首先要选择提供分析的脑断层层 面,然后在所选的层面上划分感兴趣区ROI
(Region of Interest) 进行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
(2)半定量分析技术
脑血流灌注显像
正常小于10% 异常大于10%
正常
放射性差异小于10%
异常
放射性差异大于 10%
正常情况下,左右大脑半球对应部位的放 射性差异小于10%,大于10%被视为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
脑血流灌注显像
(3)局部脑血流(rCBF)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的定量分析
神经系统
血脑屏障是指脑
毛细血管壁与神经 胶质细胞形成的血 浆与脑细胞之间的 屏障和由脉络丛形 成的血浆和脑脊液 之间的屏障。
• 无孔或少孔的内皮细 胞、
• 连续的基底膜、 • 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周
足组成的断续膜
脑灌注显像
神经系统
二、显像剂
脑灌注显像
理想的显像剂应具备的特性
可自由通过BBB 在脑中滞留足够的时间
经过计算机处理,可求出rCBF值, 从而反映脑局部的血供及代谢情况。
大脑灰质rCBF正常值
50~80ml/100g/min
中枢神经系统
2、异常影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
(1)局限性放射性分布稀疏、降低或缺损
脑断层显像中,皮质或灰质核团呈单个或多个局限性 放射性分布稀疏、降低或缺损区域。
见于各种缺血性脑病变、功能性脑病和占位性脑病;
神经系统显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王洁023-89011708
中枢神经系统
脑显像
脑显像
核医学SPECT或PET脑显像可称之为功能性脑显像。它除了能 显示形态结构以外,主要显示脑的功能,反映脑在血流灌注、能 量代谢、神经受体等功能方面的变化。这些功能性的变化常反映 疾病早期的病理生理异常,而在这一时期往往并不伴有脑的形态 结构的异常。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以形态结构为主的检查方法, 往往检查不到异常影像,而核医学脑显像可较早地提供有价值的 信息,对于脑部病变的早期诊断、预后和疗效观察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
四、结果判断
1、正常影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
1. 灰质结构区放射性积聚强(血流丰富) 2. 白 质 区 放 射 性 积 聚 弱(血流较少) 3. 脑 室 为 放 射 性 空 白 区 (无血供) 4. 两 侧 放 射 性 基 本 对 称。
神经系统
脑灌注显像
神经系统
正常影像
顶底
横横断断断层层面 断
中枢神经系统
脑显像的常见类形
脑显像
1. 脑血流灌注显像
2. 脑血管造影
3. 脑平面显像
4. 脑脊液间隙显像
5. 脑肿瘤阳性显像 6. 脑受体显像
第一节
脑血流灌注显像
中枢神经系统
一、原 理
脑血流灌注显像
应用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BBB,Blood brain barrier)进入脑组织的放射性显像剂, 其在脑组织内的分布数量与脑的血流量和脑 细胞的功能成正比,通过ECT显示脑内各局 部放射性分布状态可获得rCBF(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局部脑血流)影像。
具有确定的脑区域分布
99Tcm
1.电中性 2.脂溶性 3.分子量小
99Tcm-HMPAO 99Tcm-ECD 123I-IMP
( 99Tcm -六甲基丙二胺肟 ) ( 99Tcm -双半胱乙酯 ) ( 123I-异丙基安非他明)
神经系统
三、显像方法
脑灌注显像
封闭脉络丛和甲状腺(口服KClO4)。 封闭视听。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ransient Ischemic Atack)脑梗死、脑出血; 癫痫、偏头 痛发作间期、 脑脓肿、 脑肿瘤等。
正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现象
当一侧大脑皮质存在局限
性放射性分布降低或缺 损时,对侧小脑放射性 分布亦呈现放射性减低, 称为交叉失联络现象。
脑灌注显像
顶 底
神经系统
正常影像

冠状断层
脑灌注显像

神经系统
正常影像

矢状断层
脑灌注显像

中枢神经系统
(1)三维显示
将所有的投影像合成为 一张具有真实立体感的影 像,从而更能直观地显示 脑皮质病变的部位、大小 及范围,有助于提高主观 分辨力,但三维显示并不 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脑血流灌注显像 底
静脉“弹丸”注射显像剂。
探头围绕头部旋转360度,每6度采集一次讯息。 断层的影像重建,ROI (Region of Interest)技术, 计算rCBF值。
中枢神经系统
三、适应证
脑血流灌注显像
1、缺血性脑疾病。 2、脑梗死。 3、痴呆的诊断与分型。 4、癫痫的定位诊断。 5、帕金森氏病的诊断。 6、脑肿瘤治疗后坏死或复发的鉴别诊断。 7、其他如偏头痛,脑外伤,脑死亡,精神病等等。
局部病变造成周围
组织缺血、水肿和受
压所引起。
常见于脑梗死、 脑出血和脑肿瘤等疾 病。
异常影像
正常对照
脑血流灌注显像
(4)脑结构紊乱
表现为脑内放射性分布杂
乱无章,原有结构无法
辨别。
多见于脑挫裂伤时,系由
外力撞击引起脑内组织 挫伤、血肿、缺血、功 能不全和血脑屏障受损 等原因所造成。
异常影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