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抗心律失常药

合集下载

抗心律失常药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课件
Ⅳ类 钙通道阻滞药
1
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
【临床应用】
口服有便秘、腹胀、头痛、骚痒。 静脉注射致血压降低。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衰及心源性休克者禁用, 老人,心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不良反应】
维拉帕米 verapamil
其 他 类 药
腺苷 adenosine 促进K+外流;增加细胞内cGMP。 抑制窦房结、房室结传导,↓自律性,↑房室结ERP。 需快速i.v给药,t1/2约10-20s。 主要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注射过快可致短暂心脏停搏。治疗剂量下多有胸闷、呼吸困难。
抗心律失常药
教学目的
了解心肌的电生理。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熟悉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及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掌握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常见类型心律失常的选药。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心脏冲动形成 冲动传导发生
01
02
03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及病因选药
严格掌握适应症
用药剂量个体化
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作用及分类。
简述奎尼丁、利多卡因、普萘洛尔、胺碘酮及维拉帕米的抗心律失常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思考题
谢谢
利多内流、促进K+外流。主要作用于心室和希-浦系统
↓自律性: ↑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自律性↓ ↓Na+内流→↓4相去极斜率--自律性↓
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
治疗量: 高浓度:↓传导
传导性:
↑K+外流→复极加快-- APD↓; ↓2相少量Na+内流→ 2相平台期缩短-- ERP↓ ERP/ APD比值↑(相对延长)消除折返 细胞外高K+→↓传导 细胞外低K+/损伤→↑传导 心梗缺血→↓传导

抗心律失常药ppt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ppt课件

正常冲动传导
单向阻滞和折返
图 浦肯野纤维末梢正常冲动传导,单向阻滞和折返
折返可分为解剖性和功能性两种通路:
解剖性环形通路:①在窦房结附近的心房肌,围绕 腔静脉构成环形通路,可形成房颤、房扑。②在房室结 附近若有异常侧支返回心房,可形成正向或逆向冲动环 行通路,称为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 可发生顽固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称为WPW综合征 (Wolf-Parkinson White-Syndrome)。③在心室壁浦氏 纤维终末,由心内膜穿入,再伸向心外膜发出二支与心 肌形成三角形的环行通路。
快反应细胞缓动慢作是复动电极作位化电及期位又其复称形极平成完台机毕期后制,的在时该期期,
快反应细胞的动复 电 是 形 量 透 分快的透导极快 后 位 时 C作K极位心成性钠又到电上的离外l速通性致完-速,迅约又心位在定为内+电速水肌原较离N称刺位升极子外复透增膜成复转速2称房自,舒稳流a位度平细因高子m除激迅到化通流+极性高的。极入由电肌律有张定内形s极,胞主,内可+极发速状道所。化完,复化复3舒、性自除于流3成慢因动要选流0或生由态被分形0钠末全极K期极m张心细发极静引m,而作是择。去兴静消激成+为通V期失越V外,化期室胞的。息起几形电性C下极奋息失活。左道五。活来流在期。肌缓4电。a乎成位不降期过时状并,钙2右失个主,越+随动,在细慢位缓停平的专到内程出态倒开离,活时要 而 快时作在非胞去,慢滞台主一0膜,现的转放子即,是 膜 ,相间m电 初自 极4称内在 。 要 ,期 电-心 去 。 ,通膜KV由 对 直8而位 期(律 化为流+0同 平 特 尚左内 位肌 极 原 大道两外于 至K~递去 ,细 倾静期和一 台 征 有右膜 不细 。 因 量的+侧流复C-增通极 膜胞 向息)9少膜 期 。 部,电 稳a胞 膜 是 细通原0和化 电2如 称期m+占受 内 钠 胞有V。

药理学 22抗心律失常药

药理学 22抗心律失常药

45
用途利多卡因
各种室性心律失常(重)
# 急性心肌梗死、外科手术、麻醉等引起的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
#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46
苯妥英(Phenytoin )
为抗癫痫药, 50年代起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47
作 用 和 用 途苯妥英
相似于利多卡因,也作用于希-浦系统。
1 可降低浦肯野纤维自律性; 2 抑制洋地黄中毒所致的晚后除极及触发活动,能 与洋地黄竞争Na+ ,K+-ATP酶,用于强心苷中毒所 致快速性心律失常;降地高辛浓度。
39
相互作用 奎尼丁
1 与地高辛合用 2 与口服抗凝药合用 3与药酶诱导药合用 抑其排泄
40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作用
1 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较弱。 2 无 奎尼丁的 抗 α- 受体 及 抗 M-胆碱 作用。 3 不良反应较奎尼丁少,久用致红斑狼疮综合征,停药后 可恢复,必要时用皮质激素治疗以消除症状。高浓度
52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作用

主要通过阻断β
-受体而对心脏发挥影响。

高浓度时尚有膜稳定作用。
53
普萘洛尔(Propranolol)
作用:
1 抑制窦房结自律性,在运动及情绪激动时 尤为明显。 2 能降低儿茶酚胺所致的晚后除极及触发活动。 3 高浓度时有膜稳定,明显减慢房室结传导、延 长ERP。
2 防止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3 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 1)增强膜反应性加快传导,以取消单向传导 阻滞,终止折返激动。
2)降低膜反应性减慢传导,变单向阻滞为双 20 向阻滞而终止折返激动。
降低自律性:

药理学第22章整理

药理学第22章整理

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失常主要是心动节律和频率异常。

心律正常时心脏协调而有规律地收缩、舒张,顺利地完成泵血功能。

心律失常时心脏泵血功能发生障碍,影响全身器官的供血。

第一节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一、正常心脏电生理特性正常的心脏冲动起自窦房结,顺序经过心房、房室结、房室束及浦肯野纤维,最后到达心室肌,引起心脏的节律性收缩。

心脏活动依赖于心肌正常电活动,而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整体协调平衡是心脏电活动正常的基础。

单个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特性又取决于各种跨膜电流的平衡状态。

按动作电位特征可将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两大类。

快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希-浦细胞。

其动作电位0相除极由钠电流介导,除极速度快、振幅大。

多种内向和外向电流参与快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整个时程。

慢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和房室结细胞。

其动作电位0相除极由L型钙电流介导,除极速度慢、振幅小。

慢反应细胞无内向整流钾电流(I K1)控制膜电位,其静息电位不稳定,容易去极化,故自律性高。

心脏的自律细胞主要有窦房结细胞、房室结细胞和希-浦细胞,可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

自律性的产生源于自律细胞动作电位4相自动去极化:1.希-浦细胞4相自动去极化主要由I f决定;2.窦房结及房室结细胞4相自动去极化则由I K逐渐减小而I f、I Ca(T)、I Ca(L)逐渐增强所致。

动作电位4相去极速率、动作电位阈值、静息膜电位水平和动作电位时程的变化均可影响心肌自律性。

兴奋可沿心肌细胞膜扩布并向周围心肌细胞传导。

传导速度由动作电位0相去极化速率和幅度决定,因此I Na、I Ca(L)分别对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传导性起决定作用。

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冲动形成异常和(或)冲动传导异常均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

1.折返定义:是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沿另一环形通路折回,再次兴奋已兴奋过的心肌,是引发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原因:心肌传导功能障碍是诱发折返的重要原因。

抗心律失常药-ppt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ppt课件
ERP与APD的关系
(1) 二者同向关系,ERP在APD内,若APD延长则 ERP延长。
(2)“ERP相对延长”指APD和ERP均缩短,但APD 缩短更显著,即ERP/APD比值增加。
在一个APD中,ERP的比值增大,就不易发生快速 型心律失常。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分布
快反应电活动 心房肌、心室肌、浦氏纤维
慢反应电活动 窦房结、房室结
静息电位 除极速度 传导速度 0相除极离子
大、稳定
快, 0相上升快,振幅大
快, 不易传导阻滞
Na+内流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机制
冲动形成异常
自律性异常 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冲动传导异常
传导阻滞 折返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是指一个阈上刺激作用于心肌 组织可引起一个扩布性的去极化膜电位波动。
Outward K+ currents
1 ITo
2 ICa
(2)拮抗心脏的交感效应: 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心得安)。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2、要有高度的选择性: 要求既治疗心律失常,又不影响正常的心脏起搏、传导系统;

药理习题 第22-25章

药理习题 第22-25章

() () ()
() () ()
()
48.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宜选用 4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 A.奎尼丁 B.利多卡因 C.氨氯地平 D.维拉帕米 E.阿托品 50.可轻度抑制钠通道、促进钾外流的是 51.可引起肺间质纤维化的是 52.可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是 53.可引起金鸡纳反应的是 54.不宜与 β 受体阻滞药合用的是 A.奎尼丁 B.维拉帕米 C.胺碘酮 D.利多卡因 E.普鲁卡因胺 55.心律失常伴有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的是 56.首过消除明显,须静脉给药的是 57.能影响脂肪和糖代谢的是 58.重度阻滞钠通道,明显抑制传导,易致心律失常的是 A.普萘洛尔 B.维拉帕米 C.胺碘酮 D.利多卡因 E.普罗帕酮 59.属于 IC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是 60.属于 IB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是 61.属于 IA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是 62.属于钙拮抗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是 A.奎尼丁 B.维拉帕米 C.胺碘酮 D.利多卡因 E.普罗帕酮
() () () () () ()
()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糖尿病 E.心绞痛 72.奎尼丁的药理作用包括 A.减少除极时Na+内流,减慢传导速度 B.延长钠通道失活后恢复开放所需时间,延长 ERP 及 APD C.阻断 α 受体 D.拟胆碱作用 E.对钾通道及钙通道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73.奎尼丁的药理作用包括 A.促进Na+内流 B.抑制Ca2+外流 C.抑制钾通道 D.抗胆碱作用 E.阻断 α 受体 74.利多卡因可用于 A.心房纤颤 B.心房扑动 C.室性早搏 D.室性心动过速 E.室性纤颤 75.胺碘酮的不良反应有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角膜褐色微粒沉着 C.肺纤维化 D.红斑狼疮性综合征 E.甲状腺功能低下 76.利多卡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一种局麻药 B.能抑制心肌细胞Na+内流 C.促进心肌细胞K+外流 D.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 E.治疗心律失常口服最安全

心血管系统药习题

心血管系统药习题

心血管系统药习题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2.掌握奎尼丁、利多卡因、普萘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熟悉普鲁卡因酰胺、苯妥英钠、美西律、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的作用特点。

4.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膜反应性2.有效不应期3.折返激动4.金鸡纳反应二、填空题5.奎尼丁的不良反应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心律失常的起因有两种分别为________ _________。

7.可用于抗心律失常的钙通道阻滞药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选择题【A型题】18.治疗心室纤颤的首选药物是A 普萘洛尔B 维拉帕米C 利多卡因D 胺碘酮E 奎尼丁9.奎尼丁引起的“金鸡纳反应”,不包括以下哪种症状A 耳鸣B 恶心呕吐C 视觉障碍D 血压上升E 头昏头痛10.与利多卡因比较美西律的主要优点是A 作用较弱B 兼有α受体阻断作用C 可供口服,作用持久D 有较强的拟胆碱作用E 不良反应较轻11.下列有关利多卡因的介绍哪一点是错误的A 抑制普肯耶纤维自律性B 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C 较少引起血压下降和心肌收缩力抑制D 不易引起惊厥E 大剂量抑制传导12.细胞外K+浓度较高时能减慢传导,血K+降低时能加速传导的抗心律失常药是A 索他洛尔B 利多卡因C 奎尼丁D 氟卡尼E 胺碘酮13.下列哪一药物易引起房室传导阻滞A 异丙肾上腺素B 阿托品C 地高辛D 氨茶碱E 利多卡因14.下列何种药物的肝首关消除强,生物利用度低,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必须静脉注射A 普鲁卡因胺B 维拉帕米C 奎尼丁D 胺碘酮E 利多卡因15.胺碘酮对心肌作用不包括A 阻滞K+通道B 阻滞Ca2+通道C 阻滞Na+通道D 阻断α、β受体E 阻断M受体型题】【A216.某男,35岁,因心慌、胸闷5日而入院,心电图显示频发性室性早博,多个导联Q-T间期延长,宜选抗心律失常药物A 胺碘酮B 索他洛尔C 美西律D 奎尼丁E 普鲁卡因胺17.某女,40岁,10余年前曾因心肌炎治疗休息后身体一直健康,近三天常常原因不明突然心慌、气短,数分钟后突然好转,一天数次,发作时乏力、胸闷、伴心绞痛,发作停止后无明显不适。

抗心律失常药(药理学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药理学课件)
在一个APD中,ERP的比值增大 就意味着有较多的冲动落入ERP, 即心肌对冲动不起反应的时间延长 不易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一、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高
4相自动除极速度加快,最大舒张电位水平上移或阈 电位水平下移,均使从最大舒张期电位到达阈电位的时 间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降低。
ⅠC类--普罗帕酮(心律平)
【药理作用】 ➢ 显著阻滞Na+通道,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 ➢ 阻断β受体、钙拮抗作用 【临床应用】 ➢ 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不良反应】 ➢ 心脏毒性大(一般不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合用,以
免加重不良反应。)
Ⅱ类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药理作用】
➢ 抗心律失常作用部位主要在窦房结和房室结 1.阻断β1受体,4期自动除极速率↓,自律性↓ 2.抑制0期Na+内流,除极速度↓,传导速度↓ 3.延长ERP :高浓度
(二)兴奋性 ➢ 心肌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其高低与
兴奋阈值成反比。 ➢ 影响因素:膜静息电位、阈电位的水平,及4期
离子通道的状态(Na+、Ca2+通道 静息态、激活态、
失活态)。
二、心肌电生理特性
(三)传导性 ➢ 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 ➢ 影响因素:心肌细胞的直径,0期去极速度和幅
普萘洛尔
【用 途】 ➢ 主要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对交感兴奋、
甲亢及嗜铬细胞瘤等引发的窦性心动过速可作 为首选药。 ➢ 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也有效,尤其对运动或情绪 激动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
Ⅲ类 延长ERP药--胺碘酮
药理作用
➢阻滞K+通道,Na+通道,Ca2+通道; ➢非竞争性阻断α、β受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房结 房结区
房室交界区 结区 房室束(His束)结希区
浦肯野纤维
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自律性 电生理特性 传导性 (以心肌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 收缩性 机械特性
各类心肌细胞的特点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自律性
工 心房肌

细 胞
心室肌
+ ++ + —
自 窦房结
+ +++ — ++

+ 细

房 房结区
根据组织学特点、电生理特性及功能上 的区别,粗略分为两类:
1.工作细胞:普通心肌细胞(非自律细胞), 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无自律性 (心房肌和心室肌)
2.自律细胞:组成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 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无收缩性
工作细胞
心房肌 心室肌
自律细胞: (组成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
3号染色体 SCN5A基因 编码心肌Na+通道
7号
HERG
Ikr钾通道
11号
KVLQT1
Iks钾通道
以上基因突变造成通道功能异常,心肌复极减慢,
Q-T间期延长。(遗传性LQTS)
药物也可导致Q-T间期延长,称为获得性LQTS
(四)心律失常发生的离子靶点假说
• 心肌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这些通道的 表达和功能彼此平衡是心脏正常功能的基础。 当某种通道的功能或表达异常时,通道间平衡 被打破,将出现心律失常。
高浓度
• 抑制0期上升速率,减慢传导
利多卡因(lidocaine)
[药理作用]
(3)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利多卡因缩短蒲肯野纤维及心室肌的APD 和ERP,且缩短APD更为明显,故相对延长 ERP,有利于消除折返冲动而抗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lidocaine) [ 临床应用 ]
是一个窄谱抗心律失常药,仅用于室性心律 失常(因为心房肌APD短,钠通道失活态时间短, 利多卡因作用弱),特别适用于危急病例。治疗急 性心肌梗死或强心甙中毒所致的室性早搏、室性心 动过速及心室纤颤。
功能性折返:
功能性折返在无明显解剖环路时即可发生,如急 性心肌梗死后细胞间耦联改变所导致的折返型室 性心动过速。
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三)基因缺陷
Q-T间期延长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
是第一个被肯定由基因缺陷引起的心肌复极异常性 疾病,表现为心电图Q-T间期延长,出现尖端扭转 型心动过速并发生晕厥及猝死。(已鉴定出13个基 因突变)
慢反应自律细胞(包括窦房结及房室结)。 4相自 动去极是延迟整流钾电流和If以及L型和T 型钙电流共同参与的结果(图5-25-2)。
自律细胞的产生源于AP的4相自动去极化,快反应自律细 胞0期去极化由Na+内流决定,慢反应自律细胞0期去极化 由Ca2+内流决定,没有1期和2期。
(五)膜反应性和传导速度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药理作用与奎尼丁相似而较弱,能降 低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 延长APD和ERP。
适应症也与奎尼丁相同,常用于室性 早博、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可抢救危 急病例。
(二)Ib 类 药物
1. 能轻度降低0相上升最大速率 ; 2. 抑制浦肯野纤维和心室肌细胞的Na+内流,
抗心律失常药
• 心律失常(arrhythmia)即心电活动异常, 导致心动节律和频率异常。
• 按心动频率分为两型:缓慢型 快速型
• 缓慢型:常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治疗。
• 快速型发病机制和治疗较复杂,本章抗心 律失常药主要针对快速型心律失常。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一)心肌细胞分类
奎尼丁(quinidine)
[药理作用] 抑Na+内流>抑K+外流
3、延长APD和ERP:对钾通道和钙通道均有一
定的抑制作用,抑制3期K+外流和2相Ca2+内流, 延长复极化过程,延长APD和ERP,尤其是ERP。
某些浦肯野纤维病变时ERP缩短,造成临近 细胞复极不一致而形成折返。奎尼丁可延长ERP 使临近细胞的ERP趋于一致消除折返。
[药理作用] 轻度抑Na+内流,促K+外流
(2)传导性 (影响较复杂)
治疗浓度
• 对希-浦系统的传导速度无影响,但细胞 外K+浓度较高时,减慢传导
心肌梗死区缺血 的浦肯野纤维
细胞外低钾或心 肌损伤使心肌部
分除极化
• 抑制Na+内流,减慢传导,防止折返激动
• 促进3期K+外流,引起超级化,加速传导, 终止折返激动
传导性
•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 快反应细胞:Na+内流;慢反应细胞:Ca2+内流
动作电位时程(APD)/有效不应期(ERP)
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一)冲动形成障碍
1.自律性异常
自律性异常
异常自律机制 形成
正常自律活动 改变
细胞膜通透性 增加
静息膜电位绝 对值降低
自律性增加/ 降低
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Ⅰb 钠通道阻滞药 (轻度)利多卡因 苯妥英钠
Ⅰc 钠通道阻滞药 (明显)普罗帕酮 氟卡尼
Ⅱ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阿替洛尔
Ⅲ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胺碘酮 索他洛尔
Ⅳ 钙通道阻滞药
维拉帕米 地尔硫䓬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一、 I 类——钠通道阻滞药
(一)Ia 类药物
它们能适度减少除极时Na+内流,降低0相上 升最大速率,降低动作电位振幅,减慢传导速度。 还能不同程度地抑制K+和Ca2+通道,延长复极过 程,延长ERP及APD ,且以延长ERP为显。
(阈上刺激) 4、超常期Supranormal Period, SNP -80~-90mV (阈下刺激) 5、动作电位时程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
•从0期去极化开始到3期复极化完毕的这段时间,称为动 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
[ 不良反应 ]
较少也较轻。主要是CNS症状(眼球震颤)。 偶见窦性过缓、房室阻滞等心脏毒性。II、III度房 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
苯妥因钠(phenytoin sodium)
其药理作用与利多卡因相似,也仅作用 于希—浦系统。
1. 降低自律性:
2. 传导速度:作用也较复杂。(1)正常血K+时, 小剂量对传导速度无明显影响,大剂量则减慢之; (2)低血K+时,小剂量能加快传导速度;(3)当 静息膜电位较小时(强心甙中毒),加快 传导更 为明显。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 作用机制
(二)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1.减少早后除极 与APD的过度延长有关。 2. 减少迟后除极 迟后除极的发生与细胞内钙超载有
关。钙通道阻滞药/钠通道阻滞药
3.消除折返 抑制传导或延长有效不应期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分类
代表药物
Ⅰa 钠通道阻滞药 (适度)奎尼丁 普鲁卡因胺
1期:1期又称快速复极初期。主要是外向 K+电流。
2期:称为平台期(plateau)。主要是内向的 ICa-L和外向的Ik
3期:3期又称为快速复极末期。主要是外 向K+电流。
(3)静息期:静息期又称动作电位4期。
排出Na+、Ca2+ ,并摄人K+以恢复细胞内、外 各种离子的正常浓度梯度,并保持心肌细胞的 正常兴奋性。
3. 奎尼丁晕厥或猝死:偶见严重的毒性反应;尖端 扭转型心律失常
奎尼丁(quinidine)
[药物相互作用]
⑴ 其抗胆碱作用可增加窦性频率、加快房室传导。 因此,治疗房颤、房扑时,应合用钙拮抗药、 β-受体阻断药或地高辛以减慢房室传导、降低 心室率。
⑵ 与地高辛合用时,使地高辛肾清除率降低。 ⑶ 与双香豆素、华法林合用时,竞争血浆蛋白。 ⑷ 与肝药酶诱导剂合用,可加速其代谢。
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二)冲动传导障碍
2. 折返激动
指一个冲动沿着曲折的环形通路返回到 其起源的部位,并可再次激动而继续向前传 播的现象。
折返冲动是引发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 机制之一。
分为解剖性折返和功能性折返两类。
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二)冲动传导障碍
解剖性折返的发生有三个决定因素:
⑴ 存在解剖学环路 ⑵ 环路中各部位ERP不一致 ⑶ 环路中有传导性下降或单相阻滞的部位
膜反应性是指膜电位水平与其所激发的0相最大上升 速率(Vmax)之间的关系。
膜电位高 0相上升速度快 动作电位振幅大 传导速度快;膜反应性好;反之,慢,差。

兴奋性
• 离子通道的性状 •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
自律性
• 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率 • 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
奎尼丁(quinidine)
[药理作用] 抑Na+内流>抑K+外流
1. 降低自律性:减慢Na+内流,使自律性降
低。对心房肌和浦肯野纤维的作用较强,从而抑 制心房异位起搏点,对窦房结影响小。
2. 减慢传导速度:可抑制0相Na+内流,降低
心房肌、心室肌和浦肯野纤维O相除极的速度和 幅度,减慢传导。使病理状态下的单向传导阻滞 变为双向传导阻滞,消除折返。
• Na+- K+ATP酶(钠泵):将内流的Na+排出、外 流的K+摄人细胞。
• Na+-Ca2+交换体(Na+-Ca2+ exchanger)和钙泵:排出细胞 内的Ca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