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识别与诊断(最全版)

合集下载

肺心病的影像诊断学标准

肺心病的影像诊断学标准

肺心病的影像诊断学标准
肺心病的影像诊断学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X线检查:在X线胸片上,除了可以观察到肺部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还可以观察到肺动脉高压的改变,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大于等于15毫米,或者右下肺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值大于等于1.07。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大于等于3毫米,或者中心肺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形成残根征。

2.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超声心动图上,可以观察到右心室流出道内径大于等于30毫米,右心室内径大于等于20毫米,右心室前壁厚度、左、右心室内径的比值小于2。

这些都可以作为诊断肺心病的主要影像学依据。

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有疑虑,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内科护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内科护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内科护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成部分自理的情况下;(3)辅助教育系统多用于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提高自理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第二章疾病的护理一、高血压的护理1.内容: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

护理重点包括:(1)控制血压,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2)控制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避免过度饮酒、咖啡等;(3)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4)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5)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悦;(6)定期检查并处理并发症,如心脏、肾脏等器官的损害。

2.应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需要全面、系统、个体化。

护士应该与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多学科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的护理1.内容: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

护理重点包括:(1)控制血糖,遵医嘱服药,定期测量血糖;(2)控制饮食,低糖、低脂、高纤维,避免暴饮暴食;(3)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等;(4)定期检查并处理并发症,如眼、肾、神经等器官的损害;(5)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

2.应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需要全面、系统、个体化。

护士应该与医生、营养师、康复师等多学科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三、冠心病的护理1.内容: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

护理重点包括:(1)控制心率和心律,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2)控制饮食,低脂、低盐、高纤维,避免暴饮暴食;(3)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等;(4)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悦;(5)定期检查并处理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2.应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需要全面、系统、个体化。

护士应该与医生、康复师、心理医生等多学科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健康教育指导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健康教育指导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健康教育指导【概念】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心脏病,时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有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病因】按原发病的不同部位,病因分为三类,主要由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等引起。

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多见,占80%~ 90%。

各种原因导致肺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的结构重塑,产生肺动脉高压,发展成慢性肺心病。

【临床表现】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肺、心功能代偿期时出现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急性感染时上述症状加重,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和肺气肿体征;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时出现呼吸衰竭、右心衰竭,少数病人可出现肺水肿及全心衰竭。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X线检查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可有肺动脉高压征;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大的改变,也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图形;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测定右心窒流出道内径、右心室内径、右心室前壁的厚度、左、右心室内径比值、右肺动脉内径或肺动脉干及右心房等指标增大,为诊断慢性肺心病提供依据。

根据病人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胸肺疾病或肺血管病史,并已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其表现为:P2>A2、颈静脉怒张、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及体静脉压升高等,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有右心增大肥厚的征象即可作出诊断。

【治疗原则】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应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和心积极处理并发症。

最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

最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

最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常与其他疾病共存(合并症),其中以心血管疾病合并症最为常见。

心血管疾病与慢阻肺之间相互影响,表现在患病风险、疾病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风险与疾病进展、治疗药物的相互影响等。

目前临床上普遍存在对慢阻肺合并症的认识不足。

本专家共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医务人员对慢阻肺心血管合并症的认识,就识别和恰当处理心血管合并症提出建议,同时希望激励更多关于慢阻肺心血管合并症的研究,为未来更好地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共识提出慢阻肺的主要临床表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也可见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力衰竭,需要进行鉴别。

对于慢阻肺患者,应主动筛查是否存在心血管合并症,在治疗时予以兼顾。

当慢阻肺与心血管疾病并存时,两者原则上均应按照相应的指南进行稳定期的长期管理。

慢阻肺患者对大多数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耐受性良好,针对心血管疾病治疗使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慢阻肺不是禁忌,宜从小剂量起始,密切监测气道阻塞症状。

同样,针对慢阻肺的治疗药物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共识强调优化慢阻肺管理可改善心功能和心血管疾病预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估计我国患病人数接近1亿,在4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3.7%[1]。

慢阻肺的流行病学特点是在老年人多发,病理生理学上存在肺部和全身的持续性炎症、肺气肿和动态过度充气导致的肺内压力变化以及反复的急性加重,这些因素决定了慢阻肺患者容易出现诸多的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肺癌、肺栓塞、睡眠呼吸障碍、脑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异常及肌萎缩、骨质疏松、骨关节炎、胃食管反流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焦虑与抑郁等精神疾病等[2]。

慢阻肺合并症的患病率在不同的报道中存在差异,在法国西南部的真实世界研究中,71.6%的慢阻肺患者存在1种或1种以上的合并症[3]。

其中,心血管疾病合并症(以下简称心血管合并症)为最常见,而且与慢阻肺的相互影响更为明显[4, 5, 6]。

慢性肺源心脏病教学查房

慢性肺源心脏病教学查房
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和辅助检查 ,如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 图等,结合相关病史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 性心肌病等进行鉴别,主要依据 各自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 查。
辅助检查方法介绍
X线胸片
观察肺部和心脏的形态 、大小及血管情况。
心电图
了解心律失常、心肌缺 血等心电活动异常。
效果评价
在实施干预措施后,定期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实验 室检查结果等。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恢复情况。
经验总结与持续改进方向
经验总结
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在慢性肺源心脏病护理中的有效经验和做法。如加强呼吸道管理、注重营养支 持、提供心理关怀等。
持续改进方向
针对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持续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如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完 善护理流程和规范、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等。同时,关注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慢性肺源心脏病护理中的 应用和推广。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2
该病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尤其在农村地区。
3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可能与吸烟等危险因素 有关。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慢性肺源心脏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量下降等症状。随着病 情进展,可出现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如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大等。
分型
根据病程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患者虽有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 但无心力衰竭表现;失代偿期患者则出现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此外,根据病 因可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型、支气管哮喘型、支气管扩张型等。
戒烟限酒,保持低盐饮食,适当进 行有氧运动。

肺源性心脏病病症PPT演示课件

肺源性心脏病病症PPT演示课件
史等。
体格检查
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包括 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方面 。
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相应的实 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心 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 。
综合分析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 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确定
诊断。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多有长期咳嗽、咳痰、喘息等症 状,X线胸片可见肺气肿表现。
肺心病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等呼吸道 症状,以及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症 状。
分型
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情严重程度,肺心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 种类型。急性肺心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慢性肺心病病程 较长,病情逐渐加重。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呼吸 系统症状、心脏症状、既往病
的发生。
呼吸肌锻炼
通过呼吸肌锻炼,增强 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
提高呼吸功能。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 苗等,预防呼吸道感染 ,减少急性加重的风险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肺性脑病
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控制感染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预 防肺性脑病的发生。如出现精神 神经症状,可使用镇静剂等药物
对症治疗。
针对肺部疾病进行治疗,改善肺功能,有助 于延缓心脏病变的进展。
控制危险因素
戒烟、控制血压、血糖等,减少危险因素对 预后的不良影响。
合理饮食和运动
低盐、低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 改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定期随访和监测
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06
研究与展望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二)分类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肺心病和慢性肺心病两类。

急性肺心病主要见于急性肺栓塞,其处理主要是针对急性肺栓塞的治疗,本指南主要针对慢性肺心病。

(三)流行病学慢性肺心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间质性肺疾病等。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普查结果表明,>14岁人群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为4.8‰[1]。

1992年在北京、湖北、辽宁农村调查102 230例居民的慢性肺心病患病率为4.4‰,其中≥1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6.7‰[2]。

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北方地区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增多,男女无明显差异。

冬、春季节和气候骤然变化时,易出现急性加重[2]。

二、病因学分析(一)病因1.支气管、肺疾病:包括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等。

2.肺血管疾病:原发于肺血管的病变,包括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等均可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和右心室负荷加重,发展为慢性肺心病。

3.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均可引起胸廓活动受限、肺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导致肺功能及肺血管受损,继发肺动脉压力升高,产生肺心病。

4.其他: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可产生低氧血症,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发展成慢性肺心病。

(二)发病机制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肺心病的发生与疾病演变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关联过程:1.肺动脉高压是使右心室后负荷增加,从而使右心室做功增加的始动环节。

ct肺心病诊断标准

ct肺心病诊断标准

ct肺心病诊断标准
CT肺心病(CTEPH)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
慢性血栓栓塞症(CTEPH)引起。

CTEPH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以下是CTEPH的诊断标准的
一般概述:
1. 临床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胸痛、咳嗽、乏力、晕厥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是由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引
起的。

2. 影像学检查,肺动脉造影(PA)是确诊CTEPH的“金标准”。

CTEPH患者通常会在肺动脉造影中显示慢性血栓栓塞症的特征性影
像学表现,如肺动脉内充盈缺损、肺动脉狭窄或闭塞等。

3. 肺功能检查,患者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导致的肺功能不全,
如进行性的气体交换障碍。

4. 心脏超声检查,右心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右心功能,包括右心
室扩张、收缩功能减弱等,这些表现有助于CTEPH的诊断。

5. 血液检查,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指标有助于排除其他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原因。

总的来说,CTEPH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和血液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一旦怀疑CTEPH,患者应及时就诊,接受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尽早进行治疗。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CTEPH的诊断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识别与诊断(最全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

2018年,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共同制定并发布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在指南关于肺心病的诊断中,重点描述了如何识别慢性肺心病,包括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等。

同时,还运用流程图的形式帮助理清诊断思路,使读者一目了然。

针对基层医疗工作的特点,指南仅对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进行的且对肺心病的诊断有确诊意义的辅助检查方法进行了推荐,而对于较为先进的、精细化的、基层医疗机构可能无法进行的技术并没有介绍。

指南提出以心脏超声作为诊断肺心病的主要指标,而不应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肺心病的诊断[1,2]。

本文仅就肺心病的诊断标准进行相关解读。

慢性肺心病的诊断似乎并不困难,只要根据有无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呼吸困难等症状、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亢进、下肢水肿或有腹水等体征,再结合一些简单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即可明确肺心病的诊断[3]。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免发生漏诊和错误的诊断。

一、单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不确切
某些肺气肿患者,由于肺的过度充气,导致胸腔内压力升高,在体征上会出现颈静脉充盈,下肢水肿;另外,某些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水肿等症状,如果仅凭临床表现则会导致过度诊断。

如果患者处于肺心病早期阶段,虽有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但P2亢进、右心扩大、三尖瓣反流的体征并不能被早期发现,因而容易造成漏诊,不利于肺心病患者的早期管理。

二、心电图对肺心病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上制订了肺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以后一直沿用这一标准。

目前对于肺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共有7条,其中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肺型P波和电轴右偏。

肺型P波是诊断慢性肺心病的主要条件之一,占肺心病异常心电图的首位。

当肺心病患者合并急性感染时,由于右心房暂时性负荷过重,可见到电压高的尖峰P波,但当病情缓解后也可恢复正常。

电轴右偏并不是敏感指标,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肺心病患者,由于存在严重的阻塞性肺气肿,膈肌下移,心脏低垂,致使电轴发生变化。

临床上约70%~80%肺心病患者在心电图上呈现电轴右偏。

心电图对肺心病的诊断特异性较强[4],如果心电图出现了肺心病的特征性表现,如肺性P波、电轴右偏等,则可明确存在肺心病。

但心电图对肺心病诊断的敏感性较差[4],因而对于早期诊断肺心病存在缺陷。

三、X线胸片检查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肺心病
X线胸片检查对肺心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一方面可以判断肺心病是肺部疾病还是胸廓畸形、胸膜肥厚所致;另一方面,肺心病
在X线胸片上有较典型的特征,如肺动脉段膨隆、右下肺动脉干扩张等。

但X线胸片提示肺心病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也相对较晚,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另外,X线胸片对由肺动脉本身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的鉴别价值不大,因此,并不是出现了上述征象就可以诊断为肺心病,必须结合病史、体征等临床资料,在排除其他心脏病的基础上才能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否则易作错误判断。

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及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对于晚期肺心病患者可能能够做出明确诊断,但是由于体征及心电图、X线胸片均不能在早期出现异常的表现,因而不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

另外,根据上述指标,也有可能造成过诊情况。

如风湿性心脏病或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临床表现也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右心衰时会出现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等体征,经常以肺心病收入院。

因此,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中,将超声心动图作为诊断慢性肺心病的主要指标,而心电图、X线胸片作为疑诊肺心病的工具。

四、超声心动图对肺心病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肺心病方面具有前述检查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

从疾病的演变上看,肺血管阻力逐渐增加是肺心病的始动环节,由于右心要克服逐渐增加的肺血管阻力,因而做功逐渐增加,其结果则逐渐出现右心室肥厚,但由于右心室的代偿,尚不会出现右心室扩大,此为肺心病的早期阶段。

在此阶段,心电图、X线胸片均可能无异常表现。

因此,心脏超声如果发现右心室肥厚,结合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等即可诊
断为早期肺心病。

同时,超声心动图在鉴别诊断方面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的诊断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较为明确。

综合上述情况,该指南将超声心动图作为诊断肺心病的主要检查方法,结合危险因素、病史等即可做出肺心病的诊断。

此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发现早期肺心病,进行早期管理,防止或延缓患者进展到心功能不全的阶段。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