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1_蛛网膜下腔出血CT(3)(2)(2)

脊髓血管病变所致的SAH
颈椎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s)
男,78岁,洗澡时突发枕部头痛
A
B
C
A:颅脑CT平扫,桥前池、环池、左侧外侧裂基底部出血 B:颈椎MRI示颈1-2椎间孔水平粗大的引流静脉 C:经右侧椎动脉造影显示dAVFs来源于C2神经根支
脊髓血管病变所致的SAH
脊髓前动脉瘤 A
动脉瘤性SAH
DSA假阴性
D
E
F
G
D:第一次头部MRI,红箭示脑干背侧结节样病变; E: 第二次头部MRI,红箭示脑干背侧结节样低信号影; F、G: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右侧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并机化(HE,×100);
非动脉瘤性SAH
1985年首次提出的概念,经验性诊断标准
A:临床症状:较轻,无意识丧失、突发性头痛逐渐加重,Hunt-Hess为Ⅰ-Ⅱ级。 B:出血部位(CT或MRI)
急性原发性蛛网膜下腔 出血的CT诊断
湖南省脑科医院放射科
张伟 任雅
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分类
自发性
SAH
原发性: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继发性: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 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
外伤性
急性原发性SAH
常见病因
Ø 动脉瘤破裂,约50-80% Ø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约10% Ø 动静脉畸形,约5%
造影剂外渗 通常>90 Hu
24 h 随访
CT 值衰减>50 Hu 病灶较前明显吸收或消失
MRI
在T1WI、T2WI上无明显影像学表现
占位效应
轻或无
急性脑出血 50-80Hu
中脑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12 临床资料 .
龄3 7 2~ 5岁 , 保 守 治疗 后 均 好 转 痊 愈 出 院 。住 院 天 数 1 经 2~
3 。平 均 2 . 5d 6d 2 3 。
2 32 观察 生命 体征 的变化 ..
若 在原来 血压 及心率 基础上
13 临 床 特 点 所 有 患 者 的 临 床 症 状 及 体 征 较 动 脉 瘤 性 .
病 情 重 , 亡 率 高 的特 点 。但 在 中脑 周 围 所 发 生 的 S 中 , 死 AH 动 脉 瘤 的 发 生 率 极 低 , 见 这 是 一 种 特 殊 类 型 S H, 为 中 可 A 称 脑 周 围 非 动 脉 瘤 性 蛛 网膜 下 腔 出 血 ( N H) 。 出 血 的 中心 PS
服务 , 减少对 患者 的刺 激 , 而稳 定 患 者 的情 绪 , 患 者 积 从 使
极 、 动地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 。 主
者都至少进行 了 1次以上技术充分 的 4条血 管 的 D A检查 , S
没 有 发 现 动 脉 瘤 ;4 患 者 住 院 期 间 具 有 完 整 的 临 床 和 影 像 () 学资料 。
2 1 一般情况 .
S H 患 者 应 绝 对 卧 床 休 息 至 少 4— A 6周 , 抬
高床头 1 5—3 m, 0 c 以减 少脑 血 流量 , 减轻 脑 水 肿。避 免激
动 、 分 用 力 咳 嗽 和 排 便 , 止 再 出 血 。本 组 患 者 卧 床 时 间 过 防 明显 缩 短 , 均 2周 , 痛 症 状 好 转 快 , 发 生 再 出 血 。 对 烦 平 头 未 躁 明显者给 予适 量 镇 静 治疗 。根 据病 情 予 低脂 肪 、 维生 高 素 、 消 化 的软 食 , 高 血 压 者 应 限 制 钠 盐 摄 人 。 观 察 大 便 易 有 颜色 、 质 , 发现应激性溃疡发 生。 性 未 22 心 理 护 理 . S H患 者易 出现 焦 虑 、 惧 、 躁 的情 绪 , A 恐 烦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一、 SAH 辅助检查(一) CT1.CT 检查的优势CT 作为为 SAH 诊断的首选常规检查,其优点为快速、安全、敏感。
CT 检查可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否存在与发展程度,增强 CT 可明确某些病因,如动静脉的畸形或较大动脉瘤等。
CT 检查可了解脑脑室出血、脑积水情况,同时便于随访治疗效果,了解并发症。
多发性动脉瘤可借助 CT 判断具体出血部位。
2. 阳性率研究说明, SAH 发病 1 小时之 CT 检查阳性率大于 90% , 5 天后阳性率为 85% , 1 周后阳性率为 50% 。
2 周后阳性率低于 30% 。
3.SAHFisher 分级如 ppt4 图表显示的是 CT 影像特点与血管痉挛危险性关联的分级标准(1983) 。
SAHFisher 分级( 1983 )共分 4 级,当 CT 显示弥漫出血,未形成血块时,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较低,当 CT 显示较厚积血,垂直面厚度>1mm( 大脑纵裂、环池 ) 或水平面 ( 侧裂池、脚间池 ) 长 x 宽> 5x3mm 时,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较高。
当 CT 显示脑血肿或脑室出血,基底池无或少量出血时,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较低。
当 CT 阴性或 CT 显示弥漫出血但未形成血肿,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较低。
如 ppt4 图表显示,改良后的 Fisher 分级( 1997 )将发生血管痉挛危险分为 5 级。
CT 未见出血或仅脑室出血或脑实质出血,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为3% 。
CT 仅见基底池出血,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为 14% 。
CT 仅见周边脑池或侧裂池出血,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为 38% 。
CT 显示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实质血肿,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为 57% 。
CT 显示基底池和周边脑池、侧裂池较厚积血,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为 57% 。
(二)脑脊液脑脊液检查通常在疑似 SAH 患者 CT 检查阴性,且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处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 Key Words
➢分级管理 ➢多模态监测 ➢优化脑灌注和脑保护 ➢血管痉挛预防
多模态监测
• 床旁CT、超声 • TCD • ICP • EEG • Bis/镇静指数 • TEG • MR
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 Key Words
➢分级管理 ➢多模态监测 ➢优化脑灌注和脑保护 ➢血管痉挛预防
预防血管痉挛 10-14d 转二级医院继续治疗 根据病情3w左右出院
H-H IV级
手术(介入/开颅夹闭) 术后评估
脑积水
无脑积水
CT环池结构清晰 腰池引流7d 腰穿
CT环池结构不清 脑室引流7-12 d 腰池引流/腰穿
腰穿测压、腰池引流
强化体温管理 气管切开/空肠喂养
控制颅高压 TCD,CT/MR 预防血管痉挛 3w 转康复和高压氧
动脉瘤—再次出血
• 15% 在住院治疗前死亡 • 20% 在两周内发生再次出血 • 30% 在一个月内发生再次出血 • 40% 在六个月内发生再次出血
• 发生再次出血的死亡率:>25-30% (如不接受治疗)
SAH病理
•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 可逆流入或破入脑室系统(20%) • 血块如在脑实质、侧裂和纵裂内,压迫
40-50y 1:1 70-80y 1:10 75-85% 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动脉瘤破裂 aSAH年发病率约2.0/10万
发病危险因素
• 吸烟(11倍,吸后3h最易发病) • 酗酒、毒品 • 高血压 • 高血压同时吸烟(15倍) • 避孕药(有争议)、月经期
男性 晚秋,女性 春末 1/3在用力时发病
• 全身细菌或病毒感染 • 偏头疼 • 高血压危象 • 颈椎疾病 • 脑肿瘤 • 无菌性脑膜炎 • 副鼻窦炎 • 酒精中毒 • CO中毒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2、椎-基底动脉系统(二)脑梗死包括:脑动脉与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得脑梗死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她2、脑栓塞(1)心源性(2)动脉源性(3)脂肪性(4)其她(反常栓塞、空气栓塞)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脑分水岭梗死5、出血性脑梗死6、其她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7、原因未明(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四)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她2、脑血管畸形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她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5、原因未明(二)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8)多灶性脑出血(9)其她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3、淀粉样脑血管病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5、瘤卒中6、脑动脉炎7、其她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8、原因未明(三)其她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2、硬膜外出血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十)其她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四、高血压脑病五、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三)感染性动脉瘤(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五)其她六、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五)毛细血管扩张症(六)脑-面血管瘤病(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八)硬脑膜动静脉瘘(九)其她七、脑血管炎(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感染性疾病导致得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1)大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3)结节性多动脉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5)其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白塞病等)3、其她(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八、其她脑血管疾病(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二)肌纤维发育不良(三)脑淀粉样血管病(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与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得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五)头颈部动脉夹层(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九)其她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三)直窦血栓形成(四)海绵窦血栓形成(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六)脑静脉血栓形成(七)其她十、无急性症状得脑血管病(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得脑梗死)(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得脑实质内小量出血)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二)脑出血后遗症(三)脑梗死后遗症(四)脑血管病后癫痫(五)其她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二)血管性痴呆1、多发梗死性痴呆2、关键部位得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6、其她(如CADASIL)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关于《中国脑血管病分类》修订得几点说明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分类仍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得分类方法,随着研究得深入与检查治疗技术手段得进步,对脑血管病得认识不断更新,原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得需求。
4、蛛网膜下腔出血

患者男,58 岁,主因“突发头痛 12 小时”就诊。
【现病史】患者 12 小时前活动(骑自行车)后突发头痛,呈全脑 爆炸样痛, 后枕部明显,程度剧烈,伴恶心,无呕吐,无言语不 清、口角歪斜;无肢体麻木、无力,无四肢抽搐,无发热、眼痛、 畏光。患者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休息后无好 转,遂急于外院就 诊,查血压 144/90 mmHg,行头颅 CT 示环池、脚间池、外侧裂高 密度影,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外院未予处理,立即转我院 急诊就诊。急诊给 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氨酚羟考酮止痛治疗, 患者头痛症状稍缓解。遂急诊行 DSA 术,术中见左侧后交通动脉 瘤,瘤颈较宽,考虑介入栓塞治疗有难度,未行介入治 疗。现为 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Hunt-Hess 分级 2 级。 【既往史】吸烟 30 年,20 支 / 日,否认酗酒史;否认高血压、糖 尿病及冠心病史。 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过敏史。否认 家族性动脉瘤史。
患者男,58 岁,主因“突发头痛 12 小时”就诊。
④血压 现普遍认为,对于未处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控制血 压,一般不超过 160/100 mmHg。当血压偏高时,应予静脉持续给 药,如尼卡地平等。本患者入 院后血压持续波动于 140/90 mmHg 左右,未予降压治疗。 ⑤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动脉瘤处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同时适用于介入栓塞及外 科手术的动脉瘤患者,应首先考虑介入治疗。采取何种方式处理动 脉瘤,与动脉瘤的部位、形 态有关。如果患者年龄> 70 岁,无占 位效应的血肿存在,动脉瘤位于后循环,动脉瘤是窄颈动脉瘤或单 叶型动脉瘤,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量表评分为Ⅳ级 和 Ⅴ级的危重患者,亦采用介入治疗。如果患者年轻,合并血肿且有 占位效应,动脉瘤是位于大脑中动脉和胼胝体周围血管的动脉瘤、 宽颈动脉瘤,动脉分支直接从动脉瘤囊发出的,适合手术夹闭。本 患者由于瘤颈较宽,考虑介入栓头痛 12 小时”就诊。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体会

临床报道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报道 2008年6月第5卷第6期 W orld Health Dige stM edica l Pe ri odica l 如何提高急诊科病人静脉穿刺成功率■解 梅1 张 丽2(五莲县中医院急诊科 262300;日照市中医院急诊科 262300)【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成功的静脉穿刺是赢得患者信任的关键,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环节。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好的方法和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关键词】静脉穿刺;成功率【中图分类号】R3221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6-0116-01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成功的静脉穿刺是赢得患者信任的关键,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环节。
我院急救部急诊治疗输液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急、重病患者,占输液人数的40%,大多起病急病情较重,个体差异大。
病情危重的患者末梢循环差,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是老年保健性治疗,约占50%。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加之长期输液使血管受到破坏,成为静脉输液的一大难点。
三是婴幼儿患者占输液治疗的10%左右,患者血管细、好动,给穿刺带来极大不便。
结合2005年1月~12月在我科静脉输液治疗的三万余次患者的静脉穿刺体会,就如何提高急诊科病人静脉穿刺成功率浅谈如下。
1 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愉快的心情,不急不躁,增加自信心,是操作成功的第一步。
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是成功穿刺的首要环节。
2 输液器的选择不同型号的输液器静脉穿刺对血管壁的影响不同。
①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输液速度宜慢,应选用5~6号针头,婴幼儿血管细,应选用4号半~5号半针头。
这样可以减少针头对血管的机械损伤,延长病人静脉使用寿命,减轻病人痛苦,预防静脉炎。
②对于脑出血或失血性休克患者应选用9~11号针头,输液速度快,以迅速降低颅压或补充血容量。
《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9》要点

《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9》要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5%~10%。
颅内动脉瘤是SAH最常见的病因(85%),其他病因包括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出血(PMSAH)、脑动静脉畸形(bAVM)、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硬脑膜动静脉瘘、夹层动脉瘤、血管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病、颅内肿瘤、血液病、凝血障碍性疾病及抗凝治疗并发症等,部分患者原因不明。
SAH多合并复杂严重的并发症,即便存活,患者仍易残留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因此,国内外研究者一直在积极探寻针对SAH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SAH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一、发病率据统计,美国非创伤性SAH的发病率为(7.2~9.0)/10万人年,该数据在过去30年中保持稳定。
而在非创伤性SAH中,病因主要是动脉瘤,约占全部病例的85%。
二、患病率在美国,有5%的脑血管病患者为SAH,其中aSAH患者的患病率为80/10万。
三、病死率SAH患者病死率较高。
四、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可分为SAH的危险因素和动脉瘤危险因素。
SAH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吸烟、过量饮酒和高血压。
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可分为3类: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动脉瘤增大及形态改变的危险因素、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这些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种。
可干预的因素包括:吸烟、酗酒、高血压、低脂血症、治疗时不全栓塞以及女性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可干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动脉瘤或SAH家族史、多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推荐意见】:(1)SAH的病死率很高,应该尽快行脑血管检查以明确病因,及时治疗(级推荐,B 级证据)。
(2)动脉瘤、高血压、吸烟、酗酒等为SAH的独立危险因素,滥用多种药物,如可卡因和苯丙醇胺与SAH 的发病相关(级推荐,B级证据)。
(3)如果一级亲属中有2例以上aSAH 者,建议做CT血管造影(CTA)或MRA进行动脉瘤筛查(级推荐,C级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wever PNSH may have a major psychological impact
(非典型性头痛、抑郁、遗忘、疲倦等)
精品课件
谢谢
Thanks For Watching
精品课件
(1)center of bleeding located immediately anterior to the midbrain;
出血位于中脑前方 (2) possible extension of blood to the posterior part of the
anterior interhemispheric fissure, but not complete filling of the anterior interhemispheric fissure; 可能会向纵裂池延伸,但不会填满 (3) extension of blood to the basal part of the sylvian fissure is permitted, but not extension to the lateral sylvian fissure; 可以向外侧裂基底部延伸,但不会延伸至外侧裂池 (4) sedimentation of small amounts of intraventricular blood is allowed, but not frank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可并发脑室出血,但不明显 (5) absence of intracerebral hematoma 无脑内血肿
出血中心位于脑干前缘:位于脚间池( 96%)
可以扩展:
环池( 88%) 视交叉池( 46%) 外侧裂基底部( 37%) 四叠体池( 19%)
但不扩展:
外侧裂外侧部
大脑纵裂前部
可以有脑室内积血,但是血液沉降作用所致(侧脑室枕脚)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病原学
原因尚未明确. 假设
1. 静脉出血:发现了更多的静脉结构的异常 2. 脑干的小穿通动脉闭塞后的继发渗血
肯定的是:高血压、吸烟是其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
症状:
1. 头痛进展较慢
2. 极少伴意识障碍
3. 临床症状较轻(Hunt –Hess分级І~Ⅱ)
并发症: 1. 几乎不会再次出血
2.较少血管痉挛(1-5%)
3. 脑积水发生率约20%,但很少需做分流
精品课件
CT scanning The criteria( within 3 days of the onset ):
B. 动脉造影未见动脉瘤或其他动脉异常
精品课件
Incidence
动脉造影阴性的SAH(15-20%):
未被发现的脑动脉瘤 非脑动脉瘤性,如:静脉血栓形成、血液病、感染、肿瘤
动脉造影阴性的SAH中,21-68%诊断为PNSH 在非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自发性SAH中,占8-11%
精品课件
Location
CT scanning: perimesencephalic pattern of hemorrhag within 3 days of the onset of the SAH
Angiography: normal
Differentiate diagnosis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Importance of differentiation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精品课件
Concept
van Gijn, et al., In 1985 首先提出 定义 :
A. 出血的中心位于脑干前缘(主要在脚间池), 伴或不伴扩展。
精品课件
Angiography
阴性
DSA: 金标准,排除动脉瘤
CTA: 诊断后循环动脉瘤的特异性和敏 感性均为100%
MRA: 敏感性不如 CTA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Diagnosis
Clinical course of SAH
(出血时无昏迷, Hunt –Hess分级І~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