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习题及解答

合集下载

第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上一题 下一题
返 回
第 4 章 供 电 与 用 电
练习题解答
4.1.1 某三相同步发电机,三相绕组联结成星形时的线电压为 10.5kV,若将它联结成三角形,则线电压是多少?若联结成星形 时,L2相绕组的首末端接反了,则三个线电压的有效值U12 , U23 和U31各是多少? · · · · U31= U3 -U1 · -U2 解: 星形联结时UlY = 10.5kV U3 · U 3 UlY 10.5 = kV = 6.06kV ∴UpY = · · U 1=U23 √ 3 √3 · ·-U =U 三角形联结时相电压不变, 2 3 · UlY = UpY =6.06kV L2首末端接反的相量图如图所示:
· · · 0 0 0 IL2 = I2 - I1 ( 8 . 8 30 8 . 8 0 ) A 4 . 56 105 A · · · 0 0 0 IL3 = I3 - I2 ( 8 . 8 30 8 . 8 30 ) A 8 . 8 90 A
XL= Z sin = 77.1×0.6 Ω = 46.3 Ω
返 回 上一题 下一题
第 4 章 供 电 与 用 电
4.3.2 某三相负载,额定相电压为220V,每相负载的电阻为4Ω,感 抗为3Ω,接于线电压为380V的对称三相电源上,试问该负载应
采用什么联结方式?负载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 I
l2
· I
l3
· I
2
· I
3
-jXC
解: 负载为不对称三相负载
· · 0 U U 220 120 2 23 · 0 I2 = Z = -jX = 8 . 8 30 A -j25 2 C
返 回 上一题 下一题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习题解答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习题解答

第4章自测题、习题解答自测题4一、选择1.集成运放的输出级一般采用()。

A. 共基极电路B. 阻容耦合电路C. 互补对称电路2.集成运放的中间级主要是提供电压增益,所以多采用()。

A. 共集电极电路B. 共发射极电路C. 共基极电路3.集成运放的输入级采用差分电路,是因为()。

A. 输入电阻高B. 差模增益大C. 温度漂移小4.集成运放的制造工艺,使得相同类型的三极管的参数()。

A 受温度影响小 B. 准确性高 C. 一致性好5.集成运放中的偏置电路,一般是电流源电路,其主要作用是()。

A. 电流放大B. 恒流作用C. 交流传输。

解:1、C 2、B 3、C 4、C 5、B二、判断1.运放的有源负载可以提高电路的输出电阻()。

2.理想运放是其参数比较接近理想值()。

3.运放的共模抑制比K CMR越高,承受共模电压的能力越强()。

4.运放的输入失调电压是两输入端偏置电压之差()。

5.运放的输入失调电流是两输入端偏置电流之差()。

解:1、×2、×3、√4、√5、√三、选择现有如下类型的集成运放,根据要求选择最合适的运放:①.通用型②. 高阻型③. 低功耗型④. 高速型⑤. 高精度⑥. 大功率型⑦. 高压型。

1.作视频放大器应选用。

2.作内阻为500KΩ信号源的放大器应选用。

3.作卫星仪器中的放大器应选用。

4.作心电信号(?左右)的前置放大器应选用。

5.作低频放大器应选用。

作输出电流为4A的放大器应选用。

解:1、④ 2、② 3、③ 4、⑤ 5、① 6、⑥习题44.1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一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常采用哪种基本电路?对每一基本电路又有何要求? 解: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一般由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组成。

输入级采用差动放大电路,输入级要求尽量减小温度漂移。

中间级采用共射放大电路,要求提供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

输出级采用共集接法,互补对称电路,要求输出电阻要小。

4.2某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增益A od = 100dB ,差模输入电阻r i d = 5M Ω, 最大输出电压的峰─峰值为U OPP =±14V 。

第4章 多组份系统热力学习题及解答

第4章 多组份系统热力学习题及解答

ln
1) 22
2436 (3.337 3.091) 2436 (6.428) 15660J mol1
(答:-8.13×103 J)
4-5 333.15 K 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 83.40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 47.00 kPa。 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为 50%,求 333.15 K 时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在 333.15K 时,设甲醇气体的摩尔分数为 yA ,则:
(2) pB pB* xB 2.93 0.4588 1.344kPa
(3) p pA pB 5.369 1.344 6.713kPa
(4) yA

pA p

5.369 6.713
0.7998 0.80 , yB
1 yA
1 0.80 0.20
(答:(1)5.36 kPa;(2)1.35 kPa;(3)6.71 kPa;(4)0.80,0.20)
解:1mol
气体
NH3 的化学势: (g)

(g,T)
RT
ln
p p
,(
p

p )
(NH3, g,T ) (NH3, g,T ) RT ln
pNH3 p
,( pNH3

p )
溶液中,溶质 NH3 的化学势:
(NH3, l,T )

(NH3, g,T )

NH3
x
A
p
* A
x
A
pB* (1 xA )

193.3 0.274
193.3 0.2740 66.6 0.726

第4章 习题答案

第4章 习题答案
������������
50������-2 = 0
������������������������ = -0.5 +
������������
解得 L=10(已舍去负值)

������2������������������ ������������2
=
-100������-3<0
所以,当劳动投入量 L=10 时,劳动的
第四章 生产论 3. 已知生产函数 Q=f(L,K)=2KL-0.5L2 -0.5K2, 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 K =10。
(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 总产量 TPL 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 APL 函数 和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 函数。
(2)分别计算当劳动的总产量 TPL、劳动 的平均产量 APL 和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 各自 达到最大值时的厂商的劳动投入量。
有 MP=0,于是,有 35+16L-3L2=0。
解得������ = − 5
3

L=7。������
=

5 3
不合
理,舍去,故取 L=7。
由此可得,生产要素 L 投入量的合理区 间为[4,7]。因此,企业对生产要素 L 的使用 量为 6 是处于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的。
11. 已知生产函数 Q=AL1/3K2/3。 判断:(1)在长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的规模 报酬属于哪一种类型?
50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
APL=
TPL =20-0.5L- 50
������
������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
MPL=
������������������������ ������������
=20-L
(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

(完整版)第4章应变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

(完整版)第4章应变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

第 4 章 应变式传感器、单项选择题1、为减小或消除非线性误差的方法可采用()。

A. 提高供电电压B. 提高桥臂比2、全桥差动电路的电压灵敏度是单臂工作时的()。

A. 不变B. 2 倍C. 4 倍D. 6 倍3、电阻应变片配用的测量电路中,为了克服分布电容的影响,多采用( )8、当应变片的主轴线方向与试件轴线方向一致,且试件轴线上受一维应力作用时,应变片灵敏系数 K 的定义是()。

A .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与试件主应力之比B .应变片电阻与试件主应力方向的应变之比C .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与试件主应力方向的应变之比D .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与试件作用力之比9、制作应变片敏感栅的材料中,用的最多的金属材料是()。

A .两个桥臂都应当用大电阻值工作应变片B .两个桥臂都应当用两个工作应变片串联C .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反的工作应变片C. 提高桥臂电阻值D.提高电压灵敏度A .直流平衡电桥BC .交流平衡电桥D4、通常用应变式传感器测量 ( )A. 温度 BC .加速度D5、影响金属导电材料应变灵敏系数A .导电材料电阻率的变化BC .导电材料物理性质的变化D6、产生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A .电阻丝有温度系数BC .电阻丝承受应力方向不同 D7、电阻应变片的线路温度补偿方法有( A .差动电桥补偿法B C .补偿线圈补偿法DK 的主要因素是( .直流不平衡电桥 .交流不平衡电桥.密度 .电阻)。

.导电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 .导电材料化学性质的变化)。

.试件与电阻丝的线膨胀系数相同.电阻丝与试件材料不同)。

.补偿块粘贴补偿应变片电桥补偿法 .恒流源温度补偿电路法A .铜B .铂C .康铜D .镍铬合金10、利用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 为使其灵敏度高、 非线性误差小 ()。

D .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同的工作应变片 在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测力实验中不需要的实验设备是( A .直流稳压电源 B .低通滤波器 C .差动放大器D .电压表关于电阻应变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应变片的轴向应变小于径向应变B .金属电阻应变片以压阻效应为主C .半导体应变片以应变效应为主D .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受力后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 金属丝的电阻随着它所受的机械变形 ( 拉伸或压缩 )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现象称为 金属的( )。

土力学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土力学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土力学》第四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第4章土中应力一填空题1. 土中应力按成因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2. 土中应力按土骨架和土中孔隙的分担作用可分为和3.地下水位下降则原水位出处的有效自重应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计算土的自重应力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起。

5.计算土的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的重度应取。

二选择题1.建筑物基础作用于地基表面的压力,称为(A )。

(A)基底压力;(B)基底附加压力;(C)基底净反力;(D)附加应力2.在隔水层中计算土的自重应力仃。

时,存在如下关系(B )。

(A)%=静水压力(B)5=总应力,且静水压力为零(C)旦=总应力,但静水压力大于零(D)%=总应力一静水压力,且静水压力大于零3.当各土层中仅存在潜水而不存在毛细水和承压水时,在潜水位以下的土中自重应力为(C )。

(A)静水压力(B)总应力(C)有效应力,但不等于总应力(D)有效应力,但等于总应力4.地下水位长时间下降,会使(A )。

(A)地基中原水位以下的自重应力增加(B)地基中原水位以上的自重应力增加(C)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减小(D) 土中孔隙水压力增大5.通过土粒承受和传递的应力称为(A )。

(A)有效应力;(B)总应力;(C)附加应力;(D)孔隙水压力6.某场地表层为4m厚的粉质黏土,天然重度尸=18kN/m3,其下为饱和重度产sat=19 kN/m3 的很厚的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下4m处,经计算地表以下2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为(B )。

(A)72kPa ;(B)36kPa ;(C)16kPa ;(D)38kPa7.同上题,地表以下5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为(A )。

(A)91kPa ;(B)81kPa ;(C)72kPa ;(D)41kPa8.某柱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为800kN,从室外地面算起的基础深度为1.5m,室内地面比室外地面高0.3m,基础底面积为4m2,地基土的重度为17kN/m3,则基底压力为(C )。

第4章 资本积累(习题及答案)

第4章  资本积累(习题及答案)

第4章资本积累一、单选题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A.扩大再生产B.简单再生产C.剩余价值生产D.生产关系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A.资本集中B.资本积累C.剩余价值D.资本家省吃俭用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A.资本集中B.资本积累C.劳动生产率提高D.劳动人数增加4.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A.剩余价值资本化B.暴力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C.剥夺生产者D.资本家之间的相互剥夺5.资本主义人口过剩的原因是:A.社会上生活资料数量不能养活现有人口B.资本主义社会人口自然增长太快C.生育过多、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者的需求相对减少二、多选题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要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有:CD A.资本循环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积聚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原因是:CDA.不扩大再生产就会阻碍社会发展B.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C.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D.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3.资本集中的方式是:ABA.以大鱼吃小鱼的方式,兼并中小资本B.以组织股份公司的方式,把许多分散的小资本集合成大资本C.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吸收中小资本D.以资本积累的方式,吞并小资本4.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区别是:ABCDA.资本积累是以积累为基础B.资本集中不是以积累为基础C.资本积累能够增大社会资本D.资本集中不能增大社会资本5.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经常存在的几种形式是:ABCA.流动过剩人口B.停滞过剩人口C.潜在过剩人口D.自然过剩人口6.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社会化的主要表现是:BCDA.企业之间加剧竞争,中小企业被吞并或变成大企业分支机构B.企业生产是以许多人共同劳动为基础的大生产C.各企业、各部门的生产联结为相互依赖的整体D.生产为日益扩大的市场而进行,并进一步形成世界市场7.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是:ABCA.资产阶级财富积累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C.无产阶级贫困积累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平均分配社会财富三、名词解释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3.资本积累4.资本有机构成5.资本积聚6. 相对过剩人口7.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8.工人阶级贫困化四、分析判断1.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相对过剩人口,是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绝对地超过了物质资料的增长所造成的。

《土力学》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土力学》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土力学》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第4章土中应力一、填空题1.由土筑成的梯形断面路堤,因自重引起的基底压力分布图形是形,桥梁墩台等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的沉降是的。

2.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随深度增加呈减小,同一深度处,在基底点下,附加应力最大。

3.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 > l/6时,基底与地基局部,产生应力。

4.超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下降,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地面。

5.在地基中同一深度处,水平向自重应力数值于竖向自重应力,随着深度增大,水平向自重应力数值。

6.在地基中,矩形荷载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其影响深度比相同宽度的条形基础,比相同宽度的方形基础。

7.上层坚硬、下层软弱的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将发生应力现象,反之,将发生应力现象。

二、名词解释1.基底附加应力2.自重应力3.基底压力4.地基主要受力层三、简答题1. 地基附加应力分布规律有哪些?四、单项选择题1.成层土中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增大而发生的变化为:(A)折线减小(B)折线增大(C)斜线减小(D)斜线增大您的选项()2.宽度均为b,基底附加应力均为p0的基础,同一深度处,附加应力数值最大的是:(A)方形基础(B)矩形基础(C)条形基础(D)圆形基础(b为直径)您的选项()3.可按平面问题求解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基础是:(A)柱下独立基础(B)墙下条形基础(C)片筏基础(D)箱形基础您的选项()4.基底附加应力p0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Z增大而减小,Z的起算点为:(A)基础底面(B)天然地面(C)室内设计地面(D)室外设计地面您的选项()5.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A)基础底面(B)天然地面(C)室内设计地面(D)室外设计地面您的选项()6.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自重应力发生的变化是:(A)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增大(B)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减小(C)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减小(D)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增大您的选项()7.深度相同时,随着离基础中心点距离的增大,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A)斜线增大(B)斜线减小(C)曲线增大(D)曲线减小您的选项()8.单向偏心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 < l/6(l为偏心一侧基底边长)时,基底压应力分布图简化为:(A)矩形(B)梯形(C)三角形(D)抛物线形您的选项()9.宽度为3m的条形基础,作用在基础底面的竖向荷载N=1000kN/m ,偏心距e=0.7m,基底最大压应力为:(A)800 kPa(B)417 kPa(C)833 kPa(D)400 kPa您的选项()10.埋深为d的浅基础,基底压应力p与基底附加应力p0大小存在的关系为:(A)p < p0(B)p = p0(C)p = 2p0(D)p > p0您的选项()11.矩形面积上作用三角形分布荷载时,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系数K t是l/b、z/b的函数,b指的是:(A)矩形的长边(B)矩形的短边(C)矩形的短边与长边的平均值(D)三角形分布荷载方向基础底面的边长您的选项()12.某砂土地基,天然重度γ=18 kN/m3,饱和重度γsat=20 kN/m3,地下水位距地表2m,地表下深度为4m处的竖向自重应力为:(A)56kPa(B)76kPa(C)72kPa(D)80kPa您的选项()13.均布矩形荷载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当l/b=1、Z/b=1时,K C=0.1752;当l/b=1、Z/b=2时,K C=0.0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习题
4.1 典型棘轮机构由哪些构件组成?在棘轮机构中为保证棘爪能顺利进入棘轮轮齿的齿根,
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典型的棘轮机构由棘轮、驱动棘爪、摆杆和止回棘爪。

为保证棘爪能顺利进入棘轮轮齿的齿根,应满足的条件是齿面的偏斜角大于齿面摩擦角。

4.2 为什么棘爪与棘轮轮齿接触处的公法线要位于棘轮与棘爪的转动中心之间?
答:为了使棘爪能顺利受到棘轮轮齿金轮的齿底面而不致从棘轮轮齿尚滑脱出来。

4.3 槽轮机构有什么特点?何谓运动系数τ,为什么τ必须大于零而必须小于1?
答:槽轮机构的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其机械效率高,并能较平稳地、间歇地进行转位。

但因传动时尚存在柔性冲击,故常用于速度不太高的场合。

槽轮机构的运动系数是指在一个运动循环内,槽轮的运动时间与转臂的运动时间之比。

槽轮机构是间歇运动,因此运动系数必须大于零而小于1。

4.4 槽轮机构的槽数z 和圆销数n 的关系如何? 答:2
2-<z z
K
4.5 如何避免不完全齿轮机构在啮合开始和终止时产生的冲击?从动轮停歇期间,如何防止
其运动?
答:可在两轮的端面分别装上瞬心线附加杆,使从动件的角速度由零逐渐增加到某一数值从而避免冲击。

为了防止从动轮在停歇期间游动,两轮轮缘上各装有锁住弧。

4.6 如图4.36示为一偏置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AB 段为凸轮的推程廓线,试在图
上标注推程运动角δt 。

解:见图。

轮廓上D点与尖顶接触时其压力角为多少?试作图加以表示。

解:
4.8已知一凸轮以等角速度ω=10 rad/s顺时针转动,直动推杆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应的凸轮转
角如表所示。

要求:(1)作出s-δ、v-δ和a-δ线图;(2)求出当δ为90︒、180︒和270︒时,
推杆的s、v和a值。

解:取比例尺:μs v a、μδ=3︒/mm、
4.9图4.38示为一对心尖顶推杆单元弧凸轮(偏心轮),其几何中心O’与凸轮转轴O的距
离为L O’O =15mm,偏心轮半径R=30mm,凸轮以等角速度ω顺时针转动,试作出推杆的位移线图s-δ。

图4.38
解:
逆时针转动,推杆行程h=20mm,滚子半径r r=10mm位移线图s-δ如图4.39所示。

图4.39
图4.40
解:取mm mm s l /1==μμ,见下图。

4.11 设计一偏置滚子直动推杆盘形凸轮。

已知凸轮以等角速度ω顺时针转动,凸轮转轴O 偏
于推杆中心线的右方10mm 处,基圆半径r 0=35mm ,推杆行程h =32mm ,滚子半径r T =10mm ,其位移线图s -δ如图4.40所示。

解:取mm mm s l /2==μμ,见下图。

4.12 在图4.41所示自动车床控制刀架移动的滚子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已知L OA =60mm ,
L AB =36mm ,r min =35mm ,r T =8mm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如下:当凸轮以等角速度ω1逆时针回转90︒时,从动件以等加速等减速运动向上摆15︒;当凸轮自90︒转到180︒时,从动件停止不动;当凸轮自180︒转到270︒时,从动件以简谐运动摆回原处;当凸轮自270︒转到360︒时,从动件又停止不动,试绘制凸轮的轮廓。

图4.41
解:2/l mm mm μ=
4.13对心直动平底推杆凸轮机构中,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 min,角速度 和推杆的运动规律,
见图4.42所示,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

解:
4.14已知一棘轮机构,棘轮模数m=5mm,齿数z=12,试确定机构的几何尺寸。

解:机构的几何尺寸如下:
顶圆直径D=mz=60mm
齿高h=0.75m=3.75mm
齿顶厚a=m=5mm
齿槽夹角θ=60︒或50︒
棘爪长度L=2πm=31.4mm
4.15 已知一槽轮机构的槽数z =6,圆销数n =1,若主动转臂的转速为n 1=60r/min ,求槽轮的
运动时间和静止时间及运动系数τ的大小。

解:t =1秒
316121121'=-=-==
z t t τ t ’=3
1秒 3
26121121''''=+=+==z t t τ t ’’=3
2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