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习题及解答

合集下载

第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上一题 下一题
返 回
第 4 章 供 电 与 用 电
练习题解答
4.1.1 某三相同步发电机,三相绕组联结成星形时的线电压为 10.5kV,若将它联结成三角形,则线电压是多少?若联结成星形 时,L2相绕组的首末端接反了,则三个线电压的有效值U12 , U23 和U31各是多少? · · · · U31= U3 -U1 · -U2 解: 星形联结时UlY = 10.5kV U3 · U 3 UlY 10.5 = kV = 6.06kV ∴UpY = · · U 1=U23 √ 3 √3 · ·-U =U 三角形联结时相电压不变, 2 3 · UlY = UpY =6.06kV L2首末端接反的相量图如图所示:
· · · 0 0 0 IL2 = I2 - I1 ( 8 . 8 30 8 . 8 0 ) A 4 . 56 105 A · · · 0 0 0 IL3 = I3 - I2 ( 8 . 8 30 8 . 8 30 ) A 8 . 8 90 A
XL= Z sin = 77.1×0.6 Ω = 46.3 Ω
返 回 上一题 下一题
第 4 章 供 电 与 用 电
4.3.2 某三相负载,额定相电压为220V,每相负载的电阻为4Ω,感 抗为3Ω,接于线电压为380V的对称三相电源上,试问该负载应
采用什么联结方式?负载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 I
l2
· I
l3
· I
2
· I
3
-jXC
解: 负载为不对称三相负载
· · 0 U U 220 120 2 23 · 0 I2 = Z = -jX = 8 . 8 30 A -j25 2 C
返 回 上一题 下一题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习题解答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习题解答

第4章自测题、习题解答自测题4一、选择1.集成运放的输出级一般采用()。

A. 共基极电路B. 阻容耦合电路C. 互补对称电路2.集成运放的中间级主要是提供电压增益,所以多采用()。

A. 共集电极电路B. 共发射极电路C. 共基极电路3.集成运放的输入级采用差分电路,是因为()。

A. 输入电阻高B. 差模增益大C. 温度漂移小4.集成运放的制造工艺,使得相同类型的三极管的参数()。

A 受温度影响小 B. 准确性高 C. 一致性好5.集成运放中的偏置电路,一般是电流源电路,其主要作用是()。

A. 电流放大B. 恒流作用C. 交流传输。

解:1、C 2、B 3、C 4、C 5、B二、判断1.运放的有源负载可以提高电路的输出电阻()。

2.理想运放是其参数比较接近理想值()。

3.运放的共模抑制比K CMR越高,承受共模电压的能力越强()。

4.运放的输入失调电压是两输入端偏置电压之差()。

5.运放的输入失调电流是两输入端偏置电流之差()。

解:1、×2、×3、√4、√5、√三、选择现有如下类型的集成运放,根据要求选择最合适的运放:①.通用型②. 高阻型③. 低功耗型④. 高速型⑤. 高精度⑥. 大功率型⑦. 高压型。

1.作视频放大器应选用。

2.作内阻为500KΩ信号源的放大器应选用。

3.作卫星仪器中的放大器应选用。

4.作心电信号(?左右)的前置放大器应选用。

5.作低频放大器应选用。

作输出电流为4A的放大器应选用。

解:1、④ 2、② 3、③ 4、⑤ 5、① 6、⑥习题44.1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一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常采用哪种基本电路?对每一基本电路又有何要求? 解: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一般由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组成。

输入级采用差动放大电路,输入级要求尽量减小温度漂移。

中间级采用共射放大电路,要求提供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

输出级采用共集接法,互补对称电路,要求输出电阻要小。

4.2某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增益A od = 100dB ,差模输入电阻r i d = 5M Ω, 最大输出电压的峰─峰值为U OPP =±14V 。

光学第四章习题解答

光学第四章习题解答

′ s1 = d − s1 = 22 − 2 = 20cm
1 1 1 1 1 1 又∵ − = 即: = − s s f′ s s′ f ′
' 1 1 1 1 1 1
1 1 1 39 ∴ = − =− s1 20 0.5 20
− 20 s′ = − = −0.51 (cm). ɺ 39 ′
1
s′ 20 又∵ β = = − = −39. 0.51 s
∴ Φ= 1 1 1 = − f ′ s′ s 1 1 = − − 1.0 − 0.25 100 = −1 + 25 = +3.0 ( D) = +300 度
需配戴300度的远视眼镜 度的远视眼镜 需配戴
4.3 一照相机对准远物时,底片距物镜 一照相机对准远物时,底片距物镜18cm,当 , 镜头拉至最大长度时,底片与物镜相距20cm ,求目 镜头拉至最大长度时,底片与物镜相距 的物在镜头前的最近距离? 的物在镜头前的最近距离? 解: ∵ 1 − 1 = 1 s′ s f ′
解:(1)将 s = −20cm,f ′ = 15cm 代入高斯公式
s1 f ′ (−20) ×′ −20 + 15
′ s1 60 × 0.5 = −1.5cm (2) y1′ = β1 y1 = y1 = −20 s1
EO 2 (3) u = arctg = arctg = 7°35′40′′ PO 15
(4)将 s2 = −5cm,f ′ = 15cm 代入高斯公式
s2 f ′ ( −5) × 15 ′ s2 = = = −7.5cm s2 + f ′ −5 + 15 ′ s2 −7.5 ′ × 2 = 3cm 出射光瞳的半径 E ′O′ = y2 = y2 = −5 s2

第4章 交流异步电动机习题与解答

第4章  交流异步电动机习题与解答

第4章交流异步电动机习题解答习题A 选择题4-1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的转速总是()。

CA. 与旋转磁场的转速相等B. 旋选转磁场的转速无关C. 低于旋转磁场的转速4-2某一50Hz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转速为2880r/min,则其转差率为()。

BA. 0.04%B. 4%C. 2.5%4-3有一60Hz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其额定转速为1710r/min,则其额定转差率为()。

AA. 5%B. 4.5%C. 0.05%4-4某三相异步电动机在额定运行时的转速为1425r/min,电源频率为50Hz,此时转子电流的频率为()。

AA. 2.5HzB. 50HzC. 48Hz4-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n越高,则转子电流()。

CA. 不变B. 越大C.越小4-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n越高,转子功率因数()。

AA.越大 B. 越小 C. 不变4-7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转矩运行时,如果电压降低,则转速()。

BA. 增高B. 降低C.不变4-8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转矩运行时,如果电压降低,则电流()。

CA. 不变B. 减小C. 增大4-9 当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负载增加时,如定子端电压不变,其旋转磁场速度()。

BA. 增加B.不变C.减少4-10 当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负载增加时,如定子端电压不变,其定子电流()。

BA. 减少B.增加C.不变4-11当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负载增加时,如定子端电压不变,其输入功率()。

CA. 不变B.减少C. 增加4-12三相异步电动机空载起动与满载起动相比:起动转矩()。

AA. 不变B. 小C. 大4-13降低电源电压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转矩将()。

CA. 增大B.不变C. 减小4-14三相异步电动机在稳定运转情况下,电磁转矩与转差率的关系为()。

BA. 转差率减小时,转矩增大B. 转差率增大时,转矩也增大C. 转矩与转差率平方成正比D. 转矩与转差率无关4-15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电流大的原因是()。

第4章 多组份系统热力学习题及解答

第4章 多组份系统热力学习题及解答

ln
1) 22
2436 (3.337 3.091) 2436 (6.428) 15660J mol1
(答:-8.13×103 J)
4-5 333.15 K 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 83.40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 47.00 kPa。 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为 50%,求 333.15 K 时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在 333.15K 时,设甲醇气体的摩尔分数为 yA ,则:
(2) pB pB* xB 2.93 0.4588 1.344kPa
(3) p pA pB 5.369 1.344 6.713kPa
(4) yA

pA p

5.369 6.713
0.7998 0.80 , yB
1 yA
1 0.80 0.20
(答:(1)5.36 kPa;(2)1.35 kPa;(3)6.71 kPa;(4)0.80,0.20)
解:1mol
气体
NH3 的化学势: (g)

(g,T)
RT
ln
p p
,(
p

p )
(NH3, g,T ) (NH3, g,T ) RT ln
pNH3 p
,( pNH3

p )
溶液中,溶质 NH3 的化学势:
(NH3, l,T )

(NH3, g,T )

NH3
x
A
p
* A
x
A
pB* (1 xA )

193.3 0.274
193.3 0.2740 66.6 0.726

第4章 习题答案

第4章 习题答案
������������
50������-2 = 0
������������������������ = -0.5 +
������������
解得 L=10(已舍去负值)

������2������������������ ������������2
=
-100������-3<0
所以,当劳动投入量 L=10 时,劳动的
第四章 生产论 3. 已知生产函数 Q=f(L,K)=2KL-0.5L2 -0.5K2, 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 K =10。
(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 总产量 TPL 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 APL 函数 和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 函数。
(2)分别计算当劳动的总产量 TPL、劳动 的平均产量 APL 和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 各自 达到最大值时的厂商的劳动投入量。
有 MP=0,于是,有 35+16L-3L2=0。
解得������ = − 5
3

L=7。������
=

5 3
不合
理,舍去,故取 L=7。
由此可得,生产要素 L 投入量的合理区 间为[4,7]。因此,企业对生产要素 L 的使用 量为 6 是处于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的。
11. 已知生产函数 Q=AL1/3K2/3。 判断:(1)在长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的规模 报酬属于哪一种类型?
50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
APL=
TPL =20-0.5L- 50
������
������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
MPL=
������������������������ ������������
=20-L
(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

第4章习题参考解答

第4章习题参考解答
}
p3()
{
P(s);

}
参考解答:
因p1和p2进程是p3进程开始执行的先决条件,即当p1和p2进程均执行完毕时,p3才能执行,则p3需有两个信号量,分别表示p1进程执行完毕的信号量s1,以及p2进程执行完毕的信号量s2。则同步算法描述如下:
main()
{
int s1=0,s2=0;
cobegin
p1();
p4();
coend
}
p1()
{
p1 execute;
V(s12);
V(s13);
V(s14);
}
p2()
{
P(s12);
p2 execute;
}
p3()
{
P(s13);
p3 execute;
}
p4()
{
P(s14);
p4 execute;
}
4-15
解:
main()
{
int sa=1,sb=0;// sa表示缓冲区S是否为空,sb表示是否为满。
(3)设a、b两并发进程,它们共享一临界资源。其执行临界区的算法框图如下图,
进程A和进程B为互斥进程,则需一个互斥信号量s,初值为1,表示临界资源初始情况下无进程使用。
main()
{
int s=1;
cobegin
pa();
pb();
coend
}
pa()
{
P(s);
进入csa…
V(s);
}
pb()
{
P(s);
进入csb…
V(s);
}
4-21
答:线程有时也称为轻量级进程,它是比进程更小的活动单位,它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路径。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执行路径即线程。

(完整版)第4章应变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

(完整版)第4章应变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

第 4 章 应变式传感器、单项选择题1、为减小或消除非线性误差的方法可采用()。

A. 提高供电电压B. 提高桥臂比2、全桥差动电路的电压灵敏度是单臂工作时的()。

A. 不变B. 2 倍C. 4 倍D. 6 倍3、电阻应变片配用的测量电路中,为了克服分布电容的影响,多采用( )8、当应变片的主轴线方向与试件轴线方向一致,且试件轴线上受一维应力作用时,应变片灵敏系数 K 的定义是()。

A .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与试件主应力之比B .应变片电阻与试件主应力方向的应变之比C .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与试件主应力方向的应变之比D .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与试件作用力之比9、制作应变片敏感栅的材料中,用的最多的金属材料是()。

A .两个桥臂都应当用大电阻值工作应变片B .两个桥臂都应当用两个工作应变片串联C .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反的工作应变片C. 提高桥臂电阻值D.提高电压灵敏度A .直流平衡电桥BC .交流平衡电桥D4、通常用应变式传感器测量 ( )A. 温度 BC .加速度D5、影响金属导电材料应变灵敏系数A .导电材料电阻率的变化BC .导电材料物理性质的变化D6、产生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A .电阻丝有温度系数BC .电阻丝承受应力方向不同 D7、电阻应变片的线路温度补偿方法有( A .差动电桥补偿法B C .补偿线圈补偿法DK 的主要因素是( .直流不平衡电桥 .交流不平衡电桥.密度 .电阻)。

.导电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 .导电材料化学性质的变化)。

.试件与电阻丝的线膨胀系数相同.电阻丝与试件材料不同)。

.补偿块粘贴补偿应变片电桥补偿法 .恒流源温度补偿电路法A .铜B .铂C .康铜D .镍铬合金10、利用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 为使其灵敏度高、 非线性误差小 ()。

D .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同的工作应变片 在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测力实验中不需要的实验设备是( A .直流稳压电源 B .低通滤波器 C .差动放大器D .电压表关于电阻应变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应变片的轴向应变小于径向应变B .金属电阻应变片以压阻效应为主C .半导体应变片以应变效应为主D .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受力后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 金属丝的电阻随着它所受的机械变形 ( 拉伸或压缩 )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现象称为 金属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习题及解答4.1 用门电路设计一个4线—2线二进制优先编码器。

编码器输入为3210A A A A ,3A 优先级最高,0A 优先级最低,输入信号低电平有效。

输出为10Y Y ,反码输出。

电路要求加一G 输出端,以指示最低优先级信号0A 输入有效。

题4.1 解:根据题意,可列出真值表,求表达式,画出电路图。

其真值表、表达式和电路图如图题解4.1所示。

由真值表可知3210G A A A A =。

(a)0 0 0 00 0 0 10 0 1 00 0 1 10 1 0 00 1 0 10 1 1 00 1 1 11 0 0 0 1 0 0 11 0 1 01 0 1 11 1 0 01 1 0 11 1 1 01 1 1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100011111010110000103A 2A 1A 0A 1Y 0Y G真值表1Y 3A 2A 1A 0Y GA 00 01 11 100010001111000000001101113A 2A 1A 0A 03231Y A A A A =+00 01 11 1000000011110001000011103A 2A 1A 0A 132Y A A =(b) 求输出表达式(c) 编码器电路图图 题解4.114.3 试用3线—8线译码器74138扩展为5线—32线译码器。

译码器74138逻辑符号如图4.16(a )所示。

题4.3 解:5线—32线译码器电路如图题解4.3所示。

ENA 0A 1A 2A 3A 4图 题解4.31∑∑∑===)12,11,3,2(),,,(3)9,7,5,3,1(),,,(2)13,9,3,2(),,,(1m D C B A F m D C B A F m D C B A F∑∑∑===)14,11,9,6(),,,(3)13,10,7,2(),,,(2)15,13,11,6,2,0(),,,(1m D C B A F m D C B A F m D C B A F4.5写出图P4.5所示电路输出1F 和2F 的最简逻辑表达式。

译码器74138功能表如表4.6所示。

&01234567BIN/OCTEN &CB A 421&F 1F 2174138图 P4.5题4.5解:由题图可得:12(,,)(0,2,4,6)(,,)(1,3,5,7)F C B A m A F C B A m A====∑∑题4.6解:定义:输入为A ,B ,C 。

输出F2,F1。

由题意可得真值表:4.7 试用一片4线—16线译码器74154和与非门设计能将8421BCD 码转换为格雷码的代码转换器。

译码器74154的逻辑符号如图4.17所示。

解:设4位二进制码为3210B B B B ,4位格雷码为3210R R R R 。

根据两码之间的关系可得:332103456789101123210234510111213132101256910131403210(,,,)(8~15)(,,,)(4~11)(,,,)(2~5,10~13)(,,,)(1,2,5,6,9,10,13,14)R B B B B m B R B B B B m m m m m m m m m R B B B B m m m m m m m m m R B B B B m m m m m m m m m ========∑∑∑∑则将译码器74154使能端均接低电平,码输入端从高位到低位分别接3210B B B B 、、、,根 据上述表达式,在译码器后加3个8输入端与非门,可得2103R R R R 、、,可直接输出。

(图 略)B3R3解(2):真值表:8421BCD 格雷码B 3 B 2 B 1 B 0 R 3 R 2 R 1 R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0 1 0 1 0 1 1 1 0 1 1 0 0 1 0 1 0 1 1 1 0 1 0 0 1 0 0 0 1 1 0 0 1 0 0 1 1 1 0 10123R m(1,2,5,6,9)R m(2~5)R m(4~9)R m(8,9)====∑∑∑∑4.8 解:74153A2 A3A3 A24.9试用8选1数据选择器74151实现下列逻辑函数。

74151逻辑符号如图4.37(a )所示。

⑴ (,,)(2,4,5,7)F A B C m =∑ ⑵ (,,)(0,6,7)F A B C M =∏⑶ (,,)()()F A B C A B B C =++⑷ (,,,)F A B C D BC ACD ACD ABCD ABCD =++++ ⑸ (,,,)(0,2,3,5,6,7,8,9)(1015)F A B C D m d =+∑∑题4.9解:如将A B C 、、按高低位顺序分别连接到数据选择器74151的地址码输入端,将数据选择器的输出作为函数值F 。

则对各题,数据选择器的数据输入端信号分别为:(注意,数据选择器的选通控制端ST 必须接有效电平)⑴ 013624570,1D D D D D D D D ======== ⑵ 067123450,1D D D D D D D D ======== ⑶ 023614570,1D D D D D D D D ======== ⑷ 05142637,,1,0D D D D D D D D D D ======== ⑸ 02134567,,1,0D D D D D D D D D D ========或14.10 解:(4)用A ,B 作为地址。

D0 = C ⊙ D C D =1 D2 = C ⊕ D C D =3(5) 用C ,D 作为地址。

131210==⋅==D D B A D B D4.11图P4.11为4线-2线优先编码器逻辑符号,其功能见图4.3(a )真值表。

试用两个4线-2线优先编码器、两个2选1数据选择器和一个非门和一个与门,设计一个带无信号编码输入标志的8线-3线优先编码器。

1234HPRI/BCD123X 2X 1X 0X 1A 0A EO图 P4.11题4.11解:由图4.3(a )真值表可见,当编码器无信号输入时,1EO =,因此可以利用EO 的状态来判断扩展电路中哪一个芯片有编码信号输入。

所设计电路如图题解4.11所示,由电路可见,当高位编码器(2)的0EO =时,表示高位编码器(2)有编码信号输入,故选通数据选择器的0通道,将高位编码器(2)的码送到10Y Y 端;当高位编码器(2)的1EO =时,表示高位编码器(2)无编码信号输入,而低位编码器(1)有可能有编码信号输入,也可能无编码信号输入,则将低位编码器(1)的码送到10Y Y 端(当无编码信号输入输入时,1000YY =)。

编码器输出的最高位码,由高位编码器(2)的EO 信号取反获得。

由电路可见,1Y EO =表示无编码信号输入。

X X X X X X X X 2Y 1Y 0Y Y 图 题解4.114.12 解:∑==⋅∙⋅⋅+⋅∙⋅⋅+⋅∙⋅⋅+⋅∙⋅⋅++⋅∙⋅⋅+⋅∙⋅⋅+⋅∙⋅⋅+⋅∙⋅⋅=)6,5,4,3,2,1(),,(m b a c b a b a c b a b a c b a b a c b a b a c b a b a c b a b a c b a b a c b a c b a F4.13 试用一片3线—8线译码器74138和两个与非门实现一位全加器。

译码器74138功能表如表4.6所示。

题4.13解:全加器的输出逻辑表达式为:111(,,)()()(1,2,4,7)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S A B C A B A B C A B A B C m ---=+++=∑11(,,)()(3,5,6,7)i i i i i i i i i i i C A B C A B A B C A B m --=++=∑式中,i i A B 、为两本位加数,1i C -为低位向本位的进位,i S 为本位和, i C 为本位向高位的进位。

根据表达式,所设计电路如图题解4.13所示。

B iC S i1图 题解4.13C i4.14解: 全减器真值表:A iB iC i-1 C i M i 其中, Ai-被减数0 0 0 0 0 Bi-减数0 0 1 1 1 C i-1低位借位 0 1 0 1 1 Ci-高位借位 0 1 1 1 0 Mi-结果 1 0 0 0 1 1 0 1 0 0 1 1 0 0 0 1 1 1 1 1CiMi4.15 写出图P4.15所示电路的输出最小项之和表达式。

F (a,b,c,d )图P4.15题4.15解:()()S ab ab CI ab ab CI ab ab =+++=+()CO ab ab CI ab a b ab =++=⊕+=a b +0()()D S CO ab ab a b ab =⊕=+⊕⊕+ 10D D = 23D CO D CO ==(,,,)(1,3,5,6,9,10,12,14)F a b c d m =∑4.16解:定义:输入的余3BCD 代码为A3,A2,A1,A0。

输出的2421BCD 码Y3,Y2,Y1,Y0。

由表1.2可知:当A3=0 时 Y (3~0) = A (3~0)–0011 (A + 1101)当A3=1 时 Y (3~0) = A (3~0) + 0011A3 A2 A1 A0A3Y3A2 A1 A014.17 试完善图4.47所示电路设计,使电路输出为带符号的二进制原码。

题4.17解:由于加减器的输入均为二进制正数,所以,当0S =时电路做加法,输出一定为正,这时图4.47中的4C 表示进位。

当1S =时,电路做减法运算,电路实现22()()P Q -功能。

由例 4.15分析可知,当22()()0P Q -≥时,41C =,电路输出4321Y Y Y Y 即为原码;当22()()0P Q -<时,40C =,应将电路输出4321Y Y Y Y 取反加1,使其成为原码。

设电路符号位为F ,进位位为5Z ,可写出F 和5Y 的表达式为4F SC =,45C S Z =。

当1F =时,须对4321Y Y Y Y 取码。

所设计电路如图题解4.17所示。

S图 题解4.1712345*4.19 试用两片4位二进制加法器7483和门电路设计一个8421BCD 码减法器,要求电路输出为带符号的二进制原码。

7483的逻辑符号如图4.46(b)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