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余角和补角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余角和补角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余角和补角同步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已知7622α'∠=︒,则α∠的补角是( ).A .10338'︒B .10378'︒C .1338'︒D .1378'︒ 2.若一个角的补角加上20︒后等于这个角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 A .25︒ B .35︒ C .45︒ D .55︒ 3.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下列摆放方式中α∠与β∠互补的是( ) A . B . C . D .4.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1135∠=︒B .2145∠=︒C .12∠=∠D .12270∠+∠=︒ 5.如果∠α和∠β互补,且∠α<∠β,则下列表示∠α的余角的式子中:∠90°﹣∠α;∠∠β﹣90°;∠12(∠α+∠β);∠12(∠β﹣∠α).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6.如图,点A 在点O 的北偏西60°的方向上,点B 在点O 的南偏东20°的方向上,那么AOB ∠的大小为( )A .110°B .130°C .140°D .150°7.在如图所示的方位角中,射线OA 表示的方向是( )A .东偏南60°B .南偏东30°C .南偏东60°D .南偏西60°8.如果一个角的余角等于这个角的补角的14,那么这个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75︒9.如图,直线DE 与BC 相交于点O ,1∠与2∠互余,150BOE ∠=︒,则AOE ∠的度数是( )A .120︒B .130︒C .140︒D .150︒10.已知∠AOB =70°,以O 为端点作射线OC ,使∠AOC =42°,则∠BOC 的度数为( ) A .28° B .112° C .28°或112° D .68°二、填空题11.将18.25°换算成度、分、秒的结果是__________.1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EO ∠AB ,垂足为O ,∠EOC =35°,则∠AOD 的度数为______.13.如图,在渔船上的渔民在A 处看见灯塔M 在北偏东60°方向,这艘渔船以28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 处,在B 处看见灯塔M 在北偏东15°方向,此时灯塔M 与渔船的距离是______海里.14.如果∠1与∠2互余,∠3与∠4互余,且∠1=∠3,∠2=55°,那么∠4=_____度.三、解答题15.如图,AB CD ,连接CA 并延长至点H ,CF 平分ACD ∠,CE CF ⊥,GAH ∠与AFC ∠互余.(1)求证:AG CE ∥;(2)若110GAF ∠=,求AFC ∠的度数.16.通过对下面数学模型的研究学习,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1,点A 在直线l 上,90,BAD AB AD ∠=︒=,过点B 作BC l ⊥于点C ,过点D作DE l ⊥交于点E .由12290D ∠+∠=∠+∠=︒,得1D ∠=∠.又90BCA AED ∠=∠=︒,可以推理得到()ABC DAE AAS ≌.进而得到结论:AC =_____,BC =_____.我们把这个数学模型称为“K 字”模型或“一线三直角”模型;(2)如图2,90,,,BAD MAN AB AD AM AN BM l ∠=∠=︒==⊥于点C ,NG l ⊥于点G ,由(1)易知NG =_______,ND 与直线l 交于点P ,求证:NP DP =.17.南海是我国的南大门,如图所示,某天我国一艘海监执法船在南海海域正在进行常态化巡航,在A 处测得北偏东30°方向上,距离为20海里的B 处有一艘不明身份的船只正在向正东方向航行,便迅速沿北偏东75°的方向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去拦截.问:经过多少小时,海监执法船恰好在C 处成功拦截.18.如图,点O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BOC =150°,将∠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ADC ,连接OD ,OA .(1)求∠ODC 的度数;(2)试判断AD 与O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OB =2,OC =3,求AO 的长(直接写出结果).参考答案:1.A【分析】直接将180°减去∠α即可.【详解】解:∠∠α=7622︒',∠∠α的补角为180180762210338α︒-∠=︒-︒'=︒',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补角的定义,即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其中一个角就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因此,已知一个角,那么它的补角就等于180°减去这个已知角,解题的关键是牢记概念和公式等.2.B【分析】可先设这个角为∠α,则根据题意列出关于∠α的方程,问题可解【详解】解:设这个角为∠α,依题意,得180°-∠α+20°=3(90°﹣∠α)解得∠α=35°.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的两角互余和为90°,互补和为180°的性质,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3.D【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和邻补角的定义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A 、图中∠α+∠β=180°﹣90°=90°,∠α与∠β互余,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图中∠α=∠β,不一定互余,故本选项错误;C 、图中∠α+∠β=180°﹣45°+180°﹣45°=270°,不是互余关系,故本选项错误;D 、图中∠α+∠β=180°,互为补角,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是基础题,熟记概念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B【分析】如图,根据一副三角板的特征可得∠3=∠4=45°,然后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得∠1和∠2的度数,进而可排除选项.【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得:∠3=∠4=45°,∠13180,24180∠+∠=︒∠+∠=︒,∠12135∠=∠=︒,故A 、C 正确,B 错误;∠12270∠+∠=︒,故D 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补角的性质及角的和差关系,熟练掌握补角的性质及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C【分析】由α∠和β∠互补,可得180αβ∠+∠=︒,即:180αβ=︒-∠,119022αβ∠+∠=︒,再用不同的形式表示α∠的余角.【详解】解:α∠和β∠互补, 180αβ∴∠+∠=︒,180αβ∴∠=︒-∠,119022αβ∠+∠=︒ 于是有:α∠的余角为:90α︒-∠,故∠正确,α∠的余角为:9090(180)90αββ︒-∠=︒-︒-∠=∠-︒,故∠正确,α∠的余角为:1111902222ααβαβα︒-∠=∠+∠-∠=∠-∠,故∠正确, 而1()902αβ∠+∠=︒,而α∠不一定是直角,因此∠不正确,因此正确的有∠∠∠,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意义,熟悉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和整体代入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C【分析】结合图形,然后求出OA 与西方的夹角的度数,再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点A 在点O 北偏西60°的方向上,∠OA 与西方的夹角为90°-60°=30°,又∠点B 在点O 的南偏东20°的方向上,∠∠AOB =30°+90°+20°=14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结合图形更形象直观.用方向角描述方向时,通常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角的始边,以对象所处的射线为终边,故描述方向角时,一般先叙述北或南,再叙述偏东或偏西.7.C【分析】表示OA 的方式有两种,东偏南30°;南偏东60°;作出判断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表示OA 的方式有东偏南30°;南偏东60°两种,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方位角的表示法,熟练掌握方位角的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8.C【分析】设这个角是x ︒,根据题意得190(180)4x x -=-,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这个角是x ︒,根据题意得190(180)4x x -=-, 解得x =60,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角度计算,熟练掌握一个角的余角及补角定义,并正确列得方程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9.A【分析】直接利用互余的定义以及结合平角的定义得出∠AOC 以及∠EOC 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与∠2互余,∠1290∠+∠=︒,∠90AOC ∠=°,∠150BOE ∠=︒,∠18015030EOC ∠=︒-︒=°,∠9030120AOE AOC EOC ∠=∠+∠=︒+︒=︒.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邻补角以及余角,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10.C【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当点C与点C1重合时,∠BOC=∠AOB﹣∠AOC=70°﹣42°=28°;当点C与点C2重合时,∠BOC=∠AOB+∠AOC=70°+42°=11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计算,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解.11.18°15′0″【分析】根据将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时,乘以60,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8.25°=18°+0.25×60=18°15′0″,故答案为18°15′0″.【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掌握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是解题的关键.12.125°【分析】由两直线垂直,求得∠AOE=90°;由∠AOC与∠EOC互余,∠EOC=35°,即可得到∠AOC的度数;再由∠AOD与∠AOC互补,即可得出∠AOD的度数.【详解】解:∠EO∠AB,∠∠AOE=90°,又∠∠EOC=35°,∠∠AOC=∠AOE-∠EOC=90°-35°= 55°,∠∠AOD=180°-∠AOC=180°-55°=125°,故答案为:1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补角、余角和垂直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利用补角、余角关系求角的度数.13.【分析】过点B作BN∠AM于点N,由已知可求得BN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BM的长.×28=14海里,∠MAB=30°,∠ABM=105°.【详解】解:由已知得,AB=12过点B作BN∠AM于点N.∠在直角∠ABN中,∠BAN=30°AB=7海里.∠BN=12在直角∠BNM中,∠MBN=45°,则直角∠BN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BN=MN=7海里,∠BM=.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正确标注方向角、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4.55【分析】根据余角的定义及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1与∠2互余,∠∠1+∠2=90°,∠∠3与∠4互余,∠∠3+∠4=90°,又∠1=∠3,∠∠2=∠4=55°,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定义及等角的余角相等等知识点,属于基础题,计算过程中细心即可.15.(1)见解析(2)20AFC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得出ACF F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FC FCD ∠∠=,然后利用各角之间的关系得出GAH ECA ∠∠=,再由平行线的判定即可证明;(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HAF ACD ∠∠=,GAH ECA ∠∠=.结合图形利用各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20∠︒=FCD ,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果.(1)证明:∠CF 平分ACD ∠,∠ACF FCD ∠∠=.∠AB ∠CD ,∠AFC FCD ∠∠=,∠ACF AFC ∠∠=,∠GAH ∠与AFC ∠互余,即90GAH AFC ∠+∠︒=,∠90GAH ACF ∠+∠︒=.∠CE CF ⊥,∠90ECF ECA ACF ∠∠+∠︒==,∠GAH ECA ∠∠=,∠AG ∠CE(2)解:∠AB ∠CD ,AG ∠CE ,∠HAF ACD ∠∠=,GAH ECA ∠∠=.∠HAF GAH ACD ECA ∠+∠∠+∠=,即GAF ECD ∠∠=.∠110GAF ∠︒=,∠110ECD ∠︒=.∠90ECF ∠︒=,∠1109020FCD ECD ECF ∠∠∠︒︒=-=-=.∠AB ∠CD ,∠20AFC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各角之间的等量代换,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关键.16.(1)DE ,AE ;(2)AC .证明见详解.【分析】(1)根据(AAS)≌ABC DAE ,得出AC =DE ,BC =AE 即可;(2)过D 作DE ∠直线l 于E ,先证∠MCA ∠∠AGN (AAS ),得出AC =NG ,由(1)知(AAS)≌ABC DAE ,得出AC =DE ,再证∠NGP ∠∠DEP (AAS )即可.(1)解:∠(AAS)≌ABC DAE ,∠AC =DE ,BC =AE ,故答案为DE ,AE ;(2)证明:过D 作DE ∠直线l 于E ,∠90MAN ∠=︒,∠∠CAM +∠NAG =90°,∠BM ∠l ,∠∠MCA =90°,∠∠M +∠CAM =90°,∠∠M =∠NAG ,∠NG l ⊥,∠∠AGN =90°,在∠MCA 和∠AGN 中,MCA AGN M GAN MA AN ∠=∠⎧⎪∠=∠⎨⎪=⎩,∠∠MCA ∠∠AGN (AAS ),∠AC =NG ,由(1)知(AAS)≌ABC DAE ,∠AC =DE ,∠NG =DE ,在∠NGP 和∠DEP 中,90NGP DEP GPN EPDNG DE ∠=∠=︒⎧⎪∠=∠⎨⎪=⎩, ∠∠NGP ∠∠DEP (AAS )∠NP =DP ,故答案为AC .【点睛】本题考查一线三直角全等问题,掌握余角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17【分析】过点C 作CD ∠AB 交线段AB 延长线于点D ,证∠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AD =CD ,由勾股定理得AC,AD =CD,然后由AD −BD =AB 求出BD ,进而求出AC ,再利用路程=速度×时间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过点C 作CD ∠AB 交线段AB 延长线于点D ,∠∠BAC =75°−30°=45°,∠∠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 =CD ,∠ACCD ,∠∠DBC =∠BAE =90°−30°=60°,∠∠BCD =30°,∠BC =2BD ,AD =CD =, ∠AD −BD =AB ,20BD -= 海里,解得:BD =10)1 海里,∠CD (30=+ 海里,∠AC =(海里),∠t ==C 处成功拦截.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8.(1)60°(2)AD OD ⊥,见解析(3)AO =【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三角形ODC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解;(2)将∠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ADC ,可知∠ADC =∠BOC =150°,即得∠ADO =∠ADC -∠ODC =90°,故AD ∠OD ;(3)在Rt ∠AOD 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O 的长.(1)由旋转的性质得:CD CO =,OCB DCA ∠=∠.∠ACO OCB ACO DCA ∠+∠=∠+∠,即ACB DCO ∠=∠.∠ABC 为等边三角形,∠60ACB ∠=︒.∠60DCO ∠=︒.∠OCD 为等边三角形,60ODC ∠=︒.(2)由旋转的性质得,150BOC ADC ∠=∠=︒.∠60ODC ∠=︒,∠90ADO ADC ODC ∠=∠-∠=︒.即AD OD ⊥.(3)由旋转的性质得,AD =OB =2,∠∠OCD 为等边三角形,∠OD =OC =3,在Rt ∠AOD 中,由勾股定理得:AO【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中的旋转变换,涉及直角三角形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旋转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人工智能教程习题及答案第4章习题参考解答

人工智能教程习题及答案第4章习题参考解答

第四章不确定性推理习题参考解答4.1 练习题4.1什么是不确定性推理?有哪几类不确定性推理方法?不确定性推理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哪些?4.2什么是可信度?由可信度因子CF(H,E)的定义说明它的含义。

4.3什么是信任增长度?什么是不信任增长度?根据定义说明它们的含义。

4.4当有多条证据支持一个结论时,什么情况下使用合成法求取结论的可信度?什么情况下使用更新法求取结论可信度?试说明这两种方法实际是一致的。

4.5设有如下一组推理规则:r1:IF E1THEN E2(0.6)r2:IF E2AND E3THEN E4 (0.8)r3:IF E4THEN H (0.7)r4:IF E5THEN H (0.9)且已知CF(E1)=0.5,CF(E3)=0.6,CF(E5)=0.4,结论H的初始可信度一无所知。

求CF(H)=?4.6已知:规则可信度为r1:IF E1THEN H1(0.7)r2:IF E2THEN H1(0.6)r3:IF E3THEN H1(0.4)r4:IF (H1AND E4) THEN H2(0.2)证据可信度为CF(E1)=CF(E2)=CF(E3)=CF(E4)=CF(E5)=0.5H1的初始可信度一无所知,H2的初始可信度CF0(H2)=0.3计算结论H2的可信度CF(H2)。

4.7设有三个独立的结论H1,H2,H3及两个独立的证据E1与E2,它们的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分别为P(H1)=0.4,P(H2)=0.3,P(H3)=0.394P(E1/H1)=0.5,P(E1/H2)=0.6,P(E1/H3)=0.3P(E2/H1)=0.7,P(E2/H2)=0.9,P(E2/H3)=0.1利用基本Bayes方法分别求出:方法分别求出:(1)当只有证据E1出现时,P(H1/E1),P(H2/E1),P(H3/E1)的值各为多少?这说明了什么?么?(2)当E1和E2同时出现时,P(H1/E1E2),P(H2/E1E2),P(H3/E1E2)的值各是多少?这说明了什么?明了什么?4.8在主观Bayes方法中,请说明LS与LN的意义。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 光现象 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 光现象 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光现象同步训练附答案一、选择题1.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A.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 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C. 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D. 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2. 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以补充的现象是()A. 镜子中优秀的“自己”B. 湖水中青山的倒影C. 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3. 如图所示,渔夫叉鱼时,应瞄准哪个方向才能叉到鱼?()A. 看到的鱼的前方B. 看到的鱼的方向C. 看到的鱼的上方D. 看到的鱼的下方4. 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

图中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5. 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选项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6. 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他身高的一半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到小张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7. 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方向保持不变,转动平面镜的镜面,使入射角增大2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成直角,镜面转动前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A.20°B.25°C.35°D.50°8. 如图2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使光发生漫反射B.干燥的路面发生镜面反射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二、填空题9. 如图,面镜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________面镜制成的太阳灶可以用来会聚太阳光烧水;而牙医利用口腔内窥镜,可以看到牙齿在镜中所成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10. 《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在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_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11. 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会发光,“月亮的光”实际上是照到月球表面被反射的太阳光。

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课后训练清晰版有完整答案.doc

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课后训练清晰版有完整答案.doc

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课后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岀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设计师在洗头时,发现取用洗发液瓶(如图甲所示)中的洗发液需双手操作,感觉不方便。

于是他设计了如图乙所示洗发液瓶,只要单手按压便可取用洗发液。

该设计师发现问题的途径是(A)A.观察日常生活B.技术试验C.技术研究D.收集和分析信息2.某设计师查阅相关数据后,发现火灾中大多数人死亡的原因是吸入毒性气体。

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消防装置,由简易灭火器和防毒面具组成,既能灭火又能保护使用者。

该设计师发现问题的途径是(D)A.观察日常生活B.技术试验C.技术研究D.收集和分析信息3.1816年,法国巴黎的市郊,有一群孩子正围着一堆木头玩耍。

一人用大铁钉在木头的一端敲打,其余人在另一端把耳朵帖在木头上听。

这时,法国医生勒内•雷奈克为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看病后回来恰好路过此处,圆木的敲击声启发了雷奈克,他做了一个木管子给病人听诊, 后来又做出喇叭形的象牙管,上面安装了两根柔软的管子,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上述材料中,法国庾生勒内•雷奈克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B)①调查问卷;②观察日常生活;③技术试验;④技术研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铅笔套,可以延长铅笔长度或拼接两支铅笔。

在设计吋,该同学搜集了以下信息:①铅笔的横截面形状、犬小;②能正常书写的笔杆长度;③笔芯的粗细;④新铅笔的长度。

其屮,你认为有必要的是(C)A.①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5.某设计师在就餐时发现普通托盘上的酒杯很容易被碰倒,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卡口式酒杯托盘。

该设计师发现问题的途径是(A)A.观察日常生活B.技术试验C.技术研究D.收集和分析信息6.如图是一款新颖的弹性挂衣架,它由两个塑料部件组成,一部分用来悬挂,另外一部分则用来支撑,支撑部分釆用了具有弹性的材料。

这样在悬挂体恤衫等小领口的衣物时,你只需要抓住弹性的部件,用力向里握住,使得支撑部分收缩起来,从而轻松地从领口部位插入体恤衫内,然后将手松开,就可以将体恤衫撑起来了,而不用再从衣物的底部把衣架套进去。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点、线、面、体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点、线、面、体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1.线动成面
【分析】利用雨刷可看成线,扇面是面,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汽车的雨刷在挡风玻璃上画出一个扇面,这说明线动成面的数学原理.
故答案为:线动成面.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线,面、体,此题较简单,解题时要灵活应用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12.②
【分析】易得此几何体为两个底面相同且相连的圆锥的组合体,主视图是从几何体正面看到的图形.
8.由4个面围成;面与面相交形成6条线,直线有5条,曲线有1条.
【分析】由题意直接根据立体图形的基本知识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由图可知,该几何体由4个面围成;
面与面相交形成6条线,直线有5条,曲线有1条.
【点睛】本题考查认识立体图形的知识,比较简单,注意基本知识的掌握.
9.见解析.
12.将图所示的Rt△ABC绕AB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图中的________(只填序号).
参考答案:
1.C
【分析】观察截面形状可发现,长方体内部的圆自上而下由大圆逐渐变成小圆、点,符合圆锥截面的性质.
【详解】解:观察截面形状可知,这个长方体的内部构造是长方体中间有一圆锥状空洞,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截一个几何体,解答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的几何体的截面,由截面的形状想象复杂几何体的组成.
【详解】解:Rt△ABC绕斜边AB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是两个底面相等相连的圆锥,圆锥的主视图是等腰三角形,所以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两个底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相连,并且上面的等腰三角形较大,故为图②.
故答案为②.
【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及几何体的三视图;发挥空间想象能力,确定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形状是关键.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的特征进行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 指数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 指数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 指数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一、解答题1.计算:2.求下列各式的值: (1)1236;(2)52164⎛⎫ ⎪⎝⎭;(4)1216-⨯.3.(1)已知11223x x-+=,计算:22111227x x x x x x ---+-+++;(2)设128x y +=,993y x -=,求x y +的值.4.(1)化简:()314211113643,01645x y x y x y x y ---->⎛⎫⎛⎫- ⎪⎪⎝⎭⎝⎭;(2)计算:11026188100-⎛⎫⨯+ ⎪⎝⎭.5.求解下列问题:(1)证明:log 1log log a a ab x b x =+.(2)已知333pa qb rc ==,且1111a b c ++=.求证:()11112223333pa qb rc p q r ++=++.6.求下列各式的值:;()3,3x ∈-. 7.计算下列各式: (1)()1020.52312220.0154--⎛⎫⎛⎫+⨯- ⎪ ⎪⎝⎭⎝⎭; (2)20.53207103720.12392748π--⎛⎫⎛⎫++-+ ⎪ ⎪⎝⎭⎝⎭;(322.551030.064π-⎡⎤⎛⎫⎢⎥- ⎪⎢⎥⎝⎭⎣⎦;(4))0x ⎛> ⎪⎝⎭;(5)()21113322156630,0.13a b a b a b a b ⎛⎫⎛⎫- ⎪⎪⎝⎭⎝⎭>>8.化简求值:(1)4133222333814a a b b a a ⎛- ÷ +⎝⎭;(2)48lg 2(log 3log 3)lg 3+⨯.9.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水的口感与茶叶的类型和水的温度有关.经验表明,某种绿茶用85℃的水泡制,再等到茶水温度降至60℃时饮用,可以产生最佳口感.经过研究发现,在25℃室温下,设茶水温度从85℃开始,经过x 分钟后的温度为y ℃,则满足25x y ka =+(k ∈R ,01a <<,0x ≥).(1)求实数k 的值;(2)经过测试知0.9227a =,求在25℃室温下,刚泡好的85℃的茶水大约需要放置多长时间才能产生最佳饮用口感(结果精确到1分钟).(参考数据:lg70.8451≈,lg12 1.0792≈,lg 0.92270.0349≈-)10.计算求值(1)()3620189-⎛⎫--- ⎪⎝⎭;(2)221lg lg2log 24log log 32+++;(3)已知623a b ==,求11a b-的值.11.定义域均为R 的奇函数()f x 与偶函数()g x 满足()()10x f x g x +=.(1)求函数()f x 与()g x 的解析式;(2)证明:1212()()2()2x x g x g x g ++≥; (3)试用1()f x ,2()f x ,1()g x ,2()g x 表示12()f x x -与12()g x x +.12.已知函数x y a =(0a >且1a ≠)在[]1,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20,记()2xx a f x a =+. (1)求a 的值;(2)求证:()()1f x f x +-为定值;(3)求12200201201201f f f ⎛⎫⎛⎫⎛⎫+++ ⎪ ⎪ ⎪⎝⎭⎝⎭⎝⎭的值.二、单选题13.已知函数()()ln ,0,e ,0,x x x f x x -⎧-<=⎨≥⎩,则()()e f f -=( ) A .e -B .0C .1eD .114.85-化成分数指数幂为( ) A .12x B .415x C .415x - D .25x三、填空题15.若01b a <<<,b p a =,a q b =,b r b =,则__________.(用>连接)16.已知17a a+=,则1122a a -+=______. 17.一种药在病人血液中的量保持1000mg 以上才有疗效,而低于500mg 病人就有危险.现给某病人静脉注射了这种药2000mg ,如果药在血液中以每小时10%的比例衰减,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利用价值,那么从现在起经过______小时内向病人的血液补充这种药,才能保持疗效.(附:lg 20.3010≈,lg30.4771≈,精确到0.1h )参考答案:1.6【分析】先将根指数幂转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在按照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解:原式()()111111111123323623623323223236-+++-=⨯⨯⨯⨯⨯=⨯=⨯=. 故答案为:62.(1)6 (2)312532(3)232 (4)12【分析】(1)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即可求解;(2)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即可求解;(3)将根式转化为分数指数幂,再利用幂的运算性质即可求解;(4)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即可求解.(1) 解:()1122122266663⨯===;(2) 解:552252252555316412522232⨯⎡⎤⎛⎫⎛⎫⎛⎫====⎢⎥ ⎪ ⎪ ⎪⎝⎭⎝⎭⎝⎭⎢⎛⎫⎥⎦⎝⎣ ⎪⎭; (3)()()11310112105223133113333222222⨯⨯-⨯⎡⎤⎢⎥⎣⎦==== (4)解:()11411112162222222-----===⨯=⨯⨯=. 3.(1)4;(2)27【分析】(1)对11223x x -+=两边平方,求出17x x -+=,再对此式两边平方,化简可得2247x x -+=,从而代入可求结果,(2)将等式两边化为同底数幂的形式,然后可得关于,x y 的方程组,求出,x y 的值,从而可求得x y +的值【详解】(1)因为11223x x -+=,所以211229x x -⎛⎫+= ⎪⎝⎭,所以129x x -++=,所以17x x -+=,所以()2127x x -+=,即22249x x -++=,所以2247x x -+=, 所以22111227477473x x x x x x ---+--==++++. (2)因为128x y +=,所以()3122y x +=,即()31x y =+.又993y x -=,所以2933y x -=,即29y x =-,由3(1)29x y y x =+⎧⎨=-⎩,解得216x y =⎧⎨=⎩, 故x y +的值为27.4.(1)10y -;(2)3【分析】(1)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2)分数指数幂与根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详解】(1)原式14223431310310x y y x y ---==--. (2)原式())()111113226210018210018210183--⎡⎤=--+=-+=+-=⎣⎦. 5.(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结合换底公式以及对数运算证得等式成立.(2)令333pa qb rc k ===,结合指数运算,通过证明等式左边=右边=13k 来证得等式成立.(1) 左边1log log log log 1log 1log log log a x x a a ab x x x a ab ab b x aab =====+=右边 (2)令333pa qb rc k ===,则2k pa a =,2k qb b=,2k rc c =, 所以()1132223k k k pa qb rca b c ⎛⎫++=++= ⎪⎝⎭1133111k k a b c ⎡⎤⎛⎫++= ⎪⎢⎥⎝⎭⎣⎦, 1111111133333333333111k k k p q r k k a b c a b c ⎛⎫⎛⎫⎛⎫⎛⎫++=++=++= ⎪ ⎪ ⎪ ⎪⎝⎭⎝⎭⎝⎭⎝⎭,所以()12223pa qb rc ++=111333p q r ++. 6.(1)-2(3)π3-(4)22,31,4,1 3.x x x ---<≤⎧⎨-<<⎩【分析】根据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转化化简求值即可.(1)2=-(2)=(3)3ππ3-=-(4)原式13x x ==--+,当31-<≤x 时,原式()1322x x x =--+=--;当13x <<时,原式()134x x =--+=-.因此,原式22,31,4,1 3.x x x ---<≤⎧=⎨-<<⎩7.(1)1615;(2)100;(3)3;(4)2x ;(5)9a -. 【分析】利用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根式的性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计算求值.【详解】(1)原式()1122221412116110129431015-⎛⎫=+⨯-=+⨯-= ⎪⎝⎭. (2)原式()12232125273710396448--⎛⎫⎛⎫=++-+ ⎪ ⎪⎝⎭⎝⎭5937100331648=++-+100=. (3)原式()1315270.4128-⎛⎫=-- ⎪⎝⎭5350.51222=-++-3=. (4)原式31222x x x =⋅=.(5)原式21111532623699a b a +-+-=-=-.8.(1)2a (2)56【分析】(1)结合指数幂的运算公式以及立方差公式化简整理即可求出结果;(2)结合对数的换底公式化简整理即可求出结果.(1) 原式()1133211223333381242a a b b a b a b a a ⎛⎫- ⎪=÷- ⎪ ⎪++⎝⎭3311133311533621121333362242a a b a b a a b a b a a ⎡⎤⎛⎫⎛⎫⎢⎥- ⎪ ⎪⎢⎥⎝⎭⎝⎭-⎣⎦=÷⨯++ 111211211533333333362112133336(2)(24)242a a b a a b b a b a a b a b a a -++-=÷⨯++ 5445162336616aa a a a +-=⋅==451366a +-=2a =,(2) 原式lg3lg3lg2115()2lg23lg2lg3236=+⨯=+=.9.(1)60(2)大约需要放置7分钟才能产生最佳饮用口感【分析】(1)直接由0x =时,85y =代入求解即可;(2)将60y =代入函数关系式,再结合对数的运算性质求解即可.(1)依题意,当0x =时,85y =,所以08525k a =⋅+,解得60k =, 所以实数k 的值是60.(2)由(1)知,当0.9227a =时,600.922725x y =⨯+,当60y =时,600.92272560x ⨯+=,即70.922712x =, 两边取对数,得lg0.9227lg7lg12x =-, 所以lg 7lg120.8451 1.07927lg 0.92270.0349x --=≈≈-. 所以刚泡好的85℃的茶水大约需要放置7分钟才能产生最佳饮用口感.10.(1)44 (2)92(3)1【分析】(1)由指数的运算法则计算(2)由对数的运算法则计算(3)将指数式转化为对数式后计算(1)()33622023218323172271449-⨯⎛⎫---=⨯--=--= ⎪⎝⎭;(2)221lg lg 2log 24log log 32+++ ()32232lg 2lg 2log 38log 3log 3=-++⨯+-2239log 33log 322=++-=;(3)6log 3a =,2log 3b =, 则31log 6a =,31log 2b=; 所以33311log 6log 2log 31a b-=-==. 11.(1)11()(10)210x xf x =-,11()(10)210x xg x =+ (2)证明见解析 (3)121212()()()()()f x x f x g x g x f x -=-,121212()()()()()g x x g x g x f x f x +=+【分析】(1)由题意可得:()()10x f x g x +=,再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可得:()()10()()x f x g x f x g x --+-==-+,进而结合两个式子求出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由(1)可得12()()g x g x +的表达式,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把12()()g x g x +进行化简整理即可得到答案. (3)由(1)可得1()f x 、2()f x 、1()g x 、2()g x 、12()f x x -与12()g x x +的表达式与结构特征,进而可求(1)解:()()10x f x g x +=℃()()10x f x g x -∴-+-=,()f x 为奇函数,()g x 为偶函数()()f x f x ∴-=-,()()g x g x -=()()10x f x g x -∴-+=℃由℃,℃解得11()(10)210x x f x =-,11()(10)210x x g x =+. (2) 解:1212121111()()(10)(10)221010x x x x g x g x +=+++ 1212121211111111(1010)()210102222210101010x x x x x x x x =+++≥⨯+⨯ 121212221102()210x x x x x x g +++=+=,当且仅当121010x x =,即12x x =时取等号; 所以1212()()2()2x x g x g x g ++≥ (3)解:11()(10)210x x f x =-,11()(10)210x x g x =+. 12121211()(10)210x x x x f x x --∴-=- 122111010()21010x x x x =- 1212121221122112110101110101(10)(10)4410101010101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2121212111111(10)(10)(10)(10)4410101010x x x x x x x x =-+-+- 1212()()()()f x g x g x f x =-121212111()(10)2210x x x x g x x +++=+⋅ 121211111010221010x x x x +⋅⋅⋅= 12121212111111(10)(10)(10)(10)4410101010x x x x x x x x =--+++. 1212()()()()g x g x f x f x =+即121212()()()()()f x x f x g x g x f x -=-,121212()()()()()g x x g x g x f x f x +=+;12.(1)4a =(2)证明见解析(3)100【分析】(1)函数x y a =在[]1,2上单调,得到220a a +=,排除5a =-,得到答案.(2)()442xx f x =+,代入数据计算得到()()11f x f x +-=,得到证明. (3)根据()()11f x f x +-=,两两组合计算得到答案.(1)解:因为函数x y a =(0a >且1a ≠)在[]1,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20,且函数x y a =(0a >且1a ≠)在[]1,2上单调,所以当1x =和2x =时,函数x y a =(0a >且1a ≠)在[]1,2上取得最值,即220a a +=,解得4a =或5a =-(舍去),所以4a =.(2)解:由(1)知,4a =,所以()442xx f x =+,故()()11444411424242424x x x x x x xf x f x --+-=+=+=++++⋅. (3)解:由(2)知,()()11f x f x +-=, 因为12001201201+=,21191201201+=,,1001011201201+=, 所以12200201201201f f f ⎛⎫⎛⎫⎛⎫+++ ⎪ ⎪ ⎪⎝⎭⎝⎭⎝⎭ 12001192012012020121f f f f ⎡⎤⎡⎤⎛⎫⎛⎫⎛⎫⎛⎫=+++++ ⎪ ⎪ ⎪ ⎪⎢⎥⎢⎥⎝⎭⎝⎭⎝⎭⎝⎭⎣⎦⎣⎦1001011100100201201f f ⎡⎤⎛⎫⎛⎫+=⨯= ⎪ ⎪⎢⎥⎝⎭⎝⎭⎣⎦. 13.C【分析】直接代值计算即可.【详解】()e ln e=1f -=,则()()()1e 1e f f f --== 故选:C.14.B【分析】直接化根式为分数指数幂,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8855--=⎝⎭ 885145615x x ---⎛⎫=== ⎪⎝⎭⎝⎭.故选:B.15.p r q >>【分析】利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即可【详解】解:因为01b <<,所以函数b y x =在(0,)+∞上为增函数, 因为01b a <<<,所以011b b b b a <<<=,即01r p <<<, 因为01b <<,所以函数x y b =在R 上为减函数,因为01b a <<<,所以01b a b b b b >>>,即1b q r <<<,所以p r q >>,故答案为:p r q >>16.3【分析】根据指数幂的运算即可求解.【详解】由17a a+=,可得0a >,11220a a -+>,11223a a -∴+==. 故答案为:317.6.6【分析】写出血液中药物含量关于时间的关系式,解不等式求出答案.【详解】设x h 后血液中的药物量为y mg , 则有()020001100x y =-, 令1000y ≥得:lg 20.3010 6.612lg 3120.4771x ≤≈≈--⨯ 故从现在起经过6.6h 内向病人的血液补充这种药,才能保持疗效. 故答案为:6.6。

第4章习题参考解答

第4章习题参考解答
}
p3()
{
P(s);

}
参考解答:
因p1和p2进程是p3进程开始执行的先决条件,即当p1和p2进程均执行完毕时,p3才能执行,则p3需有两个信号量,分别表示p1进程执行完毕的信号量s1,以及p2进程执行完毕的信号量s2。则同步算法描述如下:
main()
{
int s1=0,s2=0;
cobegin
p1();
p4();
coend
}
p1()
{
p1 execute;
V(s12);
V(s13);
V(s14);
}
p2()
{
P(s12);
p2 execute;
}
p3()
{
P(s13);
p3 execute;
}
p4()
{
P(s14);
p4 execute;
}
4-15
解:
main()
{
int sa=1,sb=0;// sa表示缓冲区S是否为空,sb表示是否为满。
(3)设a、b两并发进程,它们共享一临界资源。其执行临界区的算法框图如下图,
进程A和进程B为互斥进程,则需一个互斥信号量s,初值为1,表示临界资源初始情况下无进程使用。
main()
{
int s=1;
cobegin
pa();
pb();
coend
}
pa()
{
P(s);
进入csa…
V(s);
}
pb()
{
P(s);
进入csb…
V(s);
}
4-21
答:线程有时也称为轻量级进程,它是比进程更小的活动单位,它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路径。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执行路径即线程。

高等代数第四章矩阵练习题参考答案

高等代数第四章矩阵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 矩阵习题参考答案一、 判断题1. 对于任意n 阶矩阵A ,B ,有A B A B +=+. 错.2. 如果20,A =则0A =. 错.如211,0,011A A A ⎛⎫==≠⎪--⎝⎭但.3. 如果2A A E +=,则A 为可逆矩阵.正确.2()A A E A E A E +=⇒+=,因此A 可逆,且1A A E -=+.4. 设,A B 都是n 阶非零矩阵,且0AB =,则,A B 的秩一个等于n ,一个小于n . 错.由0AB =可得()()r A r B n +≤.若一个秩等于n ,则该矩阵可逆,另一个秩为零,与两个都是非零矩阵矛盾.只可能两个秩都小于n . 5.C B A ,,为n 阶方阵,若,AC AB = 则.C B = 错.如112132,,112132A B C ⎛⎫⎛⎫⎛⎫===⎪ ⎪ ⎪------⎝⎭⎝⎭⎝⎭,有,AC AB =但B C ≠.6.A 为n m ⨯矩阵,若,)(s A r =则存在m 阶可逆矩阵P 及n 阶可逆矩阵Q ,使.000⎪⎪⎭⎫ ⎝⎛=sI PAQ 正确.右边为矩阵A 的等价标准形,矩阵A 等价于其标准形. 7.n 阶矩阵A 可逆,则*A 也可逆.正确.由A 可逆可得||0A ≠,又**||AA A A A E ==.因此*A 也可逆,且11(*)||A A A -=. 8.设B A ,为n 阶可逆矩阵,则.**)*(A B AB =正确.*()()||||||.AB AB AB E A B E ==又()(**)(*)*||*||*||||AB B A A BB A A B EA B AA A B E ====.因此()()*()(**)AB AB AB B A =.由B A ,为n 阶可逆矩阵可得AB 可逆,两边同时左乘式AB 的逆可得.**)*(A B AB =二、 选择题1.设A 是n 阶对称矩阵,B 是n 阶反对称矩阵()T B B =-,则下列矩阵中为反对称矩阵的是B .A AB BA - B AB BA +C 2()ABD BABAD 为对称矩阵,B 为反对称矩阵,C 当,A B 可交换时为对称矩阵. 2. 设A 是任意一个n 阶矩阵,那么 A 是对称矩阵. A T A A B T A A - C 2A D T A A - 3.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C .(A) 如果A 是上三角矩阵,则2A 也是上三角矩阵; (B) 如果A 是对称矩阵,则 2A 也是对称矩阵; (C) 如果A 是反对称矩阵,则2A 也是反对称矩阵; (D) 如果A 是对角阵,则2A 也是对角阵.4.A 是m k ⨯矩阵, B 是k t ⨯矩阵, 若B 的第j 列元素全为零,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BA AB 的第j 行元素全等于零; B AB 的第j 列元素全等于零;C BA 的第j 行元素全等于零;D BA 的第j 列元素全等于零; 5.设,A B 为n 阶方阵,E 为n 阶单位阵,则以下命题中正确的是D A 222()2A B A AB B +=++ B 22()()A B A B A B -=+-C 222()AB A B =D 22()()AE A E A E -=+-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B . A 若AB AC =,则B C = B 若AB AC =,且0A ≠,则B C = (C) 若AB AC =,且0A ≠,则B C = D 若AB AC =,且0,0B C ≠≠,则B C = 7. A 是m n ⨯矩阵,B 是n m ⨯矩阵,则 B. (A)当m n >时,必有行列式0AB ≠; (B)当m n >时,必有行列式0AB = (C)当n m >时,必有行列式0AB ≠; (D)当n m >时,必有行列式0AB =.AB 为m 阶方阵,当m n >时,(),(),r A n r B n ≤≤因此()r AB n m ≤<,所以0AB =.8.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C(A)如果矩阵A 的行列式0A =,则0A =; (B)如果矩阵A 满足20A =,则0A =;(C)n 阶数量阵与任何一个n 阶矩阵都是可交换的; (D)对任意方阵,A B ,有22()()A B A B A B -+=-9.设1234,,,αααα是非零的四维列向量,1234(,,,),*A A αααα=为A 的伴随矩阵,已知0Ax =的基础解系为(1,0,2,0)T ,则方程组*0A x =的基础解系为 C .A 123,,ααα.B 122331,,αααααα+++.C 234,,ααα.D 12233441,,,αααααααα++++.由0Ax =的基础解系为(1,0,2,0)T 可得12341310(,,,)0,2020αααααα⎛⎫ ⎪ ⎪=+= ⎪ ⎪⎝⎭.因此A,B 中向量组均为线性相关的,而D 显然为线性相关的,因此答案为C.由可得12,,αα34,αα均为*0A x =的解.10.设A 是n 阶矩阵,A 适合下列条件 C 时,n I A -必是可逆矩阵(A) n A A = B A 是可逆矩阵 C 0n A = (B) A 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全为零11.n 阶矩阵A 是可逆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D(A)1A = B 0A = C T A A = D 0A ≠12.,,A B C 均是n 阶矩阵,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A) 若A 是可逆矩阵,则从AB AC =可推出BA CA = (B) 若A 是可逆矩阵,则必有AB BA = (C) 若0A ≠,则从AB AC =可推出B C = (D) 若B C ≠,则必有AB AC ≠13.,,A B C 均是n 阶矩阵,E 为n 阶单位矩阵,若ABC E =,则有C (A) ACB E = B BAC E = C BCA E = D CBA E =14.A 是n 阶方阵,*A 是其伴随矩阵,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D (A) 若A 是可逆矩阵,则*A 也是可逆矩阵; (B) 若A 是不可逆矩阵,则*A 也是不可逆矩阵; (C) 若*0A ≠,则A 是可逆矩阵; D*.AA A = 15.设A 是5阶方阵,且0A ≠,则*A = D(A)A B 2A C 3A D 4A16.设*A 是()ij n n A a ⨯=的伴随阵,则*A A 中位于(,)i j 的元素为BA 1n jk ki k a A =∑ B 1n kj ki k a A =∑ C 1n jk ik k a A =∑ D 1nki kj k a A =∑应为A 的第i 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与A 的第j 列元素对应乘积和.17.设1111n n nn a a A a a ⎡⎤⎢⎥=⎢⎥⎢⎥⎣⎦, 1111n n nn A A B A A ⎡⎤⎢⎥=⎢⎥⎢⎥⎣⎦,其中ij A 是ij a 的代数余子式,则C(A)A 是B 的伴随 B B 是A 的伴随 C B 是A '的伴随 D 以上结论都不对18.设,A B 为方阵,分块对角阵00A C B ⎡⎤=⎢⎥⎣⎦,则*C = C (A)**00A CB ⎡⎤=⎢⎥⎣⎦ B **00A A C B B ⎡⎤=⎢⎥⎣⎦ C **00B AC A B ⎡⎤=⎢⎥⎣⎦ D **0A B A C A B B ⎡⎤=⎢⎥⎣⎦ 利用*||CC C E =验证.19.已知46135,12246A B ⎡⎤⎡⎤==⎢⎥⎢⎥-⎣⎦⎣⎦,下列运算可行的是 C (A) A B + B A B - C AB D AB BA -20.设,A B 是两个m n ⨯矩阵,C 是n 阶矩阵,那么 D21.对任意一个n 阶矩阵A ,若n 阶矩阵B 能满足AB BA =,那么B 是一个 C(A)对称阵 B 对角阵 C 数量矩阵 D A 的逆矩阵 与任意一个n 阶矩阵均可交换的矩阵为数量矩阵.22.设A 是一个上三角阵,且0A =,那么A 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 C(A) 全为零 B 只有一个为零(C ) 至少有一个为零 D 可能有零,也可能没有零23.设1320A⎡⎤=⎢⎥⎣⎦,则1A-= D(A)121136⎡⎤⎢⎥⎢⎥⎢⎥--⎢⎥⎣⎦B131136⎡⎤-⎢⎥⎢⎥⎢⎥⎢⎥⎣⎦C131126⎡⎤⎢⎥⎢⎥⎢⎥-⎢⎥⎣⎦D121136⎡⎤⎢⎥⎢⎥⎢⎥-⎢⎥⎣⎦24.设111222333a b cA a b ca b c⎡⎤⎢⎥=⎢⎥⎢⎥⎣⎦,若111222333222a c bAP a c ba c b⎡⎤⎢⎥=⎢⎥⎢⎥⎣⎦,则P= B(A)100001020⎡⎤⎢⎥⎢⎥⎢⎥⎣⎦B100002010⎡⎤⎢⎥⎢⎥⎢⎥⎣⎦C001020100⎡⎤⎢⎥⎢⎥⎢⎥⎣⎦D200001010⎡⎤⎢⎥⎢⎥⎢⎥⎣⎦25.设(3)n n≥阶矩阵1111a a aa a aA a a aa a a⎡⎤⎢⎥⎢⎥⎢⎥=⎢⎥⎢⎥⎢⎥⎣⎦,若矩阵A的秩为1,则a必为A(A)1 B-1 C11n-D11n-矩阵A的任意两行成比例.26. 设,A B为两个n阶矩阵,现有四个命题:①若,A B为等价矩阵,则,A B的行向量组等价;②若,A B的行列式相等,即||||,A B=则,A B为等价矩阵;③若0Ax=与0Bx=均只有零解,则,A B为等价矩阵;④若,A B为相似矩阵,则0Ax=与0Bx=解空间的维数相同.以上命题中正确的是 DA ①, ③.B ②, ④.C ②,③. D③,④.当APPB1-=时,,A B为相似矩阵;相似矩阵的秩相等;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所含解的个数即为其解空间的维数;三、填空题1.设A 为三阶方阵,*A 为A 的伴随矩阵,有2A =,则11()2*3A A --=11*||2A A A A --==,111()33A A --=,因此11111311()2*34(1)32A A A A A A ------=-=-=-=-. 2.设,AB 为4阶方阵,且3A =,则1(3)A --= 1/27 , 21BA B -= 9 ; 3.设A 是一个m n ⨯矩阵,B 是一个n s ⨯矩阵,那么是()'AB 一个s m ⨯阶矩阵,它的第i 行第j 列元素为1njk ki k a b =∑.4.n 阶矩阵A 可逆A 非退化 ||0A ≠⇔ A 与单位矩阵等价 ⇔ A 可以表示为一系列初等矩阵的乘积 .4.三阶对角矩阵000000a A b c ⎡⎤⎢⎥=⎢⎥⎢⎥⎣⎦,则A 的伴随矩阵*A = 000000bc ac ab ⎡⎤⎢⎥⎢⎥⎢⎥⎣⎦. 5.设123023003A ⎡⎤⎢⎥=⎢⎥⎢⎥⎣⎦,则*1()A -=16A . 6.设0,1,2,i a i n ≠=,矩阵12100000000000n na a a a -⎡⎤⎢⎥⎢⎥⎢⎥⎢⎥⎢⎥⎢⎥⎣⎦的逆矩阵为 111121100000000000n n a a a a -----⎡⎤⎢⎥⎢⎥⎢⎥⎢⎥⎢⎥⎢⎥⎣⎦. 7.设,A B 都是可逆矩阵,矩阵00A C B ⎡⎤=⎢⎥⎣⎦的逆矩阵为1100B A --⎡⎤⎢⎥⎣⎦.8.设121331,,342424A B C ⎡⎤⎡⎤⎡⎤===⎢⎥⎢⎥⎢⎥⎣⎦⎣⎦⎣⎦,则(2)B A C -= . 9.A 既是对称矩阵,又是反对称矩阵,则A 为 零 矩阵.10.设方阵111222333b x c A b x c b x c ⎡⎤⎢⎥=⎢⎥⎢⎥⎣⎦,111222333b y c B b y c b y c ⎡⎤⎢⎥=⎢⎥⎢⎥⎣⎦,且2,3A B =-=则行列式A B += 4 .11.设A 为m 阶方阵,B 为n 阶方阵,已知,A a B b ==,则行列式00A B=ab mn )1(-.将A 的各列依次与B 的各列交换,共需要交换mn 次,化为00A B12.设A 为n 阶方阵,且0A ≠,则 在A 等价关系下的标准形为 n 阶 单位矩阵 .13. 设12221311A a -⎛⎫⎪=- ⎪ ⎪⎝⎭a为某常数,B 为43⨯的非零矩阵,且0BA =,则矩阵B 的秩为 1 .由0BA =可得A 的各列为齐次线性方程组0Bx =的解,A 的前两列线性无关,因此0Bx =的基础解系至少有两个解,因此()1r B ≤.又B 为非零矩阵,因此()1r B ≥.即() 1.r B =四、解答下列各题 1.求解矩阵方程1 25461321X -⎛⎫⎛⎫= ⎪ ⎪⎝⎭⎝⎭;2 211113210432111X -⎛⎫-⎛⎫⎪= ⎪ ⎪⎝⎭ ⎪-⎝⎭; 3 142031121101X ⎛⎫⎛⎫⎛⎫= ⎪ ⎪ ⎪---⎝⎭⎝⎭⎝⎭;4 010100143100001201001010120X -⎛⎫⎛⎫⎛⎫⎪ ⎪ ⎪=- ⎪ ⎪ ⎪ ⎪ ⎪ ⎪-⎝⎭⎝⎭⎝⎭解:11254635462231321122108X -----⎛⎫⎛⎫⎛⎫⎛⎫⎛⎫=== ⎪ ⎪ ⎪⎪ ⎪-⎝⎭⎝⎭⎝⎭⎝⎭⎝⎭ 212111132212104328/352/3111X --⎛⎫--⎛⎫⎛⎫ ⎪== ⎪ ⎪ ⎪--⎝⎭⎝⎭ ⎪-⎝⎭2.设033110123A ⎛⎫⎪= ⎪ ⎪-⎝⎭,2AB A B =+ ,求B 解:(2)A E B A -=.0332002332110020110123002121A E -⎛⎫⎛⎫⎛⎫⎪ ⎪ ⎪-=-=- ⎪ ⎪ ⎪ ⎪ ⎪ ⎪--⎝⎭⎝⎭⎝⎭.22A E -=,因此2A E -可逆.3..设1P AP -=Λ,其中1411P --⎛⎫= ⎪⎝⎭,1002-⎛⎫Λ= ⎪⎝⎭,求11A . 解:1,A P P -=Λ4.设3级方阵,A B 满足124A B B E -=-,证明:2A E -可逆,并求其逆. 证明:124A B B E -=-两边同左乘以A 得到24B AB A =-.因此有(2)4A E B A -=.由A 可逆可得2A E -,且111(2).4A E BA ---=5.设A 是一个n 级方阵,且()R A r =,证明:存在一个n 级可逆矩阵P 使1PAP -的后n r -行全为零.证明:()R A r =,因此矩阵A 可以经过一系列行初等变换化为后n r -行全为零.也即存在初等矩阵11,,,m P P P ,使得21m P P P A 后n r -行全为零. 21mP P P P =,则PA 的后n r -行全为零.由矩阵乘法运算可得1PAP -的后n r -行全为零.6.设矩阵,m n n m A B ⨯⨯,且,m n AB E <=,证明:A 的行向量组线性无关. 证明:由,m n AB E <=可得()()m r AB r A m =≤≤,因此()r A m =.因此A 的行向量组线性无关.7.如果,2A A =称A 为幂等矩阵.设B A ,为n 阶幂等矩阵,证明:B A +是幂等矩阵的充要条件是0.AB BA +=证明:当B A +时幂等阵时, 因此0.AB BA +=反之,当0.AB BA +=时有 B A +是幂等矩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4.1 假设在模型i i i i u X X Y +++=33221βββ中,32X X 与之间的相关系数为零,于是有人建议你进行如下回归:ii i i i i u X Y u X Y 23311221++=++=γγαα(1)是否存在3322ˆˆˆˆβγβα==且?为什么? (2)111ˆˆˆβαγ会等于或或两者的某个线性组合吗? (3)是否有()()()()3322ˆvar ˆvar ˆvar ˆvar γβαβ==且?练习题4.1参考解答:(1) 存在3322ˆˆˆˆβγβα==且。

因为()()()()()()()23223223232322ˆ∑∑∑∑∑∑∑--=iiiii iii iii x x x x x x x y x x y β当32X X 与之间的相关系数为零时,离差形式的032=∑i ix x有()()()()222223222322ˆˆαβ===∑∑∑∑∑∑iiiiiiii xx y x x x x y 同理有:33ˆˆβγ= (2) 111ˆˆˆβαγ会等于或的某个线性组合 因为 12233ˆˆˆY X X βββ=--,且122ˆˆY X αα=-,133ˆˆY X γγ=- 由于3322ˆˆˆˆβγβα==且,则 11222222ˆˆˆˆˆY Y X Y X X αααββ-=-=-= 11333333ˆˆˆˆˆY Y X Y X X γγγββ-=-=-= 则 1112233231123ˆˆˆˆˆˆˆY Y Y X X Y X X Y X X αγβββαγ--=--=--=+- (3) 存在()()()()3322ˆvar ˆvar ˆvar ˆvar γβαβ==且。

因为()()∑-=22322221ˆvar r x iσβ当023=r 时,()()()22222232222ˆvar 1ˆvar ασσβ==-=∑∑iixr x 同理,有()()33ˆvar ˆvar γβ=4.2在决定一个回归模型的“最优”解释变量集时人们常用逐步回归的方法。

在逐步回归中既可采取每次引进一个解释变量的程序(逐步向前回归),也可以先把所有可能的解释变量都放在一个多元回归中,然后逐一地将它们剔除(逐步向后回归)。

加进或剔除一个变量,通常是根据F 检验看其对ESS 的贡献而作出决定的。

根据你现在对多重共线性的认识,你赞成任何一种逐步回归的程序吗?为什么?练习题4.2参考解答:根据对多重共线性的理解,逐步向前和逐步向后回归的程序都存在不足。

逐步向前法不能反映引进新的解释变量后的变化情况,即一旦引入就保留在方程中;逐步向后法则一旦某个解释变量被剔出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新进入方程。

而解释变量之间及其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与引入的变量个数及同时引入哪些变量而呈现出不同,所以要寻找到“最优”变量子集则采用逐步回归较好,它吸收了逐步向前和逐步向后的优点。

4.3 下表给出了中国商品进口额Y 、国内生产总值GDP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2008年。

请考虑下列模型:i t t t u CPI GDP Y ++=ln ln ln 321βββ+ 1)利用表中数据估计此模型的参数。

2)你认为数据中有多重共线性吗? 3)进行以下回归:it t i t t i t t v CPI C C GDP v CPI B B Y v GDP A A Y 321221121ln ln ln ln ln ln ++=+=+=++根据这些回归你能对数据中多重共线性的性质说些什么?4)假设数据有多重共线性,但32ˆˆββ和在5%水平上个别地显著,并且总的F 检验也是显著的。

对这样的情形,我们是否应考虑共线性的问题?练习题4.3参考解答: (1) 参数估计结果如下22ln() 3.060 1.657ln() 1.057ln() (0.337) (0.092) (0.215)0.992 0.991 F 1275.093GDP CPI R R =-+-===进口(括号内为标准误)(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回归系数的符号不能进行合理的经济意义解释,且且CPI 与进口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呈现正向变动。

可能数据中有多重共线性。

计算相关系数:(3)最大的CI=108.812,表明GDP 与CPI 之间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

(4)分别拟合的回归模型如下:22ln Y 4.09071.2186ln () t= (-10.6458) (34.6222)0.9828 0.9820 1198.698GDP R R F =-+===22ln Y 5.4424 2.6637ln (PI) t= (-4.3412) (11.6809)0.8666 0.8603 136.4437C R R F =-+===22ln() 1.4380 2.2460ln (PI) t=(-1.9582) (16.8140)0.9309 0.9276 282.7107GDP C R R F =-+===单方程拟合效果都很好,回归系数显著,可决系数较高,GDP 和CPI 对进口分别有显著的单一影响,在这两个变量同时引入模型时影响方向发生了改变,这只有通过相关系数的分析才能发现。

(5)如果仅仅是作预测,可以不在意这种多重共线性,但如果是进行结构分析,还是应该引起注意。

4.4 自己找一个经济问题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怎样选择变量和构造解释变量数据矩阵X 才可能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出现?练习题4.4参考解答:本题很灵活,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1)选择变量时要有理论支持,即理论预期或假设;变量的数据要足够长,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要有因果关系,并高度相关。

(2)建模时尽量使解释变量之间不高度相关,或解释变量的线性组合不高度相关。

4.5 克莱因与戈德伯格曾用1921-1950年(1942-1944年战争期间略去)美国国内消费Y 和工资收入X1、非工资—非农业收入X2、农业收入X3的时间序列资料,利用OLSE 估计得出了下列回归方程:37.107 95.0 (1.09) (0.66) (0.17) (8.92) 3121.02452.01059.1133.8ˆ2==+++=F R X X X Y括号中的数据为相应参数估计量的标准误差。

试对上述模型进行评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题4.5参考解答:从模型拟合结果可知,样本观测个数为27,消费模型的判定系数95.02=R ,F 统计量为107.37,在0.05置信水平下查分子自由度为3,分母自由度为23的F 临界值为3.028,计算的F 值远大于临界值,表明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模型整体拟合程度较高。

依据参数估计量及其标准误,可计算出各回归系数估计量的t 统计量值:01238.1331.0590.4520.1210.91, 6.10,0.69,0.118.920.170.661.09t t t t ========除1t 外,其余的j t 值都很小。

工资收入X1的系数的t 检验值虽然显著,但该系数的估计值过大,该值为工资收入对消费边际效应,因为它为1.059,意味着工资收入每增加一美元,消费支出的增长平均将超过一美元,这与经济理论和常识不符。

另外,理论上非工资—非农业收入与农业收入也是消费行为的重要解释变量,但两者的t 检验都没有通过。

这些迹象表明,模型中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不同收入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掩盖了各个部分对解释消费行为的单独影响。

4.6 理论上认为影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转换技术等因素。

为此,收集了中国能源消费总量Y (万吨标准煤)、国民总收入(亿元)X1(代表收入水平)、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X2(代表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增加值(亿元)X3、建筑业增加值(亿元)X4、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亿元)X5(代表产业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人均生活电力消费(千瓦小时)X6(代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X7(代表能源转换技术)等在1985-2007年期间的统计数据,具体如表4.2所示。

表4.12 1985~2007年统计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8年版。

要求:1)建立对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回归结果。

2)如果决定用表中全部变量作为解释变量,你预料会遇到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吗?为什么?3)如果有多重共线性,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明确你的假设并说明全部计算。

练习题4.6参考解答:(1)建立对数线性多元回归模型,引入全部变量建立对数线性多元回归模型如下:生成: lny=log(y), 同样方法生成: lnx1,lnx2,lnx3,lnx4,lnx5,lnx6,lnx7.作全部变量对数线性多元回归,结果为:从修正的可决系数和F统计量可以看出,全部变量对数线性多元回归整体对样本拟合很好,,各变量联合起来对能源消费影响显著。

可是其中的lnX3、lnX4、lnX6对lnY影响不显著,而且lnX2、lnX5的参数为负值,在经济意义上不合理。

所以这样的回归结果并不理想。

(2) 预料此回归模型会遇到多重共线性问题, 因为国民总收入与GDP本来就是一对关联指标;而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则是GDP的组成部分。

这两组指标必定存在高度相关。

解释变量国民总收入(亿元)X1(代表收入水平)、国内生产总值(亿元)X2(代表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增加值(亿元)X3、建筑业增加值(亿元)X4、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亿元)X5(代表产业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人均生活电力消费(千瓦小时)X6(代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X7(代表能源转换技术)等很可能线性相关,计算相关系数如下:可以看出lnx1与lnx2、lnx3、lnx4、lnx5、lnx6之间高度相关,许多相关系数高于0.900以上。

如果决定用表中全部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很可能会出现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

(3)因为存在多重共线性,解决方法如下:A:修正理论假设,在高度相关的变量中选择相关程度最高的变量进行回归建立模型:而对变量取对数后,能源消费总量的对数与人均生活电力消费的对数相关程度最高,可建立这两者之间的回归模型。

如22ln 9.9320.421ln 6 (0.116) (0.026)0.926 0.922 261.551y x R R F =+===B :进行逐步回归,直至模型符合需要研究的问题,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

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分别作ln Y 对1234567ln ,ln ,ln ,ln ,ln ,ln ,ln X X X X X X X 的一元回归,结果如下:一元回归结果:其中加入lnX6的方程调整的可决系数最大, 以lnX6为基础, 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