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思想汇报:信仰的力量

信仰如炬

——听《青年的宗教信仰》讲座有感

2016年5月24日,有幸听了北京科技大学的某某教授,为我们做的一次生动的党课讲座。结合教授的讲座,还有自己对青年宗教信仰的体会,简单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目前这个全球化时代中,人们讨论着经济、政治的转型,而导致青年人的信念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我们更应该坚守住人生的信仰,拓宽人生的道路!在我们现阶段,从总体上看,当代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热爱祖国,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特别表现在热爱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我们党形成的基本纲领政策是认同的,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也表现了很高的热情,对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也是拥护的。但浮躁不实,急功近利,信仰危机在大学生中也存在着,信仰危机大大影响了青年学生的价值选择,对社会的影响也非常之大。一个没有坚定信仰的青年是不能坚定地承受住现实的挫折与打击的。

一个有信仰的人是高贵的,他们会为自己的信仰努力奋斗,不屈不挠地接受心灵的引领坚持人生正确的道路,这对于实现崇高的理想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青年大学生,代表着未来,代表着我们未来事业中的骨干,代表着未来事业中的栋梁之材。大学生要成为这个事业当中的管理者、领导者,成为这里边的骨干力量,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写的:“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年学生担负着如此重要的任务,只有有着坚定的信仰的人才能完成这种任务,所以信仰对青年学生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有了坚定的信仰才会为信仰不懈地努力。

信仰,是一根脊梁,是一种支撑,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信仰是人生的“主心骨”,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生命就等于没有灵魂。为什么现在社会有这么多人要加入共产党,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我觉得就是因为共产党有一个崇高的信仰。共产党人以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最高信仰,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崇高、最伟大的信仰。因为它以全人类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人类的平等、自由、解放为最高追求。正是为了这一信仰,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铺就一条英雄路,在为崇高理想的奋斗中成就了人生的伟业。尤其是在一个人处于极度艰难的情况下,信仰就越发显示出无穷的力量。革命先驱李大钊在敌人的绞刑架下慷慨陈词、痛斥敌人,夏明翰英勇就义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不朽诗句,方志敏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坚贞不屈,写下“严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的铮铮誓言,就是因为他们深信“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纵观我国上世纪的历史风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老一辈的优秀共产党员们,选择信仰后坚守信仰,最终也取得了信仰的胜利。虽然今天,我们已远离硝烟烽火,远离那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正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而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就会如

一艘没有灯塔的渔船,不知走向何方。所以,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始终增强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在各自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心尽力。坚定信念,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新时期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这个时期是发展的增长期,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每位中国共产党人都应当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不被物质消费所诱惑,警惕腐化、堕落的风险。

青年时期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热情似火,不拘束缚。这是个美好而令人慕羡的年龄,却也是易于冲动﹑无措迷茫的阶段。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而信仰便犹如一盏明灯,让每双眼眸都永葆清明。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终身信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点滴之行,扬君子之道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选择与方向。而为这一信仰前仆后继的先辈们,将永远值得后辈们铭记。而身为知识青年的我们,真心为明确并拥有这一伟大理想信仰而倍感自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