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考试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共50页文档
执业医师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血常规(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临床意义】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绝对性增多见于: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居民、慢性缺氧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5岁以前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可出现生理性减少,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贫血诊断标准3.红细胞形态改变贫血的形态分类MCV 平均红细胞容积;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二)白细胞【参考值】成人(4~10)×109/L各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临床意义】1.白细胞总数小于4×109/L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2.0×109/L为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
2.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PNH、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核左移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
核右移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
中性粒细胞出现中毒性改变见于感染、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棒状小体见于急非淋白血病。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猩红热和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4.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转移癌和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等。
5.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肿瘤、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执业医师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血常规(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临床意义】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绝对性增多见于: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居民、慢性缺氧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5岁以前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可出现生理性减少,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贫血诊断标准3.红细胞形态改变贫血的形态分类MCV 平均红细胞容积;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二)白细胞【参考值】成人(4~10)×109/L各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临床意义】1.白细胞总数小于4×109/L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2.0×109/L为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
2.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PNH、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核左移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
核右移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
中性粒细胞出现中毒性改变见于感染、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棒状小体见于急非淋白血病。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猩红热和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4.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转移癌和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等。
5.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肿瘤、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执业医师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血常规(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临床意义】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绝对性增多见于: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居民、慢性缺氧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5岁以前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可出现生理性减少,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贫血诊断标准3.红细胞形态改变贫血的形态分类MCV 平均红细胞容积;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二)白细胞【参考值】成人(4~10)×109/L各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临床意义】1.白细胞总数小于4×109/L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2.0×109/L为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
2.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PNH、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核左移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
核右移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
中性粒细胞出现中毒性改变见于感染、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棒状小体见于急非淋白血病。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猩红热和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4.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转移癌和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原发性快,病因复杂,3.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动脉炎等;4.组织损伤和坏死,如大范围的组织坏死或损伤、大手术导致的损伤,心肌梗死、肺梗死、骨折、严重刨伤、烧伤等疾病亦可使血沉加快;5.患有严重贫血、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甲亢、重金属中毒、恶性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肾炎等疾病时,血沉也可呈现明显加快趋势。
第三部分 辅助检查结果判读

第一单元牙髓活力测试结果牙髓活力测试包括温度测试法和电测试法。
一、温度测试(一)原理正常牙髓对2092—5092之间的温度刺激无明显反应,但病变牙髓的温度耐受阈发生变化,即遇突然、明显的温度变化时(低于10~(2的冷刺激和高于6092的热刺激),不同状态的牙髓会诱发不同的反应:或敏感、或疼痛、或迟钝、或无反应。
因此,可根据牙髓对温度的不同反应来判断牙髓是否患病,病变的发展阶段,以及牙髓的活力是否存在。
(二)方法,牙髓温度测试包括冷测法和热测法。
1.冷测法选用冷水、小冰棒、氯乙烷、二氧化碳或雪等作为冷刺激源,在患牙唇、颊面颈1/3处进行测试。
2.热测法选用热水、热牙胶棒、慢速旋转的橡皮轮或热蜡刀作为热刺激源,在患牙唇、颊顾1/3处进行测试。
(三)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判读患牙在温度测验时的不同反应,对判断牙髓状态有重要意义。
1.出现短暂的轻、中度感觉或不适反应(与对照牙一样),表示牙髓活力正常。
2.出现疼痛或酸痛反应,但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刻消失,表示牙髓敏感,多为可复性牙髓炎的反应。
3.引发疼痛或加剧原有疼痛,刺激去除后仍持续一段时间,为不可复性牙髓炎的反应。
(1)出现快速、剧烈疼痛——为急性牙髓炎的反应。
(2)出现迟缓且不严重的疼痛——为慢性牙髓炎的反应。
(3)热诊加重,冷诊缓解——为急性化脓性牙髓炎的反应。
4.无反应,表示牙髓坏死。
(四)影响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判读的因素1.导致假阳性的因素(1)冷测法使用冷水时,未按规定顺序进行,出现干扰。
或使用小冰棒时,融化的冰水与牙龈接触。
(2)热测法使用热水时,未按规定顺序进行,出现干扰。
或使用热牙胶时,热牙胶与牙龈接触。
(3)患者精神高度紧张。
2.导致假阴性的因素(1)患牙牙髓过度钙化,或根尖未形成,或为外伤牙。
(2)患者事先服用过镇静剂、麻醉剂或酒精饮料等。
3.个体差异患者间的个体差异也会导致同一温度测试出现不同的反应。
临床上为防止个体差异的干扰,故要求牙髓活力测试时,先测对照牙(对侧同名牙或邻牙),再测可疑牙,以便排除个体差异,取得对比标准。
辅助检查结果判读

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人机对话考试心电图、其它实验
室检查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临床/模拟临床内科或外
科肿瘤病例1例对病人/SP进行重点问诊,并按要求
检查相应部位病例分析面试,多媒体演示根据所给
病例影像资料,进行影像学描述、诊断和鉴别诊断
按规范进行病例分析并回答1-2个问题技能操作--超
声基本技能为心肺复苏术或气管插管术消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产科、妇科、心脏、浅表及血管超
声检查中任选3项操作按医学影像科培训标准及考
试大纲中的要求完成操作。
放射基本技能+上机完成
胃肠道造影检查或血管介入造影检查病历书写现场
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病历1份考官根据考核要求评分三、建议选用的病种1、内科:各种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2、外科:肺癌、食道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胰腺癌、肾肿瘤、肾上腺肿瘤、尿道膀胱肿瘤。
临床基本技能——第二章 辅助检查结果判读

临床基本技能——第二章辅助检查结果判读考试模式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分值/时间第一站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体格检查、急救技术)操作+口述25分/20分钟第二站公共卫生案例分析(辅助检查结果)口述(考官提问)40分/20分钟第三站公共卫生基本操作技能(场检测/样品采集、卫生处理/个人防护)操作+口述(考官提问)35分/20分钟如何应考?1.抓住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2.牢记辅助检查的正常值。
第一节胸部X线片一、正常胸片二、肺部感染三、肺结核病四、肺占位性病变图中可见肺门不规则肿块,根据部位诊断中央型肺癌图中可见右下肺分叶状肿块,根据部位诊断周围型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①结节型表现为单个的圆形阴影。
②弥漫型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结节第二节实验室检验结果判读一、血常规检测(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1.参考值人群血红蛋白红细胞数成年男性120~160g/L (4.0~5.5)×1012/L 成年女性110~150g/L(3.5~5.0)×1012/L 新生儿血红蛋白170~200g/L(6.0~7.0)×1012/L怎么考?患者,男性,2岁,突然发热、咽部不适、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眼结膜充血。
服镇咳药、抗感冒药无效。
发热3天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被母亲带到门诊。
既往体健,未接种过麻疹疫苗,14天前曾接触麻疹患者。
查体:T 38.8℃,P 106次/分,R 24次/分,BP 120/80mmHg。
急性热病容,颜面和躯干可见散在充血性斑丘疹,口腔黏膜处见到麻疹粘膜瓣。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眼结膜充血,咽充血。
心肺(-),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Hb 124g/L,WBC 6.4×109/L,N 68%,L 32%,PLT 200×109/L。
麻疹抗体IgM 阳性2.临床意义(二)白细胞1.参考值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 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2.各种白细胞的临床意义(三)血小板1.参考值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2.临床意义(1)血小板减少:可见于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等疾病。
辅助结果判读 完

免疫风湿科出科考试辅助检查结果判读(考官版)(20分)姓名:专业:1、患者女性,25岁,妊娠7个月,发热、腰痛伴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1天。
查体:T38.5℃,左肾区叩击痛阳性。
血常规:WBC11.9×109/L,N0.82。
尿常规:RBC5-8/HP,WBC30-35/HP,尿蛋白(+)。
最可能诊断:(B)A、急性肾小球肾炎B、急性肾盂肾炎C、急性胃肠炎D、急性胰腺炎E、急性膀胱炎2、对AS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D )A. HLAB27阳性B. 腰背痛C. “4”字征阳性D. 对称骶髂关节炎Ⅱ级以上E. 血沉增高3、类风湿关节炎常见的关节畸形是( D )A.尺侧偏移B.仰趾畸形C.Bouchard结节D.鹅颈样畸形E.纽孔花样畸型4、患者男性,53岁,胸骨后疼痛1年,既往患有肝炎病史,结合下列检查,该患者胸骨后疼痛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B)A、食管癌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C、食管憩室D、食管贲门失迟缓综合征E、食管异物5、患者男性,咳嗽、咳痰2天,查胸片如下,最有可能的诊断为(A)6、下面心电图诊断是什么?( A )A 、大致正常心电图B 、心肌缺血C 、预激综合征D 、房性心动过速E 、窦性心动过速7、休克时的补液原则( B )A 、补液“宁多勿少”B 、“需多少、补多少”C 、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D 、“失多少、补多少 ”E 、如血压A 、正常胸片B 、两上肺炎C 、肺门淋巴结炎D 、主动脉型心(靴型心)正常不必补液8、患者女性,23岁,3周来发热,四肢关节酸痛,无皮疹,胸透胸腔(双侧)少量积液,体检:体温38.5℃,心率78次/分,两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肝脾均未触及,两手掌指关节及膝关节轻度肿胀,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3×109/L ,血小板50×109/L ,尿蛋白(++)。
最可可能的诊断(B ) A 、类风湿性关节炎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结核性胸膜炎 D 、病毒感染E 、再生障碍性贫血9、患者女性,76岁,胸闷、呼吸困难6天,加重1天,不能平卧,诊断(A)10、急性肺淤血的特征性X 线表现是( D )A. 肺纹理粗乱B. 心脏缩小C. 肺内结节影,可见钙化D. 两肺门呈蝴蝶样阴影E. 双肺底磨玻璃影11、除哪项自身抗体外,其他均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D )A . 抗角蛋白抗体B . 抗核周因子C .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D .抗核抗体E .抗RA33抗体12、 晨僵在何种关节炎中表现最为突出 ( B )A 、右侧胸腔积液*B 、右下肺肺不张C 、右下胸膜增厚D 、大叶肺炎E 、气胸A. 骨性关节炎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强直性脊柱炎D. 感染性关节炎E. 风湿性关节炎13、患者患有高血压10年,胸闷不适1天,于门诊行心电图检查,最可能的诊断为:(A)A、左心室肥厚B、左束支传导阻滞C、右心室肥厚D、右束支传导阻滞E、大致正常心电图14、患者男性,34岁,胸痛2小时,持续不缓解,遂急诊来我院,急诊科查心电图如下图,最有可能诊断为:(A)A、急性心肌梗死*B、心肌缺血C、急性心包炎D、心肌劳损E、室性期前收缩15、患者男性,73岁,因持续上腹部不适5天,诊断:(A)A、正常腹部平片B、肠梗阻C、消化道穿孔D、肠结核E、以上均否16、以关节活动弹响(骨摩擦音)为特征性体征的风湿病是( D )A类风湿关节炎B强直性脊柱炎C风湿热关节受累D骨关节炎E痛风性关节炎17、下列哪项指标对风湿性多肌痛最具诊断价值?( C )A.抗核抗体B.C-反应蛋白C.血沉D.类风湿因子E.肌酸激酶18、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最具诊断价值的免疫学检查是( B )A.抗核抗体阳性B.抗SSB抗体阳性C.类风湿因子阳性D.甲胎蛋白升高E.γ-球蛋白升高19、下面心电图诊断是什么?(A)A、房性期前收缩B、窦性心律不齐C、Ⅱ度房室传导阻滞D、Ⅲ度房室传导阻滞E、室性期前收缩20、下列有关狼疮肾炎的典型病理改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E )A. 弥漫性系膜区增殖B. 弥漫性系膜区增殖伴局灶节段性加重、节段坏死、透明栓子C. 弥漫性系膜细胞增殖,新月体形成D. 肾小球基底膜增厚E. 肾小管透明变性风湿科出科考试辅助检查结果判读(考生版)(20分)姓名:专业:1、患者女性,25岁,妊娠7个月,发热、腰痛伴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1天。
辅助检查结果判读

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一、血、尿、粪常规摘自: 医学教育网ﻫﻫ1.血常规ﻫﻫ(1)红细胞(RBC)【参考值】ﻫ成年男性:(4.5~5。
5)×1012/L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成年女性:(4.0~5。
0)×101/L新生儿:(6.0~7。
0)×1012/L ﻫ【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增加:新生儿、高原居民。
减少:生理性贫血,如妊娠后期与某些年老者。
ﻫ(2)病理性变化增加:相对增加:各种原因得脱水造成血液浓缩;绝对增加:先天性发绀性心脏病与肺心病代偿性红细胞增加;真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病理性贫血,如造2、血不良(再障),过度破坏(溶贫)与各种原因得失血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
ﻫ血红蛋白(Hb) ﻫ【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ﻫ【临床意义】ﻫ见红细胞计数。
ﻫ3。
血细胞比容(HCT) ﻫ【参考值】ﻫ男性:40%~50%女性:35%~45%ﻫ【临床意义】ﻫ增加:见于大面积烧伤与脱水患者、减少:见于贫血患者、ﻫ4.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参考值】ﻫ82~95fl(1L=1015 fl)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ﻫ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ﻫ【参27~31pg(1g=1012pg)ﻫﻫ考值】320~360g/L【临床意义】ﻫMCV、MCH与MCHC三项指标主要用于贫血得形态学分类,见表。
ﻫMCV(fl)ﻫMCH(pg)MCHC(g/L)ﻫRDW常见疾病ﻫ正常ﻫ82~95ﻫ27~31ﻫ320~360<15%ﻫ大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正常ﻫ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巨幼红细胞贫血ﻫﻫ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ﻫ正常正常急性失血、急性溶贫与再障单纯小细胞性贫血ﻫ<正常ﻫ<正常正常ﻫ正常慢性感染、尿毒症ﻫ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常ﻫ〈正常<正常ﻫ〉正常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ﻫﻫﻫ7.红细胞体积分别宽度(RDW)【参考值】ﻫﻫ<15%ﻫﻫ【临床意义】RDW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即大小不等性)得参数,增大时有临床意义,用于贫血得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