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是一类存在于血液
Nature你以为巨噬细胞只是免疫细胞吗?

Nature你以为巨噬细胞只是免疫细胞吗?转⾃⽣信⼈Hello!⼤家好呀,说起巨噬细胞你会想起什么呢?⽩细胞,吞噬,M1/M2,反正在我眼⾥除了免疫相关功能还真想不出其他的,其实巨噬细胞的作⽤可不仅仅是充当免疫细胞,甚⾄可以说他的主要作⽤也并不是免疫相关作⽤。
其实巨噬细胞在发育,组织重塑,伤⼝愈合,⾎管⽣成和新陈代谢中的作⽤巨⼤,可以说是⼈体中的换能器。
⽂章发表在nature,影响因⼦为38+(来源:刊查查)。
巨噬细胞的发现巨噬细胞最初是由Metchnikoff在研究缺乏适应性免疫机制的原始动物时发现,并将这些细胞称为吞噬细胞,其源⾃希腊语-噬菌体(⾷⽤)和细胞(细胞)。
吞噬作⽤的过程最初被认为与组织吸收和营养吸收的体内平衡过程有关。
随后,Metchnikoff推断此过程也可以⽤于保护我们的⾝体免受⼊侵者的侵害。
Metchnikoff有关吞噬作⽤的先见之明,在很⼤程度上构成了我们当今对细胞对微⽣物免疫的基础。
因此,巨噬细胞促进宿主“平衡”(体内平衡)的最初理念在很⼤程度上被忽略。
巨噬细胞实际上存在于体内的所有组织中,它们在其中维持适当的器官功能。
它们参与铁,胆红素,钙,脂质和氨基酸的代谢,并有助于维持⼈体中这些物质的恒定⽔平。
这些体内平衡功能中的⼤多数与胞吐作⽤有关。
巨噬细胞的吞噬作⽤可以清除和回收⼤量死细胞和组织碎⽚。
这种清除作⽤发⽣在所有⽣物体中,并且在没有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情况下,甚⾄在没有⾎液的情况下不会受到⼲扰。
Metchnikoff最初在缺乏⾎液的⽆脊椎动物中描述了组织巨噬细胞对愈合的贡献。
但是,在⾼等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中,在⾎管发育之前,组织巨噬细胞可以促进愈合和组织再⽣。
巨噬细胞在稳态下发挥重要作⽤,在稳态下,巨噬细胞通常是仅有的组织驻留“免疫”细胞,驻留在眼睛,关节,乳腺和卵巢中的巨噬细胞通过整合来⾃组织的输⼊信号并将指令传送到邻近的基质细胞来维持组织的完整性。
巨噬细胞介导的体内平衡⾮常重要,以⾄于巨噬细胞甚⾄存在于⼈母乳中,它们可能有助于控制婴⼉的消化管平衡。
巨噬细胞梳理作用

巨噬细胞的作用巨噬细胞是一类免疫细胞,主要存在于机体组织中,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调控作用。
巨噬细胞通过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寄生虫和坏死细胞等异物,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和组织修复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巨噬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在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一、巨噬细胞的结构和分类巨噬细胞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一员,主要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巨噬细胞的形态特征是其巨大的体积和不规则的形状。
巨噬细胞具有多个突起的细胞质,形成细胞表面的伪足,有助于其吞噬和移动。
巨噬细胞的细胞质内富含溶酶体和内质网,这些细胞器对于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至关重要。
根据巨噬细胞的来源和分化状态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多个亚型,包括经典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和替代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
经典巨噬细胞主要参与急性炎症反应,具有强烈的杀菌活性和促炎作用;替代巨噬细胞则主要参与组织修复和抗炎反应,具有抑制炎症和促进愈合的作用。
二、巨噬细胞的功能1. 吞噬和消化巨噬细胞是机体内最重要的吞噬细胞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吞噬和消化异物来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细胞碎片和坏死细胞等。
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病原微生物和细胞碎片,随后通过伪足的运动将其包围并内化到细胞内形成吞噬体。
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溶酶体内的酶能够降解被吞噬的物质,从而完成吞噬和消化过程。
2. 免疫调节巨噬细胞在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来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向。
例如,经典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能够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而替代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则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组织修复。
3. 抗肿瘤作用巨噬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巨噬细胞能够识别和吞噬肿瘤细胞,并通过释放细胞毒素和溶酶体酶等物质来杀伤肿瘤细胞。
人外周血 巨噬细胞流式圈门策略

人外周血巨噬细胞流式圈门策略人外周血巨噬细胞流式圈门策略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
通过对巨噬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流式圈门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人外周血巨噬细胞流式圈门策略,希望能够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存在于组织的间质和血液中。
它们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能够摄取和降解异物、死细胞和细菌,起着清除废物、参与免疫应答和维持组织稳态的重要作用。
而外周血中的巨噬细胞则是指存在于血液循环系统中的这类免疫细胞,对于研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人外周血巨噬细胞的流式圈门策略。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用于分析和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的方法,通过荧光标记和流式仪的检测,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细胞表面标记物的信息。
而流式圈门策略则是在进行流式细胞术时,为了排除非特定的细胞或噪音信号,设置合适的圈门(Gate)来筛选目标细胞,并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
在研究人外周血巨噬细胞时,合理的流式圈门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鉴定和分析这些免疫细胞,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我们还需要关注巨噬细胞在外周血中的功能和机制。
人外周血巨噬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除了具有吞噬和清除作用外,还参与调控免疫应答、分泌炎症介质和抗菌肽,对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和免疫平衡等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对于外周血中的巨噬细胞,我们不仅要了解它们的表面标记物和数量分布,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它们的功能特点和参与的免疫调节机制,以深入理解免疫系统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在总结回顾本文内容时,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人外周血巨噬细胞流式圈门策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还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巨噬细胞

4、用预冷的RPMI-1640培养液洗涤细胞3次,每次4℃离心250×g10分钟,去上清液。用预冷的适量RPMI1640培养液悬浮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并决定细胞活力。
破坏大鼠、小鼠的大腿坐骨神经,观察NgR1在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巨噬细胞到达损伤位点后,细胞 表面会表达NgR1。进一步研究发现,受损神经合成髓磷脂时,NgR1不仅阻止巨噬细胞与髓磷脂结合,而且直接排 斥正在形成过程中的髓磷脂,若抑制髓磷脂再生,巨噬细胞会停留在损伤位点周围。最终,研究人员在髓磷脂上 鉴别出特异激发排斥反应的分子。可应用于外周神经以外的神经(中枢神经),他们发现中风、多发性硬化和脊 髓损伤过程中激活的巨噬细胞,表面都会表达NgR1。
巨噬细胞的分离和纯化
1、取2~3公斤重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10ml空气处死动物或注射2ml(含130mg)戊巴比妥麻醉动物。仰卧 固定,消毒胸部,剪开胸壁。以下过程注意无菌操作。
抑制因子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集细胞因子、生 长因子、激素和酶特性于一身的多效能蛋白分子。MIF高度保守,在多种急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发挥多种免疫功能。
简介
巨噬细胞(macrophage cell)也称组织细胞(histocyte),是由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分化而成 的。单核细胞进入结缔组织后,体积增大,内质网和线粒体增生,溶酶体增多,吞噬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寿命 因所在组织器官而异,一般可存活数月或更长。
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还伴随某些表型的改变,包括:
rL-hIFN-λ1对THP-1源巨噬细胞极化作用的影响

rL-hIFN-λ1对THP-1源巨噬细胞极化作用的影响张日婷;张垚;章安伟;张烜烽;严玉兰【摘要】目的:探讨表达IFN-λ1的重组新城疫病毒rL-hIFN-λ1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佛波酯、IFN-γ、脂多糖、IL-4和rL-hIFN-λ1刺激人外周血THP-1单核细胞系,构建THP-1-M0、THP-1-M1、THP-1-M2、THP-1-rL-hIFN-λ1型巨噬细胞模型.显微镜下观察M0、M1、M2型巨噬细胞形态特点;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巨噬细胞M1/M2相关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86、CD163;ELISA检测分泌因子IL-2、IL-13、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肺癌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表型.结果:诱导得到的M0、M1、M2型巨噬细胞形态差异显著.rL-hIFN-λ1诱导的巨噬细胞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明显升高,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显著降低,同时其可促进M1型巨噬细胞因子释放,抑制M2型巨噬细胞因子释放.随着肺癌临床分期进展,M1型巨噬细胞浸润逐渐减少.结论:rL-hIFN-λ1可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28)006【总页数】5页(P489-493)【关键词】rL-hIFN-λ1;肺癌;巨噬细胞;极化【作者】张日婷;张垚;章安伟;张烜烽;严玉兰【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医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镇江212001;江苏大学医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镇江212001;江苏大学医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医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镇江21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3巨噬细胞是一类由血液中单核细胞分化而来, 具有很强可塑性和多功能性的固有免疫细胞[1],当体内外微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分化为具有不同表型和功能的巨噬细胞,此过程称为巨噬细胞极化[2]。
巨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吗?

1.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最早存在于骨髓,当其第一次离开骨髓并进入血液时,它们被称为单核细胞。
在任何时间,在机体内都有大约20亿个这类“年轻的巨噬细胞”循环于血液之中。
单核细胞在血液中的寿命平均是3天,在这段时间里,这些细胞可以运动至毛细血管壁的内皮细胞之间的裂缝。
通过在这些卵圆形的细胞之间伸出“伪足”,单核细胞可以离开血液进入组织,并在其中成熟为巨噬细胞。
一旦进入组织中,巨噬细胞到处“闲逛”,收集机体内的垃圾,等待机体遇到诸如被碎木片扎伤的情况从而履行其职能。
2. 巨噬细胞吞噬了碎木片所带入的细菌后,它们就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增加流至附近的血流量。
血流量的增加就使得脚趾组织发红。
一些化学物质还可以引起血管壁细胞的收缩,这使得毛细血管会向组织中渗出液体,从而导致局部的肿胀。
另外,巨噬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会刺激伤口周围组织中的神经,递送痛觉信号至你的大脑,提醒你在脚趾区域已有不正常的现象出现。
巨噬细胞还能产生一些称之为细胞因子的蛋白质,这些类激素的信号分子实现了免疫系统不同细胞之间的相互交流。
一些细胞因子可以诱导正在伤口附近毛细血管中游动的其他巨噬细胞和免疫细胞,使它们移出血液循环参加对抗正在增多的细菌。
巨噬细胞常常吐出一些刚刚吃下的东西到组织中,而这些碎片残渣也是一种诱导更多血液防御者的信号。
巨噬细胞已能够程序化识别许多最常见的入侵病原。
3. 巨噬细胞细胞可能有三种准备阶段“静息阶段”,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清道夫,无论周围有什么都要一点一点吞掉,其表面只表达非常少的MHCⅡ类分子,因此它们不是很善于把抗原提呈给辅助T细胞。
它们在组织中存活几个月,就要收集几个月的垃圾。
“致敏阶段”,一些静息的巨噬细胞偶尔也会收到让它处于待命状态的信号,即防御屏障被突破以及有入侵者攻入该区域。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它们就被激活,在这个状态,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MHCⅡ类分子的表达也上调。
这样,被激活的巨噬细胞能发挥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当它们吞食入侵者时,它们可以通过MHCⅡ类分子来把入侵者蛋白的片段展示给辅助T细胞看。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含义医学免疫学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含义医学免疫学】专职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在医学免疫学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身体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向免疫系统展示外源性抗原并激活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
这一过程对维持机体免疫稳态、抵御感染病原体以及抑制恶性肿瘤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免疫学研究领域,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指的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巨噬细胞(macrophage)和B淋巴细胞(B lymphocyte)。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在免疫调节、抗原递呈和淋巴细胞激活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医学免疫学中的含义、功能和意义。
一、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特征和作用1.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抗原递呈和T细胞激活能力的抗原提呈细胞。
它们存在于皮肤、黏膜、淋巴器官和血液中,能够有效地识别和捕捉外源性抗原,并将其呈递给T细胞。
树突状细胞还能够分泌多种免疫调节因子,调控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
2.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清除异物、嗜噬病原体和调节免疫应答等重要作用。
它们具有高度的吞噬能力和抗原递呈能力,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外的病原微生物和捕捉抗原。
3. 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主要负责体液免疫应答,作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之一,它们能够识别、结合和内化抗原,然后将其呈递给T细胞或分泌抗体,从而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执行。
二、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捕获和处理各种类型的抗原,并通过MHC分子将其呈递给T细胞,从而激活T细胞并介导免疫应答的发生。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还能够分泌多种免疫调节因子,调控免疫应答的程度和方向,使得免疫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异物侵袭。
2022年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根据分裂方式及排列的不同,球菌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螺旋菌又有______、______和______,及其他形态的细菌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典型的类病毒是由美国学者______于1971年发现的______,它的成分是一种______分子。
3、一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条件下,经过不同的代谢途径最终会产生不同数量的ATP,例如经EMP途径可净产______个ATP,经HMP途径产______个ATP,经ED途径产______个ATP,而经EMP+TCA途径则可产______个ATP。
4、放线菌为7.5~8.@5、酵母菌菌为3.8~6.@0、霉菌为4.0~5.@8、藻类为6.0~7.@0、原生动物为6.0~8.0。
@43、培养基按所含成分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按物理状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按用途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5、丝状真菌的无隔菌丝是由______细胞组成,有隔菌丝是由______细胞组成。
6、现代微生物学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微生物的生产实践中,为获得优良接种体(“种子”),多取用______期的培养物;为获得大量菌体,多取用______期的培养物;为取得高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多取用______期的培养物。
8、在菌种资源开发中,筛选菌种的四个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9、如果让大肠杆菌生长在较高的温度下(如42~50℃),某些基因则迅速表达,诱导产生热激蛋白,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10、病毒可诱导动物细胞产生干扰素,而干扰素又可刺激细胞合成______,它被入侵病毒激活后,可降解病毒的______,从而阻止了病毒______的转译和阻止有感染力病毒的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巨噬细胞是一类存在于血液、淋巴、淋巴结、脾脏、腹水和多种组织中的大型单核细胞(直径为10~20μm), 寿命长, 可作变形虫状运动, 对异物有吞噬、胞饮、抗原加工和递呈功能。
在体外培养时,具有粘附于玻璃、塑料表面的和吸收锥虫蓝(trypanblue)等特性。
从细胞核的形状、数目和细胞内含较少溶酶体等特征来看,就易与多形核白细胞相区分。
巨噬细胞的起源于骨髓干细胞,即:骨髓干细胞(bone merrow stemcell)→单核母细胞(monoblast)→原核细胞(protomonocyte)→单核细胞(monocyte)→巨噬细胞。
固定在不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有不同的名称(见表解)。
早期曾认为巨噬细胞仅在机体的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后来才发现它在特异免疫中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有:
⑴吞噬和杀菌作用上述嗜中性粒细胞相仿(图9-2),可通过多种胞内酶和包外酶,杀灭、消化、被吞入的病原体和异物,包括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死亡的细胞。
但当它在激活后的T细胞或其某些产物如巨噬细胞活化因子(MAF)的作用下,可使Mφ激活,这时,它产生激活前所没有的非特异性抗病原菌活性,例如,可杀死摄入于细胞内的Listeria monocytogene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Trypanosoma cruzi(克鲁氏锥体虫)和Mycobacterium spp.(若干分支杆菌)等。
⑵抗原递呈作用巨噬细胞是一种抗原递呈细胞(antibody presentation cell,APC),它通过吞噬、处理及传递3个步骤,对外来抗原物质进行加工,以适应激活淋巴细胞的需要,这就是Mφ等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ntibody presentation)。
通过Mφ表面黏多糖的吸附等方式,可与颗粒型抗原相结合,其中约90%被吞噬,分解成无抗原性的氨基酸和低聚肽,未被分解的约10%主要是抗原决定簇成分,它可与Mφ中的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结合成复合体,较长期地留存在细胞膜上,并可将它传递给T淋巴细胞,引起获得性免疫应答过程[ 图9-3,另可详见第三节、三、(二)]。
⑶免疫调节作用Mφ除上述抗原递呈作用外,还可在外来抗原刺激下,分泌多种可溶性生物活性物质,借此来调节免疫功能,包括激活淋巴细胞、促进炎症反应或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作用等。
这类活性物质种类很多,例如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纤维蛋白(fibronectin)、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淋巴细胞激活因子(LAF)、遗传相关巨噬细胞因子(GRE)、非特异巨噬细胞因子(NMF)、绵羊红细胞溶解因子、肿瘤抗原识别因子(RF)、α或β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TNF)、酸性水解酶类、中性蛋白酶类和溶解酶等。
⑷抗癌作用激活后的Mφ课通过非吞噬性的细胞毒作用,非特异性地抑制或杀死癌细胞,也可协同特异性抗体或致敏T细胞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因子抑制或杀伤癌细胞。
实验证明,卡介苗(BBG vaccine)、Corynebacterium arvum(小棒杆菌)、云芝糖肽(PSP)等多糖类物质和一些和中药等可提高Mφ的数量和吞噬力,因而有助于癌症的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