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一等奖教学设计《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合集下载

数学教案-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数学教案-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数学教案-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案标题: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目标:1. 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和特点;2. 学会计算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3. 掌握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2. 学会计算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教学难点:学会将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和技巧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投影屏幕;2. 印有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学生练习题;3. 白板和白板笔;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步骤1:引入概念(10分钟)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抛硬币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抛硬币的结果是正面还是反面,并问他们为什么认为结果是等可能的。

解释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并强调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假设事件是等可能的。

步骤2:计算概率(20分钟)先通过简单的例子,如投掷一个六面骰子的问题,向学生展示如何计算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一些例子,如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取一张牌的概率、抛掷两次硬币同时出现正面的概率等。

步骤3:练习与应用(15分钟)发放学生练习册,并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中的练习题。

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和技巧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如选择公正的赌局、评估一种新产品的成功概率等。

步骤4:讨论与总结(10分钟)让学生互相交流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并对答案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总结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强调概率是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

教学扩展: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并记录他们的实验结果。

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让学生思考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汽概车率停是在(A区蓝色)4区域 概率是( 9
1 ),B区蓝色区域 2
A区
B区
第10页
2、如图A、B、C三个能够自由转动转盘,转盘被等分成
若干个扇形,转动转盘,指针停顿后,指向白色区域概
率分别是( )0、( )3、( )1。
5
A
B
C
第11页
3、如图所表示,转盘被分成8个相等扇形,请在转盘适当 地方涂上颜色,使得自由转动这个转盘,当它停顿转动时,
1 (1)埋在哪个区
2
3
域可能性大?
(2)分别计算埋在 三个区域概率;
(3)埋在哪两个区 域概率相同?
P(埋在1)=
1 4
P(埋在2)=
2 4
=
1 2
P(埋在3)=
1 4
第16页
智慧大比拼: 一只蚂蚁在如图所表示七巧板上任意爬 行,已知它停在这副七巧板5
第7页
例 题:
某商场为了吸引用户,设置了一个能够自由转动 转盘,并要求:用户消费100元以上,就能取得一次转 动转盘机会。假如转盘停顿后,指针恰好对准红、黄 或绿色区域,用户就能够分别取得100元,50元、20 元购物券(转盘被等分成20个扇形)。
1、甲用户消费80元,是否可取得转动 转盘机会?
停留在黑砖上概率
创设情景 分析
智慧大比拼
动手操作 探索实践
第2页
创设情景
下列图是卧室和书房地板示意图,图中每一 块方砖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小猫分别在卧室和书 房中自由地走来走去,并随意停留在某块方砖上。 在哪个房间里,小猫停留在黑砖上概率大?
卧室
书房
返回
第3页
复习
1、摸到红球概率?
摸出红球可能出现结果数 P(摸到红球)= 摸出任一球全部可能结果数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率初步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率初步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王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张牌(不放回),谁摸到牌面
大,谁就获胜。
若小明已经摸到牌面为A,然后小颖摸牌,P(小明获胜
)=

第15页
小明和小颖做摸牌游戏,他们先后从这副去掉大、小
王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张牌(不放回),谁摸到牌面
大,谁就获胜。
现小明已经摸到牌面为A,然后小颖摸牌,P(小颖获胜
)=
0。
第16页
第17页
合作探究
探究游戏公平性
班上A和B两位同学一起做游戏。在一个装有2个红球和3个 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盒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 摸到红球小明获胜,摸到白球小凡获胜,这个游戏对双方 公平吗?
第4页
解:这个游戏不公平 1 2 3 4 5 理由是:假如将每一个球都编上号码从,盒中 任意摸出一个球,共有5种等可能结果:
答:双方获胜概率相同时,游戏对双方 公平。
第7页
随堂训练
一道单项选择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当你 不会做时候,从中随机地选一个答案,你答正确概
1
率是 4。
第8页
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1、计算常见事件发生概率。 2、游戏公平标准。 3、依据题目要求设计符合条件游戏。
第9页
大,谁就获胜。
若小明已经摸到牌面为2,然后小颖摸牌,P(小明获胜
)=
0。
第13页
小明和小颖做摸牌游戏,他们先后从这副去掉大、小
王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张牌(不放回),谁摸到牌面
大,谁就获胜。
现小明已经摸到牌面为2,然后小颖摸牌,P(小颖获胜
)=
16 17

第14页
小明和小颖做摸牌游戏,他们先后从这副去掉大、小

教案及说课稿: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教案及说课稿: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课题: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运用枚举法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引入来创设情境,将一些生活问题构建成一个等可能性事件模型,学生的构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归纳定义时用到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解题时利用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

通过枚举法、图表法、排列的基础知识来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学生对古典概型有个更深刻的理解。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到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部分数学史,知道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有规律性,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及其求法。

三、教学难点:等可能性事件的判断以及如何求某个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索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创设情境问题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请问:事件分为哪三类?(生)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

(师)好!问题2、(师)我们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来求值。

是不是所有的随机事件都需要大量的重复试验来求得呢?(生)不一定。

(师)好!请同学们观看视屏(播足球比赛前裁判抛硬币的视频)。

问题3、(师)刚才的视屏是足球比赛前裁判通过抛硬币让双方的队长猜正反来选场地,只抛了一次,而双方的队长却都没有异议,为什么?2、逐层探索,构建新知问题4、(师)这是一个均匀的骰子,抛掷一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每一种结果的概率分别为多少?通过前面抛硬币和掷骰子这两个随机事件的实例,大家观察到只做了一次试验就可以求出其概率,其结果与大量重复试验相吻合。

问题5、(师)这两个随机事件有什么共性呢?(尽量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生)(1)、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个的;(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全省一等奖-完整版课件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全省一等奖-完整版课件
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同,由于一共有 5种等可能的结果,所以它们发生的概率都是 1
5
设一个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有n个,每次 试验有且只有其中的一个结果出现.如果 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那么我们就 称这个试验的结果是等可能的.这个实验 就是一个等可能事件.
想一想: 你能找一些结果是等可能的实验吗?
温故知新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
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
率 m 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
n
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 事件A发生的概率
,
记作 P(A) . 二、概率的性质
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取值范围 0≤P(A)≤1,率为 0 ,
随机事件的概率 0<P(A)<1,
(A) 1
(B) 5
(C) 3
(D) 5
16
16
8
8
4.盆中装有大小相同的各色小球12只,其中5只红球、 4只黑球、 2只白球、1只绿球,求: ①从中取出一球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
∵取出红球或黑球的结果数为5+4=9种,
∴P(取出红球或黑球)= 9 = 3
12 4
②从中取出一球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P(A)= 事件A发生的结果数m 所以可能发生的结果数n
某商场进行抽奖活动,为什么要将 转盘平分五等分呢?
创设情境
一个袋中有5个球,分别标有1,2,3,4,5这5个号码,这些球除 号码外都相同,搅匀后任意摸出一个球.
(1)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
(2)每个会结出果现出摸现到的1可号能球性、相摸同到吗2号?球猜、一摸猜到3号球、 它们的概摸率到分4号别球是、多摸少到?5号球这5种可能的结果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一)》教学设计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一)》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下A)第十一章概率第一节《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一)》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广西桂林中学关剑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运用枚举法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引入来创设情境,将一些生活问题构建成一个等可能性事件模型,学生的构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归纳定义时用到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解题时利用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

通过枚举法、图表法、排列的基础知识来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学生对古典概型有个更深刻的理解。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到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部分数学史,知道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有规律性,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及其求法。

三、教学难点:等可能性事件的判断以及如何求某个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索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创设情境问题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请问:事件分为哪三类?(生)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

(师)好!问题2、(师)我们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来求值。

是不是所有的随机事件都需要大量的重复试验来求得呢?(生)不一定。

(师)好!请同学们观看视屏(播足球比赛前裁判抛硬币的视频)。

问题3、(师)刚才的视屏是足球比赛前裁判通过抛硬币让双方的队长猜正反来选场地,只抛了一次,而双方的队长却都没有异议,为什么?2、逐层探索,构建新知问题4、(师)这是一个均匀的骰子,抛掷一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每一种结果的概率分别为多少?通过前面抛硬币和掷骰子这两个随机事件的实例,大家观察到只做了一次试验就可以求出其概率,其结果与大量重复试验相吻合。

问题5、(师)这两个随机事件有什么共性呢?(尽量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生)(1)、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个的;(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课件等可能事件的概率1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课件等可能事件的概率1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态文化”四个类别的竞赛内容,如果参赛同学抽到每一类别的
可能性相同,那么小宇参赛时抽到“生态知识”的概率是( B )


A.
B.

C.

D.
第9页
5.(2019 湖州)已知现有 10 瓶饮料中有 2 瓶已过了保质期,从
这 10 瓶饮料中任取 1 瓶恰好取到已过了保质期的饮料的概
C
率是(

A.

第13页
9.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其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 1,2,3,4,5,6,
投掷一次,朝上一面的数字是偶数的概率为( C )

A.

C.


B.

D.

第14页
10.一个学习兴趣小组有 4 名女生,6 名男生,现要从这 10 名学
生中选出一人担当组长,则女生当组长的概率是( A )

A.
目录导航
01 学 习 目 标
02 精 典 范 例
03 变 式 练 习
04 巩 固 训 练
第2页
学习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猜测、思索交流、抽象概括、处理问题”
过程,了解古典概型特点,会依据随机试验结果对称性或均衡
性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含有等可能性.
2.掌握古典概型概率计算方法.
第3页
精典范例
【例1】从小明、小聪、小惠和小颖4人中随机选取1人参加

C.


B.

D.

第15页
11.若我们把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和百位上的数字都大的三
位数称为凸数,如:786,465.则由 1,2,3 这三个数字构成的,数字
不重复的三位数是“凸数”的概率是( A )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优秀教案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优秀教案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摸球游戏,帮助学生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根据已知的概率设计游戏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以及分组游戏的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

(一)概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二)根据已知的概率设计游戏方案。

二、难点。

灵活应用概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思考。

活动内容: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相同吗?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活动目的:本节课的内容是要学会简单的概率计算的方法,所以在学习新课以前复习有关简单掷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基本都能回忆起上面的问题,并能准确回答。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一个袋中有5个球,分别标有1,2,3,4,5这5个号码,这些球除号码外都相同,搅匀后任意摸出一个球。

(1)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猜一猜它们的概率分别是多少?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使本节课顺利的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对于引例中的摸球问题畅所欲言,表述自己发现的结论,准确说出所有结果。

三、学习新知。

活动内容:(一)学习新知。

这里我们提到的抛硬币,掷骰子和前面的摸球游戏有什么共同点?设一个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有n个,每次试验有且只有其中的一个结果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下A)第十一章概率第一节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一)--- 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广西桂林中学关剑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运用枚举法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引入来创设情境,将一些生活问题构建成一个等可能性事件模型,学生的构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归纳定义时用到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解题时利用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

通过枚举法、图表法、排列的基础知识来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学生对古典概型有个更深刻的理解。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到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部分数学史,知道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有规律性,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及其求法。

三、教学难点:等可能性事件的判断以及如何求某个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索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创设情境问题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请问:事件分为哪三类?(生)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

(师)好!问题2、(师)我们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来求值。

是不是所有的随机事件都需要大量的重复试验来求得呢?(生)不一定。

(师)好!请同学们观看视屏(播足球比赛前裁判抛硬币的视频)。

问题3、(师)刚才的视屏是足球比赛前裁判通过抛硬币让双方的队长猜正反来选场地,只抛了一次,而双方的队长却都没有异议,为什么?2、逐层探索,构建新知问题4、(师)这是一个均匀的骰子,抛掷一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每一种结果的概率分别为多少?通过前面抛硬币和掷骰子这两个随机事件的实例,大家观察到只做了一次试验就可以求出其概率,其结果与大量重复试验相吻合。

问题5、(师)这两个随机事件有什么共性呢?(尽量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生)(1)、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个的;(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我们把具有这两个特征的随机事件叫做等可能性事件;为了方便描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我们引进一个概念----基本事件的概念。

(1)基本事件: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问题6、(师)哪位同学能根据基本事件和前面的两个特征概括出等可能性事件的定义?(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归纳,然后老师给予启发和补充)(2)等可能性事件:如果一次试验由n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所有的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这个事件叫做等可能性事件。

问题7、(师)请同学们根据等可能性事件的特征举一些学习和生活中是等可能性事件的例子。

(通过举例可以提高学生对等可能性事件两个特征的进一步了解,为后面建构等可能性事件模型做好铺垫)问题8、(师)如何判断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呢?(比如说:“硬币必须是均匀的,骰子必须是均匀的,球的大小要相等、质地均匀等)学生对等可能性事件有了充分的了解后顺利的引入课题。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同来探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即古典概型。

问题9、(师)抛掷一个均匀的骰子一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呢?(前面学生对事件A 只包含一个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已经有所了解,现讲两道求事件A 包含多个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问题10、(师)不透明的袋子里有大小相同的1个白球和2个已经编了不同号码的黑球,从中摸出1个球。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摸出是黑球的结果有多少个?摸出是黑球的概率是多少?问题11、(师)我们知道有一种数学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两个实例,概括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定义。

4、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n1,如果某个事件包含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I card A card n m A A P ===基本事件总数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事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5、概念巩固练习:1、先后抛掷2枚均匀的硬币(1)一共可能出现多少种不同的结果?(2)出现“1枚正面、1面反面”的概率是1/3,对吗?6、创设情境,构建数学模型设置情境(有两兄弟,一天妈妈单位每人发一张精彩的球票,他们都想去看,可票只有一张,怎么办呢?这时哥哥走到正在玩飞行棋的弟弟旁边说:“我们来玩一场游戏,拿一个骰子,每人各掷一次,若点数之和为6,票就归你,若点数之和是7票就归哥我,如果都不是则继续掷,怎样?如果你是弟弟,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建立一个等可能性事件模型。

设问:如何建立等可能性事件的模型?即:将一个均匀的骰子先后抛掷2次,计算:(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2)其中向上的数之和分别是6和7的结果有多少种?(3)向上的数之和分别是6和7的概率是多少?(分小组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让方法比较简单的小组代表上黑板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

看学生能否发现规律:中间数的概率最大,其他的点数和的概率关于这个数对称)解:(1)将骰子抛掷1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有,1,2,3,4,5,6这6种结果,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一共有6636⨯=种结果。

答:先后抛掷骰子2次,一共有36种不同的结果。

(2)在上面的所有结果中,其和为6共有3种组合1和5,2和4,3和3组合结果为:(1,5)、(5,1)、(2,4)、(4,2)、(3,3)共5种;其和为7共有3种组合1和6,2和5,3和4共3种;组合结果为:(1,6)、(6,1)、(2,5)、(5,2)、(3,4)、(4,3)、共6种;答:在2次抛掷中,向上的数之和为6的结果有5种,向上的数之和为7的结果有6种;(3)由于骰子是均匀的,将它抛掷2次的所有36种结果是等可能出现的,其中向上的数之和是6的结果(记为事件A )有5种,因此,所求概率为41()369P A ==.其中向上的数之和是7的结果(记为事件B )有6种,因此,所求概率为41()369P A ==; 61366)(==B P 。

答:抛掷骰子2次,向上的数之和为6的概率是365,向上的数之和为7的概率是61。

因为36561>,所以弟弟不应该同意。

那怎样更改游戏规则才公平? 7、再创情境,拓展思维在他们重新商定了游戏规则,准备继续的时候,爸爸回来了,问清原委后,爸爸也想参予;爸爸说,他在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神曲》的炼狱篇第6节中看到,在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贵族们玩一种游戏:三个人每人掷一次骰子,猜点数和是多少?当时他们都认为出现9,10,11,12这4个数的可能性一样,都是最大的。

我们三人就从这4个数中各选一个吧。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4个数出现的可能性一样大吗?为什么?(分小组进行讨论)9=1+2+6=1+3+5=1+4+4=2+2+5=2+3+4=3+3+3;10=1+3+6=1+4+5=2+2+6=2+3+5=2+4+4=3+3+411=1+4+6=1+5+5=2+3+6=2+4+5=3+3+5=3+4+412=1+5+6=2+4+6=2+5+5=3+3+6=3+4+5=4+4+4强调:1+2+6是6种组合,而不是1种组合。

提醒学生注意有序和无序的区别。

经过探究发现只有10与11出现的概率最大且相等(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按求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步骤来做,在判断是否等可能和求某个事件的基本数上多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突破难点。

)及时表扬答对的学生,因为这个问题整整过了三个世纪,才被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伽利略解决。

后来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在他的著作《分析概率论》中,把伽利略的这个解答作为概率的一个基本原理来引用。

(适当的渗透一些数学史,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可以激发学生课后去进一步的探究前辈们是如何从不考虑顺序到想到考虑顺序的)8、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回想一下有什么收获?1、基本事件和等可能性事件的定义。

2、等可能性事件的特征:(1)、一次试验中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的。

(2)、每一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求等可能性事件概率的步骤:(1)审清题意,判断本试验是否为等可能性事件。

(2)计算所有基本事件的总结果数n 。

(3)计算事件A 所包含的结果数m 。

(4)计算P (A )=m/n 。

(老师)其实,概率论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好它可以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因为概率论在天气的预测,保险行业,信息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用途。

希望同学们学好概率。

9、课后作业:1、P 141 习题11.1 2,3,52、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为桂林微笑堂设计一个十一国庆商场促销的摸奖活动方案。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说明一、概念及其解析1、概念(1)基本事件: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2)等可能性事件:如果一次试验由n 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所有的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这个事件叫做等可能性事件。

(3)等可能事件性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n1,如果某个事件包含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I card A card n m A A P ===基本事件总数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事件。

2、概念解析(1)核心内容: 概括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概念和构建等可能性事件模型。

(2)思想方法:特殊到一般的方法——通过举特例概括等可能性事件和等可能性事件概率的概念;类比的思想方法——类比抛掷一个均匀骰子两次到抛掷一个骰子三次;对称的数学思想——通过图表观察出对称的规律。

3、古典概型的地位和作用古典概型在概率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意义在于:(1)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当研究这种概型时,频率的稳定性容易得到验证,从而概率的稳定值与理论上算出的概率值的一致性容易得到验证,从而概率值的存在性易于被学生理解。

(2)有利于计算事件的概率。

在古典概型范围内研究问题,避免了进行重复试验。

(3)这种概型的实际应用较广,因而学习这种概型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运用枚举法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 概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引入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经过小 组讨论后可以将一些生活问题构建成一个等可能性事件模型,学生的构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在归纳定义时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解题时运用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

通过枚举法、 数状图法、图表法、排列组合等方法来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学生对古典概型有个 更深刻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