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徐志摩作品及生平介绍

合集下载

《徐志摩介绍》课件

《徐志摩介绍》课件
徐志摩的其他方面来自徐志摩的翻译工作01
02
03
翻译作品
徐志摩翻译了大量英美文 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 和戏剧,如哈代的诗歌、 梅瑞狄斯的戏剧等。
翻译风格
他的翻译风格注重语言的 优美和表达的准确性,力 求传达原作的艺术魅力。
翻译思想
徐志摩认为翻译是文化交 流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 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 和沟通。
徐志摩小说的主题和风格
01
徐志摩的小说主题主要涉及社会问题和人性探索。他的小说风
格简洁明快,语言质朴自然,情节紧凑。
徐志摩的重要小说作品
02
《春痕》、《一个流浪人的新年》等。
徐志摩的小说对后世的影响
03
徐志摩的小说对后世产生了影响,他的小说风格和主题被后来
的作家广泛借鉴和发扬。
CHAPTER 03
CHAPTER 04
徐志摩的影响和评价
徐志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 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位。
他的诗歌和散文深受读者喜爱 ,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徐志摩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和思想,表现了他对人生、爱 情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父亲是实业家,母亲 乡绅世家,从小受过 严格的上等教育。
徐志摩的教育经历
徐志摩先后就读于上海浸信会小 学、杭州府中学堂、上海浸信会
学院暨神学院和北京大学。
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受到新文 化运动的影响,开始从事文学创
作。
留学英国,先后就读于伦敦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和剑桥大学国王学
院。
徐志摩的职业生涯
01
徐志摩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徐志摩的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家和 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 歌和散文风格影响了许多后来的

徐志摩简介及作品

徐志摩简介及作品

徐志摩徐志摩-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酉时,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

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志摩- 生平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

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

张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林徽音)。

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

最后,林徽音却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1923年梁启超(号任公)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万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

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始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

”“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

……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

……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帖也极难。

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

”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

……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气尽矣。

郁邑佗傺以死,死为无名。

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

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志摩答覆任公的信,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

他回信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

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甚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

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

徐志摩的代表作

徐志摩的代表作

徐志摩的代表作徐志摩(1897年-1931年),原名徐志绮,字沐芳,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徐志摩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浪漫主义情怀,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留下了卓越的成就。

《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该诗描绘了徐志摩在离开剑桥大学回国时的心情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再别康桥》的完整诗歌内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流畅的韵律,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恋恋不舍之情。

徐志摩通过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创作出了一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的画面。

《远航》《远航》是徐志摩的另一部重要代表作品。

这首诗歌描绘了徐志摩对追寻理想和挑战命运的执着追求。

下面是《远航》的完整诗歌内容:每当我想起你的时候,我总相信我的仁慈和慈悲是无所不能。

每当我想起你的时候,我总相信我是空无一物的。

每当我想起你的时候,我总相信我的心扉是如此的宽广。

每当我想起你的时候,我总相信我的灵魂是如此的深沉。

但是无论我怎样努力,怎样追求,怎样歌唱,怎样远航,在你消失的地方,我的温柔也极度脆弱。

《远航》以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维持理想和迎接挑战的渴望。

徐志摩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告诉读者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爱眼睛》《爱眼睛》是徐志摩的散文作品之一,也是他在教育领域的杰作之一。

徐志摩的简介及作品

徐志摩的简介及作品

徐志摩的简介及作品徐志摩的简介及作品徐志摩的生平是怎样的呢?他有哪些作品呢?大家清楚吗?徐志摩(1897.1.15—1931.11.19)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

1915年从杭州一中毕业,考入上海沪江大学,1916年转入北京大学,1918年夏去美国留学,先后在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和银行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

这一时期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尼采哲学的影响。

1920年9月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旋即去英国,在伦敦大学学习政治经济。

1921年开始诗歌创作,模仿英国唯美派诗人,有艺术至上的倾向。

1922年秋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平民大学教授。

1923年参加组织文学团体新月社,为主要发起人。

1924年曾随印度诗人秦戈尔漫游欧洲。

归国后他写了不少优秀诗歌、散文和小说。

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其中许多作品表达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赞颂理想、爱情与自由。

艺术上也表现出明丽、柔美的特征,别具一格。

散文《泰山日出》、《曼殊裴尔》,小说《春痕》《老李的惨史》等,都是比较优秀的作品,1925年曾去苏联,对十月革命很不理解,多有批评。

同年十月接编《晨报》副刊,积极倡导戏剧与新诗,发表了许多散文。

1926年4月10日《晨报·诗镌》创刊,任主编,认真探讨新诗的格律化。

1927年南归,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童年与胡适、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新月》月刊,并担任《新月》总编辑,批评鲁迅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928年第三次到康桥,离开康桥时作《再别康桥》,这收诗音节和谐,意境优美、被广为传诵。

1931年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因飞机失事遇难。

[著作书目]志摩的诗(诗集)1925,中华落叶(散文集)1926,北新巴黎的鳞爪(散文、翻译小说合集)1927,新月翡冷翠的一夜(诗集)1927,新月卞昆冈(话剧)与陆小曼合著,1928,新月自剖文集(散文集)1928,新月轮盘(短篇小说集)1930,中华猛虎集(诗集)1931,新月秋(散文集)1931,良友云游(诗集)1932,新月徐志摩选集 1935,万象爱眉小札(书信、日记等合集)与陆小曼合著,1936,良友徐志摩创作选(诗、小说散文合集)1936,上海仿古书店徐志摩代表作(诗、小说、散文、书信、日记合集)1941,上海三通书局徐志摩诗选 1944,大华书局散文与小说(散文、小说合集)1945,福建南平复兴出版社诗(诗集)1945,复兴出版社徐志摩杰作选 1947,新象书店志摩日记 1947,晨光徐志摩朱自清全集与朱自清合集,1973(再版),台湾正言出版社徐志摩全集(1—6辑)1980,传记文学徐志摩诗文补遗 1980,时报徐志摩诗集 1981,四川人民落叶(诗、散文合集)1982,花城徐志摩诗集 1983,浙江文艺翡冷摧的一夜(诗、散文合集)1983,香港雅苑出版社再别康桥(诗、散文、小说合集)1983,香港雅苑出版社续爱眉小札(书信集)1983,远景徐志摩全集(1—5卷)1983,香港商务徐志摩书信 1986,湖南文艺[翻译书目]涡堤孩(小说)德国福沟(Fried-rich Heinrich Karl, Baron de la Fonque)著,1923,商务赣第德(小说)法国凡尔太著,1927,北新曼殊斐尔小说集英国曼殊斐尔著,1927,北新玛丽玛丽(小说)英国占姆士·司蒂分土(James Stephens)著,与沈性人合臆,1927,北新[研究资料书目]从徐志摩到余光中(罗青)1978,尔雅徐志摩新传(梁锡华)1979,联经徐志摩年谱(陈从周编)影印本,1981,上海书店诗人徐志摩 1982,重庆出版社徐志摩评传(陈耀东)1986,陕西人民徐志摩传略(顾炯)1986,湖南人民徐志摩及其作品研究(萧丽玉)1986,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飞去的诗人——徐志摩传记小说(展家骐、张方晦)1988,黄河。

徐志摩简介及作品

徐志摩简介及作品

徐志摩徐志摩-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酉时,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

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志摩- 生平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

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

张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林徽音)。

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

最后,林徽音却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1923年梁启超(号任公)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万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

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始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

”“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

……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

……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帖也极难。

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

”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

……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气尽矣。

郁邑佗傺以死,死为无名。

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

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志摩答覆任公的信,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

他回信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

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甚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

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

《再别康桥》 知识清单

《再别康桥》 知识清单

《再别康桥》知识清单《<再别康桥> 知识清单》《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以下是关于《再别康桥》的一份较为全面的知识清单。

一、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 年 1 月 15 日—1931 年 11 月 19 日),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他是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徐志摩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热烈,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二、创作背景《再别康桥》写于 1928 年 11 月 6 日,初载于 1928 年 12 月 10 日《新月》月刊第 1 卷第 10 号,署名徐志摩。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 年 10 月—1922 年 8 月,徐志摩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 24 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928 年,诗人故地重游。

11 月 6 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可以说,《再别康桥》是徐志摩重游剑桥后在归国途中所写,抒发了他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三、诗歌内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人徐志摩的经典作品介绍

诗人徐志摩的经典作品介绍

诗人徐志摩的经典作品介绍徐志摩是近代文坛的闪耀之星,他不仅是新月派德代表诗人,更在散文创作方面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留下了很多的散文佳作。

《想飞》是徐志摩的一篇充满自由气息的散文作品。

1915年徐志摩毕业于杭州一中,并先后进入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

1918年徐志摩留学美国学习银行学,后辗转英国,进入伦敦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

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徐志摩开始创作新诗。

回国后,徐志摩先后在《学灯》《小说月报》《晨报副刊》等报刊上发表诗文。

1923年,他又参与发起新月社、创办《现代评论》周刊等等。

同时又任北京大学教授,在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时担任翻译。

1926年徐志摩在北京担任《晨报》副刊《诗镌》的主编,1926年也是他创作最多的一年,他先后写了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和散文集《巴黎的鳞爪》《自剖》《落叶》中的大部分作品。

徐志摩《想飞》大概也创作于这一时期。

徐志摩《想飞》充满了自由的气息,同时又具有须知独特的激昂语言和充沛感情。

作者将“飞”赋予了“超脱一切,笼盖一切,扫荡一切,吞吐一切“的意义,以瞬间的灵感释放了心底压抑已久的感情,并寻求灵魂深处的释放和解脱。

但是,正如狂欢过后尽是孤单一样,这种释放并不意味着最终的解脱和成功,宣泄之后反而是更深沉的苦闷与压抑,这就是理想遭遇现实所导致的结果,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现实的愤恨、不满,以及深深的无奈。

徐志摩是民国文坛的一颗明星,他不仅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还在散文方面独树一帜,卓有成就。

徐志摩的散文多品有很多,大多收录在他的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和《秋》中,其中徐志摩《落叶》是他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

1922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相识、相恋并缔结婚约,婚后的徐志摩一方面为了养家挣钱而四处奔波,先后在各个地方任教讲学,挣取家用。

另一方面他又与闻一多等人创办杂志和周刊,创作和发表作品,散文集《落叶》正是创作和出版于那段时期。

徐志摩。文学作品介绍。PPt

徐志摩。文学作品介绍。PPt
6
文学作品
◆ 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 诗歌集著有: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云游》 集》、《云游》共四集 ◆ 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散文集有: 落叶》 巴黎的鳞爪》 自剖》 共四集 ◆ 小说集:《轮盘》 小说集: 轮盘》 ◆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 日记: 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志摩日记 ◆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 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 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 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 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 》《想 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 》《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 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 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 的名篇。 的名篇。
3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林徽因
4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 一件蓝布抱,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 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不可名 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 齐整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 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眉, 有我独到的领略。 “玩人丧德,玩物 丧志”,这话确有道理。 我恨的是庸凡,平常,琐细,俗;我 爱个性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徐志摩作品及生平介绍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徐志摩作品及生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徐志摩生平介绍
家世背景
徐志摩明正德年间,徐松亭在硖石经商,家居于硖石,为硖石徐氏分支之始祖。

徐志摩即其族人。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徐氏世代经商,早年继承祖业,独资经营徐裕丰酱园。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后又开设人和绸布号。

成为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

清光绪[xù]二十三年,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

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

沈钧[jūn]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求学历程
1908年在家塾读书,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郁达夫同班。

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

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

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1916年秋,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念完浸信会学院的课程,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

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

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

在校期间,他不仅钻研法学,而且攻读日文、法文及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这又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

这一时期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由张君劢、张公权的介绍,拜梁启超为老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

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他在徐志摩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徐梁虽系密切的师徒关系,但他们二人的思想差别还是存在的,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他不顾一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的人生,他要争取婚姻恋爱自由。

他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

他厌恶社会,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心中的“理想中的革命”。

1918年,徐志摩离开北大,同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留学第一年,进的是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而后他进历史系,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以期自己将来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

入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

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当年即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徐志摩也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种种知识。

1919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同
时,他的学习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1920年徐志摩已在美国待了两年,但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

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

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开始创作新诗。

1921年-1922年,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剑桥大学康桥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喜与英国名士交往,他广泛地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在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理想主义,他自己要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

他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赣第德》。

同时,他写了许多诗,他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中的两岸”最为经典。

他崇拜的偶像不再是美国的汉密尔顿,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换路”走入诗人的行列。

文学历程
徐志摩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

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络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

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同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工作。

除第三、四两期由闻一多和第五期由饶孟侃负责编辑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编。

发表的《诗刊弁言》和《诗刊放假》也是徐志摩执笔。

《诗镌》的撰稿人努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所以《晨报诗刊》的创办,标志着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形成。

同年与陆小曼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创办《新月》杂志。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

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

徐志摩四处访友,奔走联络,与闻一多、胡适、邵洵美、梁实秋、余上沆、张禹九等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办了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余上沆任经理,后由张禹九接任。

同年,徐志摩也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新月》月刊。

同年11月6日,作《再别康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

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与陈梦家、邵询美、方玮德等又办了一个《诗刊》季刊,
徐志摩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出了四期。

飞机罹难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徐志摩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

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关于他遇难的原因,除直接原因林徽因外,还与陆小曼迟迟不肯答应北上,以及大雾影响、主机师王贯一前晚准备女儿婚事忙到很晚,飞行时精神太差有关。

蔡元培为其写挽联: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徐志摩逝世后,新月派为梁实秋、胡适等人所左右,到了1933年6月1日,《新月》出至四卷七期而停刊。

在《新月》出版期间不仅刊出新月派成员的著作,其中也有郁达夫、巴金、丁玲、胡也频等思想倾向进步的作家作品。

不过,这已是新月派活动的后期,后期新月派,其成员虽各有差异,就其整个政治倾向而言,却是日趋反动。

但是新月派从事诗歌创作,研讨新诗的这条“连索”似乎还没中断。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徐志摩作品
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
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
小说集:仅《轮盘》
戏剧:仅《卞昆冈》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徐志摩作品及生平介绍》,对于高考政治知识点了解是否更加加深了一点呢?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语文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