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内分泌综合征MENI型
对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综合征的认识

综合医学│Comprehensive medical- 192 -对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综合征的认识孙晓成1 巴图德力根2(1.内蒙古民族大学 2.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028000)【摘要】多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l)是一种以家族性甲状旁腺、胰岛和垂体前叶肿瘤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3万~1/5 万。
MEN1 预后和早期诊断、治疗密切相关,而当今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临床诊断开辟了新的路径,使该病早期诊断成为可能,极大提高了该病的治愈。
【关键词】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I 基因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 为一组遗传性多种内分泌组织发生肿瘤综合症的总称,有2个或2个以上的内分泌腺体病变。
分为3种类型:MEN1、MEN2及混合型MEN。
MENl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3个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甲状旁腺腺瘤、垂体瘤和肠胰内分泌肿瘤)有2个即可诊断该患者为MEN1。
一级亲属中如有1人患有1个主要的内分泌肿瘤就可诊断为家族性MEN1。
MEN1基因分析对某些特征符合MEN1,但又不符合其诊断标准的先证者有效[1]。
1基因改变1.1 基因 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欧洲MENl 研究联合体成功地克隆到MENl 的致病基因,之后在绝大部分MENl 家系患者中都发现了该基因的突变 [2]。
MEN1基因克隆受益于Knudson 的二次打击学说[3],即作为一种抑癌基因,MEN1中的第一个突变遗传自亲代,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这种突变基因,当某些肿瘤前体细胞中丢失了MENI 的另一条野生型染色体片断后,肿瘤才发生。
基于以上研究,人们发现MEN1致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缺失部位,最终将MEN1致病基因MEN1定位在肌糖原磷酸化酶基因邻近的11q13。
此段基因包含lO 个外显子.跨越序列9 kb,编码610个氨基酸的蛋白Menin,主要在于核内表达。
主要参与细胞的转录调控、DNA 复制、基因组的完整性、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和细胞外基质组合的蛋白之间相互作用。
遗传性癌症综合征有哪些?

遗传性癌症综合征有哪些?据研究显示,一些基因变异或突变,可以由父母传给孩子,增加后代的患癌风险,称为遗传性癌症综合征。
那么,遗传性癌症综合征都有哪些呢?下面盘点8种常见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
1.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遗传性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是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HBOC)。
HBOC是由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引起的。
携带BRCA基因遗传突变的女性一生中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比不携带突变的女性要高。
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就是因此选择了乳腺和卵巢预防性切除。
携带BRCA基因遗传突变的男性一生中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几率也更高。
此外,这类突变也会增加罹患胰腺癌、黑色素瘤和其他癌症的几率。
2.考登综合征考登综合征(CowdenSyndrome)与PTEN基因突变有关,其特点是多发肿瘤样增生以及患某些癌症的风险增加。
大多数患者会在皮肤和粘膜上出现小的、非癌性的增生,或错构瘤,这些增生也可能发生在肠道或大脑中。
此类患者患乳腺、子宫和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风险也会增加。
3.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综合征HNPCC或林奇综合征(LynchSyndrome)的特点是,患者在很年轻时就发生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子宫癌)以及其他结肠外肿瘤。
林奇综合征是由DNA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或PMS2)突变引起的。
一种叫做缪尔–托瑞综合征(MuirTorreSyndrome)的变体与某些皮肤肿瘤风险的增加有关;另一种称为胶质瘤息肉病综合征(TurcotSyndrome)的变体,与某些脑肿瘤有关。
4.遗传性白血病和血液恶性肿瘤综合征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十几种可导致白血病和相关血液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骨髓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遗传基因突变。
虽然对白血病患者的大规模研究尚未完成,但医生估计,约有5-10%的白血病病例是遗传的。
有白血病家族史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基因检测,以了解他们的疾病是否具有遗传成分。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患者血液细胞来源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患者血液细胞来源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立梁淑贞;林茂;陈继冰;徐克成;牛立志【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7(025)014【摘要】目的:建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1,MEN1)患者血液细胞来源的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模型.方法:将表达Oct4、Sox2、Lin28、L-Myc和Klf4转录因子的oriP/EBNA1附着体电转染MEN1患者血液细胞使其重编程获得iPSCs,并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核型鉴定、基因测序、RT-PCR反应、畸胎瘤形成实验及类胚体形成实验检测其特性.结果:获得的iPSCs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核型正常,测序结果显示在其第9号外显子存在c.1288 G>T位点突变,表达干细胞多能性基因Sox2、Oct4、Nanog和Klf4和Lin28,体内畸胎瘤形成实验可分化为内、中、外三胚层细胞,体外可形成类胚体.结论:成功获得携带第9号外显子c.1288 G>T位点突变的MEN1患者血液细胞来源的特异性iPSCs,为后续机制研究奠定基础.%Objective:To establish patient-specific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 model of 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1(MEN1) patient's blood cells.Methods:Blood cells from MEN1 patient were infected by episomal vectors with an oriP/EBNA-1(Epstein-Barr nuclear antigen-1) backbone for delivering the reprogramming genes Oct4,Sox2,Lin28,L-Myc,and Klf4 to generate iPSCs.The charateristic of the obtained iPSCs were verified by 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ing,karyotyping analysis,genesequencing,RT-PCR,teratoma test,and the formation of embryoidbody.Results: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ing were positive.The obtained iPSCs carried normal karyotype and expressed the pluripotent genesSox2,Oct4,Nanog,Klf4 and Lin28.Sequenc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it had a heterozygous G>T mutation on the exon 9 of Men1 gene.In the teratoma test,three germ layer cells were found.EBs were formed by suspended culture.Conclusion:The iPSCs from MEN1 patient's blood cells with multipotency could be successfully generated,which lay the foundation of further mechanism study.【总页数】4页(P2219-2222)【作者】梁淑贞;林茂;陈继冰;徐克成;牛立志【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广东广州510665;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广东广州 510665;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广东广州 510665;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广东广州 510665;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广东广州 5106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相关文献】1.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合并低血糖昏迷1例 [J], 吕游;白玲;张国昊;奚树刚;孙中华;李卓2.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相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表观遗传学 [J], 杨奕;王鸥3.以低血糖昏迷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一例 [J], 冯冠强;王鑫;王国泰;杨兴武;陈超;李月阳4.以囊性胰岛素瘤为主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病例报道与文献回顾 [J], 郑卫华;牛剑祥;李朋飞;刘一博;张俊晶5.1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 [J], 尹继霞;王艺茹;刘佳;胡松;于文华;毛拥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卓艾综合症

卓艾综合症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 2020卓艾综合症又称佐林格一埃利森综合征(Zollinger- Ellisonsyndrome),来源于G细胞,是一种以消化道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病症.在胰腺内分泌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胰岛素瘤。
60%~70%为恶性,常伴有淋巴结或肝转移。
25%-30%的病人同时存在其他内分泌肿瘤(多发性内分泌瘤病I型(MENI)]。
部分肿瘤位于胰腺外,十二指肠为其好发部位。
病因为胰岛D细胞的胃泌素瘤.由于肿瘤能分泌大量胃泌素,刺激胃酸分泌极度增加,导致顽故难治的不典型溃疡,容易岀血和穿孔.常伴有甲状旁腺或垂体腺瘤及其相应症状.消化性溃疡症状最常见,对治疗溃疡药物反应差,按溃疡行胃大部切除后,很快岀现吻合口溃疡、出血和穿孔。
腹泻,排水样便或脂腹泻,常与腹痛相伴。
多发性内分泌瘤综合征表现,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体査发现腹部压痛、乏力、内分泌瘤体征。
辅助检查:胃液、胃酸测定:夜间12小时胃液总量>1000ml,约66 —90%患者基础胃酸每小时>15mmol/小时,约50 — 67%患者BA0/MA0>60%o 血清胃泌素测定:1/3患者常达1000P g/m 1以上,约2/3患者在100-1000pg/Lo促胰液素或钙激发试验:如为实验前1一2倍或绝对值>500pg/ml则提示为胃泌素瘤。
胃镜、X线顿餐检查:可发现溃疡、粘膜皱壁肥大、胃液多等。
肿瘤定位:可采用B超、CT、MRI.血管造影等。
胃泌素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和腹泻。
溃疡最常见于十二指肠球部。
约半数病人有腹泻,与胃酸高分泌有关。
60% 的病人伴出血、穿孔或幽门梗阻等并发症。
有下列情况应疑为木病:溃疡病术后复发;溃疡病伴腹泻,大量胃酸分泌;溃疡病伴高钙血症;多发溃疡或远端十二指肠、近端空肠溃疡;有多发性内分泌瘤病家族史等。
MEN1基因阴性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1例

MEN1基因阴性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1例由婷婷;程月鹃;白春梅;应红艳【期刊名称】《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年(卷),期】2018(004)004【摘要】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1,MEN1)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内分泌肿瘤综合征。
常见临床表现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垂体前叶肿瘤,同时大部分患者存在MEN1基因突变。
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的普及,MEN1基因检测在MEN1的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临床上逐渐发现临床症状典型、MEN1基因阴性的患者,这为该病的诊断带来了挑战。
本文总结1例临床表现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垂体无功能微腺瘤、未发现MEN1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随访情况,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对MEN1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意义。
【总页数】4页(P71-74)【作者】由婷婷;程月鹃;白春梅;应红艳【作者单位】[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730;[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730;[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730;[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相关文献】1.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家系MEN1基因突变及功能分析 [J], 徐雷;冯波;李栩;倪亚芳2.新的 MEN1基因剪切突变导致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I型的家系研究 [J], 徐海燕;乔洁;韩兵;陈凯;夏苏娇;刘炳丽;郭郁郁;陆颖理;吴万龄3.MEN1基因阴性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1例 [J], 由婷婷;程月鹃;白春梅;应红艳4.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相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表观遗传学 [J], 杨奕;王鸥5.以囊性胰岛素瘤为主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病例报道与文献回顾 [J], 郑卫华;牛剑祥;李朋飞;刘一博;张俊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应该如何预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应该如何预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应该如何护理,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
*一、预防: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症Ⅰ型以甲状旁腺,胰岛细胞和垂体肿瘤组成为特征,已发现导致MEN-Ⅰ基因在11号染色体上,似乎作为肿瘤抑制基因.MEN-Ⅰ综合征病人,较少见的有甲状腺和肾上腺腺瘤和腺瘤性增生。
两者罕见有功能,并且在综合征中意义不肯定.类癌,特别是来自胚胎前肠的类癌,已在MEN-Ⅰ综合征个别病例中报道过.多发性皮下和内脏脂肪瘤同样可见。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的护理方法,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的常见护理措施。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常见护理方法:
*一、护理: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危害及预防课件

什么是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包括腹痛、体重下降、 内分泌失调等。
具体症状与肿瘤位置及分泌的激素种类密切相关 。
为何要关注多发性内分泌肿 瘤综合征Ⅰ型
为何要关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
危害性
如果不及时治疗,MEN I 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 题,包括肿瘤转移和内分泌功能衰竭。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家族病史
若有家族成员被诊断为 MEN I,应主动寻求医疗 帮助进行评估。
及时的评估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谢谢观看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降低 疾病风险。
如何预防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
定期随访
已确诊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发展,并及时 进行干预。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防止疾病进展和并发症 的发生。
谁需要关注多发性内分泌肿 瘤综合征Ⅰ型
谁需要关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
高风险人群
有 MEN I 家族史的人群应特别关注,并进行定期 检查。
通过科普活动,增强公众的健康知识和自我保护 意识。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出现
如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腹痛或内分泌失调 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是内分泌肿瘤的早期表现。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检查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 内分泌检查。
早期发现肿瘤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适当的治疗,许多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生活 质量。
如何预防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综合征Ⅰ型
如何预防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
早期筛查
对家族成员进行遗传咨询和早期筛查,尤其是有 家族史的个体。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的症状有哪些?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Ⅰ型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指甲呈现黑色、月经期长痘、腹泻、头痛MEN-Ⅰ的症状和体征取决于累及患者肿瘤的类型。
MEN-I型患者中半数以上可有2个内分泌腺瘤,20%患者有3个或3个以上的内分泌腺肿瘤,可伴或不伴有内分泌功能亢进。
临床表现大多是由甲状旁腺的病变所致(80%~98%),其后分别是:胰腺和十二指肠(40%~85%),垂体前叶(9%~40%)所致。
至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肾上腺皮质腺瘤伴功能亢进者则更为少见。
甲状旁腺是MEN-Ⅰ中最主要的受累腺体,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亦为常见症状,但早期长时间亦无临床症状。
由于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产生骨代谢障碍,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
血钙增高可致肌无力、疲乏、便秘、恶心和呕吐,甚至因高钙血症而产生神经精神症状。
尿钙排泄增加可引起泌尿道结石和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肾绞痛、多尿和多饮等。
MEN-Ⅰ中第二位受累腺体为胰腺。
不同来源的胰岛细胞肿瘤可分泌不同种类的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
胰岛细胞瘤占患者30%~75%,其中约40%肿瘤来自β细胞,分泌胰岛素,有空腹低血糖。
约60%病例,胰岛肿瘤来自非β细胞。
<40岁患者,β细胞肿瘤较常见;>40岁患者,非β细胞肿瘤常见。
胃泌素是非β细胞肿瘤分泌最多见激素,伴有难治性和复合性消化性溃疡。
>50%MEN-Ⅰ型患者有消化性溃疡,多数患者溃疡呈多发性,部位不典型,出血,穿孔和梗阻发生率相应高。
这些患者极高胃酸分泌伴随胰脂酶失活,导致腹泻和脂肪痢。
虽然以前已知MEN患者发生仅来自胰腺,但十二指肠球部胃泌素瘤同样见于最近的报道。
当开始出现佐-埃综合征作进一步评估发现,其中20%~60%被证明是MEN-Ⅰ综合征。
非β细胞肿瘤伴有严重分泌性腹泻,引起液体和电解质丢失。
这一组合,称为水样腹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综合征,在某些患者被归因于血管活性肠肽的作用,虽然另一些肠道激素或促泌素包括前列腺素也可能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性内分泌综合征MENI型
累及腺体按发生的频率排列为甲状旁腺、胰岛、垂体、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
临床表现:最初表现多见于中年,出现2个内分泌腺功能亢进,可以2个腺体分别出现功能亢进,中间间隔若干年。
临床经过个体差异很大,和病变的部位、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所致周围组织功能受损以及功能亢进的程度有关。
绝大多数的病人有高血钙、泌尿系结石,表明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多为甲状旁腺增生,主要为主细胞增生。
其次常见的是低血糖,溃疡病也颇常见,是由于胰腺胃泌素瘤分泌大量胃泌素所致。
胃泌素瘤恶性的居多,病人可因恶性肿瘤转移,病情恶化而死亡。
MEN I型病人中腹泻者相当多见,目前已经证明在不少情况下,l种内分泌肿瘤细胞可以合成和释放出多种激素。
MENI型易累及的第三个内分泌腺为垂体,MENI型病人垂体病变可以有30%的病人临床出现肢端肥大,但也可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的表现,临床上还可出现头痛或视野改变。
泌乳、闭经综合征,男女病人性腺功能低下也有过报道,还有出现库欣综合征者。
约有40%的MEN I型病人可表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多数系糖皮质醇分泌过多,偶尔亦有盐皮质酮分泌过多,临床表现为醛固酮增多症,很罕见。
MEN I型病人出现甲状腺症状者主要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多系功能性腺瘤所致,也有仅为弥漫性甲状腺肿而无功能亢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