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血常规检验及意义评价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也较为常见。
缺铁
性贫血的诊断需要根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常常表现为乏力、疲倦、头晕、心悸等症状。
在体格检查中,可发现患者皮肤苍白、口唇苍白、指甲呈脆性、发际线稀疏等特征。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红蛋白浓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通常降低,常低于120g/L。
2. 血清铁蛋白浓度,血清铁蛋白浓度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12-30ug/mL,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浓度常常降低。
3. 血清铁浓度,血清铁浓度也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值为
11-31umol/L,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浓度常常降低。
4.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红细胞内血红蛋
白含量的指标,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通常降低。
5.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缺铁性贫血,通常可见铁粒幼红
细胞增多。
三、其他检查。
除了上述实验室检查外,还可以进行其他相关检查来帮助诊断,如血清转铁蛋
白饱和度、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于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缺铁性贫血的检验指标解读

▪缺铁性贫血的检验指标解读▪▪更新时间: 2010-11-23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多见于各年龄段的妇女和儿童。
实验检测血液学指标对明确缺铁的分期和缺铁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实验指标主要有: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各项指标的意义如下:1.血红蛋白:最常见最熟悉的指标。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参考值即是贫血。
贫血可由很多原因引起。
血红蛋白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不能排除缺铁的可能性。
贫血是严重缺铁的最终结果,因此血红蛋白浓度是缺铁的晚期指标。
2.铁蛋白:公认的反映储存铁是否充足的最敏感指标。
在缺铁早期,体内储存的铁含量减少,即可导致铁蛋白降低。
此时,还没有缺铁的红细胞生成,更没有血红蛋白的减少。
此时如能及时纠正缺铁,对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
对可能存在铁缺乏的妇女和儿童,应经常监测铁蛋白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铁蛋白也是急性时相蛋白,在机体有炎症或肿瘤时会增高,因此判读铁蛋白结果时应注意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铁蛋白和铁储存之间的比率关系还没确定。
估计新生儿(1 μg/L血清铁蛋白约等同于2.7mg储存铁)低于成人(1 μg/L血清铁蛋白约等同于8-10mg储存铁)。
3.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转铁蛋白受体是表达于需铁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作用于铁向细胞内转运的过程中。
当细胞得不到足够铁时,细胞膜上转铁蛋白受体的合成会上调以使其能更有效地从环境中竞争得到铁。
幼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逐渐经水解被释放入血清而成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含量的多少与骨髓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缺铁的程度以及体内铁储存状况密切相关。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
血液检验是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由于体内的铁
储备不足而导致的贫血疾病,其特点是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红细胞形态异常和红细胞生产
功能障碍。
血液检验可以通过测定血液中的不同指标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并与其他类型的贫血进行鉴别。
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衡量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血液检验可以测
定血红蛋白浓度,如果发现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就提示可能存在缺铁性贫血。
还可以测定
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这些指标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血液检验还可以对红细胞形态进行评估。
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通常呈现出小细胞、低色素、贫形态等特点。
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
血液检验还可以测定铁与相关蛋白质的含量。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体
内铁储备不足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测定血清铁和铁结合蛋白的含量,
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体内铁储备的状态,进而确定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
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摘要:贫血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导致贫血的原因也有很多,贫血的种类也有很多,而且不同类型的贫血呈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
患者如果出现了贫血的临床症状,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常见的贫血类型有溶血性、缺铁性、地中海、再生功能障碍等种类,其中缺铁性和地中海的发病率较高,血液常规检测最难鉴别,所以本文探讨了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诊断,分析如下。
关键词:血常规;缺铁性贫血;检验报告;地中海贫血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某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51例,年龄17~47岁,平均年龄为(30.2±2.1)岁。
同时选择自愿参与研究的地中海贫血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100例作为对照。
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53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为(29.1±3.9)岁;健康志愿者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17~47岁,平均年龄为(31.4±3.5)岁。
三组受检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检测方法9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均选择在清晨空腹条件下进行血常规检测,采集受检者的静脉血标本3~4mL,将其置于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液(EDTA-2K)的试管中进行抗凝处理,严格遵照检测仪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操作说明进行各项血常规指标的检验,主要检测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地中海贫血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测定。
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三组受检者各项血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差异。
4、统计学方法本次试验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由于缺乏足够的铁元素而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合成血红蛋白,从而影响氧气在体内的运输。
及时准确地诊断缺铁性贫血对于有效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进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症状和缺铁症状。
贫血症状包括乏力、疲倦、头晕、心悸等;缺铁症状包括口腔溃疡、舌炎、指甲形态改变等。
这些临床表现可以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但并不足以作为确诊缺铁性贫血的标准。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红蛋白浓度。
缺铁性贫血的血红蛋白浓度通常降低,但并不是唯一的诊断标准。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30~175g/L,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15~150g/L。
2.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蛋白是评估体内铁贮存量的指标,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通常降低。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清铁蛋白浓度为12~300μg/L,正常成年女性的血清铁蛋白浓度为10~150μg/L。
3. 血清铁。
血清铁是评估体内铁水平的重要指标,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通常降低。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清铁浓度为11~31μmol/L,正常成年女性的血清铁浓度为9~30μmol/L。
4. 转铁蛋白饱和度。
转铁蛋白饱和度是评估体内铁负载量的指标,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转铁蛋白饱和度通常降低。
正常成年人的转铁蛋白饱和度为15%~45%。
5.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和颜色,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通常呈现微小、低色素、低血红蛋白的特征。
三、其他检查。
除了上述实验室检查外,还可以通过骨髓穿刺、铁代谢指标、铁蛋白沉积等检查来辅助诊断缺铁性贫血。
这些检查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患者的铁代谢情况,有助于确诊和治疗。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
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缺铁性贫血,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症,主要由于机体内铁储量不足导致红细胞合成受到抑制而引起的。
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感染性疾病也会引发贫血,因此如何准确地区分出缺铁性贫血在感染疾病中的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血常规检查与血清铁蛋白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详细介绍。
一、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征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和孕妇最为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
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包括饮食中缺乏足够的铁元素、吸收不良、出血(如月经过多、胃肠道出血等)、生长速度过快等。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头晕、心悸、易激动、食欲减退、免疫功能下降等。
由于这些症状也与感染性疾病相似,因此在感染性疾病中如何识别出缺铁性贫血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1. 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通常会下降,而在感染性疾病中,由于炎症反应的影响,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也会下降。
仅仅通过这两项指标很难准确地鉴别出缺铁性贫血。
但是在进行综合分析时,这两项指标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它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体内循环。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通常会明显下降,而在感染疾病中,由于炎症反应的作用,血红蛋白浓度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感染疾病引起的贫血通常是暂时的,一旦感染得到控制,贫血症状便会逐渐消失。
而缺铁性贫血则需要长期补充铁元素才能得到缓解。
3. 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衡量红细胞大小和含血红蛋白量的指标,对于鉴别缺铁性贫血和感染性疾病中的贫血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缺铁性贫血中,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通常会明显降低,而在感染疾病中,这两项指标的变化则较为复杂,可能会增高或减低。
综合分析这两项指标才能更好地帮助诊断和鉴别。
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发布时间:2022-08-17T03:15:14.380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8期作者:张霞[导读] 目的:探究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对于贫血病情进行检验的效果,分析血液检验对不同贫血进行鉴别的临床效果。
张霞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新泰 271219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对于贫血病情进行检验的效果,分析血液检验对不同贫血进行鉴别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9年1月1日一2020年6月30日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在该时段将156例存在贫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记录同期内我院接受体检的1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象,对照对象记名为对照组;而存在贫血的患者中,根据患者存在的贫血类型,将患者分为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性贫血两种种类型。
对所有组别中的研究对象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记录,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发生贫血后,患者的各项红细胞参数相较于正常值均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而具体的变化状况与患者的贫血类型有极为密切的关联,各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提示红细胞参数可作为贫血检验的主要诊断方法。
结论:在临床上对贫血患者进行诊断时,将红细胞参数作为一项诊断方案,能够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还能通过该数据的检测,确认患者存在的红细胞特点以判断患者的贫血类型,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血液检验;贫血诊断;检验分析;贫血;诊断贫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这种病情与多种因素的影响均有较为密切的关联,人类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如果低于正常值,就会导致患者的机体功能受到影响,这种病情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个体化因素有一定的关联[2],所以贫血病情在类型方面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而在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时,一方面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贫血症状表现,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确认患者存在的贫血类型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血常规有什么变化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血常规有什么变化?作者:刘海燕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08期在医院临床上,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经常见到的病症,医生在进行这种病症的诊断过程中,经常会将这这种贫血与其他贫血混淆,因此,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血常规是以学生目前看到的一种病检测项目。
日常生活中,贫血比较常见,大部分人可能都有一点贫血的征兆,但是由于貧血不是很严重,没有引起过分重视。
贫血如果长期发展而得不到治愈就有可能会引发患者身体其他疾病的发生,例如部分患者会出现缺铁性贫血、心脏病等,甚至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血常规的指标在进行血常规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患者血红蛋白HG来对患者进行诊断,判断患者是否是缺铁性贫血。
而人体血红蛋白的正常数值是不一样的,在男性与女性身体中含量是不一定的,对于正常的成年女性来说,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10~150g/L;对于正常的男性来说,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g/L,凡是小于正常数值的患者,均是缺铁性贫血。
对于孕妇来说,小于100g/L就是贫血。
如果患者不太清楚自身是否换上了贫血?就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通过对血常规的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
如果患者贫血不太严重,可以进行食疗,多吃一些含铁元素的食物,加强对于铁元素的吸收。
对于处于特殊阶段的人群,例如女性月经期,需要多使用含铁的食物,对于贫血且月经期出血量比较大的女性,可以使用红糖,,严重的话也可以去医院进行诊断。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检查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长期贫血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反甲、皮肤干枯、毛发干燥脱落、心动过速、指甲皱缩、不光滑心尖部或肺动瓣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反甲,对于特别严重的患者来说,可能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浮肿,也可能出现口交破裂、舌炎。
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变化是什么呢?1.血红蛋白浓度下降。
通常来说,由于患者患上缺铁性贫血,身体内部的红细胞就会表你的大小不等,造成患者体内红细胞的浓度下降,由于正常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浓度要超过110克每升,如果患者的血红蛋白的浓度小于110克每升,则患者应该是轻度贫血,小于90克每升,则为中毒贫血,小于70克每升,则为严重贫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血常规检验及意义评价
发表时间:2018-10-26T09:17:49.4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4期作者:邹龙舟[导读] 通过血常规检验,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缺铁性贫血,意义重大,值得临床重视。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425006)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及意义。
方法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对本院收治的贫血患者62例进行观察分析,其中地中海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各31例,另选取健康检查人员31例作为常规组进行对照分析,均进行血常规检验。
统计并对比三组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MCV(红细胞平均容量)。
结果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MCV低于常规组(p<0.05),但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对比MCV无差异(p>0.05);缺铁性贫血RDW高于常规组、地中海贫血组(p<0.05)。
结论通过血常规检验,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缺铁性贫血,意义重大,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检验;临床意义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贫血性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病的发生与人的体内铁元素缺失密切相关,铁元素缺失会减少机体血红蛋白合成量,并引起贫血。
长期缺铁性贫血会严重导致铁元素缺失,打破微量元素平衡,进而损伤靶器官。
临床诊断缺铁性贫血时,与地中海贫血容易混淆,后者是一种溶血性贫血疾病,两者临床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故而准确鉴别诊断,临床意义十分重大[1]。
鉴于此,本文对31例缺铁性贫血患者、31例地中海贫血患者、31例健康检查人员实施血常规检验,统计并对比三组检验结果,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31例缺铁性贫血患者、31例地中海贫血患者、31例健康检查人员均收治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男性研究对象16例,女性研究对象15例,年龄18-51岁,平均(33.1±2.3)岁;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男性研究对象17例,女性研究对象14例,年龄19-50岁,平均(33.2±2.1)岁;健康检查人员中,男性研究对象15例,女性研究对象16例,年龄20-50岁,平均(33.3±2.4)岁。
三组资料客观对比,P值>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
均在知情下签署研究同意书;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排除血液疾病、精神异常以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
1.2方法
采集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静脉血3-4ml,将之置于EDTA-2K试管中抗凝,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研究对象的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MCV(红细胞平均容量),所有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三组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MCV(红细胞平均容量)。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
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MCV低于常规组(p<0.05),但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对比MCV无差异(p>0.05);缺铁性贫血RDW高于常规组、地中海贫血组(p<0.05)。
见表1。
3.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营养不良的表现,临床比较多发。
人的体内铁元素过少时,难以支持红细胞正常生长需要,故而引起贫血。
临床对于贫血的定义为:血液单位体积内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水平低于正常范围。
青少年人群出现缺铁性贫血,极易损伤其身体健康,故而临床加强诊断、治疗缺铁性贫血,意义重大。
红细胞检测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对贫血疾病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每位患者的贫血因素各不一样,营养不良、遗传原因、体内某物质的缺少等等,都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因素,故而临床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所获得的红细胞数量也会有不同[2]。
现代医疗技术虽然日益完善,但尚不能达到预见性诊断,难以让患者早期发现。
临床中,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容易混淆,进而引起误诊,而这两种不同的贫血疾病,却具有较大的区别。
地中海贫血存在遗传性、溶血性特点,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的合成会因为珠蛋白基因缺陷而显著减低,更甚至无法合成,影响血红蛋白正常生成,进而导致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人的体内铁元素缺失所致,或是患者对铁元素的吸收功能障碍所致,导致人体内铁元素含量过少,进而引起贫血。
针对上述两种不同贫血疾病,临床鉴别诊断时,通常要检验铁蛋白含量,但由于操作时间长,故而临床一般进行血常规检验。
RDW、MCV均血常规检验中最为可靠的鉴别诊断指标,若是患者只是MCV减低,依然存在地中海贫血的可能以及其他贫血的可能[3]。
基层医疗机构为患者开展血常规检验时,对患者贫血类型进行初步筛查,以免诊断和治疗的盲目性。
本文中,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MCV均高于健康检查人员,缺铁性RDW显著高于地中海贫血与健康检查人员(p<0.05)。
说明血常规检验诊断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意义重大,还可以有效鉴别地中海贫血,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伍武彪,罗志伟.缺铁性贫血诊断中血常规检测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05):510-511.
[2]夏正君,张泽君,陈春燕,等.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7,38(11):2066-2068.
[3]牛莉娜.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1):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