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波动治疗案例分享

合集下载

帕金森病病例分享-大连市中心医院王翠

帕金森病病例分享-大连市中心医院王翠

用药
药物 1
2
3
4
5
美多巴
珂丹 金刚烷胺 百优解
125
100 100
125
125
100
125
125
100
100 20
结果


感受:对于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有运动波动的PD 病人,添加COMT抑制剂可明显改善运动波动。 COMT抑制剂的应用可减少左旋多巴类药物的 剂量。本例美多巴4片降低为2.5片。
10
胃酸增加、药物及饮食改变 黑质神经原贮备多巴胺能力丧失 纹状体受体敏感性变化 左旋多巴的使用、服用时间、总服药剂量 患者年龄

症状波动
剂末现象(wearing-off) 开关现象(on-off)

Definition of Wearing-off
12
目前对2004年的定义认知度较高。
在四项研究中均显示”开”期延长 PDQ-8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与基线时相比,”开”期最多延长 其中问题3,6和8改善明显,有显著差 1.7小时 异
珂丹的临床疗效:剂末现象早期使用,获益更多
延迟运动并发症


对未治疗的早期患者首选恩托卡朋-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复合制剂有可能 预防或延迟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Diagnosis difficulty
13
医生
难以实时观察 未引起足够重视
患者
缺少充分认识
没有诊断工具
不能早期发现剂末现象, 影响PD患者的治疗优化。
需要更贴近临床操作的筛查诊断工具,来尽早诊出剂末现象。
WO的发生率
14
WO是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病程增加, 出现WO的患者数也增加。

帕金森氏病病例范文

帕金森氏病病例范文

帕金森氏病病例范文背景介绍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又称震颤麻痹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和运动减弱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位60岁男性患者的帕金森氏病病例,包括病例背景、症状展现、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

病例背景患者信息•姓名:李先生•性别:男•年龄:60岁•病史:无明显疾病史•家族史:无相关疾病主要症状1.随着疾病进展,李先生开始感到全身乏力,尤其是双腿和双臂。

2.李先生出现静止性震颤,经常发生在右手和右腿。

3.运动减弱:李先生的步态开始变得缓慢,行走时姿势笔直,且腿部活动幅度受限。

4.李先生感到全身肌肉僵硬,尤其是颈部和四肢。

诊断过程李先生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关注,并咨询了医生。

以下是他的诊断过程和检查结果:临床检查1.神经学检查:李先生的静止性震颤在休息时明显增加,行走时减轻。

肌张力增加,腿部肌张力明显高于上肢。

步态缓慢,行走时姿势笔直,条形动姿势。

眼窝反复闭合。

2.深脑电图(DBS):显示巴士基体节皮质通路的异常。

辅助检查1.电生理学检查:脑电图检查显示基底节异常兴奋,前额及顶颞区离散棘波,慢波增多。

脑磁图显示休息震颤时增加的θ波活动。

2.脑部CT扫描:未检测到异常。

3.脑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中脑黑质体积减小及下丘脑部分异常。

4.多巴胺转运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DAT Scan):显示多巴胺转运体密度减少。

诊断结果根据以上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李先生被诊断为帕金森氏病。

该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失和胆碱能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变。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1.多巴胺激动剂:如左旋多巴,通过增加脑内多巴胺水平来缓解运动症状。

2.抗胆碱药物:如苯海索,通过减少胆碱能兴奋性来减轻肌肉僵硬和震颤。

T抑制剂:如司酮肟,可延长多巴胺在脑内的作用时间,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物理治疗1.物理治疗:通过锻炼和物理疗法,可以帮助李先生改善肌肉僵硬和提高运动能力。

运动障碍康复病例范例1

运动障碍康复病例范例1

运动障碍康复病例范例1病历概述该病例涉及一位24岁的女性患者,名为小玲。

她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经历了一系列的运动障碍问题。

本文将概述她的症状、诊断以及康复计划。

症状描述小玲最早体验到症状是在三个月前,她开始感受到局部肌肉酸痛和无力感。

这种感觉发生在她的右手臂和手指上。

总体上,她发现她的手部运动能力受到了影响。

这一问题逐渐恶化,她开始感到右手和右手臂的肌肉疼痛和僵硬。

症状进一步恶化,她开始经历手部和手臂的震颤。

这种震颤在进行精细动作时特别明显,如拿着铅笔写字或抓取物体。

除此之外,她还注意到她的手臂在休息时也会发生震颤。

患者还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

她常常感到困惑,记忆力有所下降,并且有时会出现情绪波动。

诊断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收集和身体检查,我们初步怀疑小玲可能患有帕金森病。

为了确认诊断,进一步的测试被进行了。

在运动测试中,几个症状得到了验证。

小玲的手部协调和精细动作受损,她的手臂震颤在持续着。

并且,她的认知测试结果也显示了一些异常。

她在记忆和认知任务中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

基于她的症状和测试结果,小玲被确诊为帕金森病。

进一步的医学评估将在治疗过程中进行。

康复计划为了帮助小玲管理及减轻症状,我们制定了以下康复计划:1. 医药治疗:小玲将接受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将与小玲合作,通过特定的运动和康复技术来帮助改善她的肌肉协调和力量。

这包括进行定向运动和平衡训练。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师将帮助小玲改善她的言语和吞咽能力。

这些练将有助于提高她的口腔肌肉控制和流利性。

4. 心理支持:小玲将获得心理支持,以帮助她应对帕金森病带来的心理和情绪困扰。

这包括应对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治疗。

结论通过综合的治疗方法,我们希望帮助小玲控制帕金森病症状,并提高她的生活质量。

随着康复的进行,我们将定期评估她的进展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帕金森病治疗]李可、陈文伯治疗帕金森、震颤、舞蹈病医案

[帕金森病治疗]李可、陈文伯治疗帕金森、震颤、舞蹈病医案

[帕金森病治疗]李可、陈文伯治疗帕金森、震颤、舞蹈病医案篇一 : 李可、陈文伯治疗帕金森、震颤、舞蹈病医案红景天打粉,每日3克煮水,连渣服用,服用7周。

红景天苷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具有多巴胺功能的神经细胞。

红景天有助于多巴胺的生成。

红景天有多个品种,西藏的大花红景天较好。

《名医类案》为我国第一部医案专著。

是明以前著名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名医类案》中记载的帕金森医案:在《名医类案》(见虚风门中)完整的记载了:江应宿治大司成许颖阳公,头振动摇,诊得六脉沉缓,左关尺散软无力,即告之曰:此虚风候也。

公乃日侍经筵,矜持太过,伤损肝肾二经之血分耳。

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又曰:“恐伤肾。

”恐惧不已则火起于肾,而消烁精血,肾水一亏,则心火暴盛无制。

故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风火相扇而掉摇。

治疗之法,唯宜养血顺气,气行而痰自消,血荣而风自灭矣。

为制养血膏一料:枸杞为君,参、芪、归、术为臣,天、麦二冬为使。

更制定振丸:酒煮黄连,姜制半夏为君,四物(郭按:即四物汤,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养血为臣,参、芪、白术为佐,天麻,秦芄,灵仙,荆、防、全辛(郭按:全辛或是细辛之误?不过以我之意,不如用全蝎)为使,蜜丸。

昼用养血膏,夕服定振丸,月余获效,三越月渐愈。

(郭按:3个多月才渐愈,可见此病之难治)在《内经》中尚无此病名,但已有相关的论述,在《病机十九条》中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文中的“掉”即颤,振的意思,此论一直为后世所宗。

明、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杂病》中说:“颤,摇也;振,动也。

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

”并指出,此病:“壮年少见,中年之后始有之,老年尤多。

”证之以现代临床,此病的诊断也已经比较明了了。

根据中医内科学的分类,“帕金森氏病”,应该归属于中医颤证的范畴,属肝经,风证。

此之后,各名家多有发挥,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

中医内科学中把此病因归类为3个方面:1:肝肾阴亏。

帕金森自愈的案例

帕金森自愈的案例

帕金森自愈的案例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通常表现为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症状。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帕金森病是无法完全治愈的。

然而,令人振奋的是,有一些患者通过自我调理和积极治疗,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愈效果。

今天,我们将介绍一些帕金森自愈的案例,希望能给正在与这一疾病作斗争的患者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希望。

首先,我们介绍的是患者小王的案例。

小王是一名帕金森病患者,他在得知自己患病后,毅然决定不放弃治疗,他坚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克服疾病。

小王每天坚持进行各种运动锻炼,包括散步、太极、瑜伽等,通过锻炼,他的肌肉变得更加柔软,姿势也变得更加稳定。

同时,小王还在饮食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些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坚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减少氧化应激,对帕金森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经过长期坚持,小王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另外一个案例是患者小李。

小李是一名帕金森病患者,他在接受传统治疗的同时,还积极尝试了一些非药物疗法。

他开始学习了一些身体平衡训练的方法,如平衡板训练、体能训练等,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他的身体平衡能力,减轻了他的姿势不稳症状。

此外,小李还尝试了一些心理疗法,如冥想、放松训练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减轻他的精神压力,改善了他的情绪状态。

通过这些非药物疗法的尝试,小李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他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最后,我们介绍的是患者小张的案例。

小张是一名帕金森病患者,他在接受传统治疗的同时,还注重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他每天都保持积极的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

此外,小张还注重了日常饮食的营养均衡,增加了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豆类、全谷类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提高他的免疫力,减轻了他的肌肉疲劳感。

通过这些细节的调整,小张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他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帕金森病的自愈并非没有可能。

帕金森病病例分析

帕金森病病例分析

帕金森病病病例分析女性,64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2年入院现病史:2年前患者逐渐出现右手活动不灵、无力,静止时右手抖动,逐渐渐重。

1年前右腿也无力,行走时右下肢发僵。

曾按脑梗死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近半年患者感全身僵硬感,行走速度明显减慢。

发病以来智力正常,无吞咽困难,无肢体麻木,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服用硝苯地平片10mg,每日3次;病前无其他疾病及服用抗精神病药史。

否认家族史。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

面部表情略呆板,计算力、记忆力及定向力均正常。

颅神经检查正常。

四肢肌力正常,右手静止性震颤,颈部及四肢肌张力呈铅管样增高,右侧更著。

轮替动作缓慢,行走步幅小,右上肢伴随动作幅度小。

指鼻准,跟膝胫试验稳。

深浅感觉正常。

腱反射对称,病理反射(-)。

辅助检查:头MRI:未见异常。

诊断:帕金森病治疗:可以先应用多巴受体激动剂,效果不佳时可以应用美多巴。

病例分析病例特点:老年女性,隐匿起病,缓慢进展。

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灵活、运动缓慢,右手静止性抖动。

症状从一侧肢体逐渐波及另一侧肢体病前除高血压外无其他疾病及特殊服药史。

神经系统检查主要表现为表情呆板,右手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铅管样增高,运动缓慢,轮替动作慢,行走时步幅小、伴随动作少。

头颅MRI未发现明显异常。

定位诊断:患者主要表现为右手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铅管样增高和运动缓慢,定位于锥体外系。

定性诊断:患者有运动缓慢和肌张力增高,符合帕金森症状诊断。

患者为老年人,隐袭起病,缓慢进展,症状从一侧开始,除锥体外系受累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受累证据,病前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及其他疾病史,考虑诊断为帕金森病。

鉴别诊断:1)与其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鉴别:该患者除了锥体外系的症状以外,没有锥体系、大脑皮质、小脑、自主神经受累及眼球运动障碍等表现,不支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诊断。

2)与继发性帕金森病鉴别:除高血压外,患者无其他疾病史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不支持继发性PD。

帕金森病例七则

帕金森病例七则
治疗:许多在35岁以前患帕金森病的患者可能有parkin基 因的突变。这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帕金森病患者通常下 肢症状比较明显,包括足部的肌张力障碍。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 病例学习讨论文稿
睡眠后帕金森病症状能显著改善。这种有parkin基因突变 的帕金森病患者比散发帕金森病患者进展慢,但容易发生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因此这些患者应尽可能推迟服用 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才是合理的药物,普 拉克索对于伴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效果较好。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 病例学习讨论文稿
可能的病因包括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合并AD或者 额颞叶痴呆。PD合并痴呆的患者容易出现多巴胺能药物 的副作用包括困倦、幻觉和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应尽可能 简化其药物治疗方案。对合并痴呆的患者不宜服用多巴胺 受体激动剂。复方多巴控释片对这类患者要优于标准片因 为可以延迟吸收峰。司立吉林可加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帕金森病例七则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 病例学习讨论文稿
帕金森病例一:小写症
年龄:50 性别:男
策略:一年前出现右手静止性震颤,小写症,轻度右肩疼 痛和步态缓慢。查体显示典型的静止性震颤和右侧半身运 动迟缓,诊断为帕金森病,H-Y分期为1期。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 病例学习讨论文稿
帕金森病例三:缺乏平衡
年龄:75 性别:男
症状:病史3年,步态缓慢伴不稳感。查体牵拉试验后缺 乏恢复平衡的能力,H-Y分期为3期。
策略:防止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十分必要,因为老年患者发 生髋部骨折的病死率和障碍功能都很严重。对于70岁以上 患者应选择左旋多巴制剂而不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量。左 旋多巴类药物比受体激动剂对姿势不稳的疗效更好。

帕金森病的案例

帕金森病的案例

帕金森病的案例:Michael J. Fox1. 背景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最早由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于1817年首次描述。

这种疾病主要由脑部神经细胞的退化引起,导致患者在运动、平衡和协调方面出现严重问题。

帕金森病的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平衡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案例过程2.1 初诊与病情发展迈克尔·J·福克斯(Michael J. Fox)是一位加拿大演员和作家,于1961年出生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

他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好莱坞的明星。

然而,在1991年,福克斯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病。

福克斯最初的症状是在拍摄电视剧《家居男人》期间出现的。

他开始出现手部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演艺事业。

福克斯在接受多个医生的咨询和检查后,最终被确诊为帕金森病。

2.2 公开宣布与治疗福克斯在1998年公开宣布自己患有帕金森病,并决定从演艺事业中暂时退休,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帕金森病研究和患者支持方面。

他成立了“迈克尔·J·福克斯基金会”(Michael J. Fox Foundation),旨在推动帕金森病的研究和治疗。

福克斯接受了各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他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此外,福克斯还接受了深部脑刺激手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这是一种通过植入电极来刺激脑部神经细胞的手术。

2.3 研究与倡导福克斯的基金会在帕金森病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他们资助了许多科学研究项目,旨在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最终的治愈方案。

福克斯本人也积极参与了一些研究项目,包括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

此外,福克斯还通过媒体和公众演讲等方式,倡导社会对帕金森病的关注和支持。

他公开分享自己的治疗经验和生活故事,鼓励其他患者坚持治疗和积极面对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简介
• 2年前症状再次加重,遂将“美多芭”加量至“250mg Tid” ,“泰舒达 50mg Tid” ,半年前自觉服药后疗效 维持时间逐渐缩短,每次疗效维持约3小时。
• 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胃纳可,睡眠较差,梦多 ,大便秘结,3-4天排便1次,有排便费力感,小便正常 。
•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病例简介
查体 内科查体未见异常。 精神科专科查体:MMSE评分:25分。 神经系统检查:面部表情呆板,双侧眼球各方向运动好 ,无眼震,伸舌居中,四肢呈铅管样肌张力增高,伴齿 轮感,可见静止性震颤,以右肢明显,四肢肌力正常, 四肢动作慢,以右肢明显。 辅查:头部MRI检查未见异常。
病例特点
• 老年男性,慢性起病,病程长,逐渐加重 • 主要表现为肢体抖动、僵硬、动作缓慢。 • 从一侧肢体发展至对侧。 • 逐渐出现症状波动现象 • 查体:四肢肌张力高、动作迟缓,静止性震颤,以右肢明
控释剂
加用 DR激动剂
加用 COMT抑制剂
加用MAO-B 抑制剂
换用左旋多巴 水溶剂
手术治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6):428-433
剂末现象的防治措施
1. 餐前1小时或餐后1.5小时服左旋多巴,减少全天 蛋白摄入量或重新分配蛋白饮食。
2 .左旋多巴总剂量不变,增加服用次数,减少每次 剂量。
• “开”期时间与运动并发症相 关
剂末现象的发生率
Shengdi Chen et al. Tans Neuro 2014.
运动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
异动症 低龄起病 高剂量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恩他卡朋治疗 低体重
女性 UPDRS II基线评分高
——
剂末现象 低龄起病 高剂量左旋多巴
—— —— 女性 UPDRS II基线评分高 UPDRS III基线评分高
显; • 辅查:头部MRI未见异常。
• 诊断 帕金森病 Hoehn和Yahr分期3期 开期UPDRS III运动功能检查16分 关期32分 运动并发症:症状波动(疗效减退或剂末恶化)
• 来诊时的用药方案: 美多芭250mg Tid(分别为8:00,12:00,18:00服药) 泰舒达50mg Tid(分别为8:00,12:00,18:00服药) • 如何调整治疗方案?
剂末现象的表现
• 剂末现象刚开始时症状很轻微,并不是每次剂量 后都出现,也不是每天都出现。
• 随病情进展,每次用药的有效时间缩短,症状随 血药浓度发生规律波动。
• 可有多种临床表现。
剂末现象的识别工具
• 医生的一般临床评估 • 使用帕金森病统一评估量表(UPDRS) • 剂末现象评估量表:WOQ32、WOQ19、WOQ9
剂末现象的防治策略
1. 减缓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过程即神经保护治疗; 2. 使用相对低剂量左旋多巴; 3. 通过药物的调整以达到持续多巴胺能刺激
(continuous dopaminergic stimulation, CDS)。
运动并发症的治疗
症状波动 的处理原则
增加复方 换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6):428-433 2. Warren Olanow C, et al. Mov Disord. 2013 Jul; 28(8): 1064-71.
剂末现象的发生机制
神经元多巴胺受体受到的多巴胺刺激强度与血浆 左旋多巴浓度直接相关。而出现脉冲样多巴胺刺 激。
• 剂末现象的几个关键词:运动或非运动症状,可 预见,剂末药效减退。
• 帕金森病(PD)药物治疗一定时间后会出现疗效 减退及远期副作用,如运动波动(包括剂末、开 关等现象)。
随时间变化对左旋多巴的反应
• 平稳,持续临床反应 • 运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症状控制时间缩短 • 运动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 临床症状控制较差
什么是剂末现象?
• 国际运动障碍病专家组成的剂末现象工作组会议 于2005年发表文章,文中剂末现象定义为:
• “Wearing-off” refers to the predictable emergence of one or more PD signs or symptoms before the next scheduled antiparkinsonian medication dosage 。
3. 美多芭改为息宁,可改善运动波动,增加“开” 期时间。但剂量需增加26%左右。
4. 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其他半衰期相对较长 的药物,以提供相对持续的多巴胺能刺激,同 时可减少左旋多巴用量。
5. 加用儿茶酚-氧-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需要与左旋多巴(或其复方制剂 )一起用才有 效, 可提供更平稳的血浆左旋多巴水平,减少运动 并发症发生。 可降低与左旋多巴治疗相关的高同型半光氨酸 血症
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波动治疗案例分享
病例简介
• 男性,65岁,主诉:肢体不自主抖动、行动迟缓6年。
• 现病史:患者缘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不自主 抖动,紧张时或静坐时明显,伴动作慢,约半年后出 现右下肢抖动,1年后累及左侧肢体,并逐渐加重,4 年半前按“帕金森病”予“泰舒达 50mg Bid”治疗, 症状有改善,3年半前症状加重,加用“美多芭 125mg Tid”治疗,症状有改善。


2.任何动作的缓慢


3.情绪变化


4.身体任何部位的僵硬


5.疼痛/酸痛


6.灵活性减退


7.思维混乱/迟钝


8.焦虑/惊恐发作


9.肌痉挛


使用方法: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上述症状,则在症状栏相应方框内打“√”;服药症状缓 解散,则在缓解栏相应方框内打“√”。结果判断:同一症状,在症状栏和缓解栏均有“√”, 则说明 “剂末现象”可能已经出现。
等。
WOQ-9问卷简单易行
WOQ-9与WOQ-32符合率极高,超过95%的剂 末现象可通过WOQ-9得到诊断。 WOQ-9问卷简单易行,其敏感性为96.2%,特 异性为40.9%。作为末现象的筛查工具,实用 性强,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剂末现象-9项问卷(WOQ-9)
症状
出现的症状
下次服药后缓解
1.震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