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美术 人与自然《鸟语花香》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美术 人与自然《鸟语花香》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美术 人与自然《鸟语花香》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美术人与自然《鸟语花香》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背景: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学生了解了美术的宽广领域,建立、增强了绘画的自信,并在实践中学会了对身边各种信息的处理,通过适当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则是增加了传统绘画艺术所独具的文化内涵、民族的人文精神。在有限的几个课时中,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的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至少可以做到使学生了解东方绘画体系中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感悟中国花鸟画这一优秀传统艺术的魅力。使学生在当下这一多元的文化格局中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责任、有义务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并把她一路传承下去。

教案设计:本章共有四课时,从学生实践的角度,学生分别要体验中国画特有的工具材料,了解掌握它们的特性,学习花鸟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竹、梅、麻雀的画法即笔墨技法,而教师则要完成完成技法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精神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学习,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学习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竹子的画法、梅花的画法及花鸟的表现技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竹子、梅花及其他花鸟类。

2、在良好的文化情趣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重点:结合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学习中国花鸟画,欣赏历代作品及相关诗词,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点,了解荷花、竹子、梅花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和鸟的画法。

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人与自然《鸟语花香》

叶辉浙江舟山南海实验学校 xx.12

第一课时了解花鸟画和笔墨体验

教案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工协作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变教师的讲授为学生的主动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分好六人小组,明确任务要求;自带国画用具;课件。

学生:收集中国画特别是花鸟画的相关信息资料(文字,图片,多媒体);小组成员汇总整理,介时派代表发言或演示;中国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1、学生按六人小组,把大家收集到的信息汇总。

2、每组派代表简要的汇报一下,小组成员收集到的信息内容,其他成员可作补充性回答(教师要做好时间限定和方向引导)。在这一环节要解决如下内容:

①中国画所需要的工具:毛笔(羊毫、狼毫至少各一支)、纸(写意花鸟用宣纸、工笔花鸟用熟宣)、毛毡或报纸(铺垫用)、墨(最不能少的一种颜料)、国画颜料、调色盘、盛

水工具等。然后,让小组之间互相检查,看哪一小组自备工具做得正确,做的认真细致。教师可以予以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②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来进行创作(这是一复习内容,结合第一课内容,由学生讲授或教师总结。再次使用中西方绘画对比的方法,明确两者的特点),明确中国画线墨色交相辉映的艺术特征。

③由花鸟画作品中的象征手法,体验到中国画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如荷花:借助诗词歌赋等不同文学作品对荷花的描写,说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植物特性,借以比拟人的高尚品质,而画家笔下的荷花也同样具有这样的人文情怀,用绘画这种艺术方式的表达,更具有艺术的视觉直观性,从而说明“托物喻性、画中有诗”的这一艺术特征。

④中国画的分科(复习):人、物、山水、花鸟、(花卉、禽鸟、鱼虫、蔬果等)并说明喜爱花鸟画的原因,并再次明确花鸟画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即朴素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高尚的人性特点—君子风范的人文精神。

⑤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用笔:顺锋、逆锋、中锋、侧锋等。

用墨:古人所说“沈、重、淡清”的浓淡色阶及“干、湿浓淡”或积墨、破墨等方法。

现代的学生都是在家长的教育投资下成长的一代,因此,每班学生或多或少的有学习过水墨画、国画的孩子,由他们来演示。

在以上的环节中,教师和教师的课件只起补充总结的作用,总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3、欣赏作品,学会用笔墨、造型、意境来分析书中花鸟画作品。播放音乐.

4、感受体验中国画,在宣纸上尝试不同笔墨效果:①大胆、自由(注意安全),可抽象或具象②评诉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用中国画工具的感受。

5、教师评价、总结,并对下节课做出要求:带好国画工具,各小组轮流收集有关信息、文字、图片、多媒体,特别是与画花鸟画相关的,下节课用到的是竹,其余小组分别准备梅花和麻雀。

备注:

课件部分图片资料来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3美术教师用书七年级教学光盘,特此感谢!

2019-2020年七年级美术作品欣赏教案

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本课在教材中的欣赏课中属于外国美术作品欣赏的第一课,学生对外国美术方面的知识了解太少,所以难度较大。但本又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一节课,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很大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古代文明的艺术成就。

2、通过图片的欣赏,掌握各地艺术风格的异同。

3、通过学习和对比,体会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自豪与骄傲。

教学重点:掌握各地艺术风格的异同。

措施:用“旅行”的方法来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

措施:通过系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学会用时代背景和地域风格来分析艺术作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准备: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I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组织听讲情绪。

II 、板书课题(多媒体):

古文明之旅

III 、板书目标(多媒体):

(略)

IV 、导入新课:

师问:大家知不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生答:知道。

师问:那大家知不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

生答: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

师:除了“四大文明古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也有非常丰富的文明成果。今天我们就到印度、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希腊古罗马去看一看外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成果。

(用多媒体展示课程大纲)

一、古埃及、两河流域

埃及和两河流域⒁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早在埃及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它在建筑和雕刻方面都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名的胡福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即国王)的陵墓。胡福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高146米,故亦称大金字塔。它不仅突出地体现了古埃及无与伦比的建筑技术,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它以巨大而又极其单纯的几何形体,给人以高大而又无比稳定的感觉,充分体现了统治者的权势与神圣。

与胡福金字塔相邻近的狮身人面像,高约20米,长约57米,高达6米的头部据说是法老哈夫拉的容貌。建造这尊巨像的目的,是为了护卫哈夫拉金字塔前祭殿的大门。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狮子是力量的象征。所以,狮身人面像实际上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老权力的象征。(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出于和建造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同样的目的,古埃及统治者十分重视自己雕像的制作。他们常将自己的雕像放置在自己墓室里。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通体着色,人物形象安详、庄重,公主的形象尤其生动、优美。用宝石嵌成的人的眼珠,使雕像显得更加栩栩如生。(用多媒体展示)

与埃及文明几乎同时期的两河流域文明,在美术方面也有重要的成就。公元前七世纪的著名浮雕《受伤的母狮》,十分引人注目。身中数箭的母狮,满身鲜血淋漓,身子的后半部已瘫倒在地,但它健壮的前爪仍在挣扎着想从地上站立起来。那昂头怒吼的神态,极其悲壮。像这样极其真实而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在那一时期的美术作二、印度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便产生在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从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年)到笈多王朝(公元4-5世纪)这近千年的历史中,佛教美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对亚洲其他各国佛教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存的等身大的佛立像,是笈多王朝时期佛像雕刻的代表作。佛像的姿态肃穆慈祥,袈裟紧贴身体,衣褶清晰,线条流畅,头后有精致华丽的光环,表现了一种庄严静穆之美。(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公元1526-1858年),由阿拉伯国家传入的伊斯兰教十分流行,各地兴建了许多清真寺(21)和其它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被称为“印度的珍珠”的泰姬陵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这是莫卧儿王朝全盛时期的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早亡的爱妻泰姬·玛哈尔所建造的陵墓,由来自波斯、土耳其、法国、意大利等国杰出的工匠共同设计建造。1632年破土,1648年建成。陵墓全部用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建成,象征泰姬的美貌和爱情的纯洁。陵墓的艺术形象既有肃穆的纪念性,又具有开朗的亲切感。各部分之间比例匀称,既讲究对比,又十分统一和谐,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建筑物。(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三、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它们在雕刻、建筑等方面创造的辉煌成就,奠定了西方美术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米隆⒂的《掷铁饼者》,抓住了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瞬间,完美地表现了运动员健美的身体和强劲的力量,充分显示了古希腊美术家塑造人体的高度技巧。(用多媒体展示)

取材于古希腊神话的著名雕刻《拉奥孔》⒃,以它精心的构思和对人体解剖的深入理解,在保持人的形体美的前提下,表现了拉奥孔及其两个儿子身遭巨蛇袭击时痛苦挣扎的情景。(用多媒体展示)

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采用古希腊建筑的典型形式——列柱围廊式,造型庄重宏伟,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配以大量精美的浮雕,从而成为西方古典建筑的典范。(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古罗马的美术是古希腊美术的继承和发展。华丽的《奥古斯都像》是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公元前27-后14)的肖像。奥古斯都⒄的形象像一个被神化了的英雄,赤着双脚,脚旁的小爱神丘比特,暗示出他受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的庇护。雕像的写实风格使人联想到传统的古希腊雕塑。(用多媒体展示)

罗马大角斗场是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的创立者韦斯巴香驱使数万名奴隶和战俘于公元7 0-82年建造的。整个建筑呈椭圆形,长轴直径约188米、短轴直径约156米,可容纳4500 0人,建筑立面高48.5米,分为四层,下三层均采用“券柱式”,十分华丽。它的完善的型制,在体育建筑中一直沿用到现在,充分说明了古罗马建筑艺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用多媒体展示)

V 、课堂小结:(用多媒体展示)

VI 、布置预习:

品中是不多见的。(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