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规划设计方案
植树造林活动规划设计方案(范文汇总8篇).doc

植树造林活动规划设计方案(范文汇总8篇)植树造林活动规划设计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我校在学校东面有一小园,面积近60平方米。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但学生在种植活动中表现出的热情和知识的匮乏、劳动技能的不足让学校教师感到意外。
学校决定以三月植树节为契机,开展“我种植,我体验,我快乐”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具体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从感情上认可劳动、尊重劳动,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2、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的动脑、动手,尝试、探究,在劳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劳动与创造的乐趣,并掌握一定的劳作技能。
3、通过活动,掌握一定的种植的知识。
三、宣传主题:我种植,我体验,我快乐!四、活动安排第一阶段:准备3月1日---3月7日,设计班牌,提倡设计个性化。
3月8日—3月14日,搜集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针对本班情况,设计活动方案,并上传至校园网。
第二阶段:实践3月16日下午第二节课---第三节课,3—5年级学生带好劳动工具,在学校西边进行植树,综合实践活动老师搜集活动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3月17日---3月31日,总结这次活动,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老师上好汇报课。
活动结束后,老师上传活动资料。
本次活动将评选出“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辅导员”、“综合实践活动先进班级”、“综合实践先进个人”等,并颁发奖品。
五、活动注意事项:1、整个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铁锹等金属劳动工具时。
2、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随便踩草地。
3、节约资源,不随便浪费水。
4、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必须全程参与。
植树造林活动规划设计方案篇2一、活动背景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在辖区少先队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绿行动和绿意角布置和养护实践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令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社区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造林设计方案

造林设计方案1.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森林资源减少的问题逐渐突出,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林愈发成为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为了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本文将针对造林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规划。
2. 目标和背景根据当地森林资源现状和需求情况,制定造林设计方案的主要目标有: - 提高森林覆盖率 - 增加生物多样性 - 修复生态环境 - 促进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目标,结合地理环境、土壤条件、气候等因素来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以确保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和效果。
3. 方案设计3.1. 地区划分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和森林资源现状,将区域划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分别为: -基础绿地:包括市区绿地、公园等地,重点保护现有的绿化面积,并进行合理的更新和调整。
- 一般绿地:包括农村、乡镇等地,重点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
- 特殊绿地:包括湿地、山区等特殊地形地势的地区,针对该区域特点进行特殊设计,并保护和修复该地的生态环境。
3.2. 植被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植被进行规划,以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的植被规划包括: - 主要树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主要树种,如松树、桉树等。
- 辅助树种选择:根据主要树种的生长需求,选择能够与主要树种相互配合、提高森林生态效益的辅助树种。
- 林下植被选择: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需要,选择适应性强、能够提高土壤质量和水源保护的林下植被。
3.3. 林地规划根据植被规划和地理环境要求,对森林的空间分布进行规划。
具体的林地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林地大小和分布: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情况、森林覆盖率目标等,确定合理的林地大小和分布。
- 林地形状和连接:设计具有良好连续性和连通性的林地形状,以便于生物迁移和种群扩散等生态过程。
- 林地隔离与保护: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合理设置林地隔离带,防止不同树种间的杂交和迁移。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营林生产是指在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而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是营林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关于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方面的内容。
一、造林规划设计1. 森林资源调查在进行造林规划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周密的森林资源调查。
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分布状况、土地质量、气候条件、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为后续的造林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林地选择与分类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的结果,确定适宜进行造林的林地,并对林地进行科学分类。
不同的林地类型对应着不同的造林树种选择和管理措施,因此对林地进行合理分类非常重要。
3. 造林规划在确定了适宜造林的林地后,需要进行详细的造林规划。
包括确定造林树种、间作植物、造林密度、造林方式等内容。
根据不同的林地类型和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造林规划,以保证后续的造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 生态效益考虑在造林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效益。
合理配置不同树种,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5. 森林经济效益评估除了考虑生态效益外,还需要对造林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评估。
通过对造林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估,选择出最具经济效益的造林方案。
二、造林技术1. 树种选择在进行造林时,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非常重要。
需要考虑树种的生长特性、适应性和用材特性,选用对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应的树种进行造林。
2. 种苗选择与培育种苗的选择和培育直接关系到造林成活率。
需要选择健康、适应性强的种苗,进行科学的培育和管理,以确保种苗的健康和生长。
3. 土壤改良在进行造林前,针对土壤的质地和肥力情况,进行科学的土壤改良工作。
通过施肥、翻耕等方式,改善土壤条件,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4. 种植技术在进行造林时,需要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
造林设计实施方案

造林设计实施方案一、前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而造林工作作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设计实施方案,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本次造林设计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物种;增加林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确定造林区域。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状况,确定造林区域。
重点选择退耕还林、荒山荒坡、河岸滩地等适宜造林的区域作为重点造林区域。
2. 种植树种选择。
根据造林区域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科学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
同时,要注重保护当地的特色树种,促进生物多样性。
3. 种植密度安排。
根据树种的生长特点和造林区域的土地条件,科学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保证树木生长的空间和养分。
4. 生态保护措施。
在造林过程中,要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促进生态平衡。
5. 管护管理。
在造林后,要加强对树木的管护管理,及时进行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6. 经济效益。
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造林的经济效益,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四、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造林设计实施方案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物种;增加林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总结。
本次造林设计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的造林规划和实施,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能够高度重视,积极落实,确保方案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效果。
针对某山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某山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
简述该山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现状以及造林工程的必要性。
二、规划目标:
生态目标:
恢复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社会目标:
提供休闲和教育场所,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经济目标: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如生态旅游。
三、设计方案:
树种选择:
根据土壤、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本土树种。
布局规划:
描述不同区域的树种布局和搭配,考虑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技术支持:
引入现代林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如智能灌溉系统。
四、实施步骤:
前期调研:
对地形、土壤、气候等进行详细调研。
规划设计:
制定详细的造林规划图和操作手册。
施工准备:
准备必要的物资和设备,培训施工人员。
施工实施:
按照规划进行造林,定期检查施工质量。
后期管理:
建立长期维护和管理机制,确保造林成效。
五、预期效果:
描述造林工程完成后的生态环境改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自然灾害风险:
如干旱、病虫害等,以及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社会经济风险:
如资金不足、当地居民反对等,以及解决方案。
七、结语:
强调造林工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项目团队对于实现规划目标的承诺和信心。
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四篇)

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造林绿化工程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____年,为了进一步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制定了以下的造林绿化工程实施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在____年内,在城市中心区、开发区、居住区等重点区域,完成一系列造林绿化工程,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城市空气质量显著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有效改善。
二、项目内容1. 建设城市绿地针对城市中心区、开发区、居住区等重点区域,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科学规划绿地用地,加大绿地建设力度。
建设符合城市风格特色的公园、广场、绿地等景观项目,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2. 高效利用空地对于城市中心区、居住区周边的空地,进行绿化改造,将其转变为绿地或者小型公园。
同时,对停车场、屋顶等空间进行整治和改造,将其转变为绿化空间。
提高城市空地的绿化利用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3. 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设城市森林公园。
通过种植大量树木,培育森林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森林公园将成为城市绿化的亮点和生态旅游的热点。
4. 推进植树造林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积极开展义务植树、单位植树等活动。
通过栽植大规模的树木,提高城市植物种群的多样性,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负氧离子含量。
5. 建设生态廊道借助道路两旁的空地和水系沿岸的空地,建设生态廊道。
通过植被的连续分布,形成生态廊道网络,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繁荣和物种迁移。
生态廊道将成为城市景观和生态连接的重要纽带。
三、关键措施1. 政府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绿化专项资金。
同时,加强政府对绿化工程的组织协调,推动各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形成合力。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化工程,形成政府、社会、市民共同参与的格局。
2. 科学规划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风格特色,科学规划绿地用地。
造林空间规划实施方案模板

造林空间规划实施方案模板一、项目背景为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决定开展大规模的造林工程。
本方案旨在对造林空间进行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规划目标1. 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2. 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4. 增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规划原则1. 科学性原则:依据生态学原理和土地资源分布情况,科学确定造林空间;2.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经济效益;3. 可行性原则:考虑到实际情况和技术条件,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4. 可持续性原则:确保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不破坏生态平衡。
四、规划内容1. 土地资源调查:对各地土地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地类型、土壤肥力、地形地势等情况;2. 生态环境评估:评估各地的生态环境状况,确定造林的紧迫性和重点区域;3. 造林空间规划:根据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评估结果,科学确定各地的造林空间,包括确定造林区域的范围、密度和树种;4. 生态效益评估:评估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包括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5. 经济效益评估:评估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包括造林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农民收入增加情况等方面。
五、实施步骤1.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规划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投资预算、任务分工等;2. 资金筹措: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吸引社会投资,确保造林项目的资金需求;3. 实施措施:按照规划内容和实施计划,组织实施造林工程;4. 监督检查:加强对造林工程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5. 效果评估:对造林项目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规划方案。
六、风险预警1. 自然灾害风险:考虑到自然灾害对造林工程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2. 技术风险:应用新技术进行造林,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需加强技术研发和培训;3. 经济风险:造林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需加强资金管理和风险防范。
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
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1经局领导和业务技术人员认真筛选,决定把××镇××山及与之毗邻的胡崖山、档子沟山确定为我县20xx年度林业生态示范工程基地。
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提出如下工程规划设计。
一、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规划设计总面积1751亩,全部为人工造林。
根据××镇××山一带的立地条件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造林树种为大叶女贞、黄连木、五角枫、核桃和塔柏五种,其中女贞与黄连木混交林410亩,女贞与五角枫混交林1107亩,核桃纯林243亩,塔柏1071株。
二、工程建设地点与树种选择工程位于××镇××山、档子沟和上胡崖山一带共3个山头8面坡,涉及苏庄、金竹河、杜岗、小草峪、葛家沟五个行政村。
其中档子沟东至胡崖山上半部即1小班营造大叶女贞与黄连木混交林,面积410亩;上胡崖山下半部即3小班栽植核桃纯林,面积243亩;××山东坡、南坡上半部和西坡(即2、4、5小班)营造大叶女贞与五角枫混交林,面积1107亩。
三、工程建设时间与验收工程自20xx年10月中旬正式开工,11月中旬完成整地,11月底完成造林等所有工程。
根据工程进展,进行三次验收,分别是整地验收(11月10日前),栽植验收和综合验收(20xx年8月)。
四、技术规程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造林,高标准完成工程建设,具体技术标准为:1、树种选择:工程区多为石灰岩,土层薄,肥力差。
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在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荒坡栽植大叶女贞、黄连木和五角枫,在土层深厚的`坡耕地栽植核桃,在××山上山路两侧和观摩台周围点缀栽植塔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道县乡(镇)林木采伐更新造林规划设计方案
造林单位村组
小地名
造林户
造林小班号
造林年度
造林面积
造林树种
设计单位(人)
审批单位
年月日
2
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基本情况
该小班位于县溪乡(镇) 村,距公路公里,按林业区划经营划分为林,属年批准采伐的山场,采伐方式:采伐树种为、树龄为年。
采伐作业应在年月日以前完成,林地使用权为所有。
为了确保及时更新,达到采伐一片,造林一片,实现青山常在在和永续利用之目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限杉、增松、壮竹、兴阔”的林业发展思路,积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现将野外调查的立地条件及造林的技术设计如下:
二、立地条件
(一)地形地貌:
造林地坡位为全坡,坡向,海拔440—470米,坡度在之间。
(二)成土母质为,土壤为,土层厚度,腐殖层厚度,石砾含量,适宜各种林木生长。
(三)植被
造林地植被为;总覆盖度%。
三、营林技术设计
(一)清山
实行全面砍山、清理,树桩高不得超过10cm。
需进行炼山时,必须开好防火线,防火线宽7m以上;应选择阴天或多云多,对清理出来的杂灌草归堆火烧,并准备好打火队伍,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10月下旬全部清山结束。
(二)整地
1、挖穴
1
①方法——大穴
②密度——马尾松:1.5×2米或1.5×1.5米株行距,每亩222—296株;杉木2×2米或2×1.7米株行距;每亩166—196亩;楠竹采用4.5×4.5米,每亩40—42株。
③挖穴规格:马尾松、杉木,按50×50×40cm,楠竹大母竹130×60×50cm,楠竹实生苗80×60×50cm,穴底要与穴面大小基本保持一致,严禁穴成锅底形。
2、复穴
完成挖穴后,经技术人员检查合格,才能复穴。
复穴要铲表土入穴,泥土要细碎,不许原土填穴。
(三)造林方法及时间
1、造林树种——马尾松、杉树
(1)方法——采用人工植苗
(2)时间——按签订合同要求,马尾松在当年12月28日以前完成栽树工作;杉木在次年3月12日以前完成栽树工作。
(3)栽植——要选择阴天或雨后初晴栽植,当天取苗当天栽植,栽植时必须做到“苗正根舒,深栽压实,不反山”。
栽植深度要求在苗木地上部分人土三分之一以上。
2、造林树种——楠竹
(1)造林力法
①大母竹造林
A、母竹的选择
I母竹年龄
最好选择1—2年生的新竹造林,在母竹来源少情况下也可用3年生母竹,3年生以上则不宜使用。
这是因为新竹大多为生命力旺盛、发笋能力强的壮鞭所抽生,新竹作母竹挖掘时,壮鞭随竹株一起带走,栽后易成活;易发笋和抽新鞭。
随着新竹杆龄增长,竹株及所连鞭根生命力也逐渐减弱,所以母竹年龄越大,成活率和发笋长竹能力愈低,造林效果越差。
Ⅱ母竹大小
2
母竹大小以竹秆胸围9—18厘米(胸径3—6厘米)最为适宜。
母竹过粗,分枝高,根蔸大,挖掘、搬运和栽植都有一定困难,栽后又易被风吹摇动,成活难度大;母竹过细,则往往生长发育不良,栽后发笋小,成林慢。
Ⅲ母竹生长状况
母竹必须生长健壮,枝叶浓绿,分枝较低,无病虫害。
一般当阳林缘和疏林中竹株长势较好,又便于挖掘和运输,作母竹比较理想。
B、母竹的挖掘
I判断竹鞭走向
挖竹前先要大致确定竹鞭的生长方向。
通常母竹第一级枝着生的方向,即为去鞭的方向,与去鞭相对的方向即为来鞭方向。
另外,竹梢头的指向一般也是去鞭的方向。
如果一级枝的着生方向与竹梢头的指向一致,那竹鞭的走向即可确定。
Ⅱ留鞭长度
竹鞭上的侧芽是萌发新竹和抽牛新鞭的基础,适当保留竹鞭长度以多带鞭芽是造林技术上重要的一环。
从利于发笋长鞭和便于挖掘、运输等方面综合考虑,留鞭长度以来鞭30—-40厘米、去鞭40—-60厘米为宜,同时鞭上要保证带有3—5个健壮芽。
Ⅲ挖掘力法
确定竹鞭走向后,以母竹为中心,在离竹秆基部30—-60厘米处开挖,找到竹鞭,按应留鞭长度,用利锄斩断来鞭和去鞭,然后掏空竹蔸和竹鞭四周土壤,让母竹白行倒下,挖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竹蔸部的根盅要适当挖大一点。
竹蔸和竹鞭上要多留宿土,这样有利于栽后成活。
b:挖竹时不要用力摇动和用力推拉、板动竹秆,以避免因损伤秆柄而影响竹鞭成活,导致栽后不发笋。
c:断鞭时切口要平整,如切口不齐或被撕裂,要用枝剪修平,以促进伤口愈合。
d:要保护鞭芽不受损伤,以利栽后萌笋抽鞭。
e:断梢。
母竹掘倒后,用利刀斩去部分竹梢,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和减3
轻栽后风摇动,提高成活率,也便:厂搬运。
留梢数量,要根据母竹生长
情况确定,如母竹枝:叶繁茂,保留3—4盘枝即可;如母竹枝叶稀疏,可留枝5-6盘。
同时,视枝叶多少,适当将留枝稍加短截。
断梢时,切口必须平整,最好用塑料薄膜扎紧切口,以防竹秆失水和切口干枯。
C、母竹的栽植
I栽植密度
楠竹的造林密度。
一般以每亩30—40株左右为宜。
如母竹来源丰富,提高密度至每亩50—60株,更有利于多发笋是成林,母竹来源困难或与油桐等短期树种混交造林,每亩栽植15—20株亦可,但成林较慢。
密度还应因立地条件而异,在山湾土壤肥沃处,成活率高,发笋成林快,可稀栽一点;在山坡土壤较差的地方,成活率较低,发笋成林较慢,宜栽密一点。
Ⅱ栽植方法
母竹运至造林地后,解除包扎物,根据竹蔸大小和竹鞭长短,在穴内掘好定植点,将母竹放入扶正,使鞭根舒展,来鞭可靠紧穴壁,去鞭则要与穴壁保持一定间隔,以利新鞭伸长。
然后取表层肥土填人根蔸部周围,用锄柄分层塞紧,或在根蔸周围用脚分层踏实,使鞭根和土壤密接。
但切忌在竹鞭上用力敲打和踩踏;以免损伤鞭根和芽。
也不可用力推摇竹秆,以防止损害杆枘。
栽植深度以比母竹原人上深度高出3—5厘米即可,过深过浅均不利于母竹生长和发笋。
母竹栽好后,上面再覆一层松土,使栽植部位的土壤略高于地面,并在穴周围开好排水沟即町。
水源充足的地方,如遇干旱天气,应浇“定根”水,浇后再覆松土:。
当风处应还立桩保护。
有条件的地方,栽植时,最好施人适量的腐熟农家肥和1公斤左右的磷肥。
施肥时,农家肥要与土壤充分混匀,—L盖一层细土再栽竹,切勿使肥料直接粘根、沾鞭:磷肥与土壤拌匀集中施在竹蔸和鞭根周围即可,不要太分散。
也可将农家肥与磷"巴混合堆沤后一施施用。
②实生苗造林
实牛苗经过一年分蘖增殖后,苗高达30—50厘米,即叫可用来造林。
起苗多带宿土,分一小丛造林。
造林前应在7-8月份剪去枝条梢部,留枝3—4
盘,每亩栽植40—60丛。
栽植的方法和要求与母竹造林基本相同。
4
(2)造林时间
根据楠竹生长发育的特点,11月至翌年2月这段时间,地下鞭根停止生长,地上部分竹液流动缓慢,生理代谢作用微弱,最适宜于移竹造林,其中早春造林又比冬季好,林谚“正月竹(农历),二月木”即是此道理。
一年中其他时间气温较高,为搞竹生长活动期,蒸腾作用强,不宜栽竹。
但如果是小面积造林,采取就近取竹,多带宿土,随移随栽等措施,并加强管理,则一年四季均可栽植。
生产中有时采用移鞭造林或截秆移蔸鞭造林,其栽植时间以竹笋出土前一个月左右为好。
如栽植过早,竹鞭在造林穴中时间太长,消耗养分多,本身养分又少,不利成活和发笋。
(四)种苗设计
造林共需苗木株,其中马尾松株,杉树株,楠竹株,楠竹苗以本地大母竹为主林农自供,松杉苗在本县范围内自购。
种苗质量:马尾松一年生切根苗,地径0.4cm以上,苗高25cm;杉一年生苗,地径0.4em以上,苗高25cm以上。
(五)幼林抚育管理
新造林木、林地光照充足,杂草灌丛容易滋生,如不及时铲除,不仅消耗水分和养分,而且直接妨碍林木生长。
因此,要在林木郁闭前要进行抚育,每年2次,第1次5—6月,第2次时间8—9月。
(六)补植
因自然灾害或人畜破坏造成林木成活率达不到验收标准时,应采取积极补植措施,确保林木的保存率。
补植时间应选择冬季和立春之前的阴天或雨后。
附:1、规划设计调查卡
2、造林设计示意图
3、造林更新合同书
设计单位:
二O 年月日
5
造林规划设计小班调查卡
调查设计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6
通道县乡(镇)村组造林设计示意图图幅号:
制图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