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学习
民族文化演讲稿6篇

民族文化演讲稿6篇民族文化演讲稿 (1)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
”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
”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xx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
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
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
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
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
第11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11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悉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中国与第三世界友好往来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提取和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学习,培养学生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2015年3月29日到4月6日,中国派出三艘军舰,从也门撤出中国公民613人。
同时协助来自15个国家的外国公民安全撤离。
巴基斯坦公民在也门的数量也很多,4月3日,176名巴基斯坦公民安全抵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
很多巴基斯坦公民手里挥舞着五星红旗,一名巴基斯坦公民激动的说:“多亏中国救了我们,中国给予我们莫大的帮助,我们要用一生回报中国。
”谈起协助巴基斯坦公民社桥,当时的中国驻也门大使田琦讲述了一个细节:“巴基斯坦大使给我打电话时激动的说,感谢中方的救助行动,这次行动再次证明了巴中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人民就是巴基斯坦人民的亲人,我听得出他在电话那头哭了。
”看到这条信息,我们应该为祖国骄傲,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忆往昔,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是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二、新课讲授(一)恢复联合国席位1、1997年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前升起。
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受到热烈欢迎。
57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致欢迎词,大会主席称中国参加联合国工作,“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你知道我国是怎样重返联合国的吗?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中国以创始会员国身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024年弘扬民族精神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弘扬民族精神心得体会范本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源泉。
作为一个普通的国人,我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以及我个人在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首先,弘扬民族精神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民族精神是构建统一的基石。
弘扬民族精神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民族精神也是国家凝聚力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它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和谐与安定。
只有每个国人都能够承担起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才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其次,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塑造个人的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中庸之道、和谐共生等。
这些精神财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塑造个人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弘扬民族精神不仅可以培养个人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更可以培养个人的诚信、勤劳、敬业等品质。
这些品质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次,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使国人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各国学习的热点,而我们能够真正传承和弘扬,就为世界所瞩目。
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有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同时,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也是保护和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任务。
在个人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和力量。
首先,我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尤其是《论语》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著作,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品质的培养和人生智慧的指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演讲稿精选7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演讲稿精选7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演讲稿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百多年前,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立下了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句充满铮铮风骨的誓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中华之崛起而勤奋苦读、努力求学。
从为国民的觉醒而呐喊的鲁迅,到为中华民族的科技振兴而毅然回到祖国怀抱的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为中华之崛起!华夏民族,这个从黄河源头走来充满智慧的民族,继承了黄河水流的博大深邃,用激情点燃一簇洞穿时空的火焰,光芒神圣!炎黄子孙,一个承载着文明与伟大的龙的传人,用古香雅韵的墨色挥洒着民族文化的辉煌成就,永垂不朽!试问作为少年的我们今天为何而读书呢?是为了祖国的振兴?是为了民族的强盛?是为了心底那份永不磨灭的爱国情怀?还是为了一点点的私利?大家一定忘不了梁启超先生对少年的期待与激励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同学们,让我们真正的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吧!祖国的强大离不开我们!民族的明天离不开我们!因为中华民族的明天就是我们的未来!因为我们是充满智慧与勤劳的华夏少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气壮山河的誓言,我们今天又是多么的幸运,生长在和平年代,求学在“人文天下,行者无疆”的济南外国语学校。
“图书漂流”,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人类文化的经典著作,有机会读到古今中外一流的书籍,正是那些经典名著培育着一代代的民族的脊梁!我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我们的习作在《绿洲》上开出朵朵奇葩,虽说还有些稚嫩,但那都是我们发自心底的声音。
学校独具风格的书吧,将会使大家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开阔的思维,为中华之崛起打好坚实的基础。
爱国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信念,我们还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那就努力求学,刻苦读书,练就本领。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三单元10.2《滋养心灵》分层作业

七上10.2滋养心灵基础过关练1.近年来全国各种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展开。
对于该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养护精神,充盈我们的精神世界②有利于增强体质,延续生命的长度③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④有利于学习民族文化,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某校在七年级开展了“汉字书法比赛”“民族乐器演奏会”等传统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①让学生在活动中滋养自己的精神生命②使学生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③与考试成绩无关,不提倡④一定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各科学习成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学校开设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同时,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
话剧表演课同学们有编剧本上台演出;手工课,他们制作自己喜欢的各种小刻物;绘画课,他们在校园墙角处绘出自已喜欢的图案。
社会实践课程的开设有助于()①他们养护精神,丰富精神世界②体验美好生活,感悟生命意义③充盈心灵,体味真善美的感受④提升审美情趣,放弃物质生活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每逢节假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就一票难求,到博物馆“充电”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是因为参观博物馆()①可以欣赏精美的文物,聆听历史的回声②可以养护精神,充盈生命,追求真善美③已经成为中学生的主要任务④能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灿烂的中华文化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5.泳坛名将张雨霏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
《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词这样写道:“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不让情绪在失败中沉沦。
哪吒,就是要脱胎换骨;蝶后,一定是蝶变之后。
”从她身上我们能学到的是()A.正确对待挫折,增强生命韧性B.坚持努力奋斗,梦想必定实现C.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负面情绪D.挖掘自身潜能,追求十全十美6.读漫画《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努力的谦辞》,判断下列诗句与其寓意相符的是()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③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④功崇惟志,业广惟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能力提升练7.“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 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1954年6月下旬, 应邀访问印度时,和印度总统拉金德拉· 普拉沙德 (右一)、副总统萨瓦帕利· 拉达克里希南(右三)、 总理贾瓦哈拉尔· 尼赫鲁合影。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1953年中印谈判--内容-2、实践(发扬光大)
西方舆论极力贬低这 (1)日内瓦会议: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身 次会议:“将在愈混 份参加国际会议,起积极作用 乱和犹豫不决的状态 中结束”。美蒋特务 还在会议前夕制造了 (2)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 1955 年, “克什米尔公主号” 客机爆炸事件。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促成会议圆
(3)尼克松访华:1972年上海签署《联合公报》,终于 重新走到合作得起点。 (4)中美建交:1978《建交公报》,1979正式建交 2、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历史背景 (2)田中角荣访华,1972年,签定《联合声明》
3、和中国建交热潮
请举出至少三个实例, •第三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 年以来)的外交 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 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 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 1、多边外交 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 越重要作用。 2、四项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共同发展
毛泽东与尼克松会见
中日《联合声明》 谈定后,周恩来 总理对田中首相 说:“我们重建 邦交,首先要讲 信义,这是最重 要的。”接着周 总理题下:“言 必信,行必果” 六个大字赠给田 中首相。 田中首相高兴接 受后,也挥笔题 了“信为万事之 本”回赠周恩来 总理。
1972年9月,周恩来同日本内阁 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
爱国演讲稿: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爱国演讲稿: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
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强汉盛唐,领世界风骚几千年,何等风光?直到鸦片战争爆发,洋枪火炮轰开了国门,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各帝国列强肆虐神州大地,掠财夺宝,恣意妄为,国家蒙难,前路茫茫,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危急关头,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举起了明灯,照亮了中国的出路,指引中华儿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响彻寰宇,世界再次听到中华民族的声音。
然而,经历百年洗劫的中国触目疮痍,百业俱废。
国家须重建,民族要复兴!中国共产党又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建设家园的历史征程。
在建设路上,在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下,我们也曾经历波折,也曾走过弯路,也曾停滞不前。
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建设事业前景暗淡。
但中国共产党毕竟是一个以世界上最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不断检验自己,不断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的政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再次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举起了明灯,及时地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提出“到八十年代末,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二十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国内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三步走”战略步骤。
自此,国家的建设重新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从1979年到1989年,我国实现国内经济总值翻一番,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了二十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又翻了两番,达到了95933亿元,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
特别是自1989年以来的这十多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百年耻辱一扫而空,中华民族得以吐气扬眉。
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国旗下讲话3分钟

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国旗下讲话3分钟让我们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旗帜,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去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争做弘扬民族精神的好少年!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国旗下讲话3分钟,给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国旗下讲话3分钟1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
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
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
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
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
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学习
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
今天,我们初一级全体师生齐聚一堂,在这里放声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表达我们对家乡广州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亚运会的美好祝愿,我代表学校,希望各班同学赛出自己的水平,赛出自己的风格,同时也希望各班同学在会场上以严格地要求、严明的纪律表现出初一级同学的良好风貌!
在歌颂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伟大的成就的同时,我们的同学,也应该清醒地知道,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因为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我们的宇宙飞船已经进入太空,嫦娥二号已经在近月轨道上飞行,但是我们的祖国至今没有航空母舰,我们周边的天空和大海还不太平,山姆大叔的航空母舰还在黄海耀武扬威,大和民族还霸占着我们的钓鱼岛,南海周围还有曾经的兄弟也在骚扰,而祖国的宝岛台湾仍然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威胁,希望在你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能够解除。
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耻辱,希望你们这一代人能够洗刷,祖国母亲最后一个儿子也希望你们这一代人用智慧让他们回归!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大会之后带着对祖国的深情,对家乡的厚爱,对亚运的祝福,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努力打好各学科的基础。
最后,祝朗诵会圆满成功!祝老师们、同学们工作顺利,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