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精选)
历史: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案)岳麓版必修1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引语55年前,一个新生的国家诞生在世界的东方。
55年来,新生的中国经风雨、见世面、开诚心、布公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今天,让我们走进那风雨如歌的岁月,去感受那惊涛骇浪的艰险,去追忆那惊心动魄的抗争,去体验那惊世骇俗的镇定,去体会那惊天动地的成就。
引语的作用:凝神起兴点题二、基于知识目标的教学设计——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一)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建国之初的外交方针,中苏建交的背景及意义,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出发点及其内容和历史意义,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及其意义,中国参加亚非国际会议及其意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历史背景和有关史实,中美关系改善的时代背景及有关史实,中日关系改善的时代背景及有关史实,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改善和发展同俄、美、日、法等世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及其意义,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的活动及贡献。
知识目标的教学设计要求:全面、具体、有序(二)知识目标的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结构,板书结构)(1)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①中苏友好②中美敌对③三大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中国).出发点: 五项原则及其相互关系②实践:日内瓦会议. 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③历史意义. 解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①历史背景: 解释:为什么是恢复?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4)历史性的握手①中美关系的改善:历史背景.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②中日关系的改善:历史背景:田中角荣访华.(5)国际交流与合作①原则——四项原则②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6)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①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②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③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序号时间外交成就历史意义1 1949年中苏建交2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4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5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6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7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8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9 1979年中美建交10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11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HDG3〗12 2002年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三、基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设计——问题情境下的自主学习(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营造情境(教师的活动)形成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活动)自主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形成认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过程体察,方法体会,情感体验,价值判断)实现问题情境下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可以有两种设计:一种是立足于面(全体学生、全部教材内容)的问题引导式教学设计,一种是立足于点(个别学生、一部分教材内容)的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二 )立足于面的问题引导式教学设计(1)营造情境——考察外交活动和外交目的的思路。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 “乒乓外交”
• 1972年尼克松访华
• 《中美上海公报》
《中美两国乊间的关系,指出 双斱都丌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 • 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 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二. 中美关系改善
1. 原因:
美国方面:随着美苏争霸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化,改善不中国的关
系实际上是美国为了对抗苏联,调整对外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
中国方面:随着6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破裂和紧张,中国政府调整 了“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也积极谋求改善不美国的关系。
中国
苏联
美国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二. 中美关系改善
1. 原因 2. 过程:
建国初期的外交
1971年10月25日,中国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中国代表团笑逐 颜开。左为中国外交部 副部长乔冠华,右为中 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
中国的国旗在纽约联 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二. 中美关系改善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二. 中美关系改善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二. 中美关系改善
④.2002年,和东盟签订《中国——动能全面经济合作框 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新 时 期 的 外 交
二.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的热潮。
新 时 期 的 外 交
一. 国际交流不合作
1. 原则 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収展。 2. 成就
①.丌断扩大同収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②.在多边经济领域叏得显著成就,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WTO)。
③.90年代以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促进了亚 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収展。
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数千年不倒

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数千年不倒,中国何以在当今世界演绎大国崛起的神话,不只是因为我们有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庞大的人口数量,不只是因为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只是因为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科技不灭的影响,还因为,因为我们有5千年——甚至更久远的历史,因为这5千年中从未间断的文明,还有这5千年的中华文明中亘古久远的民族精神——中华魂!一、中华魂,是艰苦奋斗,是自强不息中华魂,是越王勾践为复国而卧薪尝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内忧外患时的埋头苦干一心搞生产是刘翔为争夺男子110米跨栏而努力训练。
中华魂,是艰苦奋斗,是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方能锐意进取,方能日益接近我们心中最初设想的那个理想的人,成为当代社会中令人艳羡的白领.骨干.精英。
一段一段蜿蜒千里的长城是中华魂的集中体现,她雄浑、坚强,屹立千年不倒。
她挺立着自己的脊梁,也支撑着华夏儿女的傲骨,生生不息,流传不灭。
中华魂以她独特的方式汹涌着不绝的热切,流动着滚烫的激情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以长城为依托,以黄河为韧带,千世万世永恒长存。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
勤奋可使天才如虎添翼,也可使庸者赢得一切。
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
许多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迟钝的人都会超过那些只有天赋而没有毅力的人。
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们。
天赋超常而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
只有艰苦奋斗,才能自觉克服学习不钻、生活不俭、境界不高的陋习;只有艰苦奋斗,才能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思想诱惑,坚守做人的道德防线;只有艰苦奋斗,才能防止各种享乐思想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保持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0、70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果?如果 把这些成果视为中国“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成 功,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三大外交成果: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的恢复;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关系的改善。 关键:中美关系的缓和。
80年代以来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外交方针
国际环境: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日益壮大,世 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发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 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外交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的 外交战略: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 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 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 改变了“一条线”战略,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 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邓小 平指出:“我们的对外政策。那就是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 外交政策? 当时的国际形势是美国采取敌视中国 的政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 上包围,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为了 保卫胜利成果、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自 主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三大外交政策 2 .中苏友好 1949年,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 并于次日与我国建交。(建国一周年 时,新中国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系)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 访问苏联。两国政府签订《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和其他协定。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四项原则
平等互利
形式多样 讲求实效 共同发展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四项原则
2.表现 (1)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四项原则
2.表现
(1)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堂学案【课标要求】⑴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⑵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⑶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⑷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考纲要求】现代中国的的外交(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的知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日内瓦会议与亚非国际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基本史实;新时期中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到史实。
②理解和运用:结合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新中国所取得的外交成就;理解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和影响;新时期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③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本质——“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外交活动和外交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2、过程与方法①了解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分析新、旧中国外交的本质区别;②通过影视资料和历史图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③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了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也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通过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认识到在维护国家利益前提下,解决国际问题的外交策略。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 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1954年6月下旬, 应邀访问印度时,和印度总统拉金德拉· 普拉沙德 (右一)、副总统萨瓦帕利· 拉达克里希南(右三)、 总理贾瓦哈拉尔· 尼赫鲁合影。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1953年中印谈判--内容-2、实践(发扬光大)
西方舆论极力贬低这 (1)日内瓦会议: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身 次会议:“将在愈混 份参加国际会议,起积极作用 乱和犹豫不决的状态 中结束”。美蒋特务 还在会议前夕制造了 (2)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 1955 年, “克什米尔公主号” 客机爆炸事件。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促成会议圆
(3)尼克松访华:1972年上海签署《联合公报》,终于 重新走到合作得起点。 (4)中美建交:1978《建交公报》,1979正式建交 2、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历史背景 (2)田中角荣访华,1972年,签定《联合声明》
3、和中国建交热潮
请举出至少三个实例, •第三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 年以来)的外交 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 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 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 1、多边外交 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 越重要作用。 2、四项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共同发展
毛泽东与尼克松会见
中日《联合声明》 谈定后,周恩来 总理对田中首相 说:“我们重建 邦交,首先要讲 信义,这是最重 要的。”接着周 总理题下:“言 必信,行必果” 六个大字赠给田 中首相。 田中首相高兴接 受后,也挥笔题 了“信为万事之 本”回赠周恩来 总理。
1972年9月,周恩来同日本内阁 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
第26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编写:班级:小组:姓名:审核:【课标要求】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学习目标】1、识记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成就?七十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成就2、你如何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3、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影响。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课前案【自主学习要求】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课中案【预习反馈】1、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成就?2、七十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3、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成就4、你如何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5、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要求: 1、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小组长组织讨论,安排做好相关记录,并确定展示探究成果的同学。
)探究一: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
政治舞台上“巨人”的握手,会引起社会的“震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
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
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
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摘自《第一次握手》(1)国共前两次握手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又分别有何巨大作用?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中国加入WTO、APEC、建立中国-东盟贸易区)、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及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
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新中国外交是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体现。
⑵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赖和赞誉。
⑶我国外交战线人才济济,周恩来、乔冠华等人都是外交领域的“天之骄子”。
新中国外交成就斐然,与旧中国外交有天渊之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四、知识连接1、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历史意义中美关系缓和以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