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轴索损伤49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47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47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十一月份《让好习惯伴我成长》中队活动方案五年级中队辅导员:何秋蓉一、活动目的: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抓孩子的自理能力。

针对小学生特点,通过生动的表演、精彩的比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习惯培养。

二、活动准备:1.学习培养习惯的行为规范。

《三句半》、《拍手歌》2. 学生根据自己一学期的成长过程,改编三字歌,学唱《三字歌》和《劳动最光荣》。

三、活动过程:(一)、各小队汇报人数(二)、出旗(三)、唱队歌(四)、中队长讲话少先队员们,自从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以来,大家都能用规范和守则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少同学还养成了爱学习、爱劳动等良好的习惯,可也有一些同学身上的坏习惯仍不少:比如,不文明地追逐吵闹,浪费粮食等。

其实,养成良好的习惯十分重要,什么样的习惯决定了什么样的行为,希望大家都能养成好的习惯。

下面,我宣布:“让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中队会现在开始!下面请蒲春利同学上台和我一起主持,请大家欢迎。

甲(衡艳):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和你最亲密。

乙(蒲春利):我不是你的手脚,但我最听你的话。

甲: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

乙: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坏蛋。

甲:我到底是谁?全班齐:我就是习惯。

甲:我们踏进美丽的校园已经快一个学期了,在这里我们学到了知识,结识了朋友,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还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听,几位同学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请欣赏《三句半》。

《三句半》班里今天真热闹,小朋友们齐欢笑,要问今天啥日子?——中队活动日!记得刚刚来校园,又惊又喜心里颤,什么事都得自己干,——不习惯!我们在家是“小皇帝”,爷爷奶奶是“奴隶”,想想过去真惭愧,——太可气!刚入校,不会穿衣和叠被,连基本的自理都不会,心里面是干着急,——掉眼泪!校园生活三个月,好像海上顶风船,为了德智体美全发展,——不怕难!风吹杨柳万千条,各门学科啥都学,各项比赛争第一,——列前茅!老师待我像妈妈,学习生活一手抓,父母看我们进步大,——笑哈哈!老师对我们亲又亲,为小朋友们操碎了心,我们长大以后不忘本,——报师恩!老师教我们真不易要给老师、父母争口气,学好本领报祖国,——再努力!红旗飘飘舞东风,我们要成为合格小学生,要把好习惯早养成,——做好儿童!为了今天的中队会,大家辛苦来准备,后面还有好节目,——撤退!乙:那你们知道什么是习惯吗?各小队讨论一下。

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护理

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护理
0c65f5ea 医学期刊
16747J[4]。1 周后开始进食,定时、定量,遵循 由少到多、由稀到干的规律。昏迷者可行鼻饲,鼻 饲前应抽取胃液,观察其色、量及性状,鼻饲后观 察有无腹胀、恶心呕吐及大便情况。如出现腹胀、 呕吐,抽出胃液为血性或解柏油样大便,应立即禁 食,并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
2.2.2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DAI 病人全身免疫力下降,极易并发褥疮和各类感染, 因而决不能忽视各项基础护理。室内空气应定时消 毒,各种应严格无菌操作。胃管、导尿管不宜留置 过久,一般超过 1 周后要及时更换。口腔护理每日 晨、晚 2 次。并建立翻身卡制度,每隔 1~2h 替病
0c65f5ea 医学期刊
15 例 DAI 病人施行亚低温疗法,降温效果满意, 方法为以制冷式降温毯并给以冬眠药物,可将体温 控制在 33~35℃之间。实践和理论均证明亚低温 具有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氧耗,减少钙离子内流, 保护细胞膜,减轻脑水肿等多种作用[3]。
2.2 当 DAI 病人进入康复阶段,其护理重点应 转为
2.2.1 补充能量,促进机体康复。伤后 1 周内, 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此时不宜进食,而应通过静脉 给予胃肠外营养,每日摄入能量一般为 12560~
2.1.3 控制中枢性高热。DAI 往往伤及丘脑体 温调节中枢,中枢性高热的发生率很高,势必进一 步加重脑损害。应将病人置于易于散热的环境下, 室温保持在 25℃左右为宜。于高热病人的头部、 颈部、股部放置冰块,或用温水擦洗上述部位以行 物理降温,同时行动态体温监护。近 1a 来我们对
0c65f5ea 医学期刊

院近年来收治的 DAI 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 1993 年 8 月~1999 年 6 月共收治 DAI 病人 112 例。男性 84 例,女性 28 例;年龄 4~68 岁,平均 38.1 岁。受伤程度 GCS9 分者 32 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参考模板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参考模板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采用尼莫地平和高压氧治疗的有效性,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7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GCS评分明显提高,患者预后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尼莫地平和高压氧联合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尼莫地平高压氧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由于头部受到钝力作用后,导致脑蛋白质轴索弥漫性损伤[1]。

疾病可独立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同时并存。

其临床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约占35%左右[2]。

临床对此疾病的治疗,可采用多种方法。

我院在临床工作中,结合尼莫地平和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7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7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由明确的外伤史,并在损伤后出现意识障碍,经CT检查有多处挫裂伤和出血点[3]。

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18-67岁之间,平均(39.97±7.11)岁。

损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21例,高空坠落伤8例,硬物击伤6例。

患者从受伤到入我院治疗的时间为1-10小时,平均(5.16±2.01)岁。

实验组患者3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16-65岁之间,平均(39.26±7.77)岁。

损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23例,高空坠落伤7例,硬物击伤5例。

患者从受伤到入我院治疗的时间为1-13小时,平均(5.78±21.87)岁。

弥漫性轴索损伤51例诊治体会

弥漫性轴索损伤51例诊治体会

弥漫性轴索损伤51例诊治体会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yse axonal-injury,DAI)是在特定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表现,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的临床表现[1]。

目前临床诊断治疗仍有困难,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51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42例,女 9例;年龄在19-67岁,平均年龄为36.2岁,受伤类别其中交通伤为48例,坠落伤3例。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伤后均表现为原发性昏迷,且时间均在6小时以上,其中24小时以内6例,24-72小时10例,大于72小时35例;瞳孔变化:双瞳孔散大3例,一侧瞳孔散大8例,瞳孔多变或同向凝视为12例,瞳孔正常为28例;GCS评分:3-5分19例,6-8分32例。

1.3 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做头颅CT检查,其中脑膜室出血2例;额、颞底挫裂伤5例;大脑深部有散在出血灶为13例;未见明显异常14例;弥漫性脑肿胀、脑室缩小或鞍上池消失为17例。

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

1.4 治疗方法本组病人均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法,主要措施为①均进入重症监护病房,连续检测病人的心率,血氧、体温、瞳孔变化、肢体活动情况及记出入量。

常规检查血生化及肝肾功能变化。

②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三天后病人昏迷加深均采取气管切开,确保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③早期给予晶体的利尿剂甘露醇,速尿或妥拉塞米,以后配合胶体脱水剂白蛋白交替使用,以降颅内压。

④早期行物理降温,使用冰帽等措施,如出现发热,可配合使用中药安宫牛黄丸,效果佳。

⑤重视肠内营养,24小时后可考虑置胃管,早期鼻饲,并用药防止应激性溃疡。

⑥预防感染。

⑦早期用纳络酮,胞二磷胆碱等,配合使用神经营养剂。

⑧72小时后给予活血化瘀治疗及扩张脑血管药物,如长春西汀,血栓通等。

⑨康复期可佐以中药辨证用药以综合治疗。

1.5 结果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本组恢复良好12例,轻度残疾16例,重度残疾10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8例。

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摘要】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临床罕见但严重的疾病,本文旨在通过分析56例病例,探讨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预后评估和病因。

病例研究发现患者主要表现为脑干和脊髓受损,影像学可见脑干轴索异常信号。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预后仍不确定。

病因分析发现免疫相关和遗传因素可能与该疾病有关。

总结认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需要更多临床病例研究以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预后进行更精准评估。

该研究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关键词】脑脊髓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分析、影像学、治疗方法、预后评估、病因分析、临床应用、展望。

1. 引言1.1 疾病概述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神经轴索的广泛受损,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受到影响。

患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目前尚不清楚该病的具体病因,也缺乏明确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预后评估以及病因分析,以期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预后评估和病因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策略。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深入了解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像学特征,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病因分析,我们也希望能够揭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发生的可能机制,为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提供更为有效的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望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为临床实践和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大的益处。

2. 正文2.1 临床特点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脑部疾病,其临床特点表现多样化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弥漫性轴索损伤56例临床分析参考模板

弥漫性轴索损伤56例临床分析参考模板

弥漫性轴索损伤 56 例临床分析【关键词】轴索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颅脑损伤,是指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

因其致残、死亡率高,已受到重视。

本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56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回顾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

男39例,女17例;年龄6~72岁,平均37.6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38人,坠落伤12人,打击伤6人。

GCS评分:3~5分23例,6~8分21例,9~12分12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人伤后均有昏迷,持续时间较长。

入院时双侧瞳孔散大4例,一侧瞳孔散大8例,针尖样瞳孔5例。

一侧肢体偏瘫者7例,去大脑强直状态2例,有呼吸与脉搏频率、节律改变6例。

1.3 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

未发现明显异常3例,出血灶位于皮质下的16例,位于第三脑室及胼胝体11例,位于脑干的10例,侧脑室内出血的7例,位于上述部位两个以上部位的9例。

其中合并皮质下和侧脑室内出血的3例,第三脑室及胼胝体以及脑干同时出血的2例,皮质下和第三脑室及胼胝体均有出血的2例,皮质下和脑干同时出血的1例。

1例患者皮质下、侧脑室、第三脑室及胼胝体均有散在出血。

1.4 治疗情况:所有病例均给予吸氧、脱水、抗感染、支持、神经营养等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冬眠治疗,防治脑水肿,维持生命体征及内环境稳定,积极防治并发症。

43例患者行气管切开,30例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本组6例复查CT发现颅内迟发血肿超过30ml 而行开颅血肿清除,有9例伤后出现严重脑肿胀予行去骨瓣减压。

行脑室外引流术17例,有19例患者行高压氧治疗。

2结果根据GOS标准,恢复良好的11例,中残17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4例。

死亡率25.0%。

3讨论DAI是一种原发性脑损害,系当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暴力时,因剪应力而造成的神经轴索损伤。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46例临床分析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46例临床分析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46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46例DAI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结果良好10例,中残3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9例。

结论DAI 患者主要根据临床表现、颅脑CT或MRI扫描明确诊断。

目前对DAI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及时正确诊断,早期高压氧治疗,早期康复训练,及时气管切开,神经营养药物应用,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患者意识障碍好转时间明显缩短,明显改善预后。

标签: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综合治疗;预后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在特殊的外力作用下(主要是旋转剪应力)使脑组织内部广泛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

临床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差的一种颅脑损伤。

本研究收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46例DAI患者的病历资料,就其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2例,年龄16-69岁(平均35.3岁)。

其中车祸伤37例,坠落伤7例,打击伤2例。

1.2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入院时即行颅脑CT扫描。

伤后24H内再行颅脑CT扫描,患者病情许可及时行颅脑MRI检查,检查所见病灶分布:提示脑实质内中轴附近散在点片状出血,尤其是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处、基底节、小脑等区域散在、斑片状(小于2cm)出血30例,胼胝体出血灶(小于2cm)4例,脑干出血(小于2cm)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未发现明显异常者5例。

伤后复查脑CT 提示弥漫性脑肿胀者14例。

1.3临床诊断与分析入院时4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入院后昏迷均超过6小时,GCS 评分均6h);(2)影像学检查发现大脑半球白质内小出血灶(直径小于2CM),尤其出血介于灰、白质交界处的颅内散在的小出血灶,或胼胝体、脑室、脑干或小脑等部位直径小于2cm出血灶或正常;(3)颅内压正常但临床状况差;(4)无颅脑明确结构异常的创伤后持续植物状态;(5)创伤后弥漫性脑肿胀;(6)尸检可见DAI病理征。

弥漫性轴索损伤36例临床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36例临床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36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象学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和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

结果恢复良好6例(16.7%),中残7例(19.4%),重残14例(38.9%),植物生存4例(11.1%),死亡5例(13.9%)。

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情重,预后差,应给予多途径的综合治疗;MRI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 mechanism,and its clinical features imaging and treatment methods and significanc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6 cases w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 were analyzed. Results Six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16.7%),moderate disability 7 patients(19.4%),severe disability 14 patients (38.9%)vegetative state 4 (11.1%),5 patients died (13.9% ).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 in a serious condition and poor prognosis,should be give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a variety of methods,MRI examination can improve the diagnosis rate.[Key words] Diffuse axonal injury;Diagnosis;Treatment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在重型颅脑创伤中发生率较高,在闭合型颅脑损伤死亡患者中占29%~53.5%,准确的诊断与及时有效的治疗能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我科从2008年6月~2011年12月共收治36例DAI 患者,现总结分析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况 下 , 尽 早 做 出诊 断 , 对 患 者 预 后 有 很 大影 响 。 应 这
11 一般情况 .
本 组患者男 4 4例 , 5例 , 女 年龄 1 3~6 7岁 , 平
均 3. 57岁。损伤原 因: 交通肇事 3 , 5例 坠落伤 7例 , 高空坠落物
砸伤 2例 , 斗殴伤 5例。伤后 来 院时间为 0 2~5 。格 拉斯哥 . 2h
2 结 果
保持呼吸道通 畅 , 早期纠正低 氧血症是降低弥漫行轴索损伤
残死率的主要原 因, 呼吸道不 畅, 可使胸腔内压力增 高, 内静脉 颅 回流不畅 , 致使颅 内静脉 压升 高 , 脑水 肿加 重 , 使 同时 呼吸道 不 畅 , 以引起肺通气 量不足 , 可 使脑缺氧和血二氧化碳分压 升高 , 亦
预后评分( C ) 3 8例 , 5分 2 , G S :分 4— 8例 6—8分 1 3例。合并颅 内血肿 7例 , 合并其 它部位骨折 7例 , 复合伤 5例。 12 治疗 方法 . 手 术 的 6例患 者 中, 并 骨折 4例 , 合 复合 伤 2 例, 均未行开颅手术 , 行保守综 合治疗 , 主要包 括 : 持呼 吸道通 保 畅、 早期纠正低 氧血症 、 早期应 用冬眠药 物 、 期纠正低 血压 , 早 应 用脑细胞营养药物 , 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等。 及 13 功能评定 .
【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 综合 治疗
笔者所在科室 自2 0 02年 9月 ~ 08年 9月间共收治弥漫性 20 轴 索损伤患者 4 9例 , 复 良好 者 l , 恢 9例 中度残疾 1 , 0例 重度 残 疾 4例 , 植物生存 3例 , 死亡 1 , 3例 病死率为 2. 3 6 5 %。将其诊 治
情况 , 回顾 性 分 析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法
间、 灰质核团与白质交 界区 、 室周 围、 胝体 、 脑 胼 脑干 背外侧及 小 脑 内有散在 的毛细血 管小 出血 灶 而无 占位效 应。c T因分 层 扫 描 , 易漏检病灶 , R 检查要求高 , 容 M I 有支架 和一些金属急救设备 不能进入 MR 室 , I 躁动患者难 以合作 , 影响 了患者的检查 。患者 所表现 的临床症 状 、 体征有 时与影像学 不符 , 这时更应考 虑到弥 漫l 生轴索损伤存 在 , 避免漏诊或对病情估计不足 。条件允许 的情
可加 重 脑 水 肿 , 颅 内压 进 一 步 增 加 , 成 恶 性 循 环 , 病 情 迅 速 使 形 使
恶化 … 。早期应用冬眠药物 , 早期纠正低 血压 , 以使受损部位 不 再进一 步扩大 , 减轻 临床症状 。激 素对 于减轻 脑水肿 , 促进神 经 功能恢复 , 降低颅 内压有 明显作用 , 伤后早期大剂量应用 , 同时应 注意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对 于伤后 内分泌紊乱及水 、 电解质失衡 要积极处理 。脑保 护治疗 的同时要早期应用血管扩 张剂 , 静脉应 用尼莫通 , 可以减轻轴索钙超 载引起 的轴索肿胀 , 于患者预后 对 有很好 的效果。总之 , 对于弥 漫性轴索损 伤的患者 , 尽早 做 出明 确诊断 , 保持呼 吸道通 畅 , 早期 纠正低 氧血症 、 期应 用冬 眠药 早 物、 早期纠正低 血压 、 应用 脑细胞 营养 药物 、 及时 处理 各种并 发 症 , 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 可
[] 3 郭士绂. 临床 骨科 解剖 学. l版. 第 天津 : 津科 学技 术 出版 天
社 .9 6: 6 1 8 41 .
[] 4 吴在德 , 吴肇 汉. 外科 学. 6版. 第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人
20 6: 2 —7 0 76 63.
[] 1 吴小峰 , 高伟 , 田纪伟. 对严重肩锁 关节脱位手 术治疗方 法选
恢 复 良好 者 1 9例 , 中度 残 疾 1 0例 , 度 残 疾 4例 , 物 生 存 重 植
者 3例 , 死亡 1 。病死率为 2 . 3 。 3例 65 %
3 讨 论
以往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都是 尸检病理诊 断 , 近年来 C T和
MR 广泛应 用 于 临床 , I 能对 弥 漫性 轴 索 损 伤 在 临 床 上作 出诊 断… ,odbs C roe 等报道 , 重型弥漫性 轴索损 伤患者痊愈 率为 5 , % 重残率为 4 % , 9 植物生存率 1% , 死率 为 4 % 。 5 病 9 C T因其扫描成像 快而成 为首选 , I MR 因其分辨 率高对 弥漫 性轴索损 伤的诊断 显示 了独具 的优势 , C 是 T扫 描所不 能及 的。 弥漫性轴索损伤在 C T或 MR 扫描上 表现为 大脑皮质 与 白质之 I
【 收稿 日期 】 2 1 0 2 00— 3— 6
间张力带 固定 和重建 喙锁韧 带治疗 严重 肩锁 关节脱 位 , 取材 简 单, 操作方便 , 固定 可靠 , 疗效 满意 , 费用低廉 。无 论是新 鲜脱位 或陈旧性脱位 , 皆可使用本法治疗并 取得满意 的疗效 。
参 考 文献
1 6 —1 8 9 9 .
弥漫性 轴 索损伤 4 9例 临床 分 析
王 蒙 李 东 内蒙古林业 总医院神 经外科 ( 内蒙古 牙克石 0 2 5 ) 2 10
【 摘要 】 目的
内蒙古林业总 医院急诊科
采用保 守综合治疗。结果 恢
通过对 4 例弥漫性 轴索损伤 患者的治疗 , 9 回顾性分析检 查和治疗的要 点。方法
复 良好 者 1 , 9例 中度 残 疾 1 , 0例 重度 残 疾 4例 , 物 生存 3例 , 亡 1 。结 论 植 死 3例
病死率。
对 于 弥 漫 性轴 索损 伤 的 患者 , 尽 早 做 出 明确诊 断 , 要
保持呼吸道 通畅, 早期纠正低 氧血症 , 早期应 用冬 眠, 早期 纠正低血压 , 用脑 细胞 营养药物 , 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 应 及 可以降低 致残率和

矿誊薯中 医 学研囊 | 2 1 董4月 譬 - 多| 外 i 0年 曩 第 8卷 |i |究 薯0 一g jl | 第8 CI S AD OE NMD A SAC 期 H E N RI EI L E RH NE F G C RE
囊毒手 | 萎碧 誊 蔓 蓦誊誊0 碧萎 尊营 | :参毒 誊簪 善 |孝学} 量: 影稽
择的探 讨( 2例报 告) 中国矫形 外科 杂志 ,0 7 1 (2 : 附5 . 20 ,5 1 )
9 1—9 3 0 0 .
【 收稿 日 】 21 — 3 2 期 00 0 — 5
[ ] 亦璁. 2王 创伤早期处理. 1版. 第 北京 : 民卫 生出版社 ,94: 人 19

12 — 8
参 考 文 献 [] 基荛, 诚. 代颅脑损 伤学. 海 : 1江 朱 现 上 第二 军 医 大 学 出版 社 。
1 9: 2 —2 2. 99 2 0 2
按 G S评分判定 : C 恢复 良好 l , 9例 中度残 疾 1 0
例, 重度残 疾 4例 , 植物 生存 3例 , 死亡 1 。 3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