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标准操作规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全版.pptx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全版.pptx
查、手术室等。 • 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1.2m。
.精品课件.
37
三、建筑与布局隔离要求
➢隔离要求 • 应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及疑似
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 各诊室内应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
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 急诊观察室应按病房要求进行管理。
.精品课件.
门诊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急诊科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精品课件.
25
三、建筑与布局隔离要求
❖1、建筑分区与隔离要求
➢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根据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 • 低危险区: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
务区等。 • 中等危险区: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 • 高危险区: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 • 极高危险区:手术室、ICU、器官移植病房等。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精品课件.
23
三、建筑与布局隔离要求
.精品课件.
24
三、建筑与布局隔离要求
主要内容
建筑分区与隔离要求
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负压病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感染性疾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 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 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
.精品课件.
14
一、术语和定义
❖清洁区
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 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 区域。 ➢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室、男女更 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精品课件.
28

隔离的标准操作规程

隔离的标准操作规程

目录1.目的 (1)2.范围 (1)3.责任人 (1)4.依据 (2)5.定义 (2)6.内容 (2)7. 附件 (7)1.目的建立隔离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隔离操作。

2.范围适用于II-IV期所有临床试验中实施隔离时。

3.责任人专业负责人。

4.依据《传染病学》及上海市卫生局颁发“上海市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规范”和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颁发“上海市医院消毒灭菌实用手册”第二版。

5.定义医学上的隔离可分为传染病隔离和保护性隔离两种。

传染病隔离是将处于传染病期的传染病受试者、可疑受试者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便于治疗和护理。

通过隔离,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会。

如传染病流行时的疫区、传染病院等。

保护性隔离是指将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易感染者置于基本无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如器官移植病区等。

6.内容6.1隔离预防的原则6.1.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采取相应隔离预防措施。

6.1.2隔离病室或受试者床头应有隔离标识。

6.1.3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受试者或可疑传染病受试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如科室或医院无条件收治时,尽快转送至定点医院收治,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其他感染性疾病受试者与非感染性疾病受试者宜分室安置。

如条件限制,可考虑将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受试者安置在同房间。

6.1.4传染病受试者或疑似传染病受试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置。

6.1.5加强隔离病室空气、物表的清洁消毒。

物体表面应每日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6.1.6受试者出院后按规范进行终末消毒。

6.2呼吸道隔离:适用于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6.2.1实施标准预防。

6.2.2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2023年最新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ppt课件

2023年最新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ppt课件

特殊情况的报告与处理
疫情暴发
• 当医院出现疫情暴发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 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重大疫情
• 当医院出现重大疫情时,如新发传染病、国际关注 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同 时上报相关部门并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05
培训与考核
培训对象与内容
总结词
• 全面、分层、重点突
隔离设施与装备
隔离病房
• 根据传染病疫情的种类和特点,医院需设立相应的隔离病房,病房内需配 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物资,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紫外线消毒灯等。
防护用品
• 医护人员在进行隔离治疗时需穿戴防护用品,如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 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隔离操作流程
接诊流程
• 医院应建立规范的接诊流程,包括接诊医生对患者的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等,以尽快明确病情和传染性。
• 注重隔离措施的落实和效果监测,及 时调整和完善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
02
隔离技术要求
隔离种类与级别
隔离种类
• 根据传染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和病情严重程度,隔 离可分为多种类型,如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 隔离等。
隔离级别
• 隔离级别根据传染病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 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级别,不同级别对应不 同的隔离要求和措施。
2023年最新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隔离技术要求 • 隔离制度及管理 • 特殊情况处理 • 培训与考核
01
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是指医疗机构为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 和疾病传播而采取的一系列隔离措施和技术的规范性文件 。

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PPT课件版(中文版)

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PPT课件版(中文版)
2024/1/28
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防控 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 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
执行。
强化监管
加强合作
加大对医院感染防控工 作的监管力度,发现问
题及时督促整改。
27
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 共同推进医院感染防控
工作的开展。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8
清洁方法
01
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擦拭墙壁,去除污渍和尘埃。
消毒方法
02
使用含氯消毒剂、酒精等消毒剂,对地面和墙壁进行喷洒或擦
拭,确保消毒效果。
注意事项
03
定期更换清洁用具,避免交叉污染;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滋生
细菌;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确保安全有效。
15
04 手卫生规范及操 作技巧
2024/1/28
01
02
03
原理
利用高温高压蒸汽使菌体 蛋白质变性、凝固,达到 灭菌目的。
2024/1/28
适用范围
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 的物品,如手术器械、敷 料等。
注意事项
物品需清洗干净、干燥, 包装符合要求;定期检查 灭菌效果。
8
化学浸泡法
原理
将物品浸泡在一定浓度的 化学消毒剂中,通过化学 作用达到消毒目的。
2024/1/28
适用范围
不耐高温、不耐高压的物 品,如导管、内窥镜等。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及浓度 ;物品需彻底清洗干净, 避免残留物影响消毒效果 ;定期更换消毒剂。
9
干热灭菌法
原理
利用干热空气使菌体蛋白质氧化 、变性,达到灭菌目的。
2024/1/28
适用范围

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穿隔离衣方法注:
a非一次性隔离衣穿戴时,注意勿使衣袖触及衣领。

脱隔离衣方法
操作完成,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图119-2A) 摘掉手套,实施手卫生后,解开颈后带子(图119-2B)
右手深入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用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拉下右侧袖子(图119-2C和D)
双手转换逐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图119-2E)
非一次性使用的隔离衣: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悬挂于适宜区域(图119-2F和G)
不再使用时或一次性隔离衣,脱下后污染面向内,卷成包裹
状,丢入指定回收袋或医疗废物容器内(图119-2H)
脱隔离衣方法注:
a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及污染物污染或有破损时,应随时更换。

b悬挂于污染区,污染面向外;若悬挂于清洁区,则污染面向里。

其他管理要求1. 一次性使用隔离衣,每次操作完成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不得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的隔离衣,应定期清洗、消毒或灭菌。

2. 隔离衣应放置于隔离病房的出、人口或病床旁,不能悬挂在更衣室。

3. 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时,隔离衣若无明显污染可连续使用。

接触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时,应在每个患者之间更换隔离衣。

4.不建议使用一次性手术衣代替隔离衣。

隔离措施标准操作规程

隔离措施标准操作规程

隔离措施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隔离措施的正确、规范执行,以减少潜在风险和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隔离措施的工作场所、医疗机构或其他涉及隔离措施的场合。

3. 定义- 隔离措施:指为了阻断疾病传播,保护其他人免于感染,而将疑似或确诊感染者单独隔离的行为。

- 疾病传播:指疾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等方式传染给他人的过程。

4. 隔离措施的执行以下是隔离措施的执行步骤:4.1 隔离区域设置确定合适的隔离区域,确保其具备以下条件:- 足够的面积,能够容纳所有需要隔离的人员;- 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流通;- 设备齐全,包括床铺、洗手间、垃圾处理设施等。

4.2 隔离措施操作流程执行隔离措施时,应遵循以下操作流程:1. 确认患者的身份和病情,并将其隔离在指定的隔离区域。

2.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3. 教育患者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告知其隔离期间的注意事项。

4. 定期检查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体温测量等。

5. 隔离期满或病情好转后,按相应规定解除隔离。

4.3 消毒措施对隔离区域及相关设施进行消毒,以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5. 隔离措施执行人员的责任隔离措施执行人员应具备以下责任:- 确保隔离措施的正确和规范执行;- 关注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追踪工作。

6. 应急措施在应对突发疫情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应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并确保所有工作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执行。

7. 培训与教育为所有相关人员提供隔离措施的执行培训与教育,确保其了解操作规程和正确执行隔离措施的重要性。

8. 评估和改进定期对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措施,以提高隔离措施的执行效果和安全性。

9. 相关法规和标准执行隔离措施的过程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以上为隔离措施标准操作规程的内容,以确保隔离措施在工作场所和医疗机构中的正确执行。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讲课用PPT医学课件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讲课用PPT医学课件
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损伤程度重,为深部伤口。 或割伤部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26
职业暴露的预防
医务人员预防HIV、HBV、HCV病毒感染 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 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 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 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 施!
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方式
1
高度危险物品-----灭菌
2
中度危险物品-----高、中水平消毒
3
低度危险物品-----低水平消毒清洁
17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
控制感染经诊疗护理器具的传播
1.减少侵入性操作
2.确保诊疗护理器具消毒灭菌
2
控制感染经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的传播
1.实施标准预防
衣服或面部可能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戴口罩 和眼罩
接触感染物品后、脱手套后立刻洗手 锐器的正确处理 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的正确处理
32
普遍性职业防护原则的5项基本操作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严格物
33
建立锐器损伤后的报告管理制度,一旦被刺伤立刻报告感 染管理科,评估发生情况。(见附表)
1.为病人操作后立即将使用的锐器放入锐器盒内 2.禁止回套针帽或用手分离针头,返回处置室进
行二次处理流程操作 3.传递手术器械时不能直接用手接,应使用弯盘
传递(刀、剪等锋利器械) 4.给不配合的病人使用锐器时,应有助手协助,
操作中始终保持警惕 5.在工作繁忙及抢救病人时,应忙而不乱,相互
配合,不违反操作规程 6.锐器伤后即刻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34

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ppt课件

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ppt课件
WHO等国际组织推荐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医院内部制定的具体评价标准
04
CATALOGUE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用品选用
手卫生规范操作流程
1 2
洗手设施与用品准备
确保提供充足的流动水、洗手液、干手设施等。
洗手步骤与时间要求
遵循六步洗手法,确保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
3
手消毒剂的选用与使用方法
选择合格的手消毒剂,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安全处置方法和注意事项
焚烧法
填埋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化学消毒法
适用于各种传染性废物及一次 性医疗用品的销毁。注意焚烧 要彻底,防止二次污染。
适用于一些不能焚烧的固体废 物,如破损的玻璃器皿等。注 意选址要远离居民区和饮用水 源,防止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 害。
适用于受污染的工作服、注射 器、敷料等物品的消毒。注意 物品要分类放置,控制温度和 压力,确保消毒效果。
适用于一些不能采用物理方法 处理的废弃物,如废液等。注 意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控制消 毒剂的用量和作用时间,确保 消毒效果并防止对环境造成污 染。
06
CATALOGUE
感染防控措施与应急预案制定
感染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
01
02
03
风险评估
对医院内部环境、医疗设 备、人员流动等进行全面 评估,识别潜在感染风险 。
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 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 处置。
使用前应检查物品包 装是否完好,如有破 损或过期应禁止使用 。
重复使用物品清洗与消毒流程
消毒
根据物品的性质和污染程度选 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浸泡、 擦拭、喷洒等。
包装
干燥后的物品应进行分类包装 ,标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等信 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个人防护装备。
❖ 4.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 装备处置患者。
精品课件
5
❖ 五、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 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 2.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 压脉带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 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2017-11-14 急诊科尤富娟
精品课件
1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 一、基本原则 ❖ 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
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 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 施。 ❖ 二、患者安置 ❖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 原则。 ❖ (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 者。 ❖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精品体课件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2
❖ 4)设立隔离标识。
❖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
精品课件
3
❖ 三、个人防护装备
❖ 1.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 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 2.隔离衣。
❖ (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 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 3.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守呼吸卫 生(咳嗽)礼仪。除了在负压病房内,患者需持 续佩戴外科口罩。
精品课件
14
❖ 四、人员限制 ❖ 应尽可能安排具有特异性免疫的医务人员进入病房。 ❖ 五、个人防护装备 ❖ 医务人员无论是否具有特异性免疫,当进人病房时,均应
❖ (3)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 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 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 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 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 行手卫生。
(咳嗽)礼仪。 ❖ 3.如患者已戴口罩,负责转运患者的人员不必戴口罩。
精品课件
11
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 一、基本原则
❖ 1.适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原,如麻疹病毒、水 痘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带状疱疹病毒,推测SARSCoV(SARS冠状病毒)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无论是疑似 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 (3)每日监测、记录负压值,并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观 察压差。
❖ (4)病房门应随时保持关闭。 ❖ 2.当负压病房不足时,应尽快将患者转送至有条件的医
疗机构。
精品课件
13
❖ 三、门急诊
❖ 1.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通过空 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
❖ 2.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条件受 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安置于专 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性疾病门诊。当患 者离开以后,应将房间空置至少1 h。
❖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 表面。
❖ 四、患者转运
❖ 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 3.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 的个人防护装备。
精品课件
4
❖ 三、个人防护装备
❖ 1.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 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四项的预防 措施
精品课件
7
❖ 二、患者安置
❖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 下原则。
❖ (1)优先安置重度咳嗽且有痰的患者。
❖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 (3)当需与其他不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 遵循以下原则。
❖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下列第二至第六项的预 防措施。
精品课件

❖ 二、患者安置
❖ 1.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应达到以下要求。 ❖ (1)空气交换≥6次/h(现存病房)或≥12次/h(新建或改建
病房)。 ❖ (2)病房空气可直接排至室外,若排入邻近空间或空气循
环系统需经高效过滤。
❖ 2.隔离衣。
❖ (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 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 表面。
❖ 四、患者转运
❖ 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 3.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
❖ 六、环境
❖ 病房环境表面,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杆、 床旁桌、卫生间、门把手以及患者周围的物体表面,应经 常清洁消毒,每班至少1次。
精品课件
6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 一、基本原则
❖ 1.适用于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原,如百日咳杆菌、 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 (特别是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4 h内)等,无论是疑似或确 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精品课件
9
❖ 三、个人防护装备
❖ 1.进人病房或分隔间应戴口罩。 ❖ 2.密切接触患者时,除了口罩以外,不建议常规佩戴护
目装备,例如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 3.针对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流感大流行的患者 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精品课件
10
❖ 四、患者转运
❖ 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动。 ❖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
❖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 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 者。
精品课件
8
❖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飞沫隔离,接触同 一病房内不同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 卫生。
❖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并且 建议患者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