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控制测量及习题

合集下载

大学控制测量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控制测量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控制测量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 测量物体的尺寸B. 测量物体的位置C. 测量物体的重量D. 测量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B2. 什么是控制测量中的误差?A. 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B. 测量工具的磨损C. 测量人员的疲劳D. 测量环境的变化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控制测量中常用的测量方法?A. 直接测量法B. 间接测量法C. 比较测量法D. 估算法答案:D4. 控制测量中,精度最高的测量方法是:A. 直接测量法B. 间接测量法C. 比较测量法D. 估算法答案:A5. 控制测量中,误差的来源可能包括:A. 测量工具的误差B. 测量人员的误差C. 测量环境的误差D. 所有以上答案:D6. 什么是控制测量中的误差传递?A. 误差从一个测量值传递到另一个测量值B. 误差从测量工具传递到测量人员C. 误差从测量环境传递到测量结果D. 误差从测量结果传递到测量工具答案:A7. 控制测量中的误差分析不包括:A. 系统误差分析B. 随机误差分析C. 人为误差分析D. 测量结果的分析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控制测量中误差的类型?A. 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C. 人为误差D. 绝对误差答案:D9. 控制测量中,误差的合成遵循什么原则?A. 算术平均原则B. 几何平均原则C. 根号和原则D. 四则运算原则答案:C10. 控制测量中,误差的分配原则是:A. 均匀分配B. 按比例分配C. 按重要性分配D. 按测量难度分配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控制测量中,误差的分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人为误差12. 控制测量的目的是确保测量结果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准确性;可靠性13. 在控制测量中,误差的传递公式通常表示为________。

答案:Δx = √(Δx₁² + Δx₂² + ... + Δxn²)14. 控制测量中,误差的合成原则是________。

控制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控制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控制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控制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控制测量中,用于确定地面点位置的基准是()。

A. 重力场B. 地磁场C. 地球椭球面D. 大气层答案:C2. 在控制测量中,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是()。

A. 仪器误差B. 观测误差C. 大气折射D. 地球曲率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控制测量的主要任务?()A. 建立平面控制网B. 建立高程控制网C. 进行地形测量D. 确定测量基准答案:C4. 控制测量中,角度测量的精度通常用()来表示。

A. 秒B. 分C. 度D. 弧度答案:A5. 在控制测量中,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A. 增加观测次数B. 延长测量时间C. 增加测量人员D. 增加测量设备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控制测量的目的之一是为____提供统一的基准。

答案:工程建设2. 测量中,为了消除系统误差,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

答案:重复观测3. 在控制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有全站仪、____和水准仪。

答案:GPS接收机4. 控制测量中,三角测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于____。

答案:大气折射5. 控制测量中,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通常采用____的方法。

答案:闭合差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控制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答案:控制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工程建设提供精确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基准,确保工程建设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建立控制网,可以为后续的地形测量、施工放样等提供准确的参考点,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 描述控制测量中常用的三角测量法的基本原理。

答案:三角测量法是一种利用三角形的几何特性进行测量的方法。

在控制测量中,通过在已知点上设置测量仪器,观测到其他点的角度,利用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未知点相对于已知点的位置。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确定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是控制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控制测量》试卷及答案2套

《控制测量》试卷及答案2套
《控制测量》期末测试卷B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 共20分)
1.技术设..技术总...检查与验收
2.技术设计.
3.成果(或产品)质...新技术
4.大地体
5.1956年黄海高程... 1980年国家高程系
6.i角导致的读数误差
二、单选题(每题2分 共20分)
1.C
2.. C
3.B
4.B
9.控制测量的任务书一般由()制定的。
A.工程的发包方 B.工程的承包方 C.工程的监理方 D.以上都可
10.在城市街区、地下工程等地区布设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
A.GPS网 B.三角网 C.导线网 D.边角网
三、判断题(每题1分 共15分, 答案写在下列答题卡上, 否则无效)
1.国家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是:分级布网、逐级控制,有足够的精度和密度,有统一的技术规格和要求。()
2.水平轴倾斜误差:
3.2c互差:
4.GPS测量的精度标准:
5.PDOP: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精密导线实地选点时, 对点位提出哪些要求?为什么?
2.何谓相位差?它属于何种误差性质?作业中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弱其影响?
3.设在某些方向垂直角超过3°的测站上进行水平方向观测, 应采取哪些措施?
A.大地高 B.正常高 C.正高 D.力高
6.水准测量要求视线离地面一定的高度, 可以减弱( )的影响。
A.制测量外业的基准面是()。
A.大地水准面B.参考椭球面C.法截面D.水准面
8.以下不是控制网的质量标准的为()。
A.精度标准B.可靠性标准C费用标准D.时间标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精密导线实地选点时, 对点位提出哪些要求? 为什么?

控制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控制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控制测量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控制测量学中,控制网的精度通常由下列哪项决定?A. 测量仪器的精度B. 测量方法C. 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D. 测量控制网的布设2. 以下哪个不是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A. 先粗后细B. 先高后低C. 先远后近D. 先外后内3. 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时,常用的测量方法有:A. 三角测量B. 导线测量C. 水准测量D. 所有选项4. 高程控制测量中,常用的测量方法不包括:A. 水准测量B. 光电测距C. 三角高程测量D. 磁力测量5. 控制测量中,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 增加观测次数B. 延长测量时间C. 增加测量人员D. 使用更高精度的仪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控制测量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7. 描述控制测量中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区别。

8. 解释什么是导线测量,并简述其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9. 假设在进行导线测量时,已知A点的坐标为(Xa, Ya),B点的坐标为(Xb, Yb),C点的坐标为(Xc, Yc),测量得到AB边的方位角为α,AC边的方位角为β,AB边的长度为S1,AC边的长度为S2。

请根据已知数据,计算C点相对于A点的坐标增量ΔX和ΔY。

10. 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已知A点的高程为Ha,B点的高程为Hb,AB 边的高差为h,B点相对于A点的高程增量为ΔH。

请根据已知数据,计算B点的高程Hb。

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D4. D5. A二、简答题6. 控制测量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确保工程建设的精确性,为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和测量数据,避免因测量误差导致的结构安全问题和经济损失,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7. 平面控制网主要用于确定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水平面上的位置,而高程控制网则用于确定其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

平面控制网通常采用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而高程控制网则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控制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控制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控制测量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控制测量学中,用于确定点在平面上的位置的坐标系统是:A. 直角坐标系B. 极坐标系C. 球坐标系D. 柱面坐标系答案:A2. 在控制测量中,用于测量两点间距离的仪器是:A. 水准仪B. 经纬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C3. 控制测量中,用于测量角度的仪器是:A. 水准仪B. 经纬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B4. 控制测量中,用于测量高程的仪器是:A. 水准仪B. 经纬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A5. 在控制测量学中,用于建立控制网的测量方法是:A. 导线测量B. 三角测量C. 交会测量D. 以上都是答案:D6. 控制测量中,用于确定点在空间中位置的坐标系统是:A. 直角坐标系B. 极坐标系C. 球坐标系D. 柱面坐标系答案:C7. 控制测量学中,用于测量两点间高差的仪器是:A. 水准仪B. 经纬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A8. 在控制测量中,用于测量水平角的仪器是:A. 水准仪B. 经纬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B9. 控制测量中,用于测量垂直角的仪器是:A. 水准仪B. 经纬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B10. 控制测量学中,用于测量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仪器是:A. 水准仪B. 经纬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控制测量中,用于确定点的平面位置的坐标是______。

答案:直角坐标2. 控制测量中,用于确定点的高程的坐标是______。

答案:高程坐标3. 控制测量中,用于测量水平距离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测距仪4. 控制测量中,用于测量垂直距离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水准仪5. 控制测量中,用于测量水平角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经纬仪6. 控制测量中,用于测量垂直角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经纬仪7. 控制测量中,用于建立控制网的测量方法是______。

控制测量试题及答案

控制测量试题及答案

控制测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控制测量的目的之一?A. 确保产品质量B. 提高生产效率C. 降低生产成本D. 优化生产工艺答案:D2. 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精确性B. 可重复性C. 灵敏度D. 快速性答案:D3. 控制测量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直接测量B. 间接测量C. 功能性测量D. 形态测量答案:A、B、C4.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控制测量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A. 平均值法B. 极差法C. 标准差法D. 中位数法答案:D5. 控制测量的常用工具包括以下哪些?A. 游标卡尺B. 螺旋测微计C. 压力计D. 示波器答案:A、B、C二、填空题1. 控制测量是指通过 _______ 和 _______ 等手段,对所测量的对象进行精确、可重复的检测和管理。

答案:测量仪器,数据处理2.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都是控制测量中常用的 _______ 方法。

答案:测量3. 在控制测量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平均值法、极差法和_______ 等。

答案:标准差法4.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和压力计都是控制测量中常用的测量_______ 。

答案:工具5. 控制测量的目的之一是确保产品 _______ 。

答案:质量三、简答题1. 简要介绍一下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

答: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包括精确性、可重复性和灵敏度。

精确性指的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要求测量结果尽可能与真实值一致。

可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测量,要求测量结果的变异尽可能小。

灵敏度是指测量仪器对于被测量对象变化的敏感程度,要求测量仪器能够准确感知被测量对象的变化。

2. 简述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

答: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功能性测量。

直接测量是指直接对被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如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间接测量是指通过其他物理量的测量结果计算出被测量对象的数值,如通过测量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6控制测量及习题

6控制测量及习题

123°30′06 ″ 101°46′24 ″ 4 3
3
闭合导线的计算步 骤
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 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1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1 与调整; 97°03′00″ (3).各边方向角的推算; A1″ 48°43′18 (4).计算坐标增量; 2 A 2″ A 105 °17′06 坐标增量闭合差 112°22′24 ″ XA=536.27m 的计算与调整; YA=328.74m 123°30′06 ″ (5).推算各点坐标。 101°46′24 ″ 4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点 连接角 号 ( 右)
° ′″
附合导线坐标 计算表
改正后 方位角 边 长 坐 标 增量(米) D 转折角 ° ′″ ° ′″ (米) X Y
43 17 12
改 正 后 坐标(米) 点 增量(米) 号 X Y X Y
1230.88 673.45
A B 5 6 7 8 C D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第三节.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目的: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要求:评定导线测量的精度, 合理分配测量误差。
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 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与调整; (3).各边方向角的推算; (4).计算坐标增量;坐标增量闭合差的 计算与调整; (5).推算各点坐标。
• 相邻测站上,奇站按“后前前后”观测,偶站按 “前后后前”观测 • 同一测段的水准路线上测站数目应为偶数; • 每一测段都要往、返测 • 一测段的往返测应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进行
精密水准测量:一等水准网,二等水准网
等 仪器 视距 级 类型 /m 前后 视距 差 视距 累积 差 黑、红 面分划 读数差 /mm ≤0.3 黑、红 面分划 读所测 高差之 差/mm ≤0.5 往返测高 差不符值 /mm

控制测量试题及答案

控制测量试题及答案

控制测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控制测量中,用于确定物体位置的测量方法是什么?A. 角度测量B. 距离测量C. 高程测量D. 速度测量答案:B2. 在控制测量中,用于建立控制网的测量方法是什么?A. 三角测量B. 导线测量C. 交会测量D. 水准测量答案:B3. 控制测量中,用于测量两点间高差的方法是什么?A. 水准测量B. 角度测量C. 距离测量D. 交会测量答案:A4. 控制测量中,用于测量两点间水平距离的方法是什么?A. 水准测量B. 角度测量C. 距离测量D. 交会测量答案:C5. 控制测量中,用于测量两点间水平角的方法是什么?A. 水准测量B. 角度测量C. 距离测量D. 交会测量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控制测量中,用于确定物体位置的测量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2. 导线测量中,用于建立控制网的测量方法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角度测量、距离测量3. 控制测量中,用于测量两点间高差的方法是______测量。

答案:水准4. 控制测量中,用于测量两点间水平距离的方法是______测量。

答案:距离5. 控制测量中,用于测量两点间水平角的方法是______测量。

答案:角度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控制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作用。

答案:控制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作用是建立一个准确的控制网,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基准和参考,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描述导线测量的一般步骤。

答案:导线测量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计算测量结果、检查测量误差、确定控制点坐标。

3. 说明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答案: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测量两点间的高差,通过已知点的高程来推算未知点的高程。

4. 阐述控制测量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答案:控制测量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包括:确定建筑物的位置、规划道路和管线、监测地面沉降、评估土地利用和规划城市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1119°01′12″ = 测理=48
容=606 =147
2
1
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 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与调整;
(3).各边方向角的推算; (4).计算坐标增量;坐标增量闭合差的
计算与调整; (5).推算各点坐标。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50
1.附合导线的计算
1.附合导线的计算
(1).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写 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等级关系:
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前一等 作为以后各等的控制基准,逐级控制 (由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 小地区内布置一级、二级、三级和图 根控制。
布置形式:
三角锁:三角锁(triangulation net chain)是由一系列连续三
角形构成的锁链状的平面控制图形,是三角测量中布设连续三角 形的两种主要扩展形式之一。
341
36
05
54
67.58
+63.94 -21.89 +63.93 -21.88 536.27 328.74
A
1
48 43 18
539 59 00 540 00 00
理=540 °00 ′ 00 ″
485.47 +0.09 -0.08 0 0
xy
= +0.09 =0.08
= x²+ y²=0.120
AB
A
B
1
(XB,YB)
A、B为已知边,点1、2为新建支导线点。
已知数据:AB,XB,YB
观测数据:转折角B, 1 边长SB1,S12
4.无定向附合导线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二.导线测量的外业
主要工作:
选点:在现场选定控制点位置,建立标志。 测距:测量各导线边(新边)的距离。 测角:观测导线各连接角、转折角。 定向:连接角要精确测定(连测)
C CD
B
1 SB1
S12
2 S23
AB B
1
2
3 S34 4 S4C C
3
4
(XC,YC)
D
(XB,YB)
附合导线图
A
观测数据:连接角B 、C ;
导线转折角1, 2, 3 ,4 ;
导线各边长SB1,S12,……,S4C。
3.支导线
3.支导线
B
SB1
1 S12 2
计算与调整; (5).推算各点坐标。
2.闭合导线的计算
2.闭合导线 的计算
1
(1).图形条件
1
理=(n-2)180° (7-1)
97°03′00″
=测-理
(7-2) 48°43′18A″1
A
XA=536.27m
A 112°22′24″
2 105°17′06
2″
YA=328.74m
第七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
第一节 控制测量概述
一、平面控制测量 二、高程控制测量 三、小区域平面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的概念
1.目的与作用
限制误差的积累和传播,保证测图和施工的精度和速度 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2.控制测量分类
按内容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三级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
三角网:由一系列相联系的三角形构成的网状水平控制网。
导线网:
平面控制测量
三角测量 导线测量
常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关系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关系
控制范围
三角(三边)网 城市导线
城市基本控制
三等 四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小三角 小地区首级控制
二级小三角
一级导线 二级导线 三级导线
图根控制
图根三角
图根导线
97°03′00″
(4).计算坐标增量; 坐标增量闭合差 的计算与调整;
48°43′18A1″
A XA=536.27m
A 112°22′24
1″05°127′062″
YA=328.74m
(5).推算各点坐标。
123°430′10061°″ 46′24 ″
4
3
3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表
导线点组成的图形为一系列折线 或闭合多边形。
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也称为单导 线,结点导线和两个环以上的导 线称为导线网。
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单结点导线
1.闭合导线
1.闭合导线
A、B为已知点, 1、2、3、4、5为 新建导线点。

A
已知数据:AB,XB,YB
SB1 B
0
B (XB,YB) S51
掌握四步工作的方法与要求。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第三节.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目的: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要求:评定导线测量的精度,
合理分配测量误差。
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 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与调整;
(3).各边方向角的推算; (4).计算坐标增量;坐标增量闭合差的
YB= 673.45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附合导线坐标 计算表
点 号
连接角 (右)
改正后 转折角
方位角
边长 D
坐标 增量(米)
改 正 后 坐标(米) 增量(米)
点 号
° ′″
° ′″ ° ′″
(米) X Y X Y X Y
A
B
+8
43 17 12
1230.88 673.45 B
5 6 7 8 C
94.18
-1 +81.79
147.44 -2
+146.92
+2 +46.70 +81.78
+2 +12.38 +146.90
+46.72 +12.40
1617.01 980.86 1698.79 1027.58 1845.691039.98
5 6 7 8 C
D
4 16 00
-9 +12
1119 00 24 1119 01 12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附合导线计 算步骤
满足图形条件: 理(右) 始 终 n180
精度要求:
f允 60" n
(3).各边方向角的推算;
XC=1845.69
D 4°16′00 ″
CD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YC;=1039.98 C
满足纵横坐标条件: x理 x终 x始
精密水准测量:一等水准网,二等水准网
等 仪器 视距 前后 级 类型 /m 视距

一 S05 ≤35 ≤ 0.5
视距 累积 差
≤ 1.5
黑、红 黑、红 面分划 面分划 读数差 读所测
/mm 高差之 差/mm
≤0.3 ≤0.5
往返测高 差不符值
/mm
≤2 K1/2
二 S1 ≤50 ≤ 1.0 ≤ 3.0 ≤ 0.5 ≤0.7 S05 ≤60
123°30′06 ″
4
4
101°46′24 ″ 3
(2).纵横坐标条件
3
X理=0 Y理=0 x=X测 y=Y测
(7-5) (7-6)
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的计算步 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
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1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与调整;
1
(3).各边方向角的推算;
≤4 K1/2
三、小区域平面控制测量
一.小区域平面控制网
为满足小区域测图和施工需要二建立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小区域平面控制
二.首级控制网 三.图根控制网 四.图根点
#导线测量和 计算
第二节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
一.导线的布置形式 二.导线测量外业
一.导线的布置形式
一.导线的布置形式
导线测量是小区域平面控制测量 中最常用的方法。
一等水准网:骨干,环线长1000-1500km 二等水准网:基础,环线长500-750km 精密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网:为地形测图和工程建设服务。
精密水准测量:一等水准网,二等水准网
基本规定: • 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m,累积差应小于3m; • 相邻测站上,奇站按“后前前后”观测,偶站按 “前后后前”观测 • 同一测段的水准路线上测站数目应为偶数; • 每一测段都要往、返测 • 一测段的往返测应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进行
y理 y终 y始
8
4
C 180°32′48
精度要求: T f 1
7
204°54′30 ″
D 2000
3
(5).推算各点坐标B 。5178°122′360
181°13′00 2 193°44′00 ″


43°1A7B′12 1″80°B13′36 ″
A
XB=1230.88
+2
-48.13 -97.06
+1
+86.52 +74.79 -48.11
612.18 415.26 545.62 490.05 448.56 441.94
1 2 3
94.38
+23.80 -91.33
-1 +1
+23.78 -91.32
472.34
350.62
4
A
112
+12 22 24
112
22
180 178 193 181 204 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