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取样方法
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底栖动物调查方法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在水底或附着在水底的动物。
调查底栖动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物搜集和环境监测。
生物搜集是指通过对水底沉积物或水样中底栖动物的采集和分析来了解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等情况。
下面是生物搜集的具体方法:1.沉积物样本采集:可以使用铲子、铁铲或底栖动物捕捞网等工具将沉积物取样。
根据研究目的,可以选择不同深度的采样点,并将样本收集在标记好的容器中。
2.水样采集:可以使用水样采样器具或直接将水样倒入采样瓶中。
注意选择不同深度的采样点,并尽量避免悬浮物的干扰。
3.沉积物和水样的处理:将采集的沉积物样本进行筛分和挑拣,将目标底栖动物收集到容器中。
对于水样,可以用过滤网过滤沉淀物,然后将过滤液中的底栖动物留取。
5.样本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类鉴定等方法,对采集到的底栖动物进行种类的判定和数量统计。
此外,还可以分析底栖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等信息。
除了生物搜集,还可以通过环境监测的方法了解底栖动物的情况。
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研究水质、沉积物特征以及环境参数等,来评估底栖动物的生境质量和生态状况。
下面是环境监测的具体方法:1.水质监测:通过采集水样,测量水的温度、pH值、溶解氧、水体浑浊度、营养盐和重金属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程度和酸碱度等情况。
2.沉积物监测:采集沉积物样本,分析其质地、有机质含量、颗粒大小和重金属等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反映沉积物的污染程度以及对底栖动物生存的适宜度。
3.环境参数监测:监测和记录水体的流速、氧气含量、水深、水动力学条件等环境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底栖动物的生存和繁殖都有重要影响。
4.数据分析和评估:将采集到的水质、沉积物和环境参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底栖动物的生境质量和生态状况。
比较不同监测点或不同时间的数据,可以判断底栖动物的分布情况和环境变化对其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底栖动物调查时,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研究对象的生态特征和生境需求。
柱状沉积物采集

柱状沉积物采集
柱状沉积物采集是一种用于采集湖泊、河流等柱状沉积样品的方法。
这种采集方法使用柱状沉积物采样器,可以确保在采集过程中不会打乱沉积物的自然层次。
以下是柱状沉积物采集的详细介绍:
采样工具:柱状沉积物采样器,这种采样器设计用于浅水和深水环境,采样成功率极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水环境沉积物采样,包括软泥和硬泥。
其特殊设计的球形捕芯器(球形采样管塞)和液压捕芯器(液压采样管塞)无需复杂的触动装置便可自动工作,防漏性能良好,保证采集的样品不混合、不漏。
采样过程:当柱状沉积物采样器进入水中时,取样管顶端的塑料阀门会打开,确保水可以自由流过取样器管。
采样器可以通过用手推或者自身重力插入采样底部。
当采到所需的样品时,将取样器从沉积物中取出,在上升过程中,取样器顶端的阀门会由于水压的作用而关闭。
向上移动产生一个真空作用,使得样品保留在管中而不会损失。
当取样器从水中取出后,通过一个活塞将样品取出进行分析。
采样要求:沉积物采样工具可用抓斗式采样器、柱状式采泥器或钻探装置采集。
在底泥堆积分布状况未知的情况下,采泥地点要均衡地设置。
在河口部分,由于沉积物堆积分布容易变化,必须适当增设采样点。
采泥方法原则是在同一地
方稍微变更位置进行采集。
混合沉积物样品可由采泥器或者抓斗采集,需要了解分层作用时,可采用钻探装置。
海洋沉积物样品采集注意事项

海洋沉积物样品采集注意事项海洋沉积物是研究海洋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来源。
为了获取准确和可靠的海洋沉积物样品,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采样位置: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非常重要。
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采样需求,在选择采样点时考虑水深、地理位置、海底地貌、沉积物类型等因素。
同时,还需避免人类活动和污染源附近的采样点,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采用适当的采样设备:根据不同的沉积物类型和采样深度,选择适当的采样设备。
例如,对于浅水区域的表层沉积物,可以使用手持式沉积物采样器;对于深水区域或需要获取较深层样品的情况,可以使用多管取样器、大型岩心钻探设备等。
3.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在采样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或物理损伤。
采样设备和容器应事先清洁,并在采样前彻底漂洗,以避免可能的交叉污染。
4.采样前后的防护措施:在采样前后,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保护采样人员和样品的安全。
例如,在采样过程中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样品;采样后,对设备和容器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潜在的生物风险。
5.标注样品信息:在采样过程中,要及时标注样品信息,包括采样位置、日期、采样深度等重要参数。
此外,还可以记录其他相关信息,如水体温度、盐度、溶解氧等环境因素,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
6.保存和运输样品:采集的海洋沉积物样品应尽快储存和运输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在储存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密封性和干燥性,以避免样品发生化学或生物反应。
在运输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包装材料,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失。
7.现场安全和环境保护:在进行海洋沉积物样品采集时,要注意现场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程序,确保采样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尽量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干扰,避免破坏珊瑚礁、海草床等敏感生态环境。
总结:海洋沉积物样品采集是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采用适当的采样设备、保持样品完整性、采取防护措施、标注样品信息、妥善保存和运输样品以及注意现场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注意事项,可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海洋沉积物样品,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河流沉积物测量技术的操作指南与数据处理方法

河流沉积物测量技术的操作指南与数据处理方法河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文系统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河流沉积物的测量则是研究河流环境和水文地貌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重点讨论河流沉积物的测量技术的操作指南和数据处理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1. 沉积物测量技术的操作指南1.1 沉积物采样沉积物采样是测量河流沉积物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获取代表性样品以进行后续的实验和分析。
常用的沉积物采样方法包括手动取样、自动采样和无人机采样等。
在采样前应先了解采样点的水深、水流速度和沉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和方法,避免样品的污染和变形。
1.2 沉积物测量沉积物测量是指用各种方式对采样得到的沉积物进行分析和测量。
常用的测量参数包括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密度、含水量和颗粒形状等。
其中,颗粒大小和密度是沉积物测量中最为常见的参数。
测量方法包括筛网分析、泥沙密度测量和颗粒径流速度测量等。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2. 沉积物测量数据处理方法2.1 数据校正与去噪由于沉积物的采样和测量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环境和操作因素的干扰,所得到的原始数据通常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进行数据处理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和去噪处理。
常用的校正方法包括校正公式和校正系数的计算,以减小误差的影响。
去噪方法包括滤波和平滑处理等。
2.2 数据分析与统计沉积物测量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研究河流的沉积过程和特性。
因此,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以获取有关沉积物的相关信息。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数据的可视化、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应充分考虑样本的大小和数据的分布情况,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3. 沉积物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3.1 河流环境研究河流环境研究是沉积物测量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对沉积物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河流的水文地貌特征、沉积物的来源和分布等。
这对于河流的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活塞式柱状沉积物采样器使用方法 采样器如何做好保养

活塞式柱状沉积物采样器使用方法采样器如何做好保养活塞式柱状沉积物采样器用途:采集河流、湖泊、池塘的水下沉积物(底泥、底质、污泥)、沼泽土、泥碳土。
适于水深:3m;采样管:长100cm、直径4cm;不锈钢切割头(常规分析采样)、工程塑料切割头(重金属分析采样)、活塞式柱状沉积物采样器使用方法:1:将活塞杆穿过固定器,再把活塞装在活塞杆上,然后将活塞和活塞杆插入采样管。
2套上切割头,然后用钢带将切割头、取样管和固定器固定在一起。
3:将延展绳索和活塞杆的顶部连接。
4:依据实际情况接好延长杆和T型手柄,采样前将活塞推至采样管底部。
5:确定好采样地点后,把采样管垂直插入水中,感觉到采样器不在下沉时(切割头已经进入泥中),将采样器上提10—20厘米左右,再前后左右 10—20厘米确定新的采样点。
6:拉紧延展绳索并将其固定,使活塞位置相对固定,然后用力向下推T型手柄,使采样管进入沉积物中,达到预定的取样深度后,把延展绳索固定在延长杆或者手柄上,提出采样器完成一次采样。
采样对于科研来说是一个较为紧要的过程,可以为后续讨论供应样品支持。
烟尘烟气采样器是一种针对烟气烟尘收集的高精度采样器仪器,是环境监测领域紧要的工具。
由于烟尘烟气采样器测量环境条件比较严苛,所以一般来说,为了更好的发挥其职能,保养及维护尤为紧要。
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烟尘烟气采样器的维护与保养:1、仪器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晒的地方。
2、使用期间,每次采样结束后,需用干净的空气对仪器的传感器、泵、烟尘取样管、气路连接橡胶管进行清洗。
实在清洗方法需要依照仪器说明书及相关指示进行,以免损坏仪器:测完烟尘后,将含尘滤筒取出,保持整机连接状态,将采样嘴置于纯洁空气中,进入“工况测量—含湿量测量”界面,烟尘泵将以20L/min的流量吸入纯洁空气对采样系统进行清洗。
清洗可在几分钟完成。
3、仪器长时间闲置不用时,应每个月通电一次,时间不小于4小时。
4、仪器内集成的电化学传感器寿命到期后,应适时更换目前国内市场上地下水取样器,采样器品牌繁多,仪器的质量可以说好的和差的比比皆是,有的价格很便宜,廉价驱动器,简易连接装置,一般乳胶管,组合完成。
地质样品采集方法的使用方法

地质样品采集方法的使用方法地质样品采集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的重要线索。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和地质工作者需要掌握一系列的采集方法,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样品采集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一、岩石样品采集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材料之一,它们记录着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
岩石样品采集的目的是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以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锤子和凿子来采集岩石样品。
首先,确定采样点位于哪种岩石类型上,然后用锤子轻敲岩石表面,判断其坚硬程度。
根据岩石的硬度,选择适当的凿子进行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避免过度破碎。
二、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质材料,它包含了丰富的矿物质和有机质。
土壤样品采集的目的是研究土壤的成分和特性,以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环境演化。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土壤钻机或土壤钻杆进行采集。
首先,选择采样点位于哪种土壤类型上,然后使用土壤钻机或钻杆将土壤连续地取样。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样品的纯净性,避免与周围环境杂质混合。
三、沉积物样品采集沉积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材料之一,它们记录着地球表面环境的演化过程。
沉积物样品采集的目的是研究沉积物的组成和结构,以了解地质过程和环境演化。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取样器进行采集。
首先,选择采样点位于哪种沉积物类型上,然后将取样器插入沉积物中,旋转取样器以获取连续的样品。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样品的连贯性,避免断层和混合。
四、矿石样品采集矿石是地球内部的宝贵资源,它们记录着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成矿过程。
矿石样品采集的目的是研究矿石的矿物组成和矿床特征,以了解地质资源的分布和形成机制。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锤子和凿子进行采集。
首先,确定采样点位于哪种矿石类型上,然后用锤子轻敲矿石表面,判断其硬度和质地。
根据矿石的特征,选择适当的凿子进行采集。
epa 水体 沉积物 采样标准

epa水体沉积物采样标准EPA水体沉积物采样标准是指美国环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简称EPA)制定的一项关于水体和沉积物采样和分析的标准方法。
该方法旨在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以便评估水体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
一、EPA水体沉积物采样标准的背景和目的EPA水体沉积物采样标准是建立在大量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
水体和沉积物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的发展,水体和沉积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为了保护水体和沉积物的生态环境,需要对水体和沉积物进行采样和分析,以了解其污染状况和污染源。
EPA水体沉积物采样标准的目的是制定一套统一的采样和分析方法,以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
该标准方法不仅适用于EPA内部的监测活动,也适用于第三方机构和公众的监测活动。
通过采用统一的采样和分析方法,可以减少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提高数据的可比性,从而更好地评估水体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状况。
二、EPA水体沉积物采样标准的内容EPA水体沉积物采样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采样计划: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点位的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的选择、采样设备的准备等。
2.采样设备:规定采样设备的选择和校准,以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
3.样品处理:描述样品的处理和保存方法,以防止样品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受到污染或发生变化。
4.样品分析:规定样品的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数据记录和处理:要求记录完整的采样和分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评估水体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状况。
6.质量保证:提供质量保证措施,以确保采样和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标准化:鼓励采用标准化方法,以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8.安全措施:强调在采样和分析过程中采取安全措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海洋底部沉积物取样技术改进与海洋科学研究

海洋底部沉积物取样技术改进与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底部沉积物是海洋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可以揭示地质、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等多个方面的海洋科学问题。
海洋底部沉积物取样技术的改进对于海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当前海洋底部沉积物取样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于海洋底部沉积物的取样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广泛应用的海洋底部沉积物取样技术有岩心钻取、底部抓钩、吸引流式采样器等。
这些技术在取样效率和样品保护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岩心钻取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底部沉积物取样技术之一。
这种技术可以获取较长的岩心样品,对于一些需要进行详细地质记录和地球化学分析的研究非常有用。
然而,岩心钻取对于大规模样品采集显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它需要昂贵的装备和复杂的操作。
此外,岩心钻取技术还存在取样过程中样品污染的问题,尤其是在碎屑丰富的海底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物质的干扰。
其次,底部抓钩技术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底部沉积物取样方法。
这种技术适用于获取表层沉积物样品,采样过程相对较为简单。
然而,底部抓钩的样品数量有限,而且采样过程会对样品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污染,因此适用范围有限。
第三,吸引流式采样器是一种新兴的底部沉积物取样技术。
该技术通过底部吸附底质的方式,将深水中的底质带到水面上进行采样。
这种技术可以在不接触底质的情况下获取样品,并且样品获取量较大,可以适用于大规模的沉积物取样工作。
然而,吸引流式采样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深水环境下操作困难,设备成本高等。
在当前的底部沉积物取样技术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为了满足海洋科学研究对于底部沉积物取样的需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改进。
首先,可以进一步改进岩心钻取技术,提高其样品取样效率和样品保护性。
例如,应用更先进的岩心钻取设备和材料,以减少对样品的污染和损坏。
此外,还可以优化岩心钻取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物取样技术人类对深海沉积物与古海洋历史的认识,是随着适当船舶的使用和相应取样设备的研制而发展起来的。
深海钻探和库伦堡活塞取样管的研制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19世纪60年代,对深海沉积物的性质实际上并不了解。
“Challenger”号的考察(1872~1876)标志着对深海沉积物系统研究的开始。
沉积物制图主要由John Murray(Murray和Renard,1891)承担。
尽管Murray及其同事们的工作为后来所有海洋地质研究打下了基础,但由于当时缺乏取芯设备而无法研究深海沉积物的地质记录。
在以后半个世纪中,这项研究仍然无法进行。
最早的取芯和对深海沉积物记录的研究,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由荷兰“Sne-lius”号和德国“Meteor”号船的考察开始的。
是Schott (1935)第一个证明了浮游有孔虫组合的变化记录了第四纪的冰川相。
这些成就,后来又被瑞典深海考察队队员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Kullenhery (1947)发明的活塞取样管提供了更长的第四纪层序,从而开辟了第四纪古气候学、沉积学和火山史的研究。
采用活塞取芯器的更广泛的调查是随着调查人员的不断增加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
例如,在拉蒙特,M·Ewing、B·Heezen、D·Ericson和G·Wollin 对晚第四纪的古气候和沉积记录进行了重要的研究;与此同时,C·Emiliani(迈阿密大学)开创了应用氧同位素于第四纪古气候史的研究。
这些工作为70年代第四纪沉积记录的更全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者主要基于几个研究所在60和70年代所收集的大量活塞岩芯资料,其中包括“Eltanin”号船环南极考察采集的岩芯。
这些调查主要限于第四纪记录的研究,原因是取芯器的穿透深度很少超过20 m。
因此只有通过钻探才能获取据信存在于深海盆的长的地球史记录。
莫霍钻探计划的试验性钻探是获取这种记录的初次尝试,虽然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但却第一次在下加利福尼亚外海获得了一个有用的钻孔剖面。
“Submarex”号考察在加勒比海也获得了一个钻孔层序。
虽然从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些考察得到的材料是很少的,但是,对证明深海钻探的可能性和常规石油工业技术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也为后来深海钻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8年7月28日,当新建的“Glomar Challenger”号钻探船驶离得克萨斯奥兰治港进行首次深海钻探考察时,这种可能性已成为现实。
这项计划开创了海洋地质的新时代,提高了我们对地球及其生物群演化的认识。
它的出现适逢60年代中期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发现,这两个学说为地球的定量研究和预测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除少数顽固派以外,深海钻探计划本身的早期钻探成果(Peterson等人,1970;Maxwe11等人,1970)确实说服了所有的人接受了大洋扩张和大陆漂移与碰撞的思想。
莫霍钻探计划的失败,为制定以国家和国际性合作为基础的计划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这种合作确实是成功的。
深海钻探计划最初八年的经费完全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但后来则由国际海洋钻探计划(IODP)所属的、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个六国国际组织提供。
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在几个国际顾问委员会(地球深层取样联合海洋机构)的指导下一直负责该项计划的实施。
计划的最初几个阶段主要是勘察性的,钻探的目的主要是各种海底地形的大范围年代测定,后来又转向回答各种海洋学问题。
已建立的几个主要咨询委员会可以反映出所要回答的问题。
它们是:洋壳委员会,被动边缘委员会,主动边缘委员会和古环境委员会等。
IODP使我们对大徉历史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该计划所得到的大部分资料已在深海钻探计划初步报告中,发表(华盛顿特区,美国政府出版局)。
每次考察的简报刊登于《地质时代》(Geotime)杂志。
活塞取芯库伦堡活塞取样管,在岩芯管内有一个密合的活塞。
当进行取芯作业时,活塞保持在沉积物水界面处或其附近(图),产生的吸力使沉积柱固定在取样管内适当的位置。
这种吸力减少了取样管内壁的摩擦作用,从而增加了获取物质的长度(一般长7~20 m)。
这是活塞取芯优于简单的重力取芯(一般不到5 m)的主要优点。
穿透能量是靠固定于取样管顶部重3000-5000磅的配重物来增加的(图)。
该系统需要一个触发动作,以使其在海底上方数米处自由下落。
触发装置(一般是一个短的重力取样管)悬挂于触发(释放)臂之下,距活塞取样管下端数米处,一旦受到碰撞,就会使活塞取样管自由下落(图)。
钢丝绳的长度是通过计算得出的,以保证活塞在即将靠近沉积物时即开始沿岩芯管向上移动。
每种活塞取芯器的局部结构可有所不同。
获取岩芯的长度取决于沉积物样品的性质,大部分岩芯长20 m,有孔虫软泥一般不超过10 m,陆源砂大于8 m,硅质软泥约15 m,深海粘土15~25 m。
深海钻探使用石油工业开发的技术,可在水深达5500 m的海洋钻取很长的剖面(达1500 m)。
1968年8月至I980年12月间,“Glomar Challenger”号共作业84个航次,每个航次持续约两个月,总航程250 000海里。
除北冰洋外,在其余各大洋共钻探约500个孔位。
该船一长约121 m,宽20 m,吃水6m,是装备全动力定位的第一艘船,海上自给能力为90天。
该船是在大于6000 m的深海中钻探的第一艘船。
船上可堆放长6860 m的钻杆。
在最大水深6000 m时能钻进海底762 m。
动力定位是通过调整船与放置在海底的声呐信标的相对位置人工或自动地(全计算机处理)进行的,由主螺杆和装于船首和船尾的作横向移动的侧向推进器来完成。
该船最瞩目的部分是高43 m的钻塔。
钻杆自动排放架可存放和处理7620 m钻杆。
钻探作业时整个钻杆处于转动状态。
钻杆下部配有一个块状的井底,其重量确保钻杆不断地向下钻进。
但是,钻杆在作业过程中并不处于拉紧状态,因为船的运动可在井底内通过伸缩式缓冲节得到补偿。
岩芯使用取芯装置回收。
取芯装置通过由一个独立的绞车控制的钢丝绳在钻杆内作垂直移动。
取芯时(沉积物最长9.5 m)取芯器固定在紧靠钻头的地方,当钻杆不断向下钻进时,沉积物就充满取芯管。
重返同一孔位,现在已是相当普通的方法。
但是,如果考虑到深海钻探中各物体之间的比例,那么这种方法仍不失为一种奇迹。
重返是借助于海底上的一个钟形物,它能发射定向声波,自动导航,使之复位“Challenger”号的每一航次,都有一个由地球物理学家、沉积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组成的小组。
船上有精良的实验设备,许多科研项日都能在海上进行。
研究方法包括各种物理特性的测量、岩芯劈开、岩性描述、涂片分析、摄影,以及古生物学研究等。
经过一系列船上处理后,还要进行1~2年更为详细的分析。
液压活塞取样管采用常规旋转钻探技术从深海获取沉积岩芯的主要缺点之一是沉积物被严重扰动。
而采用液压活寒取样管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它是在不发生任何转动的情况下被迅速打入沉积物的(图)。
用这种方法甚至能获取很细的纹层层序而无明显的扰动。
这种活塞取心器用吊在钻探船上的钻杆柱投放和回收。
因此,通过在同一孔位反复作业,即可在尚未成岩的柱段以大约4.5 m的增加量采集高质量的岩芯。
取样管的快速打入,是通过增大特别管室内的液压来完成的,此压力超过了剪力销的强度。
穿透过程仅为l-2秒钟。
用这种方法至少可取200 m层序的岩芯。
这些层序的质量与常规活塞岩芯相同。
因此,与长度极为有限的活塞岩芯相比,液压活塞岩芯可为地质年代长得多的高分辨率地层和沉积学研究提供极好的机会。
其他的取样方法卡斯顿取样器这种取样器是一种大直径矩形重力取样器(约23 crn),一般长3 m,是为在任意地层获取大的样品而设计的。
与重力取样管一样,其穿透能量是由配重物提供的。
下部有一个岩芯爪以防止样品掉出取样管。
这种岩芯,比起通常小直径岩芯内的长间隔取样,可为14C测年的小间隔取芯提供足够的试样。
重力取样管重力取样管仅用于需要短岩芯的地方。
此法广泛用于陆架和表层沉积物取样,在深海则较少使用,因为活塞岩芯是更加有用的沉积层序,而且几乎无需花费额外的时间和力气即可获取。
大活塞取样管这种取样器是由Silva和Hollister (1973)设计的,目的是在水深约5000 m 处获得长30~40 m的活塞岩芯。
这种装置基本上是常规活塞取样管的放大,只作了一些小的改进:直径14 cm(内径11.5 cm);取芯筒长20~40 m,重量达11000磅,还有一个降落伞来控制穿透的速度。
遗憾的是这种取样器的用途十分有限,因为必需有装备重型绞车和起重设备的大船才能作业。
与常规活塞取样管相比,大活塞取样管的一大优点是样品的构造扰动较小(而前者的边缘常出现扰动),样品的长度可增加一倍,体积也大。
在陆架浅水区可获得相当长的岩芯( 达20 m)。
箱式取样器这种取样器的穿透深度浅,可用来获取大体积或大表面积的样品。
大多数箱式岩芯已被用于研究较浅水域沉积物的结构。
最近在深海沉积学研究中箱式取样器又被用于获取保持其原地特征的样品,如锰结核的方位及其与周围沉积物的详细关系等。
该装置在取样后离开海底之前必须完全闭合,使水流不能通过,以最大限度地减小上升过程中样品受到的冲刷。
振动取样管由于重力和活寒取样管难于穿透砂层和贝壳层,因而不适于陆架上使用;与之相反,振动取样管却可有效地在这类沉积层中使用。
它是依靠振动进人地层的。
取样管头部的振动器可用多种动力源带动,包括压缩空气和电。
可用以获取长达15 m的岩芯,这对提供为认识晚近时期第四纪海平面史和浅诲沉积结构所必须的沉积层序是很重要的。
抓斗式采泥器各种各样的抓斗式采泥器可在不同水深快速获取大的表层沉积物样品。
由此获得的表层沉积物常是混合的,尽管有时也可能分出沉积物和海水界面。
抓斗式采泥器已成功地用于获取多种组合的稀有有孔虫样品。
不同取样法的优缺点每一种取样方法都是不同的,必须从价值观点,即从船舶停站所需的时间与所要资料的类型进行比较来考虑。
表3-3归纳了多种不同的深海取样方法的特点。
对大多数沉积学和微体古生物学研究来说,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层序的长度和连续性以及沉积物机械扰功的程度。
扰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所得资料的质量,也影响到磁性地层学研究的可行性。
除深海钻探层序外,所有方法都可得到晚第四纪物质(0~1.0Ma)。
常规深海钻探尽管是获取较老层序的唯一方法,但所获样品和层序通常是扰功的,也是不完整的。
然而,目前用在钻杆柱底部工作的液压活塞取样管取芯已能对第四纪进行详细的研究。
此法仅适用于未成岩的层序。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适当地获取燧石、半成岩沉积物相间成层或成岩的与松散沉积物交互出现的剖面的问题。
当在这些沉积物中钻进时,必须不断注水以保持钻头的清洁和钻杆的活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