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文化教学法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多元文化体验(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多元文化体验(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多元文化体验第一篇范文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素养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初中语文教学应着力于多元文化体验的融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一、多元文化体验的内涵多元文化体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和感受的过程中,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文化体验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多元文化体验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多元文化体验,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素质。

通过多元文化体验,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拓宽学生的视野:多元文化体验使学生有机会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拓宽视野,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多元文化体验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三、初中语文教学多元文化体验的实践策略1.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多元文化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2.创设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享各自的文化体验,增进了解和尊重。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开展课外活动:组织文化交流、参观博物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多元文化。

5.加强师资培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文化体验。

谈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

谈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

谈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1. 引言1.1 体验文化教学法的定义体验文化教学法是一种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目标文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参与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在文化环境中,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目标文化的价值观、习俗、语言等方面。

这种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亲身体验来促进学生的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体验文化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在于“体验”,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在情境中的感知和体验,而非简单地传授知识。

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实地考察、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知和体验目标文化,从而加深对该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体验文化教学法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和体验的感悟,是一种更加立体、生动和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体验文化教学法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学习汉语已经成为全球热门的学习选择。

体验文化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增进对中国的兴趣和理解,同时也促进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1.2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背景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背景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全球化的浪潮、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崛起、以及对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需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跨文化交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学习汉语来更好地了解中国、发展商业机会或深造学业。

汉语国际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了解并尊重他国文化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汉语国际教育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意识。

这也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

2. 正文2.1 体验文化教学法的特点1. 强调学生参与:体验文化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感知和理解文化背景,加深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园多元文化体验教学方案 幼儿园文化

幼儿园多元文化体验教学方案 幼儿园文化

幼儿园多元文化体验教学方案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元文化的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第一次教育的地方,多元文化的体验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跨文化意识和理解,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往和学习。

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幼儿园多元文化体验教学方案显得非常重要。

二、多元文化的概念和意义1. 多元文化的概念多元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中存在多种不同的文化以及这些文化之间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现象。

在今天的社会中,多元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各种不同的文化在同一个社会中并存互动。

2. 多元文化的意义多元文化教育能够使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培养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社会中。

三、幼儿园多元文化体验教学方案为了实现幼儿园多元文化体验教学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案进行设计和实施。

1. 多元文化节日活动通过举办不同国家的节日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比如春节、感恩节、圣诞节等。

可以邀请外国家长或社区的外国朋友来幼儿园,向孩子们介绍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让孩子们零距离地接触和体验多元文化。

2. 多元文化美食体验组织孩子们参观不同国家的餐饮文化馆,让他们亲自制作并品尝其他国家的特色美食,了解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丰富他们的口味,增加对多元文化的好奇和尊重。

3. 多元文化游戏活动通过组织多种不同国家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其他国家的游戏文化,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同时增强对其他国家文化的认知。

4. 多元文化体验课程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中,增加多元文化体验课程,例如民族舞蹈、乐器演奏等,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和体验其他国家的文化艺术,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5. 多元文化绘画手工活动通过开展多元文化绘画手工活动,让孩子们在绘画和手工制作中感悟和表达自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创造力。

体验文化教学法

体验文化教学法

体验文化教学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成为了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而体验文化教学法正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他人文化并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教学方法。

体验文化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感知、理解和尊重他人文化。

在这种教学法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更是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来深入了解文化的内涵。

下面将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体验文化教学法的实施。

可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来体验他人文化。

比如,学生可以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的人物,通过角色扮演来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例如,一组学生可以扮演中国人,另一组学生可以扮演美国人,通过模拟对话和行为来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

这样的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可以通过参观文化场所来体验他人文化。

学生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历史遗迹等地,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来感受他人文化的魅力。

例如,学生可以参观中国的故宫博物院,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和丰富性。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观其他国家的文化场所,比如法国的卢浮宫,来对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通过参观文化场所,学生可以融入其中,感受到文化的独特之处,进而培养对他人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可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来体验他人文化。

学生可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比如舞蹈表演、民俗传统节日等,亲身感受他人文化的魅力。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中国的传统舞蹈,如京剧、民族舞等,通过舞蹈的动作和音乐来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其他国家的文化活动,比如印度的印度舞、日本的茶道等,来拓宽视野,增加对他人文化的认知。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体验他人文化。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其他多媒体技术,通过观看影片、听取音乐、阅读文学作品等方式,深入了解他人文化的内涵。

例如,学生可以观看中国的电影、听取中国的音乐、阅读中国的文学作品,来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比如法国的电影、美国的音乐、日本的文学作品等,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体演文化教学法课堂实践(3篇)

体演文化教学法课堂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体演文化教学法是一种将身体动作与语言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身体动作来理解和表达语言。

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以一次体演文化教学法课堂实践为例,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二、课堂实践背景1. 课程背景本次课堂实践的课程为大学英语口语课,授课对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

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堂实践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体演文化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强调身体动作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2)播放一段英语电影片段,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其中的文化元素。

2. 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英语电影片段,讨论片段中的文化元素,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2)角色扮演:每组挑选一名学生扮演电影中的角色,其余学生根据剧情进行表演;(3)情境模拟:教师设计一个与电影片段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活动中的收获,如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等;(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实践效果1. 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体演文化教学法,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等活动,提高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用英语进行表达,这有助于他们克服语言恐惧,增强自信心。

2.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接触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元素,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

这有助于他们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的国际交流奠定基础。

3. 激发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符合剧情的角色形象。

体验文化教学法课堂实践(3篇)

体验文化教学法课堂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

体验文化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效果,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将结合我国某高校体验文化教学法课堂实践,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二、体验文化教学法的内涵体验文化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体验和感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体验文化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验性: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感受,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2. 文化性:将文化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创新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合作性: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体验文化教学法课堂实践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高校英语专业开设了一门《英美文化》课程,采用体验文化教学法进行教学。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英美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电影中所体现的文化特点。

(2)体验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①角色扮演: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英美电影中的角色,模拟电影场景,进行对话。

②文化体验:学生分组,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探讨两国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③文化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各自国家的文化特色,如服饰、美食、节日等。

(3)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提出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议。

3. 教学效果通过体验文化教学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

在角色扮演、文化体验和文化展示等环节,学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此外,体验文化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体验文化教学法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策略1. 注重教学内容的文化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将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幼儿园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方案 幼儿园传统文化

幼儿园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方案 幼儿园传统文化

体验教育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也逐渐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根基,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中,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幼儿园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方案展开讨论。

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的重要性1. 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审美情趣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

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记忆,更是国家的血脉。

在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践行成为了每个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本单位,是一所介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机构。

在这个阶段,幼儿处于认知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影响深远。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方案的设计1. 教育目标的确定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引导他们在传统文化中感悟人生、修身养性。

2. 活动内容的设计(1)节日体验活动利用重大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组织幼儿参与传统节日习俗的体验活动,如包饺子、挂灯笼、赏月亮等,让幼儿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和魅力。

(2)传统手工制作活动组织幼儿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折扇、泥塑等,让幼儿亲自动手体验传统手工技艺,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传统戏曲表演活动邀请戏曲艺术团体到幼儿园进行戏曲表演,让幼儿欣赏传统戏曲艺术,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并了解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精髓。

(4)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活动组织专业人士到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幼儿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中华经典故事、传统礼仪等,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

幼儿园多元文化体验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园活动

幼儿园多元文化体验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园活动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在这个阶段,多元文化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体验和了解多元文化,我们特别设计了一系列多元文化体验教育活动方案,以丰富幼儿们的视野,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活动主题1.1 “世界风情”——走进不同国家的世界二、活动目标2.1 帮助幼儿了解各国文化传统,拓展视野2.2 培养幼儿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2.3 促进幼儿的感官和语言发展,培养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活动内容安排3.1 活动准备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体验多元文化,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各国国旗、服饰、工艺品等物品。

确定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和人员分工,确保活动圆满顺利开展。

3.2 活动第一部分:国旗与服饰展示在活动现场摆放各国国旗,并邀请幼儿们逐个了解并认识各国的国旗。

展示各国代表性的传统服饰,让幼儿们穿上体验,加深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

3.3 活动第二部分:手工制作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多元文化的体验,我们将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例如制作我国的剪纸、日本的折纸、墨西哥的彩绘等。

通过手工制作,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魅力。

3.4 活动第三部分:民俗传统游戏组织各种不同国家的传统游戏,让幼儿通过参与游戏的方式了解世界各国的民俗传统,增进对文化的体验和认识。

3.5 活动第四部分:美食品尝在活动现场设置美食展区,展示世界各国的特色美食,并让幼儿们品尝。

通过品尝美食,让幼儿们通过味蕾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四、活动效果评估4.1 定期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了解幼儿对多元文化教育的接受情况和学习效果。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总结:多元文化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体验教育活动方案,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拓展视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这些活动也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评台,培养其国际意识,促进不同国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文化教学法学习手记:P e r f o r m a n c e(美国)虞 莉 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发源地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十多年来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体验文化教学法(P e r f o r m ed C u l tu r e A p proa ch),在美国中文教学领域引起不小的震动。

该方法在理论上主张扩展传统外语教学意义上对文化的定义,将行为文化的教学融于语言教学中。

①在实践上(包括课程设计、教材设计和教法设计方面),该方法结合了听说法(A u d i o-l i ng u a l a p proa ch)和交际功能法(C o m m u n i c a t i v e a p proa ch)的长处,兼顾语言结构使用的正确性(ac c u r ac y)和交际功能的畅通性(f l uen c y)。

体验文化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是让学习者能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得体、自如地运用目的语同目的语国家的人交流,所以在教材及课堂中为学习者创造目的语文化语境,让学生学习并熟练运用目的语的结构及功能。

虽然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体验文化教学法还是比较年轻的一种教学理论。

跟所有的外语教学法一样,其理论体系及实践仍然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之中。

对其中的新理念、新思维,即使是美国汉语教学的很多圈中人都会产生误解。

由于其教学实践中有很多类似听说法和交际功能法的课堂活动技巧,比如对话背诵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常常让一些不明就里的外语教师将它草率地归入听说法或交际功能法的一种。

使问题更为复杂的是,在美国70年代末兴起、80年代中期成熟的水平测试运动(P r o f ici en c y M o v e m e n t)②的大背景下,听说法和交际功能法在北美外语教学领域变得几乎水火不容,在汉语教学界更是形成两大彼此对峙的阵营。

其实各种教学法各有长处,实在没有必要各立门户、一争雌雄。

每一位有经验的语言教师都能汲各种教学法的长处,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及不同语言教学项目的宗旨来调整教学策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本文并不介绍体验文化教学法的整个理论体系,而是从一个教学法学习者和实践者的角度,对体验文化教学法中的关键概念p e r f o rm an c e作一些初步的阐发,也对其在实际教学及教师培训模式中的体现作一些述评。

一、P e r f o r m ance的多重内涵9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的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还刚起步,而美国在教学法研究上却非常兴盛,特别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东亚系已经设立了全美惟一的汉语教学法博士点。

1995年秋季,我来到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攻读汉语教学法硕士。

当初选择这个系是受了一本著作的影响。

80年代初该系的黎天睦教授(T i m o t h y L i g h t)受邀在北京作了有关美国外语教学法的系列讲座,特别介绍了美国汉语教学的情况。

讲座内容整①②对“水平测试运动”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及评价,详见J u n e K.P h ill i p s a nd Jos e M.D i a z.,R e f l ec t i ng on P ro f i-ci enc y f r o m a C l assr o o m P er sp ec t i v e(L i nc o l n w o od,IL:N a-t i o n a l T e xt bo ok C o m pa ny,1993).见《国外汉语教学动态》2004年第2、3期吴伟克、王建琦《体验文化教学法若干原则》。

理成书,于1984年出版。

书中特别提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个别授课教学模式(I n divi d-u a l i z ed I n s t r u c t i o n)。

①当年研读的激动心情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觉得个别授课是所有外语教学应该采用的理想模式。

申请该系,是想亲身学习个别授课的理论与实践。

来到美国才发现当时系里的教学法热点已经不是个别授课,而是体验文化教学法。

体验文化教学法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一个是c u l tu r e,另一个是p e r f o r m an c e。

翻译成中文,c u l tu r e是文化,没有人会有异议。

(当然,各家各派对文化的定义少说也有几百种,这里先不引申。

)至于p e r f o rm an c e该如何翻译成中文,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

P e r f o rm an c e的本义是执行,但在不同语境中可以翻译成履行、表演、演出、演奏、表现、成绩、功绩、语言运用、言语行为等等。

初接触体验文化教学法时,我对p e r f o r-m an c e的理解很简单:不就是在课堂里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对话(r o l e-p l ay)吗?这对当时已经有两年教龄的我并不陌生。

早在华东师范大学留学生办公室工作的时候,我的实习指导杨宝龄老师就以让学生在口语课堂中表演的教学方法见长,能够达到在短期内让零起点的学生开口交流的教学效果。

在我的头脑中,自然就将p e r f o r m an c e翻译成了“表演”。

这种在戏剧学意义上对p e r f o r m an c e的理解对以英文为母语的人来说也是最常见的。

②渐渐地,我意识到这种从戏剧学的角度对p e r f o rm an c e的定义是远远不够的。

八九十年代北美教学法中的p e r f o rm an c e热有一大历史背景,即上文提及的“水平(测试)运动”。

所谓“水平(测试)运动”并非指称某种外语教学方法。

“水平测试”(pr o f ici en c y a s-ses sm e n t)于70年代末作为一种外语测试理念出现在北美外语教学界。

1983年美国外语教学协会出台一套水平测试指标(AC T-F L P r o f ici en c y G ui d e l i n e s),对外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测试从传统的学业成就测试(a c h i ev e m e n t asses s m e n t)转为偏重语言运用能力的水平测试。

③虽然外语教学协会的水平指标并没有要取代各校语言项目中原有的成就测试,也无意降低教学中对语言知识(l i ng u i s t i c c o m p et en c e)的强调,更没有提倡某一种教学方法,然而随着口语水平测试(O r a l P r o f ici en c y I n te r v i e w,简称O P I)在各语种内的推广,在教学实践中,外语教师开始重视语言的功能,并侧重用交际法教学。

在外语教学中,逐渐出现了不少以水平测试为主导的教学方法(P r o f ici en c y-o r i e n t ed ap-proa ch e s),新一代的交际功能教学法(比如专业内容教学法C o n t e n t-b as ed i n s t r u c t i o n和任务教学法T a s k-b as ed i n s t r u c t i o n),④以及基于语言表现的教学方法(P e r f o rm an c e-b as ed a p proa ch e s)等等。

⑤这里,p e r f o rm an c e的定义是语言学上的意义:语言的表现和运用。

60年代,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能力(l i ng u i s t i c c o m p et en c e)和①②③④⑤2000年的夏天,夏威夷大学的国家外语资源中心举办了为期十天的有关“基于语言表现的汉语教学法”(P e r fo rm an c e-b as e d C hi n es e l a ng uag e i n st ru c t i on)的中文教师进修班。

2001年的中文教师学会年会也有一个小组讨论这个课题。

见Ja c k C.R i ch a rd s a nd T he o d or e S.R od g er s,A p-p r o a ch e s a nd M e t ho d s i n L a ng uag e T ea c hi ng,2nd e d it i on (C a m b r i d g e:C a m b r i d g e U n i v er si t y P res s,2001).D i an e L ars e n-F re em a n,T e c h n i q u e s a nd P r i n c ip l e s i n L a ng uag e T ea c hi ng,2nd e d it i on(Ne w Y o r k:O xfo r d U n i v er si t y P res s,2000).见A m e r i c a n C ou n c i l fo r th e T ea c hi ng o f F or ei gn L a ng uag e s,AC TF L P ro f ici enc y G ui d e l i n e s(H a s t i n g s-on-H u d s on,N Y:AC TF L M ate r ia l s C e nte r,1983).至今在美国对p e r fo rm an c e一词持这种认识的汉语教师不乏其人。

黎天睦《现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4。

无独有偶,当年与我一起进入同系的来自中山大学的一位对外汉语同仁也是因为看了这本书而萌发了申请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念头。

可见当时这本书的影响力。

语言表现(l i ng u i s t i c p e r f o r m an c e)两个概念,前者指说话人/听话人脑中潜在的语法体系规律的知识,后者指语言能力在实际语言使用中的表现。

①之后,海姆斯修正了乔姆斯基的理论。

他不满乔氏只提语法而不顾语言的社会交际功用性,提出了交际能力(c o m m u-n i c a t i v e c o m p et en c e)和交际运用(c o m m u-n i c a t i v e p e r f o r m an c e)的概念。

前者指说话人/听话人对于正确的语言行为和能有效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语言行为的知识,后者指说话人/听话人在理解和创造话语时对此知识的实际运用。

②海姆斯的贡献首先在于他拓展了传统的以语法研究为中心的语言学领域,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式带入了语言学,其次是在语言教学界奠定了至今不衰的交际功能法的语言学基础。

接触了这些语言学理论后,我对体验文化教学法中p e r f o r m an c e一词的认识又深了一层。

语言能力看不见摸不着,语言表现和运用却是语言能力的外显,语言教师和研究者可以透过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来判定其内在语言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