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阅读练习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精选试题1、名著阅读(2分)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
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________________》,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5分)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以上语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姓名是什么?其中“他”是指谁?从语段内容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著阅读。
(3分)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别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
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
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的纪实文学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答案:埃德加·斯诺2.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__________》,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
答案:Red Star Over China3.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详细描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其中红军长征的起点是__________。
答案:瑞金4. 《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采访的主要对象,其中毛泽东为斯诺详细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历史事件。
答案:秋收起义、南昌起义5.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对红军长征的评价是:“这是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军事行动。
”答案:英勇、奇迹、史诗般二、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到的红军长征的重要战役?()A. 四渡赤水B. 巧渡金沙江C. 飞夺泸定桥D. 百团大战答案:D2.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以下哪个人物不是斯诺采访的对象?()A. 毛泽东B. 周恩来C. 彭德怀D. 蒋介石答案:D3. 以下哪个事件不是毛泽东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讲述的历史事件?()A. 秋收起义B. 南昌起义C. 广州起义D. 西安事变答案:C4.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以下哪个不是斯诺对红军长征的评价?()A. 英勇B. 奇迹C. 史诗般D. 悲剧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长征的历程。
答案:红军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从1934年10月开始,历经艰难困苦,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最终到达陕北的一次伟大战略转移。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历经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重要战役,最终实现了战略目标。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试题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试题一、选择题1.根据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积累,完成下表。
2.填空我一边和他谈着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迟缓。
但相当准确。
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
这使我感到惊讶。
选文中“他”是_____,请列举与“他”有关的主要事件(写一件即可)___________。
3.名著导读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
A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A,”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该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A”_________(填人物名字)。
4.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
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战争与和平”)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_________”。
“他们”在书中表现出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5.《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国人_____(作者)写的,曾易名为《_____》。
6.填空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一、填空1.”这时,一个瘦小的年轻军官突然出现了。
他长着一脸的黑胡子,用温和的语气向我打招呼:“你好,你在找谁?”“他说的是英语,这个字符是。
2.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在苏区(今陕西省志丹县)的临时首府采访了毛泽东在收集了关于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他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是他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名叫XXXX。
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是几家欧美报纸在中国的记者和通讯员。
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斯诺在北平新闻部兼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撰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4.“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他的人头,但他的司令部前只有一个哨兵。
当我走进房间时,我看到它既干净又简单。
挂在土炕上的屋顶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
炕的尽头是两个铁文件箱和一个小木炕桌。
哨兵向他报告说,当我到达时,他正在他的办公桌前看电报。
”5.《红星照耀中国》是第一本向世界介绍和传播的书。
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的影响。
这是一部写得很好、记录很好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6.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的维克托·格兰茨公司首次出版了名为《这本书》的书,这本书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1938年2月,中文译本在上海出版,书名改为“统一战线”,因为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统一战线的情况。
17.抗日战争爆发后,埃德加·斯诺成为《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在中国的战地记者。
他于1942年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他三次访华,于1972年2月15日在日内瓦因病去世。
根据他的愿望,他的一些骨灰被埋在了中国的一个无名湖。
8.书中的描述是最详细的。
据说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不注重外表的人。
他是多么不拘小节,真令人惊讶。
9.“我的家庭分为两个“党派”。
一方是我的父亲,是的。
八上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八上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参考答案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2.时间3.朱德4.江西瑞金5.重新分配土地6.西安事变7.敌疲我打8.中国工农红军9.鲁迅宋庆龄10.根据斯诺的采访路线,补全下图。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解析】“作品态度不褒不贬”表述有误,作品含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2.(×)【解析】该作品没有体现“及时性”。
3.(√)4.(×)【解析】“鄂豫皖根据地”表述有误,应该是“西北根据地”。
5.(×)【解析】“红色窑工”是徐海东,“教育委员”是徐特立。
6.(√)7.(×)【解析】这些都是朱德的经历。
8.(×)【解析】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只有极少部分是商人。
9.(×)【解析】表述夸大,《红星照耀中国》主要记述作者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虽然第1次向世界介绍了长征,但并没有“全方位记录”。
10.(√)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D2.A【解答】根据原著“我们在黎明之前离开西安府,那一度是“金城汤池”的高大木头城门在我们的军事通行证魔力前面霍地打了开来,拖着门上的链条铛铛作响。
在熹微的晨光中,军用大卡车隆隆驶过飞机场,当时每天都有飞机从那个机场起飞,到红军防线上空去侦察和轰炸。
”可知,“红色的大门”是指“红军与国民党的分界线”。
3.A【解析】A选项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B选项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选项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胜利分别发生在1937年和1938年;D选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发生在1936年12月。
4.B【解答】ACD.正确。
B.有误,作者这样评价周恩来:“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八年级上册语文【习题练习】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阅读·正青春”专题研讨会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专题二】:关于长征。 我选择探究【专题 二 】,发现: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
碑,为我们揭示了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 。
1234567
1234567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4. 《论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请以《红星照 耀中国》中的人物故事为例,写一段文字,阐述你对“任”的理解。
1234567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示例:我认为,“任”就是责任、使命,是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 求,它超越了个人层面。比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老一辈无产阶级 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他们以领导红军长征胜利, 带领军民革命改变中国和民众的命运为己任。他们背井离乡,舍家为 国,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经受种种磨难考验,最 终驱逐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让中国摆脱了任人宰割的 历史,成为屹立于东方的耀眼红星。
1234567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7. 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篇前三章节的内容,补全题为《信 仰的形成》的演讲稿提纲。
目录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童年——116 在长沙的日子——128 革命的前奏——148
1234567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提出 信 问题 决定毛泽东政治信仰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单元 山 川 之 美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过习题】(解析版)

《红星照耀中国》综合练习一、选择题。
1.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C.在斯诺眼中周恩来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
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
D.“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这段文字记录的“他”就是红一方面军彭德怀司令。
【答案】B【解析】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客观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表述有误;C.在斯诺眼中毛泽东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
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并非“周恩来”;D.“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这段文字记录的“他”是周恩来;并非“红一方面军的彭德怀司令”;故选B。
2.下列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表述不一致的一项是()。
A.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B.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C.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月考+考前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红星照耀中国》考前专练总分68分练习时间3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红星”照耀中国,“红星”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书中介绍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共产党领袖,以下是关于其中一位的描写,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关问题。
我一边和S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相信你已猜出了S是谁,以下选项中的人物评价与S相符合的是()A.他是一个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急躁又谦虚的人。
B.他是“三军”统帅,是坚韧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C.他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D.他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个人自尊心极强。
2.小咏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梳理了埃德加·斯诺对毛泽东的评价,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和率真,富有幽默感,时常露出质朴的笑容。
B.不屈不挠,冷静理智,极具个人魅力——这些特质使他成为“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
C.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博览群书,在哲学和理事方面造诣很深。
D.有着无穷的精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4.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1936年6月,斯诺从北京出发去探索“红色中国”,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红星照耀中国》阅读练习题
1、《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___埃德加·斯诺___,__美国___作家(国家),该书又名:《西行漫记》__。
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___新闻纪实___作品。
这个书名是:____《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____。
3、红军长征从___江西瑞金____出发,途经__11__省最后到达___陕西___。
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__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_____
5、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有:__四渡赤水__、__巧渡金沙江___、___飞夺泸定桥___、___过草地____。
6、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
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
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7、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8、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
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
作者是很欣赏的。
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9、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
答: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
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方去了。
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去。
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9年学生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
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
并与26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
1925.1926.1927年进行了北伐,1927年以后蒋介石发动了他自己的右派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
几经周折,1931年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入红色队伍。
10、简述《西行漫记》中的红军精神。
答:①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