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赞扬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言

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言

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言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言1.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2.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5.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隐公六年》6. 轻诺必寡信。

――《老子》7.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8.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9.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1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1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12.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13.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14.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15.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16.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17.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18.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19.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20.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21.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2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23.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24.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2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有关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

有关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

有关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1. 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有哪些1.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2.爱我中华,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3.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4.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5.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6.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7.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8.破坏古迹,就是破坏你的未来。

9.弘扬传统美德,继承传统文化。

10.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11.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12.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13.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姿。

14.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15.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1.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2.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3.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4. 传统文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

5. 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2.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爱国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言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句至理名言。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句名言。

4.经典国学传千古,传统文化照万代。

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

6.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
风水、堪舆、预测之学。

通过去芜存菁,国学中的精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7.中华民族历史优,传统文化流传久,炎黄子孙代代传,发扬光大人人承!
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智慧之源。

9.优秀传统文化,润泽中华文明。

10.传承经典,光耀未来:致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11.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2.经典浸润人生,传统铸就未来。

13.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
德。

”——《诗经》说:“上天生育了人类,万事万物都有法则。

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就会崇高美好的品德。


14.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

1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本,治国为末。

尊重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尊重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尊重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尊重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摒弃逐步发展到今天的。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尊重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习!尊重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白居易《与元九书》2. 学至乎没而后止。

——《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3.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潜书讲学》4.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苟子》。

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6. 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

——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7.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圣人无常师。

——韩愈《师说》8. 无论哪里,原则的基础就是传统。

——美国9.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清)王卓《今世说》10. 若要好,问三老。

——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11. 古老的种子,沱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

——泰戈尔1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写怀》13. 贫而无诌,富而无骄。

——子贡14. 这种落于俗套的高贵和风雅是再平庸低劣不过的'。

——雨果1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16. 假如传统或“世代相传”的意义仅是盲目地或一丝不苟地因循前人的风格,那么传统就一无可取。

——艾略特17.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杨雄《法言·学行》。

18. 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19.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

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尊重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1. 君子隆师而亲友。

——《荀子·修身篇》。

关于文化传承的名人名言

关于文化传承的名人名言

关于文化传承的名人名言1、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

2、国学经典智慧,创造美好人生。

3、习古之至理,明处世之道。

4、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创造先进灿烂中华文化。

5、项羽:滚滚乌江东逝,汇成一段历史。

公元前202年,一头雄狮在这里倒下,汉王朝从此抬起骄傲的脚步,一路奔跑。

人杰鬼雄,英名千秋难慰一腔热血;拔山盖世,壮歌一曲尽抒万丈悲情。

昔日霸王,英雄气未敛,本该东山再起,何言无面?6、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杨雄《法言·学行》。

7、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

8、毛泽东:雄鸡一唱,天下大白,旭日东升,一位伟人昂首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天地万物瞬时蒸腾,人民解放的浪潮席卷华夏大地。

玉宇澄清,星火燎原,一个将才的睿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个领袖的激昂。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的辉光泻在您的肩上,现代中国从此刻下了一个红色的姓名:毛泽东。

9、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10、破坏古迹,就是破坏你的未来。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2、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13、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14、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5、事实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认可。

我们还要深怀自信,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外来”,推动文化交流,消化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使之融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16、中国文化,是一个伟大、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国民族精神,是坚定、自强不息、高尚的民族精神。

让我们发扬、传承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让全世界都响彻着我们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声音!17、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传承传统文化的30句名言

传承传统文化的30句名言

传承传统文化的30句名言1.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增广贤文》2.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论语》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7.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8.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10.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1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12.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13.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14.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1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1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1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1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0.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2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22.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23. 志小不可以应大事。

——《淮南子》2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25.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鶡冠子》26.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孟子》2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28.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29.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金句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金句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金句
1. 春江水暖鸭先知——《卜算子·咏梅》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系辞》
3.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七步诗》
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定风波·北戴河》
5.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劝学》
6. 虽千万人,吾往矣——《游子吟》
7.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浣溪沙·题临安邸》
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离骚》
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论语》
1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11. 活在这个世上,不难;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却很难。

——《鲁迅日记》
12.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13.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滕王阁序》
14. 天生我材必有用——《滕王阁序》
1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赠汪伦》
16. 白首空悲切——《临江仙·满庭芳》
17.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18. 观书有感——题诗后——《醉翁亭记》
19.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祛除亡国之患——《论语》
20. 吃一堑,长一智——《红楼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言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大学》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中庸》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12、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1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1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1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19、三思而后行。

——《论语》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2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2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名言赞扬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 周恩来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崐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 李大钊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来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 冼星海
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

---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 巴金
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发氦篡教诂寄磋犀单篓。

--- 赫尔岑
爱惜才华吧,保护那些才华修美的人物吧,文明的民族啊,培养他们吧。

--- 卢梭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持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