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复方谷氨酰胺对重度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_翟俊山

△ 通信作者,E-mail:fmmuzjs@163.com
· 30 ·
临 床 消 化 病 杂 志 2016 年 2 月 第 28 卷 第 1 期
直肠癌、前列 腺 癌、宫 颈 癌、卵 巢 癌 等 盆 腔 内 肿 瘤放射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为放射性直肠炎 。 [1] 临 床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 泻、便 血 及 里 急 后 重,内 镜 下 可 见直肠黏膜糜烂、坏 死、出 血 等,迁 延 不 愈 后 会 有 纤 维化表现。轻度放射性直肠炎予以停止放疗及对症 治疗后一般可以缓 解,但 是 对 于 重 度 放 射 性 直 肠 炎 往往容易引起全 身 症 状,包 括 贫 血、肠 道 菌 群 异 位、 腹腔广泛感染等 。 [2] 本研究在常规灌肠治疗重 度 放 射 性 直 肠 炎 基 础 上 ,加 用 复 方 谷 氨 酰 胺 口 服 ,观 察 疗 效及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1 对 象 与 方 法 1.1 对 象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pound glutamine on Serious Radiation Proctitis(SRP)and influence on inflammatory cell factor level.[Methods]The total of 78patients with SR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ial group(n=47)and the control group(n=31).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5 mg dexamethasone plus 100 mg lidocaine resolved in 100 ml saline coloclysis,while the tri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ound glutamine(each time 3capsules;3times a day)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After 3weeks,the curative efficacy and inflammatory cell factor level(TNF-αand IL-8)were ob- served.[Results]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icacy in the trail group was 78.0%(32/41)and endoscopy response was 82.9%(34/41).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icacy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48.6% (18/37)and endoscopy response was 56.8%(21/37).The clinical curative in trai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mparing with the baseline,the serum TNF-αand IL-8were decrease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the trail group was even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 sion]Compound glutamine may get more clinical curative efficacy and endoscopy response on the basis of dexamethasone plus lidocaine.The treatment decreases the inflammatory cell factor level(TNF-α and IL-8).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一类特选)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肠道外营养疗法的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9年一、背景一般认为,临床营养支持包括经口、经肠道或经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
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
EN是指经消化道管饲较全面的营养素;PN即经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和糖等营养素,又称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
在评价PN临床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中,常用糖电解质输液(5%GNS)与全肠外营养两种方法相对比。
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或不愿正常进食,有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或有营养风险(nutritionrisk)的患者经口方式提供营养素不足时,应给予PN支持。
营养支持绝非急诊处理措施,应该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才按适应证规范和使用规范进行。
二、证据国际上已有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和系统评价发现,对于多数无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常在围手术接受单纯的糖电解质输液治疗。
对于这类患者使用PN可能会导致感染和代谢并发症的增加,并且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本起草小组检索了国内文献,尚未发现有对比糖电解质输液与PN对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报道。
显然,决定患者是否使用PN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有无营养风险,这就需要用到营养评定的方法。
营养评定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中得到应用的营养评定工具有10余种之多。
其中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 BMI)是评价营养状况的众多单一指标中被公认为较有价值的一种,尤其是在评价肥胖症方面,它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指标。
2002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1990年以来中国13项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得出中国人BMI正常值(1815≤ BMI<2315)。
除单一指标外,近20年中还发展出为数种复合营养评定工具,如“主观全面评定”(SGA)、“微型营养评估” (MNA)等。
2020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慢性放射性直肠炎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解读

2020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慢性放射性直肠炎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解读2020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慢性放射性直肠炎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解读?摘要?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对其进⾏规范诊治对改善病⼈⽣活质量⾄关重要。
2018年,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发布了第1版《慢性放射性直肠炎临床实践指南》,其内容涵盖了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策略,重点论述了现有的常见治疗⼿段,并对其进⾏分级推荐,为临床医⽣规范诊治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提供了依据。
但其对CRP诊疗⽅法的应⽤流程和剂量等描述不够具体,尚需⾼质量的临床研究来得出结论,以更好的指导临床。
???随着放疗技术不断发展,放疗在盆腔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使肿瘤病⼈的临床预后得以不断改善。
与此同时,慢性放射性直肠炎(chronicradiationproctitis,CRP)则逐渐成为临床医师不可忽视的难题,其发⽣率⾼达10%~30%,且病程反复,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病⼈的⽣活质量[1]。
临床医⽣对CRP的治疗进⾏了⼴泛地尝试,已有报道的治疗⽅法多达数⼗种,但⼤都缺乏⾼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持,不规范、不合理应⽤成为临床常见问题。
为便于临床实践中合理选取安全有效的⼿段治疗CRP,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于2018年制定了《慢性放射性直肠炎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国际上第⼀部关于CRP的临床实践指南[2]。
该指南系统回顾了2018年前⽂献中存在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依据GRADE系统(Gradeof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system,GRADEsystem)标准对现有的诊疗策略进⾏推荐等级分级,但该指南未深⼊探讨各治疗⼿段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亦未制定CRP的详细诊疗流程,仍需要进⼀步探索和完善。
本⽂从以下⼏个⽅⾯对该指南的重点进⾏解读。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篇一」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2]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
[3]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58.9%[4]三间分布: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
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餐。
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此次调查中发病与年龄、性别、班级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5]症状和体征:病人诊断标准:(1)、学校食堂就餐史;(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3)、实验室检验[6]食谱调查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1.用餐地点与罹患率2.用餐情况与罹患率3.午餐种类与罹患率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讨论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
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明显聚集性。
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与治疗PPT

中度放射性 直肠炎:经 过治疗,症 状可缓解, 但可能遗留 后遗症,如 直肠狭窄、 肛门失禁等
重度放射性 直肠炎:经 过治疗,症 状可缓解, 但可能遗留 后遗症,如 直肠狭窄、 肛门失禁等, 甚至需要手 术治疗
放射性直肠 炎的转归情 况:根据病 情严重程度 和治疗效果, 转归情况有 所不同,预 后和转归情 况有所不同。
放射性直肠炎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饮食规律、睡眠充足等
避免长时间久坐,适当进 行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并治疗相关疾病
护理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饮食清淡、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 物、戒烟限酒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鉴别诊断
放射性直肠炎与其他肠道疾病的鉴别: 放射性直肠炎通常表现为直肠的局部症 状,而其他肠道疾病可能表现为全身症
状。
放射性直肠炎与其他肿瘤的鉴别:放射 性直肠炎通常表现为直肠的局部症状,
而其他肿瘤可能表现为全身症状。
放射性直肠炎与其他直肠炎的鉴别:放 射性直肠炎通常有明确的放射治疗史,
而其他直肠炎可能没有。
放射性直肠炎与其他肛门疾病的鉴别: 放射性直肠炎通常表现为直肠的局部症 状,而其他肛门疾病可能表现为肛门局
部症状。
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止痛药等药物缓解症状 饮食调整:增加纤维素摄入,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 休息与运动:保持充足的休息,适当进行运动 心理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研究现状
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机制研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放射性损伤、炎症反应、肠道菌 群失调等因素有关。
2018版: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2018版: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全文)放疗是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有35% ~ 61%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过盆腔放疗[1]。
根据Chen等[2]的报道,中国仅2015年1年的恶性盆腔肿瘤新发病例数超过50万。
尽管放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其对正常组织所产生的物理性损伤作用,会导致盆腹腔脏器的损伤,其中以直肠损伤最为常见且顽固。
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proctitis,RP)是指因盆腔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直肠癌、膀胱癌等患者接受放疗后引起的直肠放射性损伤。
根据起病时间及病程变化情况,可分为急性放射性直肠炎(acute radiation proctitis,ARP)和慢性放射性直肠炎(chronic radiation proctitis,CRP),通常以3个月为急慢性分界。
超过75%的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会发生ARP,5% ~ 20%的患者会发展为CRP[3]。
实际上,CRP的发病率极有可能被低估,因为不是每位出现症状的患者都会及时就诊。
Gami等[3]报道,81%的盆腔放疗患者可出现消化道症状,但仅有55%的患者向专业医生求诊。
CRP患者症状迁延反复,易出现晚期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大出血、穿孔、梗阻、肠瘘等,临床诊治难度大,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约90%的CRP患者可有永久性的排粪习惯改变,50%的患者表示其生活质量受到各种消化道症状的影响[3]。
此外,CRP的患者尚可同时出现放射性小肠炎、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盆腔炎或原发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这给患者诊治方案的制定带来更大的困难与挑战。
目前,国内尚缺乏统一规范的RP诊治指南或共识,致使各医疗机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
国际上2018年发布的"ASCRS慢性放射性直肠炎诊治指南"是迄今为止第一份RP诊治指南[4]。
但由于东西方存在人种差异以及疾病谱等的不同,我国亟需制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RP诊治共识。
放射性肠炎的诊断标准

放射性肠炎的诊断标准一、引言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是指由于放射治疗导致的肠道炎症,临床上常见并发症之一。
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放射线对肠道黏膜造成的直接损伤及其引起的炎症反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性肠炎的诊断标准。
二、临床表现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因放射剂量和肠道区域的不同而有差异。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1.腹痛:放射性肠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多为隐痛或绞痛,与肠道黏膜受损有关。
2.腹泻:多数患者表现为水样或黏液血便,严重者可出现便秘或肠梗阻。
3.恶心和呕吐:放射性肠炎可刺激胃肠道感受器,导致恶心和呕吐。
4.体重减轻:患者由于腹泻和食欲下降,可能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
5.肠道出血:严重的放射性肠炎可导致肠道出血,表现为便血或黑便。
6.腹部包块:在一些患者中,放射性肠炎可导致肠道狭窄或肿块形成。
三、放射性肠炎的诊断标准放射性肠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以下是放射性肠炎的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腹痛:存在腹痛,且与放射治疗后发生时间相关。
•腹泻: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腹泻,且与放射治疗后发生时间相关。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肠道的病变情况,常用的方法包括:•X线或CT扫描:可显示肠道狭窄、扩张、粘连等病变。
•结肠镜检查:可观察到肠道黏膜损伤、溃疡、炎性改变等。
3. 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放射性肠炎的最可靠方法,通常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活组织检查:通过内窥镜引导,取得肠道黏膜活检标本,观察组织病变的程度和类型。
•术后病理检查:在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后,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放射性肠炎。
4. 除外其他病因在诊断放射性肠炎之前,应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例如感染、肠炎性肠病、肿瘤等。
四、治疗和预防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肠道保护剂(如硫糖铝)、抗炎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消化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消化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
本文将介绍消化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胃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胃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胃溃疡、胃癌等。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胃溃疡和胃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人员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与饮食结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例如,长期进食高盐、高脂肪食物会增加胃溃疡和胃癌的风险;同时,经常暴露于烟草和酒精也会增加患上这些疾病的可能性。
此外,人们发现与Helicobacter pylori(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风险也是导致这些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肝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肝疾病是消化系统另一个重要的疾病类别,包括肝脏炎症、肝硬化、肝癌等。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HCV(丙型肝炎病毒)和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两个主要类型。
此外,酗酒、药物滥用以及遗传因素等都与肝脏疾病的发生相关。
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调查,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高危人群,从而制定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胰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胰腺疾病包括胰腺炎、胰腺癌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研究发现,与过量饮酒、胆石症、吸烟、高血压、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也与遗传因素有关。
通过对大规模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发现患病人群的特点和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四、结肠直肠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结肠直肠疾病包括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癌等。
这些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都与其发病率密切相关。
例如,高纤维饮食有助于减少结肠癌的风险,而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则增加了患上结肠疾病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肠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导读:放射性肠炎(radiationenteritis)是盆腔、腹腔、
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
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
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
应用60Co、超高压X线外照射或Ra等内照射,在5周内照射量超过5000rad(拉德)时,约8%的患者发生放射性肠炎。
因外报道的发病率在2.4%~2.5%之间。
引起肠道放射性损伤的最低照射
量差异很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照射的强度和时间。
②腹腔或盆腔内粘连固定的肠段易受放射性损伤。
③子宫切除后直肠所受到的辐射量较子宫未切除者高,更易发生放射性直肠炎。
④不同部位的肠道内辐射耐受量的强弱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
由于宫颈和脾胱恶性肿瘤常进行放疗,且直肠前壁紧贴宫颈或膀胱,所以放射性直肠炎最多见,发病率可达10%~60%,回肠的远端接近盆腔器官,位置也较固定,易受到盆腔照射的损伤。
放射(电离辐射)单位为GY(戈瑞),1GY等于100rad(拉德),为1kg组织吸收1J(焦耳)能量时吸收的剂量。
cGY为组织吸收放射线的剂量单位。
1cGY相当于1r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