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研究综述胡惠敏
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问题研究

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问题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和解决方案。
首先介绍了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现状,分析了影响其收入的因素。
随后提出了针对牧民家庭收入问题的改进对策和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最后对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问题的未来展望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研究旨在为解决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问题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问题,研究,现状,影响因素,改进对策,解决方案,实证研究,未来展望,建议,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蒙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国家,牧民家庭是蒙古国经济的基础单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影响,蒙古国牧民家庭的收入问题愈发突出。
近年来,蒙古国遭受了严重的气候变化和草原退化等问题,牧民家庭的生计受到了严重影响。
全球市场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面临诸多困难。
牧民家庭收入不稳定和低下已成为蒙古国社会的一大难题,这不仅影响了牧民家庭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对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寻找解决之道,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研究旨在探讨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问题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解决对策,为改善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状况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问题的实证研究,为未来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问题,分析其现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具体而言,通过对牧民家庭收入的调查和研究,旨在揭示牧民家庭收入的组成结构,了解其收入来源及分配情况,分析不同因素对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探讨牧民家庭收入改进的有效路径,为提高牧民家庭收入水平提供可行性建议。
通过研究,旨在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引导相关部门做出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问题的解决。
《内蒙古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范文

《内蒙古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对内蒙古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文章首先概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接着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明确了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模型构建。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业大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内蒙古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究竟如何,尚需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内蒙古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
前人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通过提供信贷支持、保险保障等金融服务,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和机会。
然而,不同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也可能存在差异。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内蒙古农村金融发展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内蒙古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数据,包括金融机构数量、信贷规模、保险保障等数据,以及农民的收入数据。
数据来源主要为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
四、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一)模型构建本研究构建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回归模型,通过分析两者的关系,探讨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模型中包括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以及控制变量,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等。
(二)实证分析1. 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内蒙古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农民收入也呈现出增长趋势。
2. 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具体来说,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信贷规模的扩大以及保险保障的完善,都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内蒙古牧民的借贷问题研究》范文

《内蒙古牧民的借贷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地区,其牧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内蒙古牧民在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借贷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内蒙古牧民的借贷现状、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以期为解决牧民借贷问题提供参考。
二、内蒙古牧民的借贷现状1. 借贷渠道内蒙古牧民的借贷渠道主要包括银行、信用社、民间借贷等。
其中,由于牧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银行和信用社的贷款服务往往难以满足牧民的即时需求,而民间借贷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借贷方式。
2. 借贷规模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牧民的借贷规模逐渐扩大。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和借贷知识,部分牧民在借贷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借贷、高利贷等问题。
三、内蒙古牧民借贷问题的原因分析1. 金融支持不足银行和信用社在牧区的金融服务支持不足,导致牧民在急需资金时难以获得贷款。
此外,部分金融机构对牧民的贷款审批严格,使得许多急需资金的牧民无法获得贷款。
2. 民间借贷风险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法律保障,民间借贷市场存在较高的风险。
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牧民对金融知识的缺乏,进行高利贷等非法活动,给牧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3. 财务管理水平低部分牧民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知识,容易出现过度借贷、高利贷等问题。
此外,由于缺乏财务规划,部分牧民在经营畜牧业时面临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四、解决内蒙古牧民借贷问题的建议1. 加强金融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牧区金融服务的投入,鼓励银行和信用社在牧区设立分支机构,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同时,应放宽对牧民的贷款审批条件,降低贷款门槛,为牧民提供更多的贷款选择。
2. 规范民间借贷市场政府应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秩序。
同时,应提高牧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增强其识别高利贷等非法活动的能力。
3.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政府应加强对牧民的财务管理培训,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现状分析及增收对策研究

21 0 0年 7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 o g l ce c c n lg n e n oi S in eTe h oo y& Ec n my a oo
N O.1 4,t 6 h is e he 21 t s H
J 12 1 u. 00
动 的 。 革 开 放 以来 , 蒙 古 自治 区 经 济 取 得 了 长 足 改 内 发 展 , 年 来 内 蒙 古 农 牧 民 收 入 也 取 得 了 很 快 的 增 近 长 。2 0 0 8年 , 蒙 古 农 牧 民 全 年 人 均 纯 收 入 为 4 6 6 内 5
元 , 20 比 0 7年 增 加 7 3元 , 除 价 格 因 素 实 际 增 长 0 扣 1 % 。 从 增 收 速 度 来 看 , 些 年 农 牧 民 收 人 增 长 较 1 近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现状分析及增收对策研究
陈 爱 荣
( 呼伦 贝尔 学 院 经 管 学 院 , 内蒙 古 呼伦 贝尔 010) 20 8
摘 要 : 章 对 内蒙 古 农 牧 民 收 入 的现 状 进 行 了 实证 分 析 , 索 了 实现 内 蒙 古 农 牧 民 收入 持 续 稳 定 文 探
别 比 上 年 增 长 了 7 3 、 0 、 4 2 和 l , 远 超 . % 1 % 1 . 3 远
观 点 , 如 资 源 禀 赋 论 , 乡 二 元 结 论 , 共 产 品 供 例 城 公 给 不 足 理 论 等 ; 于 农 民 增 收 对 策 , 内 学 者 也 提 出 关 国 了 可 行 的 建 议 , 如 城 乡 统 筹 发 展 论 , 础 设 施 投 资 例 基 论 , 民 权 益 保 障 论 等 , 上 述 研 究 大 多 侧 重 于 农 农 但 业 , 内 蒙 古 农 业 经 济 以 畜 牧 业 为 主 , 本 文 根 据 内 而 故 蒙 古 的 特 点 侧 重 于 牧 民 增 收 作 些 探 讨 , 促 进 牧 民 以
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问题研究

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问题研究蒙古国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牧民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牲畜养殖和商品交易。
随着气候变化、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化,牧民家庭的收入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对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
一、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现状1.收入来源蒙古国牧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畜牧业和商品交易。
畜牧业包括牛、羊、马等牲畜的饲养和出售,商品交易包括毛皮、肉类、奶制品等产品的销售。
部分牧民家庭还从政府补贴和外来就业中获得收入。
2.收入水平根据蒙古国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蒙古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5.4万图格里克(约合44.22美元),比上年增长15.6%。
由于气候变化、草原退化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牧民家庭的收入并不乐观。
二、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影响因素1.气候变化蒙古国位于高寒地区,冬季严寒,夏季炎热。
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牲畜的饲养环境,影响草原的生长情况,进而影响牧民家庭的收入来源。
2.市场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蒙古国牧民家庭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
市场变化会影响畜产品的价格和销售渠道,直接影响到牧民家庭的收入。
3.政策变化政府的政策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牧民家庭的收入。
草原管理政策、畜牧业发展政策等都会对牧民家庭的经济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三、蒙古国牧民家庭收入问题解决途径1.加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原资源,加强草原保护,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牧民家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开拓新的收入来源牧民家庭可以通过农业种植、旅游业开发、手工艺品制作等方式探索新的收入来源,以降低对畜牧业的依赖,增加家庭收入。
3.改善市场环境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保障畜产品价格合理,扶持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的建设,提高牧民家庭的收入水平。
4.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出台针对畜牧业的发展政策,加大对牧民家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帮助牧民家庭克服各种困难,稳定收入。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大省,农牧业经济一直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等原因,内蒙古农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相对滞后,农牧民收
入水平也相对较低。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内蒙古草原保护的力度,并提出了“绿色
发展、生态兴区”的发展战略,意味着内蒙古注重生态保护,加大对农牧业的扶持力度。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的问题。
通过分析内蒙古农牧业的现状,探究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内蒙古农牧民的脱贫致
富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实践和理论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究:
1.内蒙古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内蒙古农牧民收入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
3.促进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措施研究;
4.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的途径和方法探究。
该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内蒙古农牧业的现状和政策,以及农牧民实际收入情况和发展需求,总结内蒙古农牧
民收入增长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内蒙古农牧
民收入增长的工作。
三、预期研究结果
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和探讨,预期会有以下几点研究结果:
1、了解内蒙古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建立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基础框架;
2、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详细了解内蒙古农牧民收入来源及影响因素,为
进一步制定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3、总结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为内蒙古农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关于牧民能够收入情况调研工作汇报材料

关于牧农民收入情况汇报材料一、基本情况巴拉奇如德苏木位于阿旗南部,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天山镇35公里,是一个以畜牧业为的半农半牧区。
总土地面积达150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25万亩,耕地面积13.4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8万亩。
全苏木辖17个嘎查村,现有4976户、15632口人,劳动力8690人,2010年6月末大小畜存栏数达160719头只,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280元。
二、牧民收入增长情况近几年,巴拉奇如德苏木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牧民增收,狠抓产业化发展,大力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惠牧政策,努力改善群众生活。
在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下,牧民群众发展壮大肉牛产业和订单农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以及跟着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增长,农牧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08年,我苏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264元,2009年人均收入3780元,每年以16%的速度增长。
三、农牧民收入来源及构成情况我苏木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北部以畜牧业为主,南部以农业为主,农牧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养殖业和种植业。
由于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加大出栏,牲畜头数比2007年减少50%,农牧民收入中养殖业比重明显下降,种植业收入和劳务收入比重上升到比较突出位置。
据2009年末统计显示,农牧民收入中养殖业收入为1009元,占总收入的27%;种植业收入为1968.3元,占52.1%;劳务经济收入为404.5元,占11%;国家惠农惠牧政策性补贴收入为286.9元,占7.6%;其它收入为112元,占3%。
四、今年受灾情况及采取的措施继去年的特大旱灾,今年又出现旱情,春夏季大部分草牧场未返青或枯死,耕地出苗率小,长势忧人。
据统计,全苏木受灾草牧场达110万亩,饲草减产1000万公斤,受灾牲畜达12头只,粮经作物减产200万公斤,农牧民收入比预期的减少150元左右。
针对旱情,苏木党委、政府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全力抗灾救灾,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倍受社会各...

Directed by: Prof. Sun Zhihong Applicant for Doctor degree: Gao Yanlin (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
2 阿荣旗农民收入现状 .................................................. 8 2.1 阿荣旗简介 ...................................................... 8 2.2 阿荣旗农民收入现状 .............................................. 8 2.3 阿荣旗农民收入对比分析 ......................................... 10 2.4 阿荣旗农民收入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社会的影响 ..................... 11 2.4.1 阿荣旗农民收入增长存在的问题 ................................. 11 2.4.2 阿荣旗农民收入增长对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 Arong Banner’s government should enlarge th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constantly improve the personal quality of farmers, vigorously develop rural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port to farmers,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of rural area and agriculture; increase rural production prevention, ensure the income of farmers increase steadil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7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uly2012 第13期总第263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3T o tal N o.26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研究综述
胡惠敏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是农牧业大区,如何推进内蒙古的畜牧业稳步健康地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工作,针对内蒙古地区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农牧民收入停滞不前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并从几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案与措施。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收入结构;收入增长
中图分类号:F323.8(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3—0003—02
1 研究背景及原因
农牧民收入问题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下农村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内蒙古自治区“三农三牧”问题的核心。
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方式有影响,同时,也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影响,这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牧区,牧民虽然也有一定的耕地用来种植农作物,但是由于牲畜的饲料需求大多数牧民户的农作物不会有剩余,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市场,所以种植收入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广大牧民的收入水平跟他们的牲畜饲养数量和繁殖情况息息相关,畜牧销售收入是牧区人民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经济收入来源。
然而,农牧产品价格低位运行,像玉米、黄豆价格上升幅度低,同时相对于消费水平牛羊马匹价格一直没有上升趋势等都使农牧业比较效益低下。
近几年舍饲禁牧政策的实施在短时间上给牧民的经济收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草场不足导致农牧民减少牲畜数量,这样市场上就出现了农牧产品供给量一时间大量增加,形成供大于求的现象,主要是牲畜,像牛羊马匹等。
根据需求弹性定理这个时候价格就会降下来,但是农牧民没办法减少供给数量,因为饲养的成本投入远比低价出售的损失大,所以市场上的供给量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上升价格也随之下降,这样的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给农牧民形成一种负面的印象,认为农牧产品已经不值钱了。
所以他们会盲目的想在价格降到最低点之前尽快的把现拥有的牲畜卖掉。
出现这个恶性循环的原因也在前面总结过了同样农产品因为歉收导致供给不足,但是农牧民吃饭不会因此减少,所以因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使农牧民收入实际上更多的下降。
这本身是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农牧民本身市场意识不强导致的。
如果他们的本身市场和信息意识够敏锐的话就能避免这种不必要的损失,很好的适应市场的供需配置。
另外,不符合科学的饲养方法也是农牧民收入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着古老传统的放牧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对草场的损害大,对人力和物力都是很大的浪费,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能从基本上改善农牧民的生活结构有效配置剩余劳动力发展非农经济甚而使经济收入结构得到完美提升提高。
2 研究现状及成果
近几年,虽然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即GDP 增速很快,但“GDP含金量”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很低。
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表明内蒙古自治区收入分配结构急需调整,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人口所占比重超过全区人口的一半,农牧民收入结构单一,农牧民整体科学经营意识薄弱,农牧产品价格低,农牧民专业困难,并且由于信息的闭塞和交通的不便利使得牧区的畜牧产品在销售上也受到了限制,这些都是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所面临的困难因素。
针对这一现实困难,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且得出了值得借鉴的观点:
在农牧民收入这一问题上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赵国年认为:农牧民本身收入水平低,再加上牧业生产成本高而比较利益低,以及近年来农牧业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现象的发生,导致了农牧民对农牧业投资积极性下降。
因此,需要加大投资、支持与保护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减轻负担,才能
・
3
・
收稿日期:2012-04-28
作者简介:胡惠敏(1988-),女,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经济与发展。
总第263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保证工农业经济协调发展。
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认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核心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只有提高市场化水平,使农村与城市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才能确保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总存在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即市场失灵。
此时政府的介入,既弥补市场的缺陷,又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因此,余蔚平提出:要真正提高农民收入,必须从政府与市场两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问题》中认为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外出打工和外出务工使得农民收入增长的来源和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与流动对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作用。
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进城务工为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还可以分享城市改革发展的成果,学习经济建设经验。
而且,农民把从城市挣到的收入流回到农村,投资支援农村的建设发展。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讲,这两个方面体现了中心区域的发展对周围欠发达地区的涓滴效应,这一作用可以达到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在很多国家这一效应对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沈斌华在《关于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思考》中提出: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当前经济研究的中心间题之一,并将内蒙古自治区改革开放以来牧民收入与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变化趋势,指出在牧民收入提高过程中面临的一些令人堪优的间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通过改变牧区高度依赖畜牧业的传统、单一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努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
在发展中应该注意牧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尽可能与草原畜牧业相协调,以不危及和不牺牲草原畜牧业为前提。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奇云嵘在《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增收问题的思考》中说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党中央、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的措施,农村牧区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农牧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牧业连年获得丰收,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但是,从全区农牧民增收的结构与全国对照看,形势仍不容乐观。
他认为,增加农牧民收入主要应采取一下措施: 提高农畜产品的质量; 切实加快畜牧业的发展; 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 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牧户致富等有效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牧民收入。
呼伦贝尔经济学院陈爱荣在《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现状分析及增收对策研究》中对近年来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取得了很快的增长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了实现内蒙古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下对策: 加快非农产业的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挖掘内部增收潜;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对牧民的补贴; 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实用对策以期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边疆地区,生态保护区是国家在发展规划中对它的定位,总体来看,本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农牧民收入水平整体较低。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的引导下,中央及政府就“如何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如何促进农牧业稳定发展”给了很大的政策支持,提出优化农牧民收入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政策建议,示范、资金扶持等方式大力推广舍饲圈养,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同时通过兑现钱粮和紧密结合群众的自身利益,让农牧民积极地相应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自治区按照国家政策文件,落实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发放文件规定的各项农牧民补贴,例如: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畜牧良种补等。
农牧民的收入不仅是内蒙古自治区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全国农牧民的问题,更是我国经济发展及结构调整所面临的大问题。
改变这一现状不仅需要从农牧民本身的知识成熟度和科学饲养意识出发,还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给予一定的条件和帮助,共同的关注和扶持自治区和中国的“三农发展”,为农牧民的生活更上一层楼修建宽敞大道。
[参考文献]
[1] 杨丽.内蒙古牧民合作与组织的现状与特点
[J].北方经济,2008,(9).
[2] 李丽,马军.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收入变化及成
因分析[J].现代农业,2008,(3).
[3] 黄冬梅.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及成
因分析[J].现代农业,2006,(12).
[4]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
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
见[Z].内政字[2005]195号文件,2005.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