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考试考前笔记

摄像考试考前笔记
摄像考试考前笔记

摄像考试考前笔记

第一章电视画面

一、电视画面在传播信息方面较之其他媒体具有优势:1、直观性2、综合性3、同时性

二、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制作、制作、后期制作。

1、前期制作阶段包括:节目的选题设计、剧本创作、计划准备(摄录方式、拍摄场地、

制作经费、拍摄技术准备、美工)。

2、制作阶段即具体拍摄。

3、后期制作包括:磁带审看、粗(初)编、(精)编辑。

三、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三主体:⑴记者⑵摄像⑶后期

四、电视新闻的构成要素(电视新闻语言):⑴画面⑵音响(背景声、同期声、解说词)

⑶字幕

五、电视画面概述

1、如果说电视摄像是一项技术工种,那么其“产品”就是电视画面;如果说电视摄像是

一种艺术创作,毫无疑问,其“作品”还是电视画面。

2、电视画面是一切电视节目的“原材料”。

3、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

六、电视画面

1、定义: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示的图象。

从电视的意义上说,画面是利用电视设备的扫描成像电路产生的一帧画格。

从视觉暂留的原理看,这是一帧相对静止的图像,是一个“画面”。

2、涵义:但这个画面,与绘画、照相意义上的画面,有着本质的差异:绘画、照相画面,是现实生活典型瞬间的凝固,是个稳定的空间完形,其画面内涵是静止不变的;电视画面,它是“动作时间”分解后的暂停,画面语言用这种暂停画格开始陈述的第一步,在每秒钟的25帧(幅)上成像,然后,这一个个在空间上展开的画格向前推移,画面的连续运动,让时间的“点”随空间的出现得到了延续,形成了电视画面语言。

七、电视画面的特性:

1、自义性和联系性

电视画面的自义性:每一个画面都表达一定的意义,传播一定的信息。

电视画面的联系性:画面之间的组合、变化会产生大于画面简单相加的整体意义。

2、⑴平面造型

①利用人眼视觉经验创造纵深、立体。

②利用运动物体显现纵深、立体。

③利用摄象机运动突破平面局限。

⑵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①表现具象

②表现运动

③运动表现

3、框架结构

(1)通过框架结构对被摄景物作不同的截取。

(2)框架构成了被摄景物在画面中的相对位置。

(3)框架为电视画面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底。

(4)框架为画面内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提供参照

4、时间特性

(1)单向性。

(2)连续性。

(3)同时性(可直播)。

八、电视画面的构成要素

1、电视画面是结构电视节目的基础元素,是电视节目实现传播的主体符号。

2、构成要素:电视画面似一个内容丰富的容器,它容纳了构成电视有效传播画面的六大基本元素,除了屏幕上显现出来的诸多可视性语言符号(画内文字和编辑添加文字)和非语言符号外,还有可听性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诸如对白、播讲、唱词、音乐等)。

3、物态形象的多元性:电视画面除了形象素材,也就是图像外,还应该包括摄影照片、

图画、电子特技画面、屏幕文字等。

4、电视画面与眼睛

(1)电视画面: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示的图象。

(2)电视画面能够表达一定的含义,与我们的眼睛、思维有很大的联系。

5、随意观看无画面

(1)观看= 感觉+选择+理解

(2)随意观看无画面

6、观看

感觉+选择+理解

感觉+选择+理解=观看(赫荷黎)

7、要坚持“挑、等、抢”技法,提高电视从业人员对画面细节的捕获能力。

⑴“挑”是指电视从业人员通过深入生活,在拍摄现场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将那些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的,最能阐明事理且又适合拍摄的素材挑选出来。

⑵“等”是指电视从业人员以坚韧的作风等候拍摄时机的到来。

⑶“抢”是指电视从业人员以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力量和纯熟的拍摄技巧,不失时机地抓取事物发展过程中最富于表现力的场面与细节。

九、电视画面与电视镜头

1、就电视摄像而言,电视画面又称电视镜头。

电视镜头:是摄象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

电视画面:是从电影画面借用来的。画面这个词,本是绘画艺术用语,一幅画称一个画面。因为电影最初是无声片,它和绘画有许多相近之处。

电影画面的定义是:“一段连续放映的影片中的形象,看来是由一台摄影机不间断的一次拍摄下来的,无论这段多么长都叫做一个镜头”(即画面)(《电影观念》)。

第二章摄像机

一、摄像机与人眼的异同

1、摄像机是把光学图像转化为电子信号的一种设备。

2、如果把电视系统比作一个人的话,摄像机就相当于人的眼睛。

二、摄像机不如人眼的地方:调节能力、辨别能力、时间放大效应、边框局限

⑴调节能力:人眼可自动调节光线,但摄像机却不能。只能在光线均匀的场合中工作。

⑵辨别能力:①细节丢失。在镜头中,若在暗处的东西不动,观众是不会知道的,所以在镜头中暗处的东西较模糊;②观点:电视因其画面少,应尽量少用全景,否则会既分散注意力又浪费镜头。而用全景拍东西时要尽量拍引人注目的事物;

⑶时间放大效应:心理时间比物理时间显得长。

观点:屏幕是对时间的放大,所以在使用画面时要尽量节约,给观众提供可看的东西。

⑷边框局限:在不平的路面,因摄像机通过固定的框框去拍景物,所以镜头显得很不稳,

不断晃动。

观点:摄像机会夸大晃动;但人眼不会这样,因人行走有一个平行器官。而摄像机因景深有限,所以视角越小,晃动便越明显。其中特写视角小,晃动便大,广角视角大,晃动便少观点:判断画面质量的标准:主要看其水平线和垂直线是否一致(即水平线一定要平,垂直县一定要直)。

三、摄像机比人眼优越之处

1、多距离,选择性强

?不同景别。

2、集合作用

?能把不同场合的画面归在一起,表现同一主题。

3、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

?定格,倒退,快慢动作。

4、工作范围广

四、摄像机的类别:广播级、专业级(广播级)、业务级、民用机

五、几项主要的工作性能:信噪比、工作亮度级、分解力

1、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信噪比是视频信号电平和噪声电平之比。所有电子设备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噪声。视频噪声表现在图象上,就是均匀布满了的“雪花”式的麻点。摄像机信噪比越高,图象越干净。

2、工作亮度级

?所有摄像机都有一个基本工作亮度级来保证它的正常工作。

?信噪比越高,摄像机就能工作在越低的亮度级上。

?灵敏度越高,最小物体照度越低,表示摄像机越好。

3、分解力

?分解力相当于清晰度。用画面上可分辨的电视线数来表示。

?分解力分为水平分解力和垂直分解力,通常指标上给出的都是在画面中心的水平分解力的数值。

?画面边缘的分解力要比中心低些。

六、摄像机的基本部件

1、镜头系统:镜头、光圈、聚集、附加镜

2、主机:摄像头、视频信号处理单元、同步信号发生器、编码器、其他

3、寻像器:为一个微型监视器,作用是用来取景。

?上面还可以显示系列文字、数字、符号等说明字符,用以指示摄像机的状态。

4、电源

5、传声器

6、录制单元

7、按钮与开关:电源、功能转换、录制、推拉键、放像系统、增益、滤光片、黑白平衡

七、附件:摄像过程中除了摄像机的主体功能外,诸多附件的辅助功能也不可小视,它们是保证影像构成趋于完美的重要工具。

?主要有:灯具,通讯系统,传声器;支撑系统等。

1、三脚架

作用:稳定机器,保证图像质量。

类别:简单、复杂

2、反光板

作用:提高图像质量。

类别:柔性反光与镜面反光。

第三章摄像机的使用

一、摄前准备:电源、话筒、电缆、三脚架、照明设备

二、调整

1、预热:有条件的情况下,对节目质量要求又比较高时,可以在整机接通电源后,经几分钟后再作调整。因为电源接通后,机内温度逐渐上升,可能会使某些元器件参数有微小漂移。几分钟后,温度基本稳定。以电池作为拍摄电源时,或要求还是太高时,也可不进行整机预热。

2、选择滤光镜:

?根据具体的照明情况,选择相应的滤光片。

?室内灯光为3200K。

?自然光为5600K

3、调整白平衡

(1)什么情况下要进行白平衡调整:①在拍摄中,如果拍摄现场的照度发生变化或拍摄现场转移,都必须重新调整白平衡,每次拍摄前,都应确认白平衡已调整好。②自动白平衡使

用方便、简单,但调整范围有限,在以下情况下,自动白平衡调整不能提供正确的白平衡,最好使用手动白平衡调整:

(2)白平衡调整实例:

?被摄景物或摄像机处于阴影中;

?使用氖灯、水银灯等特别明亮的光源时;

?照度不足时;

?景物有强烈的彩色照明时,如日出、日落、蓝天、雪地等;

?拍大特定镜头;

?进行微距拍摄时。

4、调整黑平衡:通常黑平衡的调整会影响白平衡的状态,所以调整完黑平衡后应现再调一次白平衡。即:白平衡-黑平衡-白平衡。

5、增益

?一般情况置于0dB处。

?当光照不足时,置于6 dB 或9dB处。

?特殊情况,置于18 dB 处,噪声点明显。

三、摄像的基本原则:平;稳;清;准;匀;避免滥用运动镜头;多录5秒钟;录前演练。

1、平—画面保持水平,不倾斜

2、稳-画面保持稳定,不抖动

3、清-画面保持清晰,不模糊

4、准-取景、调焦、曝光准确

5、匀-拍摄运动速度均匀

6、避免“拉风箱”、“刷墙”式的摄像机运动

7、多录5秒钟

8、录前演练

四、拍摄:电视画面拍摄可分为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拍摄应从固定拍摄开始着手)

1、固定拍摄定义:

?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

?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是拍摄固定画面的前提条件。机位不动,则摄像机无移、

跟、升、降等运动;光轴不动,则摄像机无摇摄;焦距不动,则摄像机无推、拉运动。

?固定画面的核心一点就是画面所依附的框架不动。

2、功能:

?A、固定画面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B、固定画面对静态的人物有突出表现的作用。

?C、固定画面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

?D、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动感。

?E、固定画面在造型上有绘画和图片效果,与运动画面相比,更富有静态造型之美及美术作品的审美体验。

?F、固定画面由于其稳定的视点和静止的框架等特点,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

?G、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相比较少主观因素,镜头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特别是较少运动摄像所带来的指向性。

?H、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所表现的时间感觉有差异。

?运动画面有一种“近”的感觉,即正在发生、正在进行的时间感;而固定画面则易于表现出“远”的感觉,如时间上的过去感、历史感和往事感。

3、局限:

?A、固定画面视点单一,视域区受到画面框架的限制。

?B、固定画面在一个镜头中构图难以发生很大变化。

?C、固定画面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难以很好的表现。

?D、固定画面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

?E、固定画面由于单一画面的框架限制,不如运动画面那样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一段生活流程。

4、拍摄要求:

A、注意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

B、要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

C、固定画面的拍摄与组接应注意镜头内在的连贯性。

D、固定画面的构图一定要注意艺术性、可视性。

E、固定画面在拍摄中有一点必须牢牢记住,那就是“稳”字当头。

5、摄像稳定器械:三脚架、独脚架、导轨、各类托架。

五、运动的拍摄:

1、运动镜头的组成:起幅→运动过程→落幅。

起幅:运动镜头开始的画面。

要求:讲究构图,要有适当长度。

运动过程:也就是移动过程中的画面。

要求:自然流畅、不可生硬,突然。

落幅:运动镜头终结的画面。

要求:由运动转为固定画面时能平稳、自然, 尤其要准确。

2、摇镜头的主要作用:

?A、表现画面以外的场景或事物;

?B、表明两个位置之间的关系;

?C、用较近的视距表现数量较多或形体太高或太长的物体;

?D、追随某一物体的运动;

?E、表现某物体的另一面;

?F、缓慢的摇镜头能造成拉长时间和扩大空间的效果;

?G、调整构图。

3、摇镜头拍摄的要求:

?A、以主体的运动为依据。摇镜头必须按照主体运动的方向、速度和节奏的要求,保持镜头外部摇动和画面内部主体运动的一致性,并在镜头衔接中保持动作的连贯性。

?B、摇速要均匀。

?C、摇速要适中。

?D、起幅落幅准确。

5、推拉镜头的作用:

A、改变视野;

B、追随某一物体的运动;

C、可以给出各种景别的镜头;

D、强调戏剧效果;

E、调整构图。

6、推拉镜头的拍摄要求:准确、敏捷、均匀。

(1)推镜头的画面特征:①框架后移,视点前移②景别由大变小,被摄主体由小变大,环境由大变小③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

(2)拉镜头的画面特征:①框架向前运动,视点后移②景别有小变大,被摄主体由大变小,环境由小变大。③有退出感

7、变焦拍摄的要求:

?A、符合视觉习惯。

?B、焦点要保持清晰。

?C、变焦速度应以被摄体的运动速度为依据。

?D、以固定画面作为起幅和落幅。

8、移、跟镜头的主要作用:

?A、应用视野的变化;

?B、改变被摄体与背景间的关系;

?C、实现画面中的流动感;

?D、加强戏剧效果;

?E、调整构图。

9、综合运用推、拉摇、移、跟、升降等摄像机的运动手法进行拍摄的方法。

作用:

?特别适合于活跃气氛,加快运动速度。

?几种运动形态结合,可以同时或先后拍摄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景物,可以形成完整的段落镜头,形成多构图、多景别、多层次的“镜头内部蒙太奇”。

10、拍摄运动镜头应注意的问题

?(1)镜头运动应有目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应根据画面内容需要而定。

?(2)应有意识地控制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比例。

?(3)力求保持画面平稳:避免画面大幅度的倾斜摆动,造成观众产生视觉感受上的不安和眩晕。

?(4)注意拍摄时焦点的变化,始终将被摄主体形象处理在景深范围内。

第四章轴线与大三角机位

一、轴线的概念: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

成的一条虚拟直线。

1、轴线类型

视线方向轴线:是处于相对静止的人物视线方向构成的轴线。

运动轴线:处于运动中的人或物,其运动方向构成的轴线。

关系轴线:两个人物头部之间的交流线构成的轴线。

2、越轴概念:越轴是指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范围内设置机位,违反这一原则叫作越轴。也就是越过轴线拍摄。

越轴的危害:越轴后的画面,被摄对象与前面所摄画面中主体的位置或方向是不一致的,会出现镜头方向上的矛盾,造成前后画面无法组接。

轴线总结:轴线是一条假想的直线,架设机位时,不同的机位应处于轴线的同一侧,否则就是越轴拍摄,越轴拍摄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会给观众错觉,使观众分不清楚方向或位置关系。

二、大三角机位

1、大三角机位的规律:

(1)1号机位做为定位镜头在每种组合中都包含,而且位置也相同。

(2)每种组合中的三台机位都是处于A和B关系轴线的同侧,即应遵循轴线规律。(3)每台摄像机都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做位置的调整,也即大三角机位既固定又灵活。大三角机位类型:

①大三角内反拍机位:机位方向基本相背,各拍一个人物,称为内反拍角度。

②大三角外反拍机位:机位拍摄方向基本相对,这两个角度称为外反拍角度。

③大三角平行机位:平行三角形底边上的两个机位各自拍摄一个人物。

第五章景别和角度

一、画面的构成因素:

1.外部构成因素

?框架的大小—景别

?拍摄的方向—正面、侧面、斜侧、背面

?拍摄的角度—平摄、仰摄、俯摄、顶摄

2.内部构成要素

?画面内部的点线面以及色彩的结构形式,表现为点、线、面、色彩等。

?可以归纳为:主体、前景、背景、陪体、空白。

二、景别的认识:

景别的划分:根据景物在画面中所表现的范围的大小,可粗略的分为:全景、中景、近景全景:表现被摄物体的全貌

中景:表现被摄物体的一部分

近景:表现被摄物体的局部细节

景别的改变可通过拍摄距离,也可通过调节焦距。

远景注重对景物和事物的宏观表现,人物的表现降为次要位置。

常用来表现如:荒芜的大漠、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雪域高原、壮丽的山河、蔚蓝的大海、城市景观、战争场面、群众集会等。

远景总结:

作用:表现自然环境、介绍地理概况、创造气势、渲染气氛、抒发感情。

?画面特点:有很强的空间透视感,画面大气,有较强的气势。

?构图技巧:从大处着眼,注意利用延伸的线条、物体远小近大的变化、色调和影调的变化来

?创造空间感;

?要用侧光或侧逆光来形成空间的透视感。

全景介绍:全景可分为人物全景、物体全景、景物全景

?特点:既有较完全的环境描写,又有较完整的人物行动的描写。因此全景镜头特别适合于用环境来烘托、渲染和描绘人物和主题。

?作用:交代被摄体的全貌及其附近的环境。

?构图方法:注意表现主体富有特征的线条和形状;

* 注意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呼应关系;

* 注意空间感的表达;

* 注意画面的取舍。

远景和全景的比较:

?从特征上说,远景和全景的区别在于,后者是以环境为背景,完整表现人的行动。

而前者则是以环境和场景为主。

?全景和远景不同的是,全景中环境更多地作为人的行动背景而形成对比、隐喻和象征。

中景:人物腰部以上的部分,用以表现人物的姿态动作、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呼应关系等。

?特点:以人物为主,兼顾环境

近景:表现被摄体的局部,人物胸部以上的活动。在拍摄人物时着重表现人物的神情和内在气质。物体则要注重质感的表现。近景的优势还在于它可以近距离地表现事物富有意义的局部。

特写:被摄体的局部充满整个画面。

?画面特点:构图集中单一,内容简洁、表现力强。

?作用:强调人物的表情和内心的感受,对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形成快速的视觉节奏。以突出的强调人或物的局部细节见长。

?构图:一定要抓住被摄体上最能表现内在本质的地方,并准确表现被摄体的质感、色彩、形态和内在变化。

三、拍摄方向

1、正面拍摄:正面结构形式是指画面中被摄对象的视线或建筑物的朝向与镜头的视向平行且相对时拍摄出来的画面。

作用:可以充分展示人物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

优点:

?正面拍摄运动物体时,在两极镜头的配合下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效果。使用短焦镜头正面拍摄运动物体,如迎面驶来的汽车、(向镜头)冲过来的动物体等。由于几何透视的原因,运动物体会出现加速向观众冲过来的效果。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的感觉。

?使用长焦距镜头产生的画面效果类似特技画面中的慢动作,具有浪漫、抒情的意味。

如果天气比较炎热,空气中的介质被蒸发,画面中就呈现一种飘忽不定的视觉效果,浪漫、抒情的意味就更加浓厚。

缺点:

?在表现人物时,被摄对象呆板且缺乏活跃因素。人物各部分细节平均的展现在画面上,不利于强调和突出某一部分。

?在拍摄建筑物时,多出现平行线条、透视关系不明显,没有明确的方向性,也不利于空间感、立体感的表达。

?另外正面结构形式还不利于表现运动物体的动势和运动速度。物体运动空间被压缩,是的物体伸展开来的优美线条难以展现。

2、侧面拍摄:就人物的视线方向和具有方向性的物体而言,被摄对象的视线朝向与拍摄方向成90度时,通常称为侧面结构形式。这种角度主要表现人或物体的某种动势。

特点:

?可以很好的展示人物侧面的横向线条和外部轮廓线,被摄体轮廓特点十分鲜明,是拍摄剪影的最佳结构形式。

?在人物中景或多人物画面中,适合表现人物间的情感交流,并能很好地表现某些情节或细节。

缺点:与正面构图形式相同,侧面结构。形式同样不能表现画面纵深方向上的线条。因此,不利于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

3、斜侧拍摄:在由正面角度向侧面角度水平移动时会有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角度。这就是斜侧拍摄。

特点:利于表达空间透视感和和物体立体感。斜侧拍摄可以化平行线条为斜向线条,形成画面中物体大与小、远与近的对比,它充分利用了画面对角线的容量,使一些延伸线条在画面中保留得足够长,扩充了空间。表现运动时,不论是画面内部还是画面外部运动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4、背面拍摄:所谓背面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人或动物来说的。被摄对象背向镜头,人物或动物的背影轮廓线上升到造型的主要地位。

特点:“含蓄”。画面含而不露、有微妙、神秘的意味,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对画面积极的思考。

作用:①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况下难以表现的面部神情和心理状态。②制造悬念,增加影片的紧张气氛。

?用于影片结尾处,作为一种情绪性画面营造一种别离、远去、再见的效果。

?用做再现镜头。---用替身的背面再现当事人。

?化解矛盾,掩盖缺陷时使用--如演员表演不到位。

5、平摄:摄影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特点:是一种叙事性角度,拍摄出来的画面自然平实,贴近生活,客观性强,是纪实性题材常用的拍摄角度。

分类:平角度正面拍摄、平角度侧面拍摄、平角度斜侧拍摄、平角度背面拍摄。

6、仰摄:摄影机镜头置于正常水平线之下,从低处向上拍摄被摄体。

特点: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使画面中的被摄体产生某种优越感,喻示赞颂、胜利、高大、仰慕、庄重和稳定,仰摄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有时也用来表示邪恶势力的强大。

6、俯摄:摄影机镜头高于正常水平线,从高处向下拍摄被摄体。

特点:是一种情绪镜头,有轻视、压抑、低沉等情绪色彩。

作用:

?能够强调被摄体的所处的地理位置,使观众能充分了解画面中物体间的相互关系、距离和地位。

?景物在画面上充分的分开,纵向线条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

?能很好的表现某种气势。例如:当人物处于某大面积空旷场景中,这种俯摄镜头往往给观众带来开阔、舒展的感觉。

7、顶摄:摄影机镜头近似于垂直于地面、由上而下拍摄被摄体。

特点: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所以这种拍摄角度给人以“新、奇、怪”的感觉。

作用:在大场面的拍摄时主要用来展示物体在平台上的位置、数量、形状、外貌等特点。展示地理位置和景物间的距离关系。有时也可以表现窄小空间的拥挤和杂乱。描绘景物的图案美。

第六章构图的方法

景框: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一种分析工具。

构图:指艺术家在一个空间中安排和处理表现对象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构图规律:1、单幅画面构图要和影片中体风格一致

2、突出主体

3、合理利用视觉心理

4、景的巧妙利用:①隔景:利用前景以及安排较多的景物层次②借景:借助背景中的物体“镜像”③引景:利用线条把观众引向趣味中心

5、画面均衡

6、合理运用线条

7、不规则构图

8、构图是运动中的构图

构图的形式因素:构图空间的划分、线条和形状、明暗、色彩、色彩的和谐与对比、色彩的

构图空间的划分(取决于景别、镜头的组接、画幅比)

1、首先任何画框都有一个几何意义上的中心点,且容易确定.

2、视觉的中心是处在黄金分割线的四个交点上,人的视觉注意力在那里获得动态的平衡. 电视构图的形态:主体、陪体、前景、背景。

动态构图具有的特点:运动性、开放性、多变性和不完整性的特点。关键是对主体运动轨迹的把握。

画面中表现主体的形式

把主体安排在近处,使主体在画面中占有较大面积

利用拍摄角度,靠主体的形态、姿势、高度、位置来突出主体

利用光线刻画主体形象,用明暗或色彩的对比来突出主体

利用动与静的对比来突出主体

利用景深产生的虚实来突出主体

利用质感、形状等对比手段突出主体

利用镜头的运动来强化主体

陪体的作用:①主要是帮助主体说明内容、烘托陪衬主体,使画面更有生活气息,更加生动、传神、同时让观众正确理解主体思想,防止产生歧义。②陪体可以形成与主体的对比,在形式上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③陪体有时位于主体之前既是陪体又是前景,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强调画面空间透视,另一方面又交代了主体同陪体的情节关系。

前景的概念:前景是指在影视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靠镜头最近的人物或景物。前景除了实体的人物或景物外,有时还可能是虚体或移动物体的运动轨迹。

前景的作用:①前景能够在画面上展示空间感及透视感,并帮助主体结构画面。②前景与主体形成画面表现形式上的对比,可以加强画面的视觉语言,为更深刻地表达主体思想提供依据。③前景的使用还可以使画面成为主观镜头。

前景的作用—总结

渲染气氛、点明时间和地点特征;

形成空间深度;

装饰画面、均衡布局。

形成主观镜头

背景的概念:背景是指位于主体之后,用来渲染、衬托主体的景物。在画面层次关系上它排

背景作用:表现主体所处的环境、位置、时间和时代特征,衬托主体使其形象鲜明突出。处理原则:

?充分发挥背景表现时间、地点、环境、气氛等作用;

?利用背景与主体的对比突出、衬托主体;

?背景的色彩、线条要力求简单。

3画面的空白作用:

(1) 调节画面节奏,使观众的视觉感到流畅;

(2) 作为背景能够起突出主体的作用;

(3) 留下观众想象的空间;

(4) 平衡画面,使画面达到均衡

电视构图若干基本手段:

1.对起幅落幅的处理

2.满景构图,指表现对象充满整个画面的构图样式.

3.利用景深镜头构图

4.是运动的表现形式

第七章叙事蒙太奇

段落的结构(相当于文章的句型),一般都可归为叙事和表现这两大类型。

1、叙事的剪辑

2、叙事剪辑的依据及结构方式

3、表现的剪辑

4、表现的剪辑形式(结构方式)

影视作品的编辑基本思路

(1)明确全片结构框架(在第七章讲)

(2)划分段落层次

(3)确定段落性质和表现重点

(4)判断段落节奏和情绪效果

(5)建立镜头连接方案

叙事的剪辑:是以交待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的一种蒙太奇类型

叙事蒙太奇相当于文学作品中记叙文的类型,因此他在构成句型的时候,是依据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及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表现动作的连贯,推动情节的发展并引导观众理解剧情的。

叙事剪辑的内在依据——生活的逻辑P99

?即镜头顺序安排,按生活的逻辑安排

?生活的逻辑——生活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规律性就是生活的逻辑。

生活的逻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主要体现在时空表现的连续性,事务之间关系的联系性上,即:

生活逻辑:连续性和联系性

连续性:分为空间的统一性(大景别表现全局、整体;小景别关键、重点;补拍)和时间的线性(以一个完整的动作的线性)

联系性:事物之间存在着逻辑的联系/以因果、平行、对应等关系连接镜头

几种依据不同因素的剪辑:动作剪接、声音剪辑、情绪剪接、节奏剪辑

动作剪接:以人物的外部动作,景物活动的外在形式为依据的剪辑(表现运动时镜头的顺序)。声音剪辑——以声音因素为基础,根据内容要求和声音与画面的有机关系来处理镜头衔接。声音包括:对白(对话)、解说、画外音、音响、音乐等

以声音为线索的剪辑要求:是保证声音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以人物对白为线索的剪辑方式:平行剪辑(平剪)、交错剪辑(串剪)。

平行剪辑:就是在连接镜头时,上一个镜头的画面和声音同时同位结束,下一个镜头的画面和声音同时同位进入,这是镜头编辑的基础方式。镜头的平行剪辑又叫平剪

交错剪辑(串剪):就是上下镜头的画面声音不同时同位转换,比如,上一镜头的画面结束,而相应的声音却延续至下一画面内,或者下一个镜头的声音提前进入上一个镜头,加强了上下镜头的呼应和艺术感染力。

情绪剪辑:情绪剪接——是按照人的心理,一种内部动作为依据的剪接。

节奏剪辑:根据运动、情绪、事物发展过程的节奏为依据,结合镜头造型特征,用比较的方式来处理镜头的长度和衔接位置。

过程的分解和组合

过程的分解:摄影师在拍摄现实生活中活动着的人和物时,把它们拍成一个个镜头,以便编辑时把它们组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动作过程,每个镜头在完整动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相关性,选择角度和景别以拍摄每个镜头,就是过程的分解,过程的分解又叫分镜头。

分镜头常用两种方法:解析法和插入法

解析法:将一段相对完整的事件过程解析成不同的片断,从中选取最主要的、最具代表性的片断,以建立起这一事件的完整印象,尽管他已经经过省略和变形的,这种方法就叫解析法。插入法:用一个全景将一段相对完整的的事件完整的拍摄下来,这通常用来表现事件的全貌(叫做主镜头),在选择主要部分变换景别重复拍摄(叫做插入镜头),准备在编辑时去代替主镜头上相同内容部分,这种过程的分解方法叫插入法。

过程的组合:把那些单独而零散的分解动作,按照一定顺序重新组合而成连续活动的视觉形象整体,这就是动作的组合过程。

分镜头稿本:就是依据文字稿本去分出一个个可供拍摄的镜头,然后分镜头的内容写在专用的表格上,成为可供拍摄录制的稿本。也就是按镜头顺序将镜头内容落实到文字上所形成的稿本。

分镜头稿本的内容包括有:

(1)将文字稿本的画面内容加工成一个个具体形象的可供拍摄的画面镜头;

(2)排列组成镜头组,并说明组接技巧;

(3)相应镜头的解说词;

(4)相应镜头组或段落的音乐与音响效果。分镜头稿本虽然是用文字书写的,但它是可以在脑海里“放映”出来的电视,已获得某种程度可见的效果。

分镜头稿本的作用:分镜头稿本就好比建筑大厦的施工图,是为节目的摄制提供依据,全体摄制人员根据分镜头稿本,分工合作,协调进行摄录制的各项工作。

镜号:即镜头顺序号,按组成节目的镜头先后顺序,用数字标出。拍摄时,不必按顺序拍摄,而编辑时必须按这一顺序号进行编辑。

机号:现场拍摄时,如果用2—3台摄像机同时进行工作,机号代表这一镜头是由哪一台摄像机拍摄。若是采用单机拍摄,就不需要标出机号。

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别等,它代表在不同距离观看被拍摄的对象。

技巧:电视技巧包括有摄像机拍摄时镜头的运动技巧,如推,拉,摇,移,跟等以及镜头之间的组接关系,如切换、淡入淡出、叠化、圈入圈出等。在分镜头稿本中,在技巧栏只是标出镜头间的组接技巧。

时间:指镜头画面的时间,表示该镜头的时间长短,时间以“秒”标明。

画面:用文字阐述所拍摄的具体画面内容。

解说:对应一组镜头的解说词,它必须与画面密切配合。

音响:在相应的镜头标明使用的效果声。

音乐:注明音乐的内容及起止位置。

备注:方便导演作记事用,导演有时把拍摄外景地点和一些特别要求写在此栏。

叙事剪辑结构方式:①前进式(顺序式、平铺直叙式)②后退式(悬念式、先声夺人式)③片断组合式(省略式)

确定结构形式的思路:①分析内容性质②确定表现重点③确定镜头连接方案

叙事剪辑的基本模式:①前进式②后退式③片断组合式

前进式(顺序式):即叙述由远到近,镜头景别由大到小的叙事方式。

后退式(悬念式):叙述由近到远,景别由小到大的叙事方式。他把最精彩的或者最富有戏剧性的内容突出出来,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作用:倒退式叙述可以制造悬念,利用局部镜头的不明确性,引发观众的期待心理,然后再出现整个环境,作为对悬念的解释。

片段组合式:选取一个完整运动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片断把它们组接在一起,每个片断只是事件发展中一个代表性和相关性的动作高潮。通过这些高潮段落的组合,建立起一个完整事件过程印象的叙事方法。

表现剪辑的概念:表现剪辑——是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的蒙太奇类型

主要特点、特征可归结为:(1)以镜头对列为基础,相连镜头表现主体不同。

(2)不是为了单纯叙事,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和主题、情绪;

(3)镜头组合的逻辑依据是意义,而不是连续的时空关系;

(4)镜头在对列中产生暗喻和隐喻效果;

(5)是一种作用于视觉象征意义的情绪表意方法

(6)它的意义产生靠观众联想来完成

表现蒙太奇的功能:(1)创造思想(2)创造节奏(3)创造隐喻(4)创造悬念(5)创造情绪效果

表现剪辑的镜头结构形态:对比蒙太奇、平行蒙太奇、积累蒙太奇、隐喻蒙太奇、象征蒙太奇、重复蒙太奇、细部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的结构形式:对比的剪辑、平行的剪辑、积累的剪辑

对比的剪辑:对比剪辑是通过镜头(或场面、段落)之间在内容、形式上的反差造成强烈的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的作用,从而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情绪和思想。

画面内容的对比:诸如新与旧、强与弱、大与小等;

画面造型的对比:如景别大小、角度的仰俯、光线的明暗、色彩的冷暖等;

声画的对比:如轻松的画面配沉重的音乐,通过声画不协调强调反差,激发联想;

内在节奏的对比:强调内在节奏的动静对比,比如由动突然变静,强化心理冲击效果。

平行的剪辑:平行的剪辑是指在一个蒙太奇段落中,把有着逻辑关系的两条以上不同时空、同时异地或者同时同地、同地异时的线索交替出现,平行发展。

平行蒙太奇的作用:1、展示同一事件的广泛影响和广阔时空面。抗洪现场洪水不断上涨

2、利用线索之间的相互衬托关系,深化表现内涵。

3、利用冲突性因素平行交叉组接,

营造紧张的戏剧性效果。4、交叉组合形象,改变画面结构。

积累的剪辑:积累的剪辑是将一些内容性质、景别、运动方式等大致相似的镜头组接在一起,通过不断迭加的积累效应,树立一个主题或者渲染一种情绪,因此积累蒙太奇也被称为是主题蒙太奇。

积累剪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同类镜头组接2、镜头成组运用,确保镜头数量的积累长度3、典型形象组合

隐喻的剪辑:是通过镜头对列或者交替,将具有某种“相似性”特征的不同事物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的表达作者的某种寓意或事件的某种情绪色彩,从而深化并丰富事件的形象的剪辑方法。

象征的剪辑:象征的剪辑是指通过镜头间的对列,让形象本身的意义隐去,同时经过观众的联想和想象产生另外一种新的引伸意义。

重复蒙太奇:通过某种因素重复利用,产生一定的寓意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