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康复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颈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护理干预论文

颈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护理干预论文

颈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康复期的效果。

方法:136例患者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选择高低、软硬适度的枕头,正确指导病人的头颈部功能锻炼,颈部保暖及保养方法。

结果: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保养方法,积极配合治疗,正确进行头颈部功能锻炼。

结论:通过积极治疗及有效护理干预,使患者得到了很好的康复,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康复治疗;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48-01颈椎间盘突出症一般认为因颈部创伤、退行性变、咽喉部炎症、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等原因致病。

是由于颈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椎管内,从而造成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和脊髓受压,引起头痛、眩晕;心悸、胸闷颈部酸胀、活动受限;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胀痛;步态失稳、四肢无力等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发生高位截瘫危及生命。

对颈椎间盘突出病人的治疗方法:一是手术,二是保守疗法。

我们科绝大多数病人均采用保守疗法。

保守疗法,病人痛苦少、疗效显著。

我科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病人136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36例病例中,男性79例,女性57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5岁,所有病例均有头痛、眩晕、心悸、胸闷、颈部酸胀、活动受限、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胀痛、步态失稳、四肢无力等症状和体征。

ct提示有椎间盘突出征象,即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收住院治疗。

所有保守治疗的病例均辅以理疗、牵引、针灸、推拿、封闭等治疗[1]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住院病人治疗时间6 d~3个月不等。

2 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期护理2.1 心理护理:让病人了解颈椎病的有关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增强治疗信心,掌握康复的方法。

【精品文档】颈椎病护理论文-word范文模板 (3页)

【精品文档】颈椎病护理论文-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颈椎病护理论文篇一:颈椎病康复护理论文颈椎病的康复护理体会[关键词] 颈椎病康复[中图分类号] r0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X)-08-180-01颈、肩、腰腿痛以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但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有统计表明,青少年颈椎病患者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8.7%上升到201X年的15%。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我科201X年5月至201X年5月收治颈椎病病人25例,其中40岁以下12例,40岁以上13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好转或缓解。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表现及分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颈,肩,背,上肢疼痛,甚至四肢麻木,可伴有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1.1 神经根型是压迫或刺激椎管单侧或双侧的神经根引起的症状。

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颈僵硬,且反复发作。

常因劳累、寒冷、睡眠不佳或伏案工作过久而诱发。

上颈椎病变,以颈椎疼痛,向枕部放射,枕部感觉障碍或皮肤麻木。

下颈椎病变,颈肩部疼痛可向前臂放射,,手指呈神经根性分布的麻木和疼痛。

并可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表现。

1.2 脊髓型是压迫或刺激脊髓而引起。

表现为颈肩痛伴有四肢麻木、肌力减弱或步态异常,胸或腰部有束带感。

严重者发展至四肢篇二:颈椎病保守治疗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论文颈椎病保守治疗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对颈椎病人采用牵引、按摩、中药熏洗、针灸、手法整复等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配合心理护理、牵引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指导等,观察患者康复情况。

颈椎康复治疗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颈椎康复治疗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颈椎康复治疗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颈椎前路术后围术期的系统康复护理颈椎前路手术比后路手术有很多优点,如出血少、软组织损伤轻、感染率低、神经后遗症少,便于术中呼吸、循环的管理,病人易于耐受,是目前治疗颈椎疾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为了解康复护理对该方法治疗颈椎病病人围术期的作用及康复效果,我科于2003年1月一2006年1月,对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87例,在围术期进行系统康复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87例,其中男64例,女23例;年龄34岁~78岁(岁±岁);病程6个月~72个月;住院12d~43d,平均脊髓型颈椎病36例,其中伴颈后纵韧带骨化症1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混合型颈椎病5例。

手术方法:均行颈前路减压术,其中单间隙采用环锯法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术26例;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填充自体减压骨松质植入8例;开槽式椎体次全切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53例.切口选择:颈前右侧或斜切口;麻醉方法:颈个月,根据疗效评定:完全康复65例,明显好转19例,好转3例,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护理术前护理心理护理针对病人的心理反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术后体位及颈部制动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并请治愈的病人现身说法,使其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疾病。

本组病人均能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与护理。

术前训练①卧床生活指导:要求病人禁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强调注意安全,指导起床及活动方法。

仰卧时枕不能过高也不能悬空颈部,砂袋固定颈两侧;侧卧位时枕与肩宽同高,使颈部与躯干保持一直线;教病人轴向翻身法,并理解其重要性,以免进一步损伤脊髓。

术前2d训练仰卧饮食饮水,避免术后呛咳;练习卧床大小便,防止术后发生尿潴留。

探讨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2015.12护理经验157探讨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魏秋蓉瑞安市中医院 浙江省瑞安市 325200【摘 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劲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确诊的100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辅助,观察组50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康复护理在劲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高,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颈椎病;应用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颈椎肥厚增生,从而导致其周围的软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1]。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颈肩疼痛、头晕、上肢麻木、行走困难、甚至出现瘫痪。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颈椎病的发病率也日益上升且患者逐渐趋于年轻化[2]。

目前,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借助牵引、微波针灸、电疗等非手术方法进行综合性治疗。

大量的实践表明,系统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恢复具有很多的帮助。

为了验证这一点,探讨康复护理在劲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确诊的100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辅助,观察组50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确诊的100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辅助,观察组50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治疗。

观察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7.82±12.34)岁;神经根型颈椎病1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7例,脊髓型颈椎病15例,混合型颈椎病5例。

颈椎病的护理论文

颈椎病的护理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颈椎病的护理论文【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颈椎病非手术疗法及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X线平片变化。

方法分析48例颈椎病X线表现,其中22例采取了非手术疗法及护理,结合临床对治疗前后X线表现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部分消失,但X线变化不明显。

结论大多数颈椎病通过非手术治疗和护理后,效果好,部分可治愈。

但X 线不能用作评定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但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颈椎病;放射摄影术;治疗;护理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钩椎关节、椎弓关节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的一系列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多见于中年以上,青年人也不少见。

分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等[1]。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CT、MR成像、椎动脉造影等可有精确的定性定位诊断,但X线平片仍是最简单、便捷、低廉的首选方法。

我院收集48例颈椎病患者,分析了X线平片表现,对其中22例进行了非手术治疗,多数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根据笔者的经验,结合治疗前后X线平片对比,谈谈颈椎病的几种常用非手术疗法及护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颈椎病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5岁,40岁以上发病较多,有39例。

其中22例进行了非手术治疗,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男12例,女10例,共治疗1~3个疗程,有5例症状完全消失,16例明显好1/ 5转,1例无明显改善。

治疗后22例均进行了X线平片复查,8例有变化。

1.2X线表现1.2.1椎间隙狭窄45例显示椎间隙狭窄,大部分位于C5~6,有30例。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三篇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三篇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三篇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三篇【一】【摘要】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及颈部损伤等内、外因作用下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为减少颈椎病的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应该保持颈部平直,纠正不良姿势,注意颈部保暖,枕头高低适宜,加强功能锻炼。

【关键词】颈椎病病人;健康知识宣教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所致的脊髓、神经、血管及颈部周围组织受刺激或压迫而表现出的一系列证候群。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

近年内发病年龄似有下降趋势。

好发部位依次为C5-6,C4-5,C6-7。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很多,主要为头痛、头昏、颈部僵硬短期内加重并向肩背部及上肢放射以及四肢无力、握力减退,头、颈、肩、上臂等部位的疼痛或感觉异常,视力障碍、听觉异常等。

检查可见颈强、活动功能受限,在病变节段间隙、棘突旁、横突及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叩(压)顶试验阳性。

X线可见颈椎生理前屈的改变、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侧方或后关节部骨质增生。

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椎间孔狭窄等。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

根据受压组织不同分为五种类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混合型,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神经根型和交感型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常采用头部牵引、理疗、局部制动、药物治疗等。

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根据治疗方案,配合相应指导。

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知识宣教是非常必要的。

正确的健康知识宣教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和心理压力,而且还能提高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颈椎病的发病率。

1 日常生活活动宣教1.1 保证良好的坐姿从事会计、写作、编校、打字、编织等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体位和姿势的关系或长期低头,使颈部的肌肉处于一种长期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的韧带和肌肉易于受到牵拉、劳损,而椎体前缘由于相互磨损而增生,颈椎间盘出现老化,并出现慢性劳损,从而继发一系列症状。

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分析

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分析

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在颈椎病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的作用和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5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37例)采取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颈椎前屈活动度为(71.02±6.75)分,睡眠质量指数为(8.31±1.23)分;有效率为36(97.30%),观察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值<0.05)。

结论:在颈椎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颈椎情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整体效果显著,非常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关键词:颈椎病护理;康复护理;应用效果;作用颈椎病是因为颈椎退行性病变产生的综合疾病,发病率高,是临床很常见的疾病。

主要是因为骨质增生,长期腰椎劳损等引发造成的[1]。

因为现代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长期坐在办公桌前彻夜工作,导致颈椎慢性损伤或是意外情况造成急性损伤,还有的是颈椎先天狭窄,造成颈椎病的情况[2]。

此疾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命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降低了患者的幸福感。

因此,针对颈椎病患者采取优质科学的临床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好的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康复,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

我院为探讨康复护理应用在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具体研究情况请见下文。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75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方案。

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1-70(50.50±1.23)岁;病程:0.5-12(6.25±1.76)年。

观察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30-72(51.00±1.85)岁;病程:0.7-10(5.35±1.23)年。

浅谈颈椎病护理论文

浅谈颈椎病护理论文

浅谈颈椎病护理论文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逐渐升高的发病率和向年轻化发展,使得青年人就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1 颈椎病的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恶心、呕吐、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4 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4.1 情志护理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患者,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2 饮食调护加强营养,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

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药饮食调理食膳。

气滞血瘀证: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瓜果等还可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寒湿证:食温热祛风寒食品,瘦肉,猪牛蹄筋,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湿热证: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口渴不欲饮,溲赤,头晕头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食清淡食品,如薏仁,冬瓜粥,卧床休息期间防止腹胀和便秘,以免加重病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的康复护理体会
[关键词] 颈椎病康复
[中图分类号] r0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80-01
颈、肩、腰腿痛以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但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有统计表明,青少年颈椎病患者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8.7%上升到2008年的15%。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我科2009年5月至2011
年5月收治颈椎病病人25例,其中40岁以下12例,40岁以上13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好转或缓解。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表现及分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颈,肩,背,上肢疼痛,甚至四肢麻木,可伴有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1.1 神经根型是压迫或刺激椎管单侧或双侧的神经根引起的
症状。

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颈僵硬,且反复发作。

常因劳累、寒冷、睡眠不佳或伏案工作过久而诱发。

上颈椎病变,以颈椎疼痛,向枕部放射,枕部感觉障碍或皮肤麻木。

下颈椎病变,颈肩部疼痛可向前臂放射,,手指呈神经根性分布的麻木和疼痛。

并可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表现。

1.2 脊髓型是压迫或刺激脊髓而引起。

表现为颈肩痛伴有四肢麻木、肌力减弱或步态异常,胸或腰部有束带感。

严重者发展至四
肢瘫痪、小便潴留、卧床不起。

1.3 椎动脉型主要是头痛、头晕、眩晕、视物不清,甚至猝倒。

有时可有恶心、耳鸣、耳聋和视物不清。

其症状常为一过性缺血或脊髓缺血的表现,当体位改变时,供血恢复,症状亦得以缓解。

1.4 交感型多有轻微的颈肩痛等交感神经的刺激症状。

表现为头晕、头痛、头沉重感、偏头痛、视物模糊、耳鸣耳聋、眼窝肿胀、眼球震颤、流泪、鼻塞、心律失常,肢体或面部区域麻木、出汗异常等表现。

1.5 混合型兼有上述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和体征。

2 康复护理措施由于颈椎病的病理改变既有骨组织(如颈椎退行性变: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等)也有软组织(如软组织、肌腱损伤、痉挛等)因而治疗既要有治硬(骨关节:纠正骨关节错缝失稳,如牵引、手法等)还应同时治软(软组织:解除痉挛、松解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等),非手术疗法强调综合疗法,其中牵引是主要治疗手段。

2.1 颈椎病患者的睡枕要求合理的枕头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
十分重要,是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但应长期坚持应用。

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

枕高应结合个体体型,一般以仰卧时头枕于枕上,枕中央在受压状态下高度8-15cm
为宜,而在枕的两端,应比中央高出10cm左右,枕头的高度以睡后,枕部无任何不适为宜。

良好的睡姿对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

睡眠应以仰卧为主,头应放于枕头中央,侧卧为辅,要左右交替,侧卧时
左右膝关节微屈对置。

俯卧、半俯卧、半仰卧或上、下段身体扭转而睡,都属不良姿势,应及时纠正。

过高、过硬、过短、过窄、充填物不合适的枕头都是不合适的。

合乎人体生理状况的枕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曲线造型符合颈椎生理弯曲;枕心可以承托颈椎全段,使颈椎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枕心透气性良好,避免因潮湿而加重颈部不适。

2.2 纠正颈姿颈椎病的起病与头部长期所处位置有密切关系,统计表明本病发病与职业有高度相关性,通常伏案、或低头位工作者多见。

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工作体位,合理调整头与工作面的关系,不宜长期低头伏案看书或工作,也不宜长期仰头工作。

工作中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

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不要过度扭屈颈部,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防止因姿势不良而诱发颈椎病。

调整颈椎姿势的同时,还应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期间或工作之余,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部肌肉的
2.3 颈椎操要加强对颈部肌肉的强化练习,增强其运动功能,以保持颈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这里介绍一组颈椎操,具体做法是:
2.3.1 仙鹤点头先做预备姿势(立正姿势,两脚稍分开,两手撑腰)。

练习时低头看地,以下颌能触及胸骨柄为佳;还原至预备姿势;动作宜缓慢进行,以呼吸一次做一个动作为宜。

2.3.2 犀牛望月预备姿势同上,练习时:缓慢抬头,双目仰望
天空;还原至预备姿势;呼吸一次做一个动作。

2.3.3 金龟摆头预备姿势同上,练习时:头颈向左侧弯,左耳尽力靠向左肩,还原至预备姿势;头颈向右侧弯,右耳尽力靠向右肩,还原。

动作要配合呼吸,缓慢进行。

2.3.4 金龙回首预备姿势同上,练习时:头左右旋转,先用头部旋转,再以颌部尽力接触肩峰,还原。

以上四个动作按节律反复进行,主要是练习颈部的伸屈与侧弯功能。

每动作可做两个八拍,每日可进行1-2次。

在日常保健中,办公室工作人员首先应保持自然的坐姿,头部略微前倾,保持头、颈、胸的正常生理曲线,应按照自身体型调整桌面与椅子的高度比例,以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屈。

2.4 手法按摩按摩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分解粘连,整复移位的椎体,从而使症状消失或减轻。

通常在颈椎牵引后进行按摩较合适。

2.5 饮食调理颈椎病患者在饮食上没有特殊的禁忌,但也应注意摄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尤其应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等,测试研究表明,维生素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的作用,对防止颈椎病进一步发展有益。

2.6 佩带颈围可按需要选用颈围领或颈托,可起制动和保护作用(仅在颈椎病急性发作时使用)。

3 康复教育及卫生宣教
3.1 避免及预防各种诱因的发生,尤其是慢性劳损。

3.2 防止外伤,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颈部肌力,避免寒冷刺激。

3.3 矫正不良姿势,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坚持颈部多方向活动。

3.4 睡眠时注意枕头的高低及位置。

3.5 坚持颈部的活动锻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