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主讲人:岳莹

作业的设计与批改是教学流程的重要环节。学生作业质量的完成好坏也直接显示出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当然对于学生来说,作业的多与少,好与坏,也会在他们的心目中留下不同的感觉。相信每个学生都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最少的作业,同时又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我想,这样的作业设计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幸福的,

那么,教师如何设计作业,使我们的作业设计有利于反馈教师自己的教学情况,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作业的有效性。

我想,从几点自己的做法;来分析一下,如何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设计有时效性的课堂练习

课堂的作业练习,其实也是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当堂所学的一个及时反馈。最能直接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根据教学的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有时效性的题目。最好能根据本班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的题目。如使学习吸收能力较弱学生完成基础题,中等学生在基础题上再做一些提高题。例如:在《平移与旋转》这一课的第一课时,我就要求基础的学生能根据方格纸中的平移图形说出平移的过程,而对于中等偏上的学生,我则要求学生除了说出平移的过程,我还要求他们能根据已给的图形,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样的两个作业要求,就能让学生对于平移的知识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又区分出了学生对于平移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选择有用的课后作业

课后的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延续和补充,它是教师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巩固当日所学的知识,并转化成学生的一项技能,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缺漏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选择设计课后的作业时,也要讲究一个方式和方法。首先,教师要认清,布置的课后作业,不等同于题海战术,,而是要严格控制作业量,设计一些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作业,要使学生能有质量、有效率的完成。例如:本学期的统计单元,要求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求出相关的平均数。因此,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我就把本班学生的作业分成两大类。基础的学生就根据我给的统计表数据直接求出平均数即可。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就要求学生统计出他们小组的单元成绩分数,制作出统计表,并求出他们小组的单元平均分。通过两个不同要求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学会了有关统计中的平均数这个知识点,同时又锻炼了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三、作业的反馈与过关

作业的设计再好,也需要落实。毕竟孩子的执行能力有时需要打些折扣,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设计完,布置完,教师要做好及时的跟踪,因为这样,可以让教师在第一次作业反馈中,发现学生的知识缺漏,让教师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而第二次的作业订正,则能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矫正。

作业的设计,如何做到有效性,既要教师课前的周密设计,也需要教师课后的追踪反馈。但不管怎么样,能设计有实效性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最有限的时间里学会最有用的知识,那是每个老师都需要努力的目标。

2015.11.2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