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篇 光学发展史.ppt

合集下载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吸收等现象的科学。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光的性质和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不断的实验和观察,逐渐揭示了光学的奥秘。

本文将为您介绍光学发展的简史,从古代到现代,概括了光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和发展趋势。

1. 古代光学的起源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研究太阳光的性质,并发现了光的反射现象。

古希腊人则对光的传播和折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理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

2. 光的波动理论的兴起17世纪,荷兰科学家胡克和惠更斯等人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

他们认为光是一种波动,能够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这一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随着实验证据的增加,波动理论逐渐被接受。

3. 光的粒子理论的提出在波动理论盛行的同时,牛顿提出了光的粒子理论。

他认为光是由一种微粒组成,这些微粒能够沿直线传播,并且在与物体碰撞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牛顿的理论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成为光学研究的基础。

4. 光的电磁理论的建立19世纪,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理论,他认为光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波动。

这一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的偏振现象,并为后来的光的干涉和衍射提供了理论基础。

光的电磁理论对于现代光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 光的量子理论的诞生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他认为光是由一种粒子称为光子组成的。

这一理论解释了光的光电效应和光的发射与吸收现象,并为现代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量子理论的出现使得光学研究更加深入和精确。

6. 光学技术的突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学领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技术突破。

例如,显微镜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够观察微小的物体和细胞结构,望远镜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够观测天体和宇宙。

激光的发明和应用也为光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进展,激光技术在通信、医学和材料加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7. 光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光学领域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光学发展史的五大阶段

光学发展史的五大阶段
谷·布拉赫 ( Tyho Brahe,1546~1601)的助手。
开普勒 Johannes Kepler (1571-1630)
1601 年第谷去世, 开普勒继承了第谷的未 竟事业。他利用第谷多年积累的观察资料,进 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获得了惊人的成果。 1609年,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第一定律和 第二定律,即“轨道定律”和 “面积定律”,1618 年又提出了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即“周期定律”。 并在1627年完成了鲁道夫天文表,表中列出了 1005 颗恒星的位置。 此外,他还创立了大气折射理论,并根据这一理论提出了天体望远镜 的原理。
荷兰数学家及物理学家。1613年任莱顿大学教授。1617年最 早用三角方法求经度的长度,因而可测地球的大小。1621年发现 光的折射定律,也称斯涅耳定律,可惜末撰写论文发表,只是讲 述此定律。
惠更斯 Christian Huygens (1629~1695)
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生于海 牙。1655 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663年成为伦敦皇 家学会的第一位外国会员。 在力学方面, 惠更 斯于1673年解决了物理摆的摆动中心问题;改进 了用摆来控制的时钟,还发明了测微计。他最重要的贡献是 建立了光的波动学说,打破了当时流行的光的微粒学说,并 提出波面在媒质中传播的规律 ( 惠更斯原理 ) 。他首先发现 了双折射光束的偏振性,并用波动观点作了解释。在天文学 方面,他借助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望远镜,于1665年发现了土 星卫星—土卫六,以后又观察到土星环。 他在数学方面的贡 献也很大。 著作全集共有22卷。
他还于1604年 9月30日观察到一颗超新星的爆发 ( 我国明史上也 有这颗星的记载 ) 。 开普勒的主要著作有 《神秘的宇宙》等。 开 普勒一生过着贫苦的生活,完成了行星天文表后,虽然获得了“皇家 数理家 ”的头衔,但宫廷却不发给俸禄,他不得不再从事星相术来 挣钱糊口,死时一贫如洗。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引言概述:光学作为一门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

本文将从光学的起源开始,分五个部分介绍光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光学、光的波动理论、光的粒子性质、光学仪器的发展和现代光学的应用。

一、古代光学1.1 古代光学的起源古代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人们开始观察到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1.2 古希腊的光学理论古希腊时期,光学开始形成理论基础。

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光是由小粒子组成的粒子理论,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光是由视觉器官发出的一种特殊物质。

1.3 古代光学的应用古代光学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光的反射和折射方面,如太阳能的利用和镜子的制作等。

二、光的波动理论2.1 光的波动理论的提出17世纪,荷兰科学家胡克和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

2.2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波动理论的提出解释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如杨氏双缝干涉和菲涅尔衍射。

2.3 光的波动理论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的波动理论逐渐完善,电磁理论的发展进一步加深了对光的波动性质的理解。

三、光的粒子性质3.1 光的粒子性质的提出19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光的粒子性质,即光量子假设。

3.2 光的粒子性质的实验证据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光电效应理论,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质。

3.3 光的粒子性质的发展量子力学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光的粒子性质的认识,光子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光学仪器的发展4.1 望远镜的发明17世纪,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使人们能够观测到更远的天体。

4.2 显微镜的发明17世纪,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李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使人们能够观察微观世界。

4.3 激光的发明20世纪,激光的发明开创了新的光学领域,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学、通信等领域。

五、现代光学的应用5.1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现代光学的重要应用之一,具有高速传输、大容量等优势。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发射、操控和检测的科学领域,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详细介绍光学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光学发展古代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古希腊。

古埃及人和古希腊人通过观察太阳和星星的运动,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提出了光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粒子理论,这为后来的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光的传播理论的发展17世纪,荷兰科学家胡克和牛顿等人提出了光的传播是以粒子的形式进行的粒子理论。

然而,法国科学家奥古斯丁·让·菲涅耳在19世纪初提出了波动理论,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

菲涅耳的波动理论解释了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为光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光的电磁理论19世纪中叶,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提出了光是电磁波的电磁理论。

他的理论将光学与电磁学联系在一起,为后来的光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为后来的光的偏振和光的速度等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4. 光的偏振理论19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通过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横波,并且可以通过偏振器进行偏振。

这一发现为光的偏振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随后,瑞士物理学家阿尔贝·爱因斯坦通过研究光的光电效应,提出了光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理论,这一理论解释了光的光电效应现象。

5. 光的速度测量19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通过实验证明了光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并且与光的波长和频率无关。

这一发现为光的速度测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后,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和爱德华·莫雷利利用干涉仪测量了光的速度,得到了非常精确的结果,为光的速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6. 光学仪器的发展随着光学理论的发展,各种光学仪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发展。

例如,望远镜的发明和改进使得人类能够观测到更远的天体;显微镜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够观察到更小的物体和细胞结构。

《光学的建立》课件

《光学的建立》课件
《经典光学的建立》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光学发展史 • 光学基础理论 • 光学应用 • 现代光学的发展趋势 • 经典光学的影响与贡献
CHAPTER 01
光学发展史
古代光学
总结词:简单描述
详细描述:古代光学主要基于直观观察和经验,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光和火光等现 象,逐渐形成了对光的初步认识。
文艺复兴时期的光学
总结词
科学探索的开始
详细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复兴,光学研究也开始得到重视。这一时期的 研究者开始通过实验来探索光的本质和传播规律,为后来的光学发展奠定了基 础。
17-18世纪光学的发展
总结词
光学理论的建立
详细描述
17-18世纪,光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牛顿、惠更斯等科学家对光的本质和传播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 重要的光学理论,如牛顿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惠更斯的波动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后来的光学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指导。
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 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医学影像技术也在手术导航、介入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手术的精准 度和安全性。
显示技术
显示技术是光学应用的另一个 重要领域,通过将光学影像转 换为电信号,实现图像的显示 。
显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视、 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 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 质。
新型显示技术如OLED、QLED 、激光投影等不断涌现,提高 了图像的清晰度、色彩表现力 和观看舒适度。
光学仪器
光学仪器是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 观察和实验的仪器,广泛应用于科研 、工业、军事等领域。
光学仪器在生产线上也有广泛应用, 如光学测量、光学检测等,提高了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光学发展史

光学发展史

司乃耳(Willebrord Snell , 1591~
1626,荷蘭人)由實驗歸納出
折射定律
4
光學發展簡史
格里馬第(Francesco Grimaldi , 1618~1663,義大利人)首先觀 察到光的繞射(diffraction)現象。
牛頓曾以稜鏡進行光的色散實驗, 發現白光是由數種色光所組成_色 散現象。
Fresnel's paper was brilliant, but Poisson was determined that it couldn't win. So Poisson thought about it and said that it light diffracts then shadows can't be completely black, some of the light bends to get behind. If you look at the shadow of a small circular object, the light bending from all sides would add up especially strongly in the middle. This means that in the middle of the shadow, there would be a faint bright spot.
歐幾里德(Euclid , 330~275 B.C.,希臘人)在光學一書中對 平面鏡成像進行研究,並指 出反射角與入射角相等的關 係
3
光學發展簡史_折射定律
阿爾哈金(Alhazen , 965~1038, 阿拉伯人)研究球面鏡、拋物 面鏡,並發明凸透鏡以及描 繪眼構造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控制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领域。

自古以来,人们对光的性质和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光学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事件。

1. 古代光学研究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和古印度人都对光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光是由眼睛发出的理论,而古印度的《Charaka Samhita》中也包含了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描述。

2. 光的折射与反射在17世纪初,荷兰科学家斯涅尔斯发现了光的折射现象,并提出了著名的斯涅尔斯定律。

此后,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和伽利略也对光的折射进行了研究。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7世纪末发现了光的分光现象,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光的组成。

他还提出了光的粒子理论,即光由微粒组成并以直线传播。

3. 光的波动理论18世纪末,荷兰科学家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

他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可以通过干涉和衍射来解释光的行为。

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英国科学家杨盖尔在19世纪进一步发展了光的波动理论,并提出了著名的菲涅尔衍射和杨盖尔干涉实验。

4. 光的偏振与旋光在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马尔斯提出了光的偏振理论。

他发现,光可以具有特定的偏振状态,并通过偏振片的实验进行了验证。

同时,法国化学家普朗克发现了光的旋光现象,并提出了旋光的份子结构理论。

5. 光的量子性质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

他认为,光以离散的能量量子形式存在,这一理论对解释光的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爱因斯坦的量子理论为后来的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

6. 光的激光与光纤20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

激光器的发明引起了光学科学和技术的一场革命。

激光具有高亮度、单色性和相干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通信、材料加工等领域。

同时,光纤的发明和应用也极大地推动了光学的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更加快速和可靠。

7. 光学成像与光学仪器随着光学的发展,各种光学成像技术和光学仪器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六章 光学发展史

第六章 光学发展史

1.色散的早期研究 ①十三世纪,德国一位传教士西奥多里克(Theodoric)曾用实 验模仿天上的虹,他用阳光照射装满水的大玻璃球壳,观察到了 和空中一样的虹,并说明彩虹是由于空气中水珠反射和折射阳光 造成的。由于受亚里士多德教义的影响,他说各种颜色的产生由 于光受到不同阻滞所引起的。 ②笛卡儿在《方法论》的一篇附录中专门讨论了彩虹,并介 绍了他所做的棱镜实验:他用棱镜将阳光投射到荧屏上,发现不 论光照到棱镜的那一部位,折射后屏上的图象都是一样的。从而 否定了光是由于受到不同阻滞而产生不同颜色的说法。 由于笛卡儿的屏离棱镜太近(只有几厘米),他没有看到色散后 的整个光谱。只注意到光带的两侧分别呈现兰色和红色。 ③1648年,法国的马尔西用三棱镜演示色散成功。不过他的解释 错了。他认为红色是浓缩了的光,兰色是稀释了的光;之所以出 现五颜六色,是由于光受到物质的不同作用。
2.问题 17世纪正当望远镜、显微镜问世,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胡克 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然而,当放大倍数增大时,这些仪器出现 了像差和色差,人们深感迷惑,为什么图象的边缘总会出现彩色? 这和彩虹有没有共同之处?怎样才能消除? 3.牛顿的色散实验 这一时期,牛顿正在剑桥大学学习,他的老师巴罗对光学很有研究, 牛顿还帮巴罗编写《光学讲义》,使他对光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 亲自动手磨制透镜,想按自己的设计装配出没有色差的显微镜和望 远镜。这个愿望激励他对光和颜色的本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牛顿从笛卡儿的棱镜实验、胡克及玻意耳的分光实验得到启发,他 将室外阳光经一小洞引入室内,经三棱镜后投射到对面的墙上。这 样从三棱镜到墙的距离达到6~7米,从而获得了展开的光谱。而他 之前的实验者均由于屏离折射位置太近而只能看到两侧的彩色光带。
s1 s2
2.斯涅耳的工作 荷兰人,1621年从实验得到折射定律 。方法和开普勒基 本相同,但斯涅耳发现,比值OS /OS’恒为常数,并由此导出 图中所示式子。 3.笛卡儿的工作 1637年出版的《方法论》中记载了笛卡儿的方法:他将空气和 其他介质(如玻璃或水)的界面看作是一层很脆薄的布,设想 有一小球斜方向投向界面,当球穿过薄布时,在垂直于界面的 方向损失了部分速度,但平行于界面的方向上的速度不变。据 此他得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光学时期
❖ 从时间上来看,大约包括十七、十八两个世纪,这 是光学的转折时期。在这期间建立了光的反射定律 和折射定律,为几何光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了扩 大人眼的观察能力,出现了一些光学仪器。
❖ 如李普塞(荷兰人,1587-1619)所制作的第一架 望远镜的诞生、促进了天文学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延森(1588—1632)和冯特纳(1580-1656)最 早制作了复合显微镜,为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 力的工具。
折射定律的建立
❖ 有两个创始人,一个是荷兰数学家斯涅耳(荷兰人, 1591-1626),斯涅耳于 1621年,从实际测量中 抽象出这一定律,这一定律的表述是在斯涅耳去世 后,于1626年在他的遣稿中找到的。
❖ 另一个是笛卡儿(法国人,1596—1650),笛卡儿 虽然倾向于光的波动说,但在解释光的折射时,又 把光看作由无数小球组成。因此,他是从光的微粒 观念中推导出折射定律的。在1637年出版的《折光 学》一书中,他第一个正式公布具有现代形式的折 射定律,把余割之比换成了正弦之比。
亚里士多德(希腊,公元前384一322)
❖认为白色阳光通过美丽的古老大教 堂的彩色玻璃窗之后变得五颜六色, 好象白衣服放入不同染料的溶液中 被染了色一样,是光把透明介质物 体的可见性变成了现实。认为颜色 是人们主观的感觉,一切颜色都是 光明与黑暗,白与黑按光的比例混 合射本领, 被牛顿用来解释虹的成因。
牛顿光学上的伟大贡献
❖ 在1704年出版的《光学---论光的反射、 折射、弯曲和颜色》一书中,书中描述 了他所做过的实验和所得出的结论。
❖ 首先,他为了改善望远镜头而磨制三棱 镜,从而发现了色散现象。证明了白光 是由各种色光复合而成的 。
几何光学时期
❖ 牛顿的另一个实验是这样进行的,他用一块长 纸板,一半涂成鲜红色,另一半涂成兰色,把 它放在窗户边,通过一块玻璃棱镜来观察它。 他发现:“如果把棱镜的折射棱角朝上,使纸 板由于折射看起来好象是被抬高了。那么折射 的结果使兰色半边比红色半边升得更高。但是 当棱镜的棱角朝下,使纸板由于折射看起来好 象是被放低了,兰的半边就比红的半边降得更 低了。”根据以上实验,牛顿断定兰光折射得 比红光更厉害些,并得出透镜聚光时,兰光和 红光一定是聚集在离透镜不同的距离上。
萌芽时期
❖ 最早且有据可查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的墨翟及其弟子的工作。
❖ 欧几里德(古希腊,公元前330—275) 也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性,他在《光学》 一书中写道:“我们假想光是以直线进 行的,在线与线间还留出一些空隙来, 光线自物体到人眼成为一个锥体,锥顶 在人眼,锥底在物体,只有被光线碰上 的东西才给我们看见,没有碰上的东西 就看不见了”。
几何光学时期
❖ 1609年,伽里略(意大利人, 1564—1642) 制造了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凹透镜做目镜的伽 里略望远镜。他的不朽的功勋之一是第一个把 望远镜指向天空,当时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哥白 尼(波兰人。 1473—1543)的日心说。
❖ 开普勒(德国人,1571—1630)汇集前人的 光学知识,于1611年发表了《屈光学》一书。 书中记载:他研究了折射现象,断定托勒密关 于折射定现的结论并不正确,
几何光学时期
❖ 胡克(英国人,1635-1703)也观察到 了衍射现象,并和玻义耳(英国人, 1627—1691)独立地研究了薄膜所产生 的彩色干涉条纹。以上这些都是波动光 学的萌芽。
❖ 到了十七世纪后半叶,牛顿(英国人, 1643-1727)和惠更斯( 荷兰人, 1629一1695)等对光的研究,才真正把 光学引上了发展的道路。
❖ 牛顿根据实验结果,也提出了错误的看 法,他断定透镜成象存在根本的缺点, 即不能形成清晰的物象。
❖ 但是必须指出,牛顿的前提是错误的, 他的错误在于他认为不同的透明物质是 从相同的方式折射不同颜色的光线的。
几何光学时期
❖ 牛顿在光学中另一项精彩的发现是牛顿 环。
❖ 牛顿环是光具有波动性的最好证明之一, 也说明了光的周期性。但是,因为牛顿 在关于光的本性的讨论中倾向于微粒说, 所以他不可能对光的以上性质加以进一 步的探讨。
几何光学时期
❖ 费马(法国人,1601一1665)在1657年, 首先指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所走路程取 极值的原理,并根据这个原理,推导出光 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 到十七世纪中叶,已经建立了光的反射和 折射定律,从而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
❖ 以上理论是从光的直线传播作为基础的, 但在实际观察中也存在违背这一原则的现 象。如格里马(意大利人,1618—1663) 等人首先观察到衍射现象。
萌芽时期
❖ 公元二世纪,托勒密(希腊人,公元70 -147)研究了折射现象,写了《光学》 一书,书中记载光由空气进入水中的入 射角和折射角,得出一系列数据。他认 为折射角和入射角成正比。
❖ 阿尔一哈金(阿拉伯人,公元 965- 1038)首先发明了凸透镜,并对它进行 了实验研究,所得的结果接近于近代关 于凸透镜的理论。
第六章 光学发展史
❖ 光学和几何学、天文学、力学一样,是一门 有悠久历史的学科,也是当前科学领域中最 活跃的前沿阵地之一。
❖ 光学的发展史,大体可分为五个时期 。 ❖ 1.萌芽时期 。 2.几何光学时期 。
3.波动光学时期 。4.量子光学时期 。 5.现代光学时期 。
萌芽时期
❖ 从我国春秋战国的墨翟(公元前468-376) 开始直到以后的二千年之间,可谓光学的萌 芽时期。它是光学发展史上缓慢前进的年代。 在这一时期中,一方面对光的直线传播、反 射和折射现象进行了实验和观察;另一方面, 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发明了透镜、凹面 镜,并应用于实际。
萌芽时期
❖ 1299年,阿玛蒂(十三世纪)发明了眼镜。因此到 15世纪和16世纪纪,凹面镜,凸面镜,眼镜,透镜 等光学元件已相继出现。
❖ 我国宋代的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 记载了极为丰富的几何光学知识。
❖ 我国元代的自然科学家赵友钦(1279—1368)著有 《革象新书》,书中记有“小罅光景”的大型光学 实验,其中讨论了物体表面照度与光源发光强度以 及距离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