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拓展课程

八年级数学拓展课程
八年级数学拓展课程

八年级数学拓展课程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八年级数学拓展课程》计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我们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数学校本课程《数学拓展课程》,积极发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努力适应八年级学生的智力和知识特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游戏、探究、比赛、合作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多乐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特长。

二、课程目标:

1. 实践和应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些基本而简单的数学问题。

2. 拓展和延伸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及特长。

3.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活动内容:

1 .以数学题为主要载体,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及思维方法,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思路更开阔,视野更宽广,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开展数学文化活动,如搜集相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相关数学家的生平轶事等,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质,激发学生学数学、玩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营造校园数学文化氛围。

四、主要措施:

1. 从活动内容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对活动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使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学科与学生生活经验。

2. 从活动形式入手,用故事、游戏、操作、调查等形式与途径。精心设计活动过程,运用多种手段,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思考能力。

3. 创设良好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通过言语、实物、照片、图画、小实验、游戏、动作、录像、课件等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活动的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抱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体验、想象、思考、提高。

4. 加强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合作交流,建立新型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有效合作、互动。

5. 关注探究学习

鼓励并指导学生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搜集数学家的故事,初步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

6. 即时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态度、活动表现等情况及时评价,评价可采取生生互评、小组点评、教师评价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

五、评价方案

校本课程精彩数学学科的评价上我们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强调对学生过程性的评价。具体评价上从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成果等三个方面:

(1)因为本学科为选修课,重新组合班级上课,每次上课前为确保学生安全,每次上课前要点名,查点人数。因而将学生上课出勤率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计为学时学分,占学业成绩的20%。具体办法为每一学期按18节计算,实际上课节数少于6节不得分,在6-10节得10分,节数在10-15节为15分,15节以上为满分20分。

(2)课堂表现评价,计为课堂学分,此项占学业总成绩的30%。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依据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尊重教师情况进行评价。

(3)学习的成果,计为成果学分,此项占学业成绩的50%。学习一定阶段,要对学生进行知识考试,并打出相应分数。

为尽量充分体现对学生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平时以以下评价结合:

(1)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校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3)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4)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5)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方式、方法,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探索创新,使其不断完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