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边界层模拟风洞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大气边界层模拟风洞研究综述

大气边界层模拟风洞研究综述

(结构动力试验论文)大气边界层模拟风洞研究综述Performance of Simulation of Atmospheric BoundaryLayer in Wind Tunnels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院:专业班级:大气边界层模拟风洞研究综述姓名(大学学院)摘要:本文介绍了大气边界层风洞的发展过程和模拟方法。

大气边界层的模拟方法主要有主动模拟方法和被动模拟方法,前者包括多风扇风洞技术与振动尖塔技术,后者采用尖劈、粗糙元、挡板、格栅等装置进行模拟。

被动模拟技术较为经济、简便,所以得到了广泛采用。

关键词:风洞;大气边界层;主动模拟;被动模拟.Performance of Simulation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in Wind TunnelsNAME(University)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simulation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re introducted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methods of the technology. The methods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simulation contain active simulation and passive simulation. The active simulation mainly include multiple fans wind tunnel technology and vibratile spire technology. The equipments of the passive simulation main include spire, roughness element, apron and gridiron. The passive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simple and economical, so it has been widely used.Key words:wind tunnel;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 er; active simulation; passive simulation.一、引言1940年,美国塔科马悬索桥由于风致振动而破坏的风毁事故,首次使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认识到了风的动力作用的巨大威力[1]。

大气边界层的风洞模拟

大气边界层的风洞模拟

大气边界层的风洞模拟
王兆印
【期刊名称】《实验力学》
【年(卷),期】1998(13)3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大气边界层与不同比尺的模型实验,研究了风洞模型实验
中的比尺效应。

结果表明,大气边界层粗糙高度的比尺应当和边界层厚度比尺相等。

边界层厚度的比尺在200~400之间时可以得到最好的速度分布的相似性,表面压强分布主要依赖于边界层比尺而与建筑物几何比尺关系不大。

如果正确选择了粗糙高度比尺,扩散系数比尺和边界层厚度比尺相同。

【总页数】11页(P283-293)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风洞模型;比尺效应;粗糙高度
【作者】王兆印
【作者单位】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33
【相关文献】
1.大气边界层湍流特性的风洞模拟实验研究 [J], 贺林;王军;Demetri Bouris
2.大气边界层流场的模拟与大气边界层风洞 [J], 黄东群;马健
3.TJ-2风洞大气边界层风场数值模拟 [J], 雷文治;吉柏锋
4.下击暴流出流段非稳态风场的大气边界层风洞模拟 [J], 钟永力;晏致涛;李妍;杨
小刚;蒋森
5.海上采油平台锚泊状态和拖航状态海面上大气边界层模拟以及海面表层中海流模拟的风洞试验 [J], 施宗城;张大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气边界层风场特征模拟与分析研究

大气边界层风场特征模拟与分析研究

大气边界层风场特征模拟与分析研究在大气科学领域中,大气边界层是指地球表面与上层大气之间的过渡层,对于气象预测、空气质量评估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而其中的风场特征是其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气边界层风场特征的模拟与分析方法。

一、背景介绍大气边界层的风场特征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表现出差异性。

由于大气边界层风场的复杂性,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模拟其特征,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二、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研究大气边界层风场特征的常用手段之一。

该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来模拟大气边界层风场的演变过程。

常见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气象模式、雷达回波模拟等。

1. 气象模式气象模式是通过一系列参数和方程来描述大气运动、能量传递和物质运输的数值模型。

通过运行气象模式,可以模拟大气边界层的风场特征。

常用的气象模式包括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模式(ECMWF)、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全球预报系统(GFS)等。

2. 雷达回波模拟雷达回波模拟是利用雷达回波数据和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和推算得到大气边界层的风场信息。

通过分析雷达回波的特征,可以获取大气边界层风场的分布和运动情况。

三、实测资料分析方法除了数值模拟方法外,实测资料的分析也是研究大气边界层风场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各种地面、航空、卫星观测站点所获取的实测数据,可以对大气边界层的风场特征进行分析。

1. 地面观测站点地面观测站点是通过建立气象观测站网络,采集并记录大气各种要素的实测资料。

通过对地面观测站点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到不同地理环境中大气边界层风场的特征。

2. 航空观测资料航空观测资料是通过飞机或无人机等航空平台所采集的数据。

通过对航空观测资料的分析,可以获取大气边界层风场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情况,进而揭示其垂直结构特征。

3. 卫星观测资料卫星观测资料是通过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遥感探测所获取的数据。

卫星观测资料具有广覆盖区域、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通过对卫星观测资料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大气边界层风场特征。

大气边界层风洞的风机动力系统优化设计

大气边界层风洞的风机动力系统优化设计

大气边界层风洞的风机动力系统优化设计唐博;杨斌;任莹辉【摘要】为满足风洞实验模拟真实野外大气边界层的要求,提出了双风机驱动的风机动力系统方案,并采用数值风洞技术对双风机的3种不同布置方案和单风机驱动条件下风洞内定常边界层流动特性及风机系统动力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3种双风机动力系统方案均可满足风沙迁移全领域的风速要求;相比之下,双风机两端分布的设计方案在保证低惯性的前提下,使风洞内边界层流动最大风速和湍流度值最高可达54.28 m/s和13.46%,是单风机驱动情况下的176.60%和141.83%,更适于进行野外风沙迁移乃至沙尘暴过程的风洞模拟,是4种风洞动力系统设计方案中最优化的结果,可应用于现有沙风洞的升级改造.%A power system with dual fans for atmospherical boundary layer (ABL) wind-tunnel is proposed to simulate the actual ABL.Numerical wind-tunnel technology is used to compare the steady boundary flow fields in the wind tunnel among four schemes of the wind tunnel power system,that is,three different arrangement schemes of dual-fan power system a scheme of single power fan.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ual-fan systems generate the wind velocity enough to cover whole condition of aeolian sand transport.Especially when the air in the wind-tunnel is driven by dual fans located at both ends of the wind-tunnel,the wind velocity and turbulence intensity of the boundary layer flow reach 54.28 m/s and13.46%,respectively,and are 176.60% and 141.83% of those of single fan scheme.So it is most suitable for simulations of field aeolian sand transport or even sand storm processes in ABL wind-tunnel.The power system withdual fans located at both ends of the wind-tunnel is the optimal scheme among the four schemes of the wind tunnel power system.This research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xisting wind-tunnel involving sand motion.【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51)006【总页数】5页(P110-114)【关键词】大气边界层风洞;风机;数值模拟;风速;湍流度【作者】唐博;杨斌;任莹辉【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化工学院,710069,西安;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0237,上海;西北大学化工学院,710069,西安;西北大学化工学院,710069,西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59;X169大气边界层风洞(简称ABL风洞)是用来模拟大气边界层内空气流动状态的一类风洞,最早被用于研究污染物扩散问题[1-2],进而在环境、建筑、汽车、化工、机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3-4]。

风洞试验概述_黄本才

风洞试验概述_黄本才

风洞试验概述_黄本才第六章风洞实验概述风洞试验是依据运动的相似性原理,将被试验对象(飞机、大型建筑、结构等)制作成模型或直接放置于风洞管道内,通过驱动装置使风道产生一股人工可控制的气流,模拟试验对象在气流作用下的性态,进而获得相关参数,以确定试验对象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能。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风洞是英国人于1871年建成的。

美国的莱特兄弟于1901年制造了试验段0.56米见方、风速12m/s的风洞,从而于190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的飞机。

风洞自19世纪后期问世以后,为风效应研究创造了良好的试验条件,开始了风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的研究。

1894年,丹麦J. O. V. Irminger在风洞中测量了建筑物模型的表面风压。

风洞的大量出现是在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风洞试验(主要是低速风洞)从航空航天领域扩大到一般工业部门。

到了20世纪20年代,Jaray将空气动力学理论应用于汽车外形设计,以降低汽车的气动阻力系数。

例如,当汽车速度达到180km/h时,空气阻力可占总阻力的1/3。

对小汽车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合理修形,可使气动阻力减小75%。

20世纪30年代,英国国家物理试验室(NPL)在低湍流度的航空风洞中进行了风对建筑物和构筑物影响的研究工作,指出了在风洞中模拟大气边界层湍流结构的重要性。

1934年,德国L.Prandtl在哥廷根流体力学研究所(AVA)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环境风洞,开展环境问题的试验研究。

20世纪50年代末,丹麦M. Jensen对于风洞模型相似律问题作了重要阐述,认为必须模拟大气边界层气流的特性。

另外,美国J. E. Cermak在科罗拉多州大学和加拿大A.G.Davenport 在西安大略大学分别建成了长试验段的大气边界层风洞,标志着对风工程有了专门的模拟试验研究设备。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气边界层风特性的模拟技术,特别是大尺度湍流的模拟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另外一些专用的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的研制成功,使风洞中模拟各种气象、地面及地形条件的范围扩大以及研究空气污染和风载、风振问题的能力提高。

大气工程风洞试验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气工程风洞试验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气工程风洞试验技术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工程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气工程风洞试验技术在工程设计和风能开发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将介绍大气工程风洞试验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实际案例。

一、大气工程风洞试验技术的研究现状大气工程风洞试验技术是一项涉及空气流动的实验技术,通过模拟大气环境中的流动场,以验证、改进和优化工程设计。

目前,大气工程风洞试验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两大类。

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制作具有相似特性的缩比模型来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流动情况,从而验证工程设计的可行性。

数值模拟试验则通过计算机模拟流体力学和相关数值算法,对空气流动进行仿真,以分析流动状态和获得工程设计所需的参数。

目前,大气工程风洞试验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洞试验可以验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特别是高层建筑和跨海大桥等高风压环境下的工程。

同时,风洞试验也对风能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风力发电机组和风能转换装置的模拟试验,可以提高其风能捕捉效率,并优化工程设计。

除了上述常见应用领域外,大气工程风洞试验技术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也有应用案例。

例如,在高速列车研发中,风洞试验可以模拟列车运行时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以优化列车结构和减小空气阻力,提高列车运行效率。

在航空航天领域,风洞试验可以模拟飞机在不同速度、高度和气候条件下的飞行情况,以评估飞机性能和改善飞行安全。

在环境保护领域,风洞试验可以模拟排放源的气流扩散和污染物传输,深入研究大气污染扩散规律,为应对大气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二、大气工程风洞试验技术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大气工程风洞试验技术正不断发展和创新。

一方面,传统的物理模型试验正在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对实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数值模拟试验也在模型建立、算法改进以及计算效率等方面进行持续优化,以满足更多实际工程设计的需求。

在1.4米航空风洞中模拟大气边界层

在1.4米航空风洞中模拟大气边界层

在1.4米航空风洞中模拟大气边界层
李会知;刘忠玉;郑冰;吴义章
【期刊名称】《实验力学》
【年(卷),期】2004(19)2
【摘要】在风洞中正确模拟大气边界层的流动特性是风工程风洞试验结果可信的必要条件,本次试验研究的目的是在短试验段的航空风洞中建立大比例的大气边界层模拟流场。

通过适当的方式延长1.4m×1.4m航空风洞的试验段长度,并利用尖塔、粗糙元等边界层发生装置,在该风洞中建立了边界层流场,测量了流场的平均风速剖面、湍流强度剖面、脉动风速的自相关系数、风谱等参数,讨论了湍流积分尺度的处理和大气边界层几何模拟比例的确定,用谱拟合法和自相关系数积分法求出了湍流积分尺度。

结果分析表明:试验所得流场是合理的大气边界层模拟流场,其平均风速剖面幂指数α=0.3,大气边界层模拟比例为1∶500,为后续的建筑物模型动态风荷载试验提供了前提条件。

【总页数】6页(P236-241)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航空风洞;模拟试验;平均风速剖面;湍流强度剖面;湍流积分尺度
【作者】李会知;刘忠玉;郑冰;吴义章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11.73
【相关文献】
1.在4m×3m风洞中模拟大气边界层 [J], 李会知;樊友景;庞涛;王婕
2.风洞中模拟大气边界层的实验要求 [J], 金文;王元
3.数值模拟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湍流模型的比较 [J], 梁村民;陈治全
4.风洞短试验段中基于被动技术的大气边界层模拟 [J], 李永乐;卢伟;李明水;廖海黎
5.航空风洞中大气边界层的模拟 [J], 罗家泉;李江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洞试验在大气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风洞试验在大气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风洞试验在大气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引言:大气工程是一门研究大气层中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包括气象学、气候学、空气动力学等。

在大气工程的研究中,风洞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用于模拟和研究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风场。

一、风洞试验的原理与分类风洞试验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风场来研究物体受风力作用的实验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封闭空间中加速空气流动,使其在模型或样品上产生与实际风场相似的风压和风速,从而观测和测量风对物体的作用。

按照风洞试验的尺寸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如低速风洞、中速风洞、高速风洞等。

其中,低速风洞主要用于研究和测试一般建筑物、航空模型等,而中速风洞则常用于飞机、火箭等大型空气动力学试验。

而高速风洞则主要用于超音速、高超音速等高速气动试验。

二、风洞试验在大气工程中的研究1. 建筑物风压系数的测定风洞试验在建筑物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模拟风洞中的风场,可以测定建筑物在不同风速下的风压系数,从而评估建筑物的风险和安全性。

这对于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结构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2. 气象灾害的模拟与预测风洞试验可以模拟和研究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风场,如台风、龙卷风等。

通过对这些气象灾害的模拟和预测,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发展规律和影响范围,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这对于提高人们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3. 飞机设计与性能优化风洞试验在航空航天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模拟飞行的风洞试验,可以研究和优化飞机的气动特性,如阻力、升力等。

这对于提高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风洞试验也是新型飞行器的研究和设计的重要手段。

三、风洞试验的发展与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风洞试验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例如,近年来出现了无人飞行器和电磁弹射技术等新兴领域,这对于风洞试验的技术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传统的风洞试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成本高、周期长等。

因此,人们也在探索新的风洞试验方法,如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动力试验论文)大气边界层模拟风洞研究综述Performance of Simulation of Atmospheric BoundaryLayer in Wind Tunnels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院:专业班级:大气边界层模拟风洞研究综述姓名(大学学院)摘要:本文介绍了大气边界层风洞的发展过程和模拟方法。

大气边界层的模拟方法主要有主动模拟方法和被动模拟方法,前者包括多风扇风洞技术与振动尖塔技术,后者采用尖劈、粗糙元、挡板、格栅等装置进行模拟。

被动模拟技术较为经济、简便,所以得到了广泛采用。

关键词:风洞;大气边界层;主动模拟;被动模拟.Performance of Simulation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in Wind TunnelsNAME(University)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simulation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re introducted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methods of the technology. The methods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simulation contain active simulation and passive simulation. The active simulation mainly include multiple fans wind tunnel technology and vibratile spire technology. The equipments of the passive simulation main include spire, roughness element, apron and gridiron. The passive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simple and economical, so it has been widely used.Key words:wind tunnel;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 er; active simulation; passive simulation.一、引言1940年,美国塔科马悬索桥由于风致振动而破坏的风毁事故,首次使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认识到了风的动力作用的巨大威力[1]。

在此之前,1879年发生了苏格兰泰桥的风毁事故已经使工程师们认识到风的静力作用。

塔科马桥的风毁开始了土木工程界考虑桥梁风致振动的新时期,并以此为起点, 发展成为了现代结构风工程学。

结构风工程研究方法可分为现场测试、风洞试验和理论计算三种。

现场测试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验证理论计算和风洞试验方法和结构的手段;然而,现场测试需要花费巨大,试验环境条件很难人为控制和改变。

与现场测试方法相比,风洞试验兼具直观性和节约的优点,同时可以上人为地控制、调节和重复一些试验条件,是一种很好的研究结构风工程现象的变参数影响和机理的手段。

近些年来随着流体力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流体动力学逐渐成为风工程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工具。

然而,由于风工程问题的复杂性,要深入了解由于空气流动所引起的许多复杂作用,风洞试验仍然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50 年代和60 年代初,建筑物和桥梁风洞试验都是在为研究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性能而建的“航空风洞”的均匀流场中进行,而试验结果往往被发现与实地观测结果不一致,原因显然在于风洞中的均匀气流与实际自然风的紊流之间所存在明显差别。

1950 年代末,丹麦的杰森对风洞模拟相似率问题作了重要的阐述,认为必须模拟大气边界层气流的特性。

1965 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边界层风洞,即具有较长试验段、能够模拟大气边界层内自然风的一些重要紊流特性的风洞。

紧接着,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舍马克教授也负责建造了一个大气边界层风洞,并首次用被动模拟方法对大气边界层的风特性进行了模拟,使结构抗风试验进入了精细化的新阶段,世界各地也随之陆续建成了许多不同尺寸的边界层风洞,从而大大促进了结构风工程的研究。

在早期的风洞中,大气边界层主要研究大气剪切流场的模拟.而在近期,除注意剪切流场的模拟外,已认识到流场湍流结构特性模拟的重要性,特别对大跨桥梁、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风载和风振试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大气边界层风洞简介2.1风洞试验的概念风洞是指一个按一定要求设计的、具有动力装置的、用于各种气动力试验的可控气流管道系统[2]。

虽然实际风洞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以适应不同的研究要求,但是从流动方式来看,总体上可划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即闭口回流式风洞和开口直流式风洞。

而从风洞试验段的构造来看又有封闭式和敞开式之分。

图1.闭口回流式风洞图2.开口回流式风洞风洞试验目前是结构抗风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

借鉴航空领域的技术和方法,风洞试验在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风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相比而言,土木工程结构的模型试验和航天航空器的模型试验有很多不同之处。

前者外形非常复杂,而后者则相对简单;前者处在高湍流的近地风场中且风场变化类型多,而和后者相关的流动则是低紊流流动;此外,前者尺度大,因而模型缩尺比例小,导致雷诺数模拟的难度比后者更加突出;前者处在低速流动中,不需要考虑流体的压缩性,而后者则需考虑流动的压缩效应,等等。

相对于航空风洞来说,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风洞一般都是风速较低的低速风洞,并且通常采用封闭式试验段。

为了能在风洞中对建筑结构所处的大气边界层风场进行合理的模拟,其试验段长度一般较大,因此,也被称为边界层风洞。

早在1894年丹麦人J.O.V. Irminger在风洞中测量建筑物模型的表面风压,然而直到1931年为了确定帝国大厦的设计风荷载,研究人员利用航空风洞进行了专门的模型风试验,风洞试验才成为研究结构风荷载的重要手段。

1940年美国旧塔科马海峡大桥发生风振坍塌事故后,人们才开始逐步研究并认识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

1950年,为了探究塔科马海峡桥的风毁事故的确切原因,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法库哈森教授通过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成功地重现了塔科玛海峡大桥的颤振风毁现象,并对对桥梁的风振振动进行了研究,这也是第一次结构气弹模型试验。

结构风洞试验开始成为结构抗风设计和检验的重要手段而得到普遍发展,许多学者把研究机翼颤振的风洞试验方法引用到了桥梁的颤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50 年代末,丹麦的杰森提出了建筑结构风洞试验必须模拟大气边界层气流的特性。

1965 年,在达文波特负责下,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建成了第一个大气边界层风洞,即具有较长试验段、能够模拟大气边界层内自然风的一些重要紊流特性的风洞。

随后,在美国建成了第一个用被动模拟方法对大气边界层风特性进行了模拟的结构风洞,使结构抗风试验进入了精细化的新阶段,世界各地也随之陆续建成了许多不同尺寸的边界层风洞,从而大大促进了结构风工程的研究。

2.2大气边界层的概念按照大气运动的动力学性质可以将对流层中的大气沿垂直方向粗略地分为上部自由大气层和下部的大气行星边界层。

受粗糙地表的摩擦而引起的阻滞作用的影响,大气边界层中的气流在近地表处的速度明显减慢,并在地表处降为零。

而由于相邻气层之间的紊流掺混使得这种地表阻滞或摩擦的影响可扩展到整个大气边界层,并在沿高度方向各气层之间产生剪切应力。

严格地讲,大气边界层的高度可达1~1.5km,在此范围内,风速是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再往上就是自由大气层,地表摩擦力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气层之间的剪切应力基本等于零。

在自由大气层中,无加速的空气相对于地表的水平运动可以通过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离心力之间的平衡来确定,风向与等压线保持一致,风速与高度无关。

图3.对流层结构示意图图4.大气边界层中的风速螺旋线大气流体动力学中,把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离心力到达平衡的、与高度无关的定常风速称为梯度风速,常用U G 表示,边界层高度也因此而常被称为梯度风高度。

当所关心的区域远离气象系统中的低压或高压区时,等压线的半径很大,曲率很小,可近似为直线,此时可忽略作用在空气微团的离心力,与高度无关的定常风速由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平衡条件确定,成为地转风速。

在大气边界层中,由于粗糙地表产生的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的夹角。

随着高度的增加,地面摩擦效应的影响逐渐降低,这种夹角也越来越小,在梯度风高度处,夹角降为零,风向与等压线一致。

大气边界层内风速风向随高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可用如图5.3所示的螺线来描绘,从地面至边界层高度顶,风向角的变化约为20°。

由于土木工程结构均建在大气边界层中,因此大气边界层内的风特性是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者最为关心的。

三、大气边界层的风特性风特性研究是风工程的基础工作。

过去, 关于风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各气象站约10米高风标上所安装的旋转杯式风速仪。

这种于1846 年发明的风速仪至今还在使用, 但由于仪器的惯性大, 它所测量的是有一定时距的平均风。

近50 年来, 测风仪器有了巨大的进步, 从较灵敏的螺旋桨式风速仪发展到激光、超声以及微波风速仪, 可用来测量空气的微小瞬时运动。

经过长期的现场实测,近地风可处理为平均风速和脉动风速的叠加;平均风速沿高度可用对数律或幂函数来描述,而脉动风的主要特征是紊流度、脉动风速自功率谱和互功率谱、紊流尺度等。

其他风特性参数,例如阵风因子、摩阻速度以及空间相关函数等可以认为是这些关键特性的延拓和补充。

在初步掌握这些重要特性的基础上,给出了这些特征量的推荐值和推荐公式。

尽管人们在强风分布及结构响应的实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由于强风分布特性现场实测的费用大、周期长、难度大,人们对近地风特性的认识还远不清楚。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几种脉动风速功率谱值(Davenport 谱, Kaimal 谱和Karman 谱等)在某些重要频段内相差很大,甚至以倍计。

脉动风速相干函数指数的推荐范围上下限的不同取值可能造成结构响应计算值的成倍差别。

台风的平均风剖面和紊流结构及登陆后的衰减特性如何?此外,人们对特殊地形(包括我国西部地区复杂地形)的强风分布特性的理解也还甚浅。

风参数的不确定性是影响结构抗风设计精度最重要的因素。

a).瞬时风速b).平均风速c).脉动风速图5.实测瞬时风速的分解四、大气边界层模拟方法研究现状在风洞中正确重现大气边界层的流动特性, 是风洞模拟试验结果具备可信性的必要条件, 也是风工程研究重要的基础工作[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气边界层风特性的模拟技术,特别是大尺度湍流的模拟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些专用的测试设备和实验仪器研制成功,使得各种气象、地面和地形条件能够更好地在风洞中模拟,研究风载、风振的能力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