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论语》 选读 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为政以德》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

高中语文 《为政以德》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
配合使用,加强反问语精气选课。件
七、相关成语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 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 开了,老虎出来了。 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 他们安定下来。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 该安下心来
精选课件
⑤分崩离析:分崩,破裂。离析,散开。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⑥大动干戈: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 争。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⑦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 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⑧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攻,声讨。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 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风行,风吹过。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 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风精选吹课件 倒。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 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 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 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朱熹对“均无贫”这 个均字的解释“各得其分”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 因为孔子是极力提倡以“等级制”为核心的“礼”。 和《说文解字》解释也不矛盾。因为《说文解字》中 解为“平”“均”,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公平”,它 也有“相对公平”和“绝对公平”,孔子所说的类似 “相对公平”,就是要统治者不要过分搜刮百姓,保 证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 精选课件
“民无信不立”,如果国民对国家失去信仰,国家就会 崩溃和涣散。
孔子主张治国以礼,重视教化,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 量。
孔子重视仁的基本准则,精选如课件“信”、“仁”等,超乎生

高中语文必修1 名著导读《论语》

高中语文必修1 名著导读《论语》
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
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古代宣布政令或有战事时用的大铃)”“千古圣 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 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孔庙
祭祀孔子 的本庙, 是中国使 用时间最 长的庙宇
孔府
孔府也称圣府, 是孔子的后代子 孙们居住的地方, 历史上,孔子的 后代继承人都被 称之为"衍圣公"。 孔府是孔庙的西 邻,规模相当宏 大,是我国仅次 于明、清皇帝宫 室的最大府第。
生平
先世为宋国贵族,后因避乱迁居鲁国。孔 子幼年丧父,家境中落,自言“吾少也贱, 古多能鄙事”(《子罕》)。而立之年开始 授徒讲学,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鲁昭 公二十六年(前516)鲁国内乱,孔子离鲁 至齐,不为景公所用,不久即归。晋定公时 期,曾为司寇。后去鲁,周游卫陈、宋、蔡、 楚等国,宣传自己的主张,终不见用。晚年 归鲁,从事著述和讲学,整理《诗》、《书》 等古代典籍,并根据鲁史删修《春秋》。相 传孔子有弟子3000,著名的有70多人。
在为人处世上,孔子主张积极入世,反对道 家的消极避世、出世,提倡自爱和爱人。
孔子对天命持谨慎态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 力量。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切
要看个人后天的努力。
教育上。孔子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而立之年气,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桃李满天 下”。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 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 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 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这些教育经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第2课 《克己复礼》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第2课 《克己复礼》
• 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 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 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 《论语》一书的始终。
• 克己复礼的具体要求: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 《圣经·旧约》有摩西十诫:传说是神在西奈山的山顶
亲自传达给摩西 的,是神对以色列人的告诫。作为 《圣经》中的基本行为准则,影响深远。它是以色列 人一切立法的基础,也是西方文明核心的道德观。
• 佛门有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 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 戒非时食。
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 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 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 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 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 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 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 日。"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第六条:"不可杀人。" 第七条:& 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他人 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后得以保存较为完整的西周典章制度和文物。
• 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孔子目睹列国交争, 于是愈加感到西周以道德为本位、以天子 为核心的典章制度礼乐文物,不仅给人从 肃穆庄重的感染力,而且因此而对周初制 度发出由衷的赞叹。本章内容,正是孔子 面对现实而生发的思周情怀,才使他有条 件据鲁而创立儒家学派。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二、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三、知识点总结《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2023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

2023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

2023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指定背诵部分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指定背诵部分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背诵部分*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高中语文《论语》文化常识及翻译

高中语文《论语》文化常识及翻译

高中语文《论语》文化常识及翻译《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文化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后人记录和整理而成。

它包含了孔子及其学说的核心思想,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论语》的背景和意义《论语》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文化遗产,记录了孔子及其学派的言行和思想,是研究和理解孔子学说的重要资料。

它以对话的形式呈现,探讨的内容涉及人的品德、政治伦理、教育观念等各个方面,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2. 《论语》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论语》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名言,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例子:- 仁:强调人际关系的道德和善良的品质。

- 孝:指对父母的孝顺和尊敬。

- 君子:指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对他人的善意和尊重。

3. 《论语》的翻译和解读《论语》的翻译和解读很多,主要有传统注释和现代学者的解释两种形式。

传统注释注重文言文的解读和解释,而现代学者则更注重对其思想内涵的分析和理解。

翻译《论语》时,需要注意保留原著的意思和风格,同时使现代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对于一些难以翻译的词句,可以适当加上注释或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4. 《论语》在高中语文中的教学重要性《论语》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思辨能力。

通过研究《论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等重要概念。

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化素养。

5. 结语《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通过研究和翻译《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同时也能够给予我们启发和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重视对《论语》的研究和理解,以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考能力。

以上是关于高中语文《论语》文化常识及翻译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论语〉十二章(节选)》复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节选)》复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5届统编选必上高三语文文言篇目《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挖空训练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二、知识梳理一、文言知识通假字知者不惑(“知”同“智”)一词多义兴《诗》可以兴,可以观(动词,激发人的感情)从者病,莫能兴(动词,起身)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动词,兴办,举办)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动词,发生,产生)敏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词,勤勉)回虽不敏(形容词,聪慧)天之应人,敏于景响(形容词,快,疾速)居居无求安(名词,居住的环境)佛印居左,鲁直居右(动词,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动词,处于)昂其直,居为奇货(动词,囤积,储存)欲居之以为利(动词,占,占有)居有顷,倚柱弹其剑(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动词,停留,止息)胜质胜文则野(动词,超过)驴不胜怒,蹄之(动词,经得住,能承受)百战百胜(动词,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何可胜道也哉(动词,尽,完)正就有道而正焉(动词,匡正)名不正,则言不顺(形容词,正当,合适)其冠不正(形容词,不偏,不斜)心术不正(形容词,正直)正中下怀(副词,恰好)为正副二本(形容词,正式的,为主的,和“副”相对)日月正相望(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进行和持续,正在)克克己复礼为仁(动词,约束)然操遂能克绍(动词,战胜,攻破)何功不克(动词,完成,成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助动词,能够)而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表并列)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假设,如果)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连词,表顺承,就)死而后已(连词,表顺承,才)其请问其目(代词,它的)其“恕”乎(副词,表推测,大概,也许)古今异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01为政以德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⑷选贤与能[练习五中]与举⑵道之以政道⑸矜寡孤独废疾者[练习五中]矜鳏⑶无乃尔是过与与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⑴齐.之以刑形作使动⑹不独亲.其亲[练习五中]名作意动⑵曰:“富.之。

”形作使动⑺不独子.其子[练习五中]名作意动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形作使动⑻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作名。

⑷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作使动⑼既来之,则安.之形作使动⑸于斯三者何先.名作动⑽远人不服而不能来.动作使动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民免而无耻..东蒙主以(之)为认为..没有羞耻心不要脸昔者先王以为季氏将有事.......使他们来归顺后,就要让他们安..于颛臾动武有事情既来之,则安之下心来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为政以德状后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后⑵道之以政状后⑵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后⑶齐之以刑状后⑶临之以庄状后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状后⑷君子哉若人!主谓倒置⑸使民以时状后⑸尚德哉若人!主谓倒置⑹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状后⑹既庶矣,又何加焉疑宾前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后⑺于斯三者何先疑宾前⑻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⑻固而近于费状后⑼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⑼季氏富于周公状后⑽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⑽君孰与不足疑宾前⑾何以伐为疑宾前02克己复礼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周监于二代监鉴⑷女安,则为之女汝⑵五世希不失矣希稀⑸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女汝⑶则民无所错手足错措⑹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悌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⑴请事.斯语矣名作动⑷必也正.名乎形作使动⑵觚不觚.名作动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名作动⑶子将奚先.名作动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作动⑺衣.夫锦,于女安乎名作动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⑴有事,弟子..服其劳子弟,年轻人门人徒弟⑶曾是以为..孝乎把…当作认为⑵有酒食,先生..馔年长者①老师②称知识分子③尊称男人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奚其正?疑问句宾语前置⑺甚矣吾衰也主语后置⑵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语后置⑻曾是以为孝乎宾语前置⑶八佾舞于庭状语后置⑼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状语后置⑷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疑问句宾语前置⑽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判断句⑸未之有也否定句宾语前置⑾野哉,由也!主语后置⑹有是哉,子之迂也!主语后置⑿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状语后置04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趋而辟之辟避⑸使子路反见之反返⑵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避⑹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与欤⑶植其杖而芸芸耘⑺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而辟尔避⑷见其二子焉见现⑻今之从政者殆而而尔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⑴孔子沐浴而朝.名作动⑷杀鸡为黍而食.之动词作使动⑵子路从而后.名作动⑸见.其二子焉动词作使动⑶止.子路宿动词作使动⑹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形容词作使动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⑴来者..犹可追未来的岁月来的人⑶子路从而..后跟着…却然后,接着⑵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不被推行不好,不允许⑷遇丈人..老人妻子的父亲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判断⑸子路宿于石门状后⑵子路行以告省略⑹而谁以易之疑宾前⑶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省略⑺莫己知也否宾前⑷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疑宾前⑻末之难矣否宾前重点段落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4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8·6)1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之从政者殆而殆:危险B.使子路问津焉津:渡口C.而谁以易之易:交换D.耰而不辍赋:停止11.C【易:改变,改革】12.选出下列加黑虚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A.①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②趋而辟之B.①是鲁孔丘与②丘不与易也C.①何德之衰②不得与之言D.①而谁以易之②子路行以告12.A【A均表表修饰,可译为“着”;B①通“欤”,吗,②跟,同;C①这样,②他;D①跟,同,②把,“行以告”是“行以之告子”的省略。

】13.下面对这段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

B.接舆经过孔子时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委婉地规劝孔子趁早退出从政之路。

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

D.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13.B【应是把孔子比作凤凰】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答:①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②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答:②像滚滚滔滔四处泛滥的洪水一样,天下到处都是这样地动荡不安,那么(你)能跟谁一起来改革这种状况呢?。

③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③飞禽走兽是不能跟它们同群共处的,(我)如果不跟世上的人群相处又能跟谁呢?(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18题。

子路从(夫子)而后,遇丈人①,以杖②荷蓧③。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④。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5.你能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吗?(1)植其杖而芸(芸—耘)(2)使子路反见之(反—返)16.解释文中加点字词:(1)植.其杖而芸(插立)(2)止.子路宿(留)(3)欲洁.其身(使……洁)17.翻译文中画线语句:(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答:(1)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

(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答:君臣之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

(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答:君子出来做官,是为了做他应该做的事。

18.文中的“丈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孔子对他又持什么态度?隐居不仕的高人。

对孔子等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表示不满和讽刺。

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洁其身,而乱大伦”的处世态度,给予严厉的批评。

05仁者爱人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与师言之道与?与欤⑶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悌⑵管仲非仁者与?与欤⑷吾其被发左衽矣被披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B.名作状C.名作使动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G.形作使动H.形作意动I.动词作名词J.动词作使动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⑴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A讲信用⑸尧舜其犹病.诸D以…为难⑵己欲立而立.人J使…站得住⑹己欲达而达.人J使…得志⑶敝.之而无憾G使…破旧⑺老者安.之G使…安度晚年⑷少者怀.之A关心⑻愿无伐善.E长处三、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吾道一以贯之宾前⑷门人问曰:“何谓也?”疑宾前⑵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省略[以(之)]⑸固相师之道也判断句⑶子食于有丧者之侧状后⑹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否宾前06君子之风一、知识梳理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孙逊⑶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与欤⑴礼以行之,孙以出之⑵女奚不曰女汝⑷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知智2.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B.名作状C.名作使动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G.形作使动H.形作意动I.动词作名词J.动词作使动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H以…为耻⑷饭.疏食A吃饭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⑵知者乐,仁者寿.J使…站得住⑸曲肱而枕.之D把…当作枕头⑶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A侍奉3.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君子义以为质宾前⑻贤哉,回也主后句⑵礼以行之宾前⑼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状后句⑶孙以出之宾前⑽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判断句⑷信以成之宾前⑾仁以为己任宾前⑸君子喻于义状后句⑿何以文为?疑宾前⑹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定后句⒀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主后句⑺未足与议也省略句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第8—10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棘子成(1)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2)。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3)犹犬羊之鞟。

”(12•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7•38)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⑴士不可不弘毅.(意志坚定)⑵何以文.为(修饰)⑶驷.不及舌(四匹马拉的车)⑷恭而安.(安详)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⑴可惜啊,先生对君子的这种解说!⑵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⑵孔子温和而严肃,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10.据本段文意请概括什么是“君子之风”?①以仁为己任,不怕任重道远;②既要有纯真的品质,又要注重外表的文饰,做到文质彬彬。

08周而不比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道导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B.名作状C.名作使动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G.形作使动H.形作意动I.动词作名词J.动词作使动句子类型意思句子类型意思⑴矜而不争,群.而不党A合群⑷躬自厚.而薄责于人F厚责⑵矜而不争,群而不党.A结党⑸则远.怨矣F远离⑶友直,友谅,友多闻.I见识⑹毋自辱.也G使受辱三、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⑴小人比而不周..不团结不周到⑶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厌恶人坏人⑵唯仁者能好人..所做的因此..喜爱人好的人⑷视其所以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人焉廋哉疑宾前⑷何以报德?疑宾前⑵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状后句⑸毋自辱也否宾前⑶以德报怨,何如?疑宾前⑹事君数,斯辱矣被动句六、语段阅读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