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解放

合集下载

南京是如何解放的 - 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博客

南京是如何解放的 - 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博客

南京是如何解放的一排解放军战士整齐地站在国民党总统府门楼上;几名解放军战士爬上总统府大门门顶,扯下象征国民党统治的旗帜。

这两张“历史性照片”都被广泛地用来作为各种党史、军史、文学、影视作品等记述解放军通过武装进攻解放南京的凭证。

但它却并非历史的真实。

南京解放的真实历史,是“里应外合式”的和平解放。

南京原中央大学的地下党员许荏华讲述了这一历史进程:没打一枪一炮,南京回归人民1949年4月20日,中共和南京当局在北平的和平谈判最后破裂。

20日晚和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军在安庆、芜湖间和镇江、江阴间以及贵池、湖口间的防线。

内战初期,守卫京畿的国民党军警宪特约有11万人。

后因战线越来越长,兵力日趋分散。

南京人民在地下党领导下,开展反对蒋介石独裁政权的斗争,使蒋政权完全孤立。

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这些军警不愿为蒋政权当陪葬,海陆空军纷纷起义,南京已无力守备。

4月22日,蒋介石布置总退却。

22日、23日,剩下的防守南京的军警,纷纷出中山门,沿京杭国道溃逃。

南京变成了一座无军警守备的空城。

接令去占领南京的三野八兵团的35军,原准备的船只已奉命支援其他渡江部队,在江北的民船已被国民党掳掠一空。

南岸的船只也都被封锁在内河河汊中。

直到23日傍晚,103师战士才找到几只小船,派侦察员乘船向南驶去。

小船被南京电厂值班人员发现,问明是解放军,立即调来6名船工,驾驶着他们藏匿在运煤码头的“京电号”小火轮,驶往浦口,接解放军过江。

这是渡江解放南京的第一船。

工人们又找来一艘可载运二三百人的趸船,载运解放军渡江。

同日,104师的侦察员与南京木船船主童达兴等接上头,童不顾个人安危,往返六次,将一个连的解放军接运南岸。

23日晚,浦口车站轮渡所工人王德太等人,将保护下来的渡轮“浦口号”及拖船“凌平号”、“沧平号”驶往北岸。

几天后,栈桥修复,“浦口号”投入轮渡,装备坦克、汽车、重武器的大部队得以顺利过江。

24日凌晨,35军104师312团2营奉命占领总统府。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南京解放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南京解放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南京解放战役南京解放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它发生在1949年4月,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取得的一系列胜利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迈向全国胜利的重要一步。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历史和抗日战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南京解放战役是解放中国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国共两党在战争中的合作与胜利。

这场战役是中国解放军在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也是中共中央主导下全国性解放战争中的一部分。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南京为目标,展开了一场艰苦卓越的战争,最终成功地解放了南京,彻底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统治。

南京解放战役的胜利不仅意味着南京的解放,更是对整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共中央的胜利宣告。

这场战役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实力和战斗力,同时也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作用和领导能力。

而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解放,更是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解放南京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和中国共产党的胜利。

南京解放战役的胜利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及其军事战略的巧妙安排和军事指挥能力的提升。

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军事委员会来负责武装斗争的总指挥工作,统一指挥全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

此外,军队获得了广泛的军民支持,实现了军民团结一心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的有力组织和深受人民拥护的领导地位对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南京解放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依靠坚定的信念、勇气和智慧,采取了一系列灵活的战略和战术。

他们利用地理优势,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确选择攻击方向和时间,统筹兼顾了陆海空三栖作战,采用了先进的武器战术,有效地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他们的英勇表现激励了全体中国人民,壮大了民族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南京解放战役的胜利也得益于国际形势的有利变化和国际友人的支持。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坚持并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了全国各个阶层,争取了国际和平力量的支持。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南京解放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南京解放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南京解放战役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南京解放战役南京解放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坚韧和威武不屈。

本文将围绕南京解放战役展开论述,探讨其背景、过程和意义。

一、背景南京解放战役发生于1949年4月,是中国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在此之前,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南京,作为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多年,成为中国人民解放的重要目标。

二、过程1. 战前准备南京解放战役前,中共华东指挥部根据形势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他们积极组织和培训解放军,准备充足的武器和弹药,并与苏联保持密切联系。

2. 战役展开1949年4月20日,南京解放战役正式打响。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进部队沿长江两岸展开进攻,向南京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其中,以陈毅、徐向前等将领指挥的第一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为解放南京立下了赫赫战功。

3. 战斗激烈南京解放战役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双方经过多次交战,解放军不断攻克日军防线,最终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了南京,并取得了全面胜利。

三、意义1.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南京解放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也是战争胜利的标志之一。

南京的解放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独立。

2. 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南京解放战役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逐步解放全国各地,实现了国共合作与全民族的统一战线,为新中国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3. 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南京解放战役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人民和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彻底摧毁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统治。

四、结论南京解放战役作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场胜利不仅标志着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胜利,也为中国的解放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解放南京诗词

解放南京诗词

解放南京诗词
《解放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后创作的,表达了对解放南京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慨和赞美。

诗的前两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了解放军渡江的壮丽场景,钟山在风雨中显得苍茫,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力量和决心。

接下来的两句“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表达了作者对南京解放的喜悦和感慨,南京曾经是龙虎盘踞的地方,但现在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巨变让人感到慷慨激昂。

然后的两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了作者的战略思想和决心,应该趁着胜利的势头追击敌人,不能像霸王那样为了虚名而放弃追击。

最后的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天地有情也会老去,而人间的正道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整首诗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对解放南京的喜悦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战略思想和历史观。

南京解放日是几月几日

南京解放日是几月几日

南京解放日是几月几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南京解放,成为建国初全国13个直辖市之一。

1952年9月与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成立江苏省;11月15日,南京改为省辖市。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由省辖市改为江苏省省会。

1994年2月,中央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旧称:冶城、越城、石头城、白下、江宁、丹阳、金陵、秣陵、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淮、升州(升州)、蒋州、上元、集庆、应天、京师、南京、南都、天京、首都别称:龙盘虎踞(龙蟠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开明之城、江南佳丽地、钟山风雨帝王城建都朝代: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五代·杨吴(西都)、五代·南唐、南宋(行都)、明、南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拓展资料: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km²,2016年建成区面积1125.78km²,常住人口827万人,城镇人口678.14万人,城镇化率82%,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

2018年4月,入选“2018畅游中国100城”;[1]4月,中国联通将在南京等16个城市开展5G试点;4月17日,南京以131.60的全面小康指数排名2017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第8位;4月21日,入选中国“精英城市”12强。

南京解放的历程及启示

南京解放的历程及启示

61南京解放的历程及启示□□吴光祥南京这座历史名城,因其特殊的身份与地位,不仅承接着近代中国的开端,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苦难辉煌与沧桑巨变。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南京解放前夕,是中国政治发生历史性转变的时期。

1949年南京的解放具有标志性意义。

一1947年5月20日,京、沪、苏、杭学生首先在南京举行大游行,发起挽救教育危机、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同一天,北平、天津学生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随即,迅速扩展到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几十万学生罢课。

5月30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撰写的《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评论指出:“中国各阶层人民,包括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在内”,正在结成“一个极其广泛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

”从南京兴起的“五·二〇”运动,已发展成“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

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1948年秋,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了更加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重大变化。

9月24日,济南战役胜利后,中央军委因势利导,及时地将秋季攻势引向就地歼灭国民党军队大兵团的战略决战,先后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及其他几个重要战役。

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在各个战场上向国民党军发起猛烈进攻。

这些战役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构成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胜利画卷。

在三大战役进行期间和结束以后,在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支持和策划下,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了一场“和平攻势”。

他们企图利用和平谈判的手段,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以便争取喘息时间,保存残余的反革命势力,然后伺机卷土重来。

形势的发展,为中国人民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在这个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中指出,必须“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解放南京谁先占领总统府

解放南京谁先占领总统府

解放南京谁先占领总统府作者:黄卫来源:《百姓生活》2009年第10期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戏剧性的是,解放南京的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王牌部队,而是在长江北岸担任佯攻和牵制任务的35军。

军长吴化文是冯玉祥旧部,抗战期间曾投降日军,1948年9月刚在济南战役中起义。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

22日,当解放军主力部队从东、中、西三路渡过长江,尚在对南京形成大包围的进军途中,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就已经撤出南京了。

这样,占领南京的任务就历史性地落在了离南京最近的35军身上。

究竟是何人、何时最先进入南京占领总统府,也因此而变得扑朔迷离,有了多个版本。

其中,104师312团3营管玉泉等人,因有新华社记者邹健东拍摄的经典照片——管玉泉和战士们站在总统府门楼上升旗,而逐渐得到普遍认可。

然而,近日103师侦察连几位老同志的回忆文章,则提出了新的证据。

渡江第一船103师侦察连杨守来有幸目击了这一决策过程。

当时他被政委何克希、103师作战科长兼侦察科长沈鸿毅叫去,让他去请示军长吴化文:敌人看起来要逃跑,应该怎么办?多年之后,在杭州徐传翎的家中,如今均已年过八旬的4位侦察连的老战友,难得地重聚在一起,对记者回忆起当年的往事。

他们是副排长何鹏,83岁;机枪班班长徐传翎,82岁;侦察员杨守来,82岁;侦察员魏继善,81岁。

杨守来记得,1949年4月22日傍晚,他是在浦口的西北角某处找到军长的。

军长指示,派人过去搞清楚情况。

于是,找船的命令下达了。

国民党部队为了防止解放军渡江,已经烧光了江面上的所有船只。

徐传翎带着两个战士,在一条小河汊中找到一条被稻草覆盖的小渔船。

当时整个江边都轰动了。

由于任务是过江侦察,而徐传翎当时身着军装,所以失去上船的机会。

便衣排的副排长何鹏被叫来,让他挑4个人坐船过江侦察情况并找船。

何鹏挑了魏继善、孙晋海、尹鸿亮和周建喜。

5个人、两个船工上了船。

魏继善记得,当时太阳已经偏西了。

过了江上岸后不久,何鹏他们便在地下党的帮助下找到了一艘船,就是著名的“京电号”。

南京解放前夕的特殊战斗

南京解放前夕的特殊战斗

深入敌营淮海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陈兵江北、饮马长江,兵锋直指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

为了实现隔江对峙、南北分治,以期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再作反攻的图谋,蒋介石在长江沿线部署重兵负隅顽抗。

蒋军将长江防务划分为两大战区,以对抗解放军横渡长江。

湖口以西至宜昌955公里为西防务区,辖兵力40个师,归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指挥;湖口以东至上海814公里为东防务区,是国民党军的重点,辖兵力75个师,归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

具体部署第8兵团的55军、68军、96军等三个军防御铜陵至马鞍山段,以位于皖南泾县地区的第17兵团106军为预备队;以第6兵团及首都卫戍总部的28军、45军、99军共三个军防御马鞍山至镇江以西地段,置重点于南京及其外围地区;以第一绥靖区的第4军、21军、51军、123军等四个军防御镇江至江阴的福山镇段,位于丹阳武进地区的54军为预备队;在南京至上海之间有江宁、江阴和吴淞等三个要塞,分属第6兵团、首都卫戍总部及第一绥靖区与淞沪警备司令部。

为加强镇江与南京段江防,蒋介石派遣国防部保密技术总队,在这段江面上敷设水雷、水底雷、漂浮雷,在沙滩上埋布地雷,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赠给中国的八艘军舰为主,组成第二舰队,在英帝国主义远东舰队掩护下,游弋在南京周围江面,掩护蒋军守卫南京。

为强化所谓的江防,1949年1月5日,汤恩伯的京沪杭警备司令部从常州迁来南京的孝陵卫。

大战在即,为了避免和减少我军伤亡,减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我党充分利用隐蔽战线的地下组织,开展大量策反敌军工作。

全程参与动员和策反蒋军将领工作的主要工作人员是段伯宇。

当时,段伯宇是国民党蒋介石军务局情报科科长,少将军衔。

他虽然每天出入南京国民党总统府,甚至可以向蒋介石直接面呈军情,但真实身份却是受周恩来直接领导的、深潜在敌人首脑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

段伯宇结合解放战争开始以来国共两军战况形势,在蒋军内部秘密宣传我党的政治主张,赢得了大量蒋介石嫡系部队中反对打内战、向往光明的正直军人的信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决战 胜利在望
蒋嫡系 基本被消灭 偏师要求
蒋Hale Waihona Puke “求和” 声明将展 开
“停战和谈”


断绝援助 阴谋“和谈”

革命 进行
到底
中途换马
北平谈判
目的
国民党:划江而治 东山再起 共产党: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痛苦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1.毛泽东和朱德在1949年4月向解放军下 达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 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 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 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这个命令明 确指出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 么?
解放东北全境
战 略
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奠定解放长江
1948.11——1949.1 以南各省基础

平津战役
华北全境

1948.11——1949.1 基本解放

渡江战役
1949.4
捍卫领土完整 维护祖国统一
解放南京
1949.4.23
国民党政权垮台 (原因)
教学反思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波斯纳(美国)
(1)课堂实现“互动化”——思动、心动、手 动 (2)学习方式“探究化”——坚持以学生为 主体
3、解放战争氛围哪几个阶段?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大决战
背景 1
敌我力量对比表(1948年8月)
部别
总 机动
兵力 兵力
人民 280 优于 解放军 万 敌军
国民党 365 不足 军队 万
装备
大为 改善 略占 优势
后方
巩固 危机 四伏
士气 高昂 低落
背景 2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 生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 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 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 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 势,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 战的时机已经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 发动战略决战。
①东北解放军 ②华北解放军 ③中原解放军 ④华东解放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结,正确的是
() A.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中国全境内取得了胜利 B.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C.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民主政权诞生了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双方决战的序幕已经开启
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 A.天津 B.北平 C.沈阳 D.徐州 4、从_1_9_4_8_年__9__月到_1_9_4_9年__1__月,人民 解放军发动了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和 平津战役
因是什么?
A. 力量对比 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
解放军打仗勇敢,共产党得到人 B. 士气民心 民的拥护和支持
C. 政权性质
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 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 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D. 将帅素质 国民党指挥失当,毛泽东懂军事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结合《淮海战
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和课后《邓小平不 坐黄包车》有关内 容,请你谈谈对 “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认识。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1、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要是( )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课后练习
瓮中捉鳖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 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课后练习
瓮中捉鳖 猛虎掏心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战果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东北全境
返回
黑山阻击战中的解放军炮兵阵地
辽沈战役中,解放军进攻锦州
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 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战线从哪里到哪里?
南京
江阴
湖口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A.反动势力方面: 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 权垮台了。
返回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 海。进城部队为了不惊扰市民,露宿
街19头49。年5月27日农,民解踊放军跃进参入军上海
国统区国货统币区急剧人贬民值挤,兑人们黄不金得不
携带大捆大捆的钞票,抢购日用品。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
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543万人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 18 课
教学设计:
1条主线:战略大决战的历史情境
2个重点:三大战役、解放南京 2个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渡江战役
的意义
3个亮点: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过程、角色
扮演
1个高潮: 对国民党政权垮台原因的讨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组织活动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讨论分析、体验解说
教材地位: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由弱转强把劣 势转化为优势,并把优势发展为胜势,最终夺 取了战略大决战在全国的胜利。而国民党军队 却由强转弱,优势转为劣势,劣势导致不可逆 转的败势,最终退出中国政治历史舞台。本课 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地位很重要。让初中生认 识这一系列战役并从中感受领导人的雄才伟略 和人民的伟大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淮 海 战 役
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返回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北平和平解放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返回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傅人作民义解部放军出举城行接入受城仪解式放军改编
动脑筋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解陈放毅战曾争说迅过速,取得胜民利工,是5与43人万民人群众 对使淮众结役人解海合用人一民放战右小民解、战役边车 支放人争推 前是《军民的出 统人淮获群全来计民海得众力的群战深踊支。厚跃持大的参分担牲小兵不军架畜车源开,。的支37。援086.8.解5万7万万放辆副头战争, 表》二,、说人说民人群民众群组织民船兵只,保卫85后00方只。 民众作解在用三放解。军、放打人战胜民争仗群中,众的夺大取力解支筹挑放前粮子战,争这29的就0..6胜能6亿万利保斤副。证返人回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P1269
一、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1、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示意图
2、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3、平津战役
二、渡江作战——最后胜利
1、渡江战役
1949、4、21
2、解放南京
三大战1役9视频49、4渡、江视频23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 1949年1月)
战役 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 人数
历史意义
战役 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 人数
历史意义
辽沈战 1948年9-11


国民党的 主力基本
歼灭和改 上被消灭,
淮海战 1948年11月 编敌人 大大加速
役 至1949年1月 150多万 了人民解
人 平津战 1948年11月
役 至1949年1月
放战争在 全国的胜
E. 历史趋势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接受100万日军 武器装备 的装备,取得美 基本上是步枪
国大量武器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 小城镇、乡村、 分铁路交通线 偏远地区
返回
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 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 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 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 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 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 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 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 的胜利。
5、比较分析: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 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挺进大别山: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
作用是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渡江战役:目标是歼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作用是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22年的统治。
板书设计: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
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 有哪些?引导学生从以下 四方面理解:
兵力对比 敌军态势 我军态势 战局延伸
解放军兵 力在五大
孤立分散, 补给困难,
东北根据 地支援战 争物质力
战场中唯 或战或守 量雄厚,
一超过国 意图未定。 人民群众
民党军队。
踊跃参军
有利于华北、 华东作战, 以东北的工 业支援全国 的战争。
B.革命力量方面: 中国共产党代表劳动人 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 发生了根本变化。
渡江战役的意义 是什么?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划江 而治的图谋,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 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国共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
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转强, 打败国民党呢?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
利。
返回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 手段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 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 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 的范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