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亚硝酸盐的评估与检测
亚硝酸盐判定标准

亚硝酸盐判定标准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以下是亚硝酸盐的判定标准:
1. GB 31570-2015《食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规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应符合以下标准:
蔬菜类:不得超过20 mg/kg;
肉类、禽类、水产品等:不得超过50 mg/kg;
加工食品(如腌制品、速冻品等):不得超过20 mg/kg。
2.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应符合以下标准:蔬菜类:不得超过20 mg/kg;
肉类、禽类、水产品等:不得超过70 mg/kg;
加工食品(如腌制品、速冻品等):不得超过20 mg/kg。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实际判定标准可能会因不同国家、地区或产品而有所不同。
此外,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产工艺、保存条件、季节等,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评估食品的安全性。
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

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
首先,最常用的方法是 Griess 试剂法。
这种方法利用 Griess 试剂与亚硝酸盐发生反应产生红色化合物的特性来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是将样品与Griess 试剂混合,然后观察是否出现红色。
如果出现红色,则表明样品中含有亚硝酸盐。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水样和食品样品的检测。
其次,还可以利用光度法来检测亚硝酸盐。
光度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光度来确定其浓度的一种方法。
对于亚硝酸盐的检测,可以利用其与苯胺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从而确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适用于对亚硝酸盐含量精确要求较高的情况。
另外,还可以采用电化学法来检测亚硝酸盐。
电化学法是利用电极与被测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
对于亚硝酸盐的检测,可以利用硝酸还原酶电极来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对亚硝酸盐含量要求较高的情况。
最后,还可以利用色谱法来检测亚硝酸盐。
色谱法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和测定的一种方法。
对于亚硝酸盐的检测,可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来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专门的色谱仪器,适用于对亚硝酸盐含量要求较高、对其他成分干扰要求较严格的情况。
综上所述,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有 Griess 试剂法、光度法、电化学法和色谱法等多种。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以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深入研究影响因素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食品加工、保存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各种
因素,为优化食品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02 03
开发快速检测方法
针对现有测定方法存在的操作繁琐、耗时较长等问题,未来可研究开发 更加快速、简便的亚硝酸盐含量检测方法,以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 。
结果展示
03
将处理后的数据以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便于直观比较和分
析。
结果分析与讨论
样品间比较
比较不同样品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
与标准值比较
将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比较,评估样品的合规性 。
结果可靠性分析
根据实验方法、操作过程等因素,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误差来源及改进措施
06 结论与展望
实验结论总结
成功建立测定方法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准确、可靠的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支 持。
验证方法准确性
通过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验证 了本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生产和 监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著差异,可能与 食品加工方式、保存条件等因素 有关。
试剂
包括显色剂、缓冲液、掩 蔽剂等,用于优化实验条 件和提高测定准确性。
实验仪器与设备
分光光度计
用于测定吸光度,从而 计算亚硝酸盐含量。
恒温水浴锅
用于控制实验温度,保 证反应在恒定温度下进
行。
离心机
用于分离样品中的固体 和液体成分,便于后续
测定。
移液器及吸头
用于准确移取液体样品 和标准溶液。
实验原理与方法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

01
02
03
肉类加工
亚硝酸盐常用于肉类加工, 如香肠、火腿和肉类罐头 的生产,以保持食品的色 泽和延长保质期。
腌制食品
在腌制肉类、鱼类和蔬菜 等食品中,亚硝酸盐也常 被用作防腐剂,以抑制细 菌的生长。
保存食品
亚硝酸盐可以抑制某些酶 的活性,延缓食品的氧化 变质,从而延长食品的保 质期。
02
开展长期跟踪研究,评估亚硝酸盐的长期健康影响,特别是对儿童和 孕妇等敏感人群的影响。
03
探索替代食品添加剂,以减少亚硝酸盐的使用,同时保持食品的品质 和安全性。
04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更为严格的亚硝酸盐使用标准,并加强食品 标签的监管,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THANKS
食品添加剂(亚硝酸 盐)
目录
• 引言 • 亚硝酸盐的性质和功能 • 亚硝酸盐的安全性评估 • 亚硝酸盐与健康的关系 • 亚硝酸盐的管理和控制 • 结论
01
引言
亚硝酸盐的简介
01
亚硝酸盐是一种无机化合物,通 常以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的形式 存在。
02
它具有杀菌、防腐和增强食物风 味的作用,因此在食品加工中广 泛应用。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食品中 的亚硝酸盐进行分离和测定,具
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分光光度法
通过亚硝酸盐与某些化学物质反应 生成有色物质,利用分光光度计测 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出亚硝酸盐 的含量。
离子色谱法
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分离并测定食 品中的亚硝酸根离子,适用于多种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
亚硝酸盐的替代品和降低使用量的方法
制定标准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食品中亚硝酸盐一般是指其钠盐或钾盐,其性状为无色或微黄色的粉末,有咸味,外观及滋味与食盐相似。
亚硝酸盐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亚硝酸盐具有较好的发色、抑菌、抗氧化、增强风味等作用,在食品工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肉制品的加工生产中应用尤其广泛。
卫生部和国家食药局于2012年发布第10号公告,禁止餐饮服务单位采购、贮存、使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亚硝酸钠、亚硝酸钾),防止误将亚硝酸盐当成食盐使用。
亚硝酸盐在食品中的来源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是在种植时施用过多氮肥(如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铵等),氮肥未被吸收利用的部分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就以硝酸盐的形式储存起来,硝酸盐在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为亚硝酸盐。
肉制品本身的硝酸盐来源于生物循环,含量较少。
此外,根据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与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允许少量亚硝酸盐可以作为护色剂、防腐剂添加到肉制品中。
也就是说,部分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不但来自本身存在的硝酸盐转化,还可能有少量外部添加。
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亚硝酸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原理: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8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
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波长长(频率小)的光线能量小,波长短(频率大)的光线能量大。
分光光度测量是关于物质分子对不同波长和特定波长处的辐射吸收程度的测量。
1、实验原理:亚硝酸盐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试样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外标法测得亚硝酸盐含量。
2、主要试剂和仪器:3、实验过程:3.1以风味豆豉为样品,测试其亚硝酸盐的含量3.2取均匀有代表性试样5g(精确至0.001g)于50mL烧杯中,加12.5mL50g/L饱和硼砂溶液,以70℃左右的水300mL将试样洗入500mL容量瓶中,在水浴上加热15min,取出,冷却至室温。
体检项目中的异常指标解析液中亚硝酸盐的检测结果解读与异常情况的处理

体检项目中的异常指标解析液中亚硝酸盐的检测结果解读与异常情况的处理体检项目中的异常指标解析液中亚硝酸盐的检测结果解读与异常情况的处理在体检过程中,医务人员会对我们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
其中,检测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重要的一个指标。
本文将对液中亚硝酸盐的检测结果进行解读,并介绍如何处理异常情况。
一、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及其意义在体检中,亚硝酸盐是衡量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亚硝酸盐是一种化学物质,它通常存在于食物中,特别是腌制、加工及发酵食品中。
高含量的亚硝酸盐摄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人体消化食物时的代谢产物,同时也会通过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吸收。
正常情况下,我们体内的亚硝酸盐含量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含量则可能存在异常情况。
二、液中亚硝酸盐的检测结果解读在体检中,通过对液体样本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医务人员可以对个体的饮食健康情况做出初步评估。
亚硝酸盐的检测结果通常以数字方式呈现,数值越大代表亚硝酸盐含量越高。
1. 正常范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液中亚硝酸盐的正常范围一般在0-20毫克/升。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在这个范围内,说明亚硝酸盐的含量是正常的,个体的饮食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好。
2. 异常情况:当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时,就属于异常情况。
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存在以下情况:a. 高亚硝酸盐含量:高含量的亚硝酸盐摄入可能导致亚硝酸盐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此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亚硝酸盐含量的食物摄入,并进行相关治疗。
b. 低亚硝酸盐含量:低亚硝酸盐含量可能说明个体饮食中缺乏来源于食物的亚硝酸盐。
对于此类情况,可适量增加含亚硝酸盐的健康食物摄入,保持身体健康。
三、异常情况的处理在体检出现液中亚硝酸盐异常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维护身体健康。
1. 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面对异常情况,我们首先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检测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检测摘要:肉制品是一类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食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多采用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它不仅能使肉制品保持良好的色泽,还能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保证肉制品的后熟风味。
但近年来由于亚硝酸盐摄入量过多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且加硝处理过的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可与胺类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关键字:肉制品亚硝酸盐引言食品卫生与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尤其是肉制品加工中用作发色剂和防腐剂的亚硝酸盐的使用问题最为突出。
为了清楚的了解这个问题,引起大家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关注和提高对食品健康的认识,我们决定开展这次调查研究。
本课题分为四部分,我们将分别从亚硝酸盐性质、亚硝酸盐的作用机理以及实验测定了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一、亚硝酸盐的相关性质1.1亚硝酸盐的性质亚硝酸和硝酸的钠盐和钾盐常被加入用于腌肉的混合物中,用来产生和保持色泽、抑制微生物和产生特殊的风味。
此外,亚硝酸盐(150-200mg/kg)可抑制罐装碎肉和腌肉中的梭状芽孢杆菌。
亚硝酸盐的抗微生物作用为它使用于可能生成长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腌肉中提供了正当的理由。
亚硝酸盐含量只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30mg/kg,这是因为亚硝酸盐的中毒剂量是200毫克以上,而正常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即使是大量用亚硝酸盐做食品添加剂的肉类,也不会超过50毫克。
1.2中毒后症状亚硝酸盐是不会蓄积在体内的,膳食中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过量亚硝酸盐进入人体,会氧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为高铁血红蛋白,后者无携氧功能,导致组织缺氧,引起肠原性青紫症,皮肤青紫是本病的特征,尤以口唇青紫最为普遍。
口服亚硝酸盐10分钟至3小时后,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1.3亚硝酸盐与亚硝胺对于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控制,一方面是因为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进入体内会造成中毒,人体摄入0. 3克至0. 5克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3克可以致死。
亚硝酸盐国标检测方法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亚硝酸盐国标检测方法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环境中。
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土壤和空气中,并且被认为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因此,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研究和国家标准的制定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亚硝酸盐国标检测方法进行解释说明及概述,旨在全面了解亚硝酸盐的定义、性质以及国标检测方法的制定过程、原理和步骤。
同时,还将讨论该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评估,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改进建议和展望。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正文、结果与讨论、实验与数据分析以及结论。
其中引言部分旨在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亚硝酸盐的定义和性质,国标检测方法的制定过程以及其原理和步骤。
结果与讨论部分将评估该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和优势,提出改进建议和展望。
实验与数据分析部分将描述样品收集和处理过程,并详解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评价亚硝酸盐国标检测方法,并探讨该研究工作对环境保护等领域带来的影响和启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介绍亚硝酸盐国标检测方法及其相关内容。
通过对亚硝酸盐定义、性质、制定过程、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解释,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该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以及其优缺点。
此外,文章还将探讨如何进一步改进这种标准检测方法,并讨论该研究对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影响与启示。
最后,本文的目标是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展望。
2. 正文:2.1 亚硝酸盐的定义和性质:亚硝酸盐是含有亚硝基(-NO2)的化合物。
它们通常是无色或微黄色结晶固体,具有刺激气味。
亚硝酸盐在自然界中存在并可以由细菌通过氧化反应生成。
这一类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也被广泛使用,例如作为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和药品等。
2.2 国标检测方法的制定过程:国标检测方法的制定经历了一系列的步骤和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评估与检测
作者:王海飞王宝军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2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危害、亚硝酸盐问题的研究方向及几种检测方法
关键词:食品;亚硝酸盐;危害;检测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评估与检测
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
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
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
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急性中毒原因多为:1.将亚硝酸盐误作食盐、面碱等使用和食用。
2.投毒。
3.食用了含有大量亚硝酸盐的蔬菜,尤其是不新鲜的绿叶蔬菜。
慢性中毒(包括癌变)原因多为:1.饮用含亚硝酸盐量过高的井水。
2.食用含有超量亚硝酸盐的肉制品。
因此,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是食品安全检测中非常重要的项目。
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是肉制品加工中应用历史最长最为广泛的添加剂之一。
这类添加剂价格低廉,不仅可通过发色作用赋予肉制品良好的外观色泽,增强肉制品腌制风味,延缓脂肪氧化酸败,还可抑制腐败菌生长繁殖,延长肉制品货架期,阻止致病菌(特别是肉毒杆菌、沙门氏菌)导致的食物中毒,受到生产者的欢迎。
但是自70年代早期,人们认识到亚硝酸盐能与肉制品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类化合物(N一亚硝基吡咯烷,N一亚硝基二甲胺等),这类化合物是强烈致癌物。
除此之外,亚硝酸食人人体内在胃中也可以形成亚硝胺。
因此,亚硝酸盐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JAS (日本农林规格)规定发色剂(硝酸盐、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硝酸盐添加量不得超过500mg/kg,残存量以亚硝酸盐计在70ppm 以下。
我国规定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用于肉制品的最大添加量为150ppm 和500ppm,其成品残留量不得超过30ppm(以亚硝酸盐计) 。
一般说来对亚硝酸盐问题的研究方向可以归结为两类:1)寻找一种物质或方法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亚硝酸盐;2)寻找一种物质可以阻断产品中亚硝胺的形成。
近十几年来一直没能找到亚硝酸盐的替代品,因为要找到一个能拥有亚硝酸盐各个功能的替代品机会是非常小的。
腌制肉制品中亚硝酸盐问题的研究,除了从加入助色剂考虑,还可以从降低产品中亚硝酸钠残留量和亚硝胺生成量两方面来探讨。
要降低亚硝胺的生成量可以通过降低产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来实现,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减少,它和肉中反应生成亚硝胺的机会减少,从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针对降低产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探讨。
通过加入茶多酚、抗坏血酸、葡萄糖一~酸内酯(GDL)等在兼顾产品色泽的情况下,降低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制造出更健康的肉制品。
实验表明,添加一定量的茶多酚、抗坏血酸、GDL等可以降低产品中亚硝酸钠的残留量,其中茶多酚、抗坏血酸、GDL效果相对较好,其亚硝酸钠的相对残留最低
分别可达57.54%、63.57%、65.91%。
烟酰胺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差。
在腌制肉制品的生产中,降低亚硝酸盐的用量和残留量是很有意义的,研制更为健康的肉制品亦具有相当大的开发前景。
亚硝酸钠常作为肉类罐头及肉类制品的发色剂,使产品呈现鲜艳红色.并有增香作用.还能抑制肉毒杆菌的繁殖.延迟肉毒素的产生.但是过多的亚硝酸钠进入人体和体内血红蛋白结合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近年来发现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可与许多仲胺类化合物形成亚硝胺类,这类化合物是致癌物质.因此,对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引起了普遍重视。
亚硝酸钠的检测方法:GB/5009.33~2003中比色法,示波极谱法.快速检测法.快速检测方法是根据GB/T5009.33~2003做成试剂盒,与标准色卡比较定量.此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主观人为因素,误差较大.示波极谱法用到示波极谱仪,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测量.此方法所用试剂比较多,操作繁复,容易出错.本文采用了比色法操作相对简单,结果准确.各种检测方法简介。
一、食盐中亚硝酸盐的检测及食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
取食盐0.5g(约为盒内附带勺7平勺),加入到显色池(窄池)中,再加入一片试剂,显色池和参比池(宽池)中同时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至白色刻度线,将比色片插入参比池前的槽内,盖上盖,将食盐与试剂摇溶,15分钟后从正面(用观测板)观察,找出与显色池中溶液颜色相同的色阶,该色阶上的数值乘上100即为食盐中亚硝酸盐的含量mg/kg(以NaNO2计)。
如果测试结果超出色阶上0.02mg/L的数值即为超标(国标规定食盐(精盐)中亚硝酸盐的限量卫生标准应≤2 mg/kg)。
如果测试结果超出色阶上0.05mg/L的数值,可按“3、其它食品的检测”方法操作。
当取样量不变时,乘以的系数不变,再乘上稀释倍数。
二、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
将水直接加入到显色池(窄池)和参比池(宽池)中至白色刻度线,在显色池中加入一片试剂,盖上盖,将试剂摇溶,15分钟后从正面(用观测板)观察,若显色池中溶液颜色深于色阶上0.005 mg/L数值即为亚硝酸盐的含量超标。
三、其它食品的检测
取处理均匀的样品1.0g(液体样品取1ml)至10ml比色管中,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至刻度,充分震摇后放置,取上清液(或过滤或离心得到的上清液)1.0mL,加入到显色池(窄池)中,再加入一片试剂,显色池和参比池(宽池)中同时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至白色刻度线,将比色片插入参比池前的槽内,盖上盖,将溶液摇溶,15分钟后从正面观察,找出与显色池中溶液颜色相同的色阶,该色阶上的数值乘上500即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mg/kg(以NaNO2计)。
如果测试结果超出色阶上0.05mg/L的数
值,可加大稀释倍数并在计算结果时乘上稀释倍数。
稀释的方法有两种:①粗略稀释法,将显色池中超出色阶上0.05mg/L的溶液移入一容器中,从中取出一定量(如5ml
或1ml)加入到已经清洗干净的显色池中,加水至白色刻
度线(总体积为10ml,即进行了2倍或10倍稀释),找出与色阶板上可读取的数值,计算结果时乘上500后再乘上稀释倍数(如2或10)。
②精确稀释法,取处理均匀的样品1.0g (液体样品取1ml)至10ml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充分震摇后放置,取上清液(或过滤或离心得到的上清液)1.0mL到另一只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从中取出一定量(如5ml或
1ml)加入到已经清洗干净的显色池中,加入一片试剂,加水至白色刻度线,以下操作与计算同粗略稀释法。
精确稀释法的目的是保证有足够的试剂用量。
四、原理及方法概论
1.原理:按照GB/5009.33~2003试样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成紫红色染料,与标准比较定量.
2.方法:称取5克均匀试样加入12.5ml硼砂,再加入少量蒸馏水后依入500ml容量瓶中,把它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冷却后加沉淀剂5ml,定容至500ml,过滤后取滤液在752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量.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161-163.
[2]孙锡丽,葛晓明,应海松,大豆中粗蛋白质的不确定度分析,食品科技.
[3]陆春霞,标准溶液不确定度评定,广州环境科学,2003.9第三期.
[4]江建军,潘芳,施建兵.分光关度计不确定度评定.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3年第2期.
[5]周德庆,张双灵.盐酸副玫瑰苯胺测量食品中亚硫酸盐的不确定度评定.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4年第4期
[6]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Testimg UKAS publication ref:LAB 12
[7]现代计量测试,植物油酸价不确定度评估.2002.
[8]辛叔亮,实验统计,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