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及解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因为工业革命

合集下载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探析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探析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探析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改革前英国多元的政治思想,各阶级政治地位,社会经济状况,对于这场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英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推动改革的发生、发展。

19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正酝酿着这次改革的发生。

标签:英国;阶级斗争;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行的争取同土地贵族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改良运动。

尽管这场改革没有造成重大的体制改革,许多旧的不合理的情况依然存在,但它促进了英国社会发展,为欧洲各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提供了经验。

当然,这与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有关,正是在这种复杂社会环境的驱使下,英国才在欧洲率先吹响了议会改革的号角。

一、复杂的政治环境与多元的政治思想光荣革命后的一百多年里,议会一直由贵族控制,因此国家政权亦掌握于贵族的手中。

那时贵族控制议会的手段是所谓的“旧制度”,这是英国贵族寡头制度的基石。

英国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而贵族又由世袭产生,因而不存在选举问题。

下院由市民、平民等组成,此由选举产生。

然而100多年来,英国贵族在一整套选举制度的保障下,操纵下院,这使得贵族成为英国政权的实际掌控者。

19世纪初,英国议会下院的议席分配仍沿用中世纪的方式。

选区分为农村选区和城镇选区,被称为“选邑”。

选邑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爱德华一世(Edward I)时期确定的,其他的则为之后的历代国王相继确定。

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的发展,那些几百年前被确认的选邑,在当时或许很繁盛,但到了19世纪,大多已经衰败了。

而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城市,有很多没有选举资格。

据统计,19世纪初,在英国49个大城镇中有21个不是选邑[1]。

这样,就造成了极不合理的现象。

这样不合理的选邑分布,使选民人数尽可能少,这样就很容易被贵族所控制。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2.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3.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根本动力:工业革命。

)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

4.影响: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

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具体规定: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2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

(2)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

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

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

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权。

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和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1867年改革法案对议席分配再次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

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分别增加1个议席,伦敦增加4个议席,另有9个中等城市各获得1个议席;25个议席分给兰开夏、约克等郡;1个给予伦敦大学;2个给予苏格兰大学;其余5个给予苏格兰各郡。

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1832年议会改革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1832年议会改革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1832年议会改革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1832年议会改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1.光荣革命是地主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开始,它所宣布的《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2. 工业革命造就了两个新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他们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成为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选举权严格受财产限制,而被选出的议员大多都是贵族和大资产阶级。

随着工业革命的勃兴,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渐渐壮大。

他们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权利。

3. 18世纪末,在法国革命影响下,下层人民群众掀起争取改革的运动,他们希望获得参政权以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并对后来的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1、削弱新贵族和金融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增加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2、放宽选民资格,选民人数增加,群众对下议院的影响力上升;3、改变了下议院由保守派独占的状态,加入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势力.▲高考历史高频考点:1832年议会改革的作用积极方面:适应了工业革命需要,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消极方面:议会改革未给工人带来任何好处,他们为争取普选权进行新的斗争,宪章运动兴起。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1832年议会改革的意义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旧有地主及旧有南部城市商人的势力受打击;增加了因工业革命而兴起的中北部城市(如曼彻斯特、利物浦)商人的参政机会;郡代表的增加有助平衡不同地方势力对选举的影响;群众对下议院的影响力上升,同时此法案也开创了日后各议会改革法案的先河。

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对土地贵族的重大胜利。

它革除了英国上层建筑领域的腐朽部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为以后的民主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

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
庚 +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向中国退还部分庚子
赔款的议案,后经中美双方商定,以支付中国
款 留学生费用的形式,将这笔“退款”从 #$"$ 年
到 #$%" 年逐年退还给中国,由美国监督执
留 行。#$"$ 年 ( 月,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 %,
人搭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从此掀开庚款留
都可以控告,都得受法律的制裁”。一夫振臂, 应者云集。曾在美国留学的罗隆基、梁实秋等 人也纷纷著文批评国民党以 “训政”为名实行 专制,要求实行宪政,实行法治,保障人权和思 想言论自由等等。
!"
巩固基础
#$"# 年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款四亿 五千万两白银,年息四厘,分 ’$ 年还清。这一 年为旧历庚子年,故名庚子赔款。其中美国分
的讨论,揭露了当时国民党侵犯人权的严重情 况,呼吁尽快建立法律,在法律之下,如果侵犯 人权,不管是什么官员 “或国民政府主席,人民
得 ’!"" 多万两,合计 !%"" 多万美元。#$"( 年
其次是工业资产阶级,他们想依靠自身的经济 力量,利用工农群众的斗争形势,来达到自己的政治 目的,他们公开喊出了 “我们必须有议会代表”的口 号,并先后在伯明翰和其他工业大城市成立政治联 合会,进行宣传,!#$! 年,又成立了 “全国政治联合 会”,提出了 “完成议会改革”的纲领,还吸收工人群 众参加联合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和示威,向反 对议会改革的贵族地主施加压力,扩大要求议会改 革的影响。
!" 世纪英国先后有 !#$%、!#*+ 和 !##’ 年三次 议会改革。!#$( 年以后的议会改革当指 !#$% 年的那 一次。
众所周知,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 !" 世纪 ’( 年 代。因此,这次议会改革是在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的前 夕。当时,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力量已经 相当强大,可议会中却没有他们的代表,其障碍是议 会选举制。

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作者:冯春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4期[摘要]英国的19世纪是一个危机和改革的世纪,解决众多问题的开端在于1832年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

变革的出现使得英国进一步走上了政治现代化的道路,也继承发展了英国渐进的历史传统。

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使得改革的出现,改革的成功也告诉我们在历史传统中便可找到答案。

这种妥协、渐进的历史传统造就了英国的稳定和繁荣。

[关键词]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原因影响[中图分类号]K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150-02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标志性政治事件。

成功的改革在造就了英国社会的稳定繁荣之时也打破了禁锢变革的藩篱,它既继承了历史传统,也融汇了新兴力量,使英国和平过渡到发展新阶段,在“光荣革命”之后又一次将英国从纷乱中脱离出来。

本文就改革的原因、影响,来论述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一、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社会情况复杂,传统贵族势力盘踞在社会的上层,他们高高在上,享受着“光荣革命”的果实,把持着国家基本权力,英国进入一个长达半世纪的贵族寡头统治时期;在社会中下层,新兴的资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的继续推进,更加谋求政治地位来保障其进一步发展;而与此同时,议会制度自身的弊病也突出明显。

这些新旧问题都催促着一场变革的到来。

(一)旧议会制度的弊病英国议会制度作为当今议会制度的母会和蓝本,其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

从“模范会议”以来,英国议会是为限制和约束国王的权力,但在中世纪之时,议会被国王抛之脑后,国王凌驾于议会之上,随意行使自己的权力。

这种国王独断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至此英国的从君主专制制度变为贵族寡头制,其统治机构就是议会,掌权者便是来自英国各地的土地贵族。

英国的议会分为上下两院,在上院,议员几乎全是土地贵族和高级僧侣,下院议员则是根据土地和财产资格选举产生的。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内容: 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2.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 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3.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根本动力:工业革命。

)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

4.影响: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

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具体规定: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2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

(2)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

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

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

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权。

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和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1867年改革法案对议席分配再次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

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分别增加1个议席,伦敦增加4个议席,另有9个中等城市各获得1个议席;25个议席分给兰开夏、约克等郡;1个给予伦敦大学;2个给予苏格兰大学;其余5个给予苏格兰各郡。

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

第七章 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

第七章  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

2、过程 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降低了选民的财产 资格限制,凡城市年收入十镑以上的房主, 农村年收入十镑以上的土地持有者,年付十 镑以上的长期佃农和年付五十镑以上租金的 短期佃农都获得了选举权。取消了居民不满 二千人的五十六个“袖珍选区的议席,居民 在二千至四千人之间的三十个“衰败选区”, 只保留了一个议席,从减少的议席中得到一 百四十三个议席,分别分配给了新兴城市、 英格兰的大郡以及苏格兰和爱尔兰。
3、结果 1831年起义后,里昂工人在互助会等组织的领 导下,继续同包买商进行斗争。1834年2月,政 府逮捕了领导罢工的互助会领袖,3月又颁布了 禁止结社的法令。4月9日,当法庭审判被捕的工 人领袖时,工人们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军 队竟然动用大炮轰击示威群众。于是里昂发生了 起义。起义工人在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的口 号下与政府军血战了五个昼夜,才最后被镇压下 去。里昂工人的这次起义,曾经得到圣亚田、马 赛等城市的响应。
2、主要思潮 这时期,在法国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思潮。 其中以圣西门和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影响最大。 此外,还有布朗基、普鲁东以及路易· 勃朗等人 及其思想。
第三节 19世纪前半期的德意志
一、德意志的政治经济状况 1、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德意志境内的封建割据 势力,迫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的称号(1806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意志 统一的客观条件。
3、意义 这次改革是工业资产阶级对于土地贵族的一 次重大胜利。它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由于工 业革命所造成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 矛盾,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加政权的机 会,从而成为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道 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二、宪章运动
1、背景 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英国已经基 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迅猛的发 展,工人队伍迅速壮大。但是,他们的生活 水平却没任何提高。1837年和1847年的两 次经济危机,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突难, 推动了工人阶级走上新的斗争道路。

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是什么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其效果不亚于暴力革命所起的作用,他使得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是资产阶级与旧贵族互相妥协达成的协议。

英国议会改革一共进行了三次: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不同时期的改革具有不同的背景。

下面介绍一下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一: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迅速的在英国的各地展开,工业革命造就了大量的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强大起来之后自然会争取自己的利益,要求参与国家的管理,于是工业资产阶级与旧贵族达成了妥协,对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议会进行了改革。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国际形势是法国在1830年爆发了七月革命,这让英国的当权者看到了资产阶级的巨大力量,如果不能通过改革给与资产阶级一定的权利,那么就可能面临着暴力革命,正是出于对暴力革命的忌惮,所以当权者与资产阶级实现了妥协。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二: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开展,资产阶级已经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也要求在国家的权利机构议会中占有相应的地位,提高自己参与国家管理的话语权,这个时候随着资本主义的开展无产阶级的队伍也壮大起来,无产阶级也要求积极的参与到国家事务中来,于是资产阶级要求对议会重新进行改革。

1884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三:19世纪末英国工业垄断地位已经逐渐的丧失,资产阶级两大政党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的差异日益缩小,他们都采取对内实行微小改进,对外加强侵略和扩大殖民地政策,农业工人仍被排除在选举大门之外。

英国1832年和1867年两次议会改革的比照英国十九世纪的议会改革一共进行了三次,这三次的议会改革分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这三次议会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是明智的旧势力向新势力妥协的产物,也是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的掌握国家政权对国家政治进行改进的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及解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因为工业革命
英国于1832年进行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议会选举制度改革,这是英国近代史上人们所熟知的一个事件,此次改革是英国代议制确立和完善过程中的一件大事。

18世纪中叶开启的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财富积聚增加,随之而来的是阶级关系的变动,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壮大,社会进入转型时期。

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变化使得固定不变的政治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英国,由此,英国开启了政治改革的历史进程,并推动了社会领域和其他领域的一场全面的改革。

其中,1832年议会改革为英国政治民主化铺平了道路,影响深远。

背景: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再次掀起改革运动高潮。

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发动起来,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

集会、游行此起彼伏,有些地方甚至发生暴动。

内容:
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2.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
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定义:1832年议会改革为代议制,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利。

也就是“集体统治”。

作用:适应了工业革命需要,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意义: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防止独裁统治,还得以和平方式解决利益纠纷,避免暴力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