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合集下载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是指中国经济体系中各类金融资产的组成情况。

金融资产包括货币、存款、贷款、债券、股票、金融衍生品等各类资产,其结构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和经济风险的分布情况。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重要特点是债权型金融资产占比过高。

长期以来,由于国内金融体系中银行担负着主导地位,存款和贷款一直是中国金融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截至2020年底,中国金融资产中的存款和贷款占比分别为43.3%和42.8%,而股权型资产(包括股票、基金等)仅占比9.3%。

这种债权型金融资产占比过高的结构会导致金融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一旦银行发生问题,就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较大冲击。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逐渐趋于多元化。

近年来,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股权型金融资产的占比也逐渐增加。

随着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股票、基金、债券等股权类资产的规模快速增长,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这种多元化的金融资产结构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的传染性,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韧性和稳定性。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不平衡反映了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

一方面,存款和贷款占比过高表明中国经济依赖银行信贷过于严重,实体经济缺乏直接融资的渠道。

股权类金融资产的占比较低反映了中国股市的相对不发达,企业融资仍然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

这种金融资产结构的不平衡局面需要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等措施来解决。

对于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存在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加以解决。

需要加强金融监管,限制债权型金融资产过快增长,降低金融风险。

要加大对股权类金融资产市场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通过股市等渠道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减少对银行信贷的依赖。

还应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推动金融体系向更加稳健、多元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一、引言金融资产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金融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资产结构的合理与否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金融资产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中的政策含义。

二、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概述中国金融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证券、保险、信贷等多个层面。

在货币领域,人民币持续发行,同时外汇储备也大幅增长;在证券领域,股票和债券市场逐渐发展,但与国际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保险领域,保费规模稳步增长,但保险深度和保险广度仍需提高;在信贷领域,银行贷款是主要来源,同时也出现了快速扩张和不良资产的问题。

三、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存在的问题1. 货币领域存在高度发行的挑战。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货币供应量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风险的提高。

2. 证券市场发展不平衡。

虽然中国证券市场在规模上已经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当,但在市场质量和投资效率方面仍存在差距,跨境投资也面临较大障碍。

3. 保险业保险深度和保险广度有待提高。

虽然中国保险保费规模逐年增长,但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保险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此外,保险产品种类有限,创新力度较低,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4. 信贷市场快速扩张和不良资产问题。

中国银行业贷款是主要的信贷来源,但过度扩张会导致不良资产增多,从而增加金融风险。

四、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政策含义1. 加强货币政策管理。

针对货币供应量持续增长的问题,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同时控制通货膨胀风险,维护经济的稳定。

2. 改善证券市场环境和监管制度。

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3. 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

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一、引言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进程中,金融资产结构作为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担能力和金融风险的传导路径。

对于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还能够为制定金融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二、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1.总体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目前,中国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存款、贷款、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种形式,其中存款和贷款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中,以存款和贷款为主体,分别占总资产的60%和40%左右。

而证券、保险等资产规模相对较小。

2.存款中国金融市场的存款是金融资产结构中的主要部分,也是最为稳健的金融资产形式。

目前中国的存款规模居全球之首,而且不断增长。

存款主要由个人储蓄和企业资金组成,具有流动性好、安全性高等特点。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存款规模虽然在不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存款占比已经逐渐下降。

3.贷款与存款相比,中国金融市场的贷款规模相对较小,但仍占据着金融资产结构中相当大的比重。

贷款主要由商业银行提供,用于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和个人消费。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市场化改革,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由此带来了中国金融市场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

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也加速了银行贷款市场的发展。

4.证券中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证券市场的资本运作功能逐渐得到了充分发挥,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

目前,中国的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规模日益增长,占据了金融资产结构中一定比重。

证券市场的发展对于资本市场的发育和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

5.保险中国的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速较快。

保险作为金融市场的另一种金融资产形式,具有抗风险能力强、长期稳健的特点。

我国近年利率调整的宏观经济背景及其政策含义分析

我国近年利率调整的宏观经济背景及其政策含义分析

我国近年利率调整的宏观经济背景及其政策含义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利率已经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文章从1996年至2002年我国连续8次利率下调和随后2004年开始的连续4次利率上调出发,研究这两轮利率调整的宏观经济背景并体会其中的政策含义及目的。

总结了驱动我国利率调整的基本因素,为预测利率走势提供依据,并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标示着流动性管理新时代的加息通道。

关键词:利率调整;宏观经济背景;政策含义现代经济中利率是联系金融领域与实际经济活动的纽带,是货币传递过程中的枢纽,因而历来被各国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利率逐渐成为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参数,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率政策也日益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发展的10年中我国利率基于不同时期宏观经济背景进行了特点鲜明的两轮利率大调整。

1996-2002年,通过连续八次降息,以及随后新的加息通道的形成,其背后的宏观经济背景和政策含义值得研究。

以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代表,两轮波动如图1所示:一、1996年至2002年八次利率下调及其宏观经济背景分析从1996年5月1日至2002年2月21日,人民币利率连续8次下调,平均约每8个月即下调一次,幅度之大,史无前例。

通过连续降息,利率水平从高位一直调至低位,达到建国五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一年期存款从年息%降至%,降幅达82%;一年期贷款从%降至%,降幅为57%。

存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个百分比,贷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个百分点。

且总体来看,期限越长降幅越大。

五年期存款比一年期存款降低多个百分比,贷款多个百分比。

这八次降息幅度大、密度高,分析其背后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政策含义,进行逐次观察。

1996年两次降息:反通货膨胀的尾声1993年,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通货膨胀,成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9期金怡伦宋明凯摘要金融资产结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的金融资产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保证其结构具有合理性,因此本文将分析了金融资产结构的特征和优化方法,包括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促进非货币金融的发展等,以及分析了中国金融资产的政策含义,包括金融资产政策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内涵。

关键词金融资产结构金融政策含义金融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一直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并且随着中国时代的发展,我国金融资产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由于中国经济市场较为复杂的原因,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处于经济转型的阶段,所以在实际经济发展的过程金融资产结构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如果要保证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合理性,需要根据中国时代发展的特点,优化金融资产结构,本文将重点分析了金融资产结构以及其政策含义。

一、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一)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金融资产结构是金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金融资产包括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等。

金融资产结构具有整体性、复杂性和层次性的特征,金融资产结构自身具有整体性,在现金、存款、贷款等组成因素之间具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并不是独立的;金融资产结构包括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并且组成元素比较多,每种元素都具有自身的主题、期限、价格及技术等较为复杂,也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所以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具有复杂性;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具有层次性,主要是指它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既可以根据时间进行划分,包括静态及动态结构,也可以根据范围进行划分,包括内部及外部结构。

目前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存在的问题第一,目前中国金融自由化发生改变,金融管制效率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不是金融市场规模,并且金融资产大量增加,经济的增长依靠银行资产扩张的维持,虽然发生了实质上的变化,但是没有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摘要】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是指不同类型金融资产在整个金融系统中的比重和组成。

本文从定义、特点、主要组成部分、分析方法、演变趋势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对中国金融资产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提出了调整金融资产结构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监管、降低风险等措施,强调了金融资产结构优化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可以更好地指导金融政策的制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演变、趋势、影响、政策建议、优化、重要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系统中各种金融资产的种类、数量和结构比例。

金融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资产结构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金融资产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目前中国金融资产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金融资产结构中存在大量的非标准化债权和非流动性资产,金融资产结构比例不合理等。

对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政策意义。

通过对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定义和特点,深入探讨其中的关键变量和影响因素,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2. 探讨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货币、股票、债券等各种资产,以及它们在整体资产结构中的比重和变化趋势。

3. 探讨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分析方法,包括传统指标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为对金融资产结构的深入解读提供工具和路径。

4. 研究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及趋势,从历史数据和趋势预测角度探讨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规律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中国金融信息产业准入设限之诉分析摘要:2008年3月3日,欧共体发表声明表示,其已正式就外资金融信息提供商(ForeignFinancialInformationSuppliers)在华营运受阻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请磋商。

关键词:金融信息产业准入设限之诉前言欧共体认为,中国阻止外资金融信息提供商直接向其客户提供服务。

外资金融信息提供商必须通过新华社所属的部门审批后才能营运,而新华社最近成立了一家与外资金融机构同台竞技的金融信息服务机构“新华08”,欧共体已努力通过合作和对话方式与中方协调解决,但未成功,美国事前早就此事向世贸组织提请磋商。

欧共体贸易委员皮特·曼德尔森指出:“竞争、开放的金融服务市场是强劲金融体系的血液,但中国的规则倾斜了对外资公司的天平。

”欧共体表示,中方有关措施违反了GATS协议规定的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承诺,中国的规则为欧共体金融信息提供商的市场准入设置了严格障碍,这反而阻止了中国金融市场的顺利运作和透明,欧共体一直与中国有关当局对话,表明这样的发展局面有违中国建立稳定竞争金融市场的初衷,而中国金融信息提供商只能在稳定的现代化金融信息服务市场中茁壮成长。

客观而言,从世界金融运行轨迹和我国金融产业发展现状看,欧共体的诉求及理由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金融信息的透明有助于金融市场稳健发展,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也的确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一揽子承诺。

但若仔细剖析,外资金融机构自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由于中国政府严格按照GATS协议中的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承诺而获取巨大利润,现正逐渐向农村金融市场渗透,至于市场透明度问题,中国金融发展取得令世界叹为观止的成就与我国金融市场信息公开息息相关。

无论从何角度而言,欧共体的理由均缺乏坚实的证据作为支撑。

另一方面,若要求中国不顾金融业先天的风险性,不充分考虑“审慎除外”原则,一味盲从GATS义务,非理性地完全开放金融信息服务市场,将可能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埋下巨大隐患,特别是在现有国际金融市场格局和金融市场剧烈振荡下,甚至将会拖累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实步伐。

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的解读

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的解读
第二袁复杂性袁由于金融资产结构的组成因素较多袁无论是 外部结构还是内部结构都较为复杂袁 同时还会根据外界环境的 变化而变化遥金融资产结构本质是多种元素的集合袁其由多种金 融工具构成袁每种金融工具自身的主体尧期限尧价格尧技术尧法规 等都不同袁进而导致金融资产结构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遥
第三袁 层次性袁 金融资产结构层次性主要指其中的系统结 构袁每一层系统结构都由一个子系统构成袁根据不同划分标准袁 能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遥 例如袁根据时间划分袁金融资产结构可 以分为静态结构以及动态结构袁根据范围展开划分袁可以分为内 部结果以及外部结构遥 其中内部结构主要是金融资产与金融总 量之间的关系袁 外部结果指的是金融资产与其他环境变量之间 的关系;<财务金融
营版
渊二冤促进非货币金融的发展 非货币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尧债券等袁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发 展并不理想袁其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较多袁投资者需要承担较高 的风险遥 但是如果股票市场呈现倒退发展的趋势袁对我国经济市 场的多元化尧结构稳定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袁 因此需要促进我国股票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遥 例如袁鼓励投资机 构间接持有股票袁其中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尧保险基金以及社 保基金等袁这种方式能够提升金融资产之间的协调性遥 另外袁针 对债券市场袁由于我国债券市场结构不同袁部分企业的债券规模 较小袁影响了我国债券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遥因此在对其展开优 化的过程中袁 需要从债券市制度入手袁 对审批手续展开简化处 理袁 扩大债券品种的范围等袁 同时鼓励企业对债券产品展开创 新袁 以上几种方式都能够保证我国债券市场能够长期稳定的发 展下去遥 渊三冤创新金融工具 在创新金融工具的过程中袁 其中最主要问题就是创造出一 个良好的环境袁对相关法律展开完善袁重点是知识产权法袁采用 法律的方式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袁并对其展开有效的保护遥 金融工具创新的核心内容就是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袁 对金融业务市场尧 货币市场尧 资本市场以及保险市场等展开创 新遥在此过程中将人才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袁提升人才在此过程 中的积极性袁根据投资人员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袁制作相应的金融 产品遥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袁对金融工具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展开识别和控制袁降低风险对金融工具创新的影响程度袁最终达 到提升金融工具创新质量的目的遥 渊四冤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制 社会保障机制能够帮助社会投资人员具备稳定的心态袁目 前我国社会保障机制长期处于不健全的状态袁人能需要首先完 成自己生活的保证袁其次才能考虑资产投资袁这对我国金融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6年第12期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易 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概况中国金融资产主要分为: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

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国主要金融资产分布情况(见表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资产由单一的银行资产向市场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1981-1995年累计发行国债4794139亿元,国家投资债和投资公司债共313198亿元,金融机构债1182197亿元,企业债173813亿元,股票(A股面值)119156亿元,大额存单1796128亿元(中国证监会,1995)。

这些金融工具的出现为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仍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

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占金融资产总量的比例1978年为93%,1986年为87%,1991年为84%,1995年为83%。

这一比例改革开放以来虽呈下降趋势,但90年代以来下降缓慢,说明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尽人意。

中国金融资产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94%上升到1995年的221%,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中金融深化(货币化)的过程。

80年代这一比重上升较快,进入90年代上升速度慢了下来。

中国的储蓄主体在改革中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政府和国营企业变为现在的老百姓。

据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改革前政府积累占总积累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

1978年国内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15%,其中居民储蓄占112%,政府储蓄占1514%,企业储蓄占1819%。

也就是说,1978年社会总储蓄的9617%来自政府和国营企业。

1978年末,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只有21016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19%,占当年社会存款总额的1612%。

改革前,国家是储蓄主体,也是投资主体,因而不需要金融中介。

国有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自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主要作为流动资金。

银行的贷款也主要来自政府和国有企事业的存款。

1978年,企事业存款和财政存款之和为108919亿元,占银行存款总额的8318%。

1995年底中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514万亿,其中近3万亿是居民储蓄。

储蓄者和投资者分离了,最大的储蓄者是老百姓,最大的投资者是国家。

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了。

国家通过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控制,用老百姓的钱投资建设国有企业。

因此,国营企业的真正所有者,可以说是在国家银行里存款的老百姓。

宏观的金融资产结构必然反映到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上来。

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是中国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

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得资金。

从1986年开始发行企业债,到1995年,共发行企业债173813亿元。

1995年末,股票市值(A股)约4500亿,其中只有1/3上市流通的个人股。

国家股大多是靠过去已有的投入和土地价值折算的,实际现金投入不多。

法人股和个人股的发行可以使企业筹到现金,但能够被批准发行股票的企业实在是太少了。

这样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所能筹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大多数企业只能靠银行贷款。

表1中国金融资产结构①年 份1978198619911995项 目数额(亿元)占GNP比重(%)数额(亿元)占GNP比重(%)数额(亿元)占GNP比重(%)数额(亿元)占GNP比重(%)流通中现金212106121814123177181578851314金融机构存款总额1300153658141057180791083540001094 其中居民存款2101662237162291071042296621051 企事业存款90215253264193270651133154191427 财政存款1871453111534851821003122 其他金融机构存款142111779151414金融机构贷款总额1890105281161580210211597510001088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1850105175901874180441083393931468 城乡信用社40101525175176615874921013 其他金融机构12111064114167财政向银行借款37011410671851582113政府债券余额2931438961543500106企业债券余额831813311121700103金融债券余额30101231111100102国家投资债券余额24511124511股票市值4521424500108大额存单8001041300102国内保险费15104210209171453131债券股票保险小计151044912430571914127981422金融资产总额341715941596812157464041021412726518221资料来源:(1988~1996)《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证监会(1995):《中国证券期货市场》。

在主要金融资产之外,还有其他金融资产,比如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和股份合作制中的股份等。

这些金融资产,都有一定意义上的所有权、参与权和处理权,并以此获得收益。

但目前民间借贷、民间集资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可以概括为:储蓄主体在改革开放中由政府变为老百姓;国家政府收入①表1中将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款与贷款都记入金融资产内,有重复计算之嫌。

但这样计算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金融资产,本文所有分析都以占GNP比重为基准。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由1978年的31%下降到1995年的1018%;1985年起,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渠道狭窄;其他不动产市场刚刚起步。

这就使老百姓把绝大部分积蓄存在银行里,银行把大部分资金贷给国有企业,成为国有企业长期投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造成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不断升高。

二、中国的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为什么迅速增长?中国金融资产的变化过程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货币化过程,另一条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这里我们主要分析货币化过程。

货币化有两种含义:一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即国家用印钞票的方法来弥补财政赤字。

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货币化,即在经济发展中,特别是改革转轨过程中,产生超常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本文的货币化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

1978到199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17%,通货膨胀率平均为715%,广义货币(M2)平均每年递增25%。

广义货币增长率在这样长时期里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在各国经济发展史中是少见的。

据笔者保守估计,从1978到1992年,中央政府每年的铸币收入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

谢平(1994)估计,1986-1993年,中央政府每年得到的货币发行收入平均为国民生产总值的514%。

海外经济学家常常不理解为什么中国政府的实际综合赤字那么高(约占GNP的8-9%),通货膨胀率却不很高。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货币化带来的铸币收入。

表2中国货币化过程年 份M0(亿元)M1(亿元)M2(亿元)GNP(亿元)M2占GNP比重(%)M1/M2(%)零售物价指数(%)197821210948151159113624113282017197926717117711145811403812368121019803461214431418421945171841786101981396131710182234154860134677214198243911191414258918530118497411919835291821821530751059571452711151984792112931164146137206175871218198589010334019519819898911586481819861218144232126721101020114666361019871454165714168349171195415706871319882134106950151009916149221368691815198923441073471111949161691718716117181990264414879312152931718598148257211199131771810866161943919216621590562191992433610150151725402112665119955951419935864171869419315011034560159159131219947288162054017469231546495181014421171995788510239801060750105765010105391418平均增长率(%)23142012251291657154 资料来源:(1978~1996):《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

表2给出了中国货币化过程的主要指标。

中国的广义货币(M2)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M2/GNP)在改革期间呈快速上升趋势。

从1978年的32%上升到1995年的105%,上升速度如此之快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案例中实属罕见。

在1994-1995年间,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美国为59%,英国为104%,日本为114%,德国为70%,印度尼西亚为46%,韩国为44%,马来西亚为89%,菲律宾为50%,新加坡为89%,泰国为79%(国际货币基金1996年报)。

中国的这一比重远远超过周边发展中国家,就是和英、美、日、德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也是相当高的,仅次于日本。

中国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迅速提高,一方面是改革中金融深化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中,中国的储蓄主体由国家变为老百姓,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

但是,老百姓金融资产投资的选择不多,银行储蓄一直是主渠道。

这主要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造成的。

中国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这样高不是经济主体的自然选择,而是在现有体制和政策的制约下不得已形成的。

表2中货币与广义货币之比(M1/M2)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货币占广义货币的比重从1978年的82%下降到1995年的39%。

也就是说,不仅广义货币增长快,而且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广义货币中居民储蓄的比重不断升高,反映了居民所持金融资产大都压到银行存款上了。

1995年现金净投放600亿,全社会流通现金量只比上年增长813%;M1增长1618%;M2增长高达2915%,比25%的控制目标高出415个百分点。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还可从各国金融资产结构比较中看出。

表3给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金融资产结构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