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合集下载

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表3 3 种药 物 发 生的不 良反 应情 况 ( n)
33 常用血 管紧张素 Ⅱ受体桔抗剂会影 响缓激肽 的降解 .
患者 常常 出现 干 咳及血 管神 经性 水肿 等不 良反应 。本研
究 , 见替米 沙 坦组 患者 出现 上述 不 良反应 , 是 因为替 米沙 未 这 坦不 影响缓 激肽 的降解 。在研 究过 程 中 , 现替米 沙 坦组 的 2 发 例原 血糖 较 高患 者 的血糖水 平有 所 下降 。这是 因 为替米 沙坦
接受 降压 治疗的患 者 中 , 仅有 2 % 患 者 的血 压达到控 制水平 。 5 因此 , 选择 安全有 效 的抗 高血压药 物非 常必要 。近年 来 , 国内 医院 常用抗 高 血压 药 物 主要 为钙通 道 阻滞 剂 、 管 紧张 素转 血
酒等 , 改善 患者的生活 方式 。观察期 间每周 皆对 3组患者 血压
限公 司 , 0 0 0 9) 第 2组患者每天早上 服用 1片雷米普利 H2 0 0 7 ;
片(.m , 25 g 昆山龙灯瑞迪 制药有限公司 , 0 3 74) 第 3 H2 0 0 2 ; 组
患者每 天早 上服用 1 片替米沙坦 片( 0m , 昌长江 药业有 限 4 g宜 公 司 , 2 0 0 0 。 观察期 间不 使用 其 他降 压药 物。治 疗 持 H 0 4 8 5)
进行测定并 对患者的不 良反应 事件进行监测 。
1 . 统 计 学 处理 3
所 获得 的数 据采用 S S 1 . P S 70系统 中 D n a ’多样本 分析 u cnS
方法进行统 计分析 , P< 00 . 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2 结果
21 3 患 者 一般 资料 比较 . 组

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硝苯地平)、B组(雷米普利)、C组(替米沙坦)各28例,对比三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对比差异不大(P>0.05)。

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血压。

合理选用药物,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影响,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143-02高血压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以偶长升高,并伴随有神经调节功能以及机体代谢的异常,容易引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1]。

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血压的有效控制[1]。

在临床上,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具有代表性的抗高血压药物类型,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雷米普利片及替米沙坦片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硝苯地平)、B组(雷米普利)、C 组(替米沙坦)各28例。

A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4.1±5.7)岁;病程1~13年,平均(7.9±1.8)年。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不加控制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目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在不断进行关于高血压的研究,以开发更有效、更安全的抗高血压药物。

本文将重点讨论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这两类药物是治疗高血压常用的药物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CEI和ARB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ACEI和ARB对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益处。

2.钙离子拮抗剂(CCB):CCB也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药物之一、最新的研究表明,CCB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显著,并且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外,CCB还可以改善冠脉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3.利尿剂: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的经典药物之一、研究发现,利尿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外,利尿剂还可以减轻浮肿和水肿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是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β受体阻断剂在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和预防心脏事件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然而,一些研究还发现,长期使用β受体阻断剂可能增加糖尿病和哮喘等并发症的风险。

5.RAS双抑制疗法:最新的研究显示,将ACEI和ARB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并且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RAS双抑制疗法对心脏病、肾脏疾病等合并症的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益处。

总之,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不断涌现出新的药物和疗法。

科学家们正不遗余力地探索和发现更好的治疗方法,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寿命。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药物面世,给高血压患者带来福音。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高血药压物治疗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如不加治疗,常引起脑、心、肾的损害,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一.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目前临床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利尿降压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长效钙拮抗剂。

1.利尿降压药利尿剂自50年代进入临床作为基础降压药至今仍为临床常用,如噻嗪类利尿药降压作用缓慢平稳,作用时间较长,能拮抗其他降压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增加其降压效果。

尤其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和糖尿病及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吲哒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药兼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温和,疗效确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且不影响糖、脂代谢,为一理想的长效降压药。

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轻交感神经活性和全身血流自动调节机制降低血压。

该类药物可分为三代,第一代受体选择性差,以普萘洛尔(propranolol)为代表。

普萘洛尔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β受体阻滞剂。

第二代具选择性β1受体阻滞作用,以氨酰心安、美多心安为代表。

第三代兼有α1受体阻滞、β2受体兴奋和钙拮抗作用,如拉贝洛尔(labelalol)、、塞利洛尔(celiprolol)、卡维地尔(carvedilol)。

临床治疗高血压通常使用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或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降压作用起效快而强,主要用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静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或合并心绞痛的患者。

该药不仅降低静息血压,而且能抑制应激和运动状态下血压的急剧升高。

α1受体阻断剂α1受体阻断剂能选择性阻断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的α1受体,使血管扩张,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及回心血量减少,从而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

难治性高血压经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片特拉唑嗪三联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难治性高血压经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片特拉唑嗪三联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难治性高血压经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片特拉唑嗪三联药物治疗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经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片和特拉唑嗪三联药物治疗的效果。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100名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血压、心脏功能等指标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心脏功能明显改善。

临床应用中,患者均能较好耐受药物,并出现少量不良反应。

长期效果观察显示,治疗效果持续稳定。

结论认为,难治性高血压经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片和特拉唑嗪三联药物治疗具有显著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将主要关注该治疗方案的长期效果及安全性。

【关键词】高血压、难治性、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片、特拉唑嗪、三联药物、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长期效果观察、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分析、有效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在经过充分治疗后,血压仍无法满足目标值或难以维持在目标范围内的一种高血压类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难治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有一些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案被提出。

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片和特拉唑嗪三联药物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得到了一些临床研究的支持,但相关研究仍然有限。

本研究旨在观察该三联药物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难治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后仍然无法有效控制血压,容易导致并发症和心脏疾病。

本研究旨在观察经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片和特拉唑嗪三联药物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安全性,以及长期治疗的效果。

通过对这一三联药物治疗方案的观察和评价,希望为临床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提供更有效的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对象为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通过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和轻度消化道不适。

结论显示该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望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有效选择。

进一步的研究可探讨更详细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氨氯地平、替米沙坦、高血压、联合治疗、临床疗效、安全性分析、研究对象、研究设计、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结果分析、治疗安全性评价、展望和建议。

1. 引言1.1 背景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控制高血压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医生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是常用的降压药物,二者分别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和An giotensin Ⅱ受体拮抗剂,其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降低血压,具有互补作用。

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于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研究仍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对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不治疗可能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是两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

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可能具有互补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血管风险。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探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是否优于单药治疗,是否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抗高血压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通过调节血压,预防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随着对高血压的认识不断深入,抗高血压药物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详细讨论。

一、利尿剂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尿液排出,降低血浆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目前常用的利尿剂主要包括噻嗪类和袢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可以抑制钠、钾和镁的重吸收,从而排出大量尿液。

袢利尿剂如呋塞米,通过抑制肾小管对氯和钠的重吸收,起到降压的作用。

然而,利尿剂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多尿、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等。

因此,在使用利尿剂治疗高血压时,需要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同时注意补充钾盐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高血压的常见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减少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心脏输出和心脏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然而,β受体阻滞剂也有一些副作用,如心率下降、心律失常、疲乏等。

另外,慢性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血糖代谢异常、血脂代谢紊乱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率和心电图变化,并定期检测血糖和血脂水平。

三、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是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通过抑制细胞膜上的钙通道,减少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钙通道阻滞剂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头晕、水肿、疲乏等。

长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导致心脏传导异常、心绞痛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调整剂量以减少副作用。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降低血压和抑制心肌肥厚等作用。

常用的ACEI包括卡托普利、雅斯可等。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血压,又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在本文中,将探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情况,以及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

对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从而全面了解这种联合用药方案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2000字】1.2 研究目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更好地治疗高血压患者,我们进行了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通过对药理作用、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估、副作用分析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讨论,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同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将能够全面评估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在治疗高血压中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在治疗高血压中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建议。

2. 正文2.1 药理作用缬沙坦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从而导致血管舒张和降低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强力的血管收缩剂,能够促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增加管腔内皮素-1的合成,进而引起血管收缩和水盐潴留,导致高血压。

缬沙坦能够竞争性地结合于AT1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作用,从而减轻血管痉挛,增加尿量和降低血容量,达到降压的效果。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二羟吡啶钙通道阻滞剂,作用于体循环和冠状动脉,减少心脏的前后负荷,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从而降低血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11T15:40:23.7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作者:王江流吴静
[导读] 探讨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03)
【摘要】目的:探讨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硝苯地平)、B组(雷米普利)、C组(替米沙坦)各28例,对比三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对比差异不大(P>0.05)。

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血压。

合理选用药物,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影响,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143-02
高血压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以偶长升高,并伴随有神经调节功能以及机体代谢的异常,容易引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1]。

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血压的有效控制[1]。

在临床上,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具有代表性的抗高血压药物类型,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雷米普利片及替米沙坦片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硝苯地平)、B 组(雷米普利)、C组(替米沙坦)各28例。

A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4.1±5.7)岁;病程1~13年,平均(7.9±1.8)年。

B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59~76岁,平均年龄(66.1±4.7)岁;病程2~15年,平均(8.1±2.1)年。

C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5.3±4.9)岁;病程1~14年,平均(8.2±1.4)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照均衡,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需要进行血压及其他身体指标的检查,并予以详细记录。

A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79,30mg),1次/d。

B组患者给予雷米普利片(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24),C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片(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国药准字J20090089)患者必须严格执行医嘱,避免服用医嘱之外的其他降压药物。

在此基础上合理膳食,坚持运动锻炼,减轻体重和减少体内脂肪,但要避免剧烈运动[2]。

三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1]。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进行观察指标的计量,以(%)进行计数,通过t值和χ2检验资料(α=0.05),结果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血压水平
3.讨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雷米普利片及替米沙坦片是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的控制与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硝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该药物起效迅速,但由于药效不持久,同时具有负性肌力和负性传导作用增加血压波动,容易引发冠心病,一般使用硝苯地平硝缓释制剂[3]。

雷米普利作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起到长效降压的效果。

替米沙坦则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
有到长效控制血压的效果[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三组药物的应用均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血压,三组的效果十分接近,无明显差别。

长期使用以上三种药物,会产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的不良反应。

其中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

综上所述,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对治疗高血压病均有显著的疗效,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选用治疗药物,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丽芳,董秀红.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62-63.
[2]刘文霞.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04):898-899.
[3]裴泽军,钟皎.3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3):40-43.
[4]郭风玲,董巧荣,吴艳青,等.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血压节律性与降压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21):898-8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