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醚甲环唑如何使用 苯醚甲环唑使用注意事项
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简介苯醚甲环唑(Trade name:Prothioconazole 布菌净)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属于三唑酮类化合物。
它对多种病原菌有效,特别是对植物真菌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本文将介绍苯醚甲环唑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应用范围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化学结构苯醚甲环唑的化学名称为(2RS,3AS)-(2-Chlorophenyl)-2-(1,2,4-triazol-1-ylmethyl)-1,3-thiazolidine-4-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
其化学式为C14H15ClN4O2S,相对分子质量为348.8。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溶解度较好,可在水中稳定分散。
作用机制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酵素ergosterol合成酶(sterol 14α-demethylase)的活性,从而阻碍真菌细胞膜中ergosterol的合成。
ergosterol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维持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导致真菌细胞膜结构受损,使细胞内质子泵活性下降,细胞壁合成受阻,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应用范围苯醚甲环唑在农业上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病害防治中。
它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包括锈病、褐斑病、白粉病、灰霉病等。
苯醚甲环唑对小麦、水稻、水果树等农作物的病害防治效果显著。
它可以通过种子处理、叶面喷雾或灌根等方式使用,具有长效性和广谱性的特点。
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了解剂量和使用方法。
2.注意苯醚甲环唑对人体的毒性和危害,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3.使用时应佩戴防护服、手套、眼睛防护器具等个人防护装备。
4.使用苯醚甲环唑的农作物应按照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使用,避免超量使用。
5.注意药物的存储条件,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6.使用结束后应进行药容器的正确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总结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可以有效防治农作物的真菌病害。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龙源期刊网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作者:来源:《农村百事通》2015年第24期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广谱性、高效性、内吸传导性强等特点,具有作物显著的防治病害效果,是目前使用面较广的一类药剂。
但因其制剂的不同,其特点及使用效果也有差异。
本文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常用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要点,避免用药不合理导致药害发生。
1.丙环唑。
丙环唑对作物的叶斑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锈病、叶霉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它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25%乳油,使用时要注意其浓度不能超过3000倍,否则容易发生药害。
丙环唑在高温下不稳定,使用时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8℃,储存温度不得超过35℃。
它的持效期在1个月左右。
2.戊唑醇。
戊唑醇对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立枯病、根腐病、叶霉病和各种斑点病的防治效果都较为明显,尤其是对茄果类蔬菜的叶部斑点病,防治效果较好。
它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25%可湿性粉剂和43%悬浮剂, 25%可湿性粉剂安全使用倍数在1500~2500倍,43%悬浮剂的安全使用倍数在3000~4000倍。
3.氟硅唑。
氟硅唑对作物的白粉病、黑星病、叶斑病、锈病等防效较好。
它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40%乳油,安全使用浓度在6000~10000倍。
氟硅唑持效期较长,渗透性强,容易产生累积毒性,建议间隔使用期在10天以上,并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4.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对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黑星病、叶斑病、蔓枯病、早疫病、立枯病、根腐病、叶霉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苯醚甲环唑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10%水分散粒剂。
使用时,安全使用倍数在1000~1500倍。
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间隔期需保持在7天以上。
苯醚甲环唑不宜与铜制剂混用,否则会降低药效。
5.腈菌唑。
腈菌唑对作物的叶霉病、锈病、白粉病、黑星病等防治效果较好。
腈菌唑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25%、12.5%乳油和40%可湿性粉剂,所以购买时要注意其含量和剂型,避免用药过量。
苯醚甲环唑使用技术手册

苯醚甲环唑使用技术手册!苯醚甲环唑是有机杂环类内吸治疗性广谱低毒杀菌剂,又名世高、贝迪、双亮、优乐等。
主要剂型有92%、95%、97%原药,10%、15%、20%、30%、37%、60%水分散粒剂,10%、20%、25%、30%微乳剂,5%、10%、20%、25%水乳剂,3%、30克/升悬浮种衣剂,25%、250克/升、30%乳油,3%、10%、25%、30%、40%悬浮剂,10%、12%、30%可湿性粉剂。
苯醚甲环唑的特点:1.内吸传导,杀菌谱广苯醚甲环唑属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毒、广谱性杀菌剂,可被植物内吸,渗透作用强,施药后2小时内,即被作物吸收,并有向上传导的特性,可使新生的幼叶、花、果免受病菌为害。
对蔬菜没有抑制生长作用。
2.耐雨冲刷、药效持久黏着在叶面的药剂耐雨水冲刷,从叶片挥发极少,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表现较持久的杀菌活性,比一般杀菌剂持效期长3~4天。
3.剂型先进,作物安全水分散粒剂投入水中可迅速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无粉尘影响,对使用者及环境安全。
不含有机溶剂,对推荐作物安全。
4.苯醚甲环唑可与丙环唑、嘧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咯菌腈、醚菌酯、咪鲜胺、氟环唑、精甲霜灵、已唑醇、代森锰锌、抑霉唑、霜霉威盐酸盐、丙森锌、吡唑醚菌酯、多抗霉素、中生菌素、井冈霉素、噻霉酮、噻呋酰胺、戊唑醇、嘧啶核苷类抗生素、福美双、吡虫啉、溴菌腈、噻虫嗪等复配。
不同作物病害上的应用:(1)果树上的使用防治香蕉叶斑病、黑星病,叶片发病初期,用25%苯醚甲环唑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用足够的稀释药液全株叶部喷雾,每隔10天再喷1次。
防治梨黑星病,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6000~7000倍液喷雾。
发病严重时可提高浓度,建议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3000~5000倍液喷雾,间隔7~14天,连续喷药2~3次。
防治梨果实轮纹病,用25%苯醚甲环唑乳油2000~3000倍液,效果显著。
农药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主要防治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农药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主要防治的病害及防治方法苯醚甲环唑是近几年比较好的一款杀菌剂,主要用于果树、苗木、农作物等植物真菌性病害的防治,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具有预防、治疗、铲除三大功效,耐雨水冲刷,药效时间长,可防治多种病害。
一、主要防除对象:苯醚甲环唑主要对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叶斑病、网斑病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等病菌防效较好。
二、应用技术:(1)苯醚甲环唑不宜与铜制剂混用。
主要是铜制剂能降低苯醚甲环唑的杀菌能力,所有不能与铜制剂进行混用,如硫酸铜、氢氧化铜等铜制剂。
但如果需要与铜制剂混配使用,应加大苯醚甲环唑10%以上的用药量,并要现配现用,不可长时间放置。
(2)针对树木使用,要根据树木大小确定喷药量。
喷药时间以选择早晚气温低、无风的时间点进行喷施,在气温高于28度、空气湿度低于65%、风速大时,应停止用药。
(3)苯醚甲环唑虽然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但为了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应尽量在防治的早期进行,早发现早防治,用药少,效果好。
三、使用方法:(1)黑星病:可在发病的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颗粒剂6000倍液,发病严重时,可提高使用浓度,建议3000—5000倍,间隔7—15天喷施一次,连用2—3次。
(2)斑点落叶病:在发病初期用苯醚甲环唑2500~3500倍液,发病严重时苯醚甲环唑用1500~2500倍液,间隔7—15天喷施一次,连用2—3次。
(3)炭疽病:用苯醚甲环唑1500~2500倍液,间隔7—15天喷施一次,连用2—3次。
(4)疮痂病:用苯醚甲环唑2000~2500倍液喷雾,间隔7—15天喷施一次,连用2—3次。
(5)白粉病:用苯醚甲环唑2000—3000倍液均匀喷雾,间隔7—14天喷施一次,连用2—3次。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芝麻茎腐病的田间药效评价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芝麻茎腐病的田间药效评价作者:邵欣欣张建李波闫振领倪云霞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3年第12期芝麻莖腐病又名芝麻茎点枯病,病原为菜豆壳球孢,全国各芝麻产区都有发生,尤以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等主产区较严重。
河南省一般发病率为10%~20%,严重时为60%~80%,是影响芝麻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该病主要发生在芝麻开花结蒴期和苗期。
苗期发病根部变褐,地上部萎蔫枯死;开花结蒴期发病,多从根部或茎基部开始,后向茎扩展,有时从叶柄基部侵入后蔓延至茎部。
当前,国内防治芝麻茎腐病正式登记的药剂只有一种,即30 g·L-1(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登记药剂比较缺乏。
为了探索苯醚甲环唑对芝麻茎腐病的防治效果,于 2022 年在河南省新乡市、湖北省黄冈市、安徽省合肥市进行了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芝麻茎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大面积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1. 试验地点与品种:河南省新乡市(商芝158)、湖北省黄冈市(黑芝五号)、安徽省合肥市(中芝7号)。
2. 试验对象为芝麻茎腐病。
3. 供试药剂。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河南田丰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市售品),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市售品,对照药剂)。
(二)试验条件1.河南省新乡市:土壤为潮土,pH 为7.1,有机质含量为 1.25%,直播,每667 m2用种量0.5 kg,定苗1.1万株。
于芝麻茎腐病发病前第1次施药(2022年8月4日),天气晴,气温26~36 ℃,施药时南风,风速为0.3 m·s-1;第2次施药(2022年8月12日)时天气多云,气温28~36℃,施药时南风,风速为0.5 m·s-1。
2.湖北省黄冈市:土壤为中壤土,pH为6.6,有机质含量为1.5%,直播,每667 m2用种量0.5 kg,定苗1.1万株。
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西瓜炭疽病研究

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西瓜炭疽病研究作者:许克权韦刚孙俊铭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03期摘要:试验结果表明, 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对西瓜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西瓜生长安全。
在西瓜炭疽病发病初期开始施药,间隔7d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每1hm2商品用量195~240g,对水900L用手动喷雾器进行细水喷雾,第3次药后7d病指防效可达8286%~8849%,从经济有效角度出发,建议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使用量为195mL/hm2。
关键词: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西瓜炭疽病;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 S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3-92-02西瓜是庐江县治山镇主要的经济作物,西瓜炭疽病(Watermelon anthracnose)是西瓜上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和品质。
为明确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对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安全性,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笔者开展了此项试验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 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山东曹达化工有限公司),世高(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先正达公司)。
12 试验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①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50g/hm2;②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95g/hm2;③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40g/hm2;④世高(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9375g/hm2;⑤喷施等量清水作空白对照(ck)。
每处理4次重复,计20个小区,小区面积30m2,随机区组排列,区组间设隔离行,四周设保护行。
13 试验田概况本试验设在庐江县冶山镇幸福村,为点播西瓜田,供试西瓜品种为特大西农 8号。
试验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质地中壤,pH值59,有机质含量196%。
试验田西瓜长势、栽培密度均匀一致。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本试验于2010年5月25日第1次施药,施药时西瓜处于结果前期,西瓜炭疽病为发病初期;6月1日第2次施药,施药时西瓜处于结果中期;6月8日第3次施药,施药时西瓜处于结果中期。
苯醚甲环唑使用手册:2小时被吸收,混配性好,持效期长

苯醚甲环唑使用手册:2小时被吸收,混配性好,持效期长苯醚甲环唑是内吸性治疗性广谱低毒的杀菌剂,属于热门杀菌剂。
通过破坏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干扰病菌的成长。
这个药持效期长对许多高等真菌有治疗和保护活性。
苯醚甲环唑混配性好常与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丙环唑、氟环唑、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咪鲜胺锰盐、噻呋酰胺、皮唑醇、已唑醇、代锰锌、抑霉唑、多抗霉素、并冈霉素、中生菌素、嘧啶核苷类抗生素、噻霉酮、福美双、精甲霜灵、咯菌腈等杀菌剂成分混配。
苯醚甲环唑的特点1、内吸传导,杀菌谱广苯醚甲环唑属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毒、广谱性杀菌剂,可被植物内吸,渗透作用强,施药后2小时内,即被作物吸收,并有向上传导的特性。
2、耐雨冲刷、药效持久,比一般杀菌剂持效期长3~4天。
3、投入水中可迅速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无粉尘影响,对使用者及环境安全。
不含有机溶剂,对推荐作物安全。
使用方法和时机使用技术苯醚甲环唑在果树上主要用于树上喷雾,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喷施防控效果最佳。
★柑橘病害在春梢生长期、夏梢生长期、幼果期及秋梢生长期各喷药2次左右,即可有效控制疮痴病、炭疽病、黄斑病及黑星病的发生为害;椪柑类品种,还需在果实转色初期再喷药1~2次。
★葡萄病害开花前、后各喷药1次,有效防控黑痘病、穗轴褐枯病,往年黑痘病严重果园落花后10~15天再喷药1次;防控褐斑病、白粉病时,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10~15天1次,连喷2~3次;以后从果粒基本长成大小时开始继续喷药,10天左右1次,到果实采收前一周结束,防控炭疽病、白腐病、房枯病及溃疡病。
★草莓白粉病、褐斑病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10~15天1次连喷2~3次。
★芒果白粉病、炭疽病开花前、后各喷药1次,近成果期喷药2次(间隔期10~15天)。
★桃、李、杏病害从落花后20~30天开始喷药,10~15天1次,连喷3~5次,可有效防控黑星病、炭疽病及真菌性穿孔病。
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简介通用名称: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恶醚唑商品名称:思科、世高化学名称:顺,反-3-氯-4-[4-甲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1,3-二哑戊烷-2-基)苯基4-氯苯基醚(顺,反比例约为45:55)中文别名:恶醚唑; 恶醚唑; 顺,反-3-氯-4-[4-甲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1,3-二恶戊烷-2-基]苯基 4-氯苯基醚; 敌萎丹; 顺,反3-氯-4-[4-甲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1,3-二恶戊烷-2-基]苯基-4-氯苯基醚; 二芬恶醚唑; 顺,反-3-氯-4-[4-甲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1,3-二氧戊烷-2-基]苯基4-氯苯基醚[1]剂型:3%悬浮种衣剂、10%水分散粒剂、25%乳油、37%水分散粒剂、10%可湿性粉剂相对分子质量:406.26[2]化学式:C19H17Cl2N3O3苯醚甲环唑分子结构式理化性质:该品为无色固体,熔点76℃,沸点220℃/4Pa,蒸气压120nPa(20℃)。
溶解性(20℃):水3.3毫克/升,易溶于有机溶剂。
K(ow)20000(由反相TLC)。
≤300℃稳定,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缓慢降解。
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1453毫克/千克,兔急性经皮LD50大于2010毫克/千克。
对兔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对豚鼠无皮肤过敏。
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大于0.045毫克/升空气,野鸭急性经口LD50大于2150毫克/千克。
(鱼工)鳟LC50(96小时)0.8毫克/升。
对蜜蜂无毒。
作用方式内吸性杀菌,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产品特点: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中安全性比较高的,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有效防治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条锈病、赤霉病等防除对象]杀菌谱广,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醚甲环唑如何使用苯醚甲环唑使用注意事项
苯醚甲环唑如何使用?苯醚甲环唑使用注意哪些问题?据悉,苯醚甲环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白腐病效果也很好。
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
苯醚甲环唑如何使用
苯醚甲环唑对许多高等真菌性病害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黑星病、叶霉病等病害。
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每亩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80克喷雾,持效期7~14天。
防治菜豆、豇豆等豆类蔬菜叶斑病、锈病、炭疽病、白粉病,每亩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80克,持效期7~14天,防治炭疽病最好和代森锰锌或百菌清混用。
防治辣椒炭疽病、番茄叶霉病、叶斑病、白粉病、早疫病,从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10天左右一次,连喷2~4次。
一般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80克,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8~22克,或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乳油25~30毫升,对水60~75千克喷雾。
防治茄子褐纹病、叶斑病、白粉病,从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10天左右一次,连喷2~3次。
一般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80克,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8~22克,或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乳油25~30毫升,对水60~75千克喷雾。
防治黄瓜等瓜类蔬菜白粉病、炭疽病、蔓割病,用10%苯醚甲
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持效期7~14天,发病前或初期叶面喷雾。
防治西瓜蔓枯病,每亩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80克,对水60~75千克喷雾。
防治大蒜、洋葱早疫病、锈病、紫斑病、黑斑病,每亩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克对水60~75千克喷雾,持效期7~14天。
防治芹菜叶斑病,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7~10天一次,连喷2~4次。
一般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50克,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13克,或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乳油15~20毫升,对水60~75千克喷雾。
防治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次左右。
一般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50克,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13克,或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乳油15~20毫升,对水60~75千克喷雾。
防治大蒜叶枯病,在病害发生初期喷药一次即可。
一般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50克,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13克,或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乳油15~20毫升,对水60~75千克喷雾。
防治葱、洋葱的紫斑病,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10~15天一次,连喷2次左右。
一般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50克,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13克,或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乳油15~20毫升,对水60~75千克喷雾。
防治草莓白粉病、轮纹病、叶斑病和黑斑病,兼治其他病害时,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防治草莓炭疽病、褐斑病、兼治其他病害时,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防治草莓灰霉病为主,兼治其他病害时,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
药液用量,根据草莓植株大小而异,一般每亩用药液40~66升。
用药适期和间隔天数:育苗期于6~9月,喷药2次,间隔10~14天;大田期在覆膜前,喷药一次,间隔期10天;花果期在大棚内喷药1~2次,间隔期10~14天。
防治玉米大、小叶斑病,每亩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克喷雾,持效期14天。
防治芦笋茎枯病,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10天左右一次,连喷2~4次,重点喷洒植株基部。
一般使用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或250克∕升乳油或25%乳油2500~3000倍液,或10%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喷雾。
苯醚甲环唑使用注意事项
对刚刚侵染的病菌防治效果特别好。
因此,在降雨后及时喷施苯醚甲环唑,能够铲除初发菌源,最大限度的发挥苯醚甲环唑的杀菌特点。
这对生长后期病害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不能与含铜药剂混用。
可以和大多数杀虫剂、杀菌剂等混合施用,但必须在施用前做混配试验,以免出现负面反应或发生药害。
为防止病菌对苯醚甲环唑产生抗药性,建议每个生长季节喷施苯醚甲环唑的次数不应该超过4次。
应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
发病初期,用低剂量,间隔期长;病重时,用高剂量,间隔期短;植株生长茂盛,温度适宜,湿度高,雨水多的流行期,可用高剂量,间隔期短,增加用药次数,保证防病增产效果。
对蔬菜没有抑制生长作用。
对鱼类有毒,勿污染水源。
避免在低于10℃和高于30℃条件下贮存。
用药时注意安全保护,如药液溅到眼睛,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0分钟;如误服,立即送医院对症治疗,本药无专用解毒剂。
剩余药液及洗涤废水不能污染鱼塘、水池及水源。
在西瓜上安全间隔期为7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