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治疗疗中风后遗症
推拿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后遗症

[ 3 ] 黄铮 , 龚兰 生, 施仲 伟 , 等 .颈 动脉超 声结合 危 险 因素
调查冠心病 高危病人 [ J ] .中国超声 医学杂志 , 1 9 9 8 , 1 4
( 3 ) : 1 6 1 8 .
[ 4 ] 陈可冀 , 张之 南 , 等 .血瘀 证 与活血化 瘀研 究 .上 海 : 上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1 9 9 0 . 3 6 8— 3 8 8 . [ 5 ] 邓 中甲, 方剂学 .北京 : 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 , 2 0 0 3 . 1 4 7 . ( 收稿 E t 期: 2 0 1 3— 0 4—1 8 )
疗 更 具 有 临床 疗 效 。
关键词 推拿 ; 风 痰 阻络 ; 中风 后 遗 症 中 图 分 类 号 :R 2 4 4 . 1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2 0 9 5—1 4 3 4 . 2 0 1 3 . 0 9 . 0 7 2
中风 主要 I l 缶 床表现 为突然 昏扑 、 半身 不遂 、 口舌 歪斜 、 肢体麻木 、 言语不利 , 多数患 者 中风后都 留下后 遗症 , 给 将
[ 1 ] 张瞰, 尹炳生, 主 编 .中西 医结 合 高脂 血 症 治 疗 学 [ M] . 北京 : 人 民军 医出版社 , 2 0 0 1 , 2 6 .
[ 2 ] S z t a j z e l I L U h r a s o n o g r a p h i c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t h e m o r p h o l o g i —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c a r o t i d p l a q u e[ J ] . s w i s s Me d w k -
中风后遗症中医医案

中风后遗症中医医案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后患者出现的各种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中风导致脑血供不足,气血运行障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不畅。
下面是一则中医医案,供参考:
主要症状: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清
诊断:中风后遗症
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
- 主方:活血化瘀汤
组成:桃仁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川芎6克,阿胶5克,当归10克,生地煎汤内服。
- 辅方:通络活血汤
组成:三七10克,丹参10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生地15克,川弓30克,白芍15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 另外,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可加减方药,以调理脏腑功能。
2. 针灸治疗:
- 选取穴位:足三里、合谷、涌泉、太溪等穴位;
- 针刺手法:选择适当的针刺手法,如缓刺、波罗针等;
- 针刺次数:每周3次,每次针刺20-30分钟;
- 针刺疗程:治疗至症状明显好转、功能恢复为止。
3. 中医推拿:
- 采用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的穴位和腧点,促进血液和气的循环,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注意事项:
-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
- 定期进行康复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 配合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等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
以上是一则中医医案,但请注意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是不同的,所以治疗方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最好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中医药康复治疗方案中风造成的功能障碍一般来讲有肢体瘫痪、失语失忆、吞咽困难、心理障碍等,治疗这些中风后遗症应遵医嘱按疗程坚持用药,并配合功能康复锻炼、理疗、心理障碍康复进行综合治疗。
(一)药物治疗坚持服用汤药以促进脑血管病变区域侧支循环的形成和丰富,改善脑血流循环和脑缺氧状态;激活和修复受损脑细胞,清除脑组织代谢产物;清除自由基,建立脑组织功能代偿;同时对降低血粘度和高脂血症,对硬化动脉有软化作用,可以达到标本兼治和预防中风复发的双重目的。
中药汤药常分两型:气虚血瘀型方用补阳还五汤,中成药可用华佗再造丸、三七总甙片等;阳亢络阻型方用镇肝熄风汤,中成药可用太极通天口服液等。
(二)功能康复锻炼1、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是增强肌力、调节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方法包括被动训练、主动锻炼、助力运动,个别不能活动的患者可采用意识锻炼。
2、平衡和步行训练: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撑无支撑、静态、动态平衡等,患者平衡训练应根据瘫痪恢复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进行,当站立平衡后方可进行步行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不能运动过度,以免造成新的伤害。
3、日常生活训练:个人洗漱,行走动作、更衣等。
作业疗法:患者有目的进行动作训练,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桌球、阅读、书写、刺绣等。
(三)理疗电疗、磁疗、高压氧治疗等,结合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
针灸一般取穴百会、风俯、内庭、太冲。
上肢不遂加肩榆、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合谷、四白;舌强语涩加廉泉、通里。
推拿疗法能通过手法的作用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并能保护关节功能,防止患侧肌肉的萎缩,亦是本病康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推拿要点手法以揉捏、扣拍、点按为主,并应掌握轻松柔和、舒适透热为度,切忌暴力损伤肌肉。
一般操作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右手拇指按揉膻中、中脘、关元等穴。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中风即为西医中的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中风后遗症期(stroke sequela,SS)包括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等表现。
常规西医在调脂、稳定斑块、降压等基础治疗上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神经功能。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阴阳不合、气血逆乱导致的中风发作,由于气血亏损、运化无力导致的气血瘀滞不散而瘀阻经脉,致筋骨无以濡养,造成肢体功能废用。
治疗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研究进展引言近年来,由于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和持续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经常熬夜、缺乏锻炼等),中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风后遗症主要有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心理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完全失去感觉。
西医治疗中风后遗症采用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或抗凝治疗,但费用昂贵,治疗效果有限。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之症,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体力劳动减少,水液不化,日久导致气血逆乱、津血黏稠、瘀滞脑络而发病,治疗中风应以活血化瘀、通络祛滞、扶正补气为基本原则。
1现代医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中医研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以下认识。
中医学把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遗留后遗症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都称作中风后遗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等。
运行于脉络中的气血升降失常,久而不通,则化为瘀血,阻塞于脉络,以致气不能统摄血,血不能载气运行,从而导致脑脉闭阻。
中医有“离经之血便是瘀”的理论,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
中风后遗症的病机为瘀血内阻,蒙蔽脉络清窍,故治疗应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结合临床经验认为,中风后遗症多与肾虚(尤其是肾阳虚)相关,并提出“脑髓阳生阴长”学说,治疗上采用温阳活血法,并以此治法创立了验方芪仙通络方,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针灸推拿配合调神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体会

快速捻转 2分钟 ,留针 5分钟 。
中风患者表现为失神。神是生命 的主宰 ,
推拿疗法 J:① 患者俯 卧位 ,用 手掌 所 以《内经 》一再强 调人 们必 须要 “集 聚
先按揉背部脊柱两旁及下肢 ,着重点按肝 全神 ”,才能达到 “精神 内守 ,病 安从来 ”。
俞 ,胃俞 ,肾俞 ;再用滚 (提手旁 )法 ,拨揉 神主宰人 的精神意识 思维 活动 ,《灵 枢 ·
冲。患肢被动屈伸及被动活动 ,推拿手法 说 明了精重 补泻 辨证 施治 ,
从 临床实践总结 得 出 ,手 法宜 重 ,推拿 的 病 历 资 料
目的是要 达到肌肉关节的功能 ,使肌肉弛
患者 ,男 ,56岁 ,主 因言语不 清 ,手 足
针 灸 推 拿 配合 调 神 疗 法治 疗 中风后 遗 症 的体 会
武 扬
730700甘 肃 会 宁 县 人 民 医院
摘 要 中风后 遗 症 针 灸 推 拿 调 神 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 —614x.2012.
03.186
中风是老年 常 见病 ,多 发病 ,严 重 威 胁着 民众的健康及生 活质量 ,是 当今世 界 对人 类危害最大 的疾病之一 ,具有发病率 高 、死亡率高 、致残率高 、复发率高 以及并 发症 多 的特 点 ,由于 医学 科 学 的 迅猛 发 展 ,诊疗水平 的 提高 ,以及 人们对 疾 病 的 重视 和治疗的及时 ,中风的死 亡率有所下 降 ,虽致残程 度有 所下 降 ,但致残 率 仍居 高不 下 ,大 约 有 80% 的存 活者 有 不 同程 度 的功能障碍 ,即中风后 遗症 ,由于 医疗 费用 的提 高 ,中风 患 者 的生 活 护理 难 度 大 ,给患者 、家庭 和社 会带来 了沉 重 的负 担 ,因此降低致残率 、降低致残程度 、提高 康复速度及 康 复疗效 是治 疗 中风患 者 的 关键 ,在临床实践 中运用针灸 推拿 配合调 神疗法综合治疗 中风后遗症患者 ,临床疗 效显 著 ,全部 病例 符合 中风 的诊 断标准 , 主要表现 为 中风 。康 复治 疗从 发 病后 1 周开始 。经过 针灸 推拿 精神 调摄 综合 治 疗 ,患者康复速度较快 ,疗效较为满意 ,有 些仍 留有轻 重 不 等 的半 身 不 遂 ,言 语 不 利 、口眼 蜗 斜 、吞 咽 困 难 、思 维 迟 钝 、记 忆 力减退 ,烦躁抑郁等症状 ,但坚持治疗 ,都 有 很 大 程 度 的进 步 。
推拿治中风

推拿治疗,主要用于中风后偏瘫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病,是用各种推拿按摩手法作用于穴位和有关部位,并配合进行特定的活动,以促使中风病人早日康复。这种治法的关键在于所应用的手法,一般要求在推拿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脑病科周慎
中风偏瘫的推拿治疗主要有三种情况。
导语: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脑血管痉挛;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中风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当中。在发病前患者常有头晕、身体乏力、手脚麻痹等症状,或者有多年的颈椎病、高血压病等。
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病时常有突然昏倒或口吐泡沫、口眼歪斜、肢体抽搐或软瘫,当日或数日后出现一侧手脚瘫痪——即偏瘫症状。
第一种情况:对中风而有偏瘫拘挛、烦躁易怒、口苦脉弦等临床表现的病人,要病人俯卧,先施按法于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2~3次,重点在天宗、肝俞、膈俞、肾俞,再在脊柱两侧施滾法于背、腰、臀及瘫侧上、下肢,重点按揉腰椎两侧、肩贞、曲池、合谷、环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被动活动肩、肘、腕、髋、膝、踝各关节,时间约5分钟;患者取健侧卧法(瘫侧在上),用滾法自瘫侧臀部,沿大腿外侧经膝部至小腿外侧,重点在髋关节和膝关节,时间约3分钟;患者取仰卧位,先用滾法在瘫侧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至踝关节及足背部,重点按揉伏兔、膝眼、解溪,同时配合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伸屈活动和整个下肢内旋动作,再用拿瘫侧委中、承山,按揉风市、膝眼、阳陵、解溪,最后用搓法施于下肢,时间约3分钟;最后用一指禅推面额,分抹面部,拿肩井,时间约1分钟。
按摩治疗中风具有双向调节(包括溶栓、止血)作用,可解除颈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等。许多人在为中风患者按摩时重点只是放在手脚上,故收效较差。以下介绍中风的按摩方法: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的现状

[1] 金 曦. 针刺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肢体 痉 挛 疗效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10) : 263 - 264.
[2] Marra G A,D'Aleo G,Di Bella P,et al. Intrathecal baclofe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pasticity[J]. Acat Neurochir Suppl,2007, 97( Pt 1) : 173 - 180.
推拿作为一种中医护理方法因其疗效显著、经济、简便、 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中取得了长足 发展。但临床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1) 中医院的护士大 多毕业于西医院校,中医理论基础知识不足,没有主动运用中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年第 9 卷第 22 期( 下半月版)
·119·
作者单位: 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 杜鑫: 女,硕士在读,护士 通讯作者: 王维宁,女,硕士生导师
中风后上肢的痉挛状态,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3. 2 体部推拿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3. 2. 1 推拿手法与药浴结合 田杰毅[11]运用药浴配合推拿 手法对中风后下肢痉挛进行治疗,用修订的 Ashworth 法和改 良巴氏指数评定疗效,患者的痉挛程度明显下降。另有研究 证明,中药汤剂的温热和药物作用,通过刺激患者皮肤、血管 和神经,可达到缓解肌肉、肌腱和韧带痉挛及镇痛的作用,能 与推拿的效果产生协同效应[12]。 3. 2. 2 推拿与现代康复训练结合 陈峰等[13]将 40 例中风 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穴位推拿与抗痉挛技术 组) 和对照组( 抗痉挛技术组) ,在治疗后第 12 周运用改良的 Ashworth 肌痉挛量表和 Fugl - Meyer 的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 分进行上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者的结合能使两套康复 理论体系相融合,护理效果更佳[4]。 3. 2. 3 推拿与心理治疗结合 健康稳定的心态能使患者主 动配合治疗,将心理治疗与推拿相结合,以达到生理效应和心 理效应的有机融合,可获得更为良好的治疗效果[14,15]。 3. 3 足反射区推拿 根据中医“上病下取”的理论,按摩足部 相关的穴位区域可以治疗脑部疾病。黄锦军等[16]将 86 例偏 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给予单纯常规中西药物治疗) 和治 疗组( 加用针刺结合足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 - 输尿管 - 膀胱、头、额窦、小脑与脑干、脑垂体等足反射区,并随症加 减,治疗后治疗组运动功能积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明 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4 头颈部推拿 有学者认为,头部推拿不仅可以通过直接 刺激诸阳之会达到调节脏腑、平衡阴阳、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 能康复的作用,而且头部穴位所在的点和线恰好与大脑皮层 的各功能投影区相应,在相应穴位区域运用适当的推拿手法 能解除脑血管痉挛,扩张脑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 侧枝循环的建立[17,18]。 4小结
中风后遗症良药治疗方案

一、前言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中风后遗症是指患者在发病后遗留的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
目前,中风后遗症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针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中风后遗症良药治疗方案,旨在为广大中风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二、中医理论概述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等因素有关。
治疗中风后遗症,应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基本原则。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
三、中风后遗症良药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基本原则:调和阴阳,活血化瘀,补益肝肾。
(2)方剂组成:①基础方: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地龙、牛膝、地黄。
②加减方: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加减。
如肢体瘫痪者,加桑枝、桂枝;言语不清者,加石菖蒲、远志;认知障碍者,加益智仁、石菖蒲;头晕目眩者,加天麻、钩藤;便秘者,加枳实、大黄。
(3)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 针灸治疗(1)基本原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2)穴位选择:①主穴:百会、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②配穴: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加减。
如肢体瘫痪者,加阳陵泉、环跳;言语不清者,加廉泉、通里;认知障碍者,加神门、太冲;头晕目眩者,加风池、太冲;便秘者,加天枢、大肠俞。
(3)操作方法:采用针刺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 推拿治疗(1)基本原则: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2)手法:揉、按、捏、拿、擦、摇等。
(3)操作方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4. 食疗(1)基本原则:补益肝肾,养血活血。
(2)食物选择:①肝肾阴虚者:枸杞子、菊花、桑椹、黑芝麻等。
②气血两虚者:红枣、桂圆、山药、核桃等。
③活血化瘀者:山楂、桃仁、红花、丹参等。
(3)用法:将食物煮汤或做成药膳,每日1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推拿治疗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推拿治疗疗中风后遗症在多年的推拿临床中,笔者经验认为治疗中风病的最佳时期为中风病的恢复期。
确切的说,中经络应在15天以后治疗,中脏腑应在30天后治疗。
此为最佳的治疗时间。
因为此时病人机体最需要的是尽快建立起血栓区周围的侧支循环系统。
此时进行推拿按摩治疗可扩张血管,促进气血运行,使治疗药物吸收速度加快,从而使侧支循环系统得以尽快建立。
但此时所采用的推拿手法宜轻而不宜重,而后遗症期的治疗手法宜用中力或重力为好。
以下为本人推拿治疗中风病的具体手法,分为头颈部、背腰部臀腿部和上肢部的推拿手法共四部分。
1、头颈部的治疗手法 1.1患者俯卧位,医者双手拇指沿肩上线由内向外反复点压揉拨5-8次,然后医者在颈部两侧做常规推拿按摩手法。
如拿法、揉法、滚法、摩法、捏法等。
然后在用双掌挤压法挤压颈部两侧的肌肉从大椎穴至风池穴。
1.2在头部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沿头部经脉线由前至后循经按摩。
可采用压法、点法、按法、揉法、钳行捏拿法、干梳头法、抓球法等。
点按上星、百会、四神聪、护脑、风池、风府等穴位。
其中,对双风池、风府三穴进行重点的长时间的点、压、揉颤等手法按摩。
在患者可接受的情况下,手法宜重,指力直达于颅内。
具体手法如下:点压风府穴时,
用力方向朝向上星穴:对左右风池穴,用力方向应分别朝向对侧的额角。
此手法对疏通经络和扩张脑血管,建立脑部的侧支循环系统可起到十分明显的效果。
这一手法本人称为封三风法,这也是本人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手法的重点特色。
此处按摩时间宜长,10分钟左右为好。
2、背腰部的治疗手法 2.1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其侧,先在患者背部沿督脉与膀胱经由上至下施行直推、以反向两肋侧的分推,每个动作施术5-8次。
2.2依膀胱经循行方向施行掌揉法、搓擦法、摩法、肘揉法等常规按摩手法进行大面积的宏观调整治疗。
2.3用拿脊法在脊柱两侧膀胱经线施术。
双手在脊柱两侧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拿住皮肤,在腰部由下至上施行捏拿,直至肩部为止。
也可在向上捏拿的同时配合提拿法。
方法是每向上捏拿四寸左右即向空中提拿1次,交替进行。
施术时,手法力度适中。
不可暴力施术。
也可采用两手在一侧膀胱经同时使用,再左右交替治疗。
2.4压脊法医者右手无名指、小指弯曲。
拇指压于指背侧上形成空拳,食、中二指呈勾状,用第二指骨背侧面按压在脊柱两侧的皮肤上,由上至下点压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施术8-10次,力度由轻至重。
如患者体型过于肥胖,医者可将左手按于右手背上帮助用力。
医者也可采用双手拇指压脊法。
在脊柱两侧进行治疗。
2.5颤掌压脊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其侧,医者用单掌或双掌压在患者的脊柱上,从上至下,边颤边压
边往下走,直到骶部为止。
2.6滑拿肩背法医者双手搭在患者两肩上,拇指放于肩并穴后方,其余四指放置于肩井穴前方,进行捏拿肩井穴5~8次。
然后,拇指在背部向下滑动,扩大捏拿面积,达到滑拿效果。
背腰部的推拿手法应用中力或重力为好,因为背腰部的肌肉比较丰厚,用力不够恐怕达不到治疗效果。
也可根据临床中患者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耐受力的大小等具体情况而决定用力的轻重。
3、臀腿部的治疗手法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对于臀部和双腿后部的治疗,使用踩跻法明显优于其他常规的手法按摩。
因为臀腿后部的肌肉十分发达,以致常规的手法按摩对臀腿后部的穴位与经络的刺激力度远不及踩桥法
所达到的良好效果。
其方法如下: 3.1患者俯卧位,双踝下垫一个直径为10era的足枕。
医者的双脚分别踩在患者两腿的承扶穴与殷门穴上。
双足交替踩踏双腿与双臀。
并用足拇指点压环跳穴,滑踏双臀。
再用双足同踩患腿,用足拇指点压承扶穴与殷门穴。
然后,医者立于床上,用单足搓踩小腿,点压承山与涌泉穴。
医者下床后采用掌指侧敲击法按摩背腰臀腿部,再用空掌扣击骶部穴位以提高神经兴奋性。
可达到更好的疗效。
3.2患者仰卧位,对患肢的前、外、内侧进行常规手法按挛。
可用推、揉、压、拿、搓、擦滚法等手法。
点压气冲、伏兔、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并用曲髋膝法、摇髋法活动髋膝关节,防止肌肉粘连和关节
强直。
4、上肢部的治疗手法在患者上肢部采用常规手法按摩。
可用推、揉、压拿搓、擦滚等手法,点压肩俞、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并屈曲肘关节:上举上臂(活动肩关节),环转摇臂以防止久病不动造成肩关节周围炎。
到此中风病的推拿治疗就全部接束。
患者结束治疗以后先不要下地。
在床上休息10分钟为好。
患者回家以后在床上躺着要多做登空动作和活动肩肘关关节。
以加强锻练。
待能下地以后,还要练习多走路。
还要手握橡胶圈锻练手部的握力,再用手拿筷子练习加小木块或小木棍的方法,以锻炼手部的活动能力,尽可能的多做功能锻炼。
可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
5、典型病例刘某,男,55岁,2007年11月前来就诊,患者就诊时已经丧失了自由行动能力。
病人主述:半月前夜间起夜时摔倒,交发痰病,半边身体不听使唤。
临床检查:患者口歪眼斜,言语含混不清,但神志尚还清楚,膝反射阳性,足跞趾背伸力检查阳性:手握力检查阳性。
对指试验阳性。
右侧肢体瘫痪不能动,CT检查见患者左侧大脑半球有血栓形成。
经过医院20天的药物治疗以后,稍有好转,然后来我诊所就诊,诊断为中经络型中风病。
治疗方案:①采用手法按摩,可用推、揉、捏、拿、搓擦、敲击法等常规按摩手法进行推拿。
施术部位在全头及颈部,双肩部及右侧患病的半边肢体。
常用穴位:印堂、鱼腰、四白、太阳:迎香、人中、地仓)廉泉、百会、肩井穴及患病肢体上的常用穴位
都可选用。
②重点治疗部位是头颈肩部。
要在双风池、哑门、风府穴处多做点压揉颤手法、三穴滑揉点颤法、封三风法。
此法操作要领:点颤风池时,发力方向应朝向对侧额角,点颤风府时,发力方向要朝向前额的督脉线与发际之交点,每次做15分钟。
开始时手法轻一些,然后逐渐加大手法的力度。
③要在患者各关节部位进行屈伸的活动,以防止关节发生粘连强直。
嘱患者多做握橡胶圈、用筷子夹物品的活动。
多走路、多活动加强肢体锻炼。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该患者已经迭到基本痊愈。
康复标准:口歪眼斜消失,语言功能恢复正常,手握力恢复。
但仍力弱不如健侧,下肢恢复得很好,已经达到完全正常,生活自主能力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病例二:王某,女。
70岁,2005年3月前来就诊,病人主述,病人在2002年2月发病的,发病前曾多次出现上眼睑下垂。
口角歪斜。
言语含糊不清,每次出现的时间不同,有时仅出现几秒钟。
也有发病超过1分钟的时候。
几个月后。
在2月份白天时突然发病,发病时突然摔倒,昏迷不醒。
48小时后CT检查发现左侧脑部有血栓形成。
1个月后出院,采我诊所就诊。
临床检查:患者神志清楚,语言清晰,走路时点脚跛行,手及上肢萎软无力,上肢不能前举,握力试验阳性。
对指试验阳性。
闭嘴鼓气试验阳性,足霹趾背伸力检查试验阳性。
治疗方案与病例一相同。
治疗1个月后,走路跛行消失,手握力检查好转,上臂可抬举过肩达1300。
对指实
验阴性但无力。
3个月后,走路强健有力,手握力基本正常,对指实验正常,各部关节功能活动都已恢复正常,患者机体功能活动已恢复到病前状态。
建议患者日后加强锻炼,长期服药。
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