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人教版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教学设计洛阳偃师市山化五中肖继刚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一)、实验目的1、知识与技能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五、教学用具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花生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新人教版初三物理(全一册) 专题训练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2.(2019·南充)如图甲是小东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 实验装置:
(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___质__量___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 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2)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 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乙可知,杯中的水和煤 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_不__相__同___(填“相 同 ” 或 “ 不 相 同 ”) , 计 算 出 煤 油 的 比 热 容 是 _2_._1_×__1_0_3 J/(kg·℃)。 [c水=4.2×103 J/(kg·℃)]
4.(2019·通辽)对冰加热,冰化成水直至沸腾,这一过程绘 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1) 冰 的 熔 化 过 程 是 ___B__C___ 段 , 水 沸 腾 过 程 的 特 点 是 ___吸__收__热__量__但__温__度__不__变____。
(2) 冰 升 温 比 水 ____快____( 填 “ 快 ” 或 “ 慢 ”) , 这 是 因 为 __冰__的__比__热__容__比__水__小__。
3.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 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 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 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所示。
பைடு நூலகம்
(1)根据图象,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 的温度多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 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不正确;因为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 放出的热量相等,则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2)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 实验数据。
①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_方__案__二___ (填“方案 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__甲__液__体__的__吸__热__能__力__大__于__乙__液__体_____。 ③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 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___甲_____液体作为发 动机冷却液。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比较不一样物质的吸热能力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不一样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是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教材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已知不一样物质汲取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相关的基础上,经过将两种等质量的液体(水和食用油)高升同样温度需汲取热量不一样,发现物质汲取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相关,进而引入比热容这个热学中最重要的物理量,该实验关于学生学习、理解比热容观点相当重要,也是未来利用比热容知识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让学生认识不一样的物质,吸热能力不一样。
三、实验器械: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试管 2 支(型号同样)、试管夹、温度传感器 2 个、秒表、冷水、食用油等。
四、实验原理:利用控制变量法经过控制两种物质(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高升同样的温度等要素,来察看手中秒表的计时,进而经过变换法得出吸热多少的关系。
说明:达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1)、两试管的型号同样;(2)试管中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3)、两试管中的液体高升同样的温度。
五、实验过程:(1)、组装好铁架台,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两试管底部紧贴在石棉网上,用同一盏酒精灯加热,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经过传感器数字显示屏察看两试管中液体温度的变化;(2)、记下两种液体温度先后达到 50 摄氏度时所用的时间;(3)、将高升同样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一样变换成汲取热量的不同;(4)、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高升同样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水)汲取的热量许多,即汲取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进而引入比热容观点的学习。
六、数据办理物质种类质量初温末温高升的温度加热时间汲取热量水食用油剖析数据,发现: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高升同样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水)汲取的热量许多。
七、实验成效:改装后的实验,学生能经过实验现象直观感觉到不一样物质吸热能力的不一样,在学习中更简单接受比热容的观点,更简单弄懂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初温同样、温度变化同样的状况下,汲取热量许多,并运用这些知识解说常有的平时生活实例。
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教材实验梳理PPT课件

1.实验方法: (1)转换法:①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吸热多少。
②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通过比较____________来 判断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③加热相同的时间时,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来 判断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2)控制变量法:
①控制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 ②或者控制质量5. 【实验表格】
液体种类 质量
煤油
100g
水
100g
初温 20℃ 20℃
末温 50℃ 50℃
加热时间 吸热多少
• 6.【实验结论】 • (1)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不同; • (2)水和油的吸热本领不同,水的吸热本领比油强。
7.【注意事项】 (1)必须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 (2)必须用完全相同的热源加热,最好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 (3)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容器壁和电加热器。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教材实验梳理PPT课件
实验梳理
1.【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实验器材】 (1)天平(或量筒):测量物体质量。 (2)停表:记录加热时间。 (3)温度计:测物质温度。 (4)搅拌器:使物质受热均匀。 (5)完全相同的热源:保证相同加热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实验重点
2.实验方案: (1)方法一: 让等质量的水和油吸收相同热量(即:加 热时间相同),比较物体升高的温度,升温快的比热容小。 (2)方法二: 让等质量的水和油升高相同
1.会画比热容图像:
根据实验数据画温度—时间关系图像方法:先描点,然后用光滑曲线连接。 (1)甲乙吸热升温情况
(2)甲乙放热降温情况
3. 【器材安装顺序】 自下而上。 4. 【实验步骤】 (1)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按图组装实验器材。 (2)观察并记录加热前两液体的初温度 t1,预先设定好液体加热的末温度 t2。 (3)分别给两液体加热,记下加热的开始时刻。加热时,上下反复缓慢地提拉搅拌 器。 (4)当一种液体温度达到 t2 时,记录该液体加热的最终时刻,计算该液体加热的 时间t。对另一液体作同样的观察、操作和记录。当热源相同时,两液体升高温度相 同的情况下,加热时间越长的液体从热源吸热越多。 (5)将用过的煤油和水倒在指定的器皿内。整理好实验器材。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报告

水
60
20
45
25
6
食用油
60
20
68
48
6
四、分析论证:
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________的温度升高的较大。
五、评估、交流与合作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报告
实验课题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班级姓名实Fra bibliotek目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器材
相同的酒精灯2个、烧杯(80ml、分别盛60g的水和食用油)2个、温度计2支、铁架台2个、石棉网2个、火柴、机械停表
实
验
步
骤
一、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怎样的?
二、猜想和假设:
三、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在两个铁架台的底座上各放一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调好铁圈的高度,将石棉网放在铁圈上。
2、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烧杯分别放在石棉网上。
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并将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读出此时水和食用油的初温度,填入表中。
4、点燃酒精灯,同时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加热时间均为6分钟,停止加热前分别读出水和食用油的末温度,填入表中。
物质种类
质量/g
初温/0C
末温/0C
升高的温度/0C
第十三章内能 专题三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专题三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4.2×103J/(kg⋅∘C)][c水1.图1是“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
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1)选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等时间内;(2)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和;(3)图2中能合理反映该实验结果的图象是 (选填“甲”“乙”或“丙”)。
2.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温较快的是a,吸热能力较强的是aB.实验中物体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C.分析图乙可得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8×10³J/(kg⋅°C)D.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3.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a、b两种液体吸热的情况:(1)实验中应量取相等的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通电后液体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的;(2)图乙是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同时加热6 min,a液体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液体吸收的热量。
分析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液体a和b,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3)物理学中用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由图象可知,a、b液体的比热容之比是。
4.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
(1)加热前,在一个烧杯中倒入 240mL 的水,为了使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需要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 mL的煤油;(ρ水= 1.0×103kg/m3,ρ棱锥侧=0.8×103kg/m3)(2)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煤油,每隔1m in记录一次温度,整个实验操作无误。
图乙中,若图线②反映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线 (填序号)可以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同时停止加热,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降低的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创新实验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创新实验教学设计湖南省蓝山县田心学校王福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通过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三、教学难点组织、引导学生完成探究过程,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教具准备温度计、天平、烧杯、沙、水、铁架台、食用油、试管、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台灯、多媒体课件、秒表、电子温度计五、教法、学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导入部分:幻灯片2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样。
白天,海水凉,沙滩烫脚。
傍晚,沙滩凉了下来,但海水却还暖暖的,这是为什么呢?演示实验1:感受海边风景(两名学生上台读数)幻灯片3过渡:提问这里有会做饭的学生吗?(渗透德育)思考下列问题:(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思考:某种物质升温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幻灯片4物质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板书:质量升高的温度)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多少,可能跟物质的质量有关,跟升高的温度有关。
(板书:种类)(3)在吸收热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幻灯片5新课讲授:一、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板书:一、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提出问题:同样的日照情况下,为什么沙子和海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呢?是因为沙子和水是不同的物质吗?作出猜想: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可能不同。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加入热水温度 不宜太高,否则实 验太快,不宜观察 。
1、将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放入空矿泉水瓶中, 并一起放入空水槽;
2、将自制U形温度计(为增加可视度,内放红墨水) 与矿泉水瓶相连;
3、往水槽中加入热水,观察两温度计液柱的变化。
1、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与煤油 相连的温度计液面水位差大,说明煤油的温度升 高快,吸热能力低。
水槽,热水 煤油,纯净水
自制温度计2支 空矿泉水瓶2个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相同时间吸收到的 热量相同、升高不同的温度等因素,温度变化较大 的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弱(即比热容更小一些)。
2、实验装置及说明
(1)实验前要使用 天平称量出质量相 等的水和煤油;
(2)保证两个瓶子 的气密性;
2、改进后,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减小了实验误差, 缩短了实验时间,实验成功率高 ;
1、对于对温度计掌握不牢的学生,改进后的实验更 容易得出实验结论;
2、缩短了实验时间,降低了难度;
3、生活用品作为实验器材,更符合“物理源于生活” 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兴趣。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温度计示数液柱上升慢, 可视性差,不便学生观 察;
(3)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多、 杂,不利于实验的准备 与操作;
1、实验创新
(1)直观比较,接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在烧杯中,分别放人功率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小聪认为:(1)步骤A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
2在“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实验中,提供的装有液体、发热电阻丝和温度计的烧瓶(各烧瓶完全相同;各烧瓶中的液体种类不同、质量相同;各烧瓶中发热电阻丝完全相同)若干,其他器材任选。
(1)小明选用的两个烧瓶中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选用的其他器材及实物连接图如图14所示。
给A、B两种液体加热时,小明“先闭合S1和S2,后闭合S3,一段时问后,断开S3。
”这样操作可保证加热时间相同,其目的是使两种液体)。
通过观察,发现A液
体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大,则
_________液体比热容大。
(2)小明将装有A液体的烧
瓶换成装有C液体的烧瓶,将装
有B液体的烧瓶换成装有D液体
的烧瓶。
其他器材及实物连接关
系不变,又做了一次实验。
他“先
闭合S1和S2,后闭合S3,发现C液体温度升高得快,一段时间后,断开S1,同时记下C液体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t。
又过了一段时间,当D液体中温度计示数
的变化量也等于C液体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t时,断开S2。
”因为_________液体加热时间短,所以_________液体比热容小。
3图12是小明和小娟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而设计的实验装置。
左右两装置,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水和柴油外,其余都相同。
完成该实验还必需
器材__________,使柴油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的时间________
4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物质次数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Δt/℃加热的时间t/min
水
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
3 0.1 10 1
4 0.2 10 2
(1)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有关。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
2
5 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图5所示的装置。
设
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6 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明选取水、煤油两种物质做实验,下表记录
了实验测量的数据以及老师帮助小明求得的有关数据。
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分析:(1)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答出两点即可):① ;② .。
(2)为了进一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你认为表格内项目栏中应增添的一项内容是: 7 下表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4.2×103
冰2.1×103
铝0.88×103
铜0.39×103
酒精2.4×103
蓖麻油1.8×103
干泥土0.84×103
水银1.14×103
煤油2.1×103
砂石0.92×103
铁、钢0.46×103
铅0.13×103
认真阅读上表,你一定有所发现,请填出其中任意三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你利用学过的有关热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水的比热容. 9某同学在做研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得到如下的数据表:
(1)分析
第1、3
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10为了研究物质m 的某种特性,某小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 g 和200 g 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1、表2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1 m1=100 g
• • • • • •
表2 m2=200 g
•
•
6
6
6
5
4
3
2
1
降低温度(℃) 30 30 30 31 32 33 34 35 36 温度(℃) 16
14 12 10 8 6 4 2 0 时间
(min) 8
8
7
6
5
4
3
2
1
降低温
28 28 28 29 31 32 33 34 35 36 温度(℃) 36
32 28 24 20 16 12 8 4 0 时间
(min)
•
•
•
•
•
(1)分析比较表1、表2中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_______(选填“相同”“不同”)
(2)分析比较表1、(或表2)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分析比较表1、和表2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等体积的水和煤油;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
的变化量吸收热量的多少2(1);吸收的热量相同);B(2)C;C 3;温度计不同4:质
量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或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或加热的时间不相同)。
5B6答案:
①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②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或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 (2)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1 (1)装
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装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2)吸收相同的热量() (3)温度升高的度数或温度变化(物质吸收热量
的多少。
7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2)水的比热容最大.(3)有
个别的不同物质,它们的比热容相同(如冰、煤油).(4)液态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比固态物质的比热容
大.8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并测出水的质量,用家庭常用的电热水器加热烧杯中的水,利用
电学的有关知识得到放出的热量,同时用温度计量出水上升的温度,最后可以利用Q=cmt上即可以
求出水的比热容.9(1)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2)不同
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热的多少还与物质的质量有关.10 (1)相同.(2) 同种物质相同
质量的水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放出的热量相等.(3)同种物质的水降低的温度相同时,质量大的放出的
热量多.(4)同种物质的水放出的热量与质量、降低的温度的比值是定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