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期几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措施搞好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对于培育壮秧、确保水稻丰产有着重要意义。

一、死苗症状1、一至二叶期,表现为黄枯、青枯、恶苗病及黄化苗等,死苗率达15%以上。

五是伤害死苗型。

稻苗根、芽遭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咬伤、咬断,或翻动土壤造成根系受伤死亡。

1.1烂种、烂根型。

播种后不出苗或不能正常生长且迅速大面积死亡,从苗床看可见种子腐烂或种芽腐烂且胚凋萎,揭开地膜有明显氨气味或发酵酸腐味。

1.2青枯型。

发生在揭膜后7d内,揭膜后2~3d秧田呈点片状,中午叶片卷成筒状,早晚仍可展开,2~3d检查土壤可见大块肥团,根变黄,根毛、根冠脱落枯萎。

1.3枯萎型。

秧苗四至五叶期发生,形似缺肥,开始时叶片变黄,自上而下逐渐枯萎、死亡,土壤检查可见根系周围有大量白色、细长的寄生害虫。

1.4烧苗型。

播种出苗后,叶面灼伤失绿,严重时呈白化,干枯死亡。

苗床检查种子完好,地下部正常,地上部失绿枯萎。

2、出土前一叶期,表现为芽腐、针腐、腐霉、恶苗等症状,死苗率达30%以上。

二、死苗原因1、干枯死苗。

主要发生在一叶一心期至三叶期,叶片从下向上死亡。

原因有:苗床板结耕层浅,土壤蓄水保墒性差,根系不能下扎,遇烈日高温造成苗株干枯致死;或砂性强土壤有机质少,团粒结构差,在秧苗三叶期前后,表土易形成1cm厚的板结层,在水分补给时无法透过板结层,导致叶片卷曲不展,直至干枯而死苗;或底墒不足,播后覆盖营养土太少,覆盖后高温蒸发失水造成种芽干枯而死;或播种量过大,单位面积上秧苗个体太多。

2、病害死苗。

二至三叶期秧苗抗寒性和抗病性弱,易发生立枯病,恶苗病为种子带菌,绵腐病常发生在播种至一叶一心期低温阴雨时。

3、青枯死苗。

揭膜不当造成温度快速下降,如揭膜过迟,或揭膜时间不当,或揭膜方法不当导致。

4、高温烧苗。

薄膜平铺覆盖保温、保湿齐苗,育苗期间,当遇日均温达20℃以上,膜内温度高达50~60℃时,若不及时揭膜通风降温,或在保温齐苗后未及时遮阳降温,温度超过40℃以上时,会发生高温烧苗现象。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如病毒病、真菌病和细菌病等。

这些病害不仅会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导致耕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水稻的病害防治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1. 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它主要在春、秋季发生,多数发生在水稻生长初期。

病株外观呈现叶片黄化、枯萎、卷缩,叶鞘以及秆部裂伤褐变的病状。

其防治措施包括在种子上进行磨菌和盆土消毒,使用对纹枯病抗性强的品种,早灌水、早淹田、早抽穗等。

水稻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连续种植水稻或不良耕作条件下。

病株的外观表现为叶片针状或羽状状黄化,之后变成黄褐色,叶片轻轻一拂即易脱落,使叶鞘变成黑褐色。

其防治措施包括进行耕作松土,病堆地的远离,使用抗稻瘟病的品种,使用化学防治剂等。

水稻条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小圆点,呈现银灰色或黄色,形成线条状,最终形成黑色线样。

病程中叶片会变得脆弱、干瘪。

为防治此病,可以在休闲期进行田间清理,采用早插、早育秧等措施,使用抗药品种,及时用药喷洒,使用较低浓度药液。

水稻病毒病由各种病毒引起,主要会影响叶片的生长。

在植株生长后期到抽穗期间,病害易发生。

病害表现为叶片出现斑点或黄化,并出现裂口、变形。

其防治措施包括对接种、操作、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管控,使用抗病毒品种,平衡肥水,并注重田间管理。

综上所述,水稻苗期常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条锈病、病毒病等。

在农民们种植水稻时,应按照农业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及时预防和治疗病害,从而达到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常见问题】水稻苗期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图:水稻苗期【专家解答】一、水稻立枯病1、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由病菌侵入秧苗所引起的,立枯病主要有幼芽腐死、立针基腐等症状。

(1)芽腐是在出土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芽或幼根变褐色,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和芽基部生有霉层。

(2)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至2叶期,病苗心中枯黄,叶片不展,种子和茎基交界处常有霉层,茎基软易折,根变成黄褐色。

青枯是水分失调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3叶期前后,病苗最初不吐水,天气骤晴高温,迅速出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叶色青绿、整株萎蔫,成簇成片枯死。

尤其是寒冷稻区发生较重,主要由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过密、秧苗细弱等因素所致。

发病时期,从出苗到插秧的整个育秧阶段均可发生,但离乳期发病最重。

病苗叶尖无露珠,心叶或上部叶片打绺,根少暗黄色,无新根,茎基部逐渐黄枯,软化至腐烂,苗提取时与种子分离。

2、防治方法:(1)主要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光照良好地方育苗;盐碱地育苗设隔离层;洼地要深沟高床。

(2)药剂防治:用42%立枯一次净或35%枯必净可湿性粉剂,在秧苗一叶一心时,每袋40克兑水100~120公斤浇在苗床上,即可防止立枯病的发生。

或播前做好苗床,在浇足水的基础上,用30%的垩霉灵(立枯灵或土菌消)水剂1000倍液,每平方米苗床用喷壶浇灌2~3升即可。

不仅防病且可促进稻苗生长。

水稻苗1叶1心时可再浇灌1次,效果更佳。

也可用3%育菌灵水剂,每平方米苗床12.5毫米兑水3千克浇灌即可。

二、水稻恶苗病1、恶苗病俗称公稻子,又称徒长病。

水稻恶苗病菌侵染水稻,水稻发生恶苗病后,其发病植株的节间伸长,长得细而高,植株颜色较淡,叶片较正常株窄,节位上的叶鞘里或外有不定数的须根,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物,后变成淡红色,有时是黑色的小点。

发病的植株抽穗较早,穗子较小,并且谷粒少,或成为不实粒。

病死的植株抽穗较早,穗子较小,并且谷粒少,或成为不实粒。

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表

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表

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表
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表一般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季节和生长阶段,可参考以下时间表进行防治:
1. 稻瘟病防治:
- 春季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的稻草和秧苗,杀灭病原菌和虫害。

- 秧苗期:使用病毒清洗剂或种子浸种剂处理种子,防治病原
菌感染。

- 幼苗期:定期喷施稻瘟病特效杀菌剂,如氧化锰、草胺、达
菲等。

- 抽穗期:在抽穗前喷施杀菌剂,并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及时补
充药剂。

2. 水稻纹枯病防治:
- 水稻灌浆期前后:喷施纹枯病特效杀菌剂,如改善、碘螯等。

- 排灌期: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适时进行后期防治,补充药剂。

3. 水稻稻飞虱防治:
- 水稻拔节期前后:喷施杀虫剂,如百菌清、敌杀死等。

- 幼苗期和米粒初形成期:适时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控。

4.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
- 水稻分蘖期前后:喷施杀菌剂,如代森锌、恩龙等。

- 水稻抽穗期: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适时进行后期防治,补充药剂。

以上是一些常见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时间表,实际防治措施还需结合具体地区、气候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整和操作。

水稻各时期病虫害防治

水稻各时期病虫害防治

水稻各时期病虫害防治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确保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做好各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秧苗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等几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常见的病虫害。

秧苗期常见的病虫害有立枯病、绵腐病和稻瘟病等。

立枯病多发生在低温阴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幼苗会出现枯黄、萎缩甚至死亡。

防治立枯病,首先要做好苗床的选择和准备,保证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播种时要控制好密度,避免过密导致通风不良。

一旦发现病害,及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恶霉灵等。

绵腐病则常在水育秧田发生,秧苗根部会出现白色绵毛状物。

预防绵腐病,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保持秧田适度干燥。

发病初期,可用硫酸铜等药剂喷雾防治。

稻瘟病在秧苗期也可能发生,叶片上会出现褐色斑点。

预防稻瘟病,要选用抗病品种,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分蘖期主要的病虫害有螟虫、叶瘟等。

螟虫会啃食水稻的茎秆,导致枯心苗。

防治螟虫,可在幼虫孵化高峰期使用杀虫双等药剂喷雾。

叶瘟在这个时期也较为常见,叶片上会出现不同形状的病斑。

要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发病时,及时用三环唑等药剂防治。

孕穗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容易受到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侵害。

纹枯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叶鞘和茎秆,严重时会导致植株倒伏。

要合理密植,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用井冈霉素等药剂喷雾。

稻纵卷叶螟会将叶片卷成筒状,影响光合作用。

可以使用阿维菌素等药剂进行防治。

抽穗期常见的病虫害有稻曲病、穗颈瘟和稻飞虱等。

稻曲病会在稻穗上形成墨绿色的菌块,影响稻谷的品质。

预防稻曲病,要在破口前7-10 天使用药剂,如戊唑醇等。

穗颈瘟会导致穗颈部位变褐坏死,造成减产。

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分别喷施药剂进行预防,如稻瘟灵。

稻飞虱会吸食水稻的汁液,使植株发黄、倒伏。

可选用吡虫啉等药剂喷雾防治。

灌浆成熟期主要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稻蝽象等病虫害。

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时间表

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时间表

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时间表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虫害和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障水稻的生长,合理的防治虫害和病害非常重要。

以下是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时间表的相关参考内容。

1. 防治时间表一般情况下,水稻三虫三病的防治时间主要分为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三个阶段。

具体的防治时间可参考以下内容:1.1苗期:苗期是水稻生长的初期,也是水稻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的时期。

主要虫害有蚜虫、稻鼠等,常见病害有纹枯病、褐飞虱、矮缩病等。

针对不同虫害和病害,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蚜虫:可喷洒敌百虫、氧化乐果等农药,用于防治蚜虫的侵袭。

- 稻鼠:可采用捕鼠夹、化学药剂等方式进行防治。

- 纹枯病:可喷洒苯嘧啶等农药进行防治。

1.2分蘖期:分蘖期是指水稻长出分蘖的生长阶段,此时水稻的抗病能力增强,但仍容易受到褐飞虱、纵卷叶螟等虫害的侵袭,以及纹枯病、稻瘟病、红褐飞虱病等病害的侵袭。

针对不同虫害和病害,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褐飞虱:可喷洒咪鲜胺、氧化乐果等农药,用于防治褐飞虱的侵袭。

- 纵卷叶螟:可喷洒氧化乐果、灭百虫等农药进行防治。

- 稻瘟病:可使用穿透式药剂进行喷洒,如三唑酮、多菌灵等。

- 红褐飞虱病:可喷洒苯氧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

1.3抽穗期:抽穗期是指水稻开始抽穗成熟的生长阶段,水稻抗病能力增强,但仍容易受到纹风病、白叶枯病等虫害和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影响。

针对不同虫害和病害,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纹风病:可喷洒咪鲜胺、苯醚菜等农药进行防治。

- 白叶枯病:可使用波尔多液进行喷洒。

- 稻瘟病:可喷洒三唑酮、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 纹枯病:可喷洒苯嘧啶等农药进行防治。

2. 防治措施除了根据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综合防治措施来增强水稻的抗虫害和病害能力,如:- 合理选择优良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 加强水稻的土壤管理,改善土壤环境。

- 确保适宜的灌溉和排水条件,防止水稻过湿和积水。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进程中的重要危害之一,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水稻作为国人赖以生存的主食,其生上进程中也遭到病虫害的庞大影响。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以及科学防治方法。

一、稻黑色菌核秆腐病症状: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全部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

防治方法: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结合治虫防病,辅以适时喷药。

二、稻白叶枯病症状: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育危害。

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

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

在感染品种上多显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

防治方法: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三、稻矮缩病症状:稻苗上的一种病毒病害,水稻生育期均可染病,苗期和分蘖期为感病敏锐期,发病越早,缺失越大。

如在苗期发病,病株明显不分蘖,严重矮化;在分蘖期感病,分蘖增多,显现丛生状,病株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在苗期和分蘖期发病,绝大部分不能抽穗,虽有部分主茎尚能抽穗,但大多显现包穗,而且结实率着落。

防治方法:防治传毒介体昆虫是防病的关键。

四、稻恶苗病症状: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

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辨认。

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

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五、稻纹枯病症状:属于真菌类病害,多显现在水稻分蘖后期至抽穗期,该病害感染部位从最初的水稻茎秆底部逐渐向其他部位蔓延,最严重的会扩大到水稻的稻穗部位。

当水稻根茎部位显现暗绿色水渍状的病斑,且病斑出现由小到大的变化、显现水稻叶片枯死现象时,可以判定是感染了稻纹枯病,要及时针对病害采取措施。

水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

水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

水稻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直接经济损失
包括发病植株的产量损失和药剂防治成本。发病植株的产量损失可根据病害发 生程度和水稻市场价格计算得出;药剂防治成本包括药剂购买费用、人工施药 费用等。
间接经济损失
包括因病害造成的品质下降、环境污染等。如水稻受病害侵染后,其加工品质 和口感会受到影响,售价也会相应降低;病害大量发生还会增加农药使用量和 用水量,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定期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 、叶面积、结实率等,以便比较分析 病情。
注意发病条件
了解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 、湿度、光照、土壤质地等,分析这 些条件是否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显微镜检
01
02
03
样本采集
从发病水稻植株的不同部 位采集样本,如叶片、茎 秆、根系等。
制片与观察
将样本制作成显微镜片,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和组 织的形态变化,以及是否 存在病原菌。
细菌性条斑病
1 2 3
发病期
苗期至成熟期。
症状
初期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后沿叶脉方向 扩展形成黄褐色条斑;穗颈瘟症状与纹枯病相似 。
防控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喷洒药剂等。
02
水稻病害诊断技术
田间诊断
观察症状
记录病情
密切关注水稻的生长状况,观察其叶 色、根系、茎秆等部位是否出现异常 症状,如变色、坏死、腐烂等。
04
水稻病害抗药性治理
抗药性产生机制
单一抗药性
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 ,导致病原菌产生遗传变 异,产生抗药性。
多重抗药性
病原菌同时产生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抗药性,使得单 一药剂无法有效防控。
水平抗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秧苗期几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谷好一半秧”。

这句话充分说明水稻秧苗素质好坏,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高低。

为此,认真抓好水稻秧苗病害的防治,培育无病壮秧,对实现水稻稳产、高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针对2011年开春以来,气温不稳,“倒春寒”明显的气候情况下,在水稻育秧期秧苗易诱发各种病害,导致秧苗青枯、立枯、苗稻瘟、白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危害,造成秧苗病害重、素质差,难以培育无病壮秧,为了认真适时地抓好水稻秧苗期病害的防治技术工作,培育无病、适龄壮秧,确保水稻生产稳步发展,特提出水稻苗期几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供广大农户参照使用。

一、水稻秧苗青枯、立枯病防治水稻秧苗青枯、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主要是秧苗受到低温冷害和土壤带菌而诱发的病害。

一是防治秧苗青枯病关键是防止秧苗遭受低温冷害和受冻问题,注意秧苗保温,不受冷冻,就能避免青枯病发生;二是适时用药防治立枯病,它是由真菌性镰刀菌引发的病害,主要通过土壤带菌传播危害,在秧苗一叶一心以后开始发病,药剂防治选用15%立枯净,每亩秧田用100克药剂,兑水50-60千克,在晴天下午三点以后喷施两次,间隔7天一次,效果较好。

二、水稻苗稻瘟防治水稻苗稻瘟是水稻秧田期一种常
见病,主要是由种子带菌和带病稻草诱发的病害,苗稻瘟在秧苗三叶期以后开始发病,预防病害要在秧苗三叶期后,选用40%硫环唑,每亩150克,兑水50-60千克,适时预防两次,间隔7天一次,能有效防止苗稻瘟的发生。

三、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也是水稻秧田期容易发生危害的病害,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它可以通过种子、土壤、带病稻草等传播危害,在大理市洱海湖滨带,常年使用的秧田发病尤为常见,病害在秧苗三叶期开始出现,早期症状为秧尖发红,逐渐加重,扩大为波纹状黄白色条纹病斑,预防病害要适时抓好秧苗三叶期后病害初发期用药,药剂选用5%菌毒清,每亩200
毫升,兑水50-60千克,适时预防两次,间隔7天一次,对病害防治效果较好。

水稻秧苗期六大病害有哪些?怎样综合防治?
烂秧病、立枯病、稻瘟病、疫霉病、恶苗病、小球菌核病和低温冷害是水稻生产的的六大障碍和防治难症。

1水稻烂秧病是水稻种子、幼苗在稻田期死亡的总称,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分为生理性烂秧和侵染性烂秧两种,侵染性烂秧是指由绵腐菌、腐败菌和镰刀菌引起的。

2水稻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发性病害,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极大。

水稻立枯病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

生理性立枯病主要发病原因为秧苗对土壤酸碱度、水肥气热条件不适,而出现发病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变黄、新根少或无新根,发生轻时,苗床秧苗变黄,发病中心成锅底状黄化,重时秧苗成片枯死;病理性立枯病是由于土壤中病原真菌侵染引发的一类病害,表现为秧苗植株基部腐烂、矮化、黄化,用手拔植株时根部易断,两种立枯病对水稻秧苗危害都很严重,如发现晚,防治方法不当,防治不及时,都易引起整体秧苗死亡。

3稻瘟病的防治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

稻瘟病是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流行性病害,也是全国各稻区常见的重要病害。

在发生条件适宜时,短时间内可迅速大面积爆发。

特别是遇上高温潮湿的天气条件,一旦发生穗茎瘟和枝梗病,将会给稻农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发病一株,绝产一株;发病一亩,绝产一亩;发病一片,绝产一片。

该病是稻梨孢菌侵染引起。

在自然条件下,稻瘟病只侵染水稻。

稻瘟病危害水稻各部分,在水稻的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

4水稻疫霉病70年代以来在南方稻区陆续发生。

秧苗受害可造成15%~20%的死苗,未死秧苗也造成部分叶片枯死,影响生长。

由秧苗疫霉菌引起。

主要危害早、中稻秧苗。

5水稻恶苗病又叫徒长病、马鹿苗病、枪杆、公稻子,此病分布广泛,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全国各主要稻区都有发生,危害较重。

水稻从秧苗期到抽穗期都有发生。

发病秧苗枯萎死亡。

6稻小球菌核病水稻产区发生有几种菌核病,其中危害较重的是小球菌核病。

是由歧曲长蠕孢菌侵染所引起。

受害田块一般减产10%~25%。

有的年份造成大面积稻株倒伏。

以上六大水稻病害和低温冷害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防治的最佳方法是应用“天达2116”壮苗灵+天达恶霉灵。

或50%天达腐霉利+“天达2116”壮苗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