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系统简介ppt课件

合集下载

汽车安全气囊及安全带系统结构与检修PPT课件

汽车安全气囊及安全带系统结构与检修PPT课件

② 对受到碰撞而安全气囊未起爆的汽车, 检查项目有以下几方面。
● 进行诊断系统检查。 ● 对从汽车上拆下的转向盘衬垫(带 安全气囊)进行下述项目的肉眼检查: 检查转向盘衬垫上的表面凹槽部分是否 有刻痕、裂纹或明显的污渍; 检查插接器和 配线是否有切痕、裂纹或碎片;检查转向盘 扬声器按钮接触板是否变形。 ● 检查转向柱、转向盘是否松动、受 损或变形。 ● 检查保险杠、车身覆盖件和车身骨 架等是否裂损、变形。
经过对SRS线束的仔细检查,发现驾驶侧气囊插接器未接触上。
在需要安全气囊充气起保护作用时却不起作 ② 移到远离车辆至少10m的地方。
(二)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用。 5N·m)拧紧4个螺栓。
也就是气体压力使球移动,球带动棘爪盘转动,棘爪盘带动轴转动瞬间实现了安全带的预收紧功能。 ④ 按Q键确认输入,屏幕显示控制单元备件号及输入的编码(00104):
关系非常重大。 脚连接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J234的T50/45脚;
用纸板箱盖住扬声器按钮总成,并用至少20kg的重物将纸板箱的4个角压住。
任何不正当的操作、储存、拆卸、安装或 图2-20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程序
当主锁与副锁双重锁定时,防止插接器插头与插座分开,如图2-16(c)所示。
移动,都可能造成不应有的气囊意外起爆或 重新连接棕色线,清除故障码,故障彻底排除。
2.气囊组件
气囊组件主要由气体发生器、点火器、气 囊及饰盖等组成,如图2-9所示。
图2-9 驾驶员侧气囊
(1)气体发生器 如图2-10所示
图2-10 气体发生器结构 1—上盖 2—充气孔 3—下盖 4—气体发生剂 5—点火器药筒 6—金属滤网 7—引爆丝 8—引爆炸药
气体发生器的作用是在有效的时间内产 生气体,使气囊张开。

安全气囊系统PPT课件

安全气囊系统PPT课件

驾驶席 安全气囊
助手席 安全囊
延迟时间 1ms
50ms 50ms
ON OFF ON OFF
气囊总成
窗帘式安全气囊
侧面安全气囊
SAB 功能
1) 考虑侧面碰撞时的安全保护装置。
2) 窗帘式安全气囊考虑乘坐在前座 和后座的乘客头部位置而设计的。 缓冲气囊考虑了当车辆翻转时防 止乘员被甩出车辆外,下垂到门 窗下方。
安全带拉紧器的结构图
安全带与传感器
安全带拉紧器
目的 • 拉紧安全带的松弛部分 • 减少前冲量 • 在发生碰撞后立即工作
发生碰撞 安全带反绕
外部传感器的电子信 号(ECU)
出现瞬间爆炸压力
气体发生器爆炸
安全带松弛部分减少
成员伤害率降低
限制性能优化
安全带与传感器
安全带拉紧器
导管
铝珠
弹簧
气体发生器
铝珠止块
什么是安全气囊
基本结构
安全气囊系统由ACU、传感器、气囊总成和安全带拉紧器组成。
注意:碰撞传感器彼此不兼容,安装时如果斜率或方向错误,安全气囊会导致大故障
什么是安全气囊
工作顺序:
碰撞
碰撞检测和判断
3m Sec
点燃引爆器 氮气充入气囊 气囊展开 气囊完全展开 对乘客起到保护作用
开始放气
整个动作完成
拆卸时不能扭曲,否则可能出现故 障。 安装时三角标记要对正。
安装后的状态
气囊总成
气体发生器
火药
气体发生剂
插头锁片 短路片 点火器
注意:禁止使用数字万用表检测电阻
气囊总成
点火器的构成
火药
引线
密封
初级火药
电桥元件

安全气囊及其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ppt课件

安全气囊及其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ppt课件

2.2.碰撞后SRS的任务过程
〔1〕碰撞开场10ms后,SRS发出和处置碰撞信号; 〔2〕碰撞20ms后,SRS系统组件中的电雷管引爆,
气囊点火。 〔3〕碰撞55ms后,气囊完全充溢,体积到达最
大,驾驶员前冲,与气囊相接触; 〔4〕碰撞60ms后,驾驶员身体和头部压向气囊,
气体发生器 根据要求,以足够快的速度产生足够体积的气体,供应
气囊。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电子控制系统和触发安装三部
分组成。 气囊 一方面,在充气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密封性以保证气囊能
迅速建立足够的压力;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透气或节流 机制以便气囊受撞后能排出其内部的气体而到达耗费碰撞 能量的目的。
3.4常见的气囊不弹出的情况
A 低速追尾,后车气囊不弹出
B 追尾,前车气囊不弹出
C 斜侧碰撞
D 正面碰撞电杆、树等柱状物体
〔E〕车辆翻腾 〔F 〕与大型货车追尾
3.5 汽车平安气囊技术未来的开展趋势
智能化 小型化 多样化 环境维护型平安气囊
图1 滚球 式碰撞传 感器的构 造 1.滚球 2.磁铁 3. 导缸 4.触 点 5.壳体
图2 滚球式 碰撞传感器 的任务原理 ⒜静止形状 ⒝任务形状
■ 滚轴式碰撞传感器


图3 滚轴式碰撞传感器的构造原理
⒜静止形状
⒝任务形状
1.止动销 2.滚轴 3.滚动触点 4.固定触点 5.底座 6.片状弹簧
■ 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图2-4 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的构造
1、8.偏心锤 2、15.锤臂 3、11.转动触点臂 4、12.壳体
5、7、14、17.固定触点引线端子 6、13.转动触点 9.
挡块
10、16.固定触点 18.传感器轴 19.复位弹簧

安全气囊系统课程(PPT 112页)

安全气囊系统课程(PPT 112页)

表3) 安全传感器不同状态下的收紧器点火控制
NO
安全传感器 状态
点火线路
故障记录

Close
工作


Open
不工作
内部故障 (安全传感器Open)
碰撞记录 点火次数记录
NO
部件功能(碰撞传感器)
1.概要 - 发生侧面碰撞时,ECU通过与侧面碰撞传感器通迅,控制侧气囊。 - 发生侧面碰撞时,车辆侧向(Y轴)减速信号由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 决定。 - 正面及侧面碰撞连续发生或同时满足正面及侧气囊展开条件时 (特殊碰撞条件),可同时展开正面及侧气囊。
部件功能(ECU)
3.工作概要
2)安全带开关不同状态下的双重范围运算方法 - 通过感应安全带开关的状态,判断乘客安全带配带与否。 - 此双重运算方法根据上述安全带配带与否条件,控制前气囊展开 时机与安全带收紧器。 - 未配带安全带时乘客的撞击速度较快,因此此时安全气囊的展开 速度比配带安全带时快。 - 即未配带安全带时的条件速度范围,比配带安全带时低一些。 - 安全带开关出现故障时,无法判断是否配带安全带,此时按如下 方式控制前气囊及安全带收紧器。
部件功能(ECU)
2.内部结构及功能
3)ECU储能器 - ECU内置储能器,当车辆丧失电源时此储能器至少能够保障 ECU正常工作150ms以上。 - 蓄电池电源切断最多1秒后,不再感应碰撞而且不点燃气囊。 - 规定最小工作电压输入到气囊ECU的IG输入端10秒后,ECU储能器 开始正常工作。
2)点火能量 - 前气囊点火线路包括电容式点火储能器。 - 这些电容器通过25V增压用D/C变流器充电。 - 电容器出现故障时,蓄电池电压直接供应到点火线路。 - 收紧器与侧气囊点火线路没有点火储能器,而是由蓄电池 直接供应点火电源。

《安全气囊》课件

《安全气囊》课件

缓冲效果
安全气囊爆炸时,能够将乘客从车 内汽车结构上的硬物上弹出,起到 缓冲效果,有效降低乘客受到的损 伤。
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
最初发明
安全气囊的发明实际上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叫做"汽车撞击缓冲垫"。
早期应用
1960年代至1970年代,美国和欧洲汽车制造商大量开始使用气囊。但由于技术不足,使用不 广泛。
《安全气囊》PPT课件
安全气囊是一种被设计用来保护人类的安全设备,可以在汽车事故中起到很 大的作用。本课件将介绍安全气囊的定义和多种作用。
从保护原理看安全气囊的运作方式
内部结构
爆炸过程
安全气囊的内部结构包括感应装置、 气体发生器和气囊。气体发生器中 包含氮气和其他化学物质。
当发生事故时,感应装置会探测到 车辆的撞击,并启动气体发生器, 将氮气和其他化学物质推入气囊中 使它迅速膨胀。
实用化应用
安全气囊真正得到实用化应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年代所有大型汽车制造商都加入使用 气囊的行列。
安全气囊的分类和种类
1
普通安全气囊
实用更广泛,布置在方向盘、仪表板和车门内。
2பைடு நூலகம்
侧面安全气囊
用于保护乘客的头部、躯干和髋部,常被安装在车门和座椅上。
3
帷幕型安全气囊
安装在车顶和车门,保护车内乘客免受侧面碰撞的影响。
安全气囊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安全气囊和其他汽车安 全设备的状态,以确保其功能正 常。
避免暴晒
避免让安全气囊长时间暴晒于阳 光下,否则会损坏气囊的材料。
小心装修
如果装修汽车,请避免损坏汽车 的安全气囊或其他安全设备。
结论和要点

最新安全气囊知识PPT课件

最新安全气囊知识PPT课件
DPAD - 25/07/2024 - Page 12
两个车速有何不同?
定义气囊启爆的碰 撞车速是在试验室 中车辆对刚性固定 壁障碰撞的速度, 该速度值与实际交 通事故中根据车身变形量推算出的等效 固定壁障碰撞速度相当。
DPAD - 25/07/2024 - Page 13
在同样的行驶速度下,只要碰撞的情况不同,气 囊就可能启爆可能不启爆 .
事故车与时速50公里正面碰撞试验车对比
前保险杠、发动机罩等车辆前部受力位置 变形小
DPAD - 25/07/2024 - Page 26
安全气囊启爆、前保险杠、发动机罩等 车辆前部受力位置严重变形
标准车身的前纵梁结构
车身右前纵梁结构
DPAD - 25/07/2024 - Page 27
车身左前纵梁结构
这反映出公众对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碰撞防 护效果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在汽车快速普及 的今天,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显得十分迫切。
DPAD - 25/07/2024 - Page 11
用户感受与厂家的检测结果为何对不上?
☛主要原因是:用户将定义气囊启爆的 碰撞车速与汽车的行驶速度混淆了。 ☛对气囊的启爆速度、角度等技术参数, 目前还没有统一定义的国际标准、法规。
DPAD - 25/07/2024 - Page 22
时速50公里正面碰撞气囊起爆的试验车
DPAD - 25/07/2024 - Page 23
时速50公里正面碰撞气囊起爆的试验车
DPAD - 25/07/2024 - Page 24
时速50公里正面碰撞气囊起爆的试验车
DPAD - 25/07/2024 - Page 25
DPAD - 25/07/2024 - Page 20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概述(ppt 37张)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概述(ppt 37张)

气囊总成
气体发生器
气体发生剂
火药
插头锁片
短路片
点火器
注意:禁止使用数字万用表检测电阻
气囊总成
点火器的构成
引线 密封
火药
初级火药 电桥元件 连接器
点火器功能
作为为了爆炸气体发生器内的火药,根据电气信号进行点火的装 置,应具有高信赖性和电传导性。 点火器连接器 器
安全带拉紧器的结构图
安全带与传感器
安全带拉紧器
目的 • 拉紧安全带的松弛部分 • 减少前冲量 • 在发生碰撞后立即工作
发生碰撞
外部传感器的电子信 号(ECU) 气体发生器爆炸
安全带反绕
出现瞬间爆炸压力
安全带松弛部分减少
成员伤害率降低
限制性能优化
安全带与传感器
安全带拉紧器
弹簧 铝珠 导管 气体发生器
驾驶席气 体发生器 助手席气 体发生器
ACU
安全气囊工作模式
T.B.D. 角度
汽车中心线左右 30 ° : 理论
汽车中心线左右 45 ° : 制造
碰撞对象
汽车以 80 Km/h 速度与软体动物碰撞时,安全气囊不工作。
T.B.D. 车速
9 MPH 以下 9 - 12 MPH ----------- 不点火 ---------------- 可能点火或可能不点火
微型电脑 : 内装程序,控制全系统
二极管 : 防止因静电造成误工作
点火电路 : 加速度传感器 检测碰撞加速度 向安全气囊提供点火能量
ACU
安全传感器
ACU
初级 触发器 触点 磁铁 引线 压敏电阻器
弹簧
触发销
重块
连接器
重块

第二章安全气囊系统ppt课件

第二章安全气囊系统ppt课件
安全带预紧器安装在前排座椅的左右两外侧,它包括电 雷管、气化剂、气缸活塞和导线等。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电 雷管(引爆管)由CPU控制接通电源引爆气化剂,活塞在膨胀 气体作用下迅速下移,并带动安全带迅速预紧,将驾乘人员 向座椅靠背拉动,防止他们冲向汽车前方。
编辑版pppt
35
第三节 安全气囊控制原理
一.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汽车遭受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时,安全气囊系统 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以图2-14正面碰撞为例,说明安 全气囊系统控制原理。
编辑版pppt
44
编辑版pppt
45
短路片一般设在连接器插座上,当插头与插座正常连接时, 插头的绝缘壳体将短路片向上顶起,如图2-17(a)所示,短路 片与连接器端子脱开,插头引线端子与插座引线端子接触良好, 点火器电热丝电路处于正常连接状态。
当插头与插座脱开时,短路片将气囊点火器一侧插座上的引 线端子短接,使点火器电热丝与短路片构成回路,如图2-17(b) 所示,此时即使将电源加到点火器一侧连接器插座上,由于电源 被短路片短路,因此点火器不会引爆气囊,从而达到防止SRS气 囊误爆之目的。
编辑版pppt
12
偏心锤式传感器接线图
偏心锤式传感器有4个引脚,其中两个引脚接中央控制器, 另外两个为自诊断引脚 ,如图2-6所示。
编辑版pppt
13
(2)安全传感器(机电式传感器)
如图2-7所示的一种安全传感器是一个水银常开开关。 安全传感器用来防止系统在非碰撞状况引起气囊的误动 作,一般装在中央控制器内。当发生碰撞时,足够大的 减速度力将水银抛上,接通传爆管电路。
编辑版pppt
39
(2)碰撞约40ms后,气囊完全充满,体积最大, 驾驶员向前移动,安全带斜系在驾驶员身上并拉紧, 部分冲击能量已被吸收,如图2-15B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折式
• 以直线对折为主
– 褶皱式
• 以曲线褶皱为主
– KSS Scrunch fold
精品ppt
23
气袋的排气方式
• 排气方式多样化 • 漏气特性
– 气袋材料 – 涂层材料 – 泄气孔
精品ppt
24
电控单元 ECU/SDM
• 定义
– 对所接收的减速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 点火。
• 基本功能
– 接收、分析传感器产生的信号识别碰撞事故 – 启动点火算法程序,适时发出点火指令 – 对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处理
精品ppt
25
判断点火的条件
• 三个基本数据:
– 瞬间加速度(减速度)达到30g(重力加速度) – 该减速度的持续时间 – 车行速度在20-25km/h
– 当上述条件都满足时,即发送点火指令。
等现象 • 在制造、运输或安装过程中散架或部件分

精品ppt
10
I 系统简介 II 基本种类 III 基本结构
System Introduction Basic Series Basic Structure
精品ppt
11
安全气囊的分类
• 按安装位置:
– 驾驶员侧安全气囊 DAB – 乘员侧安全气囊 PAB – 侧撞安全气囊 SAB – 气帘 CAB
安全气囊系统简介
Air Bag System Introduction
精品ppt
1
I 系统简介 II 基本种类 III 基本结构
System Introduction Basic Series Basic Structure
精品ppt
2
精品ppt
3
乘员约束系统
精品ppt
驾驶侧气囊 DAB
乘员侧气囊 PAB
精品ppt
16
I 系统简介 II 基本种类 III 基本结构
System Introduction Basic Series Basic Structure
精品ppt
17
安全气囊基本构成
• 气囊模块 Air bag module
– 气体发生器 Inflator – 气袋 Cushion – 安装结构 Mounting Structure
19
发生器作用原理
收到点火指令 点火管点火 助燃剂点燃
产生高温促使气体发生剂点燃 大量气囊过滤
• 大气袋 • 小气袋
精品ppt
21
气袋的结构
• 结构
– 由袋体织物、内部涂层、抗拉限制带(阻尼带) 组成
精品ppt
22
气袋的折叠方式
• 气袋的折叠方式直接影响其打开速度 • 折叠方式有多种:
• 传感器 Crash sensor(s) • 诊断分析单元 Diagnostic unit
精品ppt
18
气体发生器 Inflator
• 种类
– 烟火式:通过燃烧产生大量气体 – 气体压缩式:将氧气、氩气和氦气高压混合存
储在高压罐内 – 混合式:用少量的燃烧物质产生足够的热量,
使压缩气体迅速膨胀
精品ppt
精品ppt
7
作用过程演示
碰撞前瞬间
气囊点爆
气袋完全充满
缓冲保护
精品ppt
8
安全气囊应该
• 及时展开 • 提供合理的保护范围 • 在设计寿命期间内性能稳定 • 承受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冲击 • 重量(成本)最小化 • 易制造 • 易保养
精品ppt
9
安全气囊不应该
• 对人造成伤害 • 造成其它车内部件弹射 • 对车内其它部件造成损伤 • 燃烧、软化 • 在使用寿命期内破碎、开裂、断裂或变形
精品ppt
门盖 Cover
气袋 Cushion
保持架 Retainer
紧固件 Fastner
14
翻车
• 翻车的死亡率
– 与其它形式碰撞相比,高达33% – 2002年有超过1万人死于翻车事故,其中72%人未系安
全带
• 翻车的成因往往由多种因素构成
– 车型:较高较瘦的车(SUV/小货车) – 车速:40%的致命翻车都与严重超速有关 – 酒精:50%以上的翻车都与酒精有关 – 地点:75%的翻车发生在郊区限速55m/h的地方 – 驾驶疲劳:一直开直道或在大拐弯时
精品ppt
15
分类比较
类型 DAB
PAB
安装位置 方向盘内
容积 45L~60L
总成质量 约1 KG
展开时间 约30 ms
仪表板内 90~160L 约3.5 KG 约30 ms
SAB CAB
座椅靠背车 门侧或车门

沿车顶围的 内饰板后
10~20L 9-12L
约0.7 KG 约8 ms 约1.5 KG < 30 ms
线束 Wire Harness
电控单元 ECU/SDM
安全带 Seat Belt
4
被动保护系统
1: 气囊控制单元 7: 前排侧气囊 6: 前排正面气囊
5: 前端碰撞感应器 8: 帘式侧气囊 9: 后排侧气囊
精品ppt
5
作用过程
精品ppt
6
安全气囊的使用
• 安全气囊的正确使用可以大幅度降低头部 伤害指标,以分散对乘员的冲击力。
精品ppt
12
标牌 Emblem
饰件 Trim
门盖 Cover
气袋 Cushion
DAB典型结构
精品ppt
保持架 Retainer
壳体 Housing
气体发生器 Inflator
紧固件 Fastner
13
PAB典型结构
线束 Wire Harness
气体发生器 Inflator
壳体 Housing
精品ppt
26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2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