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中考复习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陋室铭》练习

中考语文复习:《陋室铭》练习

《陋室铭》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顾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斯是陋室(_______)(2)可以调素琴(_______)(3)陶后鲜有闻(_______)(4)宜乎众矣(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4.两篇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用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有仙则名(__________)(2)调素琴(__________)(3)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4)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的开头,用比兴的手法,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后面的文字皆由此而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用得生动传神,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既表现了作者摆脱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和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一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有《刘宾客集》。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鸿儒.(rú)案牍..(dú)2、解释加点的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3、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名词用作动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名词用作动词)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名词用作形容词)无丝竹之乱.耳(使……受到扰乱形容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使……感到劳累动词是动用法)不蔓.不枝.(生长枝蔓,生长枝节名词用作动词)4、“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臵的标志,不译三、整体把握。

1、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中考《陋室铭》复习

中考《陋室铭》复习

4.其他实词 ①斯.是陋室 _这___ ②惟.吾德馨 _只___ ③谈笑有鸿.儒. __博_学__的__人_____ ④往来无白.丁. __平_民__,__指__没__有_功__名__的__人_____________ ⑤可以调.素琴 __调_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无案.牍.之劳形 ___指__官__府_文__书______________
▪ 选B
问答
▪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 何陋之有。 ▪ 3、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 6.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 有什么含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 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陋室铭
刘禹锡
一、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陋室铭》选自《全唐文》,是
作者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
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通常用韵文写成。
二、重点字词
1.字音
①惟吾德馨.( xīn )
②苔.( tái )痕上阶绿
③谈笑有鸿儒志——借助具体
事物来表达某种情操、志
向和思想感情。


陋室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精要练习1
▪ 1. 本文作者是我国___代文学家___ _。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5托物言志类第35篇陋室铭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5托物言志类第35篇陋室铭

1
2
34
• 词语迁移 • • [1]乐
• ◀课内篇目迁移▶ • ①太守之乐· 其乐(《醉翁亭记》) • 以_…__…_为__快_乐_________
• ②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论语>十二章》) •以_…_…__为_快__乐_______
• ③心乐· 之(《小石潭记》) •以_…_…__为_快__乐_______
文言文阅读 五、托物言志类 第35篇 陋室铭

[2024宜春一模改编]陋室铭(类文练习)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
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 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
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
之以桧竹,莳④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 之曰“何陋”,以信⑤孔子之言。
•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改)
• 注释:①蔡:周代诸侯国名。②上国:京师, 国都。③郁:阻滞。④莳(shì):栽种。⑤信: 同“伸”,伸张。
• 1.下列对选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B 确的 一项是( )(3分)
• A.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 • B.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 • C.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 • D.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
1
2
34
• 2.参考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百姓们纷纷砍伐

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陋室铭》考点整理

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陋室铭》考点整理

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陋室铭》考点整理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陋室铭》考点整理一、文学常识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2.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特征:一般都用韵。

二、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老形。

6.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8.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

9.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10.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文章主题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四、行文思路1.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不陋在于室主人品德高尚。

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高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三层: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2.本文是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3.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五、内容理解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

(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陋室铭》知识与练习(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陋室铭》知识与练习(含答案)

《陋室铭》一、理解背默题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何陋之有?”7、《陋室铭》中,作者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引用了两个典故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词语解释题1、有仙则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2、斯是陋室:指示代词,此,这。

3、惟吾德馨: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往来无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调弄,这里指弹(琴)。

6、无丝竹之乱耳: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7、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8、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三、翻译句子题(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

《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

《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试题,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1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2)交友的标准关于人格质量和生命质量。

《陋室铭》中,刘禹锡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时,也谈及了子他的交友原则:2、陋室的环境怎样?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为什么交待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4、文中即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5、围绕陋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6、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手法?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情操?8、写出本文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并说明理由。

9、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行为?请结合现实谈一谈。

10、本文短小精悍,仅81个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谈一谈这种写法有何妙处?11、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12、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可以联想到哪睦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13、《陋室铭》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答案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台阶上长满了青苔,窗前门旁长满了青草。

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

把苔藓、青草写活了,有精神,有韵味。

使人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恬静雅致。

3、俗话说:知其人必知其友,知其友亦知其人,由此我们可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并且德才兼备,超凡脱俗。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陋室铭》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陋室铭》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陋室铭》《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

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言简意赅,韵味深长,对于中考语文来说,是一篇重要的文言文考点。

一、原文及译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二、作者简介刘禹锡(772 年—842 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三、创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人
五、重点句译注 :
•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六、中心分析:
• (1)开头以两个类比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上”“入”二 字,化静为动,生动传神;“绿”“青”二字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 优雅
陋室铭中考复习
作者回顾:
刘禹锡,唐代散文家、诗人
文体复习
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 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 般都是用韵的。
你能背诵学过的刘禹锡的两首诗吗?
•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唐)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2)秋词 刘禹锡 • 自古逢秋悲寂寥,
•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交往之雅,衬托出主人才学高,品德高 尚,也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
•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日常生 活。从正反两面写主人的情趣之雅,表明“惟吾德馨”,从侧面写“陋室” 不“陋”。
•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古代贤人自况,表明“陋室”主人和 古贤人有相同的志趣和抱负。
中考默写训练:
•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文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 内外的情景,并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表达了 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 德情操。
• 【解析】文章没有抒发作者“日后也能像诸葛亮一样为国效力、建 功立业”的希望。
•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用“山有仙为名山,水有龙成胜水”的观点, 自然引出 “陋室”,突出“惟吾德馨”这个核心。
• B.本文通过对“陋室”内外情景简要而生动的描述,表达 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四:词语复习
•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中考链接:
• C.本文句式整齐, 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读起来抑扬顿挫, 体现 了一种整齐与错综相结合的和谐美。
• D.全文议论起笔,推出 “陋室” 一语统摄全篇;次写恬静气 氛、往来人物、平常生活:无一“德”字,却处处言“德”。
• (2016,湖北随州市)
• B.“调素琴”与“无丝竹”,前者悦耳,暗示自得其乐的 陋室生活; 后者是作乐俗音 ,从正反两面描写的是同一情操,并不矛盾。
• C.本文以两个知名历史人物的名室来类比陋室,说明陋室不陋是因 为主人品德高尚,日后也能像诸葛亮一样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 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 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 (1),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
• 【解析】A:判断词是/这。 B:助词,的/到
• C:就
D:可以/以为
• (2).下而哪组句子中, 红色词的意义相同? ( ) • A: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B:斯是陋室/微斯人,吾谁与归 • C:苔痕上阶绿/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可以调素琴/吴广素
八、中考真题分析:
•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4,湖南郴州) • A.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来收束全文,突出自己就是和孔子同一类的君子。 • B.作者从环境幽雅、交往高雅、生活情趣高雅三方面来表现陋室不陋。 • C.“铭”是用于述功或劝勉的古代文体,作者为陋室作铭,显然是为了
表述自己对那些沉迷官场者的劝勉。 • D.“何陋之有”巧妙回应开头“惟吾德馨”,不将孔子原话全部引用,
显得含蓄无穷,引人深思。 • 【解析】提示:“铭”是用于述功或警戒自己的古代文体,作者为陋室作铭,
是为了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警示自己保持 高尚品德。
•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首以山水类比,表明陋室也有山水般的“名”与“灵”;后文又 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表明三者均因主人德高而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