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计算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整理和计算方法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整理和计算方法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反应(钠、镁、铝)二、金属与水反应(钠与水、铁与水)三、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氧化物(MgO、CuO、Fe2O3、Al2O3)二、氢氧化物(Fe(OH)3、Fe(OH)2、Al(OH)3、)三、盐(NaCO3与NaHCO3、Fe3+的氧化性)四、焰色反应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铜合金、钢)二、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一、钠及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1、(1)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2Na+O2Na2O2 (淡黄色)(2)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 a2CO3+O2↑3、(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性:Na2CO3〉NaHCO3(2)受热分解(碳酸钠较稳定,碳酸氢钠受热不稳定:)2NaHCO3 Na2CO3 + CO2↑ + H2O(3)与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例题]例1、用1L1.0mol/L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所以溶液中的CO32-,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
分析提示:Na+在反应后转化为Na2CO3及NaHCO3这两种形式的物质,C原子在反应后进入CO32-及HCO3-中,设=xmol=ymol,据Na+守恒有:2x+y=1.0mol/L×1L据C 守恒有:x+y=0.8mol 答案:1:3例2200℃时,11.6g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了3.6g 。
高一上四大基本金属元素钠镁铝铁单质及其化合物化学和对应离子方程式总结

NO3- + 2+
Fe3+ + 3H2O
Fe(OH)3(胶体) + 3H+
Cl2 少量: 6FeBr2 + 3Cl2 == 2FeCl3 +4FeBr3 Cl2 过量:2FeBr2+ 3Cl2 == 2FeCl3 + 2Br2
2Fe2+ + Cl2 == 2Fe3+ + 2Cl2Fe2+ + 4Br- + 3Cl2 == 2Fe3+ + 2Br2 + 6Cl-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Al2O3 + 6H+ == 2Al3+ + 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 + 2OH- == 2AlO2- + H2O AlCl3 + 4NaOH = NaAlO2+ 3NaCl +2H2O Al3+ + 4OH- == AlO2- + 2H2O NaAlO2 + 4HCl == AlCl3 + NaCl+2H2O AlO2- + 4H+ == Al3+ + 2H2O NaAlO2 + HCl + H2O == Al(OH)3↓+ NaCl AlO2- + H+ + H2O == Al(OH)3↓ 2NaAlO2 + CO2 + 3H2O ==2 Al(OH)3↓+ Na2CO3 2AlO2-+ CO2 + 3H2O ==2 Al(OH)3↓+ CO32NaAlO2 + CO2 + 2H2O == Al(OH)3↓+ NaHCO3 AlO2- + CO2 + 2H2O == Al(OH)3↓+HCO3AlCl3+3NaAlO2+ 6H2O=4Al(OH)3↓+3NaCl Al3+ + 3AlO2- + 6H2O== 4Al(OH)3↓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教案配习题经典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1、钠的物理性质:实验操作过程: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开,观察金属钠的断面。
结论:固态,银白色,质软(可刀切),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水中可溶)。
2、钠的化学性质:(1)金属钠与水的反应①金属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②反应时金属钠熔成小球:钠跟水反应放热,钠的熔点较低③反应剧烈,金属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钠与水反应剧烈,且钠与水反应产生了气体④滴加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生成了碱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2O=2NaOH + H2↑(2)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钠失去金属光泽,表面变暗4Na+O2===2Na2O点燃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钠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然后2Na+O2 Na2O2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粉末(3)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操作:将适量过氧化钠撒在脱脂棉上,包好棉花,然后放在石棉网上,通过玻璃管向棉团上吹气,观察现象。
棉花剧烈燃烧起来。
化学方程式:2CO2+2Na2O2=2Na2CO3+O2用途:供氧剂、漂白剂你认为过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吗?你能说出自己观点的理由吗?不是碱性氧化物,因为该反应中除了生成盐,还有其他物质(如O2)生成。
(4)与盐溶液的反应2Na + CuSO4 + 2H2O =Na2SO4 + Cu(OH)2↓+ H2↑钠的氧化物物质名称氧化钠过氧化钠化学式Na2O Na2O2氧元素的化合价—2 —1Na2O+H2O =2NaOH 2Na2O2+2H2O =2NaOH+O2↑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5)苏打与小苏打性质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比较及应用主要物性易溶,白固易溶,白固相同温度下苏打比小苏打易溶溶液酸碱性碱性碱性稳定性受热不易分解受热分解与CO2不反应 1.鉴别固体Na2CO3和NaHCO32. NaHCO3转化为Na2CO3与盐酸反应反应Na2CO3转化为NaHCO3与烧碱溶液不反应反应盐酸浓度相同时小苏打快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不反应鉴别NaHCO3和Na2CO3与Ca(OH)2溶液反应反应均产生白色沉淀(6)氢氧化钠1、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香港亦称“哥士的”),为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颗粒形态,易溶于水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
高三化学钠 镁 铝

高三化学钠 镁 铝双基知识:1.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NaCl Na NaOH Na 2CO 3 NaHCO 3 2.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MgCl 2 MgMg Mg O M g (O H )2MgSO 4 MgCO 3 M g H C O 3)23AlNaAlO 2 Al 2O 3 AlCl 3(SO 4)2 Al (OH )3巧思巧解:1.Na 2CO 3 与盐酸反应问题及有关规律Na 2CO 3 与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Na 2CO 3 +HCl = NaHCO 3 + NaCl ; NaHCO 3 + HCl = NaCl +CO 2↑+H 2O规律:①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分别跟同浓度的强酸反应时,碳酸氢盐产生气泡的速率快。
②当Na 2CO 3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加入试剂的顺序不同,产生的现象不同。
△ H 2O △ OH ―H 2O △ NaOH少量H +电解足量盐酸 NaOH+H 2O NaOH利用上述现象,可以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碳酸钠溶液和强酸溶液。
2.有关Al (OH )3沉淀的图象规律:① 向一定量的AlCl 3 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
见 图(a )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Al 3+ + 3OH - = A l (O H )3 ↓A l (O H )3 +OH - = AlO 2― +2 H 2O② 向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 3 溶液至过量。
见图 (b )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Al 3+ + 4OH - = AlO 2― +2H 2OAl 3+ + 3AlO 2― + 6H 2O = 4A l (O H )3 ↓③ 向一定量的NaAlO 2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至过量。
见图 (c )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AlO 2― +H + +H 2O = A l (O H )3 ↓A l (O H )3 +3H + = Al 3+ +3H 2O④ 向一定量的盐酸 溶液中逐滴加入NaAlO 2 溶液至过量。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计算

知识点归纳:一、钠原子结构从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看,其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因此,极易将这一电子失去,而达到稳定结构,形成+1价的钠阳离子(Na+)。
即金属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的活泼。
因其易失电子被氧化,故金属钠是还原剂。
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可用刀切割),密度小(0.97g/cm3),熔点低,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钠的化学性质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所以钠的化学性质极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是强还原剂,具有金属的典型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1)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表面变暗。
4Na+O2=2Na2O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与硫反应2Na+S=Na2S(研磨易爆炸)(3)与氯气反应(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2. 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该反应的实质是钠原子与水电离出的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注: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可概括为“浮、熔、游、响、红”,并结合钠的性质进行记忆。
3. 与酸反应钠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加激烈,极易爆炸。
钠与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2↑钠与稀硫酸反应2Na+H2SO4=Na2SO4+H2↑钠与酸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钠与酸电离出来的H+直接反应,而不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酸溶液反应。
因为钠与水反应时,得电子的是水电离的H+,而酸中H+浓度大于水中H+的浓度。
4. 与盐的反应将一小粒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除观察到与水反应相同的现象外,还看到蓝色沉淀生成。
这是因为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盐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Cu(OH)2沉淀。
其反应式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蓝色)+Na2SO4总反应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故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高考钠、镁、铝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2019高考钠、镁、铝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对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重点是钠的氧化物和钠盐的性质、推断、计算和实验探究。
钠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重要切入点。
常以框图题形式出现在综合题中,应用心体会。
镁、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丰富,性质应用广泛,命题空间大。
以实验为手段,以工业生产为背景,以图像分析和计算为重点,题型灵活、是高考的热点。
预计2018年仍以实际情景为依托,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融元素化合物、化学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图像分析等知识于一体,既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又考查新课标的三种能力,并提高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Na、Mg、Al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在Ⅱ卷中与化学反应原理结合考查综合推断,实验探究和无机化工流程图,以填空题形式考查。
一、钠及其化合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Na2O和Na2O2的比较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1.金属钠与酸溶液反应:Na与H2O反应的实质是Na置换H2O电离出的H +。
酸溶液中H +主要由酸电离得到,所以Na投入酸溶液中时,首先与酸反应,且比在纯水中反应剧烈,只有当酸反应完后,才与水反应。
例如少量Na投入盐酸中先发生反应:2Na+2HCl=2NaCl+H2↑。
2.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这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在水中一般是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即金属离子周围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包围着,不能和钠直接接触,所以钠先与水反应,然后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
例如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2Na+2H2O=2NaOH+H2↑,3NaOH+FeCl3=Fe(OH)3↓+3NaCl。
3.过氧化钠的特性及计算规律:(1)Na2O2的强氧化性:①Na2O2与SO2反应:Na2O2+SO2=Na2SO4。
②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将Fe2+氧化成Fe3+,同时生成Fe(OH)3沉淀。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计算题

11届高三化学第一轮练习:钠镁铝及其化合物计算题1. 某容器中通入V LCO2,再加入少量Na2O2后,气体体积缩小到W L,则被吸收的CO2的体积是(均为相同条件下)( B )A.(V—W)L B.2(V—W)L C.(2V—W)L D.2W L2.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为( B )A.等于1.06g B.大于2.86g C.等于2.86g D.大于1.06g小于2.86g 3. 2.1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g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 )A.2.1g B.3.6g C.7.2g D.不可求4.有KOH和KHCO3混合物26.2g,在250℃下煅烧,冷却后称量,质量减少4.65g,则原混合物中KOH和KHCO3的关系是( B )A.KOH>KHCO3 B.KOH<KHCO3 C.KOH = KHCO3 D.任意比混合5. 一块表面已被氧化为氧化钠的钠块10.8g,投入100g水中,最多能产生0.2g气体,则原来被氧化的钠是(C )A.2.3g B.3.1g C.4.6g D.6.2g6. 现有2.8g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水反应形成3.58g碱,则该金属为( B )A.Na B.K C.Li D.Rb7. 将100mL 0.6mol/L氯化铝溶液跟0.4mol/L苛性钠溶液混合后,得到3.9g Al(OH)3沉淀,此时消耗苛性钠溶液的体积是( BC )A. 250mLB. 375mLC. 475mLD. 500mL8. (06·上海)已知Ba(AlO2)2可溶于水。
下图表示的是向A1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可能有多个答案)( BD )A. a → 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1(OH)3比BaSO4多B. c → 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比Ba2+多C. a → 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BaSO4可能小于A1(OH)3D. d → 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2+可能等于OH-[解析] A答案错误,a-b时生成的Al(OH)3和BaSO4的物质的量之比恒为2∶3;B答案正确,b-d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Ba(AlO2)2,所以,AlO 比Ba2+多;C 答案错误,a-b时Al(OH)3和BaSO4的物质的量之比恒为2∶3;b-d时Al(OH)3逐渐减少而BaSO4保持不变,所以,BaSO4的物质的量一直多于Al(OH)3;D答案正确,d点时溶液中有Ba2+无OH-,d点后加入的Ba2+与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所以,有可能出现Ba2+与OH-物质的量相等的情况。
最新-五年高考三年模拟2021届高三化学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 精品

2
4.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若能写成(CO)m·(H2)n的形式,则燃烧产物通过足量Na2O2后,固体增加的 质量等于原有机物的质量。 例1 (2016江西三校联考,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25 ℃时,1 L pH=1的H2SO4溶液中,S O24 数目为0.1NA
高考化学
专题十三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
知识清单
突破方法
方法1 Na2O2与CO2、H2O反应后相关的定量计算方法
1.每1 mol CO2或1 mol H2O(g)分别与足量Na2O2反应时,固体增重28 g或2 g,二者组成的混合 气体与Na2O2完全反应,Δm=28 g·mol-1×n(CO2)+2 g·mol-1×n(H2O),ΔV=V(O2)= 1 V(原)。
B.将7.8 g Na2O2放入足量的CO2和水蒸气组成的气体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NA
C.9
g重氧水(
H
18 2
O)含电子总数为10NA
D.常温常压下,2.24 L正戊烷、异戊烷及新戊烷的混合物,含C—H键数目为1.2NA
解析 A项,25 ℃时,1 L pH=1的H2SO4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0.1 mol/L,则硫酸根离子的浓度是0.0 5 mol/L,因此S O24 数目为0.05NA,A错误;B项,将7.8 g即0.1 mol 过氧化钠放入足量的CO2和水蒸气 组成的气体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NA,B正确;C项,9 g重氧水( H218 O)的物质的量是9 g÷2 0 g/mol=0.45 mol,含电子总数为4.5NA,C错误;D项,常温常压下,2.24 L正戊烷、异戊烷及新戊烷 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不是0.1 mol,含C—H键数目不是1.2NA,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归纳:从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看,其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因此,极易将这一电子失去,而达到稳定结构,形成+1价的钠阳离子(Na+)。
即金属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的活泼。
因其易失电子被氧化,故金属钠是还原剂。
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可用刀切割),密度小(0.97g/cm3),熔点低,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钠的化学性质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所以钠的化学性质极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是强还原剂,具有金属的典型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1)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表面变暗。
4Na+O2=2Na2O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与硫反应2Na+S=Na2S(研磨易爆炸)(3)与氯气反应(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2. 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如下:注:钠与水反应在钠的周围有白雾生成,此白雾是氢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该反应的实质是钠原子与水电离出的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注: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可概括为“浮、熔、游、响、红”,并结合钠的性质进行记忆。
3. 与酸反应钠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加激烈,极易爆炸。
钠与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2↑钠与稀硫酸反应2Na+H2SO4 =Na2SO4 +H2↑钠与酸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钠与酸电离出来的H+直接反应,而不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酸溶液反应。
因为钠与水反应时,得电子的是水电离的H+,而酸中H+浓度大于水中H+的浓度。
4. 与盐的反应将一小粒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除观察到与水反应相同的现象外,还看到蓝色沉淀生成。
这是因为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盐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Cu(OH)2沉淀。
其反应式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蓝色)+Na2SO4总反应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故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凡是活动性很强的金属(如K、Ca、Na)与盐溶液反应都与此类似,只有在熔融状态下,才有可能发生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由于钠的性质十分活泼,所以钠元素以化合态如NaCl、Na2SO4、Na2CO3、NaNO3等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由于钠很容易与空气或水反应,所以保存钠时应隔绝空气和水。
因为煤油不与钠反应,且煤油的密度小于钠的密度,所以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
虽然汽油的密度也小于钠的密度,但由于汽油易挥发,所以不能用汽油保存钠。
由于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钠的密度,所以不能用四氯化碳保存钠。
二、镁镁质软,熔点较低,成银白色。
镁是一种柔软有光泽的金属。
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能与热水反应放出氢气,燃烧时能产生眩目的白光,镁与氟化物、氢氟酸和铬酸不发生作用,也不受苛性碱侵蚀,但极易溶解于有机和无机酸中。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2Mg+O2==2MgO 3Mg+N2=Mg3N22.与水的反应:Mg+2H2O=Mg(OH)2+H2(加热)3.与酸的反应:Mg+2HCl=MgCl2+H24.与氧化物的反应:2Mg+CO2=2MgO+C(点燃)三、铝铝是银白色的轻金属,较软,铝和铝的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性质,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纯铝的导电性很好,仅次于银、铜,在电力工业上它可以代替部分铜作导线和电缆。
铝是热的良导体,在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和民用炊具等。
铝有良好的延展性。
和氧气反应、非金属、热水反应、和较不活动金属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和酸反应:在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可使铝钝化。
盐酸和稀硫酸可跟铝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并放出氢气。
和碱溶液反应:主要和NaOH、KOH强碱溶液反应,可看做是碱溶液先溶解掉铝表面氧化铝保护膜铝和水发生置换反应。
典型例题:例1、将7.8gMg Al合金溶于120ml 4mol/L H2SO4中,当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加入120 ml 8mol/L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1.4g,则加入H2SO4时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A、0.4 molB、0.6molC、0.8molD、1.0mol例2、常温下取金属钠、铝、铁各n g,分别加入1mol/L的硫酸V L,要使铝、铁反应后放出等量的氢气,且比钠反应生成的氢气少,V和n的数值大小关系()A、n/46<V<n/56B、V≤n/46C、V≤n/56D、V≥n/18例3、用铝热法从下列氧化物中还原出物质的量相同的金属所消耗的铝最少的是()A.Fe3O4B.MnO2C.V2O5D.Cr2O3例4.将0.1mol Al 投入3mol/L NaOH溶液100mL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加1mol/L H2SO4溶液,若要得到最多沉淀,需要加入1mol/L H2SO4溶液A.100mL B.150mL C.200mL D.300mL例5、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后,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9.7g沉淀,则合金与硝酸反应时,放出的气体可能是A.0.1 mol的NO B.0.2 mol的NO2和0.05 mol的N2O4 C.0.2 mol的N2O D.NO、NO2和N2O4各0.1 mol例6.将2.4gFe、Mg合金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金属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 L(硝酸被还原成NO),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待金属元素全部沉淀后,再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称量,质量为3.6g。
则收集到的气体体积V的值不可能为A.0.64 B.0.896 C.1.00 D.1.12例7.a g Mg 、Al 合金完全溶解在C 1 mol·L -1、V 1L HCl 溶液中,产生b g H 2。
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2 mol·L -1、V 2 L NaOH 溶液,恰好使沉淀达到最大值,且沉淀质量为d g 。
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 .34d a b =+B .C 1=C 2V 2/V 1C .铝为 (24b-a)/9 molD .与金属反应后剩余盐酸为11(2)C V b - mol例8 、向m g 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 L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 氢氧化钾溶液V mL ,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 g 。
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 g 。
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100011.2b c V =B.125Vc p m =+C.n=m+17VcD. p=53m例9、 把铝粉与Fe 3O 4的混合物,分为两等份。
前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之后将生成物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一份直接加入足量NaOH 溶液充分反应。
前后两种情况下生成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是 A. 1:1 B. 3:4 C. 9:8 D. 4:3例10、自然界中存在一种尖晶石,化学式为MgAl 2O 4,已知该尖晶石中混有Fe 2O 3。
现取一定量样品5.68 g ,恰好与100 mL 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
该盐酸的浓度可能为A .2.2 mol ·L -1B .3.3 mol ·L -1C .3.0 mol ·L -1D .1.8 mol ·L -1一、选择题练习1、将2.3g钠投入97.7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 2.3%B. 大于2.3%C. 4%D. 大于4%2、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 浓度为0.50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A. Na2OB. Na2O2C. Na2O 和Na2O2D. Na2O2 和NaO23、有100mL3mol/LNaOH溶液和100mL1mol/LAlCl3溶液,按如下两种方法进行实验:①将NaOH溶液分多次加到AlCl3溶液中,②将AlCl3溶液分多次加到NaOH 溶液中,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A.现象相同,沉淀量相等B.现象相同,沉淀量不相等C.现象不同,沉淀量不等D.现象不同,沉淀量相等4、将0.1mol Al 投入3mol/L NaOH溶液100mL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加1mol/LH2SO4溶液,若要得到最多沉淀,需要加入1mol/L H2SO4溶液A.100mL B.150mL C.200mL D.300mL 5、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A.3:1 B.2:1 C.1:1 D.1:36、某溶液中含MgCl2和AlCl3各0.01mol,向其中逐滴滴加1mol/L的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关系图正确的是A .B.C .D .7、取500mL Na 2CO 3溶液与300mL l mol .L -1盐酸反应,在不断搅拌下将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中与将盐酸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所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则碳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4 mol ·L -1B .0.3 mol ·L -1C .0.2 mol ·L -1D .0.5mol ·L -18、已知Ba(AlO 2)2可溶于水。
右图表示的是向A12(SO 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 与加人Ba(OH)2的物质的量x 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 —b 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1(OH)3比BaSO 4多 B .c —d 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 2-比Ba 2+多 C .a —d 时沉淀的物质的量: BaSO 4可能小于A1(OH)3D .d —e 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 2+可能等于OH -n(n(n(9、将9.2gNa和5.4g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澄清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最终得到7.8g的沉淀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C.反应过程中得到6.72L的气体(标准状况下)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l)=1.5mol/L10、取500mL Na2CO3溶液与300mL 1 mol·L-1盐酸反应,在不断搅拌下将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中与将盐酸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所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