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仔鸡日常管理环境控制的要点
肉用仔鸡的管理

2024.01 41管理肉用仔鸡的目标是:缩短饲养周期、促进生长发育,最终提升仔鸡存活率和商品合格率。
平养肉用仔鸡时,通常每舍2000只左右,每平方米放18只,可以养到1.8公斤/只。
为保证地面的温度和湿度,建议铺上厚垫料。
平养的优势在于增重快、成活率高、残次品数量少,但对土地和建筑物的面积需求高,因此需要使用更多的垫料,但这样就很容易通过粪便传播疾病。
笼养的优势是养殖数量大,与平养相比,同样的饲养面积,可以多养一倍以上,将仔鸡养到1.8公斤/只仅需笼底面积0.037平方米。
过去笼养肉用仔鸡的普及度不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胸囊肿的发病率极高,此外,还存在胸骨弯曲、软腿等问题。
笼底材料和结构经过改进后,胸囊肿的发病率显著降低。
德国曾试验平养肉用仔鸡37万只、笼养39万只,在保证两种方式酮体合格率相近的前提下,均饲养到体重2公斤。
结果显示,笼养可节省饲料7%、人工30%、消毒成本50%、供热成本30%,在日粮中还不需要添加抗球虫药物,这些均充分显示了笼养的优越性。
由于笼养饲养密度大,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舍内的通风换气问题,此外还要保证笼子的构造必须符合规格,以减少伤残、防止漏撒饲料等问题的出现。
笼养缺点是进鸡出鸡花费人工成本多。
“全进全出”模式原本是用于饲养肉用仔鸡及火鸡,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阶段的肉鸡饲养。
“全进”指的是一栋鸡舍仅容纳同一日龄的新生肉鸡雏;“全出”指的是雏鸡必须在同一天全部出舍,以确保每批雏鸡的日龄相同,这样可以避免一栋鸡舍中存在多批不同日龄段的雏鸡。
“全出”后,养殖户应彻底清扫地面,将所有可以拆卸的鸡舍设备全部进行清洗并熏蒸消毒,以确保清洁和生物安全。
若舍内需要铺垫料,应在舍内晾干后进行,铺垫完成后需要再做一次熏蒸处理,随后进行密闭,闲置7~14天。
这样可以有效阻断传播途径,消除舍内病原体,使雏鸡能够在一个清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全进全出”模式可以使同一日龄的鸡能够得到更好的管理。
肉用仔鸡的早期管理

肉用仔鸡的早期管理现代肉鸡的早期生长速度比过去的肉鸡快得多,一周末的体重大约是初生重的3-4倍。
正确地做好前几天的育雏工作,使雏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肉鸡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影响肉鸡最终生产成绩的关键因素包括:鸡舍硬件设施、鸡舍内环境条件和管理。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讨论肉仔鸡的早期管理,供大家参考。
确保舒适的环境条件在孵化厅,雏鸡生活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为了防止雏鸡在鸡舍内脱水,在第一周应细心管理鸡舍湿度。
大约在一周龄时雏鸡才具有调节自身体温。
因此,雏鸡到达前,应预温鸡舍,并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在最初的七天里,应经常检查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至少每天三次;从这以后,也应每天至少一次。
为了更准确地检测雏鸡所处的环境,温度探头应尽可能接近雏鸡,此外还要用常规温度计,校对自动控制系统的电子探头。
最初三天,应保持较高的湿度和温度,使雏鸡对外界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见表一)。
鸡舍内相对湿度可保持在70%左右。
低湿度(育雏阶段低于50%的湿度)将导致脱水,对鸡只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表一:在不同的相对湿度条件下,达到目标可感温度所需的干球温度第一周的空气质量也很重要。
通过合理的通风换气,使温度和湿度保持在适当的水平,并将有害气体排出舍外。
从一开始就应制定一个能提供新鲜空气和排除有害气体的最小通风量程序。
此外,在舍内使用循环风机也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
应密切注意雏鸡的行为,雏鸡行为是它们对温度感受的最好指征。
由于温度和湿度决定雏鸡的可感温度,因此温度和湿度的关系就非常重要。
表一说明这种关系。
鸡舍内布局为了抓住所有的生长时机,雏鸡应尽快建立具有良好采食和饮水行为的健康食欲。
说到底,我们应设法使一日龄雏鸡自由自在地接触到饲料和水。
为减少对雏鸡的应激和确保良好的早期生长,在进鸡前有必要做好鸡舍布局,应尽量缩短鸡只为采食饮水而必须步行的距离。
进鸡前准备工作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1)用纸张覆盖30%的育雏区域。
2)将饲料均匀地散布在纸张上面,大约平均每只鸡50-70克(相当于三天的饲喂量)。
肉仔鸡日常常规管理操作规程

肉仔鸡日常常规管理操作规程(一)按鸡场综合性卫生防疫制度的要求,杜绝一切可能的传染病源流向鸡群饲养人员入舍操作前,必须更换工作服、胶鞋,洗手消毒,脚踏消毒胶鞋后,方可入舍操作。
(二)每天上午7:30更换脚踏消毒液和洗手消毒液。
(三)按规定时间和次数投料1— 3日龄,每2小时给料一次,夜间停4小时。
4—21日龄,每3小时给料一次。
22日龄至出栏,每4小时给料一次。
要求是每次给料量要合适,根据前一天的耗料量,适当增加,使在规定的时间内刚好吃完,料桶中不能有过多的剩料。
将每天的料量均分成数次喂给。
夏季由于白天气温高,鸡食欲较差,可充分利用早晨和夜间凉爽时间喂料。
每次喂料前要将料桶内的脏物随时清理干净。
后期应注意趟群。
(四)每天都要清洗和消毒饮水器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然后加满清水,并观察饮水量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要求1—7天饮200C左右的温开水,8天至出栏,饮干净的凉水。
肉仔鸡饲养中除饮用疫苗、药品前停水一段时间外,一直到出栏都不能停水。
所以要经常检查饮水器,及时补充饮水。
每次饮水投药后,要及时清洗干净饮水器再加清水。
(五)每天上午8:00—10:00翻动垫料,清除脱落的羽毛、潮湿的垫料、粪便以及其它异物,防止垫料过湿和结块,以保持垫料清洁、松软干燥。
(六)根据舍内温度高低,按供温标准,控制好温度。
经常查看温度计和鸡群状况,检查温度是否合适,注意切忌温度忽高忽低或骤然变化,防止烟道倒烟,尤其注意防止火灾。
冬春季注意天气预报,以便提前做好防寒保暖准备;夏季炎热季节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供温标准为:1—2天35—330C,3—7天33—320C,以后每周下降2—30C(可分两次下降,前半周和后半周各下降1—1.50C),一直降到210C(约第5周)为止。
(七)根据鸡舍气味大小,温度、湿度高低,随时合理地开关南北窗及天窗,调整好通风量,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八)正确施加光照,合理开关灯。
1—3天,每天24小时光照,白天利用自然光照,夜间人工照明,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合理开灯、关灯。
肉用仔鸡快速科学饲养的环境条件

肉用仔鸡快速科学饲养的环境条件肉用仔鸡生长快,饲养周期短,一般在7-10周龄就能上市,生产效益高,但对环境条件要求也较高,养殖户常因饲养环境的不合理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为了达到快速安全生产的目的,养殖环境的要求非常重要,现就肉用仔鸡的饲养环境条件综述如下:1.温度外界温度对于雏鸡的体温调节、活动、采食和饲料的消化吸收等都有密切关系。
刚出壳的雏鸡体小娇嫩,绒毛细少,不能有效调节体温以抵御外界寒气,最怕冷,所以不给它适宜的温度,就不能很好地生存。
温度不恰当往往会造成大批雏鸡死亡。
不论什么季节,即使在夏季,刚出壳的雏鸡也要保温。
最初几天一定要保持33-35℃的室内温度。
这里所指的温度,是指保温伞距地面2cm处的温度,并不是整个鸡舍内部都要维持这个温度。
一般育雏的室温24-28℃最为适宜。
如果全室内加温,没有差异的话,应保持32-34℃。
正常情况下,也可以每星期下降1-2℃。
育雏时期的温度必须平稳均匀,特别要防止温度忽高忽低和剧烈变化。
太高容易发生软骨病;过低度会使雏鸡受凉,引起肺炎或消化不良,暴发雏鸡白痢。
过冷或过热的雏鸡,从外表容易看出,羽毛无光泽,不活泼,这样的雏鸡很难养好。
雏鸡养到4周龄后,一般要维持26℃左右就可以了。
2.湿度湿度的大小,对于肉用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
湿度过大,病菌和虫卵容易繁殖、传播。
雏鸡在潮湿的垫草上伏卧,可直接引起感冒、拉稀等病。
常见的曲霉菌病和球虫病,就是在潮湿的饲养环境下发生的。
特别在雏鸡10日龄后,排烘逐渐增多,呼吸量加大,地面容易潮湿。
所以室内应力求保持干燥,特别在霉雨季节更应注意。
温度与湿度有密切的关系,温度低度,湿度大,空气中的小分就吸收辐射热,因而增加鸡的体热散失;温度高,湿度大,空气中水分就变为不良热导体,热的放散减低,使鸡感到闷热。
因此夏季越湿越热,冬季越湿越冷。
减低湿度的方法很多,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选择地高干燥的地势建筑鸡舍,室内地面加高,可以经常保持干燥。
肉鸡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肉鸡饲养管理注意事项篇一:肉鸡日常管理及注意事项进鸡后的日常管理及注意事项1、0-7日龄1.1温、湿度:温湿度是育雏的关键,而育雏的成败又决定了整个饲养过程的成败。
尤其是1-3日龄,适当的高温高湿是符合鸡的需要的。
适当的高温可促进雏鸡活动,促进采食饮水,促进卵黄物质的吸收。
而适当的高湿则利于鸡的羽毛生长,也利于雏鸡采食。
所以1-3日龄,我们把握的原则为,温度宁高不低,一般以垫料温度不低于32度,60cm高度温度35-36度为标准,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1.2 光照:第一周目的是尽可能增加体重,达到出生重的4倍以上,所以光照强度应稍大一些,一般以40-50LUX为宜。
光照时间,第一天24小时,其它几天为23小时,闭灯1小时的目的是为了使雏鸡能适应因停电而造成的黑暗。
.1.3、饮水:真空饮水器、水线在进鸡之前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提前放水预温(包括乳头水杯)。
水线水压指示管调节器调整至10cm,水线要平,第一天水线高度以乳头平于雏鸡眼睛为宜,2-3天后调至45度角饮水。
1.4、喂料:小雏要少喂勤添刺激采食,一般前3天3-4小时加料一次,3天后4-6小时一次。
料线应从首日龄使用。
1.5、注意事项:a、育雏重在保温,所以该阶段一定不要使雏鸡受凉,鸡舍的两端温度一定要够。
应该调整好加热系统,使舍内的昼夜温差以及鸡舍的不同部位的温差波动不能大,鸡舍漏风处一定要封好。
b、如果在寒冷季节,我们需要关注墙边,墙边的温度往往要和目标温度差7-8度,最好墙边用塑料布将鸡隔开。
C、对于采食饮水不好的小鸡挑到小鸡栏单独饲喂。
d、进雏后要教雏鸡饮水开食,轻轻敲打料盘水线吸引小雏的注意。
2、7-21日龄随着鸡只增长,工作方向要调整,降低光照强度,缩短光照时间,整个饲养期23小时以上的长光照不适应现在的需要,持续6小时以上的黑暗会增加体内褪黑素的产生从而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协调骨骼和内脏器官的发展,控制这一段时间的生长速度是我们的目的,对于控制呼吸道病的发生和发展很重要。
浅谈养好肉仔鸡的关键措施

疫病防治技术与措施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鸡场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提高鸡群免疫力。
定期消毒
对鸡场内外环境进行定期消毒 ,消灭病原体,减少疾病传播 风险。
合理饲养管理
保持鸡舍通风良好,提供适宜 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鸡群密度 适中,提高鸡群整体健康水平 。
营养均衡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鸡 群获得足够的营养,增强抵抗
鸡舍类型与结构
类型
根据养殖规模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鸡 舍类型,如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放 式等。
结构
鸡舍结构要坚固、耐用,同时考虑保 温、隔热、通风、采光等因素,以保 证鸡群生长环境的适宜。
鸡舍设备与用具
设备
包括喂料设备、饮水设备、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等,以满足 鸡群生长和生产的需求。
用具
如消毒池、消毒桶、饲料盆、饮水器等,以保证鸡群健康和 生产效率。
饲养密度与饮水
合理饲养密度
根据肉仔鸡的品种、日龄和饲养环境等因素,合理调整饲养密度,保持适宜的 饲养空间。
充足饮水
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确保肉仔鸡在生长过程中得到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 于促进其生长发育。
饲养环境与卫生
适宜环境
为肉仔鸡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环境条件,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 需求。
湿度控制
湿度对肉仔鸡的影响
01
湿度过低会导致鸡舍空气干燥,灰尘飞扬,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湿度过高则利于病原菌繁殖,增加疾病风险。
湿度控制范围
02
适宜的湿度范围应在50%-70%之间,根据鸡的品种和日龄进行
适当调整。
湿度控制方法
03
可以通过添加水或使用吸湿剂来调节湿度,保持舍内湿度稳定
肉仔鸡的管理

2.食槽
实际上只要鸡只能看到采食饮水已经足够了。对
(1)按公母鸡分别调配日粮营养水平。由于公
食槽位置一定要充足,保证每只鸡都能充分 于有窗鸡舍或开放式鸡舍,要采用各种挡光的方 鸡生长速度快,胸部疾病易发生,因此,应给公鸡
采食。一般在第 1周每 100只鸡雏要配备 1~2个 式,避免阳光直射和过强。对于密闭式鸡舍,应安 提供优质松软的垫料,日粮的营养水平,公鸡比公
取相应措施。
育雏的温度是育雏成功的关键,直接影响雏
(1)通风换气要求
13.合理用药,控制药残
鸡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和健康,关系到今后
肉仔鸡整个饲养周期内都需要良好的通风,
在肉鸡饲养过程中,提供鸡只充足营养和良
的生长发育、饲料转化和成活率。肉仔鸡育雏 1日 特别是饲养后期通风换气特别重要。1~3周龄以 好的饲养环境,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应激,增强
平底料盘(大盘 1个,小盘 2个)。以后改用食槽,要 装光照强弱调节器,按照不同时期的要求控制光 母鸡混养提高 25左右,母鸡下降 21左右。
求每只鸡要占有 5厘米的位置,如果用料桶则每 照强弱。
(2)按公母鸡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前期公鸡
50只鸡一个料桶,大鸡时一般每 20~40只鸡 1个
肉用仔鸡饲养光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连续 环境温度比母鸡高 1~2℃,后期低 1~2℃。公鸡 8
大为好,要根据鸡舍的结构、通风条件等具体情况 点。强光照会刺激鸡的兴奋性,刺激鸡活动量增 一批鸡。
确定合理的饲养密度。例如通风条件好密度可高 加,消耗过多,使鸡不安,甚至发生啄斗,影响增
10.公母鸡分群饲养
一些,通风条件差密度可低一些,寒冷季节密度可 重;而弱光照可降低鸡的兴奋性,使鸡经常保持安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要点作者:付连军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8期付连军(黑龙江省穆棱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穆棱157500)摘要:内用仔鸡规模化生产通常为7周,多数分两阶段饲养,即04周和57周。
目前,肉用仔鸡饲养管理技术已经很成熟,内用仔鸡的饲养主要是做好接雏与开食、饲喂与投料、饮水等方面的工作;其管理主要是做好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光照时间和强度、饲养密度与通风、断喙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肉用仔鸡;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 3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8-0050-011 肉用仔鸡的特点与蛋用鸡相比,肉仔鸡有以下特点:一是对营养物质缺乏反应敏感;二是1周内要求温度较蛋鸡略高;三是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弱;四是不好动,贪吃,调节进食量能力稍差;五是饲养周期短,通常一年可养45批;六是饲养方式对肉仔鸡品质有影响。
2 肉用仔鸡的饲养接雏与开食:在对车辆、雏鸡转运箱等彻底进行消毒后,方可将雏鸡转运入育雏舍,并放在热源处休息。
进入育雏室后,须尽快供给清洁的温水。
在移入育雏室的前35天,于每升饮水中添加5mg环丙沙星,以预防沙门氏菌(特别是雏鸡白痢)感染;饮水中还应添加3%5%的乳糖(或红砂糖)和60120mg/kg维生素E和维生素C,以提供容易利用的能量及微量活性物质,并促进卵黄吸收。
肉仔鸡的饲养密度以3040只/m2为宜。
开始饮水46h后,喂开食料(又称诱食料)或用破碎的雏鸡料替代。
使初生雏尽快学会饮水和采食技能,这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饲喂与投料:养鸡户鸡群不大时,可采用少量多次饲喂原则,既保持鸡旺盛的食欲,又减少饲料浪费。
13日龄将饲料撒在硬纸、塑料布或料盘上。
每次的饲喂量控制在雏鸡30min左右能吃完,从每只鸡每次0.5g开始,逐渐增加饲喂量。
从4日龄开始逐步换用料桶或料槽喂料。
2周内每日投料6次,第3周减为5次,4周后为4次。
规模化饲养肉仔鸡为自由采食,每天加料4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是为 了防止停 电,使肉用仔鸡能够适应和习惯 黑暗的环境。有窗鸡舍 , 可 以白天利用 自然光照 , 夜 间施 行人 工 补光 。间歇 光 照指 光 照星 期 光 照 时间 渐减 变 为
1 小时光照 、 3 小时黑暗或 2 小时光照、 2小时黑 暗 , 交替进行至出栏。大量 的试验研究表明, 施行间歇光 照的饲养效果好于连续光照 。但要求鸡群必须备足 采食和饮水槽位。将连续光照和间歇光照混合应用 , 如 白天依靠 自然光连续光照 , 夜间施行间歇光照。要 注 意 白天光 照 过 强 时需 对 门窗 进行 遮 挡 ,避免 啄 癖 发生。为了防止 肉用仔鸡猝死症 、 腹水症和腿部的发
畜 禽 饲 养 勋
肉 用 仔 鸡 日 常 管 理 环 境 控 制 的 要 点
柳 生 王立君 ( 黑龙江省安达市老虎岗镇农牧中心 1 5 1 4 2 6 )
肉用仔鸡生长速度快 ,采用合 理的饲养方式 6 星期即可出栏 , 因此对环境要求较高 。要想获得较高
的生产水平 ,就需要为不同阶段的肉用仔鸡生长提 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 减少应激性疾病的发生。
0 - 7日龄 7 0 %一 7 5 %, 8 ~ 2 1日龄 6 0 %~ 7 0 %, 以后 降 至
1 0 - 1 5 勒克斯 , 2 2日龄 以后 为 3 ~ 5勒克斯 。在生产 中,若灯头高度 2 米左右 , 1 ~ 7日龄为 4 ~ 5 瓦/ 平方 米, 8 ~ 2 1日龄为 2 ~ 3 瓦/ 平方米 , 2 2日 龄 以后为 1 瓦/ 平方米 , 灯距不超过 3 米, 灯高 2 米为宜。
1 ~ 2 ℃, 夜间温度 比白天高 0 . 5  ̄ C; 雏鸡体质弱或有疫 病发生时 , 温度可适 当提高 1 2 ℃。 热源可采用电、 煤 气、 煤炭或其他燃料。供热方式可选择热风炉、 烟道 、 火炉等单独供热 , 也可选择暖气综合供热 , 另加 电子
育雏笼或 电热伞等局部供热相结合 的方式 。采 用全 舍供 暖或综合供暖平养 时 ,育雏初期要在鸡舍 的一 端用 塑 料 膜 围起 一 个育 雏 空 间 ,里 面 放 有 足够 数 量 的雏鸡 , 既保温又节约能源, 然后再逐渐放开。
度均匀而且鸡体感受 到的温度 比实际测得的温度要 低2  ̄ 3  ̄ C 。换气能排除舍内污浊气体 , 换进外界的新
鲜空气 , 并借此调节舍 内的温度和湿度。肉用仔鸡生
长快 , 代谢 旺盛 , 饲养 密度大 , 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是 其他家畜的 3 倍 。同时 , 雏鸡排出的粪便和舍内潮湿
量; 加强平养 的垫料管理 , 保持垫料干燥 ; 加强饮水
1舍 内温度 的控制
保持 肉用仔鸡舍内适宜温度是养好 肉用仔鸡 的 关键 , 所需的环境温度比蛋用雏鸡 高 1 ℃。在生产 中 要 注意按标准供温与看鸡施温相结合 ,效果才会更 好 。如果采用全舍供热方式 , 则测温位置应在距离墙 壁1 米与距离床面 5 ~ 1 O 厘米交叉处测得。如果采用 综合供热方式 , 则应在距保温伞或热 源 2 5 厘米与距 床面 5 - 1 0 厘米交叉处测得。饲养 肉用仔鸡施温标准 为 1日 龄3 4 ~ 3 6 ℃, 以后每天降低 0 . 5 ℃, 直到 5 周龄 时, 温度降至 l 8 ~ 2 1 ℃, 以后维持此温度不变。 当鸡群 遇有 应激如 接种疫 苗 、转 群时 ,温度可适 当提高
4 通风 换气
通 风 能 加 大鸡 舍 内空 气 流 动速 度 ,不 仅舍 内温
5 0 % ~ 6 0 %。湿度不佳对 肉用仔鸡 的生长发育都有不 良影响 。在育雏前期 , 需要增加舍 内湿度 。如果是笼 养或网上平养育雏 ,则可以在水泥地 面上洒水 以增 加湿度 ; 若厚垫料平养育雏 , 则可以向墙壁上面喷水 或在 火 炉 上 放一 个 水 盆蒸 发 水 汽 ,以达 到 补 湿 的 目 的。降低舍 内湿度的办法有升高舍内温度 , 增加通风
生, 有 的鸡场也采用如下的光 照程序 : 一般在 3日龄
前2 4小时光照 , 4 ~ 1 5日龄 1 2 小 时光照, 以后每星期
增加 4 小 时光 照 ,从 第五星期开始给予 2 3 小 时光
照, 1 小时黑暗至出栏 。 在整个饲养期间 , 光照强度原 则是 由强到 弱 。一 般 在 1 ~ 7日龄 , 光 照强度 为 2 0 ~ 4 0
光照是鸡舍 内小气候的因素之一 ,对 肉用仔鸡 生产力 的发挥有一定影响。光照的 目的是延 长雏鸡
何既保证温度不发生剧烈 『 变化 , 又能使舍 内空气达 标是养殖人员在饲养过程 需 要认 真衡量 的问题 。
养殖技术顾 问 2 0 1 4 . 1
勒克 斯 。 以后光 照强 度应 逐 渐变 弱 , 8 ~ 2 1日龄 为
2 舍 内湿 度的控 制
由于饲 养方式不 同、 季节不 同、 鸡 龄不 同, 舍内
湿度差异较大 。为了满足 肉用仔鸡 的生理需要 , 对舍 内湿 度 的要 求 标 准也 不 相 同 。最 适 宜 的湿 度 标 准 为
的采食时间, 促进生长 , 但光线不能过强。 合理的光照 有利于肉用仔鸡增重 , 还可节省照明费用 , 便于饲养
管理人员的工作 ,光照分 自 然光照和人工光照两种。 目 前饲养 肉用仔鸡大多施行 2 4 小时全天连续光照 ,
或施 行 2 3小 时 连续 光 照 , 1 小 时黑 暗 。黑 暗 l 小 时 的
器 的管理 , 减少饮水器内的水外溢 ; 适当限制饮水 。
环境 ,会使舍内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 体, 极易造成舍 内空气 污浊 , 将会影响鸡雏 的健康 和 生长发育 。通风换气要注意保持舍内的温度 , 尤其在
北方 地 区的冬 季 ,通 风换 和温度是相互矛盾的 , 如
.
3 舍 内光照控制